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卷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鄞徐时栋

佚文四

延佑四明志下

弟十三卷至弟二十卷佚文一十一条 【所采诸佚万无疑义惟孔王二诗尚在过而存之之列】

正误一条

卷十三

奉化州儒学

跨鳌桥 【乾隆奉化志五引元志○奉化志云泮池在庙门南跨池为桥元志所谓跨鳌桥也按今本奉化州学屋宇门无之而目录载有记箴今本皆佚盖此学序说条中所脱甚多也○嘉靖志弟七卷载此桥为延佑六年修学时所刱今本叙六年修学事甚略下即详计田土亩分于序说之中例亦他学所未有疑其闲脱叶后人连并之耳】

重建县学记 【本志目录】

楼钥为记 【浙江通志二十七引延佑四明志○按浙志不引乡之好义者一截故引此四字连并在门庑一新之之下今按原本当在东西六斋成之下】

记云四明六邑奉川为大 【奉化志改大字作望字而删去号难治至服义十字皆非也】 号难治然俗尚气而服义秀士尤多治之得其道非难也 【志又删去此八字前辈文字任意改削以为揜着可怪也】 神文在位郡国始建学张文定公方平谓庠序俶落乎雌涣嗣音乎郏鄏而是邑旧记谓相国清河公士逊出镇秣陵为椎轮之始盖宝元初秘书丞于君房为宰以石夫人之庙为县学自为之记云 【志无云字】 然且曰愿以奉川为县学始亦可以知吾邑儒风之兴旧矣宣和中周君因徙于邑治之东而势益胜未几舍法罢废为亭传又遭弄兵者毁焉绍兴九年荣君彝复新之于今五纪栋宇寖坏(土已)陋不可复支永嘉宋君始至谒奠顾瞻庙像愀然曰教化根本之地不振如此何以示斯民日欲谋焉未遑也财用之空乏期会之迫遽固已不胜其应而连岁大祲愈不暇给政成欲去介介若不满邑士汪君伋素好为乡里义事闻之谓其弟份曰是吾曹责也不待劝率 【志作】 不谋于众以身先之首创大成殿增广旧址不日而成一木一瓦皆不苟设必欲坚致宏敞为久远计重立先圣先师十哲之像仪门两庑以次兴作前有墨池浚而广之方正清深水壶澄澈南山千尺倒影其中轮奂翚飞照映江县为费不赀曾无吝色乃季夏戊申宋君率僚佐士夫释菜学宫用以揭虔妥灵观者如堵惊叹 【志作动】 赞美以为前此未有而民不知役也于是里中善士 【士下志有楼颐二字】 董安嗣徐如松 【松下志有吴懋二字按此等恐或为后人私意增入未敢据补】 等三十有二人争趋竞劝相与再建驾说 【志作彝训】 之堂挟以直庐傍列诸斋庖湢廥廪器用毕备凡为屋四十楹又以去岁始有自右学登科者为辟射圃以劝方来举梁之初属钥为之文今既崇 【志作落】 成又托以记钥世居奉川高祖正议先生教授邑中宝元学记预 【志作与】 名刻石寻掌乡校前后几三十年始为郡人然五世皆反葬境内区区封邑犹不敢舍辞不获命敢告于里人曰令尹洎诸贤所以惠吾邑者至矣自尔必能相勉以学相高以文蹑儒科登膴仕使吾邑 【二字志无】 簪缨日盛为四方荣观则今日之举斯为称矣然孟子有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殆与今人论学之意不同何耶 【志作也】 孔子之教人亦必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盖庠序所以申孝悌孝悌之义明则老而负戴于道路 【集无路字】 者少者必从而代之以此为庠序之效 【志作教】 不为利禄地也诚能因今之学行古之意月书季考不害进取而父兄之告语师友之讲习率以孝悌为先此义既明则凡学于此者施于家则为孝子顺孙出而仕则为忠臣良吏跄跄济济化及里闾 【二字志倒】 寖有不负戴之风几于一变而至道者将以此望吾党之士岂直为是观美 【二字志倒】 而已哉宋君名晋之字正卿悃愊无华三为邑长皆以儒术饰吏事首欲兴学迄 【迄上志有而字】 于有成邑人纪之实钥之同年生也庆元三年中秋日记 【八字集无○攻媿集五十四○乾隆奉化志五】

