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妙法莲华经卓解卷第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原译

武原无依道人徐昌治觐周氏逗注

○药草喻品第五

(所谈之道是一。众人之性是一。但众人立志不同。领会不同。进修勤怠不同。所以证果。有小中大乘之不同。故迦叶等四子。信解之后。佛乃喻如一雨所沾。一地所产。草木各各不同也)。

(翠竹黄华真面目  春风原没两般心  既能直下知端的  叶底枝头总法音)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迦叶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

(佛法虽多。不出权实。权实之外。更无别法。故举法王发言诚谛以劝信也)。

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

(一切法。即七方便法也)。

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

(地者。实相也。性广博。名一切。寂常照。名智)。

如来观知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

(能照权也。能识药也。能知病也。各有归趣。即戒善等也)。

又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

(诸法明了者。是实智。佛眼所见言明。实智所知言了。一切药。一切病。实智照也)。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

(大千世界。譬众生。山川溪。譬五阴。药治病。如法治恶治惑。五乘七方便。因果种子不一。故言种类)。

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以慈悲薰应身说法。遍十法界。故言弥布)。

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

(法雨普润。众生所有习因。种子即生。根茎枝叶。信为根。戒为茎。定为枝。慧为叶。大根。即菩萨戒定慧)。

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

(称其种性。即施权称机。即是七种习报因果)。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小草喻人天。中草喻二乘。上草喻藏教菩萨。小树喻通教菩萨。大树喻别教菩萨。皆一佛性。皆大乘)。

迦叶当知。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彼大云。遍覆三千大千国土。

(大云起。明如来大慈覆育也。大音声。佛口也。天人等。举三善道。即三乘根性也)。

于大众中。而唱是言。我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唱十号)。

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四弘誓。亦约四谛。能出生死至安乐也)。

今世后世。如实知之。

(宿命达过去。天眼达未来。漏尽达现在)。

我是一切知者。

(具足三智)。

一切见者。

(具足五眼)。

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

(三业智俱)。

汝等天人阿修罗众。皆应到此。为听法故。尔时无数千万亿种众生。来至佛所。而听法。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

(上譬卉木差别。今明根有利钝)。

随其所堪。而为说法。种种无量。皆令欢喜。快得善利。

(随其所堪。即是称会机宜。无增减之失。欢喜得善利。即是各蒙法润受益也)。

是诸众生。闻是法已。现世安隐。后生善处。以道受乐。亦得闻法。既闻法已。离诸障碍。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道。

(佛如大云。普覆一切。三途。亦得沾阔增长。如说般若。离诸障碍。是现世安隐)。

如彼大云。雨于一切。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如其种性。具足蒙润。各得生长。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

(一相者。众生之心。同一真如相。是一地也。一味者。一乘之法。同诠一理。是一雨也。昔于一实相。方便开为七相。于一乘法。分别说有七教。究竟终归一相一味也。解脱。远离。寂灭。三种之相。总一实相。故言究竟一切种智)。

其有众生。闻如来法。若持读诵。如说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觉知。

(持说不同。修行亦异。人天作戒善之解。三乘作谛缘度解。解既不同。即是差别)。

所以者何。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

(三道。是三德种)。

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

(此是三慧取境闻法)。

以何法得何法。

(五乘之因。各得其果。即是差别。众生诸佛。一如无二。即无差别)。

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

(七方便。住于七位。故言种种。如来随他意语。方便演说。悉到一切智地)。

如彼卉木丛林诸药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

(大乘究竟归空。即无差别。皆非二乘有余。无余乃是究竟涅槃也)。

佛知是已。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汝等迦叶。甚为希有。能知如来随宜说法。能信能受。

(能知随宜说法。述其能领开三。能信能受。述其能领显一)。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随宜说法。难解难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破有法王  出现世间

(因果不亡为有。二十五王三昧。破二十五有。云破有法王。二十五有者。即三界。欲有。色有。无色有也)。

随众生欲  种种说法  如来尊重

智慧深远  久默斯要  不务速说

(大机未发。故不速说)。

有智若闻  则能信解  无智疑悔

则为永失  是故迦叶  随力为说

以种种缘  令得正见

(大乘为正见)。

迦叶当知  譬如大云  起于世间

遍覆一切  慧云含润  电光晃曜

雷声远震  令众悦豫  日光掩蔽

地上清凉  叆叇垂布  如可承揽

(云譬应身。随智慧行。故云慧云。能具十二部经之法。故言含润。身放大光如电曜。口震四辩如雷声。闻法欢喜言悦豫。九十五种邪光不现。言掩蔽。除九十八种。见思热恼。如地上清凉。叆叇云感貌。应身降世。能圆三有。故云承揽)。

