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得一录

●得一录卷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放生会章程

放生官河条约

赏节会规约

区种章程

借米实惠法

恤寒会事宜

○放生会章程

卷七之一

古圣王网开三面。而放生之说起。杨宝放雀。隋侯放蛇。史传皆着为美谈。不独佛氏为然也。阴骘文新觧有云小人捉而卖之君子买而放之。小人卖之以餬其口。君子放之以全吾仁善哉体天心惜物命。培元气。召祥和真世间第一吉祥善事也述放生会章程

彭南畇先生劝举放生会说

放生会规条

苏州彭氏放生池规约

又小云栖放生园规条

陈荐夫放生论

放生决疑

放生会小引

△彭南畇先生劝举放生会说【先生名定求与孙启丰皆会状联元为吴中盛事苏郡世德首推彭氏其家累代戒杀故科第绵绵至今犹盛】

予家不能断荤然不食活物己数十年矣。鸡鹅之类。虽祀神不用也。【鱼虾买己死者中有活者随手放生】 建放生会亦甚易。与惜字会相仿。法以一人纠十人为一朋按月输三十钱得十余朋。便可举行。至期遇物即买。切勿认人认店以唘其钓弋之心。要久不倦。择渔猎不至之地放之。自有功德戚友中有艰于子息功名者。予先授以持杀生之戒并劝其入会放生。凡孳孳为善者。果辄应验。昔罗念庵先生曰。同生天地。即为同气。不忍之心。乃我生机。减一滋味。于食无损。全一性命利物不细。真仁人之言也幸有心人随处倡行。造福无量今人不信戒杀。说到放生。辄多方驳辨。一味唐突。使人开口不得。此无他。其意不过为口腹护短耳嗟乎下了三寸咽喉不知何物。而必费尽气力为自宽之地上背圣训。下阻善念使人闻而信之。愈以恣其贪饔之性。戕戮生灵亿亿万计则人之过皆其过矣。人之罪皆其罪矣。古圣贤饭疏饮水。澹泊自甘。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未有贪口腹而恣杀生灵者。七十者可以食肉。一个小民百姓。有多大福分。顾于少年时大啖无厌耶盍再思之为老年稍留余地哉。

△放生会规条

一放生会每月一举。每会以三十文为率。有力者十会八会。各随所愿、届期携钱赴会。不得误期。【或每会百文二百文更妙】

一会项既集计有若干。即尽数入市买物或鱼鳖或禽鸟。或螺蛳水族则放入放生官河。如无放生官河。即放入宽大河港。禽鸟则放入深林。惟须择一禁猎之地方得保全。

一会期或每月朔日。或望日或就神佛圣诞日。如正月初九二月十九三月念八四月初八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中秋重阳十月初八十二月初八等日。随便酌定可也。

一放生之日。会中同人均素斋。放生之时或用放生船。宜各持名诵咒一心祝愿。所放生命。均归乐趣。

一每年冬腊月宜结通年总帐。共收钱若干。买放生命若干。务须礼忏一天。焚香叩首。表奏天曹。以重盟誓而昭征信。

△苏州彭氏放生池规约

一守院人宜护持生物。上防恶鸟。下防恶兽。至岸有坍缺。及时报知修整。不得抛入恶水。及恶汁。亦不得放草太多。不得留人宿。

一园中种菜。其多生虫豸致伤物命者。皆宜少种可多种瓜茄刀荳芊荳芝麻等物。

一灯罩用心整治泯缝葢时紧掩。恐伤物命。

一宜放鱼虾蛤蚌等。

一池中勿放黑鱼鳜鱼鲇鱼汪刺鱼杜父鱼鳖鳝。以要害好鱼故

一池内勿放螺蛳。以内有青鱼要食螺蛳故

一不得以洗刮油腻。及糟糠等物入池中。鱼食之多泛死故

一不得多买草料宜少少与之。

一防獭及恶鸟要爪鱼故

一蠏勿放池中蠏要箝鱼眼龟要吃蠏故

特启放生诸善人。凡来放生者必遵先师规约。而住持大师。见有来放生者。务必引看此碑有放不得者。必放外河为妥。葢凡物各有相生相克之性。倘不讲究遗害非细可不慎乎江沅志

△又小云栖放生园规条

一买物不可定人不可定时。不可定地按时而动谋利者必预为摉罗以待。是本处散。而聚而苦之。其致死十有二三矣择地而购取巧者必多方计算以营是本非食品而笼而致之。则造福而罪先成矣。认人而行诡法者。必假托慈悲以售是本属贱价而贵而鬻之。则此昂彼必少买矣。欲除此三弊。法在随目所赌。随心所发。随物之缘。随钱之数刀砧既及。矰■〈矢敫〉既危。勿泥巨牲为命重即一虫亦是救生。勿以细数活多命。彼大畜何可膜视。总之不贪自已之福。实悯众生之苦。则不求福而福自倍也。

一养生不可失人。不可失时。不可失地。马牛羊宜燥处。春夏宜生草秋冬宜枯草。羊宜干桑叶。豕宜湿处宜粮食。鸡鸭亦宜粮食鹅宜。草食。鸭宜近水。牯牛宜水。鱼宜二三月食草。并不可多放。余日不必食螺蝉蚌蛤蠏等宜安一处。黑鱼鲇鱼汪刺不宜放龟鳖宜浅。如蛇在城不宜放。鸟宜茂林丛竹。若此者。断在慎时慎地而尤慎者喂饲惟谨。扫除宜洁。游牧惟勤。当家领众。各半月一警策。勤则奖。惰则罚。若或踢打致损。大小分罚致死者罚出寺另派。总之视物命如己命。彼生灵自戴而超升矣。

一稽察最关紧要者若责之僧人。未免因循。责之董事。又难周徧。今自整顿以后专请司事常川在寺随时稽察。凡一切收支牲畜银钱进出向有总账。今统归司事主笔。进出一切。及收支一文俱逐细载注如有交寺放生。例出收照亦责成司事主笔即不取收照而去者。亦概行登记。以免挂漏。

一放生不能定限。如有持物而来者。悉从喜舍之心。有无牲粮。不得过于索取。至所收银钱。无拘何欵。总定以四分买物以六分买粮。庶豢养无虞。生灵有益。悞果之说。未尝不是然与其买十分而饿毙。不若买四分永得其所也。

一牲物进院既经司事记数。凡有伤毙。俱经司事验看如系畜养不当。及踢打损伤者。管牲人议罚。司事务须举报。如有就地掩埋者或应抬置骨塔者。司事督令举行。勿任因循。致有弊混。

一牲所积聚较多之际。仍发大云栖收养责成。值月董事前赴云栖点数交代。以免中途照料不及遗悞之处。

一放生之物如系来人交来者只查点数目如系本寺买备共议价过秤一切均会同司事过目免致弊混

一豢养之法。亦宜酌定时辰。喂饲不使失时。司事届期监看。以免因循怠惰。其栏圈各所。亦须随时冲洗。勿使肮脏。致损生灵。

一放生牛羊鸡鸭之类各有栏圈收养外。如骡马不能在本寺安置者。务宜酌安妥适地方。请发愿放生信士会同司事押往该处点数安放。以免中途弊混。

按放生原属美事。但死后瘗埋。不食其肉。一条可不必拘定。或给与本城老人堂。或普济堂牧养人食之。正释家所谓早脱皮毛便近人道在地土少蒸腐之气而藿肠有肉食之欢亦未为不可也。

