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救荒本草》卷上 上之后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草部

叶可食

新增〔1〕

【注释】

〔1〕本书第123花蒿条至第163和尚菜条是新增植物,底本误作“本草原有”。

123. 花蒿〔1〕

生荒野中。苗叶就地丛生。叶长三四寸,四散分垂。叶似独扫叶而长硬,其头颇齐,微有毛涩,味微辛。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花蒿:绘图简单,文字描述不及花,待考。有学者释作菊科菊属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供读者参考。也有学者认为似单子叶植物monocotyledons,欠妥。

【译文】

花蒿,生长在荒野中。植株铺在地面上丛生。叶长三四寸,四散分垂。叶像独扫叶但,比较长硬,叶顶端略平,微有糙毛,味微辛。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23 花蒿

124. 葛公菜〔1〕

生密县韶华山山谷间。苗高二三尺。茎方,窊面四楞,对分茎叉〔2〕。叶亦对生,叶似苏子〔3〕叶而小;又似荏子叶而大。梢间开粉红花。结子如小米粒而茶褐色。其叶味甜,微苦。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换水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葛公菜:唇形科鼠尾草属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2〕对分茎叉:指葛公菜具三小叶复叶,复叶对生。

〔3〕苏子:见本书第342苏子苗条。

【译文】

葛公菜,生长在密县韶华山的山谷间。植株高二三尺。茎方形,上面有凹槽,四棱,分枝对生。叶也对生,叶像苏子叶,但小;又像荏子叶,但大。枝条中间开粉红色的花。结的种子像小米粒大小,但呈茶褐色。它的叶味甜,微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换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24 葛公菜

125. 鲫鱼鳞〔1〕

生密县韶华山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茎方而茶褐色,对分茎叉。叶亦对生,叶似鸡肠菜叶颇大;又似桔梗叶而微软薄,叶面却微纹皱。梢间开粉红花。结子如小粟粒而茶褐色。其叶味甜。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图125 鲫鱼鳞

【注释】

〔1〕鲫鱼鳞:马鞭草科莸属植物,似河南常见的三花莸caryopteris terniflora maxim.,有学者认为似单花莸caryopteris nepetifolia(benth.)maxim.,但该种在河南并无记载。

【译文】

鲫鱼鳞,生长在密县韶华山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一二尺。茎方形,茶褐色,分枝对生,叶也对生。叶像鸡肠菜叶,但略大,又像桔梗叶,但略软薄,叶面上有小皱纹。枝条中间开粉红色花。种子像小粟粒大小,茶褐色。它的叶味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26. 尖刀儿苗〔1〕

生密县梁家冲山野中。苗高二三尺。叶似细柳叶,更又细长而尖。叶皆两两抪音布茎对生。叶间开淡黄花。结尖角儿〔2〕,长二寸许,粗如萝卜角,中有白穰〔3〕及小扁黑子。其叶味甘。

救饥:采叶煠熟,水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尖刀儿苗:萝藦科鹅绒藤属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unge) kitag.。有学者鉴定为同属荷花柳c.riparium tsiang et zhang,这种植物的叶虽为线形,但花为紫色,生境也与描述不同。也有学者认为萝藦科鹅绒藤属地稍瓜cynanchum thesioides(freyn)k.schum.,欠妥。

〔2〕尖角儿:指尖刀儿苗的蓇葖果,披针形。

〔3〕白穰:此处指种子顶端的白色种毛。

【译文】

尖刀儿苗,生长在密县梁家冲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二三尺。叶像细柳叶,但更细长、尖锐。叶都是沿着茎两两对生。叶中间开淡黄色花。果实尖,长二寸左右,粗细像萝卜的长角果,果实中有白穰和小而扁的黑色种子。叶的味道甘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26 尖刀儿苗

127. 珍珠菜〔1〕

生密县山野中。苗高二尺许。茎似蒿秆,微带红色。其叶状似柳叶而极细小;又似地稍瓜〔2〕叶。梢头出穗,状类鼠尾草〔3〕穗,开白花。结子小如绿豆粒,黄褐色。叶味苦涩。

救饥:采叶煠熟,换水浸去涩味,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珍珠菜: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似长穗珍珠菜lysimachia chikungensis bail.或珍珠菜(矮桃)l.clethroides duby。

〔2〕地稍瓜:见本书第205地稍瓜条。

〔3〕鼠尾草:鼠菊的本草名。见本书第28鼠菊条。

【译文】

珍珠菜,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二尺左右。茎像蒿子秆,微带红色。叶子的形状像柳叶,但极细小;又像地稍瓜叶。枝条顶端长出(花)穗,形状类似鼠尾草的(花)穗,开白花。结的果实像绿豆粒大小,黄褐色。叶味苦涩。

图127 珍珠菜

救饥:采集叶煠熟,换水浸去涩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28. 杜当归〔1〕

生密县山野中。苗高一尺许。茎圆而有线楞。叶似山芹菜〔2〕叶而硬,边有细锯齿刺;又似苍术〔3〕叶而大,每三叶攒生一处〔4〕。开黄花。根似前胡根;又似野胡萝卜〔5〕根。其叶味甜。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作成黄色,换水淘洗净,油盐调食。

治病:今人遇当归〔6〕缺,以此药代之。

【注释】

〔1〕杜当归:似五加科楤木属东北土当归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河南俗名即为土当归)。有学者释为伞形科当归属angelica植物或变豆菜属变豆菜sanicula chinensis bunge,欠妥。

图128 杜当归

〔2〕山芹菜:见本书第134山芹菜条。

〔3〕苍术:见本书第171苍术条。术,底本讹作“木”,据《四库》本改。

〔4〕三叶攒生一处:从图上看,此处似指叶片三全裂。

〔5〕野胡萝卜:见本书第175野胡萝卜条。

〔6〕当归:中药名。原植物为伞形科当归属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根入药。

【译文】

杜当归,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一尺左右,茎圆形,上面有条棱。叶像山芹菜叶,但比较硬,边缘有细锯齿刺;又像苍术叶,但比较大,每三枚叶片攒生在一起。花黄色。根像前胡根;又像野胡萝卜根。它的叶味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成黄色,换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现在的人遇到当归缺乏时,就用它代当归入药。

129. 风轮菜〔1〕

生密县山野中。苗高二尺余。方茎四楞,色淡绿微白。叶似荏子叶而小;又似威灵仙叶微宽,边有锯齿叉〔2〕,两叶对生,而叶节间又生子叶〔3〕极小,四叶相攒对生。开淡粉红花。其叶味苦。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去邪味,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风轮菜:似唇形科风轮菜属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benth.)kuntze.。但据《河南植物志》,该种现在分布在河南南部,密县不产;foc认为该种河南没有分布。而同属的灯笼草c.polycephalum(vaniot)c.y.wu et hsuan ex p.s. hsu或风车草(麻叶风轮菜)c.urticifolium(hance) c. y. wu et hsuan ex h. w. li难以排除在外。

〔2〕锯齿叉:指风轮菜叶边缘具大小均匀的圆齿状锯齿。

〔3〕叶节间又生子叶:两枚对生叶的叶腋处又长出分枝,分枝刚刚萌发,尚未伸展时,其形如叶,所以“如四叶对生”。

【译文】

风轮菜,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二尺多。茎方形,四棱,淡绿微白。叶像荏子叶,但比较小;又像威灵仙叶,但略宽,边缘具锯齿,两叶对生,但叶节间又生小叶,极小,四叶攒集在一起相对生长。开淡粉红花。它的叶味苦。

图129 风轮菜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去异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30. 拖白练苗〔1〕

生田野中。苗搨地生。叶似垂盆草〔2〕叶而又小。叶间开小白花。结细黄子。其叶味甜。

救饥: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

图130 拖白练苗

【注释】

〔1〕拖白练苗:似茜草科拉拉藤属galium植物。有学者认为是报春花科海乳草属海乳草glaux maritima l.或景天科景天属sedum植物,欠妥。

〔2〕垂盆草:景天科景天属的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译文】

拖白练苗,生长在田野中。植株铺在地面上生长。叶像垂盆草叶,但比较小。叶中间开小白花。结黄色的小果实。它的叶味甜。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31. 透骨草〔1〕

一名天芝蔴。生中牟荒野中。苗高三四尺。茎方,窊面四楞,其茎脚紫,对节分生茎叉。叶似蒿叶而多花叉,叶皆对生。茎节间攒开粉红花。结子似胡麻〔2〕子。叶味苦。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

治病:今人传说,采苗捣傅肿毒。

【注释】

〔1〕透骨草:唇形科益母草属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2〕胡麻:此处指胡麻科胡麻属胡麻(芝麻)sesamum indicum l.。

图131 透骨草

【译文】

透骨草,又叫天芝蔴。生长在中牟的荒野中。植株高三四尺。茎方形,表面凹,四棱,茎基部紫色,枝杈对生。叶像蒿叶,但多分裂,叶都对生。茎节间聚集着开粉红色的花。结的籽实像胡麻子。叶味苦。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现在的人传说,采集苗,捣烂后可以用来敷肿毒。

132. 酸桶笋〔1〕

生密县韶华山山涧〔2〕边。初发笋叶,其后分生茎叉。科苗高四五尺。茎秆似水荭茎而红赤色。其叶似白槿〔3〕叶而涩;又似山格剌菜〔4〕叶亦涩,纹脉亦粗,味甘,微酸。

救饥:采嫩笋叶煠熟,水浸去邪味,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酸桶笋:蓼科虎杖属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虎杖幼苗的茎干生长迅速,可与竹笋相比,叶子展开较晚,此处描述生动。

图132 酸桶笋

〔2〕涧:底本讹作“间”,据《四库》本改。

〔3〕白槿:见本书第261白槿树条。

〔4〕山格剌菜:见本书第278山格剌树条。

【译文】

酸桶笋,生长在密县韶华山的山涧边。起初发出叶鞘包裹着嫩芽,然后分生枝条。植株高四五尺。茎秆像水荭的茎,但为红赤色。它的叶子像白槿叶,但比较粗糙;又像山格剌菜叶,也比较粗糙,纹脉也粗,味甘,微酸。

救饥:采集叶鞘包裹着的嫩芽煠熟,用水浸去异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33. 鹿蕨菜〔1〕

生辉县山野中。苗高一尺许。其叶之茎背圆而面窊五化切。叶〔2〕似紫香蒿脚叶而肥阔颇硬;又似胡萝卜〔3〕叶亦肥硬,味甜。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鹿蕨菜:凤尾蕨科蕨属蕨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 underw. ex heller。常见野菜,全国各地广布,春季采嫩叶晒干谓之拳菜。

〔2〕叶:指二回羽状复叶上的小羽片。

〔3〕胡萝卜:伞形科胡萝卜属胡萝卜daucus carota l.var.sative hoffm.。

【译文】

鹿蕨菜,生长在辉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一尺左右。它的叶柄下面圆,但上面凹。叶像紫香蒿的基生叶,但较肥厚、宽阔,略硬;又像胡萝卜叶,也比较肥厚、坚硬,味甜。

图133 鹿蕨菜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34. 山芹菜〔1〕

生辉县山野间。苗高一尺余。叶似野蜀葵〔2〕叶稍大而有五叉;又似地牡丹〔3〕叶亦大。叶中撺生茎叉,稍结刺球〔4〕,如鼠粘子〔5〕刺球而小。开花黪白色。叶味甘。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山芹菜:伞形科变豆菜属变豆菜sanicula chinensis bunge。

〔2〕野蜀葵:见本书第144野蜀葵条。

〔3〕地牡丹:植物名,待考。

〔4〕刺球:指山芹菜卵圆形的果实上有直立的皮刺,顶端呈钩状,看似刺球。

〔5〕鼠粘子:指牛蒡的果实。见本书第222牛旁子条。

【译文】

山芹菜,生长在辉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一尺多。叶像野蜀葵叶子,但略大,五深裂;又像地牡丹叶也较大。叶丛中撺生出花葶,梢头结刺球状的果实,像鼠粘子的刺球,但比较小。开暗白色花。叶味甘。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34 山芹菜

135. 金刚刺〔1〕

又名老君须。生辉县鸦子口山野间。科条〔2〕高三四尺。条似刺音梅花〔3〕条,其上多刺。叶似牛尾菜叶;又似龙须菜叶,比此二叶俱大。叶间生细丝蔓〔4〕。其叶味甘。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金刚刺:百合科菝葜属短梗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s c.h.wright或华东菝葜s.sieboldii miq.与图文较符合,但据《河南植物志》,后者现在仅产河南南部,foc认为河南没有分布。

图135 金刚刺

〔2〕科条:本书指藤本及灌木的植株或枝条。

〔3〕刺花:蔷薇科蔷薇属rosa植物,似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

〔4〕细丝蔓:此处指菝葜属植物的卷须,有学者认为它由托叶退变而来。

【译文】

金刚刺,又叫老君须。生长在辉县鸦子口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三四尺。枝条像刺花的枝条,上面着生很多刺。叶像牛尾菜叶,又像龙须菜叶,但比这两种植物的叶都大。叶中间生细丝蔓。它的叶子味甘。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36. 柳叶青〔1〕

生中牟荒野中。科苗高二尺余。茎似蒿茎。叶似柳叶而短,抪(音布)茎而生。开小白花〔2〕,银褐心〔3〕。其叶味微辛。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柳叶青:似菊科香青属珠光香青anaphalis margaritacea (l.) benth. et hook. f.。前人将其定为柳叶菜科柳叶菜属epilobium植物,恐欠妥。

〔2〕花:本种为菊科植物,此处的“花”指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

〔3〕心:指头状花序中央的筒状花。

【译文】

柳叶青,生长在中牟的荒野中。植株高二尺多。茎像蒿茎。叶像柳叶,但短,沿茎散生。开小白花,花心银褐色。它的叶味微辛。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36 柳叶青

137. 大蓬蒿〔1〕

生密县山野中。茎似黄蒿茎,色微带紫。叶似山芥菜叶而长大,极多花叉;又似风花菜叶,花叉亦多;又似漏芦叶,却微短。开碎瓣〔2〕黄花。苗叶味苦。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注释】

〔1〕大蓬蒿:菊科千里光属额河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urcz.。有学者认为是蒿属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willd.,但叶形、花序形状皆不类。

〔2〕碎瓣:此处指大蓬蒿头状花序外围舌状花的舌片。

图137 大蓬蒿

【译文】

大蓬蒿,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茎像黄蒿的茎,颜色微带紫色。叶似山芥菜叶,但长大,多分裂;又像风花菜叶,也多分裂;也像漏芦叶,却比它略短。开离瓣的黄花。苗和叶味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去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38. 狗筋蔓〔1〕

生中牟县沙岗间。小科就地拖蔓生。叶似狗掉尾〔2〕叶而短小;又似月芽菜〔3〕叶,微尖而软,亦多纹脉,两叶对生。叶梢间开白花。其叶味苦。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注释】

〔1〕狗筋蔓:石竹科蝇子草属狗筋蔓silene baccifera(l.)roth。

〔2〕狗掉尾:见本书第101狗掉尾苗条。

〔3〕月芽菜:疑即月芽树,见本书第258月芽树条。

【译文】

狗筋蔓,生长在中牟县的沙岗间。植株小,贴地面拖蔓生长。叶像狗掉尾叶,但较短小;又像月芽菜叶,但略尖瘦而柔软,叶上也多纹脉,两叶对生。叶梢中间开白花。叶子味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去掉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38 狗筋蔓

139. 兔儿伞〔1〕

生荥阳〔2〕塔儿山荒野中。其苗高二三尺许。每科初生一茎〔3〕,茎端生叶一层〔4〕,有七八叶〔5〕,每叶分作四叉〔6〕,排生如伞盖状,故以为名。后于叶间撺生茎叉,上开淡红白花。根似牛膝而疏短,味苦,微辛。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注释】

〔1〕兔儿伞:菊科兔儿伞属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bunge)maxim.。

〔2〕荥阳:明代地名,见《救荒本草》。即今河南省荥阳市。荥,底本讹作“荣”,据《四库》本改。

〔3〕茎:此处指叶柄。

〔4〕茎端生叶一层:此处指叶柄顶端的一枚叶子。

〔5〕有七八叶:此处指叶片七到八深裂,古人将该种植物的叶柄误以为是茎,叶柄顶端的一枚复叶,误以为是七八枚叶子。

〔6〕每叶分作四叉:此处指叶片的每个深裂片再分作四个较浅的裂片。

【译文】

兔儿伞,生长在荥阳塔儿山的荒野中。植株高二三尺左右。每棵初生时只萌发一茎,茎的顶端生出一层叶,有七八枚,每叶又四裂,排列生长,像伞盖的形状,因此取名兔儿伞。随后从叶中间撺出花葶,上面开淡红白色的花。根像牛膝,但比较疏松短小,味苦,微辛。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浸泡,淘洗去掉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39 兔儿伞

140. 地花菜〔1〕

又名墓头灰。生密县山野中。苗高尺余。叶似野菊花叶而窄细;又似鼠尾草叶亦瘦细。梢叶间开五瓣小黄花。其叶味微苦。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地花菜:败酱科败酱属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unge(河南新乡地区俗名“墓头灰”),或墓头回p.heterophylla bge.。有学者考证本种为掌叶败酱p. palmata maxim.,但该种在本区没有分布。

【译文】

地花菜,又叫墓头灰。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一尺多。叶像野菊花叶,但细窄;又像鼠尾草叶也较细瘦。梢叶中间开黄色的小花,五瓣。它的叶味微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40 地花菜

141. 杓儿菜〔1〕

生密县山野中。苗高一二尺。叶类狗掉尾叶而窄,颇长,黑绿色,微有毛涩;又似耐惊菜叶而小,软薄,梢叶〔2〕更小。开碎瓣〔3〕淡黄白花〔4〕。其叶味苦。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杓儿菜:菊科天名精属烟管头草carpesium cernuum l.。

〔2〕梢叶:可能指杓儿菜头状花序外面的苞叶,形状像叶,但比叶小。

〔3〕碎瓣:指头状花序外围的雌花和中间的两性花,均为筒状花。

〔4〕花:指头状花序。

【译文】

杓儿菜,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一二尺。叶像狗掉尾叶但较窄,很长,黑绿色,略粗糙;又像耐惊菜叶但较小,软薄,枝条上的叶更小。开碎瓣的淡黄白色花。它的叶味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41 杓儿菜

142. 佛指甲〔1〕

生密县山谷中。科苗高一二尺。茎微带赤黄色。其叶淡绿,背皆微带白色,叶如长匙头样,似黑豆〔2〕叶而微宽;又似鹅儿肠叶甚大,皆两叶对生。开黄花。结实形如连翘,微小,中有黑子,小如粟粒。其叶味甜。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佛指甲:藤黄科金丝桃属黄海棠hypericum ascyron l.。可供药用或观赏,其叶也可代茶饮用。

〔2〕黑豆:大豆glycine max(l.)merr.果实黑色的类型。

图142 佛指甲

【译文】

佛指甲,生长在密县的山谷中。植株高一二尺,茎略带赤黄色。它的叶淡绿色,叶背面都略带白色,形状似长匙头,像黑豆叶,但略宽;又似鹅儿肠叶,但较大,叶子都是两叶对生。开黄色的花。结的果实形状像连翘的果实,但略小,果实中有黑色种子,种子很小,像粟粒大小。它的叶味甜。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43. 虎尾草〔1〕

生密县山谷中。科苗高二三尺。茎圆。叶颇似柳叶而瘦短;又似兔儿尾〔2〕叶,亦瘦窄;又似黄精〔3〕叶,颇软,抪茎攒生。味甜、微涩。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换水淘去涩味,油盐调食。

图143 虎尾草

【注释】

〔1〕虎尾草:报春花科珍珠菜属虎尾草lysimachia barystachys bunge。有学者释作同属的矮桃l.clethroides duby,但叶形与绘图所示略有差异,备为一说。

〔2〕兔儿尾:见本书第150兔儿尾苗条。

〔3〕黄精:见本书第220黄精苗条。

【译文】

生长在密县的山谷中。植株高二三尺。茎为圆形。叶很像柳叶,但较瘦短;又像兔儿尾叶,也较瘦窄;又像黄精叶,较柔软,散生茎上,攒生。味甜、微涩。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换水淘去涩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44. 野蜀葵〔1〕

生荒野中,就地丛生。苗高五寸许。叶似葛勒子秧叶而厚大;又似地牡丹叶,味辣。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野蜀葵:伞形科鸭儿芹属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图144 野蜀葵

【译文】

野蜀葵,生长在荒野中。靠近地面成丛生长。植株高五寸左右。叶像葛勒子秧叶,但厚大;又像地牡丹叶,味辣。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45. 蛇葡萄〔1〕

生荒野中,拖蔓而生。叶似菊〔2〕叶而小,花叉繁碎;又似前胡叶亦细。茎叶间开五瓣小银褐花。结子如豌豆大,生青,熟则红色。苗叶味甜。

救饥:采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治病:今人传说,捣根傅贴疮肿。

图145 蛇葡萄

【注释】

〔1〕蛇葡萄:葡萄科蛇葡萄属乌头叶蛇葡萄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

〔2〕菊:见本书第238菊花条。

【译文】

蛇葡萄,生长在荒野中,爬蔓生长。叶似菊叶,但较小,叶裂细而密;又像前胡叶,但也比较细。茎叶间开银褐色小花,五枚花瓣。结的果实像豌豆大小,生时绿色,熟后则为红色。苗和叶味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换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现在的人传说,把根捣烂(可以用来)敷贴疮肿。

146. 星宿菜〔1〕

生田野中,作小科苗生。叶似石竹子叶而细小;又似米布袋〔2〕叶微长。稍上开五瓣小尖白花。苗叶味甜。

图146 星宿菜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星宿菜: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似红根草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

〔2〕米布袋:见本书第216米布袋条。

【译文】

星宿菜,生长在田野中,植株矮小。叶像石竹子叶,但比较细小;又像米布袋叶,但略长。梢上开尖瓣的小白花,花瓣五枚。苗和叶味甜。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47. 水蓑衣〔1〕

生水泊边。叶似地稍瓜〔2〕叶而窄音侧小。每叶间皆结小青蓇葖〔3〕音骨突。其叶味苦。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注释】

〔1〕水蓑衣:玄参科蚊母草属蚊母草veronica peregrina l.,该种为河南水边及稻田边的常见杂草,嫩苗煮去苦味可以食用。《中国植物志》第七十卷又把它处理为爵床科水蓑衣属水蓑衣hygrophila ringens (l.) r. brown ex spreng.,欠妥。