其雨普等  四方俱下  流澍无量

率土充洽  山川险谷  幽䆳所生

卉木药草  大小诸树  百谷苗稼

甘蔗葡萄  雨之所润  无不丰足

干地普洽  药木并茂  其云所出

一味之水  草木丛林  随分受润

(百谷即五谷。譬五乘。能生百善也。甘蔗葡萄。譬定慧。干地普洽。譬未信者令信也)。

一切诸树  上中下等  称其大小

各得生长  根茎枝叶  华果光色

一雨所及  皆得鲜泽  如其体相

性分大小  所润是一  而各滋茂

佛亦如是  出现于世  譬如大云

普覆一切  既出于世  为诸众生

分别演说  诸法之实  大圣世尊

于诸天人  一切众中  而宣是言

我为如来  两足之尊  出于世间

犹如大云  充润一切  枯槁众生

皆令离苦  得安隐乐  世间之乐

及涅槃乐

(充润一切。即众生无边誓愿度。令离于因果苦。即烦恼无尽誓愿断。安隐乐。即法门无量誓愿学。涅槃乐。即佛道无上誓愿成。五乘咸有世间乐。得涅槃为第一之乐)。

诸天人众  一心善听  皆应到此

觐无上尊  我为世尊  无能及者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为大众说

甘露净法  其法一味  解脱涅槃

以一妙音  演畅斯义  常为大乘

而作因缘  我观一切  普皆平等

无有彼此  爱憎之心  我无贪着

亦无限碍  恒为一切  平等说法

(佛为七种众生说法。如雨注。不择溪谷。分彼此)。

如为一人  众多亦然  常演说法

曾无他事  去来坐立  终不疲厌

充足世间  如雨普润  贵贱上下

持戒毁戒  威仪具足  及不具足

正见邪见  利根钝根  等雨法雨

而无懈倦  一切众生  闻我法者

随力所受  住于诸地  或处人天

转轮圣王  释梵诸王  是小药草

(人天未断惑)。

知无漏法  能得涅槃  起六神通

及得三明  独处山林  常行禅定

得缘觉证  是中药草

(二乘俱有智断)。

求世尊处  我当作佛  行精进定

是上药草  又诸佛子  专心佛道

常行慈悲  自知作佛  决定无疑

是名小树

(六度菩萨。胜二乘。望下伪优。比上为劣)。

安住神通  转不退轮  度无量亿

百千众生  如是菩萨  名为大树

(自行化他。高广为胜)。

佛平等说  如一味雨  随众生性

所受不同  如彼草木  所禀各异

佛以此喻  方便开示  种种言辞

演说一法  于佛智慧  如海一滴

我雨法雨  充满世间  一味之法

随力修行

(世间者。十法界三十种世间也。法本一味。修之不同。故云随力修行)。

如彼丛林  药草诸树  随其大小

渐增茂好  诸佛之法  常以一味

令诸世间  普得具足  渐次修行

皆得道果

(普得具足。是颂现世安隐。渐次修行。是颂后世以道受乐也)。

声闻缘觉  处于山林  住最后身

闻法得果  是名药草  各得增长

(明二乘增长)。

若诸菩萨  智慧坚固  了达三界

求最上乘  是名小树  而得增长

(明通教菩萨坚固。是体法之智。了达三界。是断惑尽)。

复有住禅  得神通力  闻诸法空

心大欢喜  放无数光  度诸众生

(明别教菩萨法空。十住修空也。度生。十行修假也)。

如是迦叶  佛所说法  譬如大云

以一味雨  润于人华  各得成实

(一味雨。颂上无差别。各成实。颂上无差别之差别)。

迦叶当知  以诸因缘  种种譬喻

开示佛道  是我方便  诸佛亦然

今为汝等  说最实事  诸声闻众

皆非灭度  汝等所行  是菩萨道

渐渐修学  悉当成佛

○授记品第六

(授记。即记莂。保其人于千万年劫之后。还如今日之言。无少更变也)。

(顿空四相自忘机  此是如来妙总持  不尔更他求妙道  我知终与性非宜)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