△陈荐夫放生论

仁人捐未用之余资智士施不报之厚德使断肠残喘续命于锋刃之颠。令槁魄惊魂。回生于鼎镬之上。其为功德有三无常放。有两不必放。有物生放。有人生放。有我生放。夫世人放生多克定时日。射利之徒。因而网弋以赴之。多致困弊是以杀为放也。途闲世上。耳目所及。随便买放。是谓放无常期。世人凿池寘苑。既有常处人得伺之。方脱豫且之网旋作校人之羹。是以杀为放也江河林沼地利随宜。监以善信。倏然而往。是谓放无常处世人外放生物家中宰割不疑至谓扰畜待人职宜供馔不知子孙亦所豢养横遭屠噉。彼心谓何。谚云。经营还债。胜于布施。结会放生。何似戒杀。以至草木尽属生灵虮蛾都关佛性。或坏垣而破蛰。时覆巢以毁卵以至弃膻聚蚁。积水生蛆。珍玩鱼鸟。致物以饲。我虽无杀之心。彼则有死之道。皆宜避忌。预护生全。是谓不放之放放无常物也若乃遭噬触网。放之未必有生。更宜调养使其平复。即不全活因而瘗之。又有猛兽毒鱼恶蛇鸷鸟救彼一生。实延众毒是当较丧全之多寡。量功过之重轻。听其自存自死。比之不见不闻此一种者不必放可也。然亦不可杀随缘随力。相机相宜。无以杀小为无伤。无以放小为无益无惮劳而阻善念。无争价而废善缘。一物非寡。众生非多。肖翘非小。马牛非大。一文非不足。万缗非有余。所谓有物生放。其尽于是矣。物既有之。人亦宜然。或诖误可悯。或冤困莫救。或厄盗贼水火。或遭疾病阽危。或营求失利而忘生。或逋负莫偿而欲死。此能资以物力。开其生路。与以周旋图彼解脱。人生我放。其视物生尤为关切者也。故念我困危望救心。自然形体不隔。推我感恩救护心。自然功德有归。若乃我放我生倍当吃紧。人贪生处。即能丧生。放下无生。是以长生。倘能六时打磨。一切透悟。直认本来。了取无生。断世谛之网撤尘劳之锢一条洒洒。不系来去。无拘无迫。逍遥自在。种心放之壳外。真生脱彼轮回。则非人非物。高出四生之中。不□不功。永超福报之上矣。因系之以偈曰。种种生成患亦成。有生纔有放生名。与君打破牢笼去。悟得无生是放生。

△放生决疑

或谓仁民而后爱物。今先务爱物何也。答曰仁民易。爱物难。不忍于害物者。必不忍于害人。况布衣无仁民之权。力量惟能及物以力量所可为者。而错过不为。何异入宝山而空手回乎。

或谓儒教不闻戒杀。答曰。成汤之解网。子产之畜鱼。至于刳胎杀夭覆巢破卵。孔子之训谆谆矣。夫一杀一放。善恶分途。因果迥异哀今之人。不闻能学圣贤。惟不戒杀借口于儒。何自欺也。

或谓天生禽兽。所以养人也。答曰。诚如子言。豺狼能食人之肉蚊蚋能咂人之血天岂为豺狼蚊蚋而生人哉。如必以物之命供人食则天生人以杀物也。不必再生五谷矣。不知天地惟一好生。视人物为一体。天生人而人即伤天地之生。可乎哉。

或谓人皆不杀。则物类充满世间矣。答曰。正惟频频而杀。故频频而生耳。物类之寿。亦有数年者亦有五六年者。亦有一二年者。惟人不能尽其寿数而杀之。则杀者复生。此轮回之报所必然也。若杀者少。则生者亦少。何由充满世间乎。兽中有猫鸟中有燕。此皆人不杀之物也。安见比他类而独多乎

或谓人贵物贱。杀一物命。何至为恶。答曰。所贵乎人者。祗因能慈心爱物天生物而人育之。故人为贵耳。若好杀之人。恐转一世而不得为人矣。

或谓祭祀必血食奈何。答曰。天地仁慈好生为大。神明忠正恶杀为先。杀命以邀福。皇天必无此理若享祀先灵。恐以虚名而增先灵之实孽。世人苟有仁心者方且为杀不食。岂有神鬼而反乐享之乎。人之生死有定正直神明。岂贪口腹而遂移已定之天。愚之极而徒为病者。再加恶业耳。不然。彼祈晴祈雨。胡为必禁屠宰乎或谓我自已不操刀。听他人为之。答曰。彼世有枉受官刑者。何以不恨刽子而恨官府乎。以非执刀者所能主也。故自杀与命人代杀。恶似相等。而欲嫁祸于人。设心愈不良矣。

或谓生必有死。杀之何妨。答曰。万物自生自死。与人无涉无争若云物命难逃。理当烹炙。亦将谓老人寿数无几。悉可诛灭耶。

或谓贫人即欲放生。其如无钱何。答曰。家中蝇蝶虫蚁之类。能全其生。亦即是放生活命。或见放生者。随喜赞叹以坚其志。或随我力量勉而行之古云。一文非少。万钱非多。放一命与放万命。总是心中之善发出。但力有大小。善无二善。惟论心之难易。何计施之多寡。若贫人而能力行善。其功更大于富室矣。

或谓所放之生。既已损伤。恐终难保全。奈何。答曰。使其得善终。不犹愈于生切活煮之。痛乎。况垂危而救之。恩功最大。即十命之中止全其二三。犹愈于即刻赴刀锯也。

或谓所放之生。终被后人捉取。亦有何益。答曰。放生功德。不必究他后来。即一放顷己得圆满胜果。譬如重囚临杀。暂赦还狱明知死在异日。且喜今日尚生。

或谓猪羊鸡鸭鹅之类。放于寺院中。饮食难以相继。终不免于饿死。是放生而反作孽也。答曰寺院放生。池中原有施主舍食接济一切畜类未必尽皆饿死。纵使僧人不肖。以施主之钱入己而不惜生命。是亦僧人之咎。与放生者固无碍也。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冤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计其迷执畧有七条。开列于左。余可类推云。

一曰生日不宜杀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已身始诞之辰。乃我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杀持斋广行善事。庶使先亡考妣早获超升。见在椿萱。增延福寿。何得顿忘母难。杀害生灵上贻累于亲下不利于已。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一也

二曰生子不宜杀生。凡人无子则悲。有子则喜。不思一切禽畜。亦各爱其子。庆我子生。令他子死。于心安乎夫婴孩始生。不为积福。而反杀生造业亦太愚矣。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二也。

三曰祭先不宜杀生。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扫。俱当戒杀以资冥福杀生以祭。徒增业耳夫八珍罗前。安能起九泉遗骨而使之食乎。无益有害。智者不为也。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三也。

四曰婚礼不宜杀生。世间婚礼。自问名纳采以至成婚。杀生不知其几。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人之始而行杀。理既逆矣。又婚礼吉礼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惨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四也。

五曰宴客不宜杀生。良辰美景。贤主嘉宾。蔬食菜羹不妨清致何须广杀生命穷极肥甘。笙歌餍饫于杯盘宰割冤号于砧几嗟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五也。

六曰祈禳不宜杀生。世人有疾。杀生祀神。以祈福佑不思已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杀他命而延我命。逆天悖理莫甚于此矣。夫正直者为神神其有私乎。命不可延而杀业具在。种种淫祀。亦复类是。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六也。