〔2〕地稍瓜:见本书第205地稍瓜条。

〔3〕小青蓇葖:指叶腋处因昆虫寄生而形成的虫瘿。

【译文】

水蓑衣,生长在水泊边。叶像地稍瓜叶,但比较窄小。每叶的叶腋间都结有绿色的小蓇葖。它的叶味苦。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去掉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47 水蓑衣

148. 牛奶菜〔1〕

出辉县山野中。拖藤蔓而生。叶似牛皮消〔2〕叶而大;又似马兜零叶极大,叶皆对节生。梢间开青白小花。其叶味甜。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牛奶菜:似萝藦科牛皮消属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牛皮消叶形变化很大,绘图似早春幼苗,叶子肥大。现在多数植物学文献把该种鉴定为萝藦科牛奶菜属牛奶菜marsdenia sinensis hemsl.,据《河南植物志》及foc,marsdenia属植物在河南没有分布。

图148 牛奶菜

〔2〕消:底本作“硝”,据本书第226牛皮消条改。

【译文】

牛奶菜,产自辉县的山地和原野中。藤蔓蔓延生长。叶像牛皮消叶,但较大;又像马兜零叶,但极大,叶都对生。枝条中间开绿白色的小花。它的叶味甜。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49. 小虫儿卧单〔1〕

一名铁线草。生田野中。苗搨地生。叶似苜蓿〔2〕叶而极小;又似鸡眼草〔3〕叶亦小。其茎色红。开小红花。苗味甜。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小虫儿卧单:大戟科大戟属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现在该种在河南北部很少有人食用,全株可做动物饲料。

〔2〕苜蓿:见本书第379苜蓿条。

图149 小虫儿卧单

〔3〕鸡眼草:见本书第197鸡眼草条。

【译文】

小虫儿卧单,又叫铁线草。生长在田野中。植株平铺在地面上生长。叶像苜蓿叶,但极小;又似鸡眼草叶,也比较小。它的茎是红色。开小红花。苗味甜。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50. 兔儿尾苗〔1〕

生田野中。苗高一二尺。叶似水荭〔2〕叶而狭短,其尖颇齐。梢头出穗,如兔尾状。开花白色。结红蓇葖〔3〕,如椒目〔4〕大。其叶味酸。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兔儿尾苗:玄参科穗花属植物,似大穗花pseudolysimachion dauricum (steven) holub (=veronica daurica stev.)。有学者将其处理为兔儿尾苗pseudolysimachion longifolium(l.)opiz,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确相似,但据《河南植物志》和foc,后者在河南没有分布。

〔2〕荭:底本作“葓”,据文义改。

〔3〕蓇葖:此处指果实。

〔4〕椒目:指花椒的果实,果皮张裂后,半露圆形的黑色种子,像人的眼睛,古代的人因此叫它椒目。花椒,见本书第252椒树条。

【译文】

兔儿尾苗,生长在田野中。植株高一二尺。叶像水荭叶,但比较狭短,叶顶端相当整齐。枝条顶端生出花穗,像兔子尾巴的形状。开白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实,像椒目大小。它的叶味酸。

图150 兔儿尾苗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51. 地锦苗〔1〕

生田野中。小科苗高五七寸。苗叶似园荽音虽。叶间开紫花。结小角儿〔2〕。苗叶味苦〔3〕。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地锦苗:罂粟科紫堇属紫堇corydalis edulis maxim.。《中华本草》鉴定为金钩如意草c.taliensis franch.,但该种现在河南没有记载。

图151 地锦苗

〔2〕小角儿:指地锦苗的蒴果,呈线形,看起来像豆角的形状。

〔3〕苦:底本讹作“若”,据《四库》本改。

【译文】

地锦苗,生长在田野中。植株矮小,高五至七寸。苗和叶类似芫荽。叶中间开紫色的花。结小角。苗和叶味苦。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52. 野西瓜苗〔1〕

俗名秃汉头。生田野中。苗高一尺许。叶似家西瓜〔2〕叶而小,颇硬。叶间生蒂〔3〕,开五瓣银褐花,紫心黄蕊〔4〕。花罢作蒴〔5〕,蒴内结实,如楝子〔6〕大。苗叶味微苦。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去邪味,淘过,油盐调食。

治病:今人传说,采苗捣敷疮肿,拔毒。

【注释】

〔1〕野西瓜苗:锦葵科野西瓜苗属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

〔2〕家西瓜:葫芦科西瓜属西瓜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 et nakai。根据最新的分类学研究成果,我们日常食用的西瓜可能是一个尚未被描述的新类群。

〔3〕蒂:此处指花骨朵。

〔4〕紫心黄蕊:野西瓜苗花瓣近轴面基部为紫色,雄蕊上的花药为黄色,所以有“紫心黄蕊”之说。

〔5〕蒴:此处指果实。野西瓜苗的果实虽为蒴果,但古代的蒴并不是特指现代植物分类学上的蒴果。

〔6〕楝子:楝科楝属楝树melia azedarach l.的果实。

图152 野西瓜苗

【译文】

野西瓜苗,俗名叫做秃汉头。生长在田野中。植株高一尺左右。叶像家西瓜叶,但比较小,相当硬。叶子中间长出花骨朵,开银褐色的花,花瓣五枚,花心紫色,花蕊黄色。花开过之后结果,果实内有种子,像楝子那么大。苗和叶味微苦。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去掉异味,淘洗过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现在的人传说,采集它的苗捣烂后,可以用来敷患处,治疗疮肿,拔毒。

153. 香茶菜〔1〕

生田野中。茎方,窊五化切面四楞。叶似薄荷叶微大,抪茎〔2〕对生。梢头出穗,开粉紫花,结蒴〔3〕音朔如荞麦〔4〕蒴而微小。叶味苦。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

图153 香茶菜

【注释】

〔1〕香茶菜:唇形科香茶菜属毛叶香茶菜isodon japonicus(n.burman)h.hara或碎米桠isodon rubeslens(hensl.)hara(辉县地区俗名为香茶菜、山薄荷和冰凌草)。有学者释作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benth) hara,在形态上与碎米桠相近,但该种在河南未见可靠标本,foc也认为河南没有分布。

〔2〕茎:底本及四库本讹作“叶”,据文义径改。

〔3〕蒴:此处并非指蒴果,而指小坚果。

〔4〕荞麦:见本书第333荞麦苗条。

【译文】

香茶菜,生长在田野中。茎方形,茎面凹陷,四棱。叶像薄荷叶,但略大,散生于茎上,对生。枝条顶端长出花穗。开粉紫色的花。果实像荞麦的果实但略小。叶味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54. 蔷〔1〕音墙梅

又名刺。今处处有之。生荒野岗岭间,人家园圃中亦栽。科条青色,茎上多刺。叶似椒〔2〕叶而长,锯齿又细,背颇白。开红白花,亦有千叶者〔3〕。味甜、淡。

救饥:采芽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图154 蔷

【注释】

〔1〕蔷:蔷薇科蔷薇属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今河南密县方言仍叫它“蔷”。

〔2〕椒:花椒,见本书第252椒树条。

〔3〕千叶者:指r.multiflora thunb.的重瓣花者,如七姊妹之类。

【译文】

蔷梅,又叫刺。如今到处都有分布。生长在荒野、山岭间,普通人家的园圃中也栽培。枝条青色,茎上长有很多刺。叶像椒叶,但比较长,边缘有细锯齿,叶背面略呈白色。开红、白两色的花,也有重瓣花。味甜、淡。

救饥:采集芽和叶煠熟,换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55. 毛女儿菜〔1〕

生南阳府马鞍山中。苗高一尺许。叶似绵丝菜叶而微尖;又似兔儿尾叶而小,茎叶皆有白毛。梢间开淡黄花〔2〕,如大黍粒,十数颗攒成一穗〔3〕。味甘酸。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或拌米面蒸食亦可。

图155 毛女儿菜

【注释】

〔1〕毛女儿菜:菊科鼠麴草属细叶鼠麴草gnaphalium japonicum thunb.。鼠麴草属多种植物都可作野菜,现在江浙等地在面点中常添加,据说味美。

〔2〕花:指毛女儿菜的头状花序。

〔3〕一穗:指毛女儿菜的头状花序在植株顶端密集排列的样子。

【译文】

毛女儿菜,生长在南阳府的马鞍山中。植株高一尺左右。叶像绵丝菜叶,但略尖;又像兔儿尾叶,但小,茎和叶都被白毛。梢头开淡黄色花头,像大的黍粒大小,十几个头状花序攒成一个花穗。味甘酸。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拌上米面蒸熟食用也可以。

156. 牻音厖牛儿苗〔1〕

又名斗牛儿苗。生田野中。就地拖秧而生,茎蔓细弱。其茎红紫色,叶似园荽叶,瘦细而稀疏。开五瓣小紫花。结青蓇葖音骨突儿〔2〕,上有一嘴即委切,甚尖锐音芮,如细锥音追子状,小儿取以为斗戏〔3〕。叶味微苦。

图156 牻牛儿苗

救饥:采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牻(máng)牛儿苗:牻牛儿苗科牻牛儿苗属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

〔2〕蓇葖儿:此处指牻牛儿苗的小蒴果。

〔3〕斗戏:农村儿童常采牻牛儿苗的小蒴果游戏:两人分别手持蒴果嬉戏,称斗牛儿。

【译文】

牻牛儿苗,又叫斗牛儿苗。生长在田野中。植株平铺在地面上生长,茎蔓细弱。它的茎是红紫色,叶像园荽叶,但比芫荽叶瘦细、稀疏。开紫色的小花,花瓣五枚。结绿色的蓇葖,上面有一个嘴儿,很尖锐,像细锥子的形状,儿童常采来凑在一起玩斗牛儿的游戏。它的叶味微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57. 铁扫帚〔1〕

生荒野中,就地丛生。一本二三十茎,苗高三四尺。叶似苜蓿〔2〕叶而细长;又似细叶胡枝子〔3〕叶,亦短小。开小白花。其叶味苦。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油盐调食。

【注释】

〔1〕铁扫帚:豆科铁扫帚属截叶铁扫帚lespedeza cuneata(dum.-cours.)g.don或其近缘种。

〔2〕苜蓿:见本书第379苜蓿条。

〔3〕细叶胡枝子:见本书第215胡枝子条。

【译文】

铁扫帚,生长在荒野中,(植株)靠近地面丛生。一株萌发出二三十条枝条,高三四尺。叶像苜蓿叶,但细长;又像细叶胡枝子叶,也比较短小。开白色的小花。它的叶味苦。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57 铁扫帚

158. 山小菜〔1〕

生密县山野中。科苗高二尺余,就地丛生。叶似酸浆〔2〕子叶而窄小,面有细纹脉,边有锯齿,色深绿;又〔3〕似桔梗叶,颇长,味苦。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图158 山小菜

【注释】

〔1〕山小菜:桔梗科campanulaceae植物。有学者释作桔梗科风铃草属紫斑风铃草campanula punctata lam.,但钟补求先生认为:“图中植物体尚未发育,此亦无据。图后说解,并不及花。”待考。

〔2〕酸浆:茄科酸浆属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l.。

〔3〕又:底本作“人”,据《四库》本改。

【译文】

山小菜,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二尺多,接近地面丛生。叶子像酸浆子的叶,但比较窄小,正面有细纹脉,边缘有锯齿,颜色深绿;又像桔梗叶,略尖长,味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去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59. 羊角苗〔1〕

又名羊奶科,亦名合钵儿,俗名婆婆针扎儿,又名纽丝藤,一名过路黄。生田野下湿地中。拖藤蔓而生,茎色青白。叶似马兜零叶而长大;又似山药〔2〕叶,亦长大,面青背颇白,皆两叶相对生,茎叶折之,俱有白汁出。叶间出穗,开五瓣小白花。结角似羊角状,中有白穰〔3〕。其叶味甘,微苦。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邪气,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羊角苗:似萝藦科鹅绒藤属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 r.br.。有学者认为是萝藦属的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thunb.)makino,备为一说。

〔2〕山药:见本书第414山药条。

〔3〕白穰:此处指种毛为白色的绢毛。穰,通“瓤”。

图159 羊角苗

【译文】

羊角苗,又叫羊奶科、合钵儿,俗名叫婆婆针扎儿,又叫纽丝藤、过路黄。生长在田野中地势低下潮湿的地方。藤蔓蔓延生长,茎绿白色。叶像马兜零叶,但长大;又像山药叶,也较长大。叶正面绿色,背面略带白色,都是两叶对生。茎和叶折断后都会流出白色汁液。叶中间抽出花穗,开小白花,花瓣五枚。结的果实像羊角的形状,里面有白穰。叶味甘,微苦。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和不好的气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60. 耧斗菜〔1〕

生辉县太行山山野中。小科苗就地丛生,苗高一尺许,茎梗细弱。叶似牡丹叶而小,其头〔2〕颇团,味甜。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图160 耧斗菜

【注释】

〔1〕耧斗菜:毛茛科耧斗菜属植物,似华北耧斗菜aquilegia yabeana kitag.。《中国植物志》和《新华本草纲要》鉴定为耧斗菜a.viridiflora pall.,据《河南植物志》,该种河南无野生分布。

〔2〕其头:此处指叶片的顶端。

【译文】

耧斗菜,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地和原野中。幼苗铺地丛生。植株高一尺左右。茎和叶梗都细弱。叶像牡丹叶,但较小,顶端很圆。味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61. 瓯菜〔1〕

生辉县山野中。就地作小科苗,生茎叉〔2〕。叶似山苋〔3〕菜叶而有锯齿;又似山小菜叶,其锯齿比之却小,味甜。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瓯(ou)菜:茄科solanaceae植物,疑似茄属龙葵solanum nigrum l.或酸浆属physalis植物,待考。

〔2〕叉:底本讹作“友”,据《四库》本改。

〔3〕苋:底本讹作“见”,据《四库》本改。

图161 瓯菜

【译文】

瓯菜,生长在辉县的山地和原野中。(嫩苗)贴近地面生长,(后)生出枝杈。叶像山苋菜叶,但边缘有锯齿;又像山小菜叶,但山小菜的锯齿较小,味甜。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62. 变豆菜〔1〕

生辉县太行山山野中。其苗叶初作地摊音滩科生。叶似地牡丹叶极大,五花叉,锯齿尖。其后叶中分生茎叉,梢叶颇小,上开白花。其叶味甘。

救饥:采叶煠熟,作成黄色,换水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变豆菜:伞形科变豆菜属变豆菜sanicula chinensis bunge。

【译文】

变豆菜,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地和原野中。它的幼苗贴近地面生长。叶像地牡丹叶,但极大,五深裂,边缘具尖的锯齿。之后叶中心抽出茎叉(花葶),顶部的叶子很小,开白色的花。叶子味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直到(把叶子)变成黄色,换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162 变豆菜

163. 和尚菜〔1〕

田野处处有之。初生搨地布叶。叶似野天茄儿〔2〕叶而大,背微红紫色。后撺苗〔3〕高二三尺,叶似莙荙〔4〕叶,短小而尖;又似红落蔾〔5〕叶而色不红。结子如灰菜子〔6〕。叶味辛、酸,微咸。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去邪味,淘净,油盐调食。或晒干煠食亦可。或云不可多食久食,令人面肿〔7〕。

图163 和尚菜

【注释】

〔1〕和尚菜:似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王作宾为滨藜属西伯利亚滨藜atriplex sibirica l.,但据《河南植物志》,该属植物河南不产。有学者释为菊科和尚菜属和尚菜adenocaulon himalaicum edgew.,因此有“和尚菜”这一中文属名。这一意见被《中国植物志》等采用,但与绘图所示植物“叶为对生”及“结子如灰菜子”等性状明显不相符。

〔2〕野天茄儿:见本书第217天茄儿苗条。

〔3〕撺苗:方言,指植株迅速生长。

〔4〕莙荙:见本书第374莙荙菜条。

〔5〕红落蔾:见本书第345舜芒谷条。

〔6〕灰菜子:见本书第412灰菜条。

〔7〕面肿:证名。指面部作肿,与面浮属虚者相对。《素问·平人气象论》:“面肿曰风。”因食后冒风,或风热相搏上攻头面所致。

【译文】

和尚菜,田野中到处都有分布。初生植株的叶平铺在地面上生长。叶似野天茄儿叶,但比较大,叶背微红紫色。后来植株迅速生长,高二三尺,叶像莙荙菜叶,比较短小尖瘦;又像红落蔾叶,但颜色不红。结的籽实像灰菜籽。叶味辛、酸,微咸。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浸去异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晒干煠后食用也可以。又有人说,不能食用太多,也不能长期食用,否则会令人脸浮肿。

根可食

《本草》原有

164. 萎蕤〔1〕

本草一名女萎,一名荧,一名地节,一名玉竹,一名马薰。生太山山谷,及舒州〔2〕、滁州、均州〔3〕,今南阳府马鞍山亦有。苗高一二尺。茎班〔4〕。叶似竹叶,阔短而肥厚,叶尖处有黄点;又似百合〔5〕叶,却颇窄小。叶下结青子,如椒〔6〕粒大。其根〔7〕似黄精〔8〕而小异,节上有须〔9〕,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根,换水煮极熟,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萎蕤: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据图,叶互生,应为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或多花黄精p.cyrtonema hua,它们在河南都作野菜食用。但绘图没有描绘出黄精根状茎的形态,叶脉也不符,我们怀疑该版绘图与原版或有出入。

〔2〕舒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安庆,怀宁、潜山、岳西、宿松、太湖、望江、桐城、枞阳等市县。

〔3〕均州:古代州名,见萧炳(唐)《四声本草》:“萎蕤,补中益气,出均州。”此处应指隋开皇五年(585)改丰州置的均州,治所在武当县,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后废,唐武德复置,治所指今古关门岩东旧均县城。

〔4〕班:通“斑”。

图164 萎蕤

〔5〕百合:见本书第165百合条。

〔6〕椒:见本书第252椒树条。

〔7〕根:实为葳蕤的根状茎。

〔8〕黄精:见本书第220黄精条。

〔9〕须:此处指根。

【译文】

萎蕤,本草名叫女萎、荧、地节、玉竹、马薰。生长在太山的山谷中,以及舒州、滁州和均州,如今南阳府的马鞍山也有分布。植株高一二尺。茎上有斑点。叶像竹叶,但比竹叶宽短、肥厚,叶尖处有黄色斑点;又像百合叶却很窄小。叶腋处结绿色的果实,像椒粒大小。它的根状茎像黄精的根状茎,但略有差别,(差别是它的)节上有根,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萎蕤的根状茎,换水煮到非常熟,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65. 百合〔1〕

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荆州山谷,今处处有之。苗高数尺,干粗如箭,四面有叶如鸡距〔2〕;又似大柳叶而宽,青色稀疏。叶近茎微紫,茎端碧白。开淡黄白花,如石榴觜〔3〕而大,四垂向下覆长蕊,花心有檀色,每一枝颠〔4〕,须五六花。子〔5〕色紫〔6〕圆如梧桐〔7〕子,生于枝叶间,每叶一子,不在花中,此又异也。〔8〕根色白,形如松子壳〔9〕,四向攒生,中间出苗;又如葫蒜〔10〕,重叠生二三十瓣,味甘,性平,无毒。一云有小毒。又有一种开红花,名山丹〔11〕,不堪用。

救饥:采根煮熟,食之甚益人气〔12〕。又云蒸过,与蜜食之。或为粉,尤佳。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百合:绘图所示为百合科百合属百合变种lilium brownii f.e.brown ex miellez var.viridulum baker。本条首句所引名称引自多部本草著作,所指究竟为何种,待考。

图165 百合

〔2〕鸡距:鸡腿后面接近鸡爪部分突出的像脚趾样的东西叫鸡距。也有观点认为是斗鸡时加于鸡腿上的距铁。

〔3〕石榴觜:“觜”原指鸟嘴,后引申为形状像鸟嘴的东西,此处指石榴花萼筒的裂片。石榴,见本书第360石榴条。

〔4〕枝颠:此处指花序。

〔5〕子:此处指珠芽,古代曾被误以为种子。

〔6〕色紫:底本无“紫”字,据《政和本草》加。

〔7〕梧桐:梧桐科梧桐属梧桐firmiana simplex (l.) w. wight。《政和本草》无“桐”字。

〔8〕“子色紫”句:实际描述的是百合属卷丹lilium tigrinum ker gawl.,这里的“每叶一子”,指生于每叶叶腋的珠芽。

〔9〕松子壳:指松树的球果。

〔10〕葫蒜:即胡蒜,百合科葱属蒜allium sativum l.。

〔11〕山丹:即百合属渥丹l.concolor salisb.。

〔12〕人气:指人体阳气。

【译文】

百合,又叫重箱、摩罗、中逢花、强瞿。生长在荆州的山谷中,如今处处都有分布。植株高数尺,茎杆像箭那么粗。叶四面散生,像鸡距;又像大柳叶,但宽,绿色、稀疏。叶片靠近叶柄处微紫色,茎顶端绿白色。开花淡黄白色,像石榴嘴,但比石榴嘴大,花向下四垂遮住长蕊,花心浅红色,每一个花序上有五六朵花。种子紫色,圆形,像梧桐子,长在叶腋里,每一叶的叶腋都长一枚种子,(种子)却不长在花中,这又是奇怪的事。鳞茎白色,形状像松树的球果,从四个方向(向中间)聚集生长,中间发出苗;又像葫蒜,重叠生长,有二三十瓣,味甘,性平,无毒。一说它有小毒。又有一种开红花的百合,名叫山丹,不能用。

救饥:采集鳞茎煮熟,食用百合很能补阳气。又一说鳞茎蒸过后,与蜜一起食用。或者磨成粉,尤其好。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66. 天门冬〔1〕

俗名万岁藤,又名娑罗树,《本草》一名颠勒,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或名巅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生奉高山谷及建州〔2〕、汉州〔3〕,今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长至丈余,延附草木上。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4〕而细散,皆名天门冬。夏生白花,亦有黄花及紫花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傍。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长二三寸,大者为胜。其生高地,根短味甜,气香者上。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5〕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亦可服。味苦、甘,性平、大寒,无毒。垣衣〔6〕、地黄〔7〕及贝母为之使,畏曾青〔8〕。服天门冬误食鲤鱼〔9〕中毒,浮萍〔10〕解之。

图166 天门冬

救饥:采根,换水浸去邪味,去心煮食。或晒干煮熟,入蜜食尤佳。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天门冬:百合科天门冬属asparagus植物。据图和文提供的性状,很难鉴定到具体的种。

〔2〕建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建州天门冬”。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市)。北宋辖境仅有今建瓯市以北的建溪流域及寿宁、周宁等县。

〔3〕汉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汉州天门冬”。唐垂拱二年(686)置,治所在雒县(今四川广汉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汉、德阳、绵竹、什邡、金堂等市县地。