(初行因)。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

(二得果)。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阿閦佛刹。波旬魔王不能障碍。菩萨声闻。而皆信乐。今迦叶成佛。亦例彼佛国土也)。

告诸比丘  我以佛眼  见是迦叶

于未来世  过无数劫  当得作佛

而于来世  供养奉觐  三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智慧  净修梵行

供养最上  二足尊已  修习一切

无上之慧  于最后身  得成为佛

其土清净  琉璃为地  多诸宝树

行列道侧  金绳界道  见者欢喜

常出好香  散众名华  种种奇妙

以为庄严  其地平正  无有丘坑

诸菩萨众  不可称计  其心调柔

逮大神通  奉持诸佛  大乘经典

诸声闻众  无漏后身  法王之子

亦不可计  乃以天眼  不能数知

其佛当寿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光明世尊  其事如是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即共同声而说偈言。

(三人记中。各有行因。得果。劫国。寿命。法住数量)。

大雄猛世尊  诸释之法王  哀愍我等故

而赐佛音声  若知我深心  见为授记者

如以甘露洒  除热得清净  如从饥国来

忽遇大王膳  心犹怀疑惧  未敢即便食

若复得王教  然后乃敢食  我等亦如是

每惟小乘过  不知当云何  得佛无上道

如未敢便食  若蒙佛授记  尔乃快安乐

大雄猛世尊  常欲安世间  愿赐我等记

如饥须教食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它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它。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  今告汝等  皆当一心

听我所说  我大弟子  须菩提者

当得作佛  号曰名相  当供无数

万亿诸佛  随佛所行  渐具大道

最后身得  三十二相  端正姝妙

犹如宝山  其佛国土  严净第一

众生见者  无不爱乐  佛于其中

度无量众  其佛法中  多诸菩萨

皆悉利根  转不退轮  彼国常以

菩萨庄严  诸声闻众  不可称数

皆得三明  具六神通  住八解脱

有大威德  其佛说法  现于无量

神通变化  不可思议  诸天人民

数如恒沙  皆共合掌  听受佛语

(八解脱。即八背舍。背是净洁五欲。舍是着心。若发真无漏。断三界结业尽。即名解脱)。

其佛当寿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

(由旬。曰逾缮那。此云限量。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

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见者欢喜。无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  皆一心听  如我所说

真实无异  是迦旃延  当以种种

妙好供具  供养诸佛  诸佛灭后

起七宝塔  亦以华香  供养舍利

其最后身  得佛智慧  成等正觉

国土清净  度脱无量  万亿众生

皆为十方  之所供养  佛之光明

无能胜者  其佛号曰  阎浮金光

菩萨声闻  断一切有  无量无数

庄严其国

尔时世尊。复告大众。我今语汝。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供养八千诸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以用供养。过见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复如是。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䟦栴檀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华。周遍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多摩罗跋栴檀香。云性无垢)。

我此弟子  大目犍连  舍是身已

得见八千  二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道故  供养恭敬  于诸佛所

常修梵行  于无量劫  奉持佛法

诸佛灭后  起七宝塔  长表金刹

华香伎乐  而以供养  诸佛塔庙

渐渐具足  菩萨道已  于意乐国

而得作佛  号多摩罗  栴檀之香

其佛寿命  二十四劫  常为天人

演说佛道  声闻无量  如恒河沙

三明六通  有大威德  菩萨无数

志固精进  于佛智慧  皆不退转

佛灭度后  正法当住  四十小劫

像法亦尔  我诸弟子  威德具足

其数五百  皆当授记  于未来世

咸得成佛  我及汝等  宿世因缘

吾今当说  汝等善听

(下根之人。已闻开三显一。复见上中二根授记。深生愧耻。今欲增进其道。先许总记。更说宿缘也)。

(三乘同入法性。岂有二心。但声闻于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故成差别。犹长者见子便识。宜乎即与家财。必待其成就大志。自鄙先心。方乃付托)。

○化城喻品第七(神力为化。防御为城)

(化作不实之城。止息退堕之众。既得止息。进力渐生。乃灭化城。复使其进)。

(本具圆明净觉身  元非因果及根尘  当人肯坚最初念  法界依然只一真)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抹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地种。也大种。能增减损益也)。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

