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契丹国志

契丹國志卷之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后妃傳

太祖述律皇后

太祖皇帝后述律氏,本國契丹人也。勇決多權變,太祖行兵御在衆,后嘗預其謀。太祖嘗度磧擊党項,留后守其帳。黃頭、臭泊二室韋乘虛合兵掠之,后知之,勒兵以待其至,奮擊,大破之。由是名震諸夷。

后有母有姑,皆踞榻受其拜,曰:「吾惟拜天,不拜人也。」

晉王方經營河北,欲結契丹為援,常以叔父事太祖,以叔母事后。

劉守光末年衰困,遣參軍韓延徽求援,太祖怒其不拜,留之,使牧馬于野。后言于太祖曰:「延徽能守節不屈,此今之賢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禮用之。」太祖召延徽語,悅之,用為謀主,後為名相。

吳王遣使遺太祖以猛火油,曰:「攻城以油然火,焚樓櫓,敵以水沃之,火愈熾。」太祖大喜,即選騎三萬[一],欲攻幽州。后哂之曰:「豈有試油而攻一國乎?」因指帳前樹,謂太祖曰:「此樹無皮可以生乎?」太祖曰:「不可」。后曰:「幽州城亦猶是耳。吾但以三千騎伏其傍,掠其四野,使城中無食,不過數年,城自困矣,何必如此躁動輕舉?萬一不勝,為中國笑,吾部落亦解體矣。」太祖乃止。

太祖之崩也,后屢欲以身為殉,諸子泣告,惟截其右腕,置太祖柩中,朝野因號為「斷腕太后」[二],上京置義節寺,立斷腕樓,且為樹碑。

先是,后任智用權,立中子德光,在其國稱太后。左右有桀黠者,后輒謂曰:「為我達語於先帝。」至墓所,即殺之。前後所殺以百數。最後,平州人趙思溫當往,思溫不行,太后曰:「汝事先帝親近,何為不行?」對曰:「親近莫如后,后行,臣則繼之。」太后曰:「吾非不欲從先帝於地下,顧諸子幼弱,國家無主,不得往耳。」乃斷一腕,置墓中,思溫亦得免。

太宗與晉帝搆怨,帝用兵連年,中國疲弊,契丹人畜亦多死,國人厭苦之。太后謂太宗曰:「使漢人為胡主,可乎?」曰:「不可。」太后曰:「然則何故欲為漢主?」曰:「石氏負恩不可容。」太后曰:「汝今雖得漢地,不能居也,萬一蹉跌,悔何所及?」又曰:「漢兒何得一餉眠?自古但聞漢和番,不聞番和漢,漢兒果能回意,我亦何惜與和?」其後晉復來請和,卑辭謝過,疑其語忿,謂無和意,乃止[三]。

太宗自大梁回師,崩於欒城[四],諸將奉東丹王突欲之子兀欲為帝。太宗喪至國,太后不哭,曰:「待諸部寧一如故,則葬汝矣。」

先是,太祖崩於渤海,太后殺諸將數百人。太宗崩,諸將懼死,乃謀奉兀欲勒兵北歸,太后聞之大怒,發兵拒之,兀欲以偉王為先鋒,相遇於石橋。李彥韜本從晉主北遷,是時隸太后麾下,為排陣使,迎降於偉王,太后兵由是大敗。兀欲幽述律太后於太祖墓側,居之沒打河。

太宗蕭皇后

太宗皇后蕭氏,涿州人,遼興節度使蕭延思之女也。契丹所貴惟耶律與蕭二姓,后一入宮,正位椒房,凡后族皆以蕭為氏。后之生也,有異於常,及長聰慧,美姿容,帝甚寵敬之。生二子,長曰述律,後為穆宗,述軋篡弒之時,衆所擁立;次曰蒙兀。太宗南入大梁,述律后專秉國事,后無所預,弟蕭翰性殘忍,后每戒其多殺。太宗崩於欒城,后時在國。後崩,與帝合喪;暨穆宗即位,立陵寢廟,建碑頌德。

