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救荒本草》卷下 下之后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米谷部

叶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333. 荞麦苗〔1〕

处处种之。苗高二三尺许,就地科叉生。其茎色红,叶似杏〔2〕叶而软,微。开小白花。结实作三棱蒴儿〔3〕,味甘,平、寒〔4〕,无毒。

图333 荞麦苗

救饥: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多食微泻。其麦,或蒸使气馏〔5〕音溜,于烈日中晒,令口开,舂取人煮作饭食,或磨为面,作饼蒸食皆可。

治病:文具《本草·米谷部》条下。

【注释】

〔1〕荞麦苗:蓼科荞麦属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栽培作物,种子可供食用及酿酒。

〔2〕杏:见本书第361杏树条。

〔3〕蒴儿:指荞麦的果实,为瘦果。

〔4〕寒:底本寒前有“性”字,疑为衍文,《政和本草》作“平、寒,无毒”,据删。

〔5〕馏:用蒸汽蒸。

【译文】

荞麦苗,处处有栽培。植株高二三尺左右,在靠近地面处发出枝杈。茎红色,叶像杏叶,但比较软,微尖。开小白花。果实是呈三棱的瘦果,味甘,平、寒,无毒。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油、盐调拌食用。吃多了会使人轻微腹泻。它的果实或者用蒸汽蒸,在烈日中暴晒,使荞麦裂开口,舂去荞麦皮,取仁,煮成饭食用;或者磨成面,做饼蒸熟食用都可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米谷部》条下。

334. 御米花〔1〕

本草名罂子粟,一名象谷,一名米囊,一名囊子。处处有之。苗高一二尺。叶似靛〔2〕叶色而大,边皱,多有花叉。开四瓣红白花,亦有千叶花者〔3〕。结壳〔4〕似骲〔5〕音雹箭头,壳中有米〔6〕数千粒,似葶苈子,色白,隔年种则佳。米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叶煠熟,油盐调食。取米作粥,或与面作饼,皆可食。其米和竹沥煮粥,食之极美。

治病:文具《本草·米谷部》罂子粟条下。

【注释】

〔1〕御米花:罂粟科罂粟属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中国古代用罂粟的种子作谷物食用,提取鸦片滥用作毒品,可能是近现代的事情。

〔2〕靛:疑指蓼科蓼属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图334 御米花

〔3〕千叶花者:指重瓣者,为栽培观赏品种。

〔4〕壳:此处指罂粟蒴果的果皮。

〔5〕骲(bào):指用木或骨做的箭镞。

〔6〕米:此处指种子。

【译文】

御米花,本草名叫罂子粟,又叫象谷、米囊、囊子。到处都有分布。植株高一二尺。叶像靛叶的颜色,但比较大,边缘有褶皱,大多有花叉。开红、白色花,花瓣四枚,也有重瓣的。结果实,外壳像骲箭头。果壳内有数千粒种子,像葶苈子,白色,隔年种好。米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取种子做成粥,或者与面粉一起做成饼,都可以食用。它的种子和竹沥一起煮粥,吃起来味道很美。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米谷部》罂子粟条下。

335. 赤小豆〔1〕

《本草》旧云江淮间多种莳,今北土亦多有之。苗高一二尺。叶似豇豆〔2〕叶微团。开花似豇豆花微小,淡银褐色,有腐气,人故亦呼为腐婢。结角比绿豆角颇大,角之皮色微白带红。其豆有赤、白、黧〔3〕色三种,味甘、酸,性平,无毒。合鲊〔4〕食成消渴〔5〕,为酱合鲊食成口疮〔6〕,人食则体重。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淘洗净,油盐调食,明目〔7〕。豆角亦可煮食。又法,赤小豆一升半,炒大豆黄〔8〕一升半,焙〔9〕,二味捣末,每服一合,新水下,日三服,尽三升,可度十一日不饥。又说,小豆食之,逐津液〔10〕,行小便,久服则虚人〔11〕,令人黑瘦枯燥。

治病:文具《本草·米谷部》条下。

【注释】

〔1〕赤小豆:本条绘图所示为一直立草本,“苗高一二尺”,为豆科豇豆属赤豆vigna angularis(willd.)ohwi et ohashi。有学者鉴定为同属赤小豆v. umbellata(thunb.)ohwi et ohashi,但叶形有出入,欠妥。旧有《本草》中有关“赤小豆”的记载混杂了多种植物,如赤小豆、腐婢及与本条中的赤豆,宜分别考证。

图335 赤小豆

〔2〕豇豆:见本书第343豇豆苗条。

〔3〕黧(lí):黑中带黄的颜色。

〔4〕鲊:肉、蔬菜等加米粉腌制而成的一类食物,如鲤鱼鲊、茄子鲊。

〔5〕消渴:中医病名。泛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疾病。

〔6〕口疮:病名。症状是口腔内黏膜上生黄白色如豆样大小的溃烂点。多因脾胃积热,也有因体质素虚,虚火上炎而致。

〔7〕明目:使眼睛明亮,看得清楚。

〔8〕大豆黄:中药名。用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

〔9〕焙:用微火烘烤。

〔10〕津液:人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

〔11〕虚人:使人虚弱。

【译文】

赤小豆,古代《本草》记载江淮间多栽培,如今北方也多栽种。植株高一二尺。叶像豇豆叶,但略圆锐。开花像豇豆的花,略小,淡银褐色,有腐烂的气味,人们因此也叫它腐婢。结的角比绿豆角略大,角外皮的颜色微白带红。它的豆子有红、白、黧三种颜色,味甘、酸,性平,无毒。与鲊一起食用可治疗消渴,作成酱,和鲊一起食用可治疗口疮,人吃了会令体重增加。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提高视力。豆角也可以煮熟食用。又有一个方法:赤小豆一升半,炒大豆黄一升半,焙烤,两味药捣成粉末,每服一合,用新水送下,日服三次,服完三升,可以度过十一日而不感到饥饿。又有一种说法,食用小豆,逐津液,行小便,长久服用则会使人虚弱,令人黑而干瘦、津枯血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米谷部》条下。

336. 山丝苗〔1〕

本草有麻蕡〔2〕音焚,一名麻勃,一名茡音宇,一名麻母。生太山川谷,今皆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莳,绩〔3〕其皮以为布。苗高四五尺,茎有细线楞。叶形似柳叶,而边皆有叉牙锯齿,每八九叶攒生一处〔4〕;又似荆叶而狭,色深青。开淡黄白花,结实小如绿豆颗而扁。《图经》云:麻蕡,此麻上花勃勃者,味辛,性平,有毒。麻子味甘,性平、微寒,滑利〔5〕,无毒。入土者损〔6〕人。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去邪恶气味。再以水淘洗净,油盐调食。不可多食,亦不可久食,动风〔7〕。子可炒食,亦可打油用。

治病:文具《本草·米谷部》麻蕡条下。

图336 山丝苗

【注释】

〔1〕山丝苗:桑科大麻属大麻cannabis sativa l.。原产锡金、不丹、印度和中亚细亚。我国各地也有栽培或逸为野生。该种在我国古代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纤维植物和药用植物;其花、果实和果壳分别入药,叶含麻醉性树脂,有致幻作用,因此在许多国家被禁止栽培。

〔2〕麻蕡:指大麻的果实。

〔3〕绩:搓捻麻线。

〔4〕每八九叶攒生一处:大麻的叶是掌状全裂,古人误以为是八九枚叶攒生一处了。叶,此处指大麻叶上的一枚裂片。

〔5〕滑利:顺畅,无滞碍。

〔6〕损:损害,与“益”相对。

〔7〕动风:指引发风证。风,病因学名词。系病因六淫之一。亦称风气。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

【译文】

山丝苗,本草有麻蕡,又叫麻勃、茡、麻母。生长在太山有流水的山谷中,如今到处都有,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栽培,可以用它的皮来搓捻麻线制成布。植株高四五尺,茎上有细棱。叶形类似柳叶,但叶边缘都具齿状锯齿,每八九枚叶聚集在一起;叶又像荆条叶,但比较狭窄,深绿色。开淡黄白色花,结的果实小,像绿豆粒,但比较扁。《图经本草》记载:麻蕡,是大麻上盛开的花,味辛,性平,有毒。麻子味甘,性平,微寒,滑利,无毒。埋在土中的麻子食用后会损害人的身体。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浸泡,去掉邪恶的气味,再用水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不能多食,也不能长久食用,(否则会)动风。种子可以炒熟食用,也可以榨油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米谷部》麻蕡条下。

337. 油子苗〔1〕

本草有白油麻,俗名脂麻。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苗高三四尺。茎方,窊面四楞,对节分生枝叉。叶类苏子〔2〕叶而长,尖,边多花叉〔3〕。叶间开白花,结四棱蒴儿,每蒴中有子四五十余粒。其子味甘、微苦,生则性大寒,无毒,炒熟则性热,压笮为油,大寒。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淘洗净,油盐调食。其子亦可炒熟食,或煮食及笮为油食,皆可。

治病:文具《本草·米谷部》白油麻条下。

【注释】

〔1〕油子苗:胡麻科胡麻属芝麻sesamum indicum l.。油料作物,种子有黑、黄、白多种颜色,现在河南仍然有人食用它的叶子。

〔2〕苏子:见本书第342苏子苗条。

〔3〕边多花叉:指叶边缘有锯齿。

图337 油子苗

【译文】

油子苗,本草中有白油麻,俗名脂麻。古书中没有注明它的产地,如今到处都有,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栽培。植株高三四尺。茎方形,上面有凹槽,四棱,枝杈对生。叶像苏子叶,但比较长,而且尖锐,边缘有许多花叉。叶中间开白花,蒴果是四棱,每个蒴果中有种子四五十粒。它的种子味甘、微苦,生的时候性大寒,无毒;炒熟后性热,压榨做成油,大寒。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种子可炒熟或者煮后食用,以及榨出油都可以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米谷部》白油麻条下。

新增

338. 黄豆苗〔1〕

今处处有之,人家田园中多种。苗高一二尺。叶似黑豆叶而大。结角比黑豆角稍肥大。其叶味甘。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或采角煮食,或收豆煮食,及磨为面食,皆可。

【注释】

〔1〕黄豆苗:豆科大豆属大豆glycine max(l.)merr.,可能是中国驯化的作物。种皮有淡绿、黄、褐和黑等多种颜色。

图338 黄豆苗

【译文】

黄豆苗,如今到处都有,普通人家的田中和园圃里多栽培。植株高一二尺。叶像黑豆叶,但较大。结的角比黑豆角略微肥大。它的叶子味甘。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摘豆角煮熟食用,或者收豆子煮熟、磨成面食用都可以。

339. 刀豆苗〔1〕

处处有之,人家园篱边多种之。苗叶似豇豆叶〔2〕肥大。开淡粉红花。结角如皂角状而长,其形似屠刀样,故以名之,味甜、微淡。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豆角嫩时煮食。豆熟之时,收豆煮食,或磨面食亦可。

【注释】

〔1〕刀豆苗:豆科刀豆属刀豆canavalia gladiata(jacq.)dc.,栽培作物。

〔2〕豇豆叶:此处实指豆科植物的三出复叶上的小叶。豇豆,见本书第343豇豆苗条。

【译文】

刀豆苗,到处都有,普通人家园圃里的篱笆边多栽种。叶似豇豆叶,但较肥大。开淡粉红色的花。角像皂角的形状,但较长。它的豆角的形状类似屠刀,因此以刀豆命名它,味甜、微淡。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豆荚嫩的时候煮熟食用。豆子成熟的时候,收豆子煮熟后食用,也可以把豆子磨成面食用。

图339 刀豆苗

340. 眉儿豆苗〔1〕

人家园圃中种之。妥他果切蔓而生。叶似绿豆叶而肥大阔厚,润泽光俊,每三叶攒生一处〔2〕。开淡粉紫花,结扁角〔3〕,每角有豆止三四颗。其豆色黑扁而皆白眉〔4〕,故名。味微甜。

救饥:采嫩苗叶煠食。豆角嫩时,采角煮食。豆成熟时,打取豆食。

【注释】

〔1〕眉儿豆苗:豆科扁豆属扁豆lablab purpureus(l.)sweet。栽培作物。

〔2〕每三叶攒生一处:指三小叶复叶。

〔3〕扁角:指荚果。

〔4〕白眉:指眉儿豆的种脐。因为它的种脐长且白,有如白色眉毛,故有眉儿豆或眉豆之名。

【译文】

眉儿豆苗,普通人家的园圃中栽种。爬蔓生长。叶像绿豆叶,但较肥大而且宽厚,滋润有光泽,每三枚叶聚集生长在一起。开淡粉紫色花,结扁的豆角,每枚豆角中只有三四颗豆子。它的豆子颜色黑、形状扁,而且都具有像白色眉毛一样(的种脐),由此得名。味微甜。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食。豆荚嫩的时候,采摘来煮熟食用。豆子成熟时,打取豆子食用。

图340 眉儿豆苗

341. 紫豇豆苗〔1〕

人家园圃中种之。茎叶与豇豆同,但结角色紫,长尺许,味微甜。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油盐调食。角嫩时采角煮食,亦可做菜食。豆成熟时打取豆食之。

图341 紫豇豆苗

【注释】

〔1〕紫豇豆苗:豆科豇豆属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豇豆形态变异很大,古代认为豇豆和紫豇豆是不同的种,现代植物分类学认为是同一种,另见本书第343豇豆苗条。

【译文】

紫豇豆苗,普通人家的园圃中栽培。茎和叶与豇豆的茎和叶相同,但结的豆角为紫色,长一尺左右,味微甜。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豆角嫩的时候,采摘豆角煮熟食用,也可做菜食用。豆子成熟时,打取豆子食用。

342. 苏子苗〔1〕

人家园圃中多种之。苗高二三尺。茎方,窊五化切面,四楞,上有涩毛。叶皆对生,似紫苏叶而大。开淡紫花。结子比紫苏子亦大,味微辛,性温。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淘洗净,油盐调食。子可炒食,亦可笮油用。

【注释】

〔1〕苏子苗:唇形科紫苏属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栽培植物。紫苏变异极大,我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叶两面紫色的为紫苏,它们的花色和香味也不同。但现在的植物分类学认为这是同一个种内的变异。另见本书第410紫苏条及第411荏子条。

图342 苏子苗

【译文】

苏子苗,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栽培。植株高二三尺。茎方形,上面有凹槽,四棱,茎上有糙毛。叶都为对生,像紫苏叶,但比较大。开淡紫色花。结的籽实比紫苏的籽实大。味微辛,性温。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苏子可以炒熟食用,也可以榨油用。

