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师传第二十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此篇录音资料仅限于提要,其他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师传,即先师心得之传授也。全篇的主要内容有二:首言治病之贵顺,特别是能就病人之情志而顺之,使其尽得其便,则有助于治疗;次言身形肢节为脏腑之外候,脏居于中,形见于外,故阅身表之外状,即可候内在之脏腑。此两者皆属于诊断的范畴。全篇可分作二章。

第一章 诊治贵乎顺之道

【原文】“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至“乃不致邪僻也”。

【提要】统言诊治贵顺之道。可分作三节。

第一节 诊治顺乎情志

【原文】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提要】提出诊治贵顺乎病人之情志而不可与之相逆的认识。

【讲解】文中提出,医生在诊断、治疗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和分析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不能与之相逆,此即所谓“顺”。“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是说医生要把握病人之“顺逆”,不仅仅是机体阴阳气血之顺逆,还包括情志之顺逆。

第二节 诊治便乎病人

【原文】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黄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

【提要】论述“便病人”之道。

【讲解】此节文献具体讲医生如何与病人配合得更好。“问所便”就是问病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才能找到顺应病人的切入点。下面提出了个实际问题,“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这里所提出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医术问题了,而是关乎社会人事了,看来古人也意识到人事关系在治疗疾病时的重要性了。

第三节 心理疏导之道

【原文】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提要】“便病人”在乎于医者善做思想工作,即“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讲解】临床时,要把利害关系与病人讲清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医生做好了自己该做的,说了自己该说的,就算是蛮不讲理的人,也会听从医生的劝告,故曰“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重要的是要让病人知道医生是救人的而不是害人的,医生不仅要从技术方面解决问题,还要从思想方面解决问题。

第二章 身形为脏腑外候

【原文】“黄帝曰:本脏以身形肢节肉”至“脏安且良矣”。

【提要】叙身形肢节为脏腑之外候。可分作二节。

第一节 五脏之外候

【原文】黄帝曰:本脏以身形肢节 肉,候五脏六腑之大小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岐伯曰:身形肢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黄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知而阅之奈何?岐伯曰: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岐伯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骷骨有余,以候。黄帝曰:善。岐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黄帝曰:善。岐伯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岐伯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提要】言身形肢节为五脏之外候。

第二节 六腑之外候

【原文】黄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岐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者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提要】言六腑之外阅于面形者,包括鼻孔、唇、鼻柱等面部五官。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