七曰营生不宜杀生。世人为衣食故。或畋猎渔捕。或屠宰牛羊猪犬等以资生计而我观不作此业者亦衣亦食未必冻馁而死也。杀生营生。神理所殛以杀昌裕。百无一人。种地狱之深因。受来生之恶报。莫斯为甚矣何苦而不别求生计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七也

△放生会小引

放生之说。畅于释氏。儒者或疑之。然古者网罟必用四寸之目。鱼不满尺。市不得鬻。言放生也。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言放生也。成汤之网开三面子产之畜鱼于池。无非言放生也。是故圣王之世。鸟兽鱼鳖咸若。凤凰麒麟。不践生草。不食生虫。则谓之仁禽。谓之仁兽。天地之大德曰生。全体皆仁也。圣人学天。学天之仁而己天心好生而恶杀。圣人体天之心以为心。故民胞物与。并育并生。推其极必使无一物不得其所。而后圣人为仁之量始全。则放生之说。固久在圣人中和位育之中。无事别标宗旨也。自古礼衰而杀机炽。贪口腹恣暴殄者反以煦煦之仁为借口。杀以召杀。而杀刼以开。佛氏愀然悯之。思欲有以挽其流而拯其敝。于是大其声以疾呼。而放生之说于以起。而放生之会于以行。是故颜鲁公奏请天下立放生池八十一所。苏东坡为杭州守率僚属至西湖放生以为乐。自来名公巨卿。醇儒宿学。类多从事于此。则放生之为道葢可想也。吾辈幸际太平。共游光天化日之中。安常处顺。不遭横祸。是天之放我以生也。天既放我以生。我苟非体天之心多放生命。其何以仰答天恩。终免灾刼耶。爰与同人纠集放生善会。每会以若干文为率会数各随其愿。一月一举。随买随放。不拘何物。不拘何地。事毕□向乞求往生。所愿各发慈心。共培善果。庶几日久月长。愈推愈广。以期答天恩而消灾刼当亦吾党同人所乐于捐助也。是为引。

○放生官河条约

卷七之二

古者网罟必用四寸之目。鱼不满尺。市不得鬻。圣王爱物之。心蔼然如见。况邑城乡镇。必由地脉结聚而成。制伏无方。每关衰旺。青鸟家言。非无因也。古来仁慈好生之地。往往不见。干戈。而城邑遭屠者多由其地人民好杀所致。倘非急开生门以顺地道。以格天心。将何以召祥和而消灾刼。放生官河者生门也。生门开而生气聚。生气聚而戾气。消此不费钱功德也。述放生官河条约。

放生官河禁止采捕议

颜鲁公放生池表

放生河为人主祝寿祈福

宪示

放生官河规条

严禁毒鱼宪示

△放生官河禁止采捕议

葢闻天地之所好者生。帝王之所慎者杀。古圣人设为网罟。以佃以渔。所以备祭享除物窖。非以为口腹也。然犹必设为厉禁。数罟不入污池。网目必用四寸。渔不满尺。市不得鬻。葢恐取之太过。即以蹙物之生。故必示以限制。使取之有节。庶涵濡长养。生机相续于无已耳。是以成汤解网。里革断罟。颜鲁公奏立天下放生池。于势难槩禁之余必宛转纡筹。留一线生机。以延物命。凡以体天地好生之心。广帝王仁育之量。不欲尽取以伤万物之和也我朝仁化旁敷。和风广被。举凡鸟兽鱼鳖具征咸若。仰见圣天子万物一体。度越百王。凡属臣民。自宜本怵惕恻隐之心。扩并育并生之量。日孜孜焉为物命计。俾之繁滋生息。涵泳于光天化日之中于以祝圣寿于无疆。俾羣生而遂长。庶不虚生盛世耳。乃习俗相沿。取求无厌。多方采捕。力索穷搜。无论大小官河。插簖设网。几使水族无潜逃之所而有司官又视为不急之务竟不复留心禁约。为地方稍开生门甚非所以仰体皇仁。以培国家元气也。今拟于州县乡镇。各留河数处。听作放生官河。永禁采捕。勒石垂远犯者惩之。其清查办理宜听该处各善士妥为设法。仍不许地棍土豪专擅开禁。有则鸣鼓共攻。并令各善堂随时稽察。庶使圣泽汪洋羣生同被。蠢灵共寿。物我皆春。亦仁人君子之用心也。谨议。

△颜鲁公放生池表

臣闻帝德莫大生成。臣心敢忘赞述。微臣职忝方面。受恩莫报。广宣皇命于天下。临江带郭处。置放生池共八十一所。泽及昆虫海隅苍生。莫不欣喜。臣不揣愚昧。述天下放生池碑铭一章。葢欲使天下元元。知陛下有好生之德。因令微臣获广昔贤善善之义。乞御书题额。以光扬不朽。

△放生河为人主祝寿祈福

苏东坡守杭州奏开西湖堙塞。首以放生为言。迨天禧中大臣始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自是以来。每岁四月八日郡人会放湖上所活羽毛鳞介以百万数。皆西北稽首祝皇上千万岁寿。此西湖放生故事可征也。

△宪示

苏抚部院张。为申明旧禁剀切晓谕事照得苏城虎邱前一带堤河。及相近东西各港。原系放生官河永禁采捕。本部院前于藩司任内。厯经出示严禁在案。兹闻日久废弛。该处仍有不肖居民。及渔户人等。罔顾生灵。公然违禁或操鹰舟。或张巨网。肆行捕捉。致潜鳞无一线之生机。放生之地。竟为若辈之利薮。地保人等得其规利代为包庇。殊堪痛恨。除访拏惩办外。合行剀切晓谕。为此示仰该处居民及渔户地保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尔等如敢在于放生河内。肆行采捕。戕害生灵。一经本部院查出。或委员禀报。立即严提惩处。如该处地保。不行查逐。受贿纵容。定即一并究惩不贷各宜凛遵毌违特示

嘉庆十九年十一月初三日示

苏州府元和县正堂舒 为吁恩勒碑示禁。以垂久远事。据生员王煦监生屠■〈目旋〉殷在天周揆殷等禀称切照宪治正三图。设有妙济堂。于内设局。凡施棺收葬惜字放生诸善事。靡不备举。独是放生一事。因堂地狭隘旧日就沿河一带。立石为界。作放生河路。甚为短促。不能多容。今拟请南至青松寺。北至娄门蛇王庙。一带官河。作为放生河路无许捕鱼乡农藉称罱泥名色挨堂放生河边竞相捕捉所全物命实多为此吁恩叩请。伏乞恩准。给示勒碑禁止捕捉以垂久。远等情到县。据此合行给示严禁。为此仰该地保居民乡农渔船人等知悉。所有妙济堂放生官河。南从青松寺起。北至娄门蛇王庙一带。永禁捕鱼罱泥。如有任意抗违。在河罱捕地保司事立即拏获解县。以凭重处枷示。倘地保狥纵容隐。察出定提并究决不宽贷。各宜凛遵毌违特示