343. 豇豆苗〔1〕

今处处有之,人家田园中多种。就地拖秧〔2〕而生,亦延篱落。叶似赤小豆叶而极长。开淡粉紫花。结角长五七寸,其豆味甘。

图343 豇豆苗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及采嫩角煠食亦可。其豆成熟时,打取豆食。

【注释】

〔1〕豇豆苗:豆科豇豆属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栽培作物,另见本书第341紫豇豆苗条。

〔2〕秧:泛指植物的小苗,这里指豇豆的藤蔓。

【译文】

豇豆苗,如今到处都有,人家田间和园圃中多栽种。就地爬蔓生长,也顺着篱笆攀爬。叶像赤小豆叶,但极长而且尖锐。开淡粉紫色花。结的豆荚长五到七寸,它的豆子味甘。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采摘嫩豆角煠熟食用也可以。豇豆成熟时,打取豆子食用。

344. 山黑豆〔1〕

生密县山野中。苗似家黑豆〔2〕,每三叶攒生一处,居中大叶如绿豆叶,傍两叶似黑豆叶,微圆。开小粉红花,结角比家黑豆角极瘦小,其豆亦极细小,味微苦。

救饥:苗叶嫩时,采取煠熟,水淘去苦味,油盐调食。结角时采角煮食或打取豆食皆可。

【注释】

〔1〕山黑豆:似豆科大豆属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有学者鉴定为山黑豆属山黑豆dumasia truncata sieb.et zucc.,但花色不合,另据《中国植物志》、《河南植物志》和foc,该种在河南北部没有分布。

〔2〕家黑豆:即黑豆。见本书第142佛指甲条下黑豆注。

【译文】

山黑豆,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像家黑豆,每三枚叶聚集在一起,居中较大的一片像绿豆叶,两旁的两枚叶像黑豆叶,但略圆。开小粉红花。结的豆角比家黑豆的豆角瘦小得多,它的豆子也很细小,味微苦。

救饥:苗和叶幼嫩时,采来煠熟,用水淘去苦味,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结豆角时,采摘豆角煮熟食用或打豆子食用都可以。

图344 山黑豆

345. 舜芒谷〔1〕

俗名红落藜。生田野及人家旧庄窠〔2〕音科上多有之。科苗高五尺余。叶似灰菜〔3〕叶而大,微带红色。茎亦高粗,可为拄杖。其中心叶甚红。叶间出穗。结子如粟米颗,灰青色,味甜。

救饥:采嫩苗叶晒干,揉〔4〕音柔去灰,煠熟,油盐调食。子可磨面,做烧饼蒸食。

【注释】

〔1〕舜芒谷:似藜科藜属杖藜chenopodium giganteum d.don.。该种在河南辉县有栽培,嫩苗可做野菜食用,成熟植株的茎秆可做手杖,即藜杖。有学者鉴定为同属的藜c. album l.,恐需商榷。

图345 舜芒谷

〔2〕庄窠:方言,指院落。

〔3〕灰菜:见本书第412灰菜条。

〔4〕揉:用手摩擦或搓。

【译文】

舜芒谷,俗名红落藜。田野里及人家的旧院落中多生长。植株高五尺有余。叶像灰菜叶,但比较大,略带红色。茎也比灰菜高大粗状,可做成拄杖。它中间的叶子很红。叶中间抽出花穗。结的种子如同粟米粒,灰青色,味甜。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晒干,揉去灰,煠熟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种子可磨成面,做成烧饼蒸熟后食用。

果部

实可食

《本草》原有

346. 樱桃树〔1〕

处处有之。古谓之含桃。叶似桑叶而狭窄,微软。开粉红花,结桃似郁李子〔2〕而小,红色鲜明,味甘,性热。

救饥:采果红熟者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樱桃树:蔷薇科樱属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 (lindl.) g. don.(=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著名果树,多地有栽培。

〔2〕郁李子:见本书第354郁李子条。

【译文】

樱桃树,处处都有。古代叫它含桃。叶子像桑叶,但比较狭窄,略软。开粉红色花,结的樱桃像郁李子,但比较小,红色而鲜亮,味甘,性热。

救饥:采摘成熟变红了的樱桃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图346 樱桃树

347. 胡桃树〔1〕

一名核桃。生北土,旧云张骞从西域将〔2〕来,陕〔3〕洛〔4〕间多有之,今钧郑间亦有。其树大株,叶厚而多阴。开花成穗,花色苍黄。结实外有青皮〔5〕包之,状似梨〔6〕,大熟时沤〔7〕去青皮,取其核是胡桃,味甘,性平。一云性热,无毒。

救饥:采核桃沤去青皮,取瓤食之,令人肥健。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胡桃树:胡桃科胡桃属胡桃juglans regia l.。旧传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多种植物,其中包括胡桃。但据石声汉先生在《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中指出,张骞从西域引种回多种植物的说法没有确凿证据,可能只是美好的附会而已。

〔2〕将:携带。

〔3〕陕:古代地名,见《图经本草》。又称陕陌。在今河南陕县西南。

图347 胡桃树

〔4〕洛:水名,见《图经本草》。即今河南洛河,发源于陕西,流入河南。古作“雒”。

〔5〕青皮:指胡桃的外果皮,肉质。

〔6〕梨:见本书第349梨树条。

〔7〕沤:用水浸泡。

【译文】

胡桃树,又叫核桃。生长在北方,古代传说是张骞从西域携带回来的,陕洛一带多有栽培,如今钧州、郑州也栽培。核桃树植株高大,树叶厚密而且多树荫。开花呈穗状,花绿黄色。结果,(果实)外面包有青色的果皮,形状像梨,果实熟透后用水沤,以去掉外面的青皮,取出里面的硬核就是胡桃。味甘,性平。一说性热,无毒。

救饥:采摘核桃沤去外面的青皮,取核桃仁食用,令人肥壮康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48. 柿树〔1〕

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南北皆有之,然华山者皮薄而味甘珍,宣〔2〕、歙〔3〕、荆、襄、闽、广诸州,但生啖,不堪为干。椑柿〔4〕,压丹石毒〔5〕。乌柿〔6〕,宣越者性温。诸柿食之皆善而益人。其树高一二丈。叶似软枣〔7〕叶,颇小而头微团。结实种〔8〕数甚多,有牛心柿、蒸饼柿、盖柿、塔柿、蒲楪红柿、黄柿、朱柿、椑柿。其干柿,火干者谓之乌柿。诸柿味甘,性寒、无毒。

救饥:摘取软熟柿食之。其柿未软者,摘取以温水醂〔9〕音揽熟食之。粗心柿不可多食,令人腹痛〔10〕。生柿弥冷,尤不可多食。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柿树:柿科柿属柿diospyros kaki thunb.。本条文字出自多部旧本草,其中包含了柿属多个种和柿的多个栽培品种,如“牛心柿、蒸饼柿、盖柿、塔柿、蒲楪红柿、黄柿、朱柿、椑柿、乌柿”。

〔2〕宣: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隋开皇九年(589)改宣城置,治所在宛陵县(大业初改为宣城县,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于今安徽长江以南,郎溪、广德以西,旌德以北,东至以西地。大业初改为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复位宣州。天宝元年(748)改为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位宣州。

〔3〕歙: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隋开皇九年(589)置,治所在海宁县(后改为休宁县,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隋末移治歙县(今安徽歙县)。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歙州,治所仍在歙县,天宝元年(742)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又改回歙州。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县及江西婺源等地。

图348 柿树

〔4〕椑柿:柿科柿属油柿diospyros oleifera cheng。

〔5〕丹石毒:汉魏晋以来方士、道士好服丹药和诸石,服用后会引发各种毒副作用。详见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6〕乌柿:即“其干柿,火干者谓之乌柿”。

〔7〕软枣:见本书第356软枣条。

〔8〕种:此处指柿属的其他种和柿树的多个栽培品种。

〔9〕醂(lǎn):把柿子放入热水中浸泡,以去除不成熟柿子的涩味。现在河南、山东等地的柿子产区仍然保留这一加工方法。

〔10〕腹痛:病症名,见《素问·举痛论》。包括脘腹、胁腹、脐腹、少腹等部位的疼痛。

【译文】

柿树,古代没有记载它的具体产地,如今南北都有,但华山产的皮薄而且味道甜美,宣、歙、荆、襄、闽、广等地产的柿子,仅适合生吃,不能做柿干。椑柿,可以用来压丹石毒。乌柿,宣州、越州产的柿子性温。各种柿子都可以食用而且对人有益。柿树高一二丈。叶像软枣叶,但比软枣叶略小而且叶顶端微圆。柿树的果实种类很多,有牛心柿、蒸饼柿、盖柿、塔柿、蒲楪红柿、黄柿、朱柿、椑柿。柿子制成的柿饼,火干的称为乌柿。各种柿子味甘,性寒,无毒。

救饥:摘取软熟柿子食用。还没有变软的,摘下用温水漤熟后食用。柿心粗糙的不可以多吃,(吃多了会)使人腹痛。没成熟的柿子更冷,尤其不能多吃。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49. 梨树〔1〕

出郑州及宣城〔2〕,今处处有。其树叶似棠〔3〕叶而大,色青,开花白色,结实形样甚多。鹅梨出郑州,极大,味香美而浆多。乳梨出宣城,皮厚而肉实,味极长。水梨出北都〔4〕,皮薄而浆多,味差短。又有消梨、紫煤梨、赤梨、甘棠、御儿梨、紫花梨、青梨、茅梨、桑梨之类,不能尽具其名。梨实味甘、微酸,性寒,无毒。

图349 梨树

救饥:其梨结硬未熟时,摘取煮食。已经霜熟,摘取生食。或蒸食亦佳。或削其皮,晒作梨糁〔5〕,收而备用,亦可。

【注释】

〔1〕梨树:蔷薇科梨属pyrus植物,似沙梨pyrus pyrifolia(burm.) nakai。梨多用砧木嫁接而成,品种繁多,本条文字出自旧有本草,其中提到的各种梨即该属多个种及其栽培品种。

〔2〕宣城:古代郡名,见《图经本草》。西晋太康二年(281)分丹阳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宛陵县(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以东,宣州、广德、太平、石台以西以北地区。南齐属南豫州。隋开皇九年(589)改为宣州。大业初改为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复为宣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宣州。

〔3〕棠:棠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

〔4〕北都:见《图经本草》。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升镇州为真定府,建号北都。十一月罢都,改西京太原府为北京,又称北都。此处疑为前者。

〔5〕糁:米粒,饭粒,泛指粮食。

【译文】

梨树,产郑州及宣城,如今处处都有。梨树叶像棠树叶,但比较大,绿色。开白色花,结的果实有很多种类型。鹅梨产自郑州,很大,味道香美而且水分多。乳梨产自宣城,皮厚而且果肉结实,味道很好。水梨产自北都,皮薄而且水分多,味差。又有消梨、紫煤梨、赤梨、甘棠、御儿梨、紫花梨、青梨、茅梨、桑梨等种类,(因为种类太多)不能详尽列出它们的名字。果实味甘、微酸,性寒,无毒。

救饥:果实坚硬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可以摘来煮后食用。已经经霜成熟的果实,可以摘来生吃。或者蒸后食用,或者削了皮,晒成梨粮,收藏备用也可以。

350. 葡萄〔1〕

生陇西〔2〕、五原〔3〕、敦煌〔4〕山谷及河东,旧云汉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还而种之,中国始有。盖北果之最珍者,今处处有之。苗作藤蔓而极长大,盛者一二本绵被山谷。叶类丝瓜叶,颇壮而边多花叉。开花极细而黄白色。其实有紫白二色,形之圆锐亦二种;又有无核者。味甘,性平,无毒。又有一种蘡薁〔5〕音婴郁,真相似,然蘡薁乃是千岁蔂〔6〕,但山人一概收而酿酒。

救饥:采葡萄为果食之,又熟时取汁以酿酒饮。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图350 葡萄

【注释】

〔1〕葡萄:葡萄科葡萄属葡萄vitis vinifera l.。旧云张骞出使西域引种回来,石声汉先生在《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中指出,张骞从西域引种回多种植物的说法缺乏确凿证据,可能只是美好的附会而已。

〔2〕陇西:古地区名,见《名医别录》。指甘肃陇山以西之地。故甘肃亦称陇西。

〔3〕五原:古代郡名,见《名医别录》。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治所在九原县(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黑柳子乡三顶帐房村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河套以东,阴山以南,包头市以西和达拉特、准噶尔等旗地。东汉末废。前秦复置,后废。

〔4〕敦煌:疑指敦煌郡,见《名医别录》,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分酒泉郡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十六国前凉于此置沙州,后为西凉国都。北魏太武帝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

〔5〕蘡薁:葡萄科葡萄属蘡薁vitis bryoniifolia bunge。

〔6〕千岁蔂:疑指葡萄科地锦属地锦(爬墙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 et zucc.) planch.,该种有俗名为千岁蔂。

【译文】

葡萄,生长在陇西、五原、敦煌的山谷及河东,古代传说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得到了葡萄种,张骞回国时带回来栽培,中原才开始有了葡萄。葡萄曾是北方水果中最珍贵的,如今到处都有。葡萄是藤本,藤蔓非常长大,生长茂盛的植株一二株就可以绵延覆盖整个山谷。叶子形状像丝瓜叶,很大,而边缘多缺刻。花很细小,黄白色。果实有紫、白两种颜色;形状也有圆、椭圆两种;又有无核的;味甘,性平,无毒。又有一种蘡薁,跟葡萄确实相似,然而蘡薁是千岁蔂,与葡萄不是一种,但山中居民一概采来酿酒。

救饥:采摘葡萄当水果食用,或者葡萄成熟时取葡萄汁,用来酿酒饮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51. 李子树〔1〕

本草有李核人。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其树大,高丈余。叶似郁李子〔2〕叶,微尖,而润泽光俊。开白花,结实种类甚多,见《尔雅》者有:休,无实李,李之无实者,一名赵李李。痤,接虑李,即今之麦李〔3〕,细实有沟道,与麦同熟,故名之。驳,赤李,其子赤者是也。又有青李、绿李、赤李、房陵李、朱仲李、马肝李、黄李、紫李、水李,散见书传,美其味之可食,皆不入药。今有穿条红、御黄子。其李实味甘、微苦,一云味酸。核人味苦,性平,俱无毒。

救饥:摘取李实色熟者食之。不可临水上食,亦不可和蜜食,损五脏〔4〕。及与雀肉同食,和浆水食,令人霍乱〔5〕、涩气。多食,令人虚热〔6〕。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李核人条下。

【注释】

〔1〕李子树:蔷薇科李属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常见果树,栽培品种繁多,文中记载的名称多数是李的栽培品种,但“麦李”与“李”不是同属的植物。prunus的概念有广狭之分,此处采用狭义概念。

〔2〕郁李子:见本书第354郁李子条。

〔3〕麦李:蔷薇科樱桃属麦李cerasus glandulosa(thunb.)sok.