重修学记 【本志目录○目录二记不书姓名前篇据浙志所引为楼记无疑此篇不知何人作考庆元以后奉化修学者本志称至元二十三年李天益二十九年丁济延佑六年马称德而皆不言作记何人嘉靖志称嘉定七年令冯多福立义廪周勉记至元二十九年令丁济重修陈着记延佑六年知州马称德重修邓文原沈湛记奉化志称至元二十九年令丁济重修陈着记大德五年令王某按是知州王珪复修戴表元记延佑六年知州马称德修邓文原沈湛记是楼记以后有周陈戴邓沈凡五篇然周勉所作是义廪记与目题学记不合邓记补载于至正志中为此志所必无沈则与邓同纪马奉议修学一事未必延佑既载沈记至正复为之录邓记也而惟陈戴二记未知何篇登志今按嘉靖志多本延佑嘉靖于楼记外称陈记不着戴记似延佑所录实为本堂先生之文又剡源所记题作州学兴筑亦似与此目但称学记者稍稍不符又目录此记后乃小学箴小学箴为丁县尹而作事在王知州修学之前若志载戴记则目当先箴而后记矣反复推究其为陈记无疑今以意补○又按二先生集并存于今剡源文奉化志弟五卷载之而本堂此记则省郡县志无采引者】

陈着记云吾道为天地立心学校为吾道司命有天下国家者所先务而邑于化民最近奉川一邑秀于民为多诸老先生诗书礼义之泽犹未与流俗澜倒一变可以近古其机在邑尹岁己丑丁君之来殿谒既周览学宫诸生进而告其故邑之学凡几更革大成殿则百年之遗彝训堂仪门左右廊及诚身明善观光利宾志道率性六斋则十余年之近所营建旧或玩于未修新或病于未完尹之心若有不慊者越明年鸠工会梓而补置而墁甓而黝垩丹漆之亦可矣而曰未也又明年正文庙门使知有师刱天寿殿使知有尊辟养正堂而小学知有所向至于闶以入出于学之西揭以森严于学之南南有池池有亭曰参前衿佩游息以畅昔所未有而大备于今吏不弛劳民不知役有政化者如此夫阖议属余述其概以诏方来且谂于余曰尹为吾道计将以邹孟吾邑而儒籍适成户也而役不吾及 【二字集倒据文献志乙】 赋也而科不吾泛章甫缝掖也而佩珥腰鞬而茅蒲簦笠 【二字二本并从艹依陈子相改】 不吾劳苦是士皆得为今之幸民然心无所用身无所事不荡而偷者几希此又幸不幸之几尹为此惧急于学校可谓知本大厦连云群居终日非欲苟便安徒占毕远取诸颜孟近证诸周程朱张诚于心践于身行于家庭信于宗族乡党朋友贵其所自贵乐其所自乐穷达命也有性焉行藏性也有命焉其相与勉旃庶免为学校辱余闻之喜因谓果能尔当联其语于末以坚尹之心以报尹之德咸曰诺故并书之尹襄贲人名济字既之直而密敏而勤廉平而强毅意所欲为不遗余力而丞王君泽白君□ 【二本并写作黾考延佑志及奉化志县丞门其人姓白名龙黾盖龙字古文□之伪以意改】 主簿李君大用皆乐于协助百废俱兴学校其一也至元壬辰七月旦 【陈本堂文集○卢址四明文献志】

小学箴 【本志目录○志云至元二十九年丁县尹济刱养正堂教育小学嘉靖志云养正堂学之西北隅元至元二十九年令丁济建王应麟作诗以纪其事今按所载四言明白说理实仿宋儒诸篇正不必抚古作奥定如扬雄撰拟有某人司某敢告某人而后始谓之箴也是延佑目中之箴即嘉靖志中之诗无疑】

