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明会要

卷二 帝系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

洪武元年正月,追尊高祖妣胡氏曰元皇后,曾祖妣侯氏曰恒皇后,祖妣王氏曰裕皇后,皇妣陈氏曰淳皇后。(元皇后、恒皇后姓氏,《据明政统宗》、《山集》明史及三编质实俱未载。证之太祖世德碑书之。 )

太祖马皇后,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以后托郭子兴。马公卒,子兴奇太祖状貌,以后归焉。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位,册为皇后。十五年八月丙戌崩。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永乐元年,上尊谥曰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谥曰考慈贞化哲惠仁徽成天毓圣至德高皇后。(校点者案:查《明史》及《明会典》,“惠”作“顺”,“毓”作“育”。 )太庙。

惠帝嫡母孝康皇后常氏,本懿文太子元妃也。洪武四年四月,册为皇太子妃。十一年十一月薨,谥“敬懿”。建文元年二月,追尊为孝康皇后。永乐元年,复称敬懿皇太子妃。福王立南京,复故号。

惠帝生母吕氏,懿文太子继妃也。建文元年二月,尊为皇太后。永乐元年,复称皇嫂懿文太子妃。福王立南京,复故号。

惠帝马皇后,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皇太孙妃。建文元年二月,册为皇后。四年六月,城陷,崩于火。

成祖徐皇后,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王即帝位,册为皇后。永乐五年七月乙卯崩,谥曰仁孝皇后。十一年二月,长陵成,以后葬焉。仁宗即位,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太庙。

仁宗张皇后,洪武十六年,封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封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统七年十月崩,上尊谥曰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合葬献陵,太庙。

宣宗胡皇后,永乐十五年,选为皇太孙妃。已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为皇后。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正统八年崩,用嫔御礼,葬金山。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英宗问大学士李贤,贤对曰:“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实临之。然臣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七年七月,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庙。

孙皇后,宣宗即位,封贵妃。三年三月,胡后废,遂册为皇后。英宗立,尊为皇太后。英宗北狩,太后命成阝王监国。景帝即位,尊为上圣皇太后。英宗复辟,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宫闱徽号自此始。 )天顺六年九月崩,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太庙。

吴太后,景帝母也。宣德三年,封贤妃。景帝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复辟,复称宣庙贤妃。成化中薨。

英宗钱皇后,正统七年,立为后。后无子。周贵妃生宪宗,及即位,命议上两宫尊号。中官夏时欲独尊贵妃为皇太后,李贤彭时持不可。已而议两宫并尊。将上册宝,时曰:“两宫同称,则无别。钱皇后请加二字,以便称谓。”从之,遂称后为慈懿皇太后。成化四年六月崩。七月,上尊谥曰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太庙。九月,合葬裕陵。

周太后,英宗妃,宪宗生母也。天顺元年,封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二十三年四月,上徽号曰圣慈仁寿皇太后。孝宗立,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三月崩,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合葬裕陵,别祀于奉慈殿,不庙。嘉靖十五年,与纪邵二后并移祀陵殿。题主曰“皇后”,不系帝谥,以别嫡庶。其后穆宗母孝恪、神宗母孝定、光宗母孝靖、熹宗母孝和、庄烈帝母孝纯,咸遵用其制。

景帝汪皇后,正统十年,册为成阝王妃。十四年,王即皇帝位,册为皇后。景泰三年,妃杭氏生子见济。景帝欲立为太子而废宪宗,后执不可。以是忤帝意,遂废后。英宗复位,仍称成阝王妃。正德元年十二月薨。议祭葬礼,大学士王鏊曰:“葬以妃,祭以后。”遂合葬金山。明年,上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

杭皇后,景帝妃。景泰三年五月,汪后废,遂立为皇后。七年崩,谥“肃孝”。英宗复位,削皇后号,毁所葬陵。

宪宗吴皇后,天顺八年七月壬申,立为皇后。先是,宪宗居东宫,万贵妃已擅宠。后既立,摘其过,杖之。帝怒,废后别宫,立甫逾月耳。正德元年薨,以妃礼葬。

王皇后,宪宗既废吴后,遂册为皇后。孝宗立,尊为皇太后。武宗立,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尊号曰“慈圣康寿”。十三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太庙。

