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脉症治方

内伤(脾胃附)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脉】

脉大而无力为内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二倍。或三倍。其急大而数。重按无力。为劳后内伤。右关脉弦滑而沉。或弦大而数。或浮滑而疾者。为饮食内伤也。右关弱甚。或隐而不见者。为脾胃虚损也。左关脉缓。右关脉弦者。为肝木乘脾土也。右关脉数。为胃热。弦滑为胃寒。脉结为思伤脾也。

【症】

谨按东垣论。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外伤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伤恶寒。虽近烈火不能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则解。外伤恶风。乃不禁一切风寒。内伤恶风。惟恶些小贼风。外伤症显在鼻。故鼻气不利而壅盛有力。内伤症显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外伤则邪气有余。故发言壮厉。且先轻而后重。内伤则元气不足。出言懒怯。且先重而后轻。外伤手背热。手心不热。内伤则手心热。手背不热。东垣辨法。大略如此。有内伤而无外感。有外感而无内伤。以此辨之。则判然矣。又王节斋云。东垣以饮食劳倦伤。为内伤不足之病。谓因伤饥失饱。伤损脾胃所致。盖人之所藉以生者脾胃为本。必赖饮食滋养。若调养失宜。劳后过伤。失其所养。则脾胃气虚。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非有饮食停蓄者也。故用补中益气等药。若饮食停积不化。郁发为热。乃是不足之中。继之有余。此为饮食所伤。宜消导之。又或先因饮食而后犯于房劳。或先因劳役而后犯于饮食。此皆不足之中。兼之有余。须于数者之间。审察明白也。

【治】

丹溪云世之病此者为多。但有挟痰者。有挟外感者。有热郁于内而发者。有饮食所伤者。皆以补元气为主。看所挟而兼用药。挟痰者。补中益气。加半夏。以姜汁竹沥传送。挟外感者。补中益气。加发散。如防风羌活白芷之类。挟食者。补中益气。加消导。如山楂枳实之类。气虚热甚者。少加附子。以行参 之功。又卢氏云。若内伤外感兼病而相合者。则其脉症必并见而难辨。尤宜细密求之。若显内症多者。则是内伤重而外感轻。宜以补养为先。而发散次之。若显外症多者。则外感重而内伤轻。宜以发散为急。而补养次之。此东垣未之及也。因并赘于此。用者详之。

【方】

补中益气汤 治劳役所伤。时作虚热。四肢无力。怠惰嗜卧。

人参(去芦一钱五分) 黄 (一钱五分蜜炙) 甘草(五分) 陈皮(八分) 当归(一钱二分)白术(一钱二分) 升麻(四分) 柴胡(五分)

上作一服。姜一片。枣一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气血虚甚者。加熟附子(一钱五分)、以竹参 之功(阳旺则生阴也)。

挟外感。加防风、羌活(各一钱五分)、干葛、白芷、川芎(各八分)、倍柴胡。

挟痰者。加半夏(一钱五分)、茯苓(一钱)、姜汁(半盏)、竹沥(一盏)。

兼郁热者。加川芎、山栀、香附(各等分)。

腹中痛者。加白芍药(一钱二分)、官桂(六分)。

腹中恶寒冷痛者。加桂心(五分)。

腹中恶热喜寒而痛者。加白芍药(一钱二分)、黄芩(八分)。

夏月腹痛。不恶热。加炒黑干姜(七分)、藿香(一钱)、薄、桂(三分)。

天时热腹痛者。加白芍药、山栀(各一钱)、桂(三分)。

天时寒腹痛。加半夏(一钱)、益智仁(八分)、干姜(五分)、桂(三分)。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各八分)、细辛(五分)。

顶脑痛。加 本(七分)、诸头痛。并用此四味足矣。

脐下痛甚者。加熟地黄(一钱)、其痛立止。如不止者。乃大寒也。更加桂心(五分)。

咽干。加葛根(七分)、麦门冬(一钱)。

心下刺痛。加香附(一钱)、当归(倍用)。

精神短少。加麦门冬(一钱五分)、五味子(七分)、夏月亦加。救天暑伤庚金。

有痰。嗽。加贝母、杏仁、栝蒌仁、款冬花(各一钱),去参 。虚者勿去。

咳嗽。春。加款冬花、佛耳草(各一钱)、川芎(五分)、夏。加麦门冬(一钱五分)、五味子、(五分或七分)、秋冬。加连节、麻黄(一钱)、久嗽肺中伏火。去人参、黄 ,加石膏(一钱五分)、黄芩(一钱)、食不下。乃胸中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七分)、木香(五分)、陈皮(一钱)、冬月。更加草豆蔻、益志(各五分)、夏月。更加姜炒芩连(各七分)、秋月。更加槟榔、砂仁(各五分)、春月。更加川芎、藿香(各七分)。