〔4〕五脏:中医术语。指心、肝、脾、肺、肾。中医对五脏的认识,有的是指实质脏器,有的主要是指脏器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种种反映,因此和现代医学同名的器官有许多不同。脏,中医一般是指胸腹腔中那些内部组织充实,并有贮存和分泌、制造精气功能的脏器。

〔5〕霍乱:病证名。又称触恶。泛指突然剧烈吐泻,心腹绞痛的疾病。

〔6〕虚热:病证名。由于阴阳气血的不足而引起的发热,并分别有“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的症候。

【译文】

李子树,本草中有李核仁。古代没有记载它的产地,如今到处都有。李子树很大,高一丈多。叶像郁李子叶,略微尖锐,而且滋润有光泽。开白花,结的果实种类很多,见于《尔雅》的李子有:休,无实李,即李子中不结果的,又叫赵李李。痤,接虑李,即当今的麦李,果实小,上面有沟道,与麦子同时成熟,所以叫麦李。驳,赤李,果实红色的就是。又有青李、绿李、赤李、房陵李、朱仲李、马肝李、黄李、紫李和水李,散见于各种书、传中,这些记载是赞美李子味道鲜美可以食用,都不入药。现在有穿条红、御黄子这两个品种。它们的果实味甘、微苦,一说味酸。李仁味苦,性平,都没有毒。

图351 李子树

救饥:摘取颜色成熟的李子食用。不能在临近水的上面食用,也不能和蜜一起食用,损五脏。如果与雀肉一起食用,与浆汤一起食用,会导致霍乱、涩气。李子吃多了会令人虚热。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李核仁条下。

352. 木瓜〔1〕

生蜀中并山阴兰亭〔2〕,其宣州者佳,今处处有之。其树枝状似柰〔3〕。花深红色。叶又似柿叶,微小而厚,《尔雅》谓之楙音茂。其实形如小瓜;又似栝楼而小,两头尖长,淡黄色。味酸,性温,无毒。

救饥:采成熟木瓜食之,多食亦不益人。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木瓜:蔷薇科木瓜属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栽培果树,果实可供食用及入药。

〔2〕山阴兰亭:古代地名,见《本草经集注》。山阴,古代县名,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以在会稽山之北而得名。东汉永建四年(129)为会稽郡治。南朝陈与会稽县同为会稽郡治。兰亭: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二十七里兰渚山下。

〔3〕柰:蔷薇科苹果属苹果malus pumila mill.。

【译文】

木瓜,生长在蜀中和山阴的兰亭,宣州产的品质好,如今到处都有。木瓜的树形和枝条类似柰。花深红色。叶子又像柿树叶,但略小、厚,《尔雅》叫它“楙”。果实形状如小瓜;又像栝楼,但比较小,两头尖长,淡黄色。味酸,性温,无毒。

图352 木瓜

救饥:采摘成熟的木瓜食用,吃多了也对人无益。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53. 樝子树〔1〕

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巩县〔2〕赵峰山野中多有之。树高丈许。叶似冬青树叶稍阔厚,背色微黄,叶形又类棠梨叶,但厚。结果似木瓜,稍团,味酸甜、微涩,性平。

救饥:果熟时采摘食之,多食损齿及筋〔3〕。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木瓜条下。

【注释】

〔1〕樝子树:蔷薇科榅桲属榅桲cydonia oblonga mill.。

〔2〕巩县:明代县名,见《救荒本草》。属河南府,1991年改设巩义市。

图353 樝子树

〔3〕筋:一指肌腱和韧带;一指经筋。经筋隶属十二经脉,循行于体表筋肉间,起于四肢末端的爪甲,结于关节,终于头面,不与内脏相连。

【译文】

樝子树,古籍中没有注明它的产地,如今巩县赵峰山的山地和原野中分布较多。树高一丈多。叶像冬青树叶,但略宽厚,背面微黄色,叶形又像棠梨叶,但较厚。结的果实像木瓜,稍圆。味酸、甜、微涩,性平。

救饥:果实成熟后采来食用,吃多了会损害牙齿和筋。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木瓜条下。

354. 郁李子〔1〕

本草郁李人,一名爵李,一名车下李,一名雀梅,即奥音郁李也,俗名藲〔2〕音欧梨儿。生隰州〔3〕高山川谷丘陵上,今处处有之。木高四五尺。枝条花叶皆似李,惟子小。其花或白或赤,结实似樱桃,赤色。其人味酸,性平;一云味苦、辛。其实味甘、酸。根性凉。俱无毒。

救饥:其实红熟时摘取食之,酸甜味美。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郁李人条下。

【注释】

〔1〕郁李子:蔷薇科樱桃属郁李cerasus japonica(thunb.)loisel.(=prunus japonica thunb.)或其近缘种。文中有源自古代本草中的多个名称,它们是否为同种植物,还有待深入研究。

〔2〕藲(ou)梨儿:河南北部山区有欧李cerasus humilis(bge.)sok.,发音相似,形态也相似,仁也作郁李仁入药。存以备考。

〔3〕隰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隰州郁李仁”。隋开皇五年(585)改隰州置,治所在隰县(今山西隰县)。大业初改龙泉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隰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交口、永和、隰县、蒲县、大宁等县地。天宝元年(742)改大宁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隰州。

【译文】

郁李子,本草名叫郁李仁,又叫爵李、车下李、雀梅,即奥李,俗名藲梨儿。生长在隰州高山中有流水的山谷里和丘陵上,如今处处都有。树高四五尺。枝条、花、叶都像李,只是果实比李子小。郁李花白色或者红色。结的果实像樱桃,红色。它的种仁味酸,性平;一说味苦、辛。它的果实味甘、酸。根性凉。(种仁、果实和根)都没有毒。

图354 郁李子

救饥:果实变红成熟的时候摘来食用,酸甜味美。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郁李仁条下。

355. 菱角〔1〕

本草名芰音伎实,一名菱音陵。处处有之。水中拖蔓生,叶浮水上,三尖锯齿叶。开黄白花,花落而实生。实有二种,一种四角,一种两角,两角中又有嫩皮而紫色者,谓之浮菱,食之尤美。味甘。性平,无毒。一云性冷。

救饥:采菱角鲜大者,去壳生食。壳老及杂小者,煮熟食。或晒其实,火燔〔2〕以为米充粮。作粉极白润,宜人。服食家蒸暴,蜜和饵之,断谷长生。又云,杂白蜜〔3〕食,令人生虫。一云多食脏冷,损阳气〔4〕,痿茎〔5〕,腹胀满〔6〕。暖姜酒饮,或含吴茱萸〔7〕,咽津液即消。

图355 菱角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芰实条下。

【注释】

〔1〕菱角:本条文字出自古代多部《本草》,记载的是菱科菱属trapa的两个种细果野菱trapa incisa sieb.et zucc.和欧菱trapa natans l.。《中国植物志》记载的菱属植物达15种之多,在foc中,这些种绝大部分被归并到欧菱中。

〔2〕燔:用火炙烤。

〔3〕白蜜:一说蜂蜜。一说石蜜,即白砂糖,甘蔗汁煎而曝之,凝如石而体甚轻,故谓之石蜜。

〔4〕阳气:与阴气相对。泛指事物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之一。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功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

〔5〕痿茎:病症名。即茎痿。见清张璐《张氏医通·卷十四》。

〔6〕胀满:病症名。胀满是指因脾胃损伤,致气壅滞而成。多由饮食不节制,饮酒太过,四情失调、调养不良而清气下降,浊气上逆,填满胸腹,湿热相蒸,诱致脾胃虚弱所致。

〔7〕吴茱萸:中药名。本草原植物为芸香科四数花属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a.juss.)t.g.hartley[=evodia ruticarpa(juss.)benth.],果实入药。

【译文】

菱角,本草名叫芰实,又叫菱,处处都有。在水中蔓生,叶漂浮在水面上,三角形,边缘有锯齿。开黄白色花,花落后长果实。果实有二种,一种有四个角,一种有两个角,两角型中的又有皮嫩、颜色呈紫色的,称为浮菱,食用尤其味美。味甘,性平,无毒。一说性冷。

救饥:采摘新鲜的大菱角,去掉壳,生吃。果壳变老及杂乱而且小的,煮熟后食用。或者把果实晒干,用火炙烤成米用来充当粮食。做成粉极其白润,适宜人(食用)。服食家将菱角蒸后暴晒,用蜜调和服用,可以不吃粮食,长生。又一说,和白蜜混杂食用,会使人生虫。一说多吃会使人五脏冷,损阳气,痿茎,腹胀满。暖姜酒饮,或者含吴茱萸,咽津液即消。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芰实条下。

新增

356. 软枣〔1〕

一名丁香柿,又名牛乳柿,又呼羊矢枣,《尔雅》谓之梬音影。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北土多有之。其树枝叶条干皆类柿,而结实甚小,干熟则紫黑色,味甘,性温。一云微寒,无毒。多食动风,发冷风咳嗽〔2〕。

救饥:采取软枣成熟者食之,其未熟结硬时摘取,以温水渍养,醂卢感切去涩味。另以水煮熟食之。

图356 软枣

【注释】

〔1〕软枣:柿树科柿属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果实可供食用,也可供酿酒、制糖或制醋。

〔2〕冷风咳嗽:病证名。指因感受风冷即发的喘嗽。

【译文】

软枣,又叫丁香柿、牛乳柿、羊矢枣,《尔雅》叫它梬。古代没有记载它的产地,如今北方多有栽培。软枣的树形、枝条、叶及树干都像柿树,但结的果实很小,变干成熟后呈紫黑色。味甘,性温。一种记载说微寒,无毒。多吃会动风,引发冷风咳嗽。

救饥:摘成熟的软枣食用,不成熟的,硬的时候摘下来,用温水浸泡,漤去涩味。另一个方法是用水煮熟后食用。

357. 野葡萄〔1〕

俗名烟黑。生荒野中,今处处有之。茎叶及实俱似家葡萄,但皆细小。实亦稀疏,味酸。

救饥:采葡萄颗紫熟者食之,亦中酿酒饮。

【注释】

〔1〕野葡萄:绘图似葡萄科葡萄属蘡薁vitis bryoniifolia bunge。河南葡萄科葡萄属多个种的俗名都叫野葡萄,在野外采集时,人们通常不再细分,加工时也不分开,效用可能大同小异。这是民间分类的特点。

图357 野葡萄

【译文】

野葡萄,俗名烟黑。生长在荒野中,如今处处都有。茎、叶及果实都像家葡萄,但都细小。果实也比较稀疏,味酸。

救饥:采摘紫色熟透的葡萄粒食用,也适宜酿酒饮用。

358. 梅杏树〔1〕

生辉县太行山山谷中。树高丈余。叶似杏〔2〕叶而小,又颇尖,微涩,边有细锯齿。开白花。结实如杏实大,生青熟则黄色,味微酸。

救饥:摘取黄熟梅杏〔3〕果食之。

【注释】

〔1〕梅杏树:似蔷薇科李属李梅杏armeniaca limeixing j.y.zhang et z.m.wang。有学者鉴定为蔷薇科李属杏李prunus simonii carr.,但果实颜色与此条记载不同,备为一说。

〔2〕杏:见本书第361杏树条。

〔3〕杏:底本无,据文义加。

【译文】

梅杏树,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谷中。树高一丈多。叶像杏叶,但比较小,又有些尖窄,略粗糙,边缘有细锯齿。开白花。果实像杏大小,生时青色,熟后黄色,味微酸。

救饥:摘取变黄成熟了的梅杏果食用。

图358 梅杏树

359. 野樱桃〔1〕

生钧州山谷中。树高五六尺。叶似李叶更尖。开白花,似李子花。结实比樱桃又小,熟则色鲜红,味甘、微酸。

图359 野樱桃

救饥:摘取其果红熟者食之。

【注释】

〔1〕野樱桃:蔷薇科樱属毛樱桃cerasus tomentosa (thunb.) wall. (=prunus tomentosa thunb.)。

【译文】

野樱桃,生长在钧州的山谷中。树高五六尺。叶像李树叶,但比李树叶更尖。开白花,像李子的花。结的果实比樱桃小,成熟后颜色鲜红,味甘、微酸。

救饥:摘取变红成熟的果实食用。

叶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360. 石榴〔1〕

本草名安石榴,一名丹若,《广雅》谓之若榴。旧云汉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还,今〔2〕处处有之。木不甚高大,枝柯附干,自地便生作丛,种极易成,折其枝条,盘土中便生。其叶似枸杞叶而长,微尖,叶绿,微带红色。花有黄赤二色。实〔3〕亦有甘酸二种,甘者可食,酸者入药。味甘、酸,性温,无毒。又有一种,子白,莹澈如水晶者,味亦甘,谓之水晶石榴。

救饥:采嫩叶煠熟,油盐调食。榴果熟时,摘取食之。不可多食,损人肺〔4〕,及损齿令黑。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石榴:石榴科石榴属石榴punica granatum l.,常见果树,品种繁多,我国南北都有栽培。原产伊朗及其附近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广泛生长并常逸为野生。

〔2〕今:底本讹作“令”,据文义改。

〔3〕实:此处指种子。

〔4〕损人肺:即肺损,病名。五脏虚损之一。

【译文】

石榴,本草名叫安石榴,又叫丹若,《广雅》称为若榴。古代传说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得到石榴种带回来。如今到处都栽培。树干不太高大,枝条贴近树干,从地面发出便成丛生长,极易栽培成活,折下它的枝条,扦插到土中便可以成活。石榴叶像枸杞叶,但比较长,微尖,叶绿色,略带红色。花有黄红两种颜色。果实有甜、酸两种,甜的可以吃,酸的入药。味甘、酸,性温,无毒。又有一种,种子白,晶莹透彻如同水晶,味也甜,称为水晶石榴。

图360 石榴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石榴果实成熟时,摘取食用。不可多吃,吃多了会令人肺损以及损牙齿,令牙齿黑。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61. 杏树〔1〕