纪太后,宪宗妃,孝宗生母也。贺县士官女。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庭,授女史,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悦,幸之,遂有身。时万贵妃专宠而妒,闻而甚恚,令婢钩治。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六年七月,皇子生,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密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得。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帝自悼恭太子薨,常郁郁不乐。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匿不敢闻耳。”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召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非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明日,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其年六月乙巳,妃暴薨,谥恭恪庄僖淑妃。孝宗即位,追谥淑妃为孝穆慈慧恭烙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御批辑览》曰:“宪宗偏宠万妃,任其妒毒而不能检制,几成炎刘燕啄之祸,柔暗实无可辞责。但宫闱事秘,流传又岂可尽凭。如所称:‘后宫有娠,皆遭潜害。’则前此之极,生于成化五年,何独无恙?且其伺察必严,又何独于纪妃得以病痞相蒙,而宫婢钩治亦肯代为容隐?至皇子既生,即使张敏溺毙;敏从欲护救,亦必潜藏外庭,密为保育,又安敢仍留附近安乐堂之他室,吴后复往来哺养,竟不处万妃之稍有知觉乎?且极故在,而敏之惊稍‘上未有子’,出于何意?且极旋即立储,又岂能隐秘不使万妃知之?纪载家传闻异辞,往往从而录饰,不足深信者,类此多矣。”

邵太后,宪宗妃,兴献帝母也。成化十二年,封宸妃;寻进封贵妃。世宗入继大统,尊为皇太后,嘉靖元年,上尊号曰“寿安”。十一月崩。十二月,上尊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圣皇太后。别祀奉慈殿。七年七月,改称太皇太后。十五年,迁主陵殿,仍称皇后,与孝肃、孝穆等。

世宗母献皇后蒋氏,兴献王妃也。弘治五年,册为兴王妃。世宗入承大统,遣使诣安陛奉迎,以嘉靖元年改称兴国太后。三年,上尊号曰本生章圣皇太后。是年秋,用张璁等言,尊为圣母章圣皇太后。七年,上尊号曰“慈仁”。十五年,加上尊号曰“康静贞寿。”十七年十二月崩。上尊谥曰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合葬显陵,主睿宗庙。

孝宗张皇后,成化二十三年,选为太子妃。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武宗立,尊为皇太后。正德五年,上尊号曰慈寿皇太后。世宗入,继称“圣母”,加上尊号曰“昭圣慈寿”。嘉靖三年,加上“昭圣康惠慈寿”。已改称“伯母”。十五年,复加上“昭圣恭安康惠慈寿”。二十年八月崩,谥曰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合葬泰陵,庙。

武宗夏皇后。正德元年,册立为皇后。嘉靖元年,上尊号曰庄皇后。十四年正月崩,合葬康陵,庙。及议谥,大学士张孚敬曰:“大行皇后,上嫂也。与累朝元后异,宜用二字或四字。”李时曰:“宜用八。”左都御史王廷相、吏部侍郎霍韬等曰:“均帝后也,何殊?”尚书夏言集众议,因奏曰:“古人尚质,谥法简,称其行。后人增加,臣子情也。生今世,宜行今制。大行皇后宜如列圣元后谥。二、四及八,于礼无据。”帝不从,令再议。众臣请如孚敬言。帝曰:“用六,合阴数焉。”于是上谥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十五年,帝觉孚敬言非是,敕曰:“孝静皇后谥不备,不称配武宗。”乃改谥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世宗陈皇后,嘉靖元年,册立为皇后。七年十月崩,谥曰“悼灵”,葬袄儿峪。十五年,改谥“孝洁”。穆宗即位,礼臣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庙。若遵遣制孝烈,则舍元配也。若同,则二后也。大行皇帝升时,宜奉孝洁配,迁葬永陵。孝烈主,宜别祀。”报可。隆庆元年二月,上尊谥曰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

张皇后,世宗第二后也。初封顺妃。七年,陈皇后崩,遂立为后。十三年正月,废居别宫。十五年薨。丧葬仪视宣宗胡废后。

方皇后,世宗第三后。十三年正月,张后废。遂立为后。旧制:立后谒内庙而已。至是,下礼臣议庙见礼。于是群臣以天子立三宫以承宗庙,《礼经》有“庙见”之文,乃考据礼经,参稽《大明集礼》,拟仪注以上。至期,帝率后谒太庙及世庙。越三日,颁诏天下。明日,受命妇朝。二十六年十月乙未,后崩。诏以元后礼葬,豫名葬地曰永陵,谥“孝烈”。二十九年十一月,豫祧仁宗,孝烈皇后于太庙。隆庆初,上尊谥曰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移主弘孝殿。

杜太后,世宗妃,穆宗生母也。嘉靖十年,封康嫔。十五年,进封妃。二十三年正月薨,赐谥“荣淑”,葬金山。穆宗立,上尊谥曰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太后。迁葬永陵,祀主神霄殿。