嘉庆二年六月日示

苏州府正堂觉罗景为据禀给示严禁采捕事嘉庆二十四年六月初四日。据清节堂董事陈道修职员何柱岩吴复初孙道融吴兆钰陈道轩陈培顾退思刘会真程廷珍胡惠友苏晋英等赴府禀称。切照苏郡虎邱山塘官河西由西瓜河起。东至渡僧聚龙山塘各桥南至六房庄。北至钱万里桥。十家洋虎邱后山等处。厯经各善堂禀蒙各大宪放生惜命禁止采捕均于桥座凿有禁止字样祇准各渔船在外河大荡捕获不许在所禁之处采捕在案无如日久废弛。渔户勾串地匪。得规狥纵。始则夜间捕捉。今则白书布网。甚至前舟放生。后船撒罗。罾网所在。不计其数。欲其生而仍置于死。董等目击此形情殊悯恻。是以情愿损资备石各处勒碑。永禁采捕以护水族而励好善。环求给示并捐牌晓谕。以便随时巡查。勒石永禁。并赐分饬长元吴三县。一体禁约。严饬各地保渔总。毋许得规狥纵。取结存案等情到府。据此查虎邱一带放生官河厯经各宪严禁采捕。渔户等何得勾串地匪。肆行□网显系地保渔总得规狥纵。殊属不法。本即查提严办姑宽免究。据禀前情。除饬县一体禁约。并取地保渔总切结备案外。合就出示勒石严禁为此示仰各该地保渔总渔户以及附近居民诸色人等知悉。所有虎邱山塘官河西由西瓜河起。东至度僧聚龙山塘各桥南目六房庄。北至钱万里桥十字洋虎邱后山等处放生官河。勒石永禁。嗣后不许再行□网采捕责令清节堂董事。随时掮示巡查。倘有不法渔户等。敢再私行偷捕。立即指名禀候饬提严究。地保渔总徇纵容隐。并提从重惩办。决不宽贷。其各凛遵毌违。特示。

嘉庆二十四年六月初九日示

简明掮示式

乡镇宪示

简明掮示式

山塘等处官河勒石永禁采捕责令清节堂董掮示巡察莫惰倘有藐抗渔户敢再肆网撒罗立即指禀拿究重责枷示游图

乡镇宪示

苏州府为据禀给示禁约事。据某某等禀称。元境周庄镇地方。四面环河。有等渔业之人。在河捕捉。迩来渐入市港。鱼无巨细。搜捕一空甚至攫取螺鳖将铁器扒损岸脚。今渔船既聚。适市民舟。拥挤水面。惟思若辈生涯亦易岂必在市港狭窄之所。生等拟定界地。南至报恩桥北至全功桥西至聚宝桥西北至全福寺港。永作放生官河。毌许采捕。不求晓谕难以禁止环叩查照各善堂成案出示严禁入市捕鱼。以广仁德等情。到府据此除禀批示外合就给示禁约。为此示仰各该地保。及渔户诸色人等知悉。所有元邑周庄镇市河。南至报恩桥。北至全功桥。西至聚宝桥。西北至全福寺港作为放生官河不许渔船采捕以全物命如敢故违。许指名禀究。地保或狥纵容隐。察出并处不贷。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示

△放生官河规条

一放生河应设司事经管稽查如河隶书院或善堂则司岁事即书院善堂之司岁兼管。其司察事即捐资经议诸君轮月稽查。如遇匪人偷捕。即送官究治。倘司事中有远游及出仕或荐贤自代或公举补缺

一放生河已详宪办案。宜祀神立碑。永禁采捕。其界址所在。宜多立奉宪放生河小碑石。每年清明冬至两期。或天赦吉日。司事率同漆石工人。于各小碑石字上俱润朱一遍以醒众目。倘有欹者正之。缺者补之。以符原立之数不致厯久残缺

一放生河除请给谕单。严谕渔甲。使之督禁渔户外。每年于二八两月。仍须请邑尊给严禁偷捕告示十数道。分贴沿岸行铺等处。并给湖差坊保渔甲分班巡逻查缉牌票。

一竹木簰上。向多扳罾捕鱼。又有将树木枝桠沉□水中。暗自成围河面浮水草一丛名曰燕子窠使游鱼藏聚。便于偷捕至冬季尤甚宜饬差协同渔首小甲。押令各渔户将渔窠树枝捞起尽净。并取具不再私捕杂捉甘结存案。凡我同人当随时查察。如河中再有燕窠哨袋等物即协同渔甲捞去以除弊窦。并赖沿河居住行铺诸君。如有见闻。务祈照谕禁告示共相禁止。

一放生河立碑禁捕。饬河差巡缉。往往始勤终怠。视为具文且积久弊生。渐启分肥狥纵之端。又司事稽查或遇有偷捕。理言禁止。即闻声潜逸。甚者反肆强梁。与舟人雀角。咸在波面船头。万一失足有不测之虞。事尚未臻尽善。宜饬取渔首甘结。俾不致通同甲长。贿纵渔船。或晓或夜。仍滋偷捕等弊。又取地保甘结俾不致徇纵岸户中游手好闲人违禁扳罾恣捕伤生等弊。嗣后 贤邑侯遵例谕禁渔船偷捕。责在渔首岸人扳罾。责在地保逢有滋弊即行呈治。

一冬季漕艘船上水手人等往往以扳罾捕鱼为乐。奉本道宪给示严禁。帮船水手违禁捕鱼以全善举。并发宪牌。一行县。俾一体给示严禁。一移卫。俾各船遵照禁约。岁以为例

一现议规条。倘岁远时迁未免事有异宜恒赖贤父母慈爱为怀。诸君子维持勿替。俾全河水族涵泳于光天化日之中永无网罟刀砧之厄。尤深望于后之仁人匡济也。 平湖放生湖。一隶育婴堂一隶当湖书院。共相经理。善士黄菊坪等捐田三十余亩。赎湖放生详宪立案立石二十余处。永禁采捕仍每年捐钱数十千。半买物放生。半作堂中办理费其法甚善

放生之说。其所由来尚矣。葢本古圣人仁民爱物之意而行之者也史记所载汤见四面网鱼者。蹙然曰。呜呼。尽之矣。乃去其三面而祝之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不用命者。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其至矣。此非放生之始耶周官之制。鱼禁鲲鲕。数罟不入污池。所以蕃生息保物命者。亦于是乎兢兢焉。吾夫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君赐必畜。慈爱之心蔼然流露孰谓放生之说非儒者之教乎昔子舆氏导齐王以仁政。即在于恩及禽兽而察识扩充之非以此不忍之心所及者广耶方今 圣人在上。休养生息。泽及虫鱼诸君子仰体 恩波之浩荡。而乐覩物类之蕃滋。行见放生河中涵濡卵育。各畅生机。鱼跃顺流。堂堂策策。想当时和景明相与问诸水滨。但觉依蒲在藻之乐。无非太和翔洽之休。盎然生趣洋溢目前有不必作濠濮之想者矣

△严禁毒鱼宪示

宁波府鄞县正堂张。为照案出示严禁事。案奉 本府宪张。札奉 本道宪札开。照得宁属各县。每有无赖之徒。购买巴荳。俗名净刚子。或用雷公藤。煎汁倾河。药取鱼鲜。无论巨细。受毒即死河无噍类。甚至居民汲饮此水。轻则染病。重则伤生。不惟戕害物命。抑且毒及闾阎。即经前道暨本道札府饬禁在案。兹据绍郡绅士严嘉荣等呈请饬禁前来。诚恐日久玩生。札府转饬示禁等因。奉经照案示禁在案。兹访有贪利之徒。仍前售买净刚子雷公藤等毒物煎汁倾河药鱼情事。合再照案出示严禁。为此示仰合邑渔户及诸色人等知悉。尔等须知古制数罟尚不入池。况以毒物药取鱼鲜。几至鳞介不留遗种。其暴殄物命。莫有甚于此者且居民买食此鱼。汲饮此水。中毒染病。受累伤生。在所不免。更为民生之害。自示之后。务各痛改前非。切勿再以净刚子雷公藤煎汁投入河中。祗为尔一人谋些微之利。以致害物害人似此居心。亦断不能赚钱获利。倘敢抗违不遵。仍前购毒药取鱼鲜。一烃访闻。或被告发。定即提案究处。决不姑宽。其各凛遵。毌违特示。