尽此诸地种  皆悉以为墨  过于千国土

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  尽此诸尘墨

如是诸国土  点与不点等  复尽抹为尘

一尘为一劫  比诸微尘数  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  如是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

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  如见今灭度

诸比丘当知  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

通达无量劫

(无碍者。于三谛法。无漏失也)。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它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

(菩提树。即道树)。

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大威德世尊  为度众生故  于无量亿岁

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  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体乃手足

静然安不动  其心常憺怕

(憺怕。即淡泊。恬静无为也)。

未曾有散乱  究竟永寂灭  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  安隐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  盲瞑无导师

不识苦尽道  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

减损诸天众  从冥入于冥  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隐无漏道  我等及天人

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归命无上尊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  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

愿为世间说  度脱于我等  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

宿命所行业  世尊悉知已  当转无上轮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萨婆悉达。处胎时。三千国土。朗然大光。日月所不照处。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初成道时。亦如是朝为色天。中为欲天。晡为鬼神。三时说法)。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

宜各共求之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  遍照于十方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迦。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希有  难可得值遇  具无量功德

能救护一切  天人之大师  哀愍于世间

十方诸众生  普皆蒙饶益  我等所从来

五百万亿国  舍深禅定乐  为供养佛故

我等先世福  宫殿甚严饰  今以奉世尊

惟愿哀纳受

(头面。是身业。作是言及说偈赞叹。是口业。一心。即意业)。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度脱众生。开涅槃道。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世雄两足尊  惟愿演说法  以大慈悲力

度苦恼众生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是事何因缘  而现如此相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未曾见此相  当共一心求  过千万亿土

寻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脱苦众生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圣王天中王  迦陵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

我等今敬礼  世尊甚希有  久远乃一现

一百八十劫  空过无有佛  三恶道充满

诸天众减少  今佛出于世  为众生作眼

世间所归趣  救护于一切  为众生之父

哀愍饶益者  我等宿福庆  今得值世尊

(佛是极果圣人。统王十界。诸天所赞。故云天中王。迦陵频伽。此云妙声鸟。在壳中未出。发声微妙。如来音声相同。故云频伽声。众生失于正见。佛为指示。故云作眼)。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法轮。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大圣转法轮  显示诸法相  度苦恼众生

令得大欢喜  众生闻此法  得道若生天

诸恶道减少  忍善者增益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而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  光明甚威曜  此非无因缘

是相宜求之  过于百千劫  未曾见是相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难见  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见  诸饥渴众生  以法雨充满

昔所未曾睹  无量智慧者  如优昙钵华

今日乃值遇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世尊大慈愍  惟愿垂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惟愿天人尊  转无上法轮  击于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  度无量众生

我等咸归请  当演深远音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今以何因缘  我等诸宫殿  威德光明曜

严饰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闻见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善哉见诸佛  救世之圣尊  能于三界狱

勉出诸众生  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类

能开甘露门  广度于一切  于昔无量劫

空过无有佛  世尊未出时  十方常闇瞑

三恶道增长  阿修罗亦盛  诸天众转减

死多堕恶道  不从佛闻法  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减少  罪业因缘故

失乐及乐想  住于邪见法  不识善仪则

不蒙佛所化  常堕于恶道  佛为世间眼

久远时乃出  哀愍诸众生  故现于世间

超出成正觉  我等甚欣庆  及余一切众

喜叹未曾有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今以奉世尊  惟垂哀纳受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

世尊转法轮  击甘露法鼓  度苦恼众生

开示涅槃道  惟愿受我请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无量劫习法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

(此下先转半字法轮也。三转者。谓示。劝。证。示转者。谓此是苦。乃至此是道。劝转者。谓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证转者。谓苦我已知。不复更知。乃至道我已修。不复更修。示谓示其相状。劝谓劝其令修。证谓引己证彼。声闻根钝。为其三转。缘觉次之。为其再转。菩萨根利。为其一转)。

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

(所不能转者。沙门不能知。何况能转。支佛虽悟。口不能说。婆罗门虽闻其名。不解其理。魔王梵王亦尔。夫转者。转此法。度入他心。令彼得悟。破六十二见。乃名转法轮。四谛法。三转。成十二轮)。