本草有杏核人。生晋山〔2〕川谷,今处处有之。其实有数种,黄而圆者名金杏,熟最早。扁而青黄者名木杏,其子皆入药。又小者名山杏〔3〕,不堪入药。其树高丈余,叶颇圆,淡绿,颇带红色。叶似木葛叶而光嫩,微尖。开花色红,结实金黄色。核人味甘、苦,性温,冷利〔4〕,有毒。得火良,恶黄芩、黄耆、葛根,解锡毒〔5〕,畏蘘草〔6〕。杏实味酸,性热。

救饥:采叶煠熟,以水浸渍,作成黄色,换水淘净,油盐调食。其杏黄熟时摘取食。不可多食,令人发热〔7〕及伤筋骨〔8〕。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杏核人条下。

【注释】

〔1〕杏树:蔷薇科杏属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prunus armeniaca l.),北方常见果树。有多个栽培品种。文中记载的山杏为不同的种。

〔2〕晋山:山名,见《名医别录》,疑指古晋国境内的山。

〔3〕山杏:同属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

〔4〕冷利:病名。八利之一。小儿脾胃嫩弱,寒湿内侵或伤生冷,以致脾胃虚寒,运化失常。症见利下白色黏液,手足冰冷,渴喜饮热等。

〔5〕锡毒:古代用锡炼丹服食,由此引发的疾病。与因长期吸入锡的烟雾或粉尘引起肺部锡末沉着症,即锡中毒不同。

〔6〕蘘草:中药名,原植物为姜科姜属蘘荷zingiber mioga(thunb.)rosc.。

图361 杏树

〔7〕发热:病名。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者患者自己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

〔8〕筋骨:指韧带和骨骼。

【译文】

杏树,本草有杏核仁,生长在晋山有流水的山谷中,如今处处都有。它的果实有多种,黄而圆的名叫金杏,成熟最早。扁而青黄色的名叫木杏,它们的种子都可以入药。又有一种小的,名叫山杏,不能入药。杏树高一丈多,叶相当圆,淡绿色,多带红色。叶像木葛叶,但比较光亮柔嫩,略尖。开红色花,结金黄色果实。核仁味甘、苦,性温,冷利,有毒。得火良,恶黄芩、黄耆、葛根,解锡毒,畏蘘草。杏的果实味酸,性热。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渍,浸成黄色,换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果实变黄熟透后摘来食用。不可多吃,否则使人发热,并伤人筋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杏核仁条下。

362. 枣树〔1〕

本草有大枣,干枣也。一名美枣,一名良枣。生枣出河东平泽及近北州郡,青〔2〕、晋〔3〕、绛〔4〕、蒲州〔5〕者特佳,江南出者,坚燥少肉。树高一二丈。叶似酸枣叶而大,比皂角叶亦大,尖光泽,叶间开青黄色小花,结实种数甚多。《尔雅》云:壶枣,江东呼枣大而锐上者为壶,壶犹瓠也。边,腰枣,一名〔6〕细腰,又谓辘轳枣。櫅音赍,白枣,即今枣子,白乃熟。遵,羊枣,实小而圆,紫黑色,俗又呼为羊矢枣〔7〕。洗,大枣,河东猗氏县〔8〕出大枣,如鸡卵〔9〕。蹶泄,苦枣,云子味苦。皙,无实枣,云不著子者。还味,稔枣,云还味,短味也。又有水菱枣、御枣,即扑落苏也。又有牙枣。皆味甘美。其余不能尽别其名。大枣味甘,性平,无毒。杀乌头毒。牙齿有病人切忌食〔10〕。生枣味甘、辛。多食令人寒热〔11〕腹胀〔12〕,羸痩人不可食。蒸煮食,补〔13〕肠胃,肥中益气〔14〕。不宜合葱食。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作成黄色,淘净,油盐调食。其枣红熟时摘取食之。其结生硬未红时,煮食亦可。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大枣条下。

【注释】

〔1〕枣树:鼠李科枣属枣ziziphus jujuba mill.,本条记录了枣的多个栽培品种,但有些名称可能不属于该种,如羊屎枣。

图362 枣树

〔2〕青:古代州名,见《本草经集注》。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山东德州市、齐河县以东,马颊河以南,济南、临朐、安丘、高密、莱阳、栖霞、乳山等市县以北、以东和河北吴桥县地。东汉治所在临菑县(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后移治广固故城(今山东青州市西北)、东莱掖城(今山东莱州市)、东阳城(北齐置益都县,今青州市)等。

〔3〕晋: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北魏建义元年(528)改唐州置,治所在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洪洞、浮山、安泽、汾西等县地。隋大业初改临汾郡。义宁初改平阳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晋州,治所在临汾县(今临汾市。后移治今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五代复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为平阳府。

〔4〕绛: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北周武成二年(560)改东雍州置,治所在龙头城(今陕西闻喜县东北二十八里),武帝移治柏壁城(今新绛县新南二十里柏壁村)。建德六年(577)又移治玉壁城(今稷山县西南十二里汾河南岸)。辖境相当今山西河津、稷山、新绛、曲沃、绛县、翼城等县地。隋朝大业三年(607)改为绛郡。唐武德元年(618)改置绛州总管府,三年复置绛州,治所在正平县。

〔5〕蒲州:见孟诜《食疗本草》。北周明帝二年(558)改泰州置,治所在蒲坂县(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辖境相当今山西永济、万荣、临猗、芮城等市县地。隋改治所蒲坂县为河东县,大业三年(607)改为河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治所在桑泉县(今山西临猗县西南四十里临晋镇),三年(620)移治河东县(今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开元八年(720)升河中府,同年仍改蒲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河东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蒲州,乾元三年(760)又升河中府。

〔6〕一名:底本作“云子”。《四库全书考证》:“边,腰枣,一名细腰,刊本一名讹云子,据《尔雅注疏》改。”因据改。

〔7〕羊矢枣:即软枣,柿属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见本书第356软枣条。

〔8〕猗氏县:古代县名,见《本草经集注》。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南二十里铁匠营村。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桑泉县。北周复改猗氏县,属汾阴郡。

〔9〕卵:底本讹作“卯”,据《政和本草》改。

〔10〕忌食:食疗用语。忌吃某些食物。

〔11〕寒热:中医八纲中用以辨别疾病性质的二个纲领。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但又可在病人身上同时出现,称为寒热错杂;还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出现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在疾病危重阶段,还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12〕腹胀:病名。指腹部腹满不适,或腹部胀大。

〔13〕补:用补药治疗虚证。

〔14〕肥中益气:即补中益气。指用健脾胃的方法治疗气虚证。

【译文】

枣树,本草有大枣,即干枣。又叫美枣,又叫良枣。生枣产自河东平坦而水草丛杂的湿地上以及稍靠北的州郡,青、晋、绛、蒲州产的特别好,江南生产的枣,硬干少肉。枣树高一二丈。叶像酸枣叶,但比酸枣叶大,比皂角叶也大,尖锐而有光泽。叶之间开绿黄色小花,结的果实种数很多。《尔雅》记载:壶枣,江东称下面大上面尖的枣叫壶,壶如同瓠。边,腰枣,是说枣中间(腰)细,又叫辘轳枣。櫅,白枣,就是现在的枣子,(这种枣)变白色才成熟。遵,羊枣,果实小而且圆,紫黑色,俗名又叫羊矢枣。洗,大枣,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如同鸡蛋大小。蹶泄,苦枣,是说枣味苦。皙,无实枣,是说不结果实。还味,稔枣,说还味,是指缺乏枣味。又有水菱枣、御枣,即扑落苏。又有牙枣。(这些枣)味都甜美。其余还有很多枣的品种,不能一一区别它们的名字。大枣味甘,性平,无毒。杀乌头毒。牙齿有病的人忌食。生枣味甘、辛。食用过多会使人寒热腹胀,羸弱消瘦的人不可以食用。蒸煮食用,可以补肠胃,肥中益气。不宜与葱一同食用。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成黄色,淘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枣变红成熟的时候摘来食用。果实硬还没有变红的时候,煮熟也可以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大枣条下。

363. 桃树〔1〕

本草有桃核人。生太山川谷,河南、陕西出者尤大而美,今处处有之。树高丈余。叶状似柳叶而阔大,又多纹脉。开花红色,结实品类甚多。其油桃光小,金桃色深黄,昆仑桃肉深紫红色。又有饼子桃、面桃、鹰嘴桃、雁过红桃、冻桃之类,名多不能尽载。山中有一种桃,正是《月令》〔2〕中桃始华者,谓山桃〔3〕,不堪食啖,但中入药。桃核人味苦、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作成黄色,换水淘净,油盐调食。桃实熟软时,摘取食之。其结硬未熟时,亦可煮食。或切作片,晒干为糁,收藏备用。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桃核人条下。

【注释】

〔1〕桃树:蔷薇科桃属桃amygdalus persica l.。桃是我国驯化的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文中记载的油桃、金桃、昆仑桃、饼子桃、面桃、鹰嘴桃、雁过红桃、冻桃等,多为各地不同的栽培品种。但文中记载的山桃与桃不是一个种。

〔2〕《月令》:是《礼记》第六篇。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阐述了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十二个月的天文、历象、物候等自然现象,进而说明为政者每月在衣食住行方面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图363 桃树

〔3〕山桃:桃属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carri.)de vos ex l.henry。

【译文】

桃树,本草有桃核人。生长在太山有流水的山谷中,河南、陕西产的尤其大而且味道美,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树高一丈多。叶的形状类似柳树叶,但比较宽大,而且纹脉较多。开红色花,结的果实品种很多。油桃有光泽而且小,金桃颜色深黄,昆仑桃果肉深紫红色,还有饼子桃、面桃、鹰嘴桃、雁过红桃、冻桃之类,品种名很多,不能全部收载。山地和原野中有一种桃,正是《月令》中记载的最早开花的桃,称为山桃,不能食用,但适合入药。桃核仁味苦、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成黄色,换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桃子熟透变软时,摘来食用。果实硬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也可以煮熟食用。或者切成片,晒干做成粮食,收藏起来备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桃核仁条下。

新增

364. 沙果子树〔1〕

一名花红。南北皆有,今中牟岗野中亦有之,人家园圃亦多栽种。树高丈余。叶似樱桃叶而色深绿;又似急音梅子〔2〕叶而大。开粉红花,似桃花瓣,微长不尖。结实似李而甚大,味甘、微酸。

救饥:摘取红熟果食之。嫩叶亦可煠熟,油盐调食。

【注释】

〔1〕沙果子树:蔷薇科苹果属花红malus asiatica nakai。华北和东北地区常见,有多个栽培品种。

〔2〕急子:吉利子的别名。见本书第306吉利子树条。

【译文】

沙果子树,又叫花红。南北都有分布,如今中牟的山冈荒野中也有分布,普通人家的园圃中也多栽种。树高一丈多。叶像樱桃叶,但颜色深绿,又像急子叶,但比较大。开粉红色花,(花瓣)像桃花花瓣,但略长,不尖。果实像李子,但比李子大很多,味甘、微酸。

图364 沙果子树

救饥:摘取变红成熟的果实食用。嫩叶也可以煠熟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根可食

《本草》原有

365. 芋苗〔1〕

本草一名土芝,俗名芋头。生田野中,今处处有之,人家多栽种。叶似小荷〔2〕叶而偏长不圆,近蒂〔3〕边皆有一劐儿。根〔4〕状如鸡弹大,皮色茶褐,其中白色,味辛,性平,有小毒。叶冷,无毒。

救饥:《本草》芋有六种,青芋细长,毒多,初煮须要灰汁〔5〕,换水煮熟乃堪食。白芋、真芋、连禅芋、紫芋〔6〕毒少,蒸煮食之。又宜冷食,疗热,止渴。野芋〔7〕大毒,不堪食也。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芋苗:天南星科芋属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芋在我国广泛栽培,栽培品种很多,文中提到几种芋的名称如青芋、白芋、真芋、连禅芋为芋的栽培品种或同属其他种。

〔2〕荷:见本书第367莲藕条。

〔3〕蒂:指叶柄。

〔4〕根:指芋的块茎,即芋头。

〔5〕灰汁:用草木灰浸泡过的水,这里介绍了古代用草木灰汁除毒的一种方法。

〔6〕紫芋:疑指天南星科芋属滇南芋c.antiquorum schott,南方各地食用其叶柄和花序柄。

〔7〕野芋:疑指滇南芋c.antiquorum schott。

【译文】

芋苗,本草一名叫土芝,俗名芋头。生长在田野中,如今到处都有,人家多栽种。叶像小的荷叶,特别长但不圆,叶子近叶柄的一边都有一个劐口。根如同鸡蛋大,(芋头)外皮为茶褐色,肉为白色,味辛,性平,有小毒。叶冷,小毒。

图365 芋苗

救饥:《本草》中的芋有六种,青芋细长,毒比较多,第一次煮必须加入草木灰汁,再换水煮,煮熟才能食用。白芋、真芋、连禅芋、紫芋毒较少,蒸煮后就可以食用。又适宜凉食,可以疗热、止渴。野芋有大毒,不能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66. 铁葧音孛脐〔1〕

本草名乌芋,又名音夫茨,一名藉姑、一名水萍、一名槎音查牙,亦名茨菰,又名燕尾草,《尔雅》谓之芍。有二种:根黑、皮厚、肉硬白者谓之猪葧脐;皮薄、色淡紫、肉软者谓之羊葧脐。生水田中。叶似莎草〔2〕而厚肥,梢又长窄。叶间生葶,其葶三棱,梢头开花酱褐色。根〔3〕即葧脐,味苦、甘,性微寒。

救饥:采根煮熟食,制作粉,食之厚人肠胃,不饥。服丹石人尤宜食,解丹石毒〔4〕。孕妇不可食。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乌芋条下。

【注释】

〔1〕铁葧脐:绘图及部分文字描述应为莎草科三棱草属荆三棱bolboschoenus yagara(ohwi)y.c.yang et m.zhan或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f.schmidt)t.v.egorova。引用原有《本草》的文字已经混淆了泽泻科慈菰(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和莎草科荸荠属荸荠eleocharis dulcis(burm.f.) trin. ex hensch.。徐光启《农政全书》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指出:“茨菰、葧脐,二种绝异;混合注释,为不精也。”