咸丰七年六月十五日

○赏节会规约

卷七之三

近人每逢芳辰令节。必大张筵宴以为赏心乐事且谓必如此方不虚度吁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席上一杯羹。厨下千百命。孽而已矣。乐云乎哉。拟赏节会条约。

赏节会启

规约

△赏节会启

李青莲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盖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垂髫丱角。转眼华巅。逝水叹其流光。石火惊夫幻相。古人所以及时行乐者非无故也。顾行乐之道自有真焉。近世高雅之士。每当春秋佳日。月夕花朝。结会联朋。醵金选胜。或山之巅。或水之湄。徜徉临眺。相与为乐。其在豪华之辈。则画船灯舫。选色征歌。虎阜秦淮。欢场蹀躞。流连筵宴。所费不赀。非是则谓之虚度。所谓赏心乐事者非耶。然而珍错充乎庖。而孤寒之嗷嗷待哺者不及问也。肥甘恣乎口。而物命之惨惨叫号者不及闻也。驰逐竟日。乐几忘疲。醉饱归来。味同嚼蜡。残膏剩馥。仅供仆御抛零。一盏半盂。未许穷黎沾被。如是而谓之不虚度。然乎否耶。夫芳辰令节。一岁中为日有几。人当此际。娱目骋怀。倍增忻畅。此诚万物恬熙之日。而天假我以行乐之候也。吾辈名缰利锁。终岁束缚。曾无一毫善缘上答于天。亦己内返多疚矣。幸遇良辰美景。尚不能稍有设施。窃恐白发无情。催人易老。良缘错过。后会难逢。至是而叹终身虚度也不已晚乎。今拟集十数同志。结为一会。每逢佳节。携分赴约。烹茶小叙。作半日游。一济孤老。一放生命。临流登山。吟眺为乐。将见出水火而衽席。易刀俎而江湖。物沾再造之恩。人获含饴之乐。受者欢喜无量。施者亦欢喜无量。物与我皆欢喜无量。而天之心有不欢喜无量者乎吁节一宵之豪饮。即可济数十孤寒。分半席之余资。便可活万千物命。如是方可谓之赏心乐事也。如是方可谓之不虚度良辰也。愿与同人。本欢喜心。行欢喜事。结欢喜缘。熙熙恬恬。物我皆春。庶几皆大欢喜而成极乐世界乎。此启。

△规约

一每年芳辰令节、如元宵、花朝、寒食、浴佛、端五、荷花生日、中元中秋、重九、十月初八、冬至、腊八、及大士诞纯阳诞。各佳节。及寻春赏荷赏桂赏菊赏雪诸胜会。【有馆者或趁解馆日期】 诸同志务各携分赴会。每分二百文。或能多携者听。备作会外善事。除备茶点外。余悉入公。以六分济贫。以四分放生。庶几赏不虚縻。功归实济。

一订会友不拘多少。愿与者即署名会簿。每逢佳节。轮流主值。先一日。值会者订约。届期共集。主会者不得争为体面。于会外赔费。庶可永永相继。

一所济孤老。各就耳目所及。必审其的。系极贫朝不谋夕者。方准给子。或一百二百不等。不得滥给。

一所放生命。不拘飞禽水族。随买随放。不必限以何地。庶免射利者从旁觑觎。

一会约不拘地方。或登山。或棹湖。或就寺院。会时烹茶聚话。或谈书理。或究内功。或商办善事。或稽察功过。或各举新闻果报。笔之于书。不得浪说无益闲谈。违者议罚。

一所备茶点。宜分外从俭。省一浮费。即可充一正用。若欲从丰。便难乎为继。于会例有碍。必须先酌一定额。

一会友偕来。或扶老携幼。或挈客联朋。务使父子兄弟朋友。各极其欢。同襄善举。叙天伦之乐事。联故旧之欢情。诚人生难得之佳会也。

一苏郡彭氏惜字会。每兼放生。此会亦可兼及惜字。约诸同人务须。沿路收拾字纸米谷不拘多少。以作相见之仪。迂事也。实韵事也。

○区种章程

卷七之四

王者重农贵粟。耕三余一。耕九余三。所以预为凶荒之备者。巳无所不至。而耕之中。有可以用人力。而得数倍收者。裕民足食。积谷备荒。莫过于此。是可采择试行也。述区种章程。

区种章程

区种豆麦

区种芋法

区种瓜瓠

备荒琐语

△区种章程

区种之法。不论地土之肥硗。随地多少皆可种植。每区计地一尺三寸。每亩积算二千六百五十区。止种六百五十区。一区可收谷七升八升不等。大旱亦可得谷三四升。洵为备荒之良法。王祯曰。参考汜胜之书。及务本书。谓汤有七年之旱。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诸山陵倾坂及田□城上皆可为之其区当于闲时旋旋掘下。正月种春大麦。二三月种山药芊子。三四月种粟及大小豆。八月种二麦豌豆。随时为之。不可贪多。夫丰俭不常。天之道也。故君子贵思患而预防之。是知此法由来甚古。特为采集古今人传播成式。条列于左。以俟留心者仿而行之。可使游惰之人各务精勤。凶年又免饥馑。一举而两得也。

一每田一亩。阔一十五步。每步五尺。计七丈五尺。每行一尺五寸。该分五十行。长一十六步。计八丈。该分五十三行。长阔总算。通共二千六百五十区。每区四方各一尺五寸。见方二尺二寸五分。空一行。种一行。隔一区。种一区。可种六百五十区。不种旁地以收地方。

一区田画就。每区挖深一尺。将松土起出。【此就应种之六百五十区而言】 再起出松土寸许。用熟粪一升。与寸许土和匀。归入区内将籽种。均匀撒在上面。用手在粪土上按实。使土与籽种相粘。然后将起出之松土覆上。且勿过厚。后谷芽将探起时。渐渐添上铺平隔处。便人入内浇灌耘锄诸事。

一苗出时相去一寸半。留一株区之。边上多留一株。每行十一株。【此是区内种稻之行非即前每行宽阔之行也】 每区一百一十株。只看粗壮好苗。约估拣留。不必逐株细数。总不可贪多。收成时自然获利。【区有四边边上多留一株靠一边留空三边也】

一禾苗留足之后。俟当锄之时。制一小铁锄。宽一寸长四寸。锄去野草。如锄过八徧草尽土松。结子饱满。禾穟长大。如肯加功勤锄。即寻常种植。收成犹多。况区田乎。

一区田禾穟长大。所结谷粒甚重。定要下坠。况遇大风摇摆。一经卧倒。便恐伤损须于苗出有尺许长时。即用土壅。渐长渐壅。遇大风不致吹倒矣。

一凡田不论美恶。总须粪以肥之。况区田既不择地。未必皆属沃土。粪壤最为要紧。田亩岁岁种之。土敝气衰。生物不遂。必储粪朽以粪之。则地力常新而收获不减。

一凡高原平坂陂及宅傍空隙场地。但以一尺五寸画区。虽奇零尖斜横曲。无不可做。其区当于闲时慢慢开掘。弗贪安逸。致临时急促。田多之户。余田照常栽种外。量种二三亩区田。丰年固可倍收。即大旱亦有区田所得。足资口食。田少之户尽可竭力行之。以收水旱无虞之利。大率一家四五口。可种区田一亩多者增加。少者弟兄子侄合种一亩。或分区各种。无不可也。