穆宗李皇后,穆宗为裕王,选为妃,生宪怀太子。嘉靖三十七年四月薨。穆宗即位,谥曰“孝懿”。神宗即位,上尊谥曰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葬昭陵,太庙。

陈皇后,嘉靖三十七年,选为裕主继妃。隆庆元年,册为皇后。神宗即位,上尊号曰仁圣皇太后。六年,加上“贞懿”。十年加“康静”。二十四年七月崩,谥曰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庄皇后。祀奉先殿别室。

李太后,穆宗妃,神宗生母也。隆庆元年三月,封贵妃。神宗即位,上尊号曰慈圣皇太后。旧制:天子立,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者,则加徽号以别之。是时太监冯保欲媚贵妃,因以并称风大学士张居正。下廷臣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贵妃曰慈圣皇太后。始无别矣。六年三月,加尊号曰“宣文”,十年加“明肃”,二十九年加“贞寿端献”,三十四年加“恭熹”。四十二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合葬昭陵,别祀崇殿。

神宗王皇后,万历六年,册立为皇后。四十八年四月崩,谥“孝端”。光宗即位,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a2天毓圣显皇后。合葬定陵,主庙。

王太后,神宗妃,光宗生母也。万历十年四月,封恭妃。八月,光宗生,是为皇长子。既而郑贵妃生皇三子,进封皇贵妃,而恭妃不益封。三十四年,元孙生,加“慈圣”徽号,始进封皇贵妃。四十年薨,谥温肃端静纯懿皇贵妃。熹宗即位,上尊谥曰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允圣皇太后。迁葬定陵。祀奉慈殿。

光宗郭皇后,万历二十九年,册为皇太子妃。四十一年十一月薨,谥“恭靖”。熹宗即位,上尊谥曰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迁葬庆陵,庙。

王太后,光宗妃,熹宗生母也。侍光宗东宫为选侍。万历三十二年,进才人。四十七年三月薨。熹宗即位,上尊谥曰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后。迁葬庆陵,祀奉先殿。

刘太后,光宗淑女,庄烈帝生母也。初入宫,为淑女。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庄烈皇帝。已,失光宗意,被谴薨,葬西山。庄烈封信王,追进贤妃。及即位,上尊谥曰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皇太后,迁葬庆陵。帝五岁失太后,问左右遗像,皆莫参得。传懿妃者,旧与太后同为淑女,比宫居,自称习太后,言宫人中状貌相类者,命后母瀛国夫人指示画工,可意得也。图成,由正阳门具法驾迎入。帝跪迎于午门,悬之宫中。

熹宗张皇后,天启元年四月,册为皇后。性严正,数于帝前言客氏、魏忠贤过失。尝召客氏至,欲绳以法。客、魏交恨。三年,后有娠。客、魏尽逐宫人异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奉,竟损元子。帝尝至后宫,后方读书。问何书?对曰:“《赵高传》也。”帝默然。及熹宗大渐,折忠贤逆谋,传位信王者,后力也。庄烈帝上尊号曰懿安皇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陷都城。后自缢。大清顺治元年,命合葬熹宗陵。

庄烈帝周皇后,天启七年,帝即位,立为皇后。崇祯十七年三月丁未,日晡,都城陷。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遂先帝崩。世祖章皇帝定鼎,谥后曰庄烈愍皇后。(巳上皆《后妃传》。 )

◎妃嫔

皇贵妃:宪宗封万贵妃,始称‘皇’。万历十三年,册郑氏为皇贵妃。三十四年,进封恭妃为皇贵妃。崇祯元年,封田氏为贵妃。

但贵妃:洪武三年,册孙氏为贵妃,授册,无宝。宣宗立孙贵妃,制金宝赐焉。贵妃有宝自此始。(《后妃传》。 )妃:妃嫔无宝,止用涂金银册。(《会典》。 )

诸妃位号,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后妃传序》。 )

洪武十七年十月,册李氏为淑妃,摄六宫事。未几卒。册郭氏为淑妃,摄六宫事。(《后妃传》。 )

正德元年,册沈氏为贤妃,吴氏为德妃。上御华盖殿,皮弁,升座传制。执事官举册至右顺门,捧册授内宫,由正门入,诣二妃所。二妃拜受之。女官宣册,授二妃,而以节授内官。内官出右顺门授使。使持节复命。(《彤史拾遗记》。 )

嫔:明初,无九嫔名。自后妃下,杂置诸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诸位号。(《彤史》。 )