王应麟小学箴云戴帅初以巍科宿望县大夫强起为养正师小子有造自蒙入圣其庶乎应麟盖深嘉之是用作诗以勉学子泉出于山涓涓溶溶大川三百流行不穷蒙以养正是为圣功惟民秉彝惟帝降衷亲亲长长曰孝曰恭孩提良知厥初则同赤子之心未发之中平旦之气清明粹冲于此持养善端扩充一寸之萌参云摩空互乡之子阙党之童或进或抑为哲为庸学在逊志柔木弦桐师哉师哉牖明钥聪圣远道微教失颛蒙士有子弟不如农工少学占毕训诂靡通斯文未坠邑有词宗仕焉而已阐教儒宫青青子佩抠衣来从化如时雨应若撞钟曲礼少仪以饬尔躬洒埽应对必正尔容朝益暮习矩范肃雝俾我鄞川兴洙泗风六艺夫子四书文公繇小进大理走耴春融 【陈子相曰春当作舂按非也】 我行其野嘉种芃芃是穮是蔉有获斯丰业勤益广德懋益崇作诗用劝毋怠以慵 【嘉靖宁波府志十九○四明诗存】

卷十四

象山县儒学

张虙为记 【四字在作大成殿之下○浙江通志二十七引延佑四明志○按如至正志曰某人为记见前志者是延佑载其文也又如浙志引曰某人为记而录中适有记目者是亦延佑载其文也至若此条浙志但云某人为记录又无目则其文未必为原本所载可知故采其语不补其文他条仿此】

卷十八

象山县寺院

常乐禅寺○楼郁记 【原载记文脱其下半刻成始见四明文献志补录于此所存上半篇亦有一二字小异今全录之○文献志题作象山常乐寺记据宝庆志当作常乐寺十方记】

嘉佑七年宝庆 【原作佑据本志改】 院之主僧死邑令陈君玠易为十方之院命金峨首座僧道相居之院在县 【原作邑】 之东北一舍之地即明州刺史黄君之所建也宝庆 【原作佑】 之号肇于 【原作自】 干德之初至治平改元之明年乃赐常乐之额黄君讳晟仕吴越国王自君之殁百有余年其徒相传不为少矣知一身之利而忘其所以利于众人相师之到而颓垣断栋负土而立者相望 【原作忘各本延佑志同据道光象山志改】 矣相师曰吾志在乎 【原无乎字】 山水之闲得此固足乐矣乃与同参文应及弟子则之相与经营破私为公撤旧增 【原作为】 新又天童 【原作章】 僧冲泰 【原作大】 者植松杉二万余本不踰年遂为胜绝之区 【原作地与象山志同】 邑之人知相师不私于其身而有利于众人咸信而归之故黄宗浦孙常润 【三字原无象山志引作与信士】 吴允熙陈允恭等为之檀施宗浦乃刺史之裔孙常悯先迹之坠遗有意而兴起之既得相师 【各本延佑志止此下并据文献志】 之来不待劝率而乐推其余以膳其徒又得孙昌 【按盖人姓名又按昌或吴字之伪盖谓孙常润吴允熙也】 使立佛一躯远近益尊向之相师 【师下原有之字以意删】 均州人与应师二人者行天下四方禅林与之从容论佛之学皆得之心相与退之 【之疑当作修】 于空山穷谷之旁麋鹿之与驯虎豹之相邻谷栖水饮势利不足以动其心院之成应师尤有力焉吾儒朋友道丧久矣得于彼而失之此可愧矣宗浦四明人目 【目疑当作因】 十方之居自相师始愿有纪焉乃为之书治平三年三月望日庐江县主簿楼郁譔 【李堂四明文献志】