一区种获数之多。人皆疑其为诞。但考之齐民要术云。昔兖州剌史刘仁之在洛阳。于宅后十七步之地画为区田收粟三十六石又考雍正四年。直隶巡抚李公维钧在保定城内。尝试行之。据称播种灌溉。未尽如法。然一亩之地已得谷十六石康熙丁亥桂林朱龙耀为蒲县知县。曾行之有验。后升太原司马。亦于署中后圃为之每区得谷五升亩可三十六石无疑康熙末。聊城邓钟音亦尝试种。每亩所收实多常田二十斛衢州詹文焕监督大通。于官舍隙地为之。计一亩之收五倍常田又有广润别驾方鸣夏在兰州时。教张姓者治区田一亩得谷三十六石后归江宁以其法语族人。亦治区田一亩得谷三十八石乾隆时。建昌观察李公余三于衙署后仿行之。豫章帅念祖亦仿行之收获皆符其数至道光八年。苏州潘相国哲嗣。于娄门外以其法课种稻禾。及时耕植果获丰收远近村农。皆所目击。次年又于葑门外择田试种亦复应验由是观之。区种多获。又何疑焉。使今之田主及业农者。果皆信而行之。将见家给人足。乡闾不至终穷。由是讲让型仁。礼教得以渐复。入事父兄。出事长上。孝悌忠信之行。不难兼修于深耕易耨之余。斯祸乱不弭而自弭。庶可相与共享太平之福也。岂不快哉。

区田图

见图

此图白行种稻。掘深八九寸。见方一尺五寸阔。每行种一区。空一区。黑行不种稻。亦见方一尺五寸阔。高起楞头八九寸。留楞头泥。节次以壅苗根。

△区种豆麦

区种大豆法。坎方深各六寸。相去二尺。一亩得千六百八十坎。其坎既成。取美粪一升。合坎中土搅和。以内坎中。临种沃之。坎三升水。坎内豆三粒。覆上土勿厚以掌抑之。令种与土相亲。一亩用种一升。用粪十六石八斗。豆生五六叶锄之。旱者溉之。坎三升水。丁夫一人。可治五亩。至秋收一亩十六石。

区种麦法。坎同前。凡种一亩。用子二升。覆土厚二寸。以足践之。令种土相亲。麦生根成。锄区间秋草。缘以棘柴律土壅麦根。秋旱则桑落烧浇之。秋雨泽适勿浇之。麦冻解棘柴律之突绝去其枯叶。区间草生锄之。大男大女治十亩。至五月收区一亩得百石以上。十亩得千石以上

△区种芋法

汜胜之书云。区种芋。区方深各三尺。下实豆萁。尺有五寸。以粪着萁上。深如其萁。区种芋五本。【旁四本中一本渐渐培之】 芋成萁烂。皆长三尺。此亦良法。今之农不然。但于浅土种子。俟苗成移就区种。故其利薄夫五谷之种。或丰或歉。天时使然。芋则系之人力。若种艺有法。培壅及时。无不获利以之度凶年济饥馑。助谷食之不及。

△区种瓜瓠

区种瓜法。六月雨后种菉豆八月中犁掩杀之。十月又一转。即十月中种瓜率两步为一区。坑大如盆口。深五寸。以土壅其畔。如菜畦形。坑底必令平正。以足踏之。令其保泽。以瓜子大豆各十枚徧布坑中。【瓜子大豆两物为双藉其起土故也】 以粪五升覆之。又以土一斗薄散粪上。复以足微蹑之。冬十月大雪时。速并力堆雪于坑为大堆。至春草生。瓜亦生茎叶。肥茂异于常者。且常有润泽。旱亦无害。五月瓜便熟【其搯豆锄瓜之法与常同若瓜子尽生则大槩搯出之一区留四根足矣】

区种瓠法收种子须大者。若先受一斗者。得收一石。先受一石者。得收十石。先掘地作坑。方圆深各三尺。用蚕沙与土相和令中半。【若无蚕沙生牛粪亦可】 着坑中足蹑令坚。以水沃之。令水尽即下瓠子十颗。复以前粪之既生长二尺余。便总聚十茎为一处。以布缠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不过数日。缠处便合为一茎。留强者。余悉搯去。引蔓结子。子外之条亦搯去之。勿令蔓延。留子法初生二三子不佳去之。取第四五六区留二子即足。旱时即浇之。坑畔周匝小渠子深四五寸。以水停之。令其遥润。不得坑中下水。【不论草木凡根株大者俱宜遥肥遥润】

△备荒琐语

稗史汇编曰。甘藷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大如拳。烝食味如薯蓣。海中之人寿百余岁者。由食甘藷故耳。沙土深耕厚壅大旱汲水灌之。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

又曰。诸苗二三月至七八月俱可种。但卵有大小耳。卵八九月始生。便可掘食。若未须者勿顿掘。居土中日渐大。南土到冬至。北土到霜降。须尽掘之。不则烂败矣。其种宜高地。遇旱灾可导河汲井灌溉之。在低下水乡。亦有宅地园圃高仰之处。平时作场种蔬者。悉将种藷。亦可救水灾也。若旱年得水涝年水退。在七月中气后。其田遂不及蓺五谷。荞麦可种。又寡收而无益于人。计惟剪藤种藷。易生而多收。至于蝗蝻为害。草木无遗。种种灾伤。此最为酷。乃其来如风雨。食尽而去。惟有藷根在地。荐食不及。纵令茎叶皆尽。尚能发生。不妨收入。若蝗信到时。能多并人力。益发土徧壅其根节枝干。蝗去之后。滋生更易。是虫蝗亦不能为害。故农人之家不可一岁不种此。实杂植中第一品。亦救荒第一义也。

又种藷法。种宜沙地。仍要极肥。腊月耕地以大粪壅之至春分后下种。先用灰。及剉草或牛马粪和土中。使土胍散缓可以行根。重耕地二尺深。次将藷种截断。每长二三寸种之。以土覆深半寸许。每株相去数尺。俟蔓生盛长。剪其茎。另插他处即生。与原种不异。又曰。人家凡有隙地。悉可种藷。若地非沙土。可多用柴草灰。杂入其土。其虚浮与沙土同矣。即市井湫隘。但有数尺地。仰见天日者。便可种得石许。其法用粪和土晒干。杂以柴草灰。入竹笼中。如法种之。

农书云。稗多收能水旱可救俭。孟子言五谷不熟。不如荑稗。淮南所谓小利者皆以此。且稗秆一亩可当稻秆二亩。其价亦当米一石。宜择嘉种于下田蓺之。岁岁无绝。倘遇灾年。便得广植。胜于流移抢拾不其远矣。