嘉靖十年三月二日,上欲仿古礼为九嫔之选,册方氏为德嫔,与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同册为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玉文,册黄金涂,视皇后杀五分之一。帝衮冕告太庙。还服皮弁,御华盖殿传制,遣大臣行册礼。既册,从皇后朝奉先殿。礼成,帝服皮弁,受百官贺,盖创礼也。(同上。 )

才人:(《孝和王太后传》:万历二十二年,进才人。 )婕妤:(永乐中,李婕妤,朝鲜人。见山集。 )

美人:(永乐中,崔美人,朝鲜人。正德十二年,太原刘氏,命为美人。 )昭容:(永乐初,王氏册为昭容。已上皆《彤史》。 )

选侍:(《李康妃传》:光宗时,有二李选侍。又《孝和王太后传》:初侍光宗东宫为选侍。 )

淑女:(《大政记》:嘉靖十年正月,选淑女四十八人。《明史孝纯刘太后传》 )初入宫为淑女。○后妃杂录

洪武元年,帝谓翰林学士朱升等曰:“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恩宠或过,则骄恣犯分。历代政由内出,鲜不为祸。惟智者能察于未然。其纂述女诫及古贤后妃事可为法者,使子孙知所持守。”(《三编》。 )

三年五月,诏严宫阃之政。上以元末宫嫔淫渎亵乱,深戒前代之失,著为令。皇后止治宫中嫔妇事,宫门之外,悉不得预。群臣命妇非朝贺不见中宫。人君无见命妇礼。以上皆垂为永制,命子孙世世守之。(《实录》。 )

五年,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于宫中。牌用铁,字饰以金。(《后妃传序》。 )

成化四年九月,彗星见,敕群臣修省。彭时等言:“外廷大政,固所当先;宫中根本,尤为至急。谚云:‘子出多母。’今嫔嫱众多,惟熊无兆,必陛下爱有所专,而专宠者已过生育之期故也。望均恩爱,为宗社大计。”(《彭时传》。 )给事中魏元等言:“人春以来,灾异叠至,近又彗星见东方,光拂台垣,皆阴盛阳微之徵。臣闻君之与后,犹天下之与地,不可得而参贰也。传闻宫中乃有盛宠,匹耦中宫。尚书姚夔等向尝言之。陛下谓:‘内事朕自裁置。’屏息倾听,将及半载,而昭德宫进膳未闻少减,中宫未闻少增。夫宫闱远而视听犹咫尺,衽席之微,谪见天象,不可不惧。且陛下富有春秋,而震位尚虚。岂可以宗社大计,一付之爱专情一之人,而不求所以固国本、安民心哉!愿明伉俪之义,严嫡妾之防。俾尊卑较然,各安其分。本支百世之基,实在于此。”(《魏元传》。 )

弘治元年,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以广储嗣。庶子谢迁上言:“山陵之工未毕,谅暗之痛犹新。此必宦竖巧为谀词,以动陛下,非本心也。陛下富于春秋,俟祥礻覃之后,徐议未晚。顾亟寝前命。”从之。(《三编》。 )

嘉靖九年十月丁巳朔,礼部奏宫中应行事宜及讲女训仪注。初,上谕翰林院,撮诸书关女教者,撰为诗言进呈,以备宫中诵咏。又命将仁孝文皇后《内训》及圣母章圣皇太后所撰《女训》通行翰林院讲读官,每月撰成直解各三章,仍依经传及《高皇后传》内事实互证。事取简明,以便女官记诵。每月逢六之期,女官进讲三次,皇后率妃夫人于坤宁宫听讲,并具仪注上之。报可。(《实录》。 )

穆宗颇耽声色,陈皇后微谏,帝怒,出之别宫。外庭皆忧之,莫敢言。隆庆三年,御史詹仰庇入朝,遇医禁中出,询之,知后寝疾危笃,即上疏言:“先帝慎择贤淑,作配陛下,为宗庙社稷主。陛下宜遵先帝命,笃宫闱之好。近闻皇后移居别宫,已近一载,抑郁成疾。陛下略不省视。万一不讳,如圣德何?臣下莫不忧惶,徒以事涉宫禁,不敢讼言。臣谓人臣之义:知而不言,当死;言而触讳,亦当死。臣今固不惜死。愿陛下采听臣言,立复皇后中宫,时加尉问。臣虽死,贤于生。”帝手批答曰:“后无子,多疾,移居别宫,聊自适以冀却疾。尔何知内廷事,顾妄言!”仰庇自分得重谴,同列亦危之。及旨下,中外惊喜过望。仰庇益感奋。(《仰庇传》。 )