〔4〕丝杉:植物名。据《植物名实图考》:“《演繁露》以枞为丝杉。”枞,今作松科冷杉属冷杉abies fabri(mast.)craib.。供读者参考。

〔5〕蕴(wēn):一种水藻名,疑为金鱼藻科金鱼藻属ceratophyllum植物。

〔6〕垣衣:中药名。原植物为真藓科垣衣bryum argenteum hedw.。

〔7〕地黄:中药名。见本书第221地黄苗条。

〔8〕曾青:矿物药。原矿物为铜化合物曾青azuritum.。

〔9〕鲤鱼:即鲤科鲤鱼cyprinus carpio l.。

〔10〕浮萍:浮萍科浮萍属浮萍lemna minor l.。浮,底本作“”。

【译文】

天门冬,俗名叫万岁藤,又叫娑罗树,《本草》名叫颠勒,或者叫地门冬、筵门冬、巅棘、淫羊食、管松。生长在奉高的山谷中以及建州、汉州,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春天生出藤蔓,像钗股那样粗,长达一丈多,攀援依附在植物上。叶子像茴香叶,非常尖细但疏滑,具倒刺,也有叶粗糙但不具刺的类型。它的叶像丝杉叶,但细小而且散生,(这些类型)都叫天门冬。夏天开白色的花,也有开黄色花及紫色花的类型。秋天结黑色的果实,果实长在基部分枝的旁边。入伏后不开花,只暗暗结果实。它的根白色或黄紫色,如手指粗细,长二三寸,其中根大的品质好。那些生长在高地上的,根短味甜,气味芳香的为上品。那些生长在水边地势低下的,叶子细小,像蕴藻叶,但略呈黄色,根长而且味多苦,气味臭的为下品,也可以服用。味苦、甘,性平、大寒,无毒。垣衣、地黄及贝母是它的使药,畏曾青。如果服天门冬误食鲤鱼而中毒,可以用浮萍来解毒。

救饥:采集根,换水浸去异味,去掉心,煮熟后食用。或者晒干后煮熟,加蜜食用尤其好。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67. 章柳根

本草一名商陆〔1〕,一名音汤根,一名夜呼,一名白昌,一名当陆,一名章陆,《尔雅〔2〕》谓之蓫薚音逐汤,《广雅》〔3〕谓之马尾,《易》〔4〕谓之苋陆。生咸阳〔5〕川谷,今处处有之。苗高三四尺。干粗似鸡冠花〔6〕干,微有线楞,色微紫赤。叶青如牛舌,微阔而长。根如人形者有神,亦有赤白二种,花赤根亦赤,花白根亦白。赤者不堪服食,伤人,乃至痢血〔7〕不已,白者堪服食。又有一种名赤昌〔8〕,苗叶绝相类,不可用,须细辨之。商陆味辛、酸。一云味苦,性平,有毒。一云性冷,得大蒜〔9〕良。

救饥:取白色根切作片子,煠熟,换水浸洗净,淡食,得大蒜良。凡制,薄切,以东流水浸二宿,捞出,与豆〔10〕叶隔间入甑〔11〕蒸,从午至亥〔12〕。如无叶,用豆依法蒸之亦可。花白者年多,仙人采之作脯,可为下酒〔13〕。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商陆条下。

【注释】

〔1〕商陆:商陆科商陆属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根的颜色有红、白之分,古代以白根而肥大者为佳,红根有大毒,仅可外用。在中国古代,商陆是服食家所谓的“仙药”。

〔2〕雅:底本两处“雅”字皆讹作“邪”,据《四库》本改。

图167 章柳根

〔3〕《广雅》:三国魏人张揖仿《尔雅》体例编纂的一部训诂书。原书分为上中下3卷,篇目分为19类。取名《广雅》,就是增广《尔雅》的意思。隋代为避隋炀帝杨广讳,改称《博雅》,后复用原名。张揖,字稚让,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人,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任博士。

〔4〕《易》:周代的卜筮之书,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合称三易,今仅存《周易》,即平常所说的《易经》。

〔5〕咸阳:古都邑名,见《名医别录》。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窑店镇一带。

〔6〕鸡冠花:即鸡冠菜。见本书第53条鸡冠菜。

〔7〕痢血:病名。痢疾便中多血或下纯血。亦称赤痢。由热毒乘血所致。

〔8〕赤昌:商陆属phytolacca植物。

〔9〕大蒜:百合科葱属蒜allium sativum l.。

〔10〕豆:豆科大豆属大豆glycine max(l.)merr.。

〔11〕甑(zèng):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可以用来放在鬲上蒸煮食物。

〔12〕从午至亥:从午时到亥时。午时,中国古代计时从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亥时,指晚上九点至晚上十一点。

〔13〕“花白者年多”句:查《政和本草》作:“章陆花白,年多后,仙人采用作脯,可下酒也。”

【译文】

章柳根,本草名叫商陆,又叫根、夜呼、白昌、当陆、章陆,《尔雅》叫它蓫薚,《广雅》叫它马尾,《易》叫它苋陆。长在咸阳有流水的山谷中,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植株高三四尺,茎干粗,像鸡冠花的茎干,上面略有线楞,呈淡淡的紫红色。叶子绿色,像牛舌草,略宽而长。根像人形的很神灵,根也有红、白两种颜色。花红的根也红,花白的根也白,根红色的不能服食,会伤人,甚至会导致痢血不止,根白色的适合服食。又有一种叫赤昌的,苗和叶与上种非常相似,但不能服食,必须仔细辨认。商陆味辛、酸。一说味苦,性平,有毒。一说性冷,配大蒜服用较好。

救饥:挖取白色的根,切成片,煠熟,换水浸泡,洗干净,不加盐食用,配大蒜吃较好。凡是制作章柳根,都要切薄片,用东逝的流水浸泡两夜,捞出,与豆叶间隔开放入甑中蒸,从午时蒸到亥时,如果没有豆叶,用豆子依照上述方法蒸也可以。开白花的章柳根生长多年后,仙人就会采它做成脯,可用来作下酒菜。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商陆条下。

168. 沙参〔1〕

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2〕续山〔3〕,并淄、齐、潞、随、归州〔4〕,而江淮、荆、湖〔5〕州郡皆有,今辉县太行山边亦有之。苗长一二尺,丛生崖坡间。叶似枸杞〔6〕叶,微长而有叉牙锯齿。开紫花。根如葵根,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味微苦,性微寒,无毒。恶防己〔7〕,反〔8〕蔾芦。又有杏叶沙参〔9〕及细叶沙参〔10〕,气味与此相类,但《图经》内不曾记〔11〕载此二种叶苗形容,未〔12〕敢并入本条,今皆另条开载。

救饥:掘根,浸洗极净,换水煮去苦味,再以水煮极熟,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沙参:桔梗科沙参属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

〔2〕般阳:般阳县,出《名医别录》。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

〔3〕续山:山名,出《名医别录》。在般阳县境内。

〔4〕归州:古代州名,出《图经本草》药图“归州沙参”。唐武德二年置,治所在秭归县(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辖境相当今湖北秭归、巴东、兴山三县地。

〔5〕湖:古代州名,出《图经本草》。隋仁寿二年(602)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市城区)。辖境相当今浙江湖州市、长兴、安吉二县及德清县东部地。

图168 沙参

〔6〕枸杞:中药名。见本书第307枸杞条。

〔7〕防己:中药名。原植物为防己科千金藤属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根入药。

〔8〕反:即相反,中药学术语。出《神农本草经》。为中药的配伍原则之一,指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副作用。

〔9〕杏叶沙参:见本书第224杏叶沙参条。

〔10〕细叶沙参:见本书第180细叶沙参条。

〔11〕记:底本讹作“该”,据文义改。

〔12〕未:底本讹作“木”,据本书第180细叶沙参条中文字改。

【译文】

沙参,又叫知母、苦心、志取、虎须、白参、识美、文希。生长在河内郡有流水的山谷中及冤句、般阳的续山,淄、齐、潞、随、归州以及江淮、荆、湖州郡都有分布,如今辉县太行山的山边也有生长。植株高一二尺,在山崖和山坡上丛生。叶子像枸杞叶,但比枸杞叶略长而且具叉齿状锯齿。开紫花。根像葵根,赤黄色,中心纯白色而且坚实的药效好。味微苦,性微寒,无毒。恶防己,反蔾芦。又有杏叶沙参和细叶沙参,气味与沙参相似,但《图经本草》没有记载这两种植物叶和苗的形态,我们不敢把它们并入沙参条,今日都分别另立一条收载。

救饥:掘取根,浸泡、清洗得很干净后,换水煮,去除苦味,再用水煮到非常熟,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69. 麦门冬〔1〕

《本草》云: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音加,一名禹余粮。生随州、陆州〔2〕及函谷〔3〕堤坂肥土石间,久废处有之,今辉县山野中亦有。叶似韭〔4〕叶而长,冬夏长生。根如穬音矿麦〔5〕而白色,出江宁者小润,出新安〔6〕者大白。其大者苗如鹿葱〔7〕,小者如韭。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地黄〔8〕、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9〕、苦芙〔10〕。畏木耳〔11〕、苦参〔12〕、青蘘〔13〕乌老切。

救饥:采根,换水浸去邪味,淘洗净,蒸熟,去心食。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麦门冬:根据图文很难判断是百合科山麦冬属liriope还是沿阶草属ophiopogon植物,但我们调查发现,在河南辉县,以“麦门冬”入药的原植物是麦冬(麦门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 gawl.。

〔2〕陆州:古代州名,见《救荒本草》。疑为唐上元二年(675)改玉山州置的陆州,治所在乌雷县(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乌雷村)。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市东南部、合浦县、防城港市及越南芒街地。768年移治宁海县(今越南芒街东南玉山)。

〔3〕函谷:见《名医别录》。古代历史上有新旧函谷。旧函谷关,战国秦置,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三十里;新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县东一里,汉武帝自灵武县移至此。本书疑指后者。

图169 麦门冬

〔4〕韭:百合科葱属韭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 。

〔5〕穬麦:禾本科大麦属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一个栽培变种。

〔6〕新安:古代地名,见《本草拾遗》。历史上新安多处,此处疑指新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置,治所在休宁县(今安徽休宁县东万安),后移治歙县(今安徽歙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流域及祁门县、江西婺源县地。唐初复改为歙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歙州。后世因以新安为歙州、徽州所辖地之别称。

〔7〕鹿葱:石蒜科石蒜属鹿葱lycoris squamigera maxim.。

〔8〕地黄:中药名。见本书第221地黄苗条。

〔9〕苦瓠:中药名。原植物为葫芦科葫芦属小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var.microcarpa(naud.)hara,干燥果皮入药。

〔10〕苦芙:疑为“苦芺”,中药名。原植物为菊科莴苣属蒙山莴苣(乳苣)lactuca tatarica(l.)c.a.mey.。

〔11〕木耳:中药名。原植物为黑木耳科黑木耳属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子实体入药。

〔12〕苦参:中药名。原植物为豆科槐属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根入药。

〔13〕青蘘(xiān g):中药名。原植物是胡麻科胡麻属芝麻sesamum indicum l.,叶入药。

【译文】

麦门冬,《本草》记载:秦地叫它羊韭,齐地叫它爱韭,楚地叫它马韭,越地叫它羊蓍,又叫禹葭、禹余粮。生长在随州、陆州及函谷的堤岸、山坡上肥沃的土石间,长期废弃的地方多生长,如今辉县的山间荒野中也有生长。叶像韭叶,但长,冬天和夏天都生长。根像穬麦根,但呈白色,江宁产的小而润泽,新安产的大而白。植株大的像鹿葱,植株小的像韭菜。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地黄、车前为它的使药。恶款冬、苦瓠、苦芺。畏木耳、苦参、青蘘。

救饥:采集根,换水浸去异味,淘洗干净,蒸熟,去掉中间的心之后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70. 苎根〔1〕

旧云闽、蜀、江浙多有之,今许州人家田园中亦有种者。皮可绩布。苗高七八尺,一科十数茎。叶如楮〔2〕叶而不花叉,面青背白,上有短毛;又似苏子叶。其叶间出细穗,花如白杨〔3〕而长,每一朵凡十数穗〔4〕,花青白色。子熟茶褐色。其根黄白色,如手指粗,宿根地中至春自生,不须藏种。荆扬〔5〕间一岁二三刈,剥其皮,以竹刀刮其表,厚处自脱,得里如筋者煮之,用缉。以苎近蚕〔6〕种之,则蚕不生。根味甘,性寒。

救饥:采根,刮洗去皮,煮极熟,食之甜美。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苎根:荨麻科苎麻属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

〔2〕楮:见本书第310楮桃树条。

〔3〕白杨:见本书第249白杨树条。

〔4〕“凡十数穗”句:古人将苎麻的圆锥花序当成一朵花,花序有数条分枝,被理解为“花如白杨而长,每一朵凡十数穗”。

〔5〕扬:底本讹作“杨”,据《四库》本改。

图170 苎根

〔6〕蚕:蚕蛾科蚕蛾属家蚕蛾bombyx mori l.。

【译文】

苎根,古代记载苎麻多产在福建、四川、江浙,如今许州普通人家的田园中也有栽种。苎麻的皮可以用来织布。植株高七八尺,一棵有十多根茎杆。叶子像构树叶但不裂,叶面绿色,叶背白色,叶上具短毛;又像苏子叶。叶中间发出细穗,开“花”像白杨的花,但比较长,每一朵“花”共有十多个穗,“花”绿白色。籽实成熟后呈茶褐色。它的根黄白色,像手指粗,宿根在地下,到了春天自己就会发芽生长,不需要收藏种子。荆州、扬州一带一年可以收割两三次,剥下苎麻的皮,用竹刀刮掉表皮,厚的地方自己就会脱落,得到里面像筋一样的麻,这些麻用水煮过后,可以用来搓捻成线。如果在养蚕的周围栽种苎麻,蚕就会不生长。它的根味甘,性寒。

救饥:采集根,刮洗去皮,煮到极熟之后,吃起来味道甜美。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71. 苍术〔1〕

一名山蓟,一名山姜,一名山连,一名山精。生郑山〔2〕、汉中山谷,今近郡〔3〕山谷亦有,嵩山〔4〕、茅山〔5〕者佳。苗淡青色,高二三尺,茎作蒿簳。叶抪茎而生,梢叶似棠〔6〕叶,脚叶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花者。根长如指大而肥实,皮黑茶褐色。味苦〔7〕、甘。一云味甘、辛,性温,无毒。防风,地榆为之使。

救饥:采根,去黑皮,薄切,浸二三宿,去苦味,煮熟食。亦作煎饵。久服轻身〔8〕,延年不饥。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苍术:该条文字出自旧《本草》,文字所记为菊科苍术属多种植物。苍术属分种较细,而且有不少分类学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暂时处理如下:其中“开花紫碧色”为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有黄白者”为近缘的白术a.macrocephala koidz.。绘图似前一种。

图171 苍术

〔2〕郑山:古代地名,见《名医别录》。指陕西汉中,春秋时称为郑、南郑、郑山,战国时称为汉中。古代本草产区,古代以不同地名记载。

〔3〕近郡:离京城较近的州郡。

〔4〕嵩山:山名,见《图经本草》。今河南嵩山。

〔5〕茅山:山名,见《本草经集注》。即句曲山,在今江苏句容市,道教圣地之一。

〔6〕棠:植物名,待考。

〔7〕苦:底本讹作“若”,据《农政全书》改。

〔8〕轻身:道家认为不食五谷,并辅之服药、导引之术,可以使身轻举而飞升。中国魏晋之后药书中的“药”没有严格区分治病救人的药和服食家为成仙而服用的“仙药”,因此之后中国本草中的这类“仙药”也用来治病救人,描述时难免带有服食家故弄玄虚的成分,这实为中医药的糟粕。苍术即是这种“仙药”之一。

【译文】

苍术,又叫山蓟、山姜、山连、山精。生长在郑山、汉中的山谷中,如今离京城较近州郡的山谷中也有分布,嵩山、茅山产的品质好。植株淡绿色,高二三尺,茎像蒿杆一样。叶子沿茎生长,枝条上的叶像棠叶,基生叶三到五裂,边缘都具锯齿和小刺。开花深紫蓝色,也像刺蓟花,偶尔有见开黄白色花的类型。根长,像手指大小,但比较肥厚结实,根皮黑茶褐色,味苦、甘。一说味甘、辛,性温,无毒。防风、地榆做它的使药。

救饥:采集根,去掉根上的黑皮,切成薄片,浸泡两三夜,去掉苦味,煮熟后食用。也可以做成饵药服食。久服可以令身体轻盈,寿命延长,不饥饿。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72. 菖蒲〔1〕

一名尧韭,一名昌阳。生上洛〔2〕池泽及蜀郡严道〔3〕,戎〔4〕、卫〔5〕、衡州并嵩岳石碛上,今池泽处处有之。叶似蒲〔6〕而扁,有脊〔7〕,一如剑刃。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簳,大根傍引三四小根,一寸九节者良,节尤密者佳,亦有十二节者,露根者不可用。又一种名兰荪,又谓溪荪,根形气色极似石上菖蒲,叶正如蒲,无脊,俗谓之菖蒲。生于水次〔8〕,失水则枯。其菖蒲味辛,性温,无毒。秦皮〔9〕、秦艽〔10〕为之使,恶地胆〔11〕、麻黄。不可犯铁,令人吐逆。

救饥:采根,肥大节稀,水浸去邪味,制造作果食之〔12〕。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菖蒲:天南星科菖蒲属acorus多种植物。本条涉及三个种:图为菖蒲acorus calamus l.,其叶有明显的中肋,描述为“有脊,一如剑刃”。“又一种名兰荪……失水则枯”描述的是石菖蒲a.tatarinowii schott(该名称在foc被处理为a. gramineus的异名),多生于沼泽或浅水域中;而“石上菖蒲”则为金钱蒲a. gramineus soland,多生于湿地或石上。

图172 菖蒲

〔2〕上洛:古代地名,见《名医别录》。亦作上雒。春秋时晋邑。即今陕西商州市。西汉置上雒县。

〔3〕严道:古代县名,见《名医别录》。秦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荥经县西五里古城坪。一说即今荥经县。十六国成汉后废。

〔4〕戎: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戎州菖蒲”。疑指南朝梁大同十年(544)置,治所在焚道县(今四川宜宾市,一说在今宜宾县西安边镇),隋大业三年(607)改为犍为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戎州,移治南溪县(今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贞观四年(630)置都督府,州复移治焚道县。天宝元年(742)改为南溪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戎州。辖境相当近四川宜宾、南溪、雷波、金阳等市县以南,直至云南东川、宜良个旧,以及贵州威信、水城、普安、兴义一带。后又两次移治。北宋政和四年(1114)改为叙州。

〔5〕卫: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卫州菖蒲”。北周宣政元年(578)置,治所在汲郡(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为汲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涠洲。贞观元年(627)移置汲县(今卫辉市)。天宝元年(742)改为汲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卫辉、辉县、浚县、淇县、滑县等市县地。

〔6〕蒲:指香蒲科香蒲属(东方香蒲)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

〔7〕脊:指菖蒲叶子的中肋突起,像剑脊一样。

〔8〕水次:交兑漕粮的沿河码头,此处可能指水边。

〔9〕秦皮:中药名。原植物为木犀科白蜡树属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树皮入药。

〔10〕秦艽:中药名。原植物为龙胆科龙胆属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和达乌里秦艽g.dahurica fisch.等,根入药。

〔11〕地胆:中药名。原动物为芜青科昆虫地胆meloe coarctatus motsch.,全虫入药。

〔12〕制造作果食之:按《政和本草》原文作:“其池泽所生,肥大节疏粗慢,恐不可入药,唯可作果盘,盖气味不烈而和淡尔。”

【译文】

菖蒲,又叫尧韭、昌阳。生长在上洛的池塘湖泽及蜀郡严道,戎、卫、衡州和嵩岳的石碛上,如今的池塘湖泽中到处都有生长。叶像蒲叶,但扁,有中脉,看起来像剑刃。根缠绕弯曲而且有节,形状像马鞭的杆子,大根旁边伸出三四条小根,一寸有九节的根好。节密集的根尤其好,也有十二节的,暴露在外面的根不能用。又有一种菖蒲叫兰荪,又叫溪荪,它的根的形状和颜色都极像石上菖蒲,叶也极似蒲,没有突出的中肋,俗名菖蒲。生长在水边,离开水就会枯萎。菖蒲味辛,性温,无毒。秦皮、秦艽可以作它的使药,恶地胆、麻黄。不可与铁器接触,否则食用后会令人呕吐反胃。

救饥:采集根,挑选那些肥大而节稀疏的,用水浸泡,去掉异味,做成果子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新增

173. 葍子根〔1〕

俗名打碗花,一名兔儿苗,一名狗儿秧,幽蓟〔2〕间谓之燕葍根,千叶者呼为缠枝牡丹〔3〕,亦名穰花。生平泽中,今处处有之。延蔓而生。叶似山药〔4〕叶而狭小。开花状似牵牛花,微短而圆,粉红色。其根甚多,大者如小箸〔5〕粗,长一二尺,色白,味甘,性温。

救饥:采根,洗净蒸食之。或晒干杵碎,炊饭食亦好。或磨作面,作烧饼蒸食皆可。久食则头晕、破腹,间食则宜。

【注释】

〔1〕葍子根:旋花科打碗花属calystegia植物,似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河南密县俗称狗儿秧,嫩茎叶可作野菜。也有学者鉴定为藤长苗calystegia sepium(l.)r.br.,该种也具白色的根,与c. hederacea相似,备为一说。两种植物的根都富含淀粉,可供酿酒、制糖,尤以冬季出产的为佳。

图173 葍子根

〔2〕幽蓟:明代地名,见《救荒本草》。幽,即幽州。蓟,即冀州,唐开元十八年(730)置,治所在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

〔3〕缠枝牡丹:foc将其处理成柔毛打碗花calystegia pubescens lindl.。

〔4〕山药:见本书第414山药条。

〔5〕箸:筷子。

【译文】

葍子根,俗名叫打碗花,又叫兔儿苗、狗儿秧,幽蓟一带叫它燕葍根,重瓣的叫缠枝牡丹,也叫穰花。生长在平坦而水草丛杂的湿地中,如今到处都有分布。(藤本)蔓延生长。叶像山药叶,但比较狭小。花的形状类似牵牛花,但略短、圆,粉红色。它的根很多,大的像小筷子那么粗,长一二尺,白色,味甘,性温。

