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本脏第四十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此篇录音资料仅限于提要,其他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脏腑为人体之本,故以“本脏”名篇。脏腑功能正常则身体康强,脏腑发生病变则身体失健,这一认识与《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谓“五脏者中之守”“五脏者身之强”具有同一意义。此篇文献的具体内容在阐明五脏的二十五变,即五脏各有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之不同,在生理、病理方面各有其征候。全篇可分作四章。

第一章 人体生理功能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然有其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有其不离屏蔽室内,无怵惕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愿闻其故。岐伯对曰:窘乎哉问也!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者也。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请言其方。

【提要】统言脏腑、经脉、精神、气血、魂魄的生理功能。

第二章 五脏二十五变

【原文】“心小则安”至“人之所苦常病”。

【提要】叙述五脏的二十五变。可分作五节。

第一节 心脏五变

【原文】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个体的脏腑功能完全一样,没有差别,这是不辨证的认识;个体的脏腑功能完全不一样,这也太绝对化了,不符合实际。

【提要】言心脏五变。

【讲解】“心小”是指心气不足,“心小”外邪不一定能中伤,但很容易受内伤之害,即心脏脆弱者容易受到情志的伤害,故曰“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气散而不固,气不能固于表则易伤于外邪,故曰“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是心气逆上的意思,心气不宣,郁积于内,与肺降之气冲突,于是表现为心情不舒、善忘,故曰“心高则满于肺中,挽而善忘”。“心下”是指阳气郁积不升,外感、内伤都容易引发病变,故曰“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以下文曰:“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我就不一一解释了,大家很容易看懂。

“五脏”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叙述的,每脏的生理就个体而言肯定是有区别的,但不能以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那么绝对地来理解。

第二节 肺脏五变

【原文】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肺高则上气、肩息、;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肺坚,则不病欬、上气;肺脆则苦病消痹易伤;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

【提要】肺脏五变。

第三节 肝脏五变

【原文】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悗,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肝坚则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提要】肝脏五变。

第四节 脾脏五变

【原文】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脏苦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

【提要】脾脏五变。

第五节 肾脏五变

【原文】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俛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俛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俛仰,为狐疝;肾坚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

【提要】肾脏五变。

第三章 五脏五变外候

【原文】“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至“反复言语也”。

【提要】分叙五脏五变的外候。这里叙述的五脏之外候,要从精神上去体会理解,尤其是涉及意识形态、工作生活作风等就不是“脏本”的问题了,我们对经典文献的态度还是应该批判地继承。可分作六节。

第一节 心五变外候

【原文】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者心高,小短举者心下,长者心下坚,弱小以薄者心脆,直下不举者心端正,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提要】心五变之外候。

第二节 肺五变外候

【原文】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胁偏踈者肺偏倾也。

【提要】肺五变之外候。

第三节 肝五变外候

【原文】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骹者肝高,合胁兔骹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提要】肝五变之外候。

第四节 脾五变外候

【原文】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

【提要】脾五变之外候。

第五节 肾五变外候

【原文】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凡此诸变者,持则安,减则病也。

【提要】肾五变之外候。

第六节 五脏五变论

【原文】帝曰:善。然非余之所问也。愿闻人之有不可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犹不能减也,甚寒大热,不能伤也;其有不离屏蔽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者,何也?愿闻其故。岐伯曰:五脏六腑,邪之舍也,请言其故。五脏皆小者,少病,苦憔心大愁忧;五脏皆大者,缓于事,难使以忧;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

【提要】总结全章,可谓五脏五变论。

第四章 六腑五脏关系

【原文】“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至篇尾。

【提要】分叙六腑之外应。可分作七节。

第一节 脏腑相应

【原文】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岐伯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提要】总叙脏腑相应。

第二节 大肠外应

【原文】黄帝曰:应之奈何?岐伯曰: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提要】大肠之外应。

第三节 小肠外应

【原文】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提要】小肠之外应。

第四节 胃之外应

【原文】脾应肉,肉 坚大者胃厚,肉么者胃薄,肉 小而么者胃不坚,肉 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 不坚者胃缓,肉 无小里累者胃急,肉 多少里累者胃结,胃结者上管约不利也。

【提要】胃之外应。

第五节 胆之外应

【原文】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

【提要】胆之外应。

第六节 膀胱外应

【原文】肾应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踈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提要】三焦膀胱之外应。

第七节 视外知内

【原文】黄帝曰:厚薄美恶皆有形,愿闻其所病。岐伯答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提要】视其外而知其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