○借米实惠法

卷七之五

阳羡玉涵子曰康熙九年。吴越大水。吾宜为甚。吾乡名东村者为尤甚。予有田顷余在焉。去冬偶过之。行其巷。寂无人声。非锁门而他出。则阖户而就寝。余深讶焉。或告予曰。凡锁门者。殆举家行乞他所。阖户者。殆绝粒而僵卧不起耳。予大惊曰。然则不久已死乎。曰。但未至是也。凡吾村之困守家居。而不远行丐乞者。类皆以网罟作本。以虾鱼为资每得虾鱼一斤可卖米半升辄得一日活数日来。雪大冰坚。无可施网。又今年巨浸芦苇。亦淹没无遗虽欲采薪以沸水亦不可得耳春二月。复过之。忽有言曰。昨有某者。三岁儿饿死矣。余骇甚而问其状曰。吾地迩来。惟割野菜马兰杂煮而食虽得周澹木曰真极惨极流民图绘不及此些少米不敢以为糜也惟粉之而入于草汤中可以得腻藉以稍通饥肠耳是家无撮糊入爨数日矣儿幼不能草餐母绝粒许久。岂复有乳。是以遄死耳。予泪澘然下不能收、思上年之水。凡丽吾地者。真极难矣。计予业田二百余亩。得租不过十七石有奇。因漕白紧急。尽数输仓。所存欠数谓当卖产借贷以偿矣忽遇天恩、准以水灾捐折反领米四石九斗有奇以归岂不可譬之未尝捐折乎此村立就危亡吾家尚日三餐又三日粥辄欲一餐饭见此光景而私此四石九斗有奇者以独丰义不忍时二月廿四□也中夜以思余持此米将何为而可乎欲施以煮粥也则余见煮粥之弊矣、煮粥者、环一二十里而设一场。饱暖者未必不近。饥寒者未必不远也。饱暖者不宜食。其无耻者未必不食也。闻粥一熟。羣相閧然吾见有大桶小盌而携归以饲其工人者矣。又取多积剩。而臭腐以及夫犬豕者矣。远方饥民在十数里外扶老抱幼冲风冐雨颠蹶而至则锅已罄空惨极相向一恸枵腹而归耳夫少壮者。得以自达矣。衰穉妇女。何以自达乎。晴天暖日。不难早候矣。雪霜泥泞。岂能早候乎。况今春作方殷农务正急若舍一日之田功而往返十数里之遥以就二三碗之薄粥将来秋收宁复有望性命旦夕苟延活计愈加断绝矣故愚谓不如计口分赈领归白煮之便也出米以赈者。诚莫大之功然人皆吝财谁肯竟舍。有出无入事实难行虽以官府临之。急之而严戒切责。劝之而礼貌温文。终莫肯应也。即有十分好义者。吾知其出之亦有限矣今使有人于此。与之米一升。明日即无以继。有人借之米五升。至冬要还一斗。二者不可得兼其人必宁借五升矣葢与而层层剁出□切祥□无继究必饿死借重利之债而可以得生将来秋收一熟奚难此一斗乎故愚谓劝赈不如劝借之便也然今日之借不患利息重而惟患不肯放放债者富人之所乐为而在今偏不肯为巨万家赀。锱铢以积连廒积囤。羣视躭躭。一人肯借。十人岂得辞乎。一升可借。十升宁便已乎。岁荒民歉。借去尚肯还乎拥粟积钱如可恰负重债嚣嚣羣口竟同敌雠幸天下太平。众皆明妬暗嫉摩掌疾视鴈如行相持而莫敢轻动也一旦有变。彼堆千累万者。负之将安往乎然以忽转捷甚今之势苟不力为斡旋亦未必保能无变也富人剌肥贫无半粟富家厌罗绮贫者衣百结寻常亦诿于命而安之矣同是人耳竟甘心独稿饿以死哉且不借者将谓其必赖乎。灶冷烟空朝不谋夕。藉此救命奚忍负恩。计口而给不过升斗。秋收一熟等之锱铢。崔子曰惠不在大济人之急可也济人只在急时。凡衣食不缺之家。不过暂值荒歉耳。若肯竭力节省。岂无一石五斗赢余省得言言血泪矣一石出即可救百人三日之饥省得五斗出亦救百人日半之饥矣吾米尚不满五石。欲以出放济贫。岂不令人齿冷然只要与吾辈篇□子作一榜样做一前驱耳计熟矣恨不即曙黎明即起书片纸曰。史八房有米五石出放。其米作价至冬偿还。其息加二。凡本村极贫之家论丁分借此知。时余仆庄四在傍。余语之故。且备告以作价加息便宜事而庄四曰仆幸邀主庇积省得米一石不须自食亦可撘放以济人乎余喜吾术之得行而此法之果可以行之人人也急颔之曰是极善。遂续书其下曰下人庄四一石亦放时值清明余以执事祠祭无暇过彼。而已有先余而告之者矣。相与踊跃称快。晡后余至则益相与叹息致感余愈愧赧不自胜因挟前片纸不敢出忽一人大声言曰审若是我等穷人今兹或者尚有命乎我等平日借贷于人惯矣虽加六加七而未尝一负也乃今者过之而俱谢无有也无已以倍称许之而益谢无有也翳其无者咸以为今岁非放债之时也今秋宁再大水乎若其有收奚至负此担石活命之债也若其无收吾将视其拥此仍仍者而独食矣无非怕有富名耳官人宁富者哉余曰众等皆在是此纸可以无贴矣众日岂官人是为要欲令通邑式也请即列之通衢因请余出放之期余曰。今米尚在城中。廿九即月尽其次月初一乎。众散去独有一人尾予后私请曰官人能余米在此闲乎余曰前者因筑圩埂给发饭米尚存数斗又板渎圩佃。该我结数斗。今还当问我家人周百福耳。其人曰官人放米。前后等耳余家七口三日无粒米下锅矣。遵官人论丁分借法当得二斗有零。今可以一斗先惠予乎余曰吾应汝然勿令他人知余先归俄而此人至。余视剩米约有三斗即以三斗与之。其人向天连叩首曰官人积德如此皇天皇天你必速报余急扶之起谓曰。我放米与汝。又作价要利钱非舍汝也何至作如此状乎其人曰。如余等人。今者孰肯借余一勺乎虽加十加廿、亦万感也。余有一媳十九岁矣。有娠。因合门将饿死。欲出脱真苦一人兼可得众人活媳请曰。当此荒年。身居贫贱廉耻之事固不足言。独恨妇有苦□重身已五月矣。将持此谁适乎。只待相向同死耳。今得官人米又再挨过去矣。俄而又有一人至曰见彼尾官人后似有所私者吾□得妙家极惨之事且不及言。尚有余剩即惠余乎余罄量且及一斗、急与之、比余入城则前此四石九斗有奇者。己为内人买薪□可知矣市盐杂费用去二石矣急省饭米一石补入而尚少一石也。且下乡再图之。初一日众等将来领米余先令人告曰。不须皆来。只二三人领去足矣俄而五人棹一破舟至。内二人即前日之先支二斗一斗者外又同一人乃余旧佃、余识之遥问曰、汝非此村人也何以至是其人前致辞曰某实不住此村顷来饥肠欲绝闻官人放米特来相央耳。余谓曰、吾前许五石今不自意缺一石而无从措也宁尚有余能及汝乎其人力恳添彼一丁以与此村人均分、五人者辞曰吾村已论户照丁派定。虽勺合曾不相假也。吾等虽欲便汝。真无由。若官人此处能多出必与汝矣其人泪悬悬欲下叹息苦极以视余命先将一路琐琐屑屑极没要紧处形容出来恰是要紧事四石量讫唤周百福取前所收板渎圩米来至则带阴元米六斗。命倾之盘中。则热气蒸蒸欲烂矣。葢余止□时却闲叙收租必用官斛故每得佳米。而彼旁见侧出无非苦境人见今岁米贵虽稍收亦属贫艰。故不觉搀水太重耳。余曰今无奈、只得凑汝去、但不须利有二人者喜□米反□得有便宜可□可涕曰是竟与我吾视之亦甚甘而可以免息也。余少四斗则前已发过三斗矣。止缺一斗。余入内细检得一上年藏米旧囤粜后尚有少剩也余悉取出见中有空蛀及草屑余命筛之。又簸之并归盘中在傍□景逼真者咸笑曰是殆一斗有余暗察前佃面忽苦极欣欣有喜色余命量清一斗。再量得八升。前佃急急甚戆甚苦甚前请曰是宁得不借我乎。余曰是汝而前领过二斗者。忽愀然曰吾此行人家真正□泣所分不过数升矣。今地下有狼籍及蛀屑空头可以施余乎。余急命尽扫以去。彼四人者出一纸上细开三十二家。共一百七十六□止分所借□□□□□凄凉米六石耳。悲哉。夫余之此法既详且稳矣作价□□苦以偿防秋妙用至此此齐缴出熟而米或贱也加二起息以周年计之即加三也。既可获利又救人性命天下无此两便事也。吾辈要大修行积德舍去此等时再无此好机会也。而继余者尚鲜何也。意皆实处于不足耳。夫下人庄四宁有余之家乎。亦放一石。毋论一石。即一斗二斗。皆可济人。苟其出之。必有受其惠者。苦自已偶乏而□多少便门转借以放尤见至心吾辈遇此岁年。钱粮赔累。食指繁多。自难尚有余剩惟是平昔行谊说人不用□苟足信人但一开口告贷代人生息人之与余不待卑辞而苦口也。借来放何等直捷去仍讨来偿还不过一担。当转换闲耳无损于已。而大有济于人。何惜此点点面情几许筋力。任人展转垂危而不一援手耶。因义仓社仓之不能旦夕复而欲使出者不伤财。受者立有济愚谓此放贷赈法之切实可行可以人人行之为甚便也【高玉立曰毋论社仓难复似此随地为社时有社仓不用收贮又无侵盗真前此未有之议后此必传之法】 其法以十家为甲甲有长。通地为村。村有长。一图为坊。坊有正。其人必择地之。公平有信行者为之。一人不能独任。再择一二人分任之。甲内饥民。甲长村长结报。邻甲邻村查核。达之坊正。坊正勘实入册。男子全给。妇女及七岁以下半给其三岁以下。及无行之士。与从来丐乞者不与。计丁分借。具米色。必论高低。会同牙行。三面作价。至冬还亦如之。其斗斛。出入同用流啚。其息加二。放米之家。借户书与借劵、甲长村长作中。坊长照数入册。本坊之米。即放本坊、其本坊米少而借之邻坊者借户书借劵外。坊长村长。另立收领。认与追清。务期有放必还有米乐放。或曰其利不可以已乎。曰此又子贡赎人不受金、子路救溺而受牛之说矣凡善行法者立法要使久久当随时制宜而可行其刻待借者所以广劝放者而加惠贫民实所以一篇主□安富民也

