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七十四 尽其在我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魏光焘挽左宗棠联云:

平生作事,独为其难,大业佐中兴,遗疏犹烦天下计;

一息尚存,此志不懈,斯言尝自道,千秋共见老臣心。

其语可更引宗棠子孙所作哀启为注脚:

……以书生位至将相,任封圻,且三十年,而无一日居处安享用之厚。举艰险盘错,人所却避者,辄坚忍刻厉,肩任不辞。生平以诸葛武侯自勖,卒之淡泊宁静,鞠躬尽瘁,皆如所言。疾革之时,犹以君恩未报,夙愿未偿,和局不可长恃,战备不可缓筹,晤及僚友,谕语将佐,冀共同心戮力,共济时艰,而无一语及家事。……注1054

一言蔽之,忠而已矣。光焘追随宗棠二十余年,此联所道,亦自有以知其深也。

范仲淹曰:“我知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我岂苟哉。”此诸葛亮“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之意,无非谓凡事应尽其在我,而成败利钝,可置不顾,亦犹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宗棠既常以诸葛亮自勖,而遇事辄好援引仲淹“为之自我者当如是”一言,表示其一往无前之气概,盖尽其在我,即忠之极则。注1055

宗棠之忠于事,先于教读见之。陶澍之丧,遗孤桄方七岁,陶氏族人多觊觎其产,以独富之家,处众贫之地,其势诚颇危险。故贺熙龄、胡林翼之议以宗棠为陶桄师,意固不仅在作育陶氏之遗孤,且在保全陶氏之遗业。宗棠对于前一点,主张不必定欲使桄与贵介子弟争功名,仅须使其不染纨绔习气,克承其家。对于后一点,主张先自分陶澍之家产若干,以贻族人,俾无所借口,而于其非分要求,则婉辞以谢。遇有地方公益事业,宗棠又劝陶氏以世家大族地位,率先捐输,博取社会之同情。陶氏夫人之丧葬,宗棠亦为经纪。太平军起时,宗棠又策画徙陶氏于安全之地。于是陶桄固不失为佳子弟,而陶澍之业更赖以不坠,所谓“受人之托,终人之事”,即忠之表显。注1056

宗棠之忠于所事,复于游幕见之。其参赞湖南巡抚、湖广总督军事,鉴于太平军之恣横,大局之危殆,以各尽心力挽救,与侪辈相期,如函李续宜云:

……天下纷纷,吾曹适丁其阨,武乡不云乎,“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则亦惟殚其心力,尽其职,俟之而已。……

函王开化云:

……方今时会艰难,正赖贤杰挺身任事,共与维持,救得一分,是一分,干得一事,是一事,岂可遇事推让,置天下大局于不顾。……

又函林翼云:

……时局至此,不能不挺身任事,成与不成,非人谋所及,亦尽其心力所至者而已。……

然斯时宗棠仅一幕客也。而宗棠与人论幕职,则谓:

……幕之职,原以助官为理,既为人役,自不得不殚精竭虑为之。……

又谓:

……本地人居大府幕中,任是天生孔子,亦必多招嫌忌,既为时势所迫,不得已而就此席,惟有殚诚竭虑,本吾心所谓是者为之。若多所畏避,反于事体无补,究亦未能执谗慝之口。幕所办之事,本是官事,若是避揽权之嫌,则除是不办事也。……注1057

此宗棠自道其作幕之见解,亦即忠之表显。

逮宗棠出而督师从政,益以忠于所事自励。在赣皖时,尝一再告家人曰:

……时局方艰,未知攸济,亦惟有竭尽心力所能到者为之,期无负平生之志而已。……

……现在主少国危,左右之人,未必能肩此艰巨。时局殆不堪设想,且各尽其心力所能到者为之,求无负吾君以负平生耳。……注1058

入浙后,并以此与僚属交勉,不问恩怨,以为:

……任事无不任怨,只要自己无错,那管背后议论。……

……自古任事之人,无不任怨之理,自反而缩,心中差安,岂有闻谤而遽自表白,与群小争曲直乎。无论吾辈肝肠如雪,不能因此扰其淡定之天,且操存因此益加邃密,愈觉受益不浅耳。……注1059

不问毁誉,以为:

……身入仕途,即宜立定主义,毁誉听之人,升沉付之命,惟做一日官,尽一日心,庶不负己以负斯民也。……

……毁誉不足道,功名不足道,能尽我心力,以善我事,斯可矣。……注1060

不问事之成不成,以为:

……凡事只能尽我心力图之,利钝固未能逆料也。……

……利害生死之际,庸人畏避而不敢前,且或托为明哲保身,以文其懦。独慷慨仗节之士,义愤所激,其事之克济与否,举非所知,而必不肯淟认韬晦,以求免其难,夫亦尽我心之所安而已。……注1061