世宗甄皇后

世宗皇后甄氏,漢地人,後唐潞王時為宮人。世宗從太宗南入大梁,得之宮中。時后年四十一歲,世宗幸之,生六子,長曰明記,後即位為景宗;次曰平王、荊王、吳王、寧王、河間王。世宗既登位,冊為皇后。后少而端重,風神閑雅;暨正椒宮,繩治有法。自太祖、太宗連年戰爭,驅馳戎馬,曾無寧歲,至帝嗣位,為部族所推而神志昏惰,國人至以「睡王」目之。后性嚴明,宮庭之內不干以毫髮私。中朝喪亂,劉知遠、郭威代興,自稱為帝。帝承強盛之餘,憒憒無立志。后與參帷幄,密贊大謀,然奄奄歲時,既而有火神淀之弒,后并害焉。其後,后之子明記復為部衆推立。葬于毉巫閭山,立陵其側,建廟樹碑。碑文,翰林學士李昞所撰。

穆宗蕭皇后

穆宗皇后蕭氏,幽州厭次人,父知璠,內供奉翰林承旨。后初產之日,有雲氣馥郁久之。幼有儀觀,進趨軌則,帝居藩時納為妃。暨即位,后正中宮。是時,契丹繼代恬安,兵勢少弱,中朝藩鎮如南唐、北漢及李守貞之類,皆用蠟丸帛書求援以為強,帝不能甚應之。后性柔婉,不能規正,黑山之弒,帝酗忍罹禍焉。后無子,衆共推立明記,是為景宗。

景宗蕭皇后

景宗皇后蕭氏,名燕燕,侍中、守尚書令蕭守興之女也。或以燕燕為北宰相蕭思溫女[五]。景宗自幼年遭火神淀之亂,世宗與后同時遇害,帝藏積薪中,因此嬰疾;及即位,國事皆燕燕決之。蕭守興以后父超封魏王,共決大政。景宗崩,后領國事,自稱太后。凡四子,長名隆緒,即聖宗;次名隆慶,番名菩薩奴,封秦晉王;次名隆裕,番名高七[六],封齊國王;次名鄭哥,八月而夭。女三人,長曰燕哥,適后弟北宰相留住哥,署駙馬都尉;次曰長壽奴,適后姪東京留守悖野;次曰延壽奴,適悖野母弟肯頭。延壽奴出獵,為鹿所觸死,后即縊殺肯頭以殉葬。后有姊二人,長適齊王,王死,自稱齊妃,領兵三萬屯西鄙驢駒兒河,嘗閱馬,見番奴撻覽阿鉢姿貌甚美,因召侍宮中[七],后聞之,縶撻覽阿鉢,抶以沙囊四百而離之。踰年,齊妃請於后,願以為夫,后許之,使西捍韃靼[八],盡降之。因謀帥其衆奔骨歷札國,結兵以纂后,后知之,遂奪其兵,命領幽州。次適趙王,王死,趙妃因會飲毒后,為婢所發,后酖殺之。后天性忮忍,陰毒嗜殺,神機智略,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統和年間,舉國南征,后親跨馬行陣,與幼帝提兵初趣威虜軍、順安軍,東趣保州。又與幼帝及統軍順國王撻覽合勢以攻定州,餘衆直抵深、祁以東。又從陽城淀緣胡盧河踰關,南抵瀛州城下,兵勢甚盛,后與幼帝親鼓衆急擊,矢集城上如雨。復自瀛州抵貝、冀、天雄,南宋惶遽,駕親幸澶淵,然后為謀主;至遣王繼忠通好,及所得歲幣,亦后之謀也。國中所管幽州漢兵,謂之神武、控鶴、羽林、驍武等,皆后自統之;其將有南北皮室、當直舍利等。是時,聖宗年少,宋使臣曹利用、張皓之議和,皆后與幼帝引至帳前,問勞設館[九]。左飛龍使韓杞至宋朝,先授幼帝書,再升殿跪奏云:「太后令臣上問皇帝起居。」此可以知太后專其政,人不畏其幼帝也。是年,帝上后尊號曰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洪仁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后。

自南北通和後,契丹多在中京。武功殿,聖宗居之;文化殿,太后居之。好華儀而性無檢束,每宴集有不拜不拱手者。惟后願固盟好而年齒漸衰,宰相耶律隆運專權,有辟陽侯之幸,寵榮終始,朝臣莫及焉。其後歸政于帝,未踰月而崩。臨朝二十七年,年五十七,諡曰宣獻。