卷十九

集古考上

朱翌广生堂记 【本志释道考广福寺条云太守赵伯圭建广生堂朱翌撰记入集古考按今本无之佚也文见干道志不重录】

【正误】 【王应麟跋袁正献答舒氏兄弟帖○鲒埼亭集外编三十三引延佑庆元志○按外编跋袁正献公与舒和仲帖云予尝见延佑庆元志中载正献一帖亦答舒氏兄弟者大略与此相同深戒学者骛高远而不览古今又云延佑志中所载帖极称慈湖之读书又云延佑志中所载之帖跋于深宁王先生按所云云今本无有而其帖其跋全载至正志中至正为修补延佑而作故其书自号续志万无累牍长篇重见迭出之理其为谢山误记无疑特一篇之中至于三称延佑固非偶然笔误者恐滋后来之惑故着其说于此○又按刘珵月湖十洲诗已登延佑而至正复录之盖延佑但载刘诗同时王(桓去木)舒亶陈瓘三家次韵诗缺焉不备至正既将收拾依韵之作故复重录首倡之篇正不得借口此诗而以舒札王跋为延佑之佚也○又按外编仿至正之例篇首全录原书跋称是帖昔藏檇李项氏今归江都闵氏余按其所录之文前幅谓作沿江州郡难而又难而其难乃在于以钱物应酬过客此语殊非大儒气象后幅全与至正所载同百余言中增损不过一二字则亦事理所必无者似此赝鼎谢山殆为鲁人所欺矣附识于此】

卷二十

集古考下

孔稚珪游太平山诗 【本志山川考太平山条云孔稚珪亦有诗详见题咏而集古考下卷仅录四句疑阙文也今补○按宝庆慈溪县志亦祗载四句然彼在叙山条中偶然采引不妨摘录例与此异特怪历来选齐梁诗者无不祗此四句岂皆未见其全耶】

逸访追幽踪寻奇赴远辙制芰度飞泉援萝上危岊万壑左右奔千峰表里绝曲栈临风听欹檐倚云穴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阴涧落春荣寒岩(上□下田)夏雪 【志惟载此四句】 昔闻尚平心今见幽人节志入青松高情投白云洁泛酒乘月还闲谈迨霞灭接赏聊淹(上□下田)方今桂枝发 【四明山志】

王应麟唐开成年墓志石诗 【四明诗存从王尚书遗稿录此诗诗后既采延佑本事又云按延佑志余光辉泥滓下有口德□□俦闺□莱鸿比二句观此则此诗为今本之佚矣原本或在陵墓门或在集古考或即在桥梁门采莲桥条皆不可知今附之诗类】

元至元二十七年 【原本当无上元字】 城中握兰桥旁民家筑室穿土得志石一片其文乃唐开成四年太原王夫人之墓志谓其曾祖王元涪 【文献集及康熙乾隆二志作浩】 在元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庶子慕巢由之志辞疾不就前宋尚书王应麟为诗以纪其事 【四明诗存引延佑四明志○按此或专条在他卷或即注题后皆不可详并附于此○又按宋诗纪事亦载此条在题后不注出处若自序然然末句将属何人语乎文献集即以此条为题而前宋以下十三字作诗以纪事四字疑亦以其不可通而以意改者】

鸿蒙肇开辟变嬗几成毁寥寥断竹歌瓦堲刱姚姒周典坟以族 【典坟二字康熙志及纪事诗存并误倒】 讵认青乌子公琴记咎繇邢山称东里 【纪事误重里】 葛淯失之矫璠玙过于侈焉知宫夹墓莫识龟言水铜盘字十六铭自比干始延陵有孔篆 【纪事误作子】 乌虖半辞止汉砖犹简朴石章寖 【纪事作侈】 华靡无媿惟有道媚俗多虚美七松谀 【纪事误谈】 士良何以惩不轨载笔鲜南董袭浮谬臧否岂悟冢中人三百年不死妇名不出阃古未有碑诔谥见春秋初志起典午氏簪蒿隐士妻芳刻垂千祀杨高托不朽习之文中理或犯葵邱禁息国事何耻蛾眉为黄土磨灭更谁纪宰如比 【文献集乾隆志作此同一意也】 何人雒邑之女士 【康熙志及纪事诗存二字并误倒】 逸民儒仲裔冰雪濯纨绮来 【纪事诗存并误采】 俪古鄞州俭勤终莫 【或写作暮】 齿试 【纪事方空】 问几何年颇与铜人似虽微黄绢辞亦质而不俚邱夷池又平蓬颗今廛巿聚庐寒劫灰余光辉泥滓□ 【此字康熙志似曰字似方空文献集(上□下田)墨台】 德□ 【此空康熙志亦似曰字】 □俦闺□莱鸿比 【二句纪事无】 我 【纪事作或】 行松柏下势荣朝菌尔隆碣牛砺角翁仲卧荆(木巳)兰艾均一尘玉玟同一毁孤竹梦茫然柳下垄孰是片石幸有传诗以贻彤史 【康熙鄞县志二十三○宋诗纪事六十六引王尚书遗稿○乾隆鄞县志二十三○四明诗存引王尚书遗稿○四明文献集八○按文献集后三卷为近人摭余而成非明初本也故次于末】

