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山魈[1]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孙太白尝言:其曾祖肄业于南山柳沟寺[2].麦秋旋里[3],经旬始返。

启斋门,则案上尘生,窗间丝满。命仆粪除[4],至晚始觉清爽可坐。乃拂榻陈卧具,扃扉就枕[5],月色已满窗矣。辗转移时,万籁俱寂[6].忽闻风声隆隆,山门豁然作响。窃谓寺僧失扃。注念间[7],风声渐近居庐,俄而房门辟矣。大疑之。思未定,声已入屋;又有靴声铿铿然,渐傍寝门。心始怖。

俄而寝门辟矣。急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面似老瓜皮色;目光睒闪[8],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9];舌动喉鸣,呵喇之声,响连四壁。公惧极;又念咫尺之地,势无所逃,不如因而刺之。乃阴抽枕下佩刀,遽拔而斫之,中腹,作石缶声[10].鬼大怒,伸巨爪攫公。公少缩。鬼攫得衾,捽之,忿忿而去,公随衾堕,伏地号呼。家人持火奔集,则门闭如故,排窗入,见状,大骇。扶曳登床[11],始言其故。共验之,则衾夹于寝门之隙。启扉检照,见有爪痕如箕,五指着处皆穿。既明,不敢复留,负笈而归[12].后问僧人,无复他异。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山魈(xiāo消):也作“山臊”。传说中的山怪。《正字通》引《抱朴子·登涉篇》:“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名曰魈。”今本《抱朴子》“魈”作“魈”。《荆楚岁时记》、东方朔《神异经》“魈”并作“臊”。山东民间视为恶鬼,方志中多载春节燃爆竹以驱山魈事。如《商河县志》:“正月元旦……五更燃爆竹,以驱山魈。”

[2]肄(yi艺)业:修习学业。《左传·文公四年》:“臣以为肄业及之也。”

杜预注:“肄,习也。”

[3]麦秋:麦收季节。《礼·月令》:“孟夏麦秋至。”秋,指农作物成熟之期。

[4]粪除:扫除。

[5]扃(jiong炯)扉:插门。扃,门插关。下文“失扃”,意思是忘了插门。

[6]万籁俱寂:什么声响都没有。

[7]注念间;专注凝思之时。

[8]睒(shǎn闪)闪:像闪龟一样。《胶澳志·方言》(民国本):“电光曰睒。”

[9]齿疏疏:牙齿稀稀拉拉。疏,稀。

[10]缶(fou否):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

[11]扶曳(yè叶):挽抉拖拉。

[12]负笈(ji及):背着书箱。笈,书箱。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