图366 铁葧脐

〔2〕莎草:莎草科莎草属cyperus植物。

〔3〕根:此处指球茎。

〔4〕丹石毒:证名。其证头眩耳鸣,发热困笃,恐惧不安。多为服丹药和诸石后产生的副作用。

【译文】

铁葧脐,本草名叫乌芋,又叫茨、藉姑、水萍、槎牙,也叫茨菰、燕尾草,《尔雅》称为芍。有二种:根黑、皮厚、肉硬色白的叫猪葧脐;皮薄、色淡紫、肉软的叫羊葧脐。生长在水田中。叶像莎草叶,但比较厚肥,叶梢略长窄。叶子中间生花葶,花葶三棱,梢头开酱褐色花。根就是荸荠,味苦、甘,性微寒。

救饥:采挖根煮熟食用,或者可以制成粉。食用它的根可以厚人肠胃,不饥饿。尤其适合服丹石的人食用,(因为)它可以解丹石毒。孕妇不能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乌芋条下。

根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367. 莲藕〔1〕

本草有藕实,一名水芝丹,一名莲。生汝南池泽,今处处有之,生水中。其叶名荷,圆径尺余。其花世谓之莲花,色有红白二种。花中结实,谓之莲房,俗名莲蓬〔2〕。其莲青皮里白,子为的〔3〕,即莲子也。的中青心为薏〔4〕。其的至秋,表皮色黑而沉水。就蓬中干者,谓之石莲。其根〔5〕谓之藕。《尔雅》云:“荷,芙蕖。其茎茄〔6〕,其叶蕸〔7〕,其本蔤〔8〕音密。”云是茎下白蒻〔9〕音若在泥中,藕节间初生萌芽也。“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是也。芙蕖其总名,别名芙蓉。又云,其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莲实、茎味甘,性平、寒,无毒。

图367 莲藕

救饥:采藕煠熟食、生食皆可。莲子蒸食,或生食亦可。又可休粮〔10〕,仙家贮石莲子、干藕经千年者,食之至妙。又以实磨为面食,或屑为米,加粟煮饭食,皆可。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藕实条下。

【注释】

〔1〕莲藕:莲科莲属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2〕莲蓬:莲的果实生于平顶而膨大的花托上,俗称莲蓬。

〔3〕的(dì):即莲子,指莲的种子。

〔4〕薏:俗称莲子心,即莲的胚芽。

〔5〕根:此处指根状茎,即莲藕,古人认为是莲根。

〔6〕茄(jiā):荷茎,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茎干,而是指莲的叶柄。

〔7〕蕸(xiá):荷叶(不包括叶柄)。

〔8〕蔤(mì):泛指草、木的根或主干,此处指莲的根状茎,即莲藕。

〔9〕白蒻:泛指水生植物在泥土中白色细嫩的根状茎。《本草纲目·果部》:“藕,芽种者最易发,其芽穿泥成白蒻,即蔤也。”

〔10〕休粮:古代养生术语。又称却谷、断谷、绝谷、绝粒等。系先秦方家和后世道教的一种炼养方法,即不食五谷。

【译文】

莲藕,本草有藕实,又叫水芝丹、莲。生长在汝南的池塘湖泽中,如今到处都有分布,生长在水中。它的叶名叫荷,直径一尺多。它的花世人称为莲花,有红、白两种颜色。花中心结实,叫莲房,俗名莲蓬。莲的种子外皮绿色,里面白色,籽实叫的,即莲子。的(莲子)中心绿色部分叫薏(胚芽)。到了秋天,的(莲子)表皮变黑,沉到水中。那些裹在莲蓬中干了的莲子,称为石莲。莲的根叫藕。《尔雅》记载:“荷,芙蕖。它的叶柄叫茄,它的叶叫蕸,它水下的茎干称为蔤”,说是指叶柄之下,埋在泥中的藕、藕节之间初生的萌芽。“它的花称为菡萏,它的果实称为莲,它的根(根状茎)称为藕,果实中的种子称为的(莲子),的(莲子)中心部分称为薏(胚芽)”就是这种植物。芙蕖是这种植物的总称,别名芙蓉。又一说,芙蕖的花未开的叫菡萏,已开的花叫芙蓉。莲实、茎味甘,性平、寒,无毒。

救饥:采挖藕煠熟了食用、生食都可以。莲子蒸后食用,或者生吃也可以。又可停粮,仙家贮藏的石莲子、干藕,即使经过千年,仍然很好吃。又可以用莲实磨成面食用,或者碎成末做成米,加小米煮饭食用,都可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藕实条下。

368. 鸡头实〔1〕

一名芡,一名雁喙实,幽人〔2〕谓之雁头。出雷泽〔3〕,今处处有之,生泽中。叶大如荷而皱,背紫有刺,俗谓鸡头盘,花下〔4〕结实,形类鸡头,故以名之。中有子,如皂荚子〔5〕大,艾〔6〕褐色,其近根茎〔7〕音耿嫩者名蒍音苇,人采以为菜茹。实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根茎煠食。实熟采实,剥人食之。蒸过,烈日晒之,其皮即开,舂去皮,捣人为粉,蒸煠作饼,皆可食。多食不益脾胃气〔8〕,兼难消化。生食动风、冷气〔9〕,与小儿食不能长大,故驻年〔10〕耳。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鸡头实:睡莲科芡属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

〔2〕幽人:一说隐士、隐者,泛指避世幽居之人。此处疑指幽州的人。

图368 鸡头实

〔3〕雷泽:一名雷夏泽,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

〔4〕花下:底本无“下”字,据《政和本草》补。芡属的花为子房下位,花萼和花瓣生在子房之上,故古人认为花下结实。

〔5〕子:种子。

〔6〕艾:底本讹作“”,据《四库》本改。

〔7〕(gěng):本意为芋茎,此处指叶柄。

〔8〕脾胃气:中医名词。指脾胃的生理功能及其所化生的精气。

〔9〕冷气:病证名。指脏腑之气与寒冷相搏所致的疾患。

〔10〕驻年:延年却老,比喻留住青春。

【译文】

鸡头实,又叫芡、雁喙实,幽人叫它雁头。产雷泽,如今处处都有,长在池塘湖泽中。叶大小如同荷叶但有折皱,叶背紫色,有刺,俗称鸡头盘。花下结果实,(子房膨大)形状像鸡头,因此用鸡头实这个名字为它命名。(果实)里面有种子,像皂荚子大,艾褐色,它近根处的幼嫩叶柄叫蒍,人们采来做蔬菜食用。果实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嫩叶柄煠食。采摘成熟的果实,剥出仁食用。蒸熟后,放在烈日下暴晒,种皮就会裂开,舂去皮,把仁捣成粉,蒸、煠、做饼,都可以食用。多吃不益于脾胃气,而且难消化。生吃会动风、冷气。如果给小孩食用,小孩就不能长大,所以人们认为它可以驻年。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菜部

叶可食

《本草》原有

369. 芸薹菜〔1〕

今处处有。叶似菠菜叶,比菠菜叶两傍〔2〕多两叉。开黄花,结角似蔓菁角。有子如小芥子大。味辛,性温,无毒。经冬根不死,辟蠹〔3〕音渡。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洗净,油盐调食。

图369 芸薹菜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注释】

〔1〕芸薹菜: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brassica rapa l.var.oleifera dc.。现在分类学界对芸薹属的属下分类仍有很大争议。

〔2〕傍:底本讹作“偙”,据《四库》本改。

〔3〕蠹:蛀虫。

【译文】

芸薹菜,如今到处都有。叶像菠菜叶,比菠菜叶两旁多两个分叉。开黄花,结的角果像蔓菁的角果。种子如同小芥子大。味辛,性温,无毒。根经冬不死,可以辟蛀虫。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370. 苋菜〔1〕

本草有苋实,一名马苋,一名莫实,细苋亦同,一名人苋,幽蓟间人讹呼为人杏菜。生淮阳〔2〕川泽及田中,今处处有之。苗高一二尺。茎有线楞。叶如小蓝叶而大,有赤白二色。家者茂盛而大,野者细小,叶薄。味甘,性寒,无毒。不可与鳖〔3〕肉同食,生鳖瘕〔4〕。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淘洗净,油盐调食。晒干煠食尤佳。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注释】

〔1〕苋菜:苋科苋属苋amaranthus tricolor l.或皱果苋a. viridis l.等,前者田中栽培的(“家者”)叶片有红、绿、花各种颜色,如本书385条后庭花(雁来红)即其一。但本条记载的其他名称,如马苋,可能不是本属植物。

〔2〕淮阳:古代国名,见《名医别录》。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立子友为淮阳王,为同姓九国之一,都陈县(今河南淮阳县)。惠帝元年(前194)改为郡。此后或国、或郡。成帝元延末,辖境相当今河南淮阳、柘城、太康、扶沟、鹿邑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88)改为陈国。

〔3〕鳖:鳖科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及山瑞鳖trionyx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4〕鳖瘕:病证名。八瘕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鳖瘕者,谓腹中瘕结如鳖状是也。”

图370 苋菜

【译文】

苋菜,《本草》有苋实,又叫马苋、莫实,叫细苋的也是这一种,还叫人苋,幽蓟一带的人错把它叫做人杏菜。生长在淮阳的湖泊沼泽旁及田中,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植株高一二尺。茎上有线棱。叶如同小蓝叶但比较大,有红、白两种颜色。家中栽培的茂盛、植株大,野生的细小,叶薄。味甘,性寒,无毒。不可与鳖肉一起食用,否则生鳖瘕。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晒干煠食尤其好。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371. 苦苣菜〔1〕

《本草》云即野苣也,又名褊音扁苣,俗名天精菜。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苗搨地生,其叶光者似黄花苗〔2〕叶;叶花者似山苦荬〔3〕叶,茎叶中皆有白汁,味苦,性平,一云性寒。

图371 苦苣菜

救饥:采苗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生亦可食。虽性冷,甚益人,久食轻身、少睡〔4〕,调十二经脉〔5〕,利五脏。不可与血同食,作痔疾〔6〕。一云不可与蜜同食。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注释】

〔1〕苦苣菜:菊科苦苣菜属植物,似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及其近缘植物。目前该属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分类学问题。

〔2〕黄花苗:即孛孛丁菜,见本书第399孛孛丁菜条。

〔3〕山苦荬:见本书第394山苦荬条。

〔4〕少睡:睡眠少。古代道家及服食家认为服用某些药物可以令人睡眠少,精力充沛。

〔5〕十二经脉:经络分类名。亦称十二正经。为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主要经脉的合称。《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十二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也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6〕痔疾:病名。泛指多种肛门部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译文】

苦苣菜,《本草》认为即是野苣,又叫褊苣,俗名叫天精菜。古代没有注明它的产地,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植株铺在地面上生长。有光泽的叶像黄花苗叶;有缺刻的叶像山苦荬叶,茎和叶中都有白汁,味苦,性平,一说性寒。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生时也可以食用。虽然性冷,但很益人,长期食用可以使人身轻、少睡,可以调和十二经脉,利五脏。不能与血一同食用,否则会导致痔疾。一说它不可与蜜一同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372. 马齿苋菜〔1〕

又名五行草。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名五行草耳。味甘、性寒、滑〔2〕。

救饥:采苗叶,先以水焯音绰过,晒干,煠熟,油盐调食。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注释】

〔1〕马齿苋菜:马齿苋科马齿苋属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嫩植株可做野菜。

〔2〕滑:不凝滞,与涩相对。《说文》:“滑,利也。”《周礼·天官·食医》:“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图372 马齿苋菜

【译文】

马齿苋菜,又叫五行草。古代没有注明它的产地,如今到处都有分布。因为它的叶为绿色、梗为红色、花为黄色、根为白色、种子为黑色,因此被命名为五行草。味甘、性寒、滑。

救饥:采集苗和叶,先用水焯过,晒干,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于《本草·菜部》条下。

373. 苦荬菜〔1〕

俗名老鹳菜。所在有之,生田野中。人家园圃种者为家苦荬〔2〕,脚叶似白菜小叶,抪茎而生,稍叶似鸦〔3〕嘴形。每叶间分叉,撺葶如穿叶状〔4〕,梢间开黄花〔5〕。味微苦,性冷,无毒。

救饥:采苗叶煠熟,以水浸洗淘净,油盐调食。出蚕蛾时,切不可取拗〔6〕,令蛾子赤烂,蚕妇忌食。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图373 苦荬菜

【注释】

〔1〕苦荬菜:疑似菊科小苦荬属抱茎小苦荬ixeridium sonchifolium(maxim.)shih。在《中国植物志》中“苦荬菜”这一中文名被处理为菊科苦荬菜属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 cass.,根据的可能是《植物名实图考》图和文;还有学者鉴定本条为苦荬菜ixeris denticulata(houtt.) stebb.,该种现归黄瓜菜属黄瓜菜paraixeris denticulata(houtt.)nakai,豫南常见。由于这一群植物的分类比较复杂,迄今尚未有综合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系统学的公认处理,即使在foc中,作者们也承认其中的分类处理是暂时的(tentative)。为便于使用,此处学名暂时采用《中国植物志》的处理。

〔2〕家苦荬:即栽培的苦荬菜。

〔3〕鸦:鸦科corvidae动物的通称。民间多指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 l.,俗称老鸹,为鸦类中较常见的一种。

〔4〕如穿叶状:指茎生叶抱茎,好像茎从叶子中心穿过一样。

〔5〕黄花:指头状花序上的舌状花。

〔6〕取拗:折取,拗取。《卫生易简方》卷之八:“蚕蛾出时切不可取抝,令蛾子赤烂。”

【译文】

苦荬菜,俗名老鹳菜。它所分布的地区到处都有,生长在田野中,普通人家的园圃中栽培的为家苦荬。基生叶像白菜的小叶,抱茎生长。茎分枝上的叶像乌鸦嘴的形状,每枚叶中间分叉,葶好像从叶子中心穿过一样。分枝中间开黄花。味微苦,性冷,无毒。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洗淘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出蚕蛾时,切不可折取(来用),否则会使蛾子变红烂掉,蚕妇忌食。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374. 莙荙菜〔1〕

所在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苗叶搨地生,叶类白菜而短,叶茎〔2〕亦窄,叶头稍团,形状似糜匙〔3〕样,味咸,性平、寒,微毒。

救饥:采苗叶煠熟,以水浸,洗净,油盐调食。不可多食,动气、破腹。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注释】

〔1〕莙荙菜:藜科甜菜属甜菜的变种莙荙菜beta vulgaris l.var.cicla l.,栽培作物,叶可做蔬菜食用。

〔2〕叶茎:指叶柄。

〔3〕糜匙:舀粥用的勺,闽语。

【译文】

莙荙菜,它所分布的地区到处都有,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栽种。苗和叶搭垂在地上生长,叶似白菜叶,但比较短,叶柄也比较窄,叶顶端略圆,形状像糜匙。味咸,性平、寒,微毒。