救饥:采集根,洗净蒸熟食用。或晒干捣碎,做成饭食用也好。或磨成面,做成烧饼蒸熟食用都可以。食用时间久了,会令人头晕、腹泻,间隔食用就可以了。

174. 音冒嫂根〔1〕

俗名面碌碡〔2〕音禄轴。生水边下湿地。其叶就地丛生,叶似蒲叶而肥短,叶背如剑脊样〔3〕。叶丛中间撺葶,上开淡粉红花,俱皆六瓣,花头攒开如伞盖状〔4〕。结子如韭花蓇葖〔5〕音骨突。其根如鹰爪黄连〔6〕样,色似墐泥〔7〕色,味甘。

救饥:采根,揩去皴〔8〕音逡毛,用水淘净,蒸熟食。或晒干,炒熟食。或磨作面蒸食皆可。

【注释】

〔1〕根:花蔺科花蔺属花蔺butomus umbellatus l.。

〔2〕碌碡:一种农具,用石头做成,用来轧脱谷粒或轧平场地。

〔3〕叶背如剑脊样:指叶中脉隆起,其横切面甚至呈扁三棱状。

〔4〕花头攒开如伞盖状:具伞形花序。

〔5〕蓇葖:的果为蓇葖果,韭的果实为蒴果。

〔6〕鹰爪黄连:中药名。原植物为毛茛科黄连属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根状茎入药。

〔7〕墐泥:用来涂抹塞住门缝的泥。古代北方大多用树枝编柴门,到了冬天须要涂泥塞住缝隙,以御寒风。墐:用泥涂抹塞住。

图174 根

〔8〕皴(cun):这里指物体表面粗糙,有皱褶。

【译文】

根,俗名叫面碌碡。生长在水边地势低下的湿地中。它的叶近地面丛生。叶像蒲叶,但肥厚短小,叶背面像剑脊的形状。叶丛中抽出花葶,花葶上开淡粉红色的花,六枚花瓣,花头聚集在一起开放,像伞盖的形状。结的果实类似韭花的蓇葖果。根像鹰爪黄连的样子,颜色像塞门缝用的泥巴色,味甘。

救饥:采集根,擦去皴毛,用水淘净后,蒸熟食用。或者晒干,炒熟食用。或者磨成面,蒸熟食用都可以。

175. 野胡萝卜〔1〕

生荒野中。苗叶似家胡萝卜,俱细小。叶间撺生茎叉,梢头开小白花,众花攒开如伞盖状,比蛇床子花头〔2〕又大。结子比蛇床子亦大。其根比家胡萝卜尤细小。味甘。

图175 野胡萝卜

救饥:采根,洗净蒸食,生食亦可。

【注释】

〔1〕野胡萝卜:伞形科胡萝卜属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var.carota。中国的野胡萝卜可能是由胡萝卜逸生而来。

〔2〕花头:指一个伞形花序。

【译文】

野胡萝卜,生长在荒野中。苗和叶像家胡萝卜,但都细小。叶中间抽出花茎叉,枝条顶端开小白花,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开放,像伞盖的形状,(整个花头)比蛇床子的花头大。结的籽实也比蛇床子的籽实大。它的根比家胡萝卜的根更加细小,味甘。

救饥:采集根,洗净蒸熟后食用,生吃也可以。

176. 绵枣儿〔1〕

一名石枣儿。出密县山谷中,生石间。苗高三五寸,叶似韭叶而阔,瓦陇样。叶中撺葶出穗,似鸡冠苋〔2〕穗而细小,开淡粉红花,微带紫色。结小蒴儿,其子似大蓝子而小,黑色。根〔3〕类独颗蒜〔4〕;又似枣〔5〕形而白,味甜,性寒。

救饥:采取根,添水久煮极熟,食之。不换水煮,食后腹中鸣,有下气。

【注释】

〔1〕绵枣儿:百合科绵枣儿属绵枣儿barnardia japonica(thunb.)schult.et schult. f.鳞茎富含淀粉,可蒸食或酿酒。河南北部农民常用它的鳞茎与红糖共煮食用,味甜美。

〔2〕鸡冠苋:即鸡冠花。见本书第53鸡冠菜条。

〔3〕根:此处指百合科植物的鳞茎。

〔4〕独颗蒜:即大蒜。见本书第167商陆条下注。

〔5〕枣:见本书第362枣树条。

【译文】

绵枣儿,又叫石枣儿。产于密县的山谷里,长在石头间的泥土中。植株高三五寸。叶像韭叶,但宽,呈瓦楞的样子。叶中间撺出花葶,抽出花穗,像鸡冠苋的花穗,但比较细小。开花淡粉红色,略带紫色。结小蒴果,它的种子像大蓝的种子,但小,黑色。根(鳞茎)像独颗蒜;形状又像大枣,但颜色是白色的。味甜,性寒。

图176 绵枣儿

救饥:采挖根(鳞茎),加水长时间煮,煮到熟透的时候才食用。如果煮时不换水,食用后腹中会胀鸣,有下行的气体。

177. 土圞儿〔1〕

一名地栗子。出新郑山野中。细茎延蔓而生。叶〔2〕似绿豆叶,微尖,每三叶攒生一处〔3〕。根似土瓜儿〔4〕根,微团,味甜。

救饥:采根,煮熟食之。

图177 土圞儿

【注释】

〔1〕土圞儿:豆科土圞儿属土圞儿apios fortunei maxim.。块根富含淀粉及糖,可供食用及代替面粉做糕点。

〔2〕叶:这里指复叶上的小叶。

〔3〕三叶攒生一处:此处指三小叶复叶,古人没有复叶概念,认为是三片叶子攒生在一起。

〔4〕土瓜儿:葫芦科栝楼属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ser.)maxim.。

【译文】

土圞儿,又叫地栗子。产新郑的山地和荒野中。藤蔓细小,蔓延生长。叶像绿豆叶,略微尖,每三小叶攒生在一起。根像土瓜儿根,微圆,味甜。

救饥:采挖根,把根煮熟后食用。

178. 野山药〔1〕

生辉县太行山山野中。妥他果切藤而生。其藤似葡萄〔2〕条稍细,藤颇紫色。其叶似家山药〔3〕叶而大,微尖。根〔4〕比家山药极细瘦,甚硬,皮色微赤,味微甜,性温、平,无毒。

救饥:采根,煮熟食之。

治病:今人与《本草·草部》下薯蓣同用。

【注释】

〔1〕野山药:薯蓣科薯蓣属薯蓣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的野生类型。

〔2〕葡萄:见本书第350葡萄条。

〔3〕家山药:即栽培的山药。见本书第414山药条。

〔4〕根:指野山药的块茎(tuber)。

【译文】

野山药,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地和原野中。藤蔓蔓延生长。它的藤蔓像葡萄藤,但比葡萄藤略细,颜色非常紫。它的叶像家山药叶,但比较大,略尖。根比家山药根还细瘦,很硬,皮的颜色微红,味略甜,性温、平,无毒。

救饥:采挖根,煮熟后食用。

治病:现在的人们利用野山药,与《本草·草部》条下的薯蓣用法相同。

图178 野山药

179. 金瓜儿〔1〕

生郑州田野中。苗似初生小葫芦〔2〕叶而极小,又似赤雹儿〔3〕叶。茎方。茎叶俱有毛刺。每叶间出一细藤〔4〕,延蔓而生。开五瓣尖碗子黄花。结子如马〔5〕音雹大,生青熟红。根形如鸡弹〔6〕,微小,其皮土黄色,内则青白色,味微苦,性寒,与酒相反。

救饥:掘取根,换水煮,浸去苦味,再以水煮极熟,食之。

【注释】

〔1〕金瓜儿:葫芦科赤爮属赤爮thladiantha dubia bunge。

图179 金瓜儿

〔2〕葫芦:葫芦科葫芦属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

〔3〕赤雹儿:即本条金瓜儿,现作“赤爮”。

〔4〕细藤:此处指葫芦科植物的卷须。

〔5〕马:见本书第202马儿条。

〔6〕鸡弹:即鸡蛋。

【译文】

金瓜儿,生长在郑州的田野中。植株像初生的小葫芦苗,但叶非常小;又像赤爮儿叶。茎方形。茎和叶上都长有毛刺。从每片叶的中间伸出卷须,蔓延生长。开黄花,尖碗形,花瓣五枚。结的果实像马儿那么大,生时绿色,熟后变成红色。根的形状像鸡蛋,比鸡蛋略小,它的皮呈土黄色,内部则是青白色,味微苦,性寒,与酒相反。

救饥:挖取根,换水煮,浸泡,去掉苦味,再用水煮到熟透,才能食用。

180. 细叶沙参〔1〕

生辉县太行山山冲〔2〕间。苗高一二尺,茎似蒿簳音秆。叶似石竹子叶而细长;又似水蓑与莎同,音梭衣叶,亦细长。梢间开紫花。根似葵根而粗,如拇音母指大,皮色灰,中间白色,味甜,性微寒。本草有沙参,苗叶茎状,所说与此不同,未敢并入条下,今另为一条,开载于此。

救饥:掘取根,洗净,煮熟食之。

治病:与《本草·草部》沙参同用。

【注释】

〔1〕细叶沙参:桔梗科沙参属细叶沙参adenophora paniculata nannf.,现foc将其处理为a.capillaris hemsl.subsp.paniculata(nannf.)d.y.hong et s.ge。

〔2〕山冲:指太行山的山间平地。

【译文】

细叶沙参,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间平地中。植株高一二尺。茎像蒿杆。叶像石竹子的叶,但较细长;又像水蓑衣的叶,也比水蓑衣的叶细长。枝条中间开紫色花。根像葵根,但较粗,拇指大小,外皮灰色,里面白色,味甜,性微寒。本草中有沙参,所描述的苗、叶和茎的形态与本种不同。我们不敢将它们并入沙参条下,因此另立一条,记载于此。

救饥:挖取根,洗干净,煮熟后食用。

治病:效用与《本草·草部》沙参相同。

图180 细叶沙参

181. 鸡腿儿〔1〕

一名翻白草。出钧州山野中。苗高七八寸,细长。锯齿叶硬玉诤切厚,背白,其叶似地榆叶而细长。开黄花。根如指大,长三寸许,皮赤内白,两头尖,味甜。

救饥:采根煮熟食,生吃亦可。

【注释】

〔1〕鸡腿儿:蔷薇科委陵菜属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其根肥厚,常呈纺锤状,富含淀粉,可供食用。

【译文】

鸡腿儿,又叫翻白草。产自钧州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七八寸,细长。叶硬而厚,边缘有锯齿,叶背面白色,它的形状像地榆叶,但比较细长。开黄色花。根像手指粗细,长三寸左右,外皮红色,里面白色,两头尖而狭,味甜。

图181 鸡腿儿

救饥:采挖根,煮熟食用,生吃也可以。

182. 山蔓菁〔1〕

出钧州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茎叶皆莴苣色。叶似桔梗叶,颇长而不对生;又似山小菜叶,微窄。根形类沙参,如手指粗,其皮灰色,中间白色,味甜。

图182 山蔓菁

救饥:采根煮熟食,生亦可食。

【注释】

〔1〕山蔓菁:桔梗科沙参属荠苨adenophora trachelioides maxim.。

【译文】

山蔓菁,产自钧州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一二尺。茎、叶都像莴苣的颜色。叶子像桔梗叶,相当尖长,但不对生;又像山小菜叶,略窄。根的形状像沙参,如手指那么粗,外皮灰色,里面白色,味甜。

救饥:采挖根,煮熟后食用,生的也可以食用。

183. 老鸦蒜〔1〕

生水边下湿地中。其叶直生,出土四垂。叶状似蒲而短,背起剑脊〔2〕。其根形如蒜瓣,味甜。

救饥:采根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老鸦蒜:待考。本条文字描述的植物形态疑似石蒜科石蒜属石蒜lycoris radiata(l'hér.)herb。河南北部又有俗名叫“老鸹蒜”,“老鸦”、“老鸹”都是乌鸦的俗名。该种鳞茎有毒,河南、山东一带农民多次浸泡处理后作野菜食用,味美。但文中对老鸦蒜鳞茎是否有毒没有特别交待,而且石蒜磷茎近球形,直径只有1—3厘米,与绘图所示形态明显不同。绘图所示磷茎形态似百合科百合属野百合lilium brownii f. e. brown ex miellez var.viridulum baker。野百合磷茎可供药用或食用。以上两种备考。

〔2〕背起剑脊:指石蒜的叶子背面有突出的中脉,像剑脊一样。

图183 老鸦蒜

【译文】

老鸦蒜,生长在水边地势低下的湿地里。(萌发时)叶直立生长,出土长大后即向各方垂下。叶子的形状像蒲草,但比蒲草叶短,叶背面有隆起的剑脊。根(鳞茎)像蒜瓣,味甜。

救饥:采挖根(鳞茎)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84. 山萝卜〔1〕

生山谷间,田野中亦有之。苗高五七寸,四散分生茎叶〔2〕。其叶似菊〔3〕叶而阔大,微有艾香,每茎五七叶排生如一大叶〔4〕。稍间开紫花。根似野胡萝卜根而黪白色,味苦。

救饥:采根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注释】

〔1〕山萝卜:川续断科蓝盆花属日本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fisch.ex roem.et schult.,《中国植物志》据此将scabiosa的中文属名定为蓝盆花属。

图184 山萝卜

〔2〕茎叶:从图上看,此处的茎当指叶柄。

〔3〕菊:见本书第238菊花条。

〔4〕“每茎五七叶”句:根据图中描绘,这句描述的是:叶片深裂,裂片5—7。

【译文】

山萝卜,生长在山谷中,田野中也有。植株高五到七寸。茎(叶柄)和叶向四面散生。它的叶像菊叶,但比较宽大,略微有艾草的香味,每一茎(叶柄)上五到七枚叶(五到七深裂)排列成一片大叶。枝条中间开紫花。根像野胡萝卜的根,但为暗白色,味苦。

救饥:采挖根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去掉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85. 地参〔1〕

又名山蔓菁。生郑州沙岗间。苗高一二尺。叶似初生桑科〔2〕小叶,微短;又似桔梗叶,微长。开花似铃铎〔3〕样,淡红紫色。根如拇〔4〕指大,皮色苍,肉黪白色,味甜。

救饥:采根煮食。

【注释】

〔1〕地参:桔梗科沙参属荠苨adenophora trachelioides maxim.。该种与本书第182山蔓菁条文字描述相似,附图相近,也有名山蔓菁,似为同种植物。

〔2〕桑科: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桑科moraceae植物,而是指桑树的枝条。桑,见本书第323桑椹树条。科,通棵。

〔3〕铃铎:古代乐器名,一种大铃,宣布教令或有战事时使用。

〔4〕拇:底本讹作“母”,据《四库》本改。

【译文】

地参,又叫山蔓菁。生长在郑州的沙岗间。植株高一二尺。叶像初生桑枝上的小叶子,略短;又像桔梗叶,略长。开花像铃铎的形状,淡红紫色。根像拇指粗细,皮灰白色,肉为暗白色,味甜。

救饥:采挖根,煮熟后食用。

图185 地参

186. 獐牙菜〔1〕

生水边。苗初搨地生。叶似龙须菜叶而长窄,叶头颇团而不尖,其叶嫩薄;又似牛尾菜叶,亦长窄。其根如茅根〔2〕而嫩,皮色灰黑,味甜。

救饥:掘根,洗净煮熟,油盐调食。

【注释】

〔1〕獐牙菜:泽泻科泽泻属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或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的早春幼苗。外国学者鉴定为龙胆科獐牙菜属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sieb.et.zucc.) hook. f. et. thoms. ex c. b. clarke,殊误,《中国植物志》也沿用这个结果。

〔2〕茅根:《农政全书》作“芽根”,《植物名实图考》作“牙根”,疑各个版本均为“茅芽根”之漏刻。茅芽根,见本书第233茅芽根条。

图186 獐牙菜

【译文】

獐牙菜,生长在水边。幼苗最初铺地生长。叶像龙须菜叶,但比较狭长,叶顶端略圆,不尖,它的叶嫩而薄;又像牛尾菜叶,但较狭长。根像白茅根,但较嫩,皮灰黑色,味甜。

救饥:挖根,洗净煮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87. 鸡儿头苗〔1〕

生祥符西田野中。就地妥他果切秧生。叶甚稀疏,每五叶攒生〔2〕,状如一叶,其叶花叉,有小锯齿。叶间生蔓,开五瓣黄花。根叉甚多,其根形如香附子〔3〕而须长,皮黑肉白,味甜。

救饥:采根,换水煮熟食。

图187 鸡儿头苗

【注释】

〔1〕鸡儿头苗:蔷薇科委陵菜属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var.sericophylla franch.。该植物具3小叶,小叶边缘有缺刻状锯齿,侧生的两片叶子再2深裂,犹如5枚小叶。有学者鉴定为匍枝委陵菜p. flagellaris willd.,但该种河南罕见,欠妥。

〔2〕五叶攒生:此处应为五出掌状复叶。叶,指小叶。

〔3〕香附子:中药名。原植物为莎草科莎草属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块茎入药。

【译文】

鸡儿头苗,生长在祥符西部的田野中。植株铺地生长。叶很稀疏,五叶簇生,形状似一枚叶,叶上有分裂,边缘有小锯齿。叶中间生出藤蔓。开黄色的花,花瓣五枚。根分枝很多,根的外形像香附子,但须很长,根皮黑色,肉白色,味甜。

救饥:采挖根,换水煮熟后食用。

实可食

《本草》原有

188. 雀麦〔1〕

本草一名燕麦,一名蘥音药。生于荒野林下,今处处有之。苗似燕麦〔2〕而又细弱。结穗〔3〕像麦〔4〕穗而极细小,每穗又分作小叉穗〔5〕十数个,子〔6〕甚细小。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子,舂去皮,捣作面蒸食。作饼食亦可。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雀麦:禾本科雀麦属雀麦bromus japonicus thunb.。

〔2〕燕麦:见本书第198燕麦条。

〔3〕穗:可能指雀麦圆锥花序的小穗。

〔4〕麦:禾本科小麦属triticum或大麦属hordeum植物。

〔5〕叉穗:若按照本节注释〔3〕,“穗”指的是小穗,那么这里的叉穗只能理解为“小花”。

〔6〕子:应为颖果。

图188 雀麦

【译文】

雀麦,本草一名叫燕麦,一名叫蘥。生于荒野中的树林下,如今处处都有分布。植株似燕麦,但比较细弱。结小穗像麦穗,但又很细小,每穗又分出十多个小叉穗,籽实很细小。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籽实,舂去皮,捣成面,蒸熟后食用。也可以做饼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89. 回回米〔1〕

本草名薏苡人〔2〕,一名解蠡音离,一名屋菼音毯,一名起实,一名音绀〔3〕,俗名草珠儿,又呼为西番薥秫〔4〕音蜀述。生真定平泽及田野。交趾〔5〕生者〔6〕子最大,彼土人呼为珠,今处处有之。苗高三四尺。叶似黍叶而稍大。开红白花〔7〕,作穗子,结实〔8〕青白色,形如珠而稍长,故名薏珠子。味甘,微寒,无毒。今人俗亦呼为菩提子。

救饥:采实,舂取其中人煮粥食。取叶煮饮亦香。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薏苡人条下。

【注释】

〔1〕回回米:禾本科薏苡属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 caill) stapf,其总苞较软(草质),为栽培类型,出米如糯米。

〔2〕薏苡人:底本及《农政全书》、《四库》本两处“薏苡”皆作“苡薏”,《政和本草》作“薏苡”,据改;“人”,宋以前本草“仁”多作“人”。

〔3〕音绀:底本讹作“音缙”,据《四库全书考证》改。

〔4〕西番薥秫:可能指源自西番的薥秫。西番:即吐蕃的别称,宋以后,史籍中泛称甘、青一带各少数民族为西番(蕃)。

〔5〕交趾:古代郡名,见《本草经集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在越南北部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交趾郡治所在龙编县(今越南河北省仙游东)。

〔6〕交趾生者:传说薏苡是马援从交趾引种回来的。马援从中南半岛引种回来的只是薏苡的一个变种,见本书第194川谷条。

〔7〕红白花:薏苡属的小穗单性,雌花的花柱红色,雄花的花药和花丝分别是黄色和白色,古代人误以为开红白花。

〔8〕实:指包住总状花序基部、着生雌小穗的总苞。

图189 回回米

【译文】

回回米,本草名叫薏苡仁,又叫解蠡、屋菼、起实、,俗名叫草珠儿,又叫西番薥秫。生长在真定平坦而水草丛杂的湿地中及田野里。交趾产的种子最大,那里的农民叫它为珠,如今处处都有栽培。植株高三四尺。叶像黍叶,但略大。开红白色花,结穗子,结的籽实是绿白色,形状像珠子,但略长,因此叫薏珠子。味甘,微寒,无毒。现在的人也习惯叫它菩提子。

救饥:采集实,舂取其中的薏苡仁煮粥食用。取叶煮水饮用也香。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薏苡仁条下。

190. 蒺藜子〔1〕

本草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犲音柴羽,一名升推,一名即藜,一名茨。生冯翊〔2〕平泽或道傍,今处处有之。布地蔓生。细叶,开小黄花,结子有三角刺人是也。性苦,辛,性温,微寒,无毒。乌头〔3〕为之使。又有一种白蒺藜〔4〕,出同州沙苑。开黄紫花,作荚子,结子状如腰子样,小如黍粒,补肾药多用,味甘,有小毒。

救饥:收子炒微黄,捣去刺,磨面作烧饼,或蒸食皆可。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蒺藜子:蒺藜科蒺藜属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图190 蒺藜子

〔2〕冯翊:古代郡名,见《名医别录》。三国魏改左冯翊置,治所在临晋县(今陕西大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市、洛川县以南,宜君、浦城二县以东,渭河以北地区。

〔3〕乌头:中药名。原植物为毛茛科乌头属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和北乌头a.kusnezoffii reichb.。

〔4〕白蒺藜:豆科膨果豆属背扁膨果豆phyllolobium chinense fisch.,中药上称为“沙苑蒺藜”或“沙苑子”。

【译文】

蒺藜子,本草又叫旁通、屈人、止行、犲羽、升推,即藜、茨。生长在冯翊平坦而水草丛杂的湿地或道边,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植株铺在地上蔓延生长。叶细小,开黄色的小花,籽实上有三角刺人的就是这种植物。性苦、辛,性温、微寒,无毒。乌头做它的使药。又有一种白蒺藜,产自同州沙苑。开黄紫色花,结豆荚,结的种子像肾形,大小像黍粒,补肾药多用它,味甘,有小毒。

救饥:收集籽实,炒至微黄,捣去刺,磨成面做烧饼,或者蒸熟后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91. 苘子〔1〕