心下痞满。加枳实、黄连(各八分)、白芍药(一钱)、桂(二分)。

腹胀。加枳实(八分)、木香、砂仁(各五分)、浓朴(七分)、秋月。加干姜、肉桂(各五分),去甘草。

胁痛。或急缩。春月。乃肝木盛以致生火。加青皮、枳壳(各一钱)、倍柴胡、余月。加山栀、苍术、香附、贝母(各一钱)、青皮、枳壳、黑干姜(各五分)。

大便秘。加当归(一钱五分)、桃仁(一钱)、大黄(煨二钱)。

脚软乏力。或痛。加黄柏、防己(各一钱)、桂(三分)。

时时发热。乃下元阴火蒸发也。加生地黄(一钱)、黄柏(八分)

大便虚坐。或了而不了。腹中迫急。气虚血涩也。加木香、槟榔(各五分)、倍用当归。

身热沉重。虽小便多。亦加茯苓、泽泻(各七分)、黄柏(五分)、苍术(一钱)。

脾胃不和。加茯苓、半夏(各八分)、砂仁、扁豆(各六分)、生姜(三片)。

注夏。加白芍药、茯苓、黄柏(各八分)、浓朴、苍术(各一钱),去柴胡升麻。

痰厥头痛。此太阴脾经所作也。加半夏、石膏(各一钱五分)、川芎(八分)、姜汁(二匙)、葱汁(二匙)。

若挟外感。重以本方。加本经发散之药治之。如见太阳症。加羌活、 本、桂枝(各等分)、如见阳明症。加葛根(一钱)、倍升麻、如见少阳症,加黄芩、半夏(各一钱)、川芎(八分)、倍加柴胡(一钱)、如见大阴症。加枳实、浓朴(各一钱)、如见少阴症。加栝蒌根(一钱)、生甘草(五分)、如见厥阴症。加川芎(一钱)、若变症发痰。加玄参、干葛(各一钱)、倍升麻。

思虑伤心脾。神气不安。夜卧不眠。加茯神(八分)、远志(六分)、麦门冬、酸枣仁(各一钱)、辰砂(七分为末临服投入)、圆眼(五个)、自汗。加桂枝(七分)、浮麦(一撮)。

盗汗。加知母、麦门冬、麻黄根(各一钱)。

骨蒸劳热。日久虚损。加牡丹皮、地骨皮、黄柏、知母、熟地黄(各八分)、倍柴胡,去升麻、久患冷泻冷痢。或元气下脱者。加干姜(炒黑五分)、熟附(八分)、肉果(一钱)、如身有疼痛。及身肿或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者。加羌活、防风、 本(各一钱)、升麻、苍术(各八分)、勿用五苓散、所以然者。盖风药已能胜湿。故别作一服与之。如病去勿再服。盖风药能损人元气故也。

如心下痞脉迟。缓加半夏黄连、枳实(各八分)。

如脉弦。四肢满闭。便难。而心下痞。加柴胡、黄连(各八分)、青皮(五分)。

心下痞而呕逆。加生姜、二片、黄连、陈皮(八分)、冬月。加藿香、丁香(七分)。

心下痞。腹中气上逆者。是卫脉逆也。加黄柏(五分)、黄连(五分)。

中脘当心痛。加草豆蔻仁(冬一钱夏五分)。

多吐白沫。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八分)。

如救胸水泻伏火。加白芍药(一钱)、黄连(五分)、秋冬不用。

男妇发热。或扪之而肌表热者。此表症也。只服本方二三服。得微汗则凉矣。

又方 香砂养胃汤 。治饮食所伤。脾胃不和。四肢困倦。发热。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八分) 陈皮(八分) 半夏(八分) 甘草(三分) 浓朴(八分) 苍术(八分) 藿香(八分) 砂仁(七分) 枳壳(八分) 桔梗(七分)

上作一服。姜二片。枣一枚。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服。伤酒。头痛。呕吐。加黄连、扁豆、川芎(各八分)、葛根(一钱二分)。