聖宗蕭皇后

聖宗皇后蕭氏,父突忽,追封陳王。性慎靜寡言,聖宗選入宮,生木不孤,即興宗,次曰達妲李,又公主二人。冊為順聖元妃。三兄二弟皆封王,姊妹封國夫人。弟徒古撒又尚燕國公主,兄解里尚平陽公主,陳六尚南陽公主,皆拜駙馬都尉。又納兄孝穆女為興宗后,弟高九女為帝弟妃。前後恩賜,不可紀極;諸連姻婭,並擢顯官。齊天后蕭氏,本正后也,屢誕皇子不育,聖宗顧待隆渥。元妃妬恩媢寵,讒毀百端,聖宗終不之信。

聖宗崩,元妃自立為太后,乃殺齊天后,詳見帝紀。后殘忍陰毒,居喪未及一年,先朝所行法度變更殆盡,不俟聖宗服闋,加尊號曰法天皇太后。駙馬蕭懇得一子疋梯,自景宗朝承天后襁育之;逮至成人,聖宗恩視比之皇子,尚韓國公主,後平渤海,勳業隆重,封蘭陵王。后兄弟媢而殺之,連坐如木柮里大師、觀音大師、彌勒大師等十餘人,一皆功臣,駢首誅夷,內外嘆憤。犯?等人累朝切齒,雖經赦宥,並不敍用,山陵未畢,后已洗滌用之,一一擢諸清途。毛克和等四十人,后家奴隸,咸無勞績,皆授防、團、節度使;至於出入宮掖,詆慢朝臣,賣官鬻爵,殘毒番漢。自是幽、燕無行之徒願沒身為奴者衆矣。后姊秦國夫人,早年嫠居,豔醜私門,后見長沙王名謝家奴,瑰偉美姿容,為殺其妃,而以秦國妻之。后妹晉國夫人,喜戶部使耿元吉貌美,后從晉國之請,亦為殺其妻,以晉國妻之。淫虐肆行,刑政弛紊,南北面番漢公事率其弟兄掌握之。凡所呈奏,弟兄聚議,各各弄權,朝臣朋黨,每事必知。太后臨朝凡四年,興宗方幽而廢之,契丹已困矣。

太后之廢也,諸舅滿朝,權勢灼奕,帝懼內難,乃與殿前都點檢耶律喜孫、護位太保耶律劉三等定謀廢后,召硬寨拽剌護位等凡五百餘人,帝立馬於行宮東之二里小山上,喜孫等直入太后宮,驅后登黃布車,幽于慶州。諸舅以次分兵捕獲,或死或徙,餘黨並誅。是時乃重熙之二年也。法天既廢,仍詔靈州節度使、內庫都點檢王繼恩內侍,都知監門衞大將軍、監南北面番漢臣僚,具不便軍民三十餘事,並立改之。

後數年,帝聽講報恩經感悟,迎回太后。

興宗蕭皇后

興宗皇后蕭氏,應州人,法天皇后弟樞密楚王蕭孝穆之女也。容德兼美,曲盡和敬。生三子,長曰洪基,即道宗;次曰紇根,名洪道,封燕王;又次曰壽千,名洪德,封晉王。帝酷好沙門,縱情無檢,后每伺帝有所失,隨即匡諫,多所弘益。洪基即位,尊為睿聖洪慈順天皇太后。清寧五年后崩,與帝合葬。

道宗蕭皇后

道宗皇后蕭氏,平州人,贈同平章事蕭顯烈女也。后生有神光之異,後入宮為芳儀,進位昭儀。生空古里,是為秦王,後名元吉,餘子皆不育。道宗登位,后正位中宮,性恬淡寡欲。魯王宗元之亂,道宗與同射獵,內外震恐,未知音耗,后勒兵鎮帖中外,甚有聲稱。後崩,葬祖州。