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

(此为声闻人。先转生灭四谛法轮也。谓是苦者。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恼。谓三苦八苦。即三界内。六道生死是也集者。招集。即见思惑。惑与业俱。能招生死。集为因。苦为果。果必有因。故云是苦集。此世间因果也。灭者。灭以灭无为义。惑业即尽。则无生死之累。故云是苦灭也。灭谛之本。是二涅槃。若子缚已尽。名有余涅槃。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道者。正道及助也。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道能灭苦。故苦灭道。略则戒定慧。广则三十七品。道为因。灭为果。此出世因果也)。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此为支佛转十二因缘。法轮也。展转[惑]果为因。互相由藉为缘。无明者。体即是痴。迷暗为性。无所明了。即是惑也。行者。于过去世。造作诸业。由惑造业。故云无明缘行。识者。有了别义。根入尘。名为入。由根对尘。而未能了知。是名为触。受者。领纳名受。领纳起贪爱。故云受缘爱。由爱生着。故云爱缘取。有者既着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故云取缘有。生者六道中受生也)。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苦集即有无明。道灭即无明灭。无明为本。故无明灭。则行灭)。

佛于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六百万亿那由它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它等众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从是已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不受一切法者。不受诸见。悟初果也。得解脱者。脱子果两缚。得无学也。深妙定者。即得解脱也)。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沙弥。云息慈。息恶行慈也。诸根者。六根也。六根清净。故通利)。

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

(明其障除。大乘机动。是故为请)。

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

(般若是行神通是事)。

说是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说是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

(由佛入定。所以得说)。

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它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发菩提心。云度。即七方便。彼岸。义也)。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它。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大圣善巧。依四悉檀。作如是说。或为厌佛道长远者说短。于佛道生轻易想者说长。此对治悉檀也。或为发生宿善作长短说。此为人悉檀也。或随世间所欲作长短说。此世界悉檀也。或为闻说长短即得入理。此第一义悉檀也。悉遍也。檀梵语。华言施)。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䟦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娑婆。亦曰索诃。此云堪忍。乃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也。阿弥陀。无量寿)。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言下大种之后。中间不退。住无上道)。

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

(此言下种之后。中间退小向小。住声闻位。佛以大乘教化。渐入佛道。惟不信佛慧。所以退大向小)。

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尔时。下种时也。余国作佛。终当得闻是从。余国者。即方便有余土也)。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

(涅槃时到。诸佛出世化道将毕之时。如迦叶佛。日月灯明佛。出净土。说法华竟。即入涅槃。释迦出秽土。说法华竟。仍唱当灭。众清净者。即得三藏教益。免于五浊八苦。信解坚固者。于方等教。心相体信。了达法空者。闻般若说法。于空法中。心得了达)。

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着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即便信受。

(如来施三乘。乃方便权智。因众生小性欲。著于五尘。弊于五浊。故说三乘涅槃。令破弊免难。后说一)。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

(分段变易。二种生死。此即果险难也。见思尘沙无明。此即因险难也。由此因果。故言恶道也)。

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

(二乘断见思。出三界。故言欲过此道。更断尘沙无明。求至无上种觉。故言至珍宝处)。

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

(导师。即第十六王子也。眼耳清净曰聪。意清净曰达。即六根清净也。慧即一心三智。明即具足五眼)。

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

(人众即退大取小之人。中路者。发心为始。至佛为终。此两楹之间。而起退大意。故名中路)。

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

(退大则大灭。接小则小生。一生一灭。感于法身。善根微弱。无明所翳。故言疲极。惮生死。名为怖畏)。

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

(此正用方便之教。教化二乘。断见思惑。出三界苦。权证真空涅槃。故云化作一城)。

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

(此即劝示证三转也。莫得退还。是劝转。可于中止随意所作。是示转。入城安隐。是证转)。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生已度想。如得尽智。安隐想。如得无生智)。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宝所化城。皆是大小两理。破除二乘化理。显于宝所真实一理也)。

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

(合上此等可愍。知有小机也)。

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化城不实。宝所非真。为显二非。前品中许三与一。将谓三假而一真。宁知一亦非实。一若是真。何云等赐。等赐则谁得谁不得。良由三乘之人。滞小不进。故权譬化城。及乎出城。但曰宝所在近。不言有处者。三一俱亡。指归自心也。宝所即藏。取用最便。不假外求。故曰在近)。