伤肉食。加草果、枳实、山楂、麦芽(各八分)、砂仁(五分)。

伤豆粉面食辛辣湿热之物。加黄连、连翘、山楂、麦芽(各八分)、神曲(八分)、砂仁(六伤生冷西瓜乳酪寒湿之物。加川乌、防风(各五分)、砂仁、白豆蔻仁(各七分)、丁香(四分)、干姜(五分)、山楂(一钱)。

饮食间着恼闷不快。加香附(一钱)、木香、青皮、槟榔(各五分)。

湿痞满闷。加泽泻、萝卜子(各八分)。

病后多食心烦。加山栀(一钱)、黄连、枳实(各五分)。

食积作痛或痞积气块。加三棱、莪术(各八分)、枳实、官桂、白芍药、香附(各一钱)、木香、槟榔(各五分)。

翻胃。吐后作痛。加半夏曲、大腹皮、木香、干姜(二味减半)、扁豆、茱萸、炒过黄连(各一钱)、青皮(五分)。

又方 平胃散 去湿。强脾健胃。

浓朴(一钱) 苍术(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姜一片。红枣一枚。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服。

湿伤脾胃。或久泻久痢。胃弱者。加人参、白术(各一钱五分)、白茯苓(一钱)。

四时泄泻。加茯苓(一钱)、泽泻、诃子肉果(各八分)、冬月加干姜(五分)。

四时赤白痢疾。加木香、槟榔(各七分)、黄连、枳壳、肉果(各八分)、四时疟疾。加白术、人参、半夏、柴胡、黄芩(各一钱)、槟榔、草果、青皮、乌药(各八分)、乌梅(三个)、欲截。再加恒山(一钱二分)。

风痰加南星、半夏(各一钱)、荆芥、细辛(各七分)。

头风。或旋运。加半夏、天麻(各一钱)、白芷、 本(各八分)。

冷泪。及眼上风热。加木贼、荆芥、甘菊花(各等分)。

小便赤涩。加赤茯苓、荆芥、山栀、木通(各等分)。

气块。或痞。加白术(一钱五分)、枳实、二棱、莪术(各一钱)。

水气肿满。加桑白皮、大腹皮、茯苓、木通(各等分)。

冷热气痛。加茴香、木香(各八分)、山栀、香附(各一钱)、干姜(炒黑)、桂(各五分)。

肠风下血。加黄芩、枳壳、川续断、荆芥穗(各等分)。

素有痰涎。加半夏、茯苓(各一钱)。

腰痛。加杜仲、八角茴香(各一钱)。

膝痹。加菟丝子、羌活、桑寄生(各一钱)。

酒伤脾胃。加藿香、砂仁(各七分)、扁豆、黄连、半夏(各八分)、干葛(一钱)。

伤食。加豆蔻仁、砂仁、枳实、山楂(各八分)、白术(一钱)。

遇久雨水湿。加白术、茯苓、泽泻(各八分)、桂(四分)。

胃寒。加干姜、肉桂(各六分)、丁香(三分)。

湿伤脾胃。困弱不思饮食。加黄 、人参、白术(各一钱)。

伤寒时疫头痛。加防风、羌活、川芎(各一钱)、葱汁(一盏)、藿香、半夏(各八分)。

浑身拘急。有热。加地骨皮、麦门冬(各一钱)。

心下痞满不快。加木香(七分)、枳实(一钱),去甘草。

咳嗽。饮食减少。加黄 、白术、归身(各一钱)。

脉缓病急。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或大便泄泻。此湿胜也。加人参、白术、黄 (各一钱)、升麻(三分)、防风(五分)。

男妇脾胃不和。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气短。呕哑吞酸。面黄体重。怠惰嗜卧。骨节烦疼。自利。完谷不化。易饱易饥。霍乱。五噎八痞。反胃膈气。加白术、半夏曲、黄连、吴茱萸(炒过各一钱五分)、木香(五分)、砂仁(五分)。

妇人腹痛。加木香(一钱五分)、乌药、当归、白芍药(各一钱)、官桂(五分)。

赤白带下。加川归、黄柏、黄 、白术、白茯苓(各一钱)。

小儿呕吐泄泻。面黄肌弱。加山楂、白术(各一钱五分)为末。米汤调下。每服二钱。

小儿吐逆频并。手足心热。不进乳食。加半夏曲、神曲、白术(各一钱五分)、山楂(二钱)为末。每一钱。枣汤调下。

又方 参苓白术散 和中。健脾。消食。

人参(去芦一两五钱) 白术(炒二两) 砂仁(炒一两) 甘草(炙五钱) 白扁豆(炒一两) 山药(一两五钱) 薏苡仁(炒一两五钱) 桔梗(炒一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五钱) 莲子(去心一两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食远清米汤调下。或蜜丸亦可。本方一斤。加山楂末半斤。名二妙调脾散。治大人小儿食积伤脾。泻痢。膨胀。呕吐。脾胃不和等症。有效。(此芜湖夏小儿家传方)