图374 莙荙菜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后食用。不可以多吃,否则会使人动气、腹泻。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375. 邪蒿〔1〕

生田园中,今处处有之。苗高尺余,似青蒿,细软。叶又似胡萝卜叶,微细而多花叉,茎叶稠密。梢间开小碎瓣黄花〔2〕。苗叶味辛,性温、平,无毒。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生食微动风气,作羹食良。不可同胡荽音虽食,令人汗臭气〔3〕。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图375 邪蒿

【注释】

〔1〕邪蒿:绘图似菊科蒿属青蒿变种大头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 var.schochii (mattf.) pamp.,《中国植物志》鉴定为青蒿a.carvifolia buch.-ham ex roxb.。日本学者松村任三认为是伞形科西风芹属seseli植物,牧野富太郎认为该名称为误用。

〔2〕黄花:此处指头状花序中的小花。

〔3〕汗臭气:即汗臭味。

【译文】

邪蒿,生长在田地和园圃中,如今到处都有。植株高一尺多,像青蒿,细软。叶又像胡萝卜叶但略细而且多分裂。茎上的叶稠密,枝条中间开小黄花,花瓣细碎。苗和叶味辛,性温、平,无毒。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生吃会使人微动风气,做成羹食用比较好。不可以与胡荽一同食用,否则令人产生汗臭味。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376. 同蒿〔1〕

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苗高一二尺。叶类胡萝卜〔2〕叶而肥大。开黄花〔3〕,似菊花。味辛,性平。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不可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4〕。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注释】

〔1〕同蒿:今作“茼蒿”,菊科茼蒿属茼蒿glebionis coronaria(l.)cass.ex spach。有学者鉴定为南茼蒿glebionis segetum(l.)fourr.,产我国南方,且叶形与绘图所示不符。

〔2〕胡萝卜:底本“胡”字后衍一“葫”字。

〔3〕黄花:指头状花序外围的黄色舌状花。

〔4〕气满:憋气。

【译文】

同蒿,到处都有,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栽种。植株高一二尺。叶像胡萝卜叶,但比较肥大。开黄花,像菊花。味辛,性平。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不能吃太多,否则会动风气,熏人心,使人憋气。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图376 同蒿

377. 冬葵菜〔1〕

本草冬葵子,是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结子,故谓冬葵子。生少室山,今处处有之。苗高二三尺。茎及花、叶似蜀葵而差小。子及根俱味甘,性寒,无毒。黄芩为之使。根解蜀椒毒。叶味甘,性滑利。为百菜主〔2〕,其心伤人。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服丹石人尤宜食。天行病〔3〕后食之,顿丧明。热食亦令人热闷动风。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注释】

〔1〕冬葵菜:锦葵科锦葵属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var.crispa l.,遍布全国,多地有栽培,常逸生为杂草。

〔2〕百菜主:百菜之主。葵菜是我国利用时间最久、最常见的蔬菜之一,在栽培蔬菜不发达的先秦时期,曾列五菜“葵、藿、薤、葱、韭”之首。因此被元王祯的《农书》列为“百菜之主”。后来,随着新蔬菜的引进和培育,葵的地位逐渐被其他蔬菜取代。

图377 冬葵菜

〔3〕天行病:疫的一种。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疫论》,疫病于“一方之内,长幼患状,率皆相类者,谓之天行。”

【译文】

冬葵菜,本草冬葵子,是秋天种的葵,覆盖栽培过冬,到春天结子,所以叫冬葵子。生长在少室山,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植株高二三尺。茎、花和叶都像蜀葵,但比较小。种子和根都味甘,性寒,无毒。黄芩可以作它的使药。根可以解蜀椒的毒。叶味甘,性滑利,为百菜之主,菜心能伤人。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服丹石的人尤其适宜食用。患天行病治愈后的人食用冬葵后,会很快失明。热食也会使人热闷动风气。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378. 蓼芽菜〔1〕

本草有蓼实。生雷泽川泽,今处处有之。叶似小蓝叶微尖;又似水荭叶而短小,色微带红。茎微赤。梢间出穗,开花赤色。茎叶味辛,性温。

救饥:采苗叶煠熟,换水浸去辣气,淘净,油盐调食。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蓼实条下。

【注释】

〔1〕蓼芽菜:蓼科蓼属植物,似马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或辣蓼p. hydropiper l.。在古代,蓼属的多种植物都可做野菜,现在我国不少地区仍保留这些传统做法。

【译文】

蓼芽菜,本草有蓼实。生长在雷泽有流水的湖泊沼泽旁,如今到处都有分布。叶像小蓝叶,但略尖;又像水荭叶,但较短小,略带红色。茎略微呈红色。茎间抽出花穗,开红色的花。茎和叶味辛,性温。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换水浸去辣味气,淘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蓼实条下。

图378 蓼芽菜

379. 苜蓿〔1〕

出陕西,今处处有之。苗高尺余。细茎,分叉而生。叶〔2〕似锦鸡儿花叶,微长;又似豌豆叶,颇小,每三叶攒生一处。梢间开紫花,结弯角儿〔3〕,中有子如黍米大,腰子〔4〕样。味苦,性平,无毒。一云微甘、淡,一云性凉。根寒。

图379 苜蓿

救饥:苗叶嫩时,采取煠食。江南人不甚食,多食利大小肠。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注释】

〔1〕苜蓿:豆科苜蓿属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原图虽小,却将卷曲如螺的荚果刻画得惟妙惟肖,实在难得。

〔2〕叶:此处指豆科植物复叶上的一枚小叶。

〔3〕弯角儿:指荚果。

〔4〕腰子:俗语,指肾。

【译文】

苜蓿,产陕西,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植株高一尺多。茎细,分枝杈。叶像锦鸡儿花的叶,但略长;又像豌豆的叶,但相当小,每三枚叶聚集生长在一起(即三小叶复叶)。枝条中间开紫花,结弯角,里面的种子像黍米大小,像腰子的形状。味苦,性平,无毒。一说微甘、淡,又一说性凉。根寒。

救饥:苗和叶嫩的时候采来煠后食用。江南人不怎么吃,多吃利大小肠。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380. 薄荷〔1〕

一名鸡苏。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茎方。叶似荏子〔2〕叶,小颇细长;又似香菜〔3〕叶而大。开细碎黪白花。其根经冬不死,至春发苗。味辛、苦,性温,无毒。一云性平。东平〔4〕龙脑岗〔5〕者尤佳。又有胡薄荷〔6〕,与此相类,但味少甘为别,生江浙间,彼人多作茶饮,俗呼为新罗薄荷。又有南薄荷〔7〕,其叶微小。

图380 薄荷

救饥:采苗叶煠熟,换水浸去辣味,油盐调食。与薤〔8〕作虀音赍食相宜,煎豉汤、暖酒和饮、煎茶并宜。新病瘥〔9〕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猫食之即醉,物相感尔。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注释】

〔1〕薄荷:唇形科薄荷属薄荷mentha canadensis l.。该种栽培较广,有多个栽培品种。《新华本草纲要》鉴定为兴安薄荷mentha dahurica fisch.ex benth.,但花序形态与本条绘图所示不符,另据《河南植物志》,兴安薄荷河南不产。文中另外记载了“胡薄荷”和“南薄荷”,可能不是同一种。

〔2〕荏子:见本书第411荏子条。

〔3〕香菜:见本书第383香菜条。

〔4〕东平:古代州名,见《救荒本草》。北宋宣和元年(1119)改郓州置,属京东西路。治所在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州城镇)。辖今山东东平、汶上、肥城、平阴、东阿、阳谷、梁山等市县地。元改东平路。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复改东平府,明洪武七年(1374)降为东平州。

〔5〕龙脑岗:古代地名,大概源自《本草衍义》:“薄荷,世谓之南薄荷,为有一种龙脑薄荷,故言南以别之。”

〔6〕胡薄荷(新罗薄荷):疑为本属欧薄荷mentha longifolia(l.)huds.,该种江浙一带栽培较多。

〔7〕南薄荷:薄荷的一个栽培品种,即《本草衍义》提到“世谓之南薄荷”的龙脑薄荷,今江苏有栽培。

〔8〕薤:疑指百合科葱属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bunge。

〔9〕瘥(chài):病愈。

【译文】

薄荷,又叫鸡苏。古代没有记载它的产地,如今到处都有栽培。茎方形。叶像荏子叶,但比较小,而且有些细长,又像香菜叶,但比较大。开细碎的暗白色花。薄荷的根经冬不死,到春天就长出苗。味辛、苦,性温,无毒。一说性平。东平龙脑岗产的薄荷尤其好。又有胡薄荷,与薄荷相像,区别只是味道不太甜,产江浙一带,那里的人大多作茶饮,俗称为新罗薄荷。又有南薄荷,它的叶略微小些。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换水浸去辣味,加入油、盐调拌食用。与薤一起作调味品食用也比较合适,用薄荷来煮豆豉汤、温酒调和在一起饮用以及煮茶都适宜。病后初愈的人不要食用,否则会使人虚汗不止。猫吃了薄荷会立即醉倒,这是物相感应罢了。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381. 荆芥〔1〕

本草名假苏,一名鼠蓂、一名姜芥。生汉中川泽,及岳州、归德州,今处处有之。茎方窊面。叶似独扫叶而狭小,淡黄绿色。结小穗〔2〕,有细小黑子〔3〕,锐圆。多野生,以香气似苏,故名假苏。味辛,性温,无毒。

图381 荆芥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去邪气,油盐调食。初生香辛可啖,人取作生菜腌食。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假苏条下。

【注释】

〔1〕荆芥:唇形科裂叶荆芥属裂叶荆芥nepeta tenuifolia benth.或其近缘种多裂叶荆芥n. multifida l.。我们野外调查时发现河南太行山地区的农民没有将它们严格区分,都作荆芥用,绘图所示叶形似后者。

〔2〕小穗:指腋生的轮伞花序或由轮伞花序组成的顶生穗状花序。

〔3〕小黑子:指荆芥黑色的小坚果。

【译文】

荆芥,本草名叫假苏,又叫鼠蓂、姜芥。生长在汉中的湖泊沼泽旁及岳州、归德州,如今到处都有分布。茎方形,茎上有凹面。叶像独扫叶,但比较窄、小,淡黄绿色。结小穗,上面着生细小的黑色种子,锐圆。荆芥大多为野生,因为它的香气像苏子,所以称为假苏。味辛,性温,无毒。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去怪味,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初生的荆芥味道香辛,可以食用,人们采来作生菜腌渍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假苏条下。

382. 水〔1〕音勤

俗作芹菜,一名水英。出南海〔2〕池泽,今水边多有之。根茎离地二三寸,分生茎叉〔3〕,其茎〔4〕方,窊面四楞。对生叶,似痢见菜〔5〕叶而阔短,边有大锯齿;又似薄荷叶而短。开白花,似蛇床子花。味甘,性平,无毒。又云大寒。春、秋二时,龙带精入芹菜中,人遇食之,作蛟龙病。

救饥:发英〔6〕时采之,煠熟食。芹有两种,秋芹〔7〕取根,白色,赤芹〔8〕取茎叶,并堪食。又有渣音柤芹〔9〕,可为生菜食之。

【注释】

〔1〕水:伞形科水芹属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嫩茎叶可做野菜,全草可入药。

〔2〕南海:古代郡名,见《名医别录》。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秦、汉之际地入南越国,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灭南越国复置。辖境相当今广东滃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其后渐缩小。

〔3〕茎叉:指水芹茎上抽出的复叶。

〔4〕茎:这里指水芹复叶的叶轴。

图382 水

〔5〕痢见菜:即痢见草。见本书第106螺黡儿条。

〔6〕英:花,此处疑指花葶。

〔7〕秋芹:待考。

〔8〕赤芹:待考。疑其非伞形科植物,而似罂粟科紫堇属紫堇corydalis edulis maxim.。

〔9〕渣芹:待考。

【译文】

水,俗名叫芹菜,又叫水英。产自南海的池塘湖泽,如今水边多有生长。根茎离地二三寸,分生出茎叉,茎为方形,表面凹陷,四棱形。叶对生,像痢见菜叶,但比较宽短,边缘具大锯齿;又像薄荷叶,但比较短。开白色的花,像蛇床子的花。味甘,性平,无毒。一说大寒。在春秋两个季节,龙带精入芹菜中,人吃了这样的芹菜,会得蛟龙病。

救饥:开花的时候采摘,煠熟食用。水有两种,秋芹采挖根,根为白色;赤芹采集茎叶,都可以食用。又有渣芹,可以作为生菜食用。

新增

383. 香菜〔1〕

生伊洛间〔2〕,人家园圃种之。苗高一尺许。茎方,窊五化切面四棱,茎色紫。稔叶〔3〕似薄荷叶微小,边有细锯齿,亦有细毛。梢头开花作穗〔4〕,花淡藕褐色。味辛香,性温。

救饥: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

【注释】

〔1〕香菜:唇形科罗勒属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嫩叶可食用,全株可做调味料,也可入药,用途广泛。

〔2〕伊洛间:古代地区名,指伊水和洛水间的区域。伊,伊水。为洛水支流。源出河南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至偃师县南入洛水。洛,洛水。即今河南洛河,黄河支流。

图383 香菜

〔3〕稔叶:指成熟叶。

〔4〕穗:指多轮轮伞花序再排列成穗状。

【译文】

香菜,生长在伊洛一带,普通人家的园圃中栽培。植株高一尺左右。茎方形,表面凹,四菱形,紫色。成熟的叶像薄荷叶,但略小,边缘有细锯齿,也有细毛。分枝顶端开花,呈穗状,花浅藕褐色。味辛香,性温。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油、盐调拌食用。

384. 银条菜〔1〕

所在人家园圃多种。苗叶皆似莴苣,细长,色颇青白。撺葶高二尺许,开四瓣淡黄花。结蒴似荞麦蒴而圆,中有小子如油子〔2〕大,淡黄色。其叶味微苦,性凉。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生揉音柔亦可食。

【注释】

〔1〕银条菜:十字花科蔊菜属风花菜rorippa globosa(turcz.ex fisch.et c. a. mey) hayek,与本书第73风花菜条同种。