本草名〔2〕与檾〔3〕同实。处处有之。北人种以打绳索。苗高五六尺。叶似芋〔4〕叶而短薄,微有毛涩。开金黄花,结实壳,似蜀葵实壳〔5〕而圆大,俗呼为苘馒头。子黑色如豆大,味苦,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苘馒头,取子生食。子坚实时收取子,浸去苦味,晒干磨面食。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莔实条下。

【注释】

〔1〕苘(qing)子:锦葵科苘麻属的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中国古代主要采用其纤维作纺织材料。现在有些地方也把它的种子作“冬葵子”入药。

图191 苘子

〔2〕莔(qing):苘的异体字,见《集韵》。

〔3〕檾(qing):底本讹作“荣”。

〔4〕芋:见本书第365芋苗条。

〔5〕壳:指宿存的蒴果。

【译文】

苘子,本草名叫莔实。处处都有分布。北方人栽种苘子用来编织绳索。植株高五六尺。叶像芋叶,但比较短薄,略粗糙。开金黄色的花。果实有壳,类似蜀葵果实的壳,但比较圆大,俗称苘馒头。种子黑色,像豆大,味苦,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嫩的苘馒头,取出种子可以生食。种子坚实后收取,浸去苦味,晒干磨面食用。

治病:内容出自《本草·草部》莔实条下。

新增

192. 稗子〔1〕

有二种,水稗生水田边,旱稗生田野中。今皆处处有之。苗叶似子〔2〕,叶色深绿,脚叶颇带紫色。梢头出扁穗〔3〕,结子〔4〕如黍粒大,茶褐色,味微苦,性微温。

救饥:采子,捣米煮粥食,蒸食尤佳,或磨作面食皆可。

图192 稗子

【注释】

〔1〕稗子:禾本科稗属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该种广布于全世界温暖地区,变异甚多,即使是专门研究禾草分类的学者也感觉有困难。某些禾草书中即使有一些变种,也难以找到明显的形态界线,无法分清。有现代学者还认为水生者为水稗e.crus-galli(l.)beauv.,旱生者为旱稗e.hispidula(retz.)nees,根据foc,现旱稗归并入稗e. crus-galli。

〔2〕子:见本书第193子条。

〔3〕扁穗:此处指稗子圆锥花序的分枝。

〔4〕子:此处指稗子的颖果。

【译文】

稗子,有两种,水稗生在水田边,旱稗生在田野中。如今处处都有。上部的叶像子叶,叶色深绿,下部的叶略带紫色。梢头生出扁穗,结的籽实像黍粒那样大小,茶褐色,味微苦,性微温。

救饥:采集籽实,捣米煮粥食用,蒸后食用尤其好,或者磨成面后食用都可以。

193. 子〔1〕

生水田中及下湿地内。苗叶似稻〔2〕,但差短。梢头结穗〔3〕,仿佛稗子穗。其子〔4〕如黍粒大,茶褐色,味甘。

救饥:采子,捣米煮粥,或磨作面蒸食亦可。

图193 子

【注释】

〔1〕子:禾本科稗属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绘图所示花序的总梗似应更伸展,与原植物有出入。

〔2〕稻:禾本科稻属稻oryza sativa l.。

〔3〕穗:此处指子圆锥花序的分枝。

〔4〕子:此处指子的颖果。

【译文】

子,生长在水田中及低下的湿地里。叶像稻,但比稻叶略短。梢头结穗,仿佛稗子的穗。它的籽实像黍粒大,茶褐色,味甘。

救饥:采集籽实,捣出米煮粥,或者磨成面蒸熟食用也可以。

194. 川谷〔1〕

生汜水县〔2〕田野中。苗高三四尺。叶似初生薥秫(音蜀述)叶微小。叶间丛开小黄白花,结子似草珠儿〔3〕微小,味甘。

救饥:采子捣为米,生用冷水淘净后,以滚水汤〔4〕三五次,去水下锅,或作粥,或作炊饭食皆可。亦〔5〕堪造酒。

【注释】

〔1〕川谷:禾本科薏苡属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2〕汜水县:见《救荒本草》。治所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

〔3〕草珠儿:回回米的别名。

〔4〕滚水汤:农村处理野菜的方法,即用开水浇烫野菜,用以快速去除异味或有毒物质。

〔5〕亦:底本作“以”,《四库》本作“并”,据《农政全书》及《植物名实图考》改。

图194 川谷

【译文】

川谷,生长在汜水县的田野中。植株高三四尺。叶像初生的薥秫叶,但略小。叶中间聚集着黄白色的小花,结的果实像草珠儿,但比草珠儿略小,味甘。

救饥:采集籽实捣成米,生时用冷水淘洗干净后,用滚水烫三五次。去掉水后下锅,或者做成粥,或者做炊饭食用都可以。也能用来酿酒。

195. 莠音有草子〔1〕

生田野中。苗叶似谷〔2〕而叶微瘦。梢间结茸音戎细毛穗〔3〕。其子〔4〕比〔5〕谷细小,舂米〔6〕类析米〔7〕,熟时即收,不收即落。味微苦,性温。

图195 莠草子

救饥:采莠穗,揉音柔取子捣米,作粥或作水饭,皆可食。

【注释】

〔1〕莠草子:北方禾本科狗尾草属的粟(俗称小米、谷子)setaria italica(l.)beauv.收割后,田中还留有其伴生的小草,老百姓一般称其为“谷莠子”,这种“谷莠子”和路旁草地上野生的禾本科狗尾草属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在形态上很难区别。据西方学者研究,后者可能是前者的祖先。

〔2〕谷:即狗尾草属梁setaria italica (l.) beauv.。

〔3〕穗:此处指紧缩成圆柱状的圆锥花序。

〔4〕子:此处指莠草子的颖果。

〔5〕比:底本讹作“北”,据《四库》本改。

〔6〕米:此处指莠草子的果实连同其颖片和稃片。

〔7〕析米:即现在所说的“西米”,为棕榈科palmae多种植物茎干中心髓中提取出来的淀粉制成的产品,一般作米粒大小。析,底本讹作“折”,据文义改。

【译文】

莠草子,生长在田野中。苗和叶像谷,但叶略微瘦。梢头生穗,具茸细毛。它结的籽实比谷细小,舂米后,米粒像析米大小。成熟时要立即收获,如果不收,籽实就会脱落。味微苦,性温。

救饥:采集莠草子的穗,揉搓出籽实,捣成米,做粥或者做饭,都可以食用。

196. 野黍〔1〕

生荒野中。科苗皆类家黍〔2〕,而茎叶细弱。穗甚瘦小,黍粒亦极细小,味甜,性微温。

救饥:采子,舂音冲去粗糠,或捣或磨面,蒸糕食,甚甜。

【注释】

〔1〕野黍:似禾本科黍属稷panicum miliaceum l.的逸生者。松村任三和read等人鉴定为野黍属野黍eriochloa villosa (thunb.) kunth,但花序形态明显不合。

〔2〕家黍:即稷p. miliaceum l.,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南及华东等地山区有栽培,供食用或酿酒。

【译文】

野黍,生长在荒野中。植株像家黍,但秆和叶比较细、弱。穗很瘦小,黍粒也非常细小,味甜,性微温。

救饥:采集籽实,舂去粗糠,或者捣或者磨成面粉,蒸成糕食用,很甜。

图196 野黍

197. 鸡眼草〔1〕

又名掐〔2〕音恰不齐,以其叶用指甲掐〔2〕之,作劐音霍不齐,故〔3〕名。生荒野中,搨地生。叶如鸡眼大,似三叶酸浆〔4〕叶而圆;又似小虫儿卧单叶而大。结子小如粟粒,黑茶褐色,味微苦〔5〕,气味与槐〔6〕相类,性温。

救饥:采子,捣取米,其米青色。先用冷水淘净,却以滚水汤三五次,去水下锅,或煮粥,或作炊饭食之,或磨面作饼食亦可。

【注释】

〔1〕鸡眼草:豆科鸡眼草属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

〔2〕掐:底本及《四库》本两处“掐”字皆讹作“搯”,与注音不符。《植物名实图考》作“掐”,我们在河南野外调查发现该种当地发音为“qiā不齐”,因改。

〔3〕故:底本讹作“救”,据《四库》本改。

图197 鸡眼草

〔4〕三叶酸浆:即酢浆草,见本书第19酸浆草条。

〔5〕苦:底本讹作“若”,据《四库》本改。

〔6〕槐:见本书第320槐树芽条。

【译文】

鸡眼草,又叫掐不齐,因为它的叶子用指甲掐,掐出的劐口不整齐,所以得名。生长在荒野中,贴地生长。叶像鸡眼大小,像三叶酸浆叶,但比较圆;又像小虫儿卧单叶,但比较大。结的籽粒像粟粒大小,黑茶褐色,味微苦,气味与槐相似,性温。

救饥:采集籽粒,捣出米,它的米绿色,先用冷水淘净,然后用滚水烫三五次,去掉水,下锅,或者煮粥,或者做炊饭食用,或者磨成面粉做饼食用也可以。

198. 燕麦〔1〕

田野处处有之。其苗似麦撺七官切葶,但细弱,叶亦瘦细,抪音布茎而生。结细长穗〔2〕,其麦粒极细小。味甘。

救饥:采子〔3〕,舂去皮〔4〕,捣磨为面食。

【注释】

〔1〕燕麦:禾本科披碱草属elymus植物,似柯孟披碱草elymus kamoji(ohwi) s. l. chen(即《中国植物志》记载的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有学者释作禾本科雀麦属雀麦bromus japonicus thunb.,《中国植物志》鉴定为燕麦属燕麦avena sativa l.,皆欠妥。

〔2〕穗:此处指小穗。

〔3〕子:此处指燕麦的颖果及它的外稃和内稃。

〔4〕皮:此处指燕麦的外稃和内稃。

【译文】

燕麦,田野中到处都有。它的苗像麦苗一样抽葶,但葶秆比较细弱,叶也瘦细,叶散生于葶秆上。结细长穗,它的麦粒非常细小,味甘。

救饥:采集籽实,舂去皮,捣磨成面粉后食用。

图198 燕麦

199. 泼盘〔1〕

一名杔盘。生汝南荒野中,陈蔡〔2〕间多有之。苗高五七寸。茎叶有小刺。其叶仿佛似艾叶,稍团,叶背亦白,每三叶攒生一处。结子作穗,如半柿〔3〕大,类小盘堆石榴颗状〔4〕,下有蒂承,如柿蒂形,味甘酸,性温。

救饥:以泼盘颗粒红熟时采食之,彼土人取以当果。

【注释】

〔1〕泼盘:蔷薇科悬钩子属茅莓rubus parvifolius l.。有学者鉴定为同属的蓬蘽r.hirsutus thunb.,该种的花单生于小枝顶端,与绘图有出入。茅莓成熟的果实鲜红色,酸甜多汁,味道鲜美;全株还可作药用。现在河南、山东等地方言仍作“泼盘”。

〔2〕陈蔡:明代地区名,见《救荒本草》。陈,西周封国,今河南淮阳县;蔡,西周封国,今河南上蔡县西南。此处指这两个古国所在的区域。

图199 泼盘

〔3〕柿:见本书第348柿树条。

〔4〕类小盘堆石榴颗状:指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的聚合果,像许多石榴子堆积在小盘上。石榴,见本书第360石榴条。

【译文】

泼盘,又叫杔盘。生长在汝南的荒野中,陈、蔡一带多见。植株高五到七寸。茎和叶上有小刺。它的叶像艾叶,略圆,叶背面也呈白色,每三枚小叶聚生在一起(成一复叶)。结的果实呈穗状排列,(果实)有半个柿子那样大,就像在小盘子上面堆积了许多石榴籽,盘下面有蒂承接,像柿蒂的形状,味甘酸,性温。

救饥:等到泼盘籽粒变成红色、成熟时采来食用,当地人采来当水果食用。

200. 丝瓜苗〔1〕

人家园篱边多种之。延蔓而生。叶似栝楼〔2〕叶而花叉大,每叶间出一丝藤〔3〕,缠附草木上。茎叶间开五瓣大黄花。结瓜,形如黄瓜〔4〕而大,色青,嫩时可食,老则去皮,内有丝缕,可以擦洗油腻器皿,味微甜。

救饥:采嫩瓜,切碎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丝瓜苗:葫芦科丝瓜属丝瓜luffa aegyptiaca mill.。

〔2〕栝楼:见本书第236瓜楼根条。

〔3〕丝藤:指卷须,葫芦科卷须在叶柄基部侧生。

〔4〕黄瓜:葫芦科黄瓜属黄瓜cucumis sativus l.。

图200 丝瓜苗

【译文】

丝瓜苗,人家庭院篱笆边多栽培。爬蔓生长。叶像栝楼叶,但分裂较深,每叶中间生出一根细丝样的藤,缠附在草木上。茎叶中间开五瓣的黄色大花。结瓜,形状像黄瓜,但比较大,颜色青绿,嫩时可以食用,老了就去掉外皮,里面有丝络,可以用来擦洗有油腻的器皿,味微甜。

救饥:采集嫩瓜,切碎煠熟,用水浸,淘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01. 地角儿苗〔1〕

一名地牛儿苗。生田野中。搨地生,一根就分数十茎〔2〕,其茎甚稠。叶似胡豆〔3〕叶微小,叶生茎面,每攒四叶对生作一处。茎傍另又生葶,梢头开淡紫花。结角〔4〕似连翘角〔5〕而小,中有子,状似豆〔6〕颗,味甘。

图201 地角儿苗

救饥:采嫩角生食,硬角煮熟食豆。

【注释】

〔1〕地角儿苗:豆科棘豆属地角儿苗oxytropis bicolor bunge。

〔2〕一根就分数十茎:此句描述的是具十多枚小叶的羽状复叶。

〔3〕胡豆:见本书第330胡豆条。

〔4〕角:此处指荚果。

〔5〕连翘角:此处指连翘的蒴果。

〔6〕豆:见本书第327豆条。

【译文】

地角儿苗,又叫地牛儿苗。生长在田野中。植株铺地生长,一条根上生出数十枝茎(羽状复叶),茎很稠密。叶像胡豆叶,但略小,着生在茎的正面,每四枚叶聚集着生在一起。茎的旁边另外又生出花葶,花葶的梢头开淡紫色的花。荚果像连翘的蒴果,但较小,荚果中有种子,形状像豆的种子,味甘。

救饥:采集嫩豆荚生吃,成熟变硬的荚果煮熟后再食用里面的豆子。

202. 马音雹儿〔1〕

生田野中。就地拖秧而生。叶似甜瓜〔2〕叶极小,茎蔓亦细。开黄花。结实比鸡弹微小,味微酸。

救饥:摘取马熟者食之。

【注释】

〔1〕马儿:葫芦科马儿属马儿zehneria japonica(thunb.)h.y.liu。果实可以食用。

〔2〕甜瓜:葫芦科黄瓜属甜瓜cucumis melo l.。

【译文】

马儿,生长在田野中。铺地爬蔓生长。叶像甜瓜叶,但非常小,茎蔓也细。开黄色的花。果实比鸡蛋略小,味微酸。

救饥:摘取成熟了的马(果实)食用。

图202 马儿

203. 山黧豆〔1〕

一名山豌豆。生密县山野中。苗高尺许。其茎窊面剑脊〔2〕。叶〔3〕似竹叶而齐短,两两对生。开淡紫花。结小角儿〔4〕。其豆扁如豆〔5〕,味甜。

救饥:采取角儿煮食,或打取豆食皆可。

【注释】

〔1〕山黧豆:豆科山黧豆属山黧豆lathyrus quinquenervius(miq.)litv.。据《新华本草纲要》该种种子有毒,可能遇到灾荒年不得已时才食用。

〔2〕茎窊面剑脊:指山黧豆的茎和分枝凹面有棱,像剑脊。

〔3〕叶:指羽状复叶上的小叶。

〔4〕小角儿:指山黧豆的荚果。

〔5〕豆:见本书第327豆条。

【译文】

山黧豆,又叫山豌豆。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一尺左右。它的茎凹面有棱像剑脊。叶像竹叶,但较短且叶梢平,两两相对而生。开淡紫色花。结小荚果。它的豆子像豆那样扁,味甜。

图203 山黧豆

救饥:采取豆荚煮后食用,或打取其中的豆子食用都可以。

204. 龙芽草〔1〕

一名瓜香草。生辉县鸦子口山野间。苗高一尺余。茎多涩毛。叶形如地棠叶而宽大,叶头齐团,每五叶或七叶作一茎排生〔2〕,叶茎脚上又有小芽叶〔3〕,两两对生。梢间出穗,开五瓣小圆黄花。结青毛蓇葖〔4〕,有子大如黍粒,味甜。

救饥:收取其子,或捣或磨作面食之。

【注释】

〔1〕龙芽草:蔷薇科龙牙草属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ébed.。

图204 龙芽草

〔2〕每五叶或七叶作一茎排生:该种叶为间断奇数羽状复叶。

〔3〕芽叶:此处指托叶。

〔4〕毛蓇葖:龙芽草的瘦果包藏于萼筒内,萼筒外面有毛,故称毛蓇葖。

【译文】

龙芽草,一名瓜香草。生长在辉县鸦子口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一尺多。茎上多粗糙的毛。叶形像地棠叶,但比较宽大,叶顶端平齐、圆,每五枚小叶或七枚小叶排列着生在一叶轴上,叶轴基部又有小托叶,两两对生。枝条中间抽出穗,开五瓣小圆黄花。结绿色的毛蓇葖,种子像黍粒那样大,味甜。

救饥:收取种子,捣成面或者磨成面食用。

205. 地稍瓜〔1〕

生田野中。苗长尺许,作地摊科生。叶似独扫叶而细窄尖〔2〕硬;又似沙蓬叶亦硬,周围攒茎而生。茎叶间开小白花。结角〔3〕长大如莲子〔4〕,两头尖音哨;又似鸦嘴形,名地稍瓜,味甘。

救饥:其角嫩时,摘取煠食角。若皮硬,剥取角中嫩穰〔5〕生食。

【注释】

〔1〕地稍瓜:萝藦科鹅绒藤属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freyn)k.schum.。果实幼时有甜味,可以食用。

〔2〕尖:底本讹作“光”,据《四库》本改。

〔3〕角:指蓇葖果。

〔4〕莲子:见本书第367莲藕条。

〔5〕穰:指种子及其顶端的白色绢毛。

【译文】

地稍瓜,生长在田野中。植株长一尺左右,近地开展生长。叶像独扫叶,但比较细窄、尖硬;又像沙蓬叶,也比较硬,叶子聚集在茎周围生长。茎叶中开白色的小花。蓇葖果像莲子大小,两头尖;又像鸦嘴,叫地稍瓜,味甘。

救饥:在它的蓇葖果幼嫩时,摘取煠后食用,如果它的果皮已变硬,剥取其中的嫩穰生吃。

图205 地稍瓜

206. 锦荔枝〔1〕

又名癞葡萄。人家园篱边多种之。苗引藤蔓,延附草木生。茎长七八尺,茎有毛涩。叶似野葡萄〔2〕叶,而花叉多。叶间生细丝蔓〔3〕。开五瓣黄碗子花。结实如鸡子〔4〕大,尖纹皱,状似荔枝〔5〕而大,生青熟黄,内有红瓤〔6〕,味甜。

救饥:采荔枝黄熟者,食瓤。

【注释】

〔1〕锦荔枝:葫芦科苦瓜属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古今食用部位发生变化,古代食用成熟果实的穰,而现代食用其未熟透的绿色果实。用途也由食用果实改为蔬菜。

〔2〕野葡萄:见本书第357野葡萄条。

〔3〕细丝蔓:此处指卷须。

图206 锦荔枝

〔4〕鸡子:鸡蛋。

〔5〕荔枝:无患子科荔枝属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6〕红瓤:锦荔枝种子外面具红色的假种皮,可以食用,味甜。

【译文】

锦荔枝,又叫癞葡萄。普通人家庭院的篱笆边多栽种。植株为藤本,蔓延依附在草木上生长。茎长七八尺,茎粗糙。叶像野葡萄叶,但花叉(裂片)较多,叶中间生卷须。开黄色花,五枚花瓣,碗状。果实如鸡蛋大小,尖瘦,皮上有纹皱,形状像荔枝,但比荔枝大,生时青绿色,成熟后变成黄色,里面有红瓤,味甜。

救饥:采集黄色变成熟的果实,吃瓤。

207. 鸡冠果〔1〕

一名野杨梅。生密县山谷中。苗高五七寸。叶似泼盘叶而小;又似鸡儿头叶微团。开五瓣黄花。结实似红小杨梅〔2〕状,味甜酸。

救饥:采取其果红熟者食之。

【注释】

〔1〕鸡冠果:蔷薇科蛇莓属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

〔2〕杨梅:杨梅科杨梅属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

【译文】

鸡冠果,又叫野杨梅。生长在密县的山谷中。植株高五到七寸。叶像泼盘叶,但较小,又似鸡儿头叶,但略圆。开黄色花,花瓣五枚。果实像红色的小杨梅,味甜酸。

救饥:采摘红色成熟的果实食用。

图207 鸡冠果

叶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208. 羊蹄苗〔1〕

一名东方宿,一名连虫陆,一名鬼目,一名蓄,俗呼猪耳朵。生陈留〔2〕川泽,今所在有之。苗初搨地生,后撺生茎叉,高二尺余。其叶狭长,颇似莴苣而色深青;又似大蓝叶微阔,茎节间紫赤色。其花青白成穗〔3〕。其子三棱。根似牛旁〔4〕而坚实。味苦,性寒,无毒。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苦味,油盐调食。其子熟时,打子捣为米,以滚水汤三五次,淘净下锅,作水饭食,微破腹。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图208 羊蹄苗

【注释】

〔1〕羊蹄苗:蓼科酸模属植物,似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或皱叶酸模r. crispus l.。

〔2〕陈留:古代郡名,见《名医别录》。西汉元狩元年(前122)置,治所在陈留县(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镇),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市级尉氏县以东,宁县以西,延津、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地。西晋改为陈留国。

〔3〕穗:此处指圆锥花序的分枝。

〔4〕牛旁:见本书第222牛旁条。

【译文】

羊蹄苗,又叫东方宿、连虫陆、鬼目、蓄,俗称猪耳朵。生长在陈留郡有流水的湖泊沼泽旁,如今处处都有分布。幼苗平铺在地面上生长,后来抽出茎叉,高二尺多。它的叶狭长,很像莴苣叶,但颜色为深绿色;又像大蓝叶,但比大蓝叶略宽,茎上的节间为紫红色。它的花绿白色,聚集成穗状。它的果实三棱。根像牛蒡的根,但比较坚实。味苦,性寒,无毒。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净苦味,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它的果实熟后,收取果实,捣成米,用滚水烫三五遍,淘净后下锅,做成水饭食用,令人略微腹泻。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209. 苍耳〔1〕