大通智胜佛  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

不得成佛道  诸天神龙王  阿修罗众等

常雨于天华  以供养彼佛  诸天击天鼓

并作众伎乐  香风吹萎华  更雨新好者

过十小劫已  乃得成佛道  诸天及世人

心皆怀踊跃  彼佛十六子  皆与其眷属

千万亿围绕  俱行至佛所  头面礼佛足

而请转法轮  圣师子法雨  充我及一切

世尊甚难值  久远时一现  为觉悟群生

震动于一切  东方诸世界  五百万亿国

梵宫殿光曜  昔所未曾有  诸梵见此相

寻来至佛所  散华以供养  并奉上宫殿

请佛转法轮  以偈而赞叹  佛知时未至

受请默然坐  三方及四维  上下亦复尔

散华奉宫殿  请佛转法轮  世尊甚难值

愿以本慈悲  广开甘露门  转无上法轮

无量慧世尊  受彼众生请  为宣种种法

四谛十二缘  无明至老死  皆从生缘有

如是众过患  汝等应当知  宣畅是法时

六百万亿垓  得尽诸苦际  皆成阿罗汉

第二说法时  千万恒沙众  于诸法不受

亦得阿罗汉  从是后得道  其数无有量

万德劫算数  不能得其边

(十万为亿。十亿为兆。百亿为京。千亿为秭。万亿为垓。诸法不受者。谓能伏断见思也。大通者。东方则曰西方见佛。南方则曰北方见佛。神通大也。随处见佛。云智胜)。

时十六王子  出家作沙弥  皆共请彼佛

演说大乘法  我等及营从  皆当成佛道

愿得如世尊  慧眼第一净  佛知童子心

宿世之所行  以无量因缘  种种诸譬喻

说六波罗蜜  及诸神通事  分别真实法

菩萨所行道  说是法华经  如恒河沙偈

彼佛说经已  静室入禅定  一心一处坐

八万四千劫  是诸沙弥等  知佛禅未出

为无量亿众  说佛无上慧  各各坐法座

说是大乘经  于佛宴寂后  宣扬助法化

一一沙弥等  所度诸众生  有六百万亿

恒河沙等众  彼佛灭度后  是诸闻法者

在在诸佛土  常与师俱生  是十六沙弥

具足行佛道  今现在十方  各得成正觉

尔时闻法者  各在诸佛所  其有住声闻

渐教以佛道  我在十六数  曾亦为汝说

是故以方便  引汝趣佛慧  以是本因缘

(今日时众。免难机发。以本昔因缘也。十六王子者。八识也。识本八。各具事理。开为十六)。

今说法华经  令汝入佛道  慎勿怀惊惧

譬如险恶道  迥绝多毒兽  又复无水草

人所怖畏处

(无水草者。喻不修习菩萨之道。水澄渟表定。草差别表慧)。

无数千万众  欲过此险道  其路甚旷远

经五百由旬  时有一导师  强识有智慧

明了心决定  在险济众难  众人皆疲倦

而白导师言  我等今顿乏  于此欲退还

导师作是念  此辈甚可愍  如何欲退还

而失大珍宝  寻时思方便  常设神通力

化作大城郭  庄严诸舍宅  周匝有园林

渠流及浴池  重门高楼阁  男女皆充满

(诸舍宅。譬空观。园林者。二乘总持。无漏法也。九次定。为渠流。八解脱。为浴池。重门是三空门。无生智为楼阁。男女是定慧)。

即作是化已  慰众言勿惧  汝等入此城

各可随所乐  诸人既入城  心皆大欢喜

皆生安隐想  自谓已得度  导师知息已

集众而告言  汝等当前进  此是化城耳

我见汝疲极  中路欲退还  故以方便力

权化作此城  汝今勤精进  当共至宝所

我亦复如是  为一切导师  见诸求道者

中路而懈废  不能度生死  烦恼诸险道

故以方便力  为息说涅槃  言汝等苦灭

所作皆已办  既知到涅槃  皆得阿罗汉

尔乃集大众  为说真实法  诸佛方便力

分别说三乘  唯有一佛乘  息处故说二

今为汝说实  汝所得非灭  为佛一切智

当发大精进  汝证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实灭  诸佛之导师

为息说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入于佛慧

(息处故说二者。即上文为止息故。说二涅槃也)。

(○二十五有偈)。

(四州四恶趣  六欲并梵天  四禅四空处  无想及那含)

妙法莲华经卓解卷第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