○恤寒会事宜

卷七之六

生人之苦。莫如饥寒。而寒更甚于饥。当雪夜冰天。死者必倍蓰于平日。可见受冻而死。更迫于受饿而死。饿犹可稍缓须臾。冻则难延顷刻。御寒之备。所关正非细故也。士大夫消寒有会。亦知门以外。有无量孤寒。呼号待命者乎。拟恤寒会事宜。

一施棉衣

一施风帽

一施絮被

一施柴炭

一设粥

一设庇寒所

一施草韀

一施炒米姜汤

送粥担

一查造衣册

一换湿衣

一施草鞋

一施帽领

一更夫栅夫

△一施棉衣

一施棉衣。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得棉衣裤一身。即可度过残冬。故冬月施衣。得则生。不得则死。最是实惠。○冬月施衣。向例必待仲冬严寒之候。以为太早。则恐变卖也。然寒信不测。往往初冬即见冰雪。薄寒中人。最易成病。其无衣无褐之人。一遇寒风。即难忍受。设身处地。吾辈授衣之日。当为此辈一想。况变卖之人。皆系无耻乞儿。非可因噎废食。鄙意施给棉衣。宜于十月初旬。即应查给。若虑乞丐变卖。则衣之前后。可用花样大印为记。或竟施秧韀背心。或稻草韀背心。或先施粗麻布袋。或蒲包席片。聊以遮寒。总在乎有心者之尽心曲体耳。○待衣者众。或力不能多办。或多制秧韀背心。以施贫者。即草衣亦可御寒。前裕鲁山中丞。在武昌任时。曾制以给散者。又难民得絮两块。护前后心背。便可不冻死。必无可办。即用絮两方亦可。

△一施风帽

一施风帽。 肩挑贸易之人。往往五更早起。冲冐风霜。最属可悯。能多备风帽施给大为方便。

△一施絮被

一施絮被。 老年幼穉。床无絮被。最难度活。须另备絮被。凡老年无告。及寡妇抚孤。贫户生产。实在无被者。查给之。

△一施柴炭

一施柴炭。 凡遇大雪连朝。贫户不能出门寻活。饿而兼冻。必致僵仆枕籍。此时最宜赶紧查访。除送担粥外。尤宜施送稻草。炭火。俾可御寒。功德比寻常、更加十倍。○极寒天气。穷民衣少。恐不足恃。惟有多积炭火围烘。或用柴火彻夜烘之。可免冻僵而死。 难民局遇风雪之夜。冻死者不可数计此皆司其事者。不知料理安排。误人性命。此中罪孽。推诿何人。愿此后当其事者。慎之戒之。

△一设粥

一设粥。 穷民寒饿。得热粥一碗。便可支持。故严冬设粥。为济贫妙法。或竟施给。或半价发卖。均可随时斟酌。若遇风雪之期。贫人出门不易。必须担施方为尽善

△一设庇寒所

一设庇寒所。 或每乡祠庙撤空屋数间。中铺稻草。以便穷民借住。免其露宿。责成一二人专司。收管料理缓急如无空屋。或搭草厂一所亦妙。

△一施草韀

一施草韀。 难民卧地。往往受湿。其卧处必多铺稻草。或作草韀。能以板架起更妙。每十日一换。扫净污秽。以免触冐。其卧处必备尿桶。毌许就地便溺。更须时焚苍朮。以辟秽气。

△一施炒米姜汤

一施炒米姜汤。 穷民小本营生。往往侵晨入市。枵腹冲寒。情实可悯。宜给予炒米姜汤一碗。聊以御寒。 苏城阊门外。渡僧桥下。冬月清晨施炒米姜汤最为方便。

△送粥担

一送粥担。 凡遇冰雪风雨之期。须早煮热粥。或不能行。不能起者。须担粥送至其地。俾令就近取食。倘有冻僵垂死之人。用姜汤灌之。或尚可救。老人给与热土墼一方更妙。

△一查造衣册

一查造衣册。 施衣最易滋弊。一人冐领。即有一人受冻。动□性命。经手者。功罪判然。岂可忽略从事。故须预先按户清查必得实在无衣贫户。方准给票。其稍有寒备者。不得狥情滥给。方为功归实在。

△一换湿衣

一换湿衣。 乞丐冐雨湿衣。或倾跌烂泥。无可更换。和衣卧地。其寒入骨病发难支。凡遇此辈。须另备棉衣。为之更换。

△一施草鞋

一施草鞋。 乞丐雨天行乞。破鞋为烂泥湿透。寒入足胫。易成湿毒。宜各施以蒲鞋木屐一双。其赤足者。即施蒲鞋一双。亦妙。

△一施帽领

一施帽领。 穷民科头赤颈。无以蔽寒。宜多买旧破毡帽。或小帽给之。其领则以布缝棉。所费亦属无几。穷民之受惠多矣。

△一更夫栅夫

一更夫栅夫。彻夜守候。冐犯风雪。其棉衣裤尤宜及早给发。以示体恤。并须每人给棉风帽一个。更妙。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