本草名葈音徙耳,俗名道人头,又名喝起草,一名胡葈,一名地葵,一名葹音诗,一名常思,一名羊负来,《诗》谓之卷耳,《尔雅》谓之苓耳。生安陆〔2〕川谷及六安〔3〕田野,今处处有之。叶青白,类粘糊菜〔4〕叶。茎叶梢间结实〔5〕,比桑椹〔6〕短小而多刺。其实味苦、甘,性温。叶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又云无毒。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其子炒微黄,捣去皮,磨为面,作烧饼,蒸食亦可。或用子熬油点灯。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葈耳条下。

【注释】

〔1〕苍耳:菊科苍耳属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 l.。苍耳与《诗经》中的“卷耳”、《尔雅》的“苓耳”是否为同一种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

〔2〕安陆:古代县名,见《名医别录》。秦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市西北五十三里。西汉属江夏郡。西晋为江夏郡治,东晋末徙治今湖北安陆市。

〔3〕六安:古代县名,见《名医别录》。三国魏改六安侯国置,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北城乡。

图209 苍耳

〔4〕粘糊菜:豨莶的别名。见本书第39豨莶条。

〔5〕实:此处指苍耳的总苞包着两个瘦果。

〔6〕桑椹:此处指桑的果实。见本书第323桑椹树条。

【译文】

苍耳,本草名葈耳,俗名道人头,又叫喝起草、胡葈、地葵、葹、常思、羊负来,《诗经》称它为卷耳,《尔雅》称它为苓耳。生长在安陆有流水的山谷中及六安的田野中,如今处处都有分布。叶绿白色,像粘糊菜叶。茎、叶和枝条间结果实,比桑椹的果实短小而且多刺。它的果实味苦、甘,性温。叶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一说无毒。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多次换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把它的籽实炒至微黄,捣去皮,磨成粉,做成烧饼,也可以蒸熟后食用。或者用籽实熬出油点灯。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葈耳条下。

210. 姑娘菜〔1〕

俗名灯笼儿,又名挂金灯,本草名酸浆,一名醋浆。生荆楚川泽及人家田园中,今处处有之。苗高一尺余。苗似水茄〔2〕而小,叶似天茄儿〔3〕叶窄小;又似人苋叶颇大而尖。开白花。结房如囊〔4〕,似野西瓜蒴〔5〕,形如撮口布袋;又类灯笼样。囊中有实,如樱桃〔6〕大,赤黄色,味酸,性平、寒,无毒。叶味微苦。别条又有一种三叶酸浆草〔7〕,与此不同,治证亦别。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子熟摘取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酸浆条下。

【注释】

〔1〕姑娘菜:茄科酸浆属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l.。果实可供食用和药用。

〔2〕水茄: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的地方品种名。茄,底本讹作“茛”,据《政和本草》改。

〔3〕天茄儿:见本书第217天茄儿苗条。

〔4〕结房如囊:姑娘菜的果实为浆果,果期花萼增大,果萼完全包围浆果,囊状。

图210 姑娘菜

〔5〕野西瓜蒴:即野西瓜苗的蒴果,见本书第152野西瓜苗条。

〔6〕樱桃:见本书第346樱桃树条。

〔7〕三叶酸浆草:即酸浆草。见本书第19酸浆草条。

【译文】

姑娘菜,俗名灯笼儿,又叫挂金灯,本草名叫酸浆,又叫醋浆。生长在荆、楚有流水的湖泊沼泽旁及普通人家的田园里,如今处处都有分布。植株高一尺多。苗像水茄苗,但比较小。叶像天茄儿叶,但较窄、小;又像人苋叶,但略大、尖。开白色花。果实囊状,犹如野西瓜的蒴果,形状像撮起口的布袋子;又像灯笼的形状。囊中有果实,像樱桃大小,红黄色。味酸,性平、寒,无毒。叶味微苦。别条又有一种三叶酸浆草,与这种不同,治疗的病症也不同。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淘,去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果实熟后,摘取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酸浆条下。

211. 土茜苗〔1〕

本草根名茜根,一名地血,一名茹藘音闾,一名茅蒐音搜,一名蒨与茜同。生乔山川谷,徐州〔2〕人谓之牛蔓,西土出者佳,今北土处处有之,名土茜根,可以染红。叶似枣〔3〕叶形,头尖下阔,纹脉竖直。茎方,茎叶俱涩,四五叶对生节间,茎蔓延附草木。开五瓣淡银褐花。结子小如绿豆粒,生青熟红。根紫赤色,味苦,性寒,无毒。一云味甘,一云味酸。畏鼠姑〔4〕。叶味微酸。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作成黄色,淘净,油盐调食。其子红熟摘食。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茜根条下。

【注释】

〔1〕土茜苗:茜草科茜草属茜草rubia cordifolia l.,根入药,也可提取红色染料。

〔2〕徐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山东东南部和江苏长江以北地区。东汉治所在郯城(今山东郯城县)。三国魏时移至彭城县(今江苏徐州市)。

图211 土茜苗

〔3〕枣:见本书第362枣树条。

〔4〕鼠姑:牡丹的别名。牡丹,见本书第7石竹子条下注。

【译文】

茜草,做本草它的根叫茜根,又叫地血、茹藘、茅蒐、蒨。生长在乔山有流水的山谷中,徐州人叫它牛蔓,西方出产的最好,如今北方到处都有,叫土茜根,可用来染红色。叶像枣叶的形状,先端尖,基部宽,纹脉竖直。茎方形,茎和叶都粗糙,四五枚叶在节间轮生,茎蔓依附、攀爬在草木上。开浅的银褐色的花,具五枚花瓣。果实像绿豆粒大小,生时绿色,熟时红色。根紫红色,味苦,性寒,无毒。一说味甘,另一说味酸,畏鼠姑。叶味微酸。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成黄色,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它的果实变红成熟后可摘来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茜根条下。

212. 王不留行〔1〕

又名剪金草,一名禁宫花,一名剪金花。生太山山谷,今祥符沙堈间亦有之。苗高一尺余。其茎对节生叉。叶似石竹子叶而宽短,抪茎对生,脚叶似槐〔2〕叶而狭长。开粉红花。结蒴如松子大,似罂粟壳〔3〕样,极小。有子如葶苈子大而黑色,味苦、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淘去苦味,油盐调食。子可捣为面食。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王不留行:绘图为石竹科绳子草属女娄菜silene aprica turcz.ex fisch. et c.a.mey.。有学者释作麦蓝菜属麦蓝菜vaccaria hispanica(mill.)rauschert,但叶形与第118麦蓝菜条相差悬殊,恐欠妥。我们怀疑在《图经本草》时期,本草“王不留行”的原植物已经混淆不清,所指并非一种。

〔2〕槐:见本书第320槐树芽条。

〔3〕罂粟壳:罂粟的果壳。罂粟,即御米花的本草名。见本书第334御米花条。

【译文】

王不留行,又叫剪金草、禁宫花、剪金花。生长在太山的山谷中,如今祥符的沙岗间也有分布。植株高一尺多。茎上分枝对生。叶像石竹子叶,但比较宽短,在茎上对生,基生叶像槐叶,但比较狭长。开粉红色花。结的果实像松子大小,形状像罂粟壳,但很小。种子像葶苈子大小,黑色,味苦、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淘去苦味,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种子可捣碎成面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图212 王不留行

213. 白薇〔1〕

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生平原川谷并陕西诸郡及滁州,今钧州密县山野中亦有之。苗高一二尺。茎叶俱青,颇类柳叶而阔短;又似女娄脚叶而长硬毛涩。开花红色,又云紫花。结角〔2〕似地稍瓜而大,中有白瓤〔3〕。根状如牛膝根而短,黄白色,味苦、咸,性平、大寒,无毒。恶黄耆、大黄〔4〕、大戟、干姜、干漆〔5〕、山茱萸〔6〕、大枣〔7〕。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并取嫩角煠熟,亦可食。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白薇:中药白薇的原植物为萝藦科鹅绒藤属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unge,图文描述符合,但现在该种在河南北部少见,常见的是变色白前c. versicolor bunge。

图213 白薇

〔2〕角:指白薇的蓇葖果。

〔3〕白瓤:指白薇的种子上有白色绢毛。

〔4〕大黄:中药名。本草原植物为蓼科大黄属rheum多种植物,如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和鸡爪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regel) maxim. ex balf.,根及根状茎入药。

〔5〕干漆:中药名。原植物为漆树科漆属漆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 f. a. barkl.,树脂入药。

〔6〕山茱萸:实枣儿的本草名。见本书第291实枣儿树条。

〔7〕大枣:中药名。见本书第362枣树条。

【译文】

白薇,又叫白幕、薇草、春草、骨美。生长在平原及有流水的山谷中,陕西各郡和滁州都分布,如今钧州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也有生长。植株高一二尺。茎和叶都为绿色,很像柳叶,但比较宽短;又像女娄的基生叶,但比较长、硬且粗糙。开红色花,一说开紫花。蓇葖果像地稍瓜,但比较大,里面有白瓤。根的形状像牛膝的根,但比较短,黄白色。味苦、咸,性平、大寒,无毒。恶黄耆、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山茱萸、大枣。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一并摘取它的嫩果煠熟,也可以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新增

214. 蓬子菜〔1〕

生田野中,所在处处有之。其苗嫩时,茎有红紫线楞。叶似碱音减蓬叶微细。苗老结子,叶则生出叉刺。其子如独扫子大。苗叶味甜。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晒干煠食尤佳。及采子,捣米青色,或煮粥,或磨面作饼蒸食皆可。

【注释】

〔1〕蓬子菜:茜草科拉拉藤属蓬子菜galium verum l.。

【译文】

蓬子菜,生长在田野中,在它所分布的区域中到处都有。植株嫩时茎上有红紫色的线楞。叶像碱蓬叶略细。植株老的时候结籽实,叶上长出叉刺。果实像独扫子的果实大小。苗和叶味甜。

救饥:采集嫩苗叶煠熟,用水浸泡,淘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晒干煠后食用尤其好。也可以采集果实,捣成米,青绿色,或者用来煮粥,或者磨面做成饼蒸熟后食用都可以。

图214 蓬子菜

215. 胡枝子〔1〕

俗亦名随军茶。生平泽中。有二种,叶形有大小。大叶者类黑豆叶;小叶者茎类蓍草〔2〕,叶似苜蓿〔3〕叶而长大。花色有紫白〔4〕。结子如粟粒大,气味与槐〔5〕相类,性温。

图215 胡枝子

救饥:采子,微舂即成米,先用冷水淘净,复以滚水汤三五次,去水下锅,或作粥,或作炊饭皆可,食加野绿豆〔6〕,味尤佳。及采嫩叶蒸晒为茶,煮饮亦可。

【注释】

〔1〕胡枝子:“大叶者”为豆科胡枝子属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ricz,幼叶可代茶饮,绘图即该种。“小叶者”疑为同属兴安胡枝子l.davrica(laxm.)schindl.。

〔2〕蓍草:菊科蓍草属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

〔3〕苜蓿:见本书第379苜蓿条。

〔4〕紫白:胡枝子原变种的花冠紫红色,也有白色的变种,少见。

〔5〕槐:见本书第320槐树芽条。

〔6〕野绿豆:疑为山绿豆。见本书第332山绿豆条。

【译文】

胡枝子,俗名也叫随军茶。生长在平坦而水草丛杂的湿地中。有两种,叶形有大小之分。大叶胡枝子的叶类似黑豆叶,小叶胡枝子的茎像蓍草的茎,叶像苜蓿叶,但比较长大。花分紫色和白色。种子如粟粒大小,气味类似槐,性温。

救饥:采集种子,略微一舂就成米,先用冷水淘净,再用滚水烫三五次,去掉水后下锅,或者做成粥,或者做炊饭都可以。食用时加上野绿豆,味道尤其好。采集嫩叶蒸后晒干做成茶,直接煮水饮用也可以。

216. 米布袋〔1〕

生田野中。苗搨地生。叶似泽漆〔2〕叶而窄,其叶顺茎排生〔3〕。梢头攒结〔4〕三四角〔5〕,中有子,如黍粒大,微扁,味甜。

救饥:采角取子,水淘洗净,下锅煮食。其嫩苗叶煠熟,油盐调食亦可。

【注释】

〔1〕米布袋:似豆科米口袋属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georgi)boriss.。

〔2〕泽漆:见本书第18泽漆条。

〔3〕其叶顺茎排生:此处描述小叶在复叶叶轴上的排列方式。叶:指小叶。茎:指叶轴。

〔4〕攒结:指荚果簇生在果序轴的顶端。

〔5〕角:指米布袋的荚果,角状。

【译文】

米布袋,生长在田野中。植株贴地生长。叶像泽漆叶,但较窄,它的小叶顺着叶轴排列生长。花葶梢头簇生三四个荚果,里面有种子,种子像黍粒大小,微扁,味甜。

救饥:采集荚果,取出种子,用水淘洗干净,下锅煮熟食用。把它的嫩苗和叶煠熟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也可以。

图216 米布袋

217. 天茄儿苗〔1〕

生田野中。苗高二尺许。茎有线楞。叶似姑娘草〔2〕叶而大;又似和尚菜叶却小。开五瓣小白花。结子似野葡萄〔3〕大,紫黑色,味甜。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去邪味,淘净,油盐调食。其子熟时亦可摘食。

治病:今人传说,采叶傅贴肿毒金疮〔4〕,拔毒。

图217 天茄儿苗

【注释】

〔1〕天茄儿苗:茄科茄属龙葵solanum nigrum l.,现在河南新乡地区俗称为“黑天茄儿”,浆果成熟时变黑,可供食用或提取染料,全株可供药用。

〔2〕姑娘草:即姑娘菜。见本书第210姑娘菜条。

〔3〕野葡萄:见本书第357野葡萄条。

〔4〕金疮:病名,见《金匮要略》。即金创,指金属利器造成的创伤,并包括因创伤而化脓溃烂的疮。

【译文】

天茄儿苗,生长在田野中。植株高二尺左右。茎上有线楞。叶像姑娘草叶,但较大;又像和尚菜叶,但较小。开五瓣的白色小花。结的果实像野葡萄大小,紫黑色,味甜。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去异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果实成熟时也可摘来食用。

治病:现在的人传说,采集叶来敷贴肿毒金疮,可以拔毒。

218. 苦马豆〔1〕

俗名羊尿胞。生延津县〔2〕郊野中,在处亦有之。苗高二尺许。茎似黄耆苗,茎上有细毛。叶似胡豆〔3〕叶微小;又似蒺藜叶却大。枝叶间开红紫花。结壳如拇指顶大,中间多虚〔4〕,俗呼为羊尿胞,内有子如苘音顷子大,茶褐色。子叶俱味苦。

救饥:采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及取子水浸淘去苦味,晒干,或磨或捣为面,作烧饼、蒸食皆可。

【注释】

〔1〕苦马豆:豆科苦马豆属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pall.)dc.。

〔2〕延津县:见《救荒本草》,今河南省延津县,明属开封府。

〔3〕胡豆:见本书第330胡豆条。

〔4〕中间多虚:该种荚果膨胀,荚果里面空,因此称“中间多虚”。

【译文】

苦马豆,俗名叫羊尿胞。生长在延津县郊外的山地和原野中,它所分布的地方到处都有。植株高二尺左右。茎像黄耆苗,茎上有细毛。叶像胡豆叶,但略小;又像蒺藜叶,但较大。枝叶中间开红紫色花。结的荚果像拇指顶那样大,果实里面虚空,俗名叫羊尿胞,里面有种子像苘麻子大小,茶褐色。种子和叶都味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也可采集种子用水浸泡、淘洗去掉苦味,晒干,磨面或者捣成面,做烧饼、蒸熟食用都可以。

图218 苦马豆

219. 猪尾把苗〔1〕

一名狗脚菜。生荒野中。苗长尺余。叶似甘露儿〔2〕叶而甚短小,其头颇齐,茎叶皆有细毛。每叶间顺条开小白花。结小蒴儿,中有子,小如粟粒,黑色。苗叶味甜。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子可捣为面食。

【注释】

〔1〕猪尾把苗:待考。从绘图看,该植物花冠筒长,单生于叶腋,疑似报春花科珍珠菜属lysimachia植物或柳叶菜科柳叶菜属epilobium植物,倪根金等认为是珍珠菜属金爪儿l.grammica hance,但该种花为黄色,仅供读者参考。

图219 猪尾把苗

〔2〕甘露儿:见本书第402甘露儿条。

【译文】

猪尾把苗,又叫狗脚菜。生长在荒野中。植株一尺多高。叶像甘露儿叶,但很短小,叶顶端相当整齐,茎和叶上都被细毛。每片叶子的叶腋间向上开出白色的小花。结小蒴(果),里面有种子,像粟粒大小,黑色。苗和叶味甜。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种子可捣成面食用。

根叶可食

《本草》原有

220. 黄精苗〔1〕

俗名笔管菜,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穷,一名鹿竹,一名萎蕤,一名仙人余粮,一名垂珠,一名马箭,一名白及。生山谷,南北皆有之,嵩山、茅山者佳。根生肥地者大如拳,薄地者犹如拇指。叶似竹叶,或两叶,或三叶,或四五叶,俱皆对节而生。味甘,性平,无毒。又云茎光滑者谓之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食之可以长生。其叶不对节,茎叶毛钩子者,谓之太阴之草,名曰钩吻〔2〕,食之入口立死。又云茎不紫、花不黄为异。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山中人采根,九蒸九暴,食甚甘美。其蒸暴用瓮去底,安釜〔3〕上,装置黄精令满,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暴之。如此九蒸九暴,令极熟,若不熟,则刺人喉咽。久食长生辟谷〔4〕。其生者,若初服,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十日不食他食。能长服之,止三〔5〕尺,服三百日后,尽见鬼神,饵必升天。又云花实极可食,罕得见,至难得。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黄精苗:文字糅合了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多种植物,绘图即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outé。汉代以来追求神仙方药的服食家为迎合某些需求为这种植物“杜撰”了许多神奇故事,多为不经之谈。

〔2〕钩吻:现代植物分类学工具书将其处理为马钱科钩吻属钩吻gelsemium elegans(gardn.et champ)benth.。钩吻最早见张华《博物志》,但该书中提到钩吻只是与黄精做比较而已,后人将其演绎,甚至以讹传讹,认为是黄精之“有毛钩子者”。

〔3〕釜:古代的一种炊具,相当于现代的锅。

〔4〕辟谷:古代服食家为追求轻身、长生,服食某些药物后,不再食用粮食,叫“辟谷”。

〔5〕止三:《格致丛书》本作“中一”。

【译文】

黄精苗,俗名笔管菜、重楼、菟竹、鸡格、救穷、鹿竹、萎蕤、仙人余粮、垂珠、马箭和白及。生长在山谷中,南北都有,嵩山、茅山产的品质好。生长在肥沃土地里的根状茎像拳头大小,瘠薄土地里生长的犹如拇指大小。叶像竹叶,或者两叶,或者三叶,或者四五叶,都对节生长(对生或者轮生)。味甘,性平,无毒。一说,茎光滑的是太阳之草,名叫黄精,食用后可以使人长生不老。那些叶不对生、茎叶上有毛钩子的,是太阴之草,名叫钩吻,食用这种植物时,刚一入口人就会死亡。又说茎不紫、花不黄的是不同的种。

图220 黄精苗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山里人采挖根状茎,九蒸九晒后,食用起来味道很甜美。它的蒸晒方法是用瓮,去掉瓮底,安在釜上,装入黄精,把瓮装满,然后盖紧,生火蒸,使蒸汽滞留,再暴晒。这样九蒸九晒,使黄精很熟,如果不熟,服用时,就会刺人的喉咽。久食黄精可以使人长生、可辟谷。服用生黄精,如果初次服用,只可服用一寸半,渐渐增加,可以十天内不吃其他食物。如果能长期服用黄精,三尺,服三百天后,可以看见鬼神,服食(黄精)必定升天。又说,花和果实非常适合食用,只是很难见,更难得到。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221. 地黄苗〔1〕

俗名婆婆奶,一名地髓,一名芐音户,一名芑音杞。生咸阳川泽,今处处有之。苗初搨地生,叶如山白菜〔2〕叶而毛涩,叶面深青色;又似芥菜叶而不花叉,比芥菜叶颇厚。叶中撺茎,上有细毛,茎梢开筒子花,红黄色,北人谓之牛奶子花。结实如小麦〔3〕粒。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味甘、苦,性寒,无毒。恶贝母,畏芜荑〔4〕,得麦门冬、清酒良。忌铁器。

救饥:采叶煮羹食。或捣绞根汁,搜〔5〕面作饦〔6〕,及冷淘食之。或取根浸洗净,九蒸九暴,任意服食。或煎以为煎食。久服轻身不老,变白〔7〕延年。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地黄苗:玄参科地黄属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libosch.ex fisch et mey.,河南俗名婆婆奶、蜜蜜罐等。河南西北部博爱县即为中药地黄的重要产区。最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将地黄属置于列当科orobanchaceae。

〔2〕山白菜:见本书第392山白菜条。

〔3〕小麦:禾本科小麦属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4〕芜荑:中药名。榆科榆属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果实入药。

〔5〕搜:方言。河南民间发音shou,指和面及揉面。

〔6〕饦(bó tuo):一种面粉或米粉制成的食品。

〔7〕变白:使人皮肤变白。魏晋时期,士族、服食家和神仙家以皮肤白为时尚。

图221 地黄苗

【译文】

地黄苗,俗名婆婆奶,又叫地髓、芐、芑。生长在咸阳的湖泊沼泽旁,如今处处都有。植株初生时平铺在地面上生长,叶像山白菜叶,但比较粗糙,叶面深绿色;又像芥菜叶,但不分裂,比芥菜叶略厚。叶中抽出花葶,茎上被细毛,顶端开筒子形的花,花红黄色,北方人叫它牛奶子花。结的种子像小麦粒。根长四五寸,像手指般粗细,根皮红黄色。味甘、苦,性寒,无毒。恶贝母,畏芜荑,与麦门冬、清酒相配更好。忌铁器。

救饥:采集叶煮成羹食用。或者捣碎绞烂根,取出根里的汁,用汁揉面作成饦食用,及冷水淘洗后食用。或者采取根浸泡,洗干净,九蒸九晒,任意服食。或煎,做成煎食食用。久服可以使人轻身不老,使人皮肤变白、延年益寿。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222. 牛旁子〔1〕