海濱王蕭皇后

海濱王后蕭氏,平州人[一○],節度使蕭槁剌之女也。奉先、保先兄弟皆緣后寵,柄任當朝。后性閑淑有則度,遭女真之亂,天祚荒淫,后不能違,以至禍敗焉。山金司之禍,后并被擒,粘罕納為次室。其後耶律余覩雲中起兵,兀室誅余覩并及於后。兀室回至燕山,請罪於粘罕曰:「蕭氏,契丹天祚元妃也。與兄實乃仇讎,不得已而從,彼素忍死以侍兄者,將有待於今日也。今既見事無成,恐或不利於兄;且兄橫行天下,萬夫莫當,而此人帷幄之間,可以寸刃害兄於不測矣。事當預防,以愛兄故,已擅殺之。」粘罕起而謝之,既而泣下。

海濱王文妃

海濱王文妃,本渤海大氏人。幼選入宮,聰慧閑雅,詳重寡言。天祚登位,冊為文妃,生晉王。文妃自少時工文墨,善歌詩,見女真之禍日日侵迫,而天祚醉心畋遊,不以為意,一時忠臣多所疎斥,時作歌詩以諷諫,曾有歌云:「莫嗟塞上暗紅塵,莫傷多難畏女真。不如塞卻姦邪路,選取好人[一一]。直是臥薪而嘗膽,激壯士之捐身。便可以朝清漠北,夕枕燕雲。」詞多不備載,其諷切不避權貴如此。又曾作詠史詩云:「丞相朝來劍佩鳴[一二],千官側目寂無聲。養成外患嗟何及,禍盡忠臣罰不明。親戚並居藩翰位[一三],私門潛蓄爪牙兵。可憐昔代秦天子,猶向宮中望太平。」其詩之感烈有如此者,天祚見而銜之。

是時,契丹緣金人之禍,喪郡縣幾盡,天祚遊畋不輟,嘗有倦勤意。諸子中惟晉王最賢,蕭奉先乃元妃兄,深忌之。會文妃之姊適耶律撻曷里,妹適耶律余欲覩,奉先誣告余覩欲立晉王,尊天祚為太上皇。帝於是戮撻曷里并其妻,文妃與晉王相繼受誅。

論曰:孽呂專朝,則人彘喪妖媚之質;豔武稱制,則羅網碎王侯之軀。天下有猜忍陰毒之性,武夫悍卒所無,而於婦人女子乎見之,初興之述律,繼軌之二蕭是已。然能忍於諸酋之屠戮,而不能忍於長陵之抆淚;能勇於南侵之塗炭,而不能勇於辟陽之割恩。齊天可殺也,不大橫歟;武轍可尋也,不伊慼歟。若乃海濱降號,不見泣竹之妃;賈禍詩謌,空餘憂國之涕。斯亦遭家不造,末如之何矣!

校勘記

[一]即選騎三萬「三萬」,原作「二萬」,據席本及通鑑卷二百六十九,並參攷遼史本傳改。

[二]朝野因號為斷腕太后「野」字原闕,據席本及文意補。

[三]其後晉復來請和卑辭謝過疑其語忿謂無和意乃止事見通鑑卷二百八十四。「疑其語忿,謂無和意,乃止」者,謂晉朝廷也,非指契丹。此處撮抄史文,大失原意。

[四]崩於欒城「欒城」,原作「鎮城」,下太宗蕭皇后傳同誤,並據席本、通鑑卷二百八十七並王偁東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三附錄一改。

[五]景宗皇后蕭氏名燕燕侍中守尚書令蕭守興之女也或以燕燕為北宰相蕭思溫女長編卷十云契丹主景宗「納守興女燕燕為皇后」,注引仁宗實錄曰「燕燕為北宰相蕭思溫女」。又東都事略卷二百二十三附錄一載聖宗母「燕燕姓蕭氏,宰相思溫之女」,則與實錄同。

[六]次名隆裕番名高七「番」原作「次」,從席本改。

[七]因召侍宮中長編卷五十五「宮」作「帳」。

[八]使西捍韃靼「捍」原誤作「得」,從長編卷五十五改;席本作「伐」,亦誤。

[九]問勞設館「設館」原作「館設」,據席本意轉。

[一○]平州人「人」字原脫,據席本及文意補。

[一一]選取好人席本及遼史天祚文妃傳均作「選取賢臣」。

[一二]丞相朝來劍佩鳴「朝來」,遼史天祚文妃傳作「來朝」。

[一三]親戚並居藩翰位原作「親戚並連藩屏翰」,據席本改。遼史天祚文妃傳作「親戚並居兮藩屏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