亦不问成之迟与速,以为:

……功成迟速,定数成焉,不能由人迫促,然必人事尽到十分,乃可听之天。……注1062

而益以实干为依归。故认为:

……天下事,无不可为,如果实心实力去干,必有治效可睹。……

更进而认为:

……天下事总是要干,要干事,最是要一部实心。……注1063

夫子曰:“狂者进取。”狂者之进取,即忠者之实干。宗棠素有狂名,乃适成其为忠。故陕甘“平回”,人皆视为畏途,宗棠一手担当,收复金积堡后,宗棠尝慨然语其子曰:

……我移督陕甘,有代为忧者,有快心者,有料其必了此事者,有怪其迟久无功者,我概不介意。天下事,总要人干,国家不可无陕甘,陕甘不可无总督,一介书生,数年任兼圻,岂可避难就易哉。……

进攻肃州时,又语其友曰:

……西事甫有头绪,玉关以东,年内或冀澄清,然胜残去杀,必期诸善人,期诸百年以后,则又何能释诸念虑间乎。弟之不以衰疾为讳,又不早决引退之计,盖欲俟可退之时,再作区处耳。使我身退而心安,亦奚取郁郁居此。……注1064

其忠勇真挚精神,跃然如见。至于用兵新疆,更为如何艰险之工作,宗棠亦一手担当,以谓:

……西事尚有可图,衰朽虽未堪负荷,不敢他诿。……

及其收复,则又曰:

……吾辈数书痴,一意孤行,独肩艰巨,始愿亦何曾及此。而幸能致之者,无私利之见,无忌嫉之心,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耳。……注1065

盖自其西征,即誓与西事相终始,务求实践所言。至当伊犁交涉之急,虽在盛夏,仍甘于西出玉门,陈兵哈密,越南交涉之急,虽时在隆冬,亦急欲东渡台湾,力战孤拔,绝不以高年多病之身,临事稍有回虑却顾。“炎风朔雪天王地,惟在忠良翊圣朝。”可为宗棠咏也。注1066

宗棠固亦尝以衰疾乞退,然非为畏难,而为恐贻误,且表示卸职后,仍当有所尽力,其意义乃积极而非消极。如同治十一年(1872)十二月,请简员接任陕甘总督钦差大臣时奏明:

……陇事不外剿抚兼施,然其中头绪纷繁,情伪百出,接任之员,虽才力十倍于臣,亦难遽悉底里,臣自当暂留此间,以备谘访,断不敢以事权不属,遽请放归,自耽安逸。……

光绪七年(1881)在北京,两次请交卸各项差使时,亦陈明“仍当以闲散留居京师,以备顾问”。光绪九、十年间(1883—1884),宗棠再三请开两江总督及兼办理南洋通商事务大臣之缺,清廷先已准其给假四个月,回籍调养,旋又命其不必拘定假期,一俟稍愈,即行销假。于是宗棠复沥陈其衷曲:

……臣自奉命出督两江,即自矢一息尚存,不敢辄萌退志。既因衰病日迫,目疾浸深,尚思勉强支持,仰承委任。原拟于交卸后,再留三个月,俟海防就绪,再恳恩旨归籍,以养衰躯。……兹复蒙天语谆谆,微臣素怀,岂敢自逸,窃拟假期内,海防有事,固当照常经理,不敢稍存诿卸,致负恩知。即三个月外,海防如有变更,臣亦当力任其难,断不稍形推诿。良以频年讲求有素,与在防将士,相信颇深,较之生手从新交涉,事体稍易,而营务、支应、文案诸幕僚,均系旧人,所部统领营哨官队目,均相孚洽,遇事较易措手耳。……注1067

宗棠之志,洵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也。

抑推论宗棠之忠,尤在求不负。一曰不负己,尝谓:

……吾辈言事,但论理之是非,不计准驳,如其发必当理,则问心自安,不求胜于人,先已无负乎己也。……

言事如此,治事亦然,无负乎己,即尽其在我也。二曰不负人,尝谓:

……人不可负心,亦不可负人之知。……彼受我之知者,竟不如我心中所期,此即负心之甚,以此责人,以此自责。……注1068

于是受知于陶澍,而以作成陶桄,保全陶产,如所期。受知于张亮基、骆秉章,而以内安全省,外援四邻,如所期。受知于清廷,而以荡平东南,规复西北,如所期。至如何而后不负人,亦惟有先尽其在我耳。

宗棠欲以忠自谥,可谓自知明而绝非虚妄者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