本草名恶实,未去萼〔2〕名鼠粘子,俗名夜叉头,根谓之牛菜。生鲁山〔3〕平泽,今处处有之。苗高二三尺。叶如芋〔4〕叶,长大而涩。花〔5〕淡紫色。实〔6〕似葡萄〔7〕而褐色,外壳如栗梂〔8〕而小,多刺,鼠过之则缀惹〔9〕不可脱,故名。壳中有子〔10〕,如半麦粒而扁小。根长尺余,粗如拇指,其色灰黪。味辛,性平。一云味甘,无毒。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去邪气,淘洗净,油盐调食。及取根,水浸洗净,煮熟食之。久食甚益人,身轻耐老。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恶实条下。

【注释】

〔1〕牛旁子:菊科牛蒡属牛蒡arctium lappa l.。可供食用及药用。现在,多个地区栽培牛蒡,牛蒡根已经逐渐发展为蔬菜。

〔2〕萼:此处指总苞片。

〔3〕鲁山:山名,见《名医别录》。历史上鲁山有三处:1. 在今山东沂源县西北,与淄博市交界处。2. 一名露山,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十八里。3. 一名大别山、翼际山,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龟山。疑即河南的鲁山。

〔4〕芋:见本书第365芋苗条。

〔5〕花:此处指头状花序上的筒状花。

图222 牛旁子

〔6〕实:此处指牛旁子的瘦果。

〔7〕葡萄:见本书第350葡萄条。

〔8〕栗梂:此处指壳斗科栗属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的壳斗。

〔9〕缀惹:意为粘住。

〔10〕子:多指种子,此处指牛旁子的瘦果。

【译文】

牛旁子,本草名叫恶实,没有去萼(总苞片)的叫鼠粘子,俗名叫夜叉头,根叫牛菜。生长在鲁山平坦的湿地中,如今处处都有分布。植株高二三尺。叶像芋叶,长大而粗糙。花淡紫色,果实像葡萄,但呈褐色,外壳像栗梂,但较小,多刺。老鼠经过时就会被粘住,挣脱不了,因此得名鼠粘子。壳中有瘦果,有半个麦粒大,但比较扁小。根有一尺多长,像拇指粗,颜色灰暗。味辛,性平。一说味甘,无毒。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去掉邪气,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取根,用水浸泡,洗干净后,煮熟食用。长期食用对人非常有益,可以令人身轻、耐老。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恶实条下。

223. 远志〔1〕

一名棘菀,一名葽音腰绕,一名细草。生太山及冤句川谷,河、陕、商、齐、泗州〔2〕亦有,俗传夷门〔3〕远志最佳,今密县梁家冲山谷间多有之。苗名小草,叶似石竹子叶,又极细。开小紫花,亦有开红白花者。根黄色,形如蒿根,长及一尺许,亦有根黑色者。根叶俱味苦,性温,无毒。得茯苓〔4〕、冬葵子〔5〕、龙骨〔6〕良,杀天雄〔7〕、附子毒,畏珍珠〔8〕、藜芦、蜚蠊〔9〕、齐蛤〔10〕、蛴螬〔11〕。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及掘取根,换水煮,浸淘去苦味,去心,再换水煮极熟,食之。不去心,令人心闷〔12〕。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远志:远志科远志属西伯利亚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绘图所示花序为假顶生,这是西伯利亚远志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在野外调查发现密县的确广泛分布该种。远志属植物花部龙骨瓣顶端撕裂成条,如鸡冠状,这一特征在图上表现得细致。现在中药远志的原植物多用远志科远志属远志p. tenuifolia willd.,许多学者也将此条释作该种,欠妥。

图223 远志

〔2〕泗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泗州远志”。北周大象二年(580)改安州置,治所在宿预县(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徙治临淮县(今江苏盱眙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苏宿迁、邳州、睢宁、泗阳、涟水、灌南、泗洪及安徽泗县等市地。

〔3〕夷门:古代开封的别称,见《图经本草》“夷门远志”。因夷门为战国魏大梁城东门而得名。东门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城内东北隅。

〔4〕茯苓:真菌,多孔菌科卧孔属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菌核。

〔5〕冬葵子:中药名。见本书第377冬葵菜条。

〔6〕龙骨:中药名。即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由磷灰石apatite、方解石calcite和少量黏土矿物组成。

〔7〕天雄:中药名。原植物为毛茛科乌头属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块根入药。

〔8〕珍珠:中药名。为珍珠贝科动物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珠母贝p.margaritifera(linnaeus)和大珠母贝p.maxima(jameson)等多种以及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等多种贝类动物贝壳中的外套膜受刺激而形成的珍珠。

〔9〕蜚蠊:中药名。原动物疑为步行虫科虎斑步(虫甲)pheropsophus jessoensis(moraw).,全虫入药。

〔10〕齐蛤:中药马刀的别名。原动物为蚌科巨首楔蚌cuneopsis capitata (heude)或短褐矛蚌lanceolaria grayana(lea)及其近缘种,贝壳入药。

〔11〕蛴螬:中药名。原动物为鳃金龟科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及其近缘种的幼虫,全虫入药。

〔12〕心闷:愁闷引起的心口不舒服。

【译文】

远志,又叫棘菀、葽绕、细草。生长在太山及冤句有流水的山谷中,河、陕、商、齐、泗州也有分布,传说夷门生产的远志最佳,现在密县梁家冲的山谷中有很多。植株的名字叫小草,叶像石竹子叶,很细。开紫色的小花,也有开红白色花的。根黄色,形状像蒿根,长一尺左右,也有根为黑色的。根和叶都味苦,性温,无毒。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蛴螬。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换水浸泡,去除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食。也可以掘取根,换水煮,浸泡、淘洗去掉苦味,去除心,再换水煮,煮到熟透的时候食用。如果不去心食用,会令人心闷。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新增

224. 杏叶沙参〔1〕

一名白面根。生密县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茎色青白。叶似杏〔2〕叶而小,边有叉牙;又似山小菜叶,微尖而背白。梢间开五瓣白碗子花。根形如野胡萝卜,颇肥,皮色灰黪,中间白色。味甜,性微寒。本草有沙参,苗叶根茎,其说与此形状皆不同,未敢并入条下,乃另开于此。其杏叶沙参又有开碧色花者。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掘根,换水煮食亦佳。

治病:与《本草·草部》下沙参同用。

【注释】

〔1〕杏叶沙参:桔梗科沙参属杏叶沙参adenophora petiolata pax et k. hoffm. subsp. hunanensis (nannf.) d. y. hong et s. ge。松村任三和王作宾等鉴定为adenophora latifolia fisch.[现被处理为长白沙参a.pereskiifolia(fisch.ex schult.) fisch. ex g. don的异名],钟补求先生认为“然未确切,a.latifolia fisch.之叶,常作轮生,间有互生,然极罕见,而图内俱为互生叶,且显俱叶柄,甚似a. petiolata之叶也”。也有学者认为是裂叶沙参a. lobophylla d.y.hong,但该种特产四川西北部,河南没有记载。

〔2〕杏:见本书第361杏树条。

图224 杏叶沙参

【译文】

杏叶沙参,又叫白面根。生长在密县的山间旷野中。植株高一二尺,茎绿白色。叶像杏叶,但比较小,边缘有锯齿;又像山小菜叶,略尖而且叶背面白色。枝条中间开白花,五枚花瓣,碗形。根的形状像野胡萝卜,很肥厚,皮的颜色灰暗,根里面白色。味甜,性微寒。古代本草中记载了沙参,但对苗、叶、根、茎的描述与本种的形状不同,因此我们不敢将它并入沙参条下,于是另辟一条在这里。这种杏叶沙参又有开碧色花的。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挖掘根,换水煮熟后食用也味美。

治病:与《本草·草部》下沙参相同作用。

225. 藤长苗〔1〕

又名旋菜。生密县山坡中。拖蔓而生,苗长三四尺余。茎有细毛。叶似滴滴金〔2〕叶而窄小,头颇齐。开五瓣粉红大花。根似打碗花〔3〕根。根叶皆味甜。

图225 藤长苗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淘净,油盐调食。掘根,换水煮熟亦可食。

【注释】

〔1〕藤长苗:旋花科打碗花属藤长苗calystegia pellita (ledeb.) g.don。常见野菜。

〔2〕滴滴金:旋花科马蹄金属马蹄金dichondra micrantha urban。

〔3〕打碗花:即葍子根的别名,见本书第173葍子根条。

【译文】

藤长苗,又叫旋菜。生长在密县的山坡上。(植株为藤本,)拖蔓生长,植株长三四尺多。茎上有细毛。叶似滴滴金叶但比较窄小,叶顶端相当整齐(不分叉)。开粉红色的大花,花瓣五枚。根像打碗花的根。根和叶味都甜。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淘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采挖根,换水煮熟后也可以食用。

226. 牛皮消〔1〕

生密县山野中。拖蔓而生,藤蔓长四五尺。叶似马兜零叶,宽大而薄;又似何首乌〔2〕叶,亦宽大。开白花,结小角儿〔3〕。根类葛根〔4〕而细小,皮黑肉白,味苦。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油盐调食。及取根,去黑皮,切作片,换水煮去苦味,淘洗净,再以水煮极熟食之。

【注释】

〔1〕牛皮消:萝藦科鹅绒藤属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

〔2〕何首乌:见本书第235何首乌条。

〔3〕小角儿:指牛皮消的蓇葖果,披针形,像小角儿。

〔4〕葛根:见本书第234葛根条。

【译文】

牛皮消,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爬蔓生长,藤蔓长四五尺。叶像马兜零叶,较马兜零叶宽大,但薄;又像何首乌叶,也宽大。开白花。结的果实像小角儿。根像葛根,但比较细小,皮黑肉白,味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取根,去掉黑皮,切成片,换水煮去苦味,淘洗干净,再用水煮到很熟后食用。

图226 牛皮消

227. 菹上音鲊草〔1〕

即水藻也。生陂塘及水泊中。茎如粗线,长三四尺。叶形似柳叶而狭长,故名柳叶菹,又有叶似蓬子叶者〔2〕。根粗如钗股而〔3〕色白,味微咸,性微寒。

救饥:捞取茎叶连嫩根,拣择洗淘洁净,剉碎,煠熟,油盐调食。或加少米煮粥食,尤佳。

图227 菹草

【注释】

〔1〕菹草:眼子菜科眼子菜属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吴征镒先生认为《诗经》中记载的荇菜应为此属植物。

〔2〕又有叶似蓬子叶者:即水豆儿。见本书第228水豆儿条。

〔3〕而:底本讹作“面”,据《四库》本改。

【译文】

菹草,就是水藻。生长在池塘及水泊中。茎像粗线,长三四尺。叶形像柳叶,但比较狭长,因此叫柳叶菹,又有一种叶像蓬子叶的。根像钗股那样粗,颜色白,味微咸,性微寒。

救饥:捞取叶连同嫩根,拣择、洗淘洁净后,剉碎,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加少量米煮粥食用,更好吃。

228. 水豆儿〔1〕

一名葳菜。生陂塘水泽中。其茎叶比菹草又细,状类细线,连绵不绝。根如钗股而色白,根下有豆〔2〕,如退皮绿豆瓣,味甘。

救饥:采秧及根豆,择洗洁净,煮食。生腌食亦可。

【注释】

〔1〕水豆儿:狸藻科狸藻属狸藻utricularia vulgaris l.。

〔2〕根下有豆:水豆儿为水生食虫草本,茎枝变态成匍匐枝、假根和叶器,生在假根上的捕虫囊形状像豆子,古人认为是“豆”。

【译文】

水豆儿,又叫葳菜。生长在池塘水泽中。它的茎、叶比菹草细,形状像细线,连绵不断。根像钗股,但颜色白,根下有豆,如脱去种皮的绿豆瓣,味甜。

救饥:采植株和根豆,择洗干净后,煮熟食用。也可以生时腌渍后食用。

图228 水豆儿

229. 草三奈〔1〕

生密县梁家冲山谷中。苗高一尺许。叶似蓑草〔2〕而狭长。开小淡红花。根似鸡爪形而粗,亦香,其味甘、微辛。

救饥:采根〔3〕,换水煮食。近根嫩白袴叶亦可煠食。

【注释】

〔1〕草三奈:鸢尾科射干属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redouté。

〔2〕蓑草:植物名,疑为“蘘草”。蘘草,指姜科姜属蘘荷zingiber mioga(thunb.) rosc.。

〔3〕根:此处应指根状茎。

【译文】

草三奈,生长在密县梁家冲的山谷中。植株高一尺左右。叶像蓑草,但比较狭长。开淡红色小花。根像鸡爪的形状,但比较粗,也香。其味甘、微辛。

图229 草三奈

救饥:采挖根,换水煮后食用。近根处嫩白的迭生叶也可煠熟食用。

230. 水葱〔1〕

生水边及浅水中。科苗仿佛类家葱〔2〕,而极细长。梢头结蓇葖〔3〕,仿佛类葱蓇葖〔4〕而小,开黪白花。其根类葱根,皮色紫黑。根苗俱味甘、微咸。

救饥:采嫩苗连根,拣择洗净,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图230 水葱

【注释】

〔1〕水葱:莎草科荸荠属eleocharis植物,具体种待考。据《河南植物志》eleocharis属植物河南分布有6种,农人统称为水葱。有学者鉴定为藨草属的水葱scirpus validus va h l。[foc将该学名处理为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c.c.gmel.) palla],欠妥。

〔2〕家葱:即葱,百合科葱属葱allium fistulosum l.。

〔3〕蓇葖:此处指小穗,内含多个小坚果。

〔4〕葱蓇葖:此处指葱的伞形花序。

【译文】

水葱,生长在水边及浅水中。植株很像家葱,但很细长。梢头结小穗,很像葱蓇葖,但比较小,开暗白色的花。它的根像葱根,皮色紫黑。根和植株都味甘、微咸。

救饥:采集连根的嫩植株,拣择洗净,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根笋可食

《本草》原有

231. 蒲笋〔1〕

《本草》名其苗为香蒲,即甘蒲也。一名睢,一名醮,俚俗名此蒲为香蒲,谓菖蒲为臭蒲。其香蒲,水边处处有之,根〔2〕比菖蒲根极肥大而少节。其叶初未出水时,叶茎〔3〕红白色,采以为笋。后撺梗于丛叶中,花〔4〕抱梗端,如武士棒杵,故俚俗谓蒲棒。蒲黄即花中蕊屑〔5〕也,细若金粉。当欲开时,有便取之。市廛〔6〕间亦采之,以蜜搜作果食货卖,甚益小儿。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近根白笋,拣剥洗净,煠熟,油盐调食。蒸食亦可。或采根,刮去粗皴七伦切,晒干磨面,打饼蒸食皆可。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香蒲及蒲黄条下。

【注释】

〔1〕蒲笋:香蒲科香蒲属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本种花粉称蒲黄,入药,幼叶基部和根状茎先端可作野菜。该属的多种植物在河南被统称为香蒲、蒲草或水蜡烛,用途与香蒲相同。

〔2〕根:此处指香蒲的根状茎。

〔3〕叶茎:此处指香蒲的叶鞘,抱茎。

〔4〕花:此处指香蒲的雄、雌花序,形态学上为穗状花序,呈圆柱状。

〔5〕蕊屑:此处指香蒲雄花的花药。

〔6〕市廛:商肆集中的地方。

【译文】

蒲笋,《本草》命名它的植株为香蒲,即甘蒲,还叫睢、醮,俚俗名叫这种蒲为香蒲,叫菖蒲为臭蒲。这种香蒲,水边到处都有,它的根(根状茎)比菖蒲的根肥大得多而且少节。它的叶刚萌发还没有出水时,叶柄为红白色,可以当作笋来采。之后叶丛中抽出葶,花在葶的顶端抱葶生长,像武士的棒杵,因此俚语叫它蒲棒。蒲黄即花中花蕊上的花药,像金粉那样细。当花要开的时候,如果有花药产生,就取下来。市井小贩也采蒲黄,用蜜调拌,做成果子售卖,(食用这种果子)对儿童身体非常有益。味甘,性平,无毒。

图231 蒲笋

救饥:采集近根处的白笋,拣、剥、清洗干净后,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蒸吃也可以。或者采挖根,刮去粗皮,晒干磨成面,做饼蒸熟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香蒲及蒲黄条下。

232. 芦笋〔1〕

其苗名苇子草,本草有芦根,《尔雅》谓之葭菙〔2〕上音佳,下是棰切。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但差小,而叶抱茎生,无枝叉。花白〔3〕,作穗〔4〕如茅〔5〕花。根如竹根,亦差小而节疏。露出浮水者不堪用。味甘,一云甘、辛,性寒。

图232 芦笋

救饥:采嫩笋煠熟,油盐调食。其根甘甜,亦可生咂〔6〕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芦根条下。

【注释】

〔1〕芦笋:禾本科芦苇属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芦苇形态变异很大,有学者曾分出74个变种。

〔2〕葭菙:《尔雅》及《政和本草》引《图经》皆作“葭華”。

〔3〕花白:指小穗的外稃基盘上长的白色丝状毛。

〔4〕作穗:指圆锥花序大而密集,具多数分枝。

〔5〕茅:见本书第233茅芽根条。

〔6〕咂:吮吸。

【译文】

芦笋,它的植株叫苇子草,本草有芦根,《尔雅》叫它葭菙。生长在地势低下的湿地里或池塘湖泽中。芦笋(各个部分的)形状都像竹子,但比较小,而且芦笋的叶是抱茎生长,没有枝叉。花白色,排列成穗,像茅花。根像竹根也比较小而且节较稀疏。露出水面或者浮在水中的不能用。味甘,一说味甘、辛,性寒。

救饥:采集幼嫩的芦芽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它的根甘甜,也可以生时吮吸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芦根条下。

233. 茅芽根〔1〕

本草名茅根,一名兰根,一名茹根,一名地菅音奸,一名地筋,一名兼杜,又名白茅菅。其芽〔2〕一名茅针。生楚地山谷,今田野处处有之。春初生苗,布地如针。夏生白花〔3〕,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4〕至洁白,亦甚甘美。根性寒,茅针性平,花性温,俱味甘、无毒。

救饥:采嫩芽,剥取嫩穰食,甚益小儿。及取根咂食甜味。久服利人,服食此可断谷。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茅根条下。

【注释】

〔1〕茅芽根:禾本科白茅属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其根状茎含糖,味甜可食,冬春季尤佳,也可供药用。农家孩童常采来咀嚼吮咂。

〔2〕芽:此处指未成熟的花序。

〔3〕白花:白茅具紧缩的圆锥花序,穗状,其小穗的基部具白色丝状柔毛。

〔4〕根:此处指白茅的根状茎。

图233 茅芽根

【译文】

本草名叫茅根,又叫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茅菅。它的芽又叫茅针。生长在楚地的山谷中,如今田野中处处都有分布。初春生苗,幼苗平铺在地面上像针芒。夏季生出白花,细密的样子。到了秋天植株枯萎。它的根非常洁白,也很甜美。根性寒,茅针性平,花性温,都味甘、无毒。

救饥:采集嫩芽,剥取嫩穰食用,小孩食用非常有益。或者挖根,咂吸其中的甜味。长久服用对人有好处,服食茅根可以让人不食用粮食。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茅根条下。

根及花皆可食

《本草》原有

234. 葛根〔1〕

一名鸡齐根,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2〕川谷,及成州、海州、浙江并澧〔3〕鼎〔4〕之间,今处处有之。苗引藤蔓,长二三丈,茎淡紫色。叶颇似楸〔5〕叶而小,色青。开花似豌豆花,粉紫色。结实如皂荚〔6〕而小。根形如手臂,味甘,性平,无毒。一云性冷。杀野葛〔7〕、巴豆〔8〕百药毒。

救饥:掘取根入土深者,水浸洗净,蒸食之。或以水中揉出粉〔9〕,澄滤成块,蒸煮皆可食。及采花晒干煠食亦可。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葛根:豆科葛属葛pueraria montana (lour.) merr.。葛根可供食用及药用,茎皮纤维可供织布,即葛衣,也可制绳索及造纸。

〔2〕汶山:古代郡名,见《名医别录》。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汶江县(今四川茂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墨水县、邛崃县以东,岷山以南,北川、都江堰市以西地区。

〔3〕澧:古代州名,见《本草衍义》。隋开皇九年(589)改松州置,治所在澧阳县(今湖南澧县东南,唐移今澧县)。以澧水得名。大业初改为澧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澧州。天宝初又改为澧阳郡,乾元初复为澧州。

图234 葛根

〔4〕鼎:即鼎州。

〔5〕楸:见本书第317楸树条。

〔6〕皂荚:见本书第309皂荚树条。

〔7〕野葛:中药名。马钱科钩吻属钩吻gelsemium elegans (gardn. et champ) benth.,该种植物大毒,有断肠草之称。

〔8〕巴豆:中药名。原植物为大戟科巴豆属的巴豆croton tiglium l.,种子入药。

〔9〕粉:指葛根中的淀粉。

【译文】

葛根,又叫鸡齐根、鹿藿、黄斤。生长在汶山有流水的山谷中及成州、海州、浙江以及澧州和鼎州之间,如今处处都有。植株长出藤蔓,长二三丈,茎淡紫色。叶很像楸树叶,但比较小,绿色。开花像豌豆花,粉紫色。结的果实像皂荚,但比较小。根的形状像手臂。味甘,性平,无毒。一说性冷。杀野葛、巴豆等百药毒。

救饥:掘取入土深的根,用水浸泡,洗干净,蒸熟食用。或者在水中揉出粉,澄滤成块,蒸、煮后都可以食用。或者采集花晒干,煠熟后食用也可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235. 何首乌〔1〕

一名野苗,一名交藤,一名夜合,一名地精,一名陈知白,又名桃柳藤,亦名九真藤。出顺州南河县〔2〕,其岭外江南诸州及虔州〔3〕皆有,以西洛〔4〕、嵩山、归德〔5〕、柘城县〔6〕者为胜,今钧州密县山谷中亦有之。蔓延而生,茎蔓紫色。叶似山药〔7〕叶而不光。嫩叶间开黄白花,似葛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8〕而极细小,如粟粒大。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楞瓣,状似甜瓜样,中有花纹,形如鸟兽山岳之状者极珍。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又云雄者苗叶黄白,雌者赤黄色。一云雄苗赤,生必相对,远不过三四尺,夜则苗蔓相交,或隐化不见。凡修合药〔9〕,须雌雄相合服,有验。宜偶日服,二四六八日是也。其药本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采服有功,因以采人为名耳。又云其为仙草,五十年者如拳大,号山奴,服之一年,髭发乌黑;一百年如碗大,号山哥,服之一年,颜色红悦;百五十年如盆大,号山伯,服之一年,齿落重生;二百年如斗栲栳大,号山翁,服之一年,颜如童子,行及奔马;三百年如三斗栲栳〔10〕大,号山精,服之一年,延龄,纯阳之体〔11〕,久服成地仙。又云其头九数者,服之乃仙。味苦、涩,性微温,无毒。一云味甘。茯苓为之使,酒下最良。忌铁器、猪羊血及猪肉、无鳞鱼。与萝卜相恶,若并食,令人髭鬓早白,肠风〔12〕多热。