〔2〕油子:待考。

图384 银条菜

【译文】

银条菜,它所分布地区的普通人家在园圃中多有栽培。苗和叶与莴苣的类似,细长,绿白色。抽葶高二尺左右,开四枚淡黄色的花。果实像荞麦的果实,但比较圆,果实内有种子如油子大,淡黄色。叶味微苦,性凉。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油、盐调拌后食用。生的揉搓后也可以食用。

385. 后庭花〔1〕

一名雁来红。人家园圃多种之。叶似人苋叶,其叶中心红色,又有黄色相间,亦有通身红色者,亦有紫色者。茎叶间结实,比苋实微大。其叶众叶攒聚,状如花朵,其色娇红可爱,故以名之。味甜、微涩,性凉。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晒干煠食尤佳。

【注释】

〔1〕后庭花:苋科苋属苋amaranthus tricolor l.的栽培类型雁来红。

【译文】

后庭花,又叫雁来红。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大多栽培。叶像人苋叶,叶中心红色,又有黄色相间的,也有通身红色的,也有紫色的。茎叶中间结果,果实比苋的果实略大。因为许多叶子攒聚一起,形状像花朵,颜色娇红可爱,所以被叫作雁来红。叶味甜、微涩,性凉。

图385 后庭花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晒干后煠食尤其好吃。

386. 火焰菜〔1〕

人家园圃多种。苗叶俱似菠菜,但叶稍微红,形如火焰。结子亦如菠〔2〕菜子。苗叶味甜,性微冷。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火焰菜:藜科甜菜属甜菜beta vulgaris l.,栽培蔬菜。

〔2〕菠:底本作“波”,据《农政全书》改。

【译文】

火焰菜,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大多栽培。叶像菠菜叶,但顶端略红色,形状如同火焰。结的籽实也像菠菜的籽实。叶味甜,性微冷。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386 火焰菜

387. 山葱〔1〕

一名隔葱,又名鹿耳葱。生辉县太行山山野中。叶似玉簪叶微团,叶中撺七官切葶,似蒜葶,甚长而涩。稍头结蓇葖〔2〕音骨突,似葱蓇葖微小,开白花,结子黑色。苗味辣。

救饥: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生腌食亦可。

图387 山葱

【注释】

〔1〕山葱:百合科葱属茖葱allium victorialis l.,全株可做野菜,味如韭菜。

〔2〕蓇葖:此处不是指蓇葖果,而是指没有突破总苞的伞形花序。

【译文】

山葱,又叫隔葱、鹿耳葱。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地和原野中。叶像玉簪叶,但略圆。叶中抽葶,像蒜葶,很长而且粗糙。梢头结蓇葖,像葱蓇葖,但比葱蓇葖略小,开白花,结黑色种子。苗味辣。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生时腌渍食用也可以。

388. 背韭〔1〕

生辉县太行山山野中。叶颇似韭叶〔2〕而甚宽大。根似葱根。味辣。

救饥: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生腌食亦可。

【注释】

〔1〕背韭:百合科葱属天蒜allium paepalanthoides airy-shaw,全株可做野菜。

〔2〕叶:《四库全书》本作“菜”。

【译文】

背韭,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地和原野中。叶很像韭叶,但很宽大。根像葱根。味辣。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油、盐调拌食用。生时腌渍后食用也可以。

图388 背韭

389. 水芥菜〔1〕

水边多生。苗高尺许。叶似家芥菜叶,极小,色微淡绿,叶多花叉〔2〕。茎叉亦细,开小黄花。结细短小角儿〔3〕。叶味微辛。

图389 水芥菜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去辣气,淘洗过,油盐调食。

【注释】

〔1〕水芥菜:十字花科蔊菜属沼生蔊菜rorippa palustris(l.)bess.及其近缘种。

〔2〕叶多花叉:指水芥菜的叶边缘多齿裂。

〔3〕小角儿:指角果。

【译文】

水芥菜,水边多有生长。植株高一尺左右。叶像家芥菜叶,非常小,颜色略微呈淡绿色,叶边缘有许多花叉。茎上的分枝也细,(上面)开黄色的小花。结细小的短角。叶味微辛。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去掉辣味,淘洗过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390. 遏上音恶蓝菜〔1〕

生田野中下湿地。苗初搨地生。叶似初生菠菜叶而小,其头颇团。叶间撺葶分叉,上结荚儿,似榆钱〔2〕状而小。其叶味辛香、微酸,性微温。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取〔3〕酸辣味,复用水淘净,作齑〔4〕,油盐调食。

图390 遏蓝菜

【注释】

〔1〕遏(è)蓝菜:十字花科菥蓂属菥蓂thlaspi arvense l.。《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遏蓝菜”与本条描述的植物不是同一种。

〔2〕榆钱:榆树的果实。

〔3〕取:据文义,应作“去”,去除、去掉的意思。

〔4〕齑(ji):细切,剁碎。

【译文】

遏蓝菜,生长在田野中那些地势低、潮湿的地方。植株起初铺在地面上生长。叶像初生的菠菜叶,但比较小,叶顶端很圆。叶间抽花葶,花葶分枝上结荚儿,像榆钱的形状,但比较小。它的叶味道辛香、微酸,性微温。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去掉酸辣味,再用水淘洗干净,剁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391. 牛耳朵菜〔1〕

一名野芥菜。生田野中。苗高一二尺。苗茎似莴苣色,叶似牛耳朵形而小。叶间分撺葶叉〔2〕,开白花。结子如粟粒大。叶味微苦辣。

救饥:采苗叶淘洗净,煠熟,油盐调食。

【注释】

〔1〕牛耳朵菜:疑似十字花科芸薹属brassica植物。

图391 牛耳朵菜

〔2〕葶叉:指花葶。

【译文】

牛耳朵菜,又叫野芥菜。生长在田野中。植株高一二尺。茎像莴苣的颜色,叶像牛耳朵的形状,但比较小。叶中间分别抽出花葶,(上)开白色的花。结的果实如同小米大。叶味微苦辣。

救饥:采集苗和叶淘洗干净,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392. 山白菜〔1〕

生辉县山野中。苗叶颇似家白菜〔2〕,而叶茎〔3〕细长。其叶尖,边有锯齿叉;又似莙荙菜叶而尖瘦,亦小。味甜、微苦。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山白菜:图文简单,疑似菊科紫菀属aster植物。《中国植物志》记载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有俗名山白菜,供读者参考。

图392 山白菜

〔2〕家白菜:即白菜。见本书第6大蓝条下白菜注。

〔3〕叶茎:此处指叶柄。

【译文】

山白菜,生长在辉县的山地和原野中。叶很像家白菜叶,但叶柄细长。它的叶尖窄,边缘有锯齿;又像莙荙菜叶,但较尖瘦,也小。味甜、微苦。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393. 山宜菜〔1〕

又名山苦菜。生新郑县山野中。苗初搨地生。叶似薄荷叶而大,叶根〔2〕两傍有叉,背白;又似青荚儿菜叶,亦大。味苦。

图393 山宜菜

救饥: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

【注释】

〔1〕山宜菜:图文简单,疑似菊科compositae植物,属种待考。有学者鉴定为毛脉翅果菊lactuca raddeana maxim.,备为一说。

〔2〕叶根:此处指叶子基部。

【译文】

山宜菜,又叫山苦菜。生长在新郑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最初铺在地面上生长。叶像薄荷叶,但比较大,叶基部两侧有分叉,背面白色;又像青荚儿菜叶也比较大。味苦。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394. 山苦荬〔1〕

生新郑县山野中。苗高二尺余。茎似莴苣葶而节稠。其叶甚花,有三五尖叉,似花苦苣〔2〕叶,甚大。开淡棠褐花,表〔3〕微红。味苦。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注释】

〔1〕山苦荬:似菊科黄瓜菜属黄瓜菜paraixeris denticulata(houtt.)nakai。该种变异很大,分类上有争议。

〔2〕花苦苣:疑似菊科苦苣菜属的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

〔3〕表:可能指山苦荬头状花序总苞片的远轴面。

图394 山苦荬

【译文】

山苦荬,生长在新郑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二尺多。茎像莴苣葶,但节比较稠密。叶分裂很多,有三五个尖叉,很像花苦苣的叶子,很大。开浅棠褐花,上面略呈红色。味苦。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淘洗,去掉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395. 南芥菜〔1〕

人家园圃中亦种之。苗初搨地生,后撺葶叉。叶似芥菜叶,但小而有毛涩。茎叶梢头开淡黄花,结小尖角儿。叶味辛辣。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去涩味,油盐调食。生焯过,腌食亦可。

【注释】

〔1〕南芥菜: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有学者鉴定为南芥属arabis,待考。

【译文】

南芥菜,普通人家的园圃中也栽种。植株起初平铺地面生长,之后抽出花葶。叶像芥菜叶,但比芥菜叶小,粗糙被毛。茎叶梢头开淡黄色花,结小尖角。叶味辛辣。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去掉涩味,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焯过后,腌渍食用也可以。

图395 南芥菜

396. 山莴苣〔1〕

生密县山野间。苗叶搨地生。叶似莴苣叶而小;又似苦苣叶而却宽大,叶脚花叉颇少,叶头微尖,边有细锯齿。叶间撺葶,开淡黄花。苗叶味微苦。

图396 山莴苣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生揉亦可食。

【注释】

〔1〕山莴苣:图文简单,疑似菊科莴苣属翅果菊lactuca indica l.,河南又有俗名驴干粮。

【译文】

山莴苣,生长在密县的山间及荒野中。植株铺在地面上生长。叶像莴苣叶,但比较小;又像苦苣叶,但比较宽大,叶基部花叉相当少,叶顶端略尖,边缘有细锯齿。叶间抽出花葶,开淡黄色花。苗叶味微苦。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去苦味,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生时揉搓后也可食用。

397. 黄鹌菜〔1〕

生密县山谷中。苗初搨地生。叶似初生山莴苣叶而小,叶脚边微有花叉;又似孛孛丁〔2〕叶而头颇团。叶中撺生葶叉,高五六寸许。开小黄花〔3〕,结小细子,黄茶褐色。叶味甜。

救饥:采苗叶煠熟,换水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黄鹌菜:菊科黄鹌菜属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l.)dc.,嫩植株可做野菜食用。

〔2〕孛孛丁:见本书第399孛孛丁菜条。

〔3〕花:此处指黄鹌菜的头状花序。黄鹌菜的头状花序细小,看起来像是一朵小黄花。

图397 黄鹌菜

【译文】

黄鹌菜,生长在密县的山谷中。植株最初铺地生长。叶像初生山莴苣叶,但比较小,叶基部边缘略有分裂;又像孛孛丁叶,但顶端很圆。从叶中间抽出花葶,葶上又分枝杈,花葶高五六寸左右。开黄色的小花,结小而细的籽实,黄茶褐色。叶味甜。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换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398. 燕儿菜〔1〕

生密县山涧边。苗叶搨地生。叶似匙头样,颇长;又似牛耳朵菜叶而小,微涩;又似山莴苣叶亦小,颇硬而头微团,味苦。

救饥:采苗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燕儿菜:疑似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牛耳草boea hygrometrica(bunge) r. brown。

【译文】

燕儿菜,生长在密县的山涧边。苗叶平铺在地面上生长。叶像匙头的形状,但很长;又像牛耳朵菜叶,但比较小,略粗糙;又像山莴苣叶,但也比较小,质地略硬而且叶梢略圆,味苦。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换水浸泡,淘洗干净后,用油、盐调拌食用。

图398 燕儿菜

399. 孛孛丁菜〔1〕

又名黄花苗。生田野中。苗初搨地生。叶似苦苣叶微短小。叶丛中间撺葶,梢头开黄花〔2〕。茎叶折之皆有白汁。叶微苦。

救饥: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

图399 孛孛丁菜

【注释】

〔1〕孛孛丁菜:菊科蒲公英属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及其北方近缘种类。

〔2〕黄花:指黄色的头状花序。

【译文】

孛孛丁菜,又叫黄花苗。生长在田野中。植株最初平铺在地面上生长。叶像苦苣叶,但略短小。叶丛中间抽出花葶,花葶顶端开黄花。茎和叶折断后都会流出白色汁液。叶微苦。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400. 柴韭〔1〕

生荒野中。苗叶形状如韭,但叶圆细而瘦。叶中撺葶开花,如韭花状,粉紫色。苗叶味辛。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生腌食亦可。

【注释】

〔1〕柴韭:百合科葱属allium植物,疑似细叶韭allium tenuissimum l.。

【译文】

柴韭,生长在荒野中。植株像韭,但(它的)叶圆细而且瘦。叶丛中间抽葶开花,花的形状像韭花,粉紫色。苗叶味辛。

图400 柴韭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生时腌渍后食用也可以。

401. 野韭〔1〕

生荒野中。形状如韭,苗叶极细、弱。叶圆,比柴韭又细小。叶中撺葶,开小粉紫花,似韭花状。苗叶味辛。

救饥: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生腌食亦可。

【注释】

〔1〕野韭:与上条柴韭形态相似,似百合科葱属细叶韭allium tenuissimum l.。

【译文】

生长在荒野中。形状像韭,苗和叶都很细与柔弱。叶圆,比柴韭叶还细小。叶丛中抽出花葶,(上面)开粉紫色的小花,像韭花的形状。苗和叶味辛。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生时腌渍后食用也可以。

图401 野韭

根可食

新增

402. 甘露儿〔1〕

人家园圃中多栽。叶似地瓜儿〔2〕叶甚阔,多有毛涩。其叶对节生,色微淡绿;又似薄荷叶,亦宽而皱。开红紫花。其根〔3〕呼为甘露儿,形如小指,而纹节甚稠,皮色黪白,味甘。

救饥:采根洗净,煠熟,油盐调食。生腌食亦可。

【注释】

〔1〕甘露儿:唇形科水苏属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i miq.,栽培植物,肥厚的块茎多用来做酱菜或泡菜,全草可入药。

图402 甘露儿

〔2〕地瓜儿:见本书第403地瓜儿苗条。

〔3〕根:为甘露儿的块茎,念珠状或螺丝状。

【译文】

甘露儿,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有栽培。叶像地瓜儿叶,但很宽,上面有很多毛,粗糙。叶对生,略呈淡绿色;又像薄荷叶,但宽而且具褶皱。开红紫色花。它的根叫作甘露儿,形状像手的小指,但纹节很密,皮暗白色,味甘。

