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之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五宪律液别第三十六

黄帝问於岐伯曰:水谷入於口,输於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

岐伯日:水谷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溜於分肉之问,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溜於膀胱,则为溺与气。五藏六府,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侯,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藏六府之津液,尽上渗於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高#1者,内渗入於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於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於阴,髓掖皆臧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经酸。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写,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於回肠,留於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黄帝问於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岐伯曰:五官者,五藏之阅也。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岐伯曰:脉出於气口,色见於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藏,必当治里。

帝曰:善。五色独决於明堂乎?岐伯曰:五官已辩,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已针。黄帝曰:愿闻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黄帝曰: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倾赤;肾病者,颜与颜黑。

黄帝曰:五脉安出,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岐伯曰:五官不辩,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死加疾哉!

黄帝曰:五色之见於明堂,以观五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岐伯曰:府藏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黄帝问於岐伯曰:余闻针道於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2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於物而心生之乎?岐伯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於天,下合於地,中合於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3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员#4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

黄帝曰:愿闻自然奈何?岐伯曰:临探庾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掘次冲,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之清浊,行之逆顺也。

黄帝曰:愿闻人之白黑肥瘦小长,各有数乎?岐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於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黄帝曰:刺瘦人奈何?岐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於气,易损於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常人奈何?岐伯曰: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黄帝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岐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婴儿奈何?岐伯曰:婴兄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黄帝曰:临探庾水奈何?岐伯曰:血清气浊,疾写之,则气竭焉。黄帝曰:循掘决冲奈何?岐伯曰:血浊气涩,疾写之,则经可通也。

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藏六府之海也,五藏六府皆禀焉。其上者,出於顽颗,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於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胭中,伏行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於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驸属,下循驸,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驸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黄帝曰:何以明之?岐伯曰:以言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乃可明逆)lm 之行也。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於日月,微於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血络论第三十九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悦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畜积,久留而不写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於络,而未合和於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於阳,其气因於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写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悦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於阴者,阴脱,故烦闷。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於经,外注於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写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黄帝曰:针入而肉着者,何也?岐伯曰:热气因於针,则针热,热则肉着於针,故坚焉。

阴阳清浊第四十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岐伯曰: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黄帝曰:余问一人,非问天下之众。岐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岐伯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於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於肺,浊者下走於胃。胃之清气,上出於口;肺之,浊气,下注於经,内积於海。

黄帝曰:诸阳皆浊,何阳浊甚乎?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二独受其浊。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清者其气猾,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清独相干者,以数调之也。

【音释】

悦音闷。空音孔。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之十二竟

#1高:赵府居敬堂本作『膏』。

#2失:疑当作『矢』。

#3水:赵府居敬堂本作『木』。

#4员:赵府居敬堂本作『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