血不和。加当归(一两五钱)、香附(一两)。

气不和。加陈皮(一两)、木香(五钱)

脾胃不快。呕吐。加藿香、半夏曲(各一两)。

胃寒。加干姜(一两)、内桂(五钱)、丁香(三钱)

泻后调理脾胃。加浓朴、苍术、陈皮(各一两)。

病后调理脾胃。加黄连、吴萸(炒一两)、木香(五钱)、石莲肉(一两)。

疟后调理脾胃。加陈皮、白芍药(各一两)、青皮(五钱)。

产后调理脾胃。加炒黑干姜(七钱)、当归、香附(各一两)。

膈症。脾胃虚损。加牛胎(一具为末)芦柴根捣汁、打淮安口子末糊为丸、红枣汤下、鲁试有效。

又方 枳术丸 一运一动。一补一消。乃理脾之圣药也。

白术(四两陈土炒过去土不用)、枳实(去穣麸炒二两)。

上为末。荷叶包老米饭煨熟。捣烂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远清米汤送下。

有痰在膈上。满闷不快。加陈皮(去白一两)、半夏(姜制二两)、名橘半枳术丸。

破滞气。消积。开胃。进饮食。加木香(一两五分)、名木香枳术丸。

饮食太过。或食间着恼。以致心腹满闷不快。加香附(一两童便进炒)、神曲、苍术、山栀、抚芎(各一两五钱)、木香(五钱)、名越鞠枳术丸。

伤肉食湿面辛辣味浓之物。加黄连、大黄、黄芩(三味俱酒蒸妙)、山楂、神曲、陈皮(各二两)、木香(一两),名三黄枳术丸。

伤生冷并冷物。加苍术、半夏、陈皮(各二两)、草豆蔻、砂仁(各一两)、木香(五钱)、丁香(三钱)。

若元气素弱。食饮难化。食已即腹内不和。疼痛泄泻。此胃虚有寒也。加人参、白芍药、陈皮、山楂、神曲(各二两)、木香、砂仁(各一两)。

素有痰火。胸膈郁塞。或吞酸吐酸。呕吐嘈杂。或酒积。或泄泻结痛。此皆湿热也。加木香(各五钱)、黄连(吴萸炒)、白芍药、陈皮(各二两)、生甘草(五钱)、夏。加石膏冬。加干姜(七钱炒)。

有食积痞块。坚硬在腹内者。加山楂(二两)、黄连、浓朴、莪术。阿魏。昆布。(各一两)、木香(五钱)、槟榔(八分)。

痞积气块在腹胁者。加黄连(吴萸炒一两五钱)、木香(一两)、莪术、阿魏(各一两五钱)、瓦龙子( 一两)、鳖甲(一两)。

勉强多食。致心腹痞闷不快。加山楂、神曲、陈皮(各一两五钱)、浓朴、砂仁(各一两)

湿热痞闷。加茯苓、泽泻、连翘、萝卜子(炒各一两五钱)。

心口胃脘痛。加干姜、砂仁(各一两)、丁香(四钱)。

素有痰火人。加半夏、橘红(各一两五钱)、白茯苓、黄芩、黄连(各一两)。

若胸膈不利。服辛香燥药。以致上焦受伤。胃脘干燥。而呕噎膈等症作矣。加黄连(吴萸炒)、山栀(姜汁炒)、白芍药、当归(各一两五钱)、石膏、桔梗(各一两)、生甘草(五钱)。明粉(各一两)、生甘草(五钱)。

若能食好食。但食后反饱难化。此胃旺脾阴虚也。加白芍药(酒炒二两)、人参、黄连、香附(各一两五钱)、石膏(一两)、生甘草、木香(各五钱)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七钱)、升麻、甘草(各五钱)、此老人常服之药也。

泻痢后虚膨。加人参、白茯苓、陈皮(各一两五钱)、木香(五钱)。

小儿泻痢不止。加山楂(二两)、诃子肉果、黄连(烧酒浸炒各一两)、木香(五钱)。

小儿疳积。加胡黄连、使君肉、山楂(各二两)、芜荑(一两)。

小儿久疟。左胁有块。加山楂。鳖甲(各二两)、青皮、白芥子(各一两)。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