救饥:采挖根洗干净,煠熟,加入油、盐调拌后食用。生时腌渍后食用也可以。

403. 地瓜儿苗〔1〕

生田野中。苗高二尺余。茎方四楞。叶似薄荷叶,微长大;又似泽兰叶,抪茎而生。根〔2〕名地瓜,形类甘露儿,更长,味甘。

救饥:掘根洗净,煠熟,油盐调食。生腌食亦可。

【注释】

〔1〕地瓜儿苗:唇形科地笋属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根状茎肥大,可供食用,味道鲜美。

图403 地瓜儿苗

〔2〕根:此处指地瓜儿苗肥大的根状茎。

【译文】

地瓜儿苗,生长在田野中。植株高二尺多。茎为方形,四棱。叶像薄荷叶,略长大;又像泽兰叶,散生在茎上。根叫地瓜,形状像甘露儿,但比甘露儿更长,味甘。

救饥:掘取根,洗干净,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生时腌渍后食用也可以。

根叶皆可食

《本草》原有

404. 泽蒜〔1〕

又名小蒜。生田野中,今处处有之。生山中者名蒚力的切。苗似细韭。叶中心撺葶,开淡粉紫花。根〔2〕似蒜而甚小,味辛,性温,有小毒。又云热,有毒。

图404 泽蒜

救饥:采苗根作羹,或生腌,或煠熟,油盐调,皆可食。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小蒜条下。

【注释】

〔1〕泽蒜:百合科葱属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bunge,鳞茎可供食用,也可药用,我国部分地区已有栽培。

〔2〕根:此处指泽蒜的鳞茎。

【译文】

泽蒜,又叫小蒜。生长在田野中,如今到处都有分布,山中生长的叫蒚。植株像细韭。叶中心抽出花葶,开淡粉紫色的花。根像蒜,但很小,味辛,性温,有小毒。一说热,有毒。

救饥:采集苗和根作羹,或者生时腌渍,或者煠熟,加入油、盐调拌后,都可以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小蒜条下。

新增

405. 楼子葱〔1〕

人家园圃中多栽。苗叶根茎俱似葱。其叶梢头〔2〕又生小葱四五枝〔3〕,叠生三四层,故名楼子葱。不结子,但掐〔4〕音恰下小葱,栽之便活。味甘、辣,性温。

救饥:采苗茎连根,择去细须,煠熟,油盐调食。生亦可食。

治病:与《本草·菜部》下葱同用。

【注释】

〔1〕楼子葱:百合科葱属洋葱的红葱变种allium cepa l. var. proliferum (moench) regel。

〔2〕叶梢头:此处指花葶顶端。

〔3〕又生小葱四五枝:此处指楼子葱的伞形花序具大量珠芽,珠芽常常在花序上就发出幼叶。

图405 楼子葱

〔4〕掐:底本作“搯”,据读音及《农政全书》改。

【译文】

楼子葱,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栽种。叶和根茎都像葱,叶梢顶端萌发出四五根小葱,叠生三四层,因此叫楼子葱。它不结果,只需要掐下小葱,栽下就能成活。味甘、辣,性温。

救饥:采集苗茎连同根,择去细须,煠熟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也可以生吃。

治病:与《本草·菜部》下记载的葱具有相同作用。

406. 薤韭〔1〕

一名石韭。生辉县太行山山野中。叶似蒜叶而颇窄狭;又似肥韭叶微阔。花似韭花颇大。根似韭根甚粗,味辣。

救饥: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生亦可食。冬月采取根〔2〕煠食。

图406 薤韭

【注释】

〔1〕薤韭:百合科葱属allium植物,与本书388条背韭疑似同种。

〔2〕根:此处指鳞茎及其须根。

【译文】

薤韭,又叫石韭。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地和原野中。叶像蒜叶,但很狭窄;又像肥厚的韭叶,但略宽。花像韭花,但很大。根像韭根,也很粗,味辣。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生的时候也可以食用。冬季采根,煠后食用。

407. 水萝卜〔1〕

生田野下湿地中。苗初搨地生。叶似荠菜形而厚大,锯齿尖花叶〔2〕;又似水芥〔3〕叶,亦厚大。后分茎叉,稍间开淡黄花,结小角儿。根如白菜根而大,味甘、辣。

救饥:采根及叶煠熟,油盐调食。生亦可食。

图407 水萝卜

【注释】

〔1〕水萝卜: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植物,似蔊菜属如沼生蔊菜rorippa palustris(l.)besser一类植物。

〔2〕锯齿尖花叶:指叶缘有像锯齿样的深裂。

〔3〕水芥:即水芥菜,见本书第389水芥菜条。

【译文】

水萝卜,生长在田野里地势低下潮湿的地方。植株起初平铺地面生长。叶像荠菜叶的形状,但比较厚大,边缘有锯齿样的深裂;又像水芥菜叶,但也比水芥菜叶厚大。随后长出茎叉,枝条之间开淡黄色的花。结小角。根像白菜根,但比较大,味甘、辣。

救饥:采挖根及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生的时候也可以食用。

408. 野蔓菁〔1〕

生辉县栲栳音考老圈山谷中。苗叶似家蔓菁〔2〕叶而薄小,其叶头尖,叶脚花叉甚多。叶间撺出枝叉,上开黄花。结小角,其子黑色。根似白菜根颇大。苗、叶、根味微苦。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或采根,换水煮去苦味,食之亦可。

【注释】

〔1〕野蔓菁:十字花科植物,疑似芸薹属brassica植物。

〔2〕家蔓菁:即栽培的蔓菁。

【译文】

野蔓菁,生长在辉县栲栳圈的山谷中。叶像家蔓菁叶,但比较薄小,叶顶端尖窄,叶基部深裂。叶中间抽出花葶,花葶上面开黄花。结小角果,种子黑色。根像白菜根,但比较大。苗、叶、根味微苦。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采根,换水煮去苦味后,也可以食用。

图408 野蔓菁

叶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409. 荠菜〔1〕

生平泽中,今处处有之。苗搨地生,作锯齿叶。三四月出葶,分生茎叉。梢上开小白花。结实小,似菥蓂〔2〕子。苗叶味甘,性温,无毒。其实亦呼菥蓂音锡觅子。其子味甘,性平。患气〔3〕人食之动冷疾。不可与面同食,令人背闷。服丹石〔4〕人不可食。

救饥:采子,用水调搅,良久成块,或作烧饼,或煮粥食,味甚粘滑。叶煠作菜食,或煮作羹,皆可。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注释】

〔1〕荠菜:十字花科荠属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全株可以食用,味道鲜美。现已经有栽培。

图409 荠菜

〔2〕菥蓂:现代植物分类学文献多将“菥蓂”鉴定为十字花科菥蓂属菥蓂thlaspi arvense l.。

〔3〕气:病证。厥气、肝气、水气等。

〔4〕石:底本讹作“不”,据《四库》本改。

【译文】

荠菜,古代记载它生长在平坦而水草丛杂的湿地中,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植株平铺在地面上生长,叶边缘具锯齿。三四月抽出花葶,花葶有分枝。分枝上开小白花。结的果实小,像菥蓂子。苗和叶味甘,性温,无毒。它的果实也叫菥蓂子。种子味甘,性平。患气病的人食用会引发冷疾。不能与面一同食用,否则会令人背闷。服丹石的人也不能食用。

救饥:采集种子,用水调拌、长时间搅动,成块,或者做成烧饼,或者煮粥食用,很黏滑。叶煠后当作菜食用,或者煮成羹,都可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410. 紫苏〔1〕

一名桂荏。又有数种,有勺苏、鱼苏、山苏。出简州〔2〕及无为军〔3〕,今处处有之。苗高二尺许。茎方。叶似苏子叶,微小。茎叶背面皆紫色,而气甚香。开粉红花。结小蒴,其子〔4〕状如黍颗。味辛,性温。又云味微辛、甘。子无毒。

救饥:采叶煠食,煮饮亦可。子研汁、煮粥,食之皆好。叶可生食,与鱼作羹,味佳。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苏子条下。

【注释】

〔1〕紫苏:唇形科紫苏属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紫苏的形态变异极大,我国古书上记载叶全绿者为白苏,叶两面紫色者为紫苏,它们的花色和香味也都不同,但现代植物分类学认为这些实为同一种植物在栽培条件下的变异。

〔2〕简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简州苏”。隋仁寿三年(603)置,治所在阳安县,今四川简阳市西北绛溪河北岸。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市及金堂县部分地区。

〔3〕无为军:古代军名,见《图经本草》药图“无为军苏”。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分巢县无为镇置无为军,治所即今安徽无为县。辖境相当今安徽无为、庐江、巢湖等市县地。

图410 紫苏

〔4〕子:此处指小坚果。

【译文】

紫苏,又叫桂荏。有多个品种,如勺苏、鱼苏和山苏。古书记载它产于简州及无为军,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植株高二尺左右。茎方形。叶像苏子叶,但略小。茎和叶背面都是紫色,气味很香。开粉红色花。结小蒴,它的籽实形状像黍粒。味辛,性温。又一说味微辛、甘。籽实无毒。

救饥:采集叶煠食,煮水饮用也可以。籽实研磨成汁、煮粥食用都很好。叶子可以生吃,如果和鱼一起做羹,味道很美。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苏子条下。

411. 荏子〔1〕

所在有之,生园圃中。苗高一二尺。茎方。叶似薄荷叶,极肥大。开淡紫花。结穗似紫苏穗,其子〔2〕如黍粒。其枝茎对节生。东人〔3〕呼为音鱼,以其“蘇”字但除禾边故也。味辛,性温,无毒。

图411 荏子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油盐调食。子可炒食。又研之杂米作粥,甚肥美。亦可笮油用。

治病:文具《本草·菜部》条下。

【注释】

〔1〕荏子:唇形科紫苏属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与本书第410条紫苏是同一种。

〔2〕子:多指种子,此处指小坚果。

〔3〕东人:指陕西以东地区的人。

【译文】

荏子,它所分布的地区都有,生在园圃中。植株高一二尺。茎方形。叶像薄荷叶,很肥大。开淡紫色花。结的果穗像紫苏的穗,籽实像黍粒。枝杈在节上对生。东人叫这种植物为,因为“蘇”字去掉禾边即为的缘故。味辛,性温,无毒。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油、盐调拌食用。籽实可炒熟后食用。还可以把子研碎,加入大米一起做粥,味道很肥美。也可以用来榨油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菜部》条下。

新增

412. 灰菜〔1〕

生田野中,处处有之。苗高二三尺。茎有紫红线楞。叶有灰〔2〕音勃。结青子,成穗者甘,散穗者微苦。性暖。生墙下、树下者不可用。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去灰气,油盐调食。晒干煠食尤佳。穗成熟时,采子捣为米,磨面作饼蒸食,皆可。

【注释】

〔1〕灰菜:藜科藜属藜chenopodium album l.,嫩茎叶可做野菜食用。

〔2〕:此处指灰菜叶上的囊状毛。

【译文】

灰菜,生长在田野中,到处都有分布。植株高二三尺。茎上有紫红色线棱。叶上有灰色的粉粒。结绿色果实,果序呈穗状的植株味道甘甜,果序披散的植株味道略苦。性暖。生长在墙下、树下的不可以食用。

图412 灰菜

救饥:采集苗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去掉灰粉的气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晒干后煠食尤其好吃。穗成熟的时候,采集种子捣成米,或者磨成面做饼蒸熟后食用,都可以。

413. 丁香茄儿〔1〕

亦名天茄儿。延蔓而生。人家园篱边多种。茎紫多刺,藤长丈余。叶似牵牛叶,甚大而无花叉;又似初生嫩苘〔2〕叶却小。开粉紫边紫色心筒子花,状如牵牛花样。结小茄,如丁香〔3〕样而大。有子如白牵牛子,亦大。味微苦。

救饥:采茄儿煠食,或腌作菜食。嫩叶亦可煠熟,油盐调食。

【注释】

〔1〕丁香茄儿:旋花科番薯属丁香茄ipomoea turbinata lagasca,栽培植物。《中国植物志》将该种置于旋花科月光花属calonyction。

〔2〕苘:苘麻。见本书第191苘子条。

图413 丁香茄儿

〔3〕丁香:桃金娘科蒲桃属丁子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

【译文】

丁香茄儿,又叫天茄儿。爬蔓生长。普通人家园圃的篱笆边多栽种。茎紫色,多刺,藤长一丈多。叶像牵牛叶,很大,但没有裂片;又像初生的嫩苘麻叶,但较小。开筒状花,花筒边缘粉紫色,筒心紫色,形状像牵牛花。结小茄形的果实,像丁香的形状,但较大。种子像白牵牛的种子,也较大。味微苦。

救饥:采摘茄形的果实煠食,或腌渍后做菜食用。嫩叶也可以煠熟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根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414. 山药〔1〕

本草名薯蓣,一名山芋,一名诸薯,一名修脆音翠,一名儿草,秦楚名玉延,郑越名土藷音诸。出明州、滁州,生嵩山山谷,今处处有之。春生苗,蔓延篱援。茎紫色。叶青,有三尖角,似千叶狗儿秧〔2〕叶而光泽。开白花。结实〔3〕如皂荚子大。其根〔4〕皮色黪黄,中则白色。人家园圃种者,肥大如手臂,味美。怀孟间产者,入药最佳。味甘,性温、平,无毒。紫芝为之使,恶甘遂〔5〕。

救饥:掘取根,蒸食甚美。或火烧熟食,或煮食,皆可。其实亦可煮食。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薯蓣条下。

【注释】

〔1〕山药:薯蓣科薯蓣属薯蓣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

〔2〕千叶狗儿秧:即缠枝牡丹,见本书第173条葍子根。

〔3〕实:原指果实,此处指珠芽,即“零余子”。

〔4〕根:此处指山药的块茎。

〔5〕甘遂:中药名。原植物为大戟科大戟属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s. b. ho,根入药。

图414 山药

【译文】

山药,本草名叫薯蓣,又叫山芋、诸薯、修脆、儿草,秦楚地区叫它玉延,郑越地区叫它土藷。产明州、滁州,嵩山的山谷中也生长,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春天生苗,植株攀援在篱笆上。茎紫色。叶绿色,叶有三个尖角,似重瓣狗儿秧叶,但有光泽。开白色的花。结的果实像皂荚的种子那么大。它的根皮颜色暗黄,肉白色。普通人家园圃中栽培的山药,肥大如同手臂,味美。怀州、孟州一带出产的山药入药最好。味甘,性温、平,无毒。紫芝可以做它的使药,恶甘遂。

救饥:挖根,蒸后食用,味道很美。或者用火烧熟、或者煮熟食用,都可以。它的果实(珠芽)也可以煮熟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薯蓣条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