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十三目辨异端之学。先秦诸子,惟道家庄老与儒家孔孟立言最相近。但庄老多本自然,孔孟则本人文。庄老非不言人文,孔孟亦非不言自然,但立言本源异,则推演所及亦必异。故后起儒学每视庄老道家为异端。佛教主出世,其为异端更显然。然虽属异端,而同属求道。称为异端,亦可同归一体,有和通求合义。故儒释道三教,亦每在中国社会并行。不如西方之有宗教战争。

北宋儒学特起,胡瑗讲学分经义治事两斋,即西汉通经致用之义。仍侧重政治立场。而道释两家,则偏重社会下层做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欧阳修本论主由政及教,政治昌明,则异端自熄。王安石退相位仍亦治佛学。而新党中如苏东坡诸人,亦多兼治道家言。周濂溪虽亦从仕,迹近隐沦,又好与方外游。其志则重明道更重于为政。二程兄弟幼年闻其说,及其自为学,亦出入释道,返之六经而始得之。则所谓辨异端,非不致意于异端之学,乃从异端中阐明出正道来。横渠幼年,范仲淹授以《中庸》一书,此书即会通儒道两家。《易传》亦如此。横渠著《正蒙》,亦多本于《易传》。故横渠之学,兼采《易》《庸》,取径与濂溪相近。二程则多引《论》《孟》。要之,皆是辨异端以归于正道也。近代人又有谓,横渠或有染于当时传入中国之回教。不知辨异端乃明辨双方异同,自必兼通双方。非治儒家言,即拒不窥释道书,以门户闭塞聪明,则又何从而辨之。当时理学家由来非如此。近人或疑理学家亦颇杂道释两家义,谓其持论不纯。或则讥其阴释阳儒,有悬羊头卖狗肉之嫌。是皆不识辨异端之学五字义。近人常有以西方哲学家言来阐释理学者,或谓其有意会通,但求为会通,仍先当明辨其异同。若以彼一方来解释此一方,则此一方真义已沦灭不彰,更何会通可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