万历十四年二月,贵妃郑氏生子常洵,进封皇贵妃;而王恭妃育皇长子已五岁,无所益封。中外藉藉,疑帝将立爱。给事中姜应麟言:“礼贵别嫌,事当慎始。贵妃所生陛下第三子,犹位亚中宫;恭妃诞育元嗣,翻令居下;揆诸伦理则不顺,质之人心则不安,传之天下万世则不正,非所以重储贰、定众志也。请俯察舆情,收还成命。其或情不容已,请先加恭妃为皇贵妃,而后及于郑妃。则礼既不违,情亦不废。”疏入,帝怒,谪典史。(《姜应麟传》。 )光宗即位,谕阁臣,封贵妃为皇太后。孙如游奏曰:“考累朝典礼:以配而‘后’者,乃敌体之经;以妃而‘后’者,则从子之义。祖宗以来,岂无抱衾之爱,而终引去席之嫌。此礼所不载也。先帝念贵妃劳,不在无名之位号。陛下体先帝志,亦不在非分之尊崇。若义所不可,则遵命非孝,尊礼为孝。臣不敢曲阿,自蹈不忠之罪。”(《孙如游传》。 )给事中杨涟亦言:“贵妃封号尤乖典常。尊以嫡母,若大行皇后何?尊以生母,若本生皇后何?请亟寝前命。”(《杨涟传》。 )

◎宫官

洪武五年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制。礼臣上言:“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帝以所设过多,命重加裁定。于是折衷曩制,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俱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戒令赏罚,则宫正掌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自后妃以下至嫔御女史,巨细衣服之费,金银、币帛、器用、百物之供,皆自尚宫取旨,牒内使监覆奏移部臣取给焉。以私书出外者死。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以证取药。(《后妃传序》。 )

是年选苏杭二府妇女愿入宫者四十四人,授内职,蠲其家徭役。(《野获编》。 )

大祖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高皇后传》。 )

十四年,敕谕苏、松、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民间女子年十三以上,十九岁以下,妇人年三十以上。四十岁以下,无夫者;愿入宫备使令,各给钞为道里费,送京师。”女子以备后宫,妇人则充六宫也。(《野获编》。 )

十五年,更定品秩:二十四司正六品;增设二十四掌,正七品;宫正司增设司正,正六品二十七年,重定品职:增设二十四典,正七品;改二十四掌为正八品;尚仪局增设彤史,正六品;宫正司增设典正,正七品。六局各铸印给之。凡宫官一百八十七人,女史九十六人。(《职官志》。 )

二十二年,定六尚局官服劳既多,或五载、六载、归其父母,从宜婚嫁。年高者许归,愿留者听。其在宫闱及见受职者,家给与禄,视外品。(王圻《续通考》。 )

二十九年敕:“周之内宰,以阴礼教六宫九嫔,以妇职之法教九御;各有职司。朕起布衣,陟尊位,于内治不敢忽。是以设六尚,以职六宫,即列圣相继之道。近年精选民间淑德入宫者数人,使兼六尚事。尔等慎守乃职,毋怠!”(《春明梦徐录》。 )

成祖初,诏求民间妇女充内宫。其妇人年至五十,愿还乡里;女子给事十年,愿还家适人者;从之。(《大政记》。 )

凡诸宫人通文理者,先为女秀才,递升女史,升宫官,以至六局掌印,则为清华内职。凡圣母、后、妃礼仪等事,用女秀才为引礼赞礼官。(《彤史》。 )

嘉靖九年,皇后行亲蚕礼。内赐酒饭,以夫人、秀才为第一等。(《野获编》。 )

隆庆三年谕礼部:“祖制设六尚,以备内治。其选民间淑女十一岁至十六岁者三百人。”(王圻《续通考》。 )○出宫人

洪武元年八月甲午,遣内官往北平放元宫人,谕之曰:“宫人皆良家子,幽闭深宫,诚有可悯。至即放遣适人,勿使失所。”

天顺八年,宪宗即位。李贤上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取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愁怨尤甚。宜皆放还。”从之。(已上《三编》。 )

嘉靖四年五月己未朔,放宫女。(《大政记》。 )

八年二月丙戌,御史穆相等以灾异陈八事:一、清宫禁;谓“后宫女谒太多,阴气闭郁,亦足以致灾异,宜如贞观故事,大出宫女”。上以其事关君德,留中自裁。(《实录》。 )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