至正四明续志

佚文一十一条 【按本书固有脱简溪潭浦溆藉足补延佑之略然绝无采引至所见佚文又有无可附丽者】

正误一条 【蒋樗庵先贤传多因文附见之词语已详宝庆延佑佚文卷中此志所采二条亦疑因王文贯传引伸之者未可凭也然无从确知其谬姑列于卷程敬叔传则核之黄文献集可以定为误注至如定海志之引至正户口则又谬讹显然无烦录其词而刊正之也】

卷二

职官

[鄞县尹]

阮申之○池阳人字周翰 【浙江通志一百五十二引至正四明续志○乾隆鄞县志十一引至正志下三字在上○按至正职官题名不载籍贯表字而教授朱文刚条下云字明德天台人则亦偶或有之】

人物

余端臣 【按今本无此传王文贯传中作端良成化以后志并作端臣】 字正君精毛氏诗学宗庆源辅氏以溯朱子之传入太学归教授于乡从游者常数十百人若王文贯其最著者学者称讷庵先生 【甬上先贤传儒林上引至正志】

王文贯○弟宗道字与文别徙居奉化嗜古人之学穷渺讨幽第嘉定七年进士为江东提举司干官著述甚富 【同上○按今本但有弟宗道与兄同领乡荐亦进士第十三字】

【正误】 【程端礼字敬叔号畏斋学宗朱子务适于用初为建平建德二县教谕历信之稼轩建康之江东两书院山长文宗在潜邸遣近侍子弟来学礼遇甚隆鹅湖书院之旁有道院一日见驴跑地驱去复来默卜而发之得碣十余上刻群贤像因立堂祀焉秩满以台州路儒学教授致仕郡守王元恭复礼请为学者师尝谓门弟子曰学问之道具在圣贤经传真知实践则存乎其人遘病医者进药却之坐顷头容稍偏门人告之复端坐而逝年七十有五所著有进学规程畏斋文集藏于家弟端学字时叔至治三年乡举时欧阳元为浙省考官其四灵赋词意高迥同事欲黜之元争之力及拆号同事素熟其名谓元曰非先生几失此佳士泰定元年成进士除仙居丞未行改国子助教累官翰林国史院编修每有论撰学士虞伯生极推服之中书选令考校乡试称得人端学与兄同师史蒙卿端礼色庄气和善诱学者使之日改月化而端学方毅刚正举动必合礼法人以比河南二程在国学时慨春秋在六籍中独未有一定之论乃取前代百三十家折衷异同着春秋本义三卷三传辨疑二十卷或问十卷后经筵官请命有司取其书板行天下○同上引至正志○按此必误注出处考黄文献撰畏斋墓志卒于至正五年六月此志作于至正二年则畏斋固岿然无恙也谬误显然陈子相谓干道宝庆延佑三志并有续增此传亦恐系后人羼入然又不然干道所增者惟太守题名宝庆增附最多亦不过郡守事迹科目人才延佑则惟增清容新作文字此外职官考中偶有条补而已至三志中人物传则从未有一人加入者况至正全书无后人羼续一字不应独为二程添传又不应各本皆无此传而蒋樗庵所见本独有之也】

卷三

公宇

[在城]

自远台在郡圃即木香台 【浙江通志四十三引至正四明续志】

[鄞县]