图235 何首乌

救饥:掘根,洗去泥土,以苦竹〔13〕刀切作片,米泔〔14〕浸经宿,换水煮去苦味,再以水淘洗净,或蒸或煮食之。花亦可作煠食。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何首乌:蓼科何首乌属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中国古代服食家在这种植物上附会了许多神奇的故事,多是为了衬托它的“仙药”价值。

〔2〕南河县:古代县名,见唐李翱(772—841)《何首乌传》。唐武德四年(621)置,故治在今广西陆川县古城乡。宋开宝五年(972)废入陆川县。

〔3〕虔州:古代州名,见《何首乌传》。隋开皇九年(589)以南康郡改置,治所在赣县(今江西赣州市西南)。唐时辖境相当今江西赣县以南的赣江流域。

〔4〕西洛:古代地名,见《图经本草》“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具体所指待考。

〔5〕归德:古代州名,见《救荒本草》。疑指明洪武元年(1368)降归德府置,治所在今商丘县。弘治十六年(1503)徙治商丘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宁陵、鹿邑、夏邑、永城、虞城等县地。后又升为归德府。

〔6〕柘城县:见《图经本草》。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宋州,治所在今河南柘城县北。大业初属于梁郡。唐属宋州,贞观元年(627)废。永淳元年(682)复置。北宋属于应天府。

〔7〕山药:见本书第414山药条。

〔8〕荞麦:见本书第333荞麦苗条。

〔9〕修合药:炮制药及配药。

〔10〕栲栳:用柳条或竹子编成的笆斗之类的盛物器具。

〔11〕纯阳之体:方术名词。内丹家认为,通过修炼内丹,可以除尽阴邪,从后天返回先天,使原本错位的乾坤复位,此为纯阳之体。

〔12〕肠风:病名。以便血为主证的疾病。

〔13〕苦竹:疑为禾本科大明竹属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keng)keng f.。

〔14〕米泔:即淘米水。

【译文】

何首乌,又叫野苗、交藤、夜合、地精、陈知白、桃柳藤、九真藤。产顺州南河县,岭外江南各州及虔州都有,以西洛、嵩山、归德、柘城县出产的较好,如今钧州密县的山谷中也有。爬蔓生长,茎蔓紫色。叶像山药叶,但没有光泽。嫩叶之间开黄白色花,类似葛勒花。结的籽实有棱,像荞麦,但很细小,有粟粒那样大。根大的像拳头大小,各有五个棱瓣,形状像甜瓜的样子,里面有花纹,形状像鸟兽山岳的极其珍贵。有红、白两种,红的为雄株,白的为雌株。一说雄株苗和叶为黄白色,雌株红黄色。又一说雄株苗为红色,雌株和雄株必定相对而生,两者距离不过三四尺,夜晚苗蔓相交,或者隐化不见。凡是炮制药和配药,必须以雌株和雄株配合服用,很灵验。适合偶日服用,就是二四六八日。这种药本来没有名字,因为有个名叫何首乌的采药人看见这种植物藤蔓夜交,采服该药有功,因此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又一说何首乌是仙草,生长五十年的像拳头大,名叫山奴,服用一年,可以使人须发乌黑;生长一百年的像碗大,名叫山哥,服用一年,可以使人脸色红悦;生长一百五十年的像盆大,名叫山伯,服用一年,可以使人牙齿脱落后再生牙齿;生长二百年的像一斗的栲栳大,名叫山翁,服用一年,可以使人颜面年轻像孩童,行走像奔马;生长三百年的像三斗的栲栳大,名叫山精,服用一年,可以延长寿命,成为纯阳之体,久服可以成地仙。又一说何首乌的头有九个的类型,服用后可以成仙。味苦、涩,性微温,无毒。一说味甘。茯苓为它的使药,用酒送服最良。忌铁器、猪羊血及猪肉、没有鳞的鱼。与萝卜相恶,如果与萝卜一起服用,令人须发早白,肠风多热。

救饥:挖根,洗去泥土,用苦竹刀切成片,用米泔水浸泡一整夜,换水煮去苦味,再用水淘洗干净,或者蒸或者煮后食用。花也可以煠后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根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236. 瓜楼根〔1〕

俗名天花粉,本草名栝楼实,一名地楼,一名果臝音裸,一名天瓜,一名泽姑,一名黄瓜。生弘农川谷及山阴地,今处处有之。入土深者良,生卤地〔2〕者有毒。《诗》所谓果蓏音裸之实〔3〕是也。根亦名白药,大者细如手臂,皮黄肉白。苗引藤蔓,叶似甜瓜〔4〕叶而作花叉〔5〕,有细毛。开花似葫芦花,淡黄色。实在花下〔6〕,大如拳,生青熟黄。根味苦,性寒,无毒。枸杞〔7〕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图236 瓜楼根

救饥:采根,削皮至白处,寸切之,水浸,一日一次换水,浸经四五日,取出烂捣研,以绢袋盛之,澄滤令极细如粉。或将根晒干,捣为面,水浸澄滤二十余遍,使极腻如粉。或为烧饼、或作煎饼、切细面皆可食。采栝楼穰煮粥食,极甘。取子炒干捣烂,用水熬油用亦可。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栝楼条下。

【注释】

〔1〕瓜楼根:葫芦科栝楼属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2〕卤地:盐碱地。

〔3〕果蓏之实:见《诗经·豳风·东山》:“果蓏之实,亦施于宇。”

〔4〕瓜:底本讹作“入”,据《农政全书》改。

〔5〕作花叉:指栝楼叶常3—5浅裂至中裂。

〔6〕实在花下:指栝楼的子房下位,果实在花下面。

〔7〕枸杞:见本书第307枸杞条。

【译文】

栝楼根,俗名叫天花粉,本草名叫栝楼实,又叫地楼、果臝、天瓜、泽姑、黄瓜。生长在弘农有流水的山谷中及山的北面,如今处处都有分布。根入土深的好,生在盐碱地中的有毒。《诗经》所说的“果蓏之实”就是它。根也叫白药,大的像手臂般粗细,皮黄肉白。植株为藤本,叶像甜瓜叶,但有裂片,上面有细毛。开花像葫芦花,淡黄色。果实在花下面,大如拳头,生时绿色,熟后黄色。根味苦,性寒,无毒。枸杞为它的使药,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救饥:采挖根,削皮直削到露出白肉的地方,将根切成一寸大小,用水浸泡,每天换一次水,浸泡四五天后,取出捣碎研磨到稀烂,用绢袋盛着,澄滤直到像粉那样细。或者把根晒干,捣成面,用水浸泡、澄滤二十多遍,使它像粉那样极细。或者做烧饼、煎饼、切成细面都可以食用。采栝楼穰煮粥食用,非常甘甜。采取种子炒干捣烂,加水熬油用也可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栝楼条下。

新增

237. 砖子苗〔1〕

一名关子苗。生水边。苗似水葱而粗大、内实;又似蒲葶。梢开碎白花〔2〕。结穗似水莎草〔3〕穗,紫赤色。其子〔4〕如黍粒大。根似蒲根而坚实,味甜,子味亦甜。

救饥:采子磨面食。及采根,择洗净,换水煮食,或晒干磨为面食亦可。

【注释】

〔1〕砖子苗:莎草科三棱草属植物,似荆三棱bolboschoenus yagara (ohwi) y. c. yang et m.zhan或扁秆藨草b.planiculmis(f. schmidt) t. v. egorova。前人鉴定为砖子苗属mariscus(现foc将其合并入cyperus),欠妥。

图237 砖子苗

〔2〕碎白花:藨草属植物小穗上小花的花柱伸出鳞片之外,看起来像是细碎的白花。

〔3〕水莎草:莎草科莎草属cyperus植物。

〔4〕子:此处指果实,小坚果。

【译文】

砖子苗,又叫关子苗。生长在水边。植株像水葱,但比较粗大,茎内坚实不空;又像蒲草的花葶。花葶梢头开细碎的白花,结穗像水莎草的穗,紫红色。它的果实像黍粒大小。根像蒲根,但比较坚实。味甜,籽实味也甜。

救饥:采集籽实磨成面食用。或者采挖根,择洗干净,换水煮后食用,或者晒干磨成面食用也可以。

花叶皆可食

《本草》原有

238. 菊花〔1〕

一名节华,一名日精,一名女节,一名女华,一名女茎,一名更生,一名周盈,一名傅延年,一名阴成。生雍州〔2〕川泽及邓〔3〕、衡、齐州田野,今处处有之。味苦、甘,性平,无毒。术〔4〕、枸杞〔5〕、桑根白皮〔6〕为之使。

救饥:取茎紫、气香而味甘者,采叶煠食,或作羹皆可。青茎而大、气味作蒿苦者不堪食,名苦薏〔7〕。其花亦可煠食,或炒茶食。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菊花:菊科菊属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和野菊c.indicum l.。前者为中国著名园艺植物,来源比较复杂,后者是前者一个重要的亲本。据foc,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这一学名本身还有一些问题没有理清,此处暂时采用在东亚地区较多使用的写法。

图238 菊花

〔2〕雍州:古代州名,见《名医别录》。东汉兴平元年(194)分凉州河西四郡置,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建安十八年(213),移治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秦岭以北弘农以西诸郡悉属雍州。三国魏时,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

〔3〕邓: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邓州菊花”。隋开皇七年(587)改荆州置,治所在穰县(今河南邓州市)。大业初改为南阳郡。唐武德二年(619)复改邓州。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南阳二市及南阳、新野、内乡、西峡、淅川、镇平、南召等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南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邓州。

〔4〕术:菊科苍术属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及其近缘类群。

〔5〕枸杞:见本书第307枸杞条。

〔6〕桑根白皮:中药名。见本书第323桑椹树条。

〔7〕苦薏: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即为野生者。

【译文】

菊花,又叫节华、日精、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傅延年、阴成。它生长在雍州的湖泊沼泽旁及邓、衡、齐州的田野中,如今到处都有分布。味苦、甘,性平,无毒。术、枸杞、桑根白皮可以做它的使药。

救饥:选择那些茎紫色、气味芳香而甘甜的植株,采集叶煠熟食用或者作羹都可以。茎绿色、粗大而且气味像蒿那样苦的不能食用,叫做苦薏。它的花也可煠后食用,或者炒茶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239. 金银花〔1〕

本草名忍冬,一名鹭鸶藤,一名左缠藤,一名金钗股,又名老翁须,亦名忍冬藤。旧不载所出州土,今辉县山野中亦有之。其藤凌冬不凋〔2〕,故名忍冬草。附树延蔓而生,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薜荔〔3〕叶而青;又似水茶臼〔4〕叶,头微团而软,背颇涩;又似黑豆叶而大。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白色,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本草中不言善治痈疽发背〔5〕,近代名人〔6〕用之奇效。味甘,性温,无毒。

救饥:采花煠熟,油盐调食。及采嫩叶,换水煮熟,浸去邪气,淘净,油盐调食。

治病:文具《外科精要》〔7〕及《本草·草部》忍冬条下。

【注释】

〔1〕金银花:忍冬科忍冬属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2〕凋:底本讹作“周”,据《农政全书》改。

〔3〕薜荔:桑科榕属薜荔ficus pumila l.。

〔4〕水茶臼:见本书第301水茶臼条。

〔5〕痈疽发背:即生于脊背部位的痈疽,统称“发背”。痈,为气血毒邪所阻滞,壅遏不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疽:初起在皮肤上即有几粒脓点,继则灼热、肿胀、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溃后状如蜂窝。

〔6〕名人:指名臣高士。

〔7〕《外科精要》:医书,南宋陈自明撰。

【译文】

金银花,本草名叫忍冬,又叫鹭鸶藤、左缠藤、金钗股、老翁须,也叫忍冬藤。古代没有记载它的产地,如今辉县的山地和原野中也有分布。它的藤蔓凌冬不凋,因此得名忍冬草。植株附在树上延蔓生长,茎微紫色。叶对生,像薜荔叶,但比较绿;又像水茶臼叶,但顶端略圆而软,叶背面略粗糙;又像黑豆叶,但比较大。开花五裂,微香,花蒂带红色。花初开时白色,经过一二天就变成黄色,因此叫它金银花。本草中不记载它善治痈疽发背,近代有名望的人用后发现有奇效。味甘,性温,无毒。

图239 金银花

救饥:采集花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采集嫩叶,换水煮熟,浸去怪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外科精要》和《本草·草部》忍冬条下。

新增

240. 望江南〔1〕

其花名茶花儿。人家园圃中多种。苗高贰尺许。茎微淡赤色。叶似槐〔2〕叶而肥大微尖;又似胡苍耳叶,颇大;及似皂角〔3〕叶亦大。开五瓣金黄花。结角〔4〕长三寸许。叶味微苦。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花可炒食,亦可煠食。

治病:今人多将其子作草决明子〔5〕代用。

【注释】

〔1〕望江南:豆科番泻决明属望江南senna occidentalis(l.)link。有学者释为同属决明s.tora(l.)roxb.,但该种小叶仅三对,与绘图所示不符。

图240 望江南

〔2〕槐:见本书第320槐树芽条。

〔3〕皂角:皂荚的果实,见本书第309皂荚树条。

〔4〕角:此处为荚果。

〔5〕草决明子:中药名。原植物为决明s.tora(l.) roxb.,种子入药。

【译文】

望江南,它的花叫茶花儿。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有种植。植株高二尺左右。茎略呈淡红色。叶像槐叶,但比较肥大、略尖;又像胡苍耳叶,很大;也像皂角叶,但比皂角叶大。开五瓣金黄色的花。荚果长三寸左右。叶味微苦。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去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花可以炒后食用,也可以煠后食用。

治病:现在的人大多把它的种子代草决明子入药。

241. 大蓼〔1〕

生密县梁家冲山谷中。拖藤而生。茎有线楞而颇硬,对节分生茎叉,叶亦对生。叶似山蓼叶,微短而拳曲。节间开白花。其叶味苦、微辣。

救饥:采叶煠熟,换水浸去辣味,作成黄色,淘洗净,油盐调食。花亦可煠食。

【注释】

〔1〕大蓼:毛茛科铁线莲属太行铁线莲clematis kirilowii maxim.,河南北部常见。绘图为二回羽状三出复叶,叶窄,疑为变种狭裂太行铁线莲c.kirilowii maxim.var.chanetii(h. lév.) hand.-mazz.。谢宗万先生认为是黄花铁线莲c.intricata bunge,该种太行山北部虽产,但河南少见,且花萼为黄色,恐欠妥。

图241 大蓼

【译文】

大蓼,生长在密县梁家冲的山谷中。延蔓生长。茎很硬,上有线楞,枝杈对生,叶也对生。叶像山蓼叶,但略短而且拳曲,节之间开白色的花。它的叶味苦、微辣。

救饥:采集叶煠熟,换水浸去辣味,直到叶子变成黄色,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大蓼的花也可煠后食用。

茎可食

《本草》原有

242. 黑三棱〔1〕

旧云河、陕、江淮、荆、襄间皆有之,今郑州贾峪山涧水边亦有。苗高三四尺。叶似菖蒲叶而厚大,背皆三棱剑脊〔2〕。叶中撺葶,葶上结实,攒为刺球,状如楮桃〔3〕样而大,颗瓣甚多。其颗瓣〔4〕形似草决明子而大,生则青,熟则红黄色。根〔5〕状如乌梅〔6〕而颇大,有须〔7〕蔓延相连,比京三棱〔8〕体微轻,治疗并同。其葶味甜。根味苦,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葶,剥去粗皮,煠熟,油盐调食。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京三棱条下。

【注释】

〔1〕黑三棱:黑三棱科黑三棱属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buch.-ham. ex graebn.) buch.-ham. ex juz.,块茎去皮后可供药用。

〔2〕三棱剑脊:指黑三棱叶子的中脉突起,呈三棱状。

〔3〕楮桃:见本书第310楮桃树条。

〔4〕颗瓣:此处指果实。

〔5〕根:此处指黑三棱的块茎。

〔6〕乌梅:蔷薇科杏属梅armeniaca mume sieb.。

〔7〕须:此处指黑三棱的根状茎。

〔8〕京三棱:中药名。原植物为莎草科三棱草属荆三棱bolboschoenus yagara (ohwi) y. c. yang et m. zhan,块茎入药。

【译文】

黑三棱,古代记载河、陕、江淮、荆、襄一带都有分布,现在郑州贾峪的山涧水边也有。植株高三四尺。叶像菖蒲叶,但比较厚大,叶背三棱,像剑脊状。叶中撺葶,葶上结果实,攒成刺球,形状像楮桃,但较大,果实很多。它的果实形状像草决明子,但较大,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成红黄色。块茎的形状像乌梅,略大,有根状茎蔓延相连,比京三棱的重量略轻,治病的功效相同。它的花葶味甜。根味苦,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嫩茎,剥去粗皮,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京三棱条下。

图242 黑三棱

新增

243. 荇丝菜〔1〕

又名金莲儿,一名藕蔬菜。水中拖蔓而生。叶似初生小荷〔2〕叶,近茎有桠劐〔3〕音鸦藿,叶浮水上。叶中撺茎〔4〕,上开金黄花。茎味甜。

救饥:采嫩茎煠熟,油盐调食。

【注释】

〔1〕荇丝菜:龙胆科荇菜菜属荇菜nymphoides peltata(s.g.gmelin)kuntze。《诗经》首篇有“参差荇菜”的记载,吴征镒先生认为《诗经》中的荇菜,应为眼子菜属potamogeton植物。

图243 荇丝菜

〔2〕荷:见本书第367莲藕条。

〔3〕桠劐(huo):此处指叶子为心形叶,看起来像叶子近茎处缺裂。劐,裂口。

〔4〕茎:指花序梗。

【译文】

荇丝菜,又叫金莲儿、藕蔬菜。植株在水中拖蔓生长。叶像初生的小荷叶,近茎的地方有缺裂(心形叶),叶浮在水面上。叶中间撺出茎,开金黄色的花。茎味甜。

救饥:采集嫩茎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44. 水慈菰〔1〕

俗呼为剪刀草,又名箭搭草。生水中。其茎面窊背方,背有线楞。其叶三角,似剪刀形。叶中撺生茎叉,梢间开三瓣白花,黄心〔2〕。结青蓇葖〔3〕,如青楮桃状〔4〕,颇小。根类葱根而粗大,其味甜。

救饥:采近根嫩笋茎煠熟,油盐调食。

【注释】

〔1〕水慈菰:泽泻科慈姑属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河南有俗名作“剪刀股”。

〔2〕黄心:指黄色雄蕊。

〔3〕蓇葖:指水慈菰的聚合瘦果。

图244 水慈菰

〔4〕青楮桃状:构树未成熟的雌花序,这里用来比拟水慈菰聚合瘦果的形状为球形。楮桃,见本书第310构树条。

【译文】

水慈菰,俗名叫剪刀草,又叫箭搭草。生长在水中。它的茎正面凹陷,背面方形,背上有线棱。它的叶三角形,像剪刀的形状。叶中间抽出茎叉(花葶),梢间开三瓣的白色花,雄蕊黄色。结绿色蓇葖,像绿色楮桃的形状,很小。根像葱根,但较粗大,根味甜。

救饥:采集近根的嫩笋和茎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笋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245. 茭笋〔1〕

本草有菰根,又名菰蒋草,江南人呼为茭草,俗又呼为茭白。生江东池泽、水中及岸际,今在处水泽边皆有之。苗高二三尺,叶似蔗〔2〕荻〔3〕;又似茅〔4〕叶而长大阔厚。叶间撺葶,开花如苇〔5〕,结实〔6〕青子。根〔7〕肥,剥取嫩白笋〔8〕可啖,久根盘厚生菌〔9〕音窘,细嫩,亦可啖,名菰菜。三年已上,心中生葶如藕,白软,中有黑脉〔10〕,甚堪啖,名菰首。味甘,性大寒,无毒。

救饥:采茭菰笋,煠熟,油盐调食。或采子〔11〕舂为米,合粟煮粥食之,甚济饥。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菰根条下。

【注释】

〔1〕茭笋:禾本科菰属菰zizania latifolia(griseb.)turcz.ex stapf.。古代用菰的颖果作米食用,曾被列入“六谷”之一,叫菰米。由于菰黑粉菌ustilago edulis p.henn寄生在菰茎基部,使菰茎基部膨大,形成茭白,植株开花结实也因此受到抑止。南北朝时期,茭白是上层社会推崇的“佳蔬”。宋元以后,茭白已在我国江南地区普遍栽培,利用菰米做粮食的传统反而逐渐被淡忘了。

图245 茭笋

〔2〕蔗:疑为禾本科甘蔗属saccharum植物,北方多栽培竹蔗saccharum sinense roxb.。

〔3〕荻:禾本科芒属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maxim.)hack.。

〔4〕茅:见本书第233茅芽根条。

〔5〕苇:即芦苇。见本书第232芦笋条。

〔6〕实:指菰的颖果。

〔7〕根:此处指菰的根状茎。

〔8〕白笋:此处指菰根状茎上抽出的嫩茎。

〔9〕菌:此处指菰黑粉菌ustilago edulis p. henn入侵菰形成的茭白,嫩时可以食用。

〔10〕黑脉:指菰黑粉菌在菰草膨大的肉质茎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厚垣孢子堆,当产生的厚垣孢子堆较少,在茭白的横切面上出现的是黑点,纵切面上出现的即是“黑脉”,这种茭白还可以食用;如果整个茭白内充斥黑色厚垣孢子,形成一包黑灰,茭白就不堪食用了。

〔11〕子:指颖果连同其内外稃。

【译文】

茭笋,本草中有菰根,又名菰蒋草,江南人叫它茭草,俗称茭白。生长在江东的池塘湖泽中、水中及岸边,如今它所分布地区的水泽边都有。植株高二三尺,叶像蔗荻;又像茅叶,但比茅叶长、大、宽、厚。叶中间抽葶,开花像芦苇,结绿色的籽实。根肥大,剥取白色嫩茎可当笋食用,(这是由于)根盘绕交错着生长时间久了,菌入侵所致,(这种菜)细嫩,也可以食用,名叫菰菜。三年之后,叶中抽出像藕一样的葶,白而软,中间有黑脉,很适合吃,名叫菰首。味甘,性大寒,无毒。

救饥:采集茭菰的嫩茎,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采集籽实,舂出菰米,与小米一起煮粥食用,很能救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菰根条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