经纶阁王安石尝为县令邑人思其政即其燕休之所作此阁 【乾隆鄞县志二十四引至正续志】

瑰富亭在东渡门外丞相吴潜建 【浙江通志四十三引至正四明续志】

卷四

邱墓

赵先生敦临墓○承议黄子春撰墓志 【同上二百三十七引至正四明续志○八字在地名南山之下前失补】

河渠

[鄞县东乡]

育王(石契)○里人楼(□坴) 【原作(□上水下土)按字书无此字以形近改(□坴)(□坴)音烛】 董之 【敬止录山川考五引至正志○六字在王思义修完之下前失补】

卷七

学校

象山县儒学○贾策为记 【浙江通志二十七引至正四明续志○四字在刱立棂星门之下前失补】

卷十一

古迹

陆寘宅鄞县南四十里梅溪滩上宋会稽陆判官寘卜居于此奉祠垂三十年工诗及书法 【同上四十三引至正四明续志○按至正志有邱墓无第宅今按集古考中古迹门有王荆公读书台与此相类以意附此】

录絜斋语○前辈立言虽一果蓏不忘规箴若此 【十四字当在以是自儆之下○鲒埼亭集三引至正志】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佚文四十一条

卷上

北山下古港

而更开建岙以导之尤足以佐大雷诸水所未及 【十九字在不被横戛入港之下○蒋学镛水利考引备览】

建回沙闸

大小溪之上夹岸皆沙雨则与水俱下溪塞不流七乡河渠不受利岁发众淘之至三四举费缗钱数万已复塞如初与其淘于既积不若未至而遏之便用为闸则水轻上流沙重下止水滥则闭平则启使得行舟沙溢闸外淘之易为力乃仍吴家桥闸之三门板各七刻平字水则字于两柱上令土人许阿一者司之启闭有节榜石于旁以示禁 【嘉靖宁波志二十三引水利备览○雍正宁波志十四引水利备览○按今本防沙篇亦说建闸事而与此不同且防沙篇议于未建之前此则论于既建之后至今本建闸条则但说岁月丈尺及工役费用而已似亦有脱此百余字当在建闸条之首】

□□ 【按至正志及敬止录所引备览诸堰凡三十九条原本必当别有标目今不可考矣然必在上卷无疑】

栏浦堰 【鲒埼亭集外编三十五引栏作拦】 去它山七八里在小溪

镇有土坝

唐家堰去小溪镇洞桥二三里

黄家堰去唐家堰一二里

新堰面 【外编引无面字】

擂木堰在谢家巉

朱家堰近风伯庙

风伯(石契)北渡桥南与风伯庙相对旧有(石契)今废

何家小堰

沈家堰近颜家桥

张家小堰近徐家堰

徐家堰在栎社南

楼家堰

华家堰

虾堰

黄家藕池堰

屠氏桥闸

范家堰 【外编引堰作闸】 在屠氏桥闸里近江际

邢家堰 【外编引邢作靳】

郑家堰在县城外半里

祁胡堰以上堰并在范家堰之左右

李家塔堰

陈五耆堰近娜儿渡去城十二里

张家堰与余村港相对去城十余里

小冯堰近炉头堰

炉头堰近蒋家堰去县南二十五里

蒋家堰行春(石契)南居民新刱

大苏堰行石(石契)下

段塘堰去城六里

朱濑堰

王家堰近松树浦

松树浦有小闸通江及有强堰

郑十八郎堰

郑家食利堰在南城门外 【以上三十三条至正志四引魏岘水利备览○敬止录山川考五引水利备览无新堰面风伯(石契)虾堰郑家堰四条又余条注文亦多与至正志引小异已详札记弟十九卷不赘述○至正志又曰凡江溪相通去处并在它山堰东盖皆防蓄水源渗泄去处时加修筑以备旱涝农事之急务也按此三十余字疑亦备览文】

长堰

石堰俱西南三十五里 【以上二堰录引在黄家堰之下】

北渡堰南二十五里为奉化之北故名 【录引在朱家堰之下】

翁家堰西南二十三里 【录引在徐家堰之下】

桑塘堰西南十二里 【录引在戒家堰之下】

王师堰西南十七里 【录引在李家畣堰之下○以上六条敬止录山川考五引水利备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