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六

沙门一行阿阇梨记

入漫荼罗具缘品第二之余

阿阇梨所传漫荼罗图位具列如左。

上方                右方             左方                  下方

○如来如意宝            △能授一切尊(满一切愿也)   □妙金刚                降三世尊

○如来甲胄             □莲花部女奉教者

○如来罥索         □莲花部奉教者        □青金刚

□如来怖魔             □莲花三股戟         □金刚莲                □金刚铎

○如来脐              □莲花戟

□如来马藏             □莲花尊           □寂静金刚

○如来唇              □金刚莲           □大迅利金刚              □金刚罥索

□如来十力             □莲花轮

○如来牙              □莲花刀           □金刚牙                □金刚刀

□如来大护             □莲花德菩萨         □那弭荼金刚(因因立名又云短也)

△无所畏大护者        □大水吉祥          □赤体金刚

○如来无所畏            □大吉祥           □佛奉教者

□如来铃铎             □僧吉祥

○如来商佉             □佛吉祥      □越无量虚空

□如来三昧耶金刚          □金色菩萨          △月黡尊

○如来正勤             □名称慧菩萨

□如来三昧耶            □白色菩萨          □难降大护者(女形)

○如来舌              △坏诸怖畏大护者    □金刚部生

□如来豪相             □大势至菩萨

○一切如来座          □毗俱胝菩萨      □金刚连锁          □不可越护门者

□如来大勤勇          □观世音菩萨       □执金刚

□如来眼            □多利尊

○如来心              □观音母           □金刚母

□如来铄底             □大白菩萨

○无堪忍(如来无堪忍)        □资财主菩萨         □金刚针

□水自在尊             □遍观菩萨          □金刚钩                □相向守护门者

□如来念处             □吉祥菩萨          △金刚无胜大护者         △如来使者

○如来刀              □带塔德菩萨

□如来轮              □宝德菩萨          △军荼利金刚           □金刚拳

□如来莲花             □鹿皮衣形

□如来顶              □莲花军持          △大力金刚            □无戏论金刚

○如来结界             □莲花鬘

□如来施愿             □莲花斧           □虚空无垢金刚             □金刚斧

○如来平等说            □莲花索

□如来口              □莲花铎           □素啰多金刚(妙住)

○如来腰              □莲花螺           □大身金刚               □金刚轮

□如来焰光             □莲花部使者         □大胜金刚               □金刚捧

□如来钩              (□莲花部使者△马头观世音)  □广眼金刚

□虚空眼              □莲花捧           □拔折罗金刚              圣不动尊

右第一重竟

□无垢光童子         □贤劫菩萨       ○大慧菩萨            □贤劫菩萨

□光网童子                         □寂慧菩萨            □金光菩萨

□男奉教者          △行慧菩萨       △无垢慧菩萨           ○金色菩萨

△宝德菩萨

□男守卫者          ○胜妙天菩萨      ○无尽意菩萨           □贤德菩萨

□男使者                                              ○花幢菩萨

□女使者           □宝严菩萨       □不思议慧菩萨          △计都菩萨

△六面尊                             △大慈起菩萨           □无垢光菩萨

△宝印手菩萨      △无像菩萨

△降阎摩尊

○救意慧菩萨

□地慧童子                                             △清净慧菩萨

○宝掌菩萨

□优波计设尼                        □施一切无畏菩萨         □虚空慧菩萨

文殊师利         □地藏菩萨       △除一切盖障菩萨         ○虚空藏菩萨

□计设尼                                              □虚空无垢菩萨

□质多罗           ○宝作菩萨       □除疑怪菩萨           △法慧菩萨

□请召者                          ○除一切恶趣菩萨       ○慧步菩萨

○持地菩萨

□女使者                          △悲念菩萨(亦名大悲缠)      □剌泥弭菩萨(无墙也)

□男使者           □贤意菩萨                              △泥弭菩萨(墙也)

□女守卫者          ○宝冠菩萨       □除一切热恼菩萨         ○宝幡菩萨

□女奉教者          △发心即转法轮菩萨   ○海慧菩萨            (□金光菩萨△光明菩萨)

□宝冠童子

□善住意菩萨      △妙慧菩萨            ○妙幢菩萨

□月光童子                                                □无边幢菩萨

□善财童子           □贤劫菩萨        □贤劫菩萨          □贤劫菩萨

右第二重竟

△火天护方神          □伊舍那护方神      △涅哩底护方神             风天护方神

△火天               □鸠槃荼众眷属        △女罗刹             风神后

△火天后              □阿名揭拏(羊耳)

△婆私瑟吒大仙           □阿湿嚩揭拏(马耳)  △罗刹众             △迦楼罗女

△竭伽大仙             □戍婆揭拏(箕耳)     □贤劫菩萨               △迦楼罗

△未建荼大仙            □杂宝藏神       ○童男菩萨

△瞿昙大仙             (△荼吉尼△荼迦) ○比丘众                (△非人眷属△一切人眷属)

△迦叶大仙             □童男菩萨          ○日光菩萨

△诸执曜神等            □比丘众           □西南日轮遍照胜德佛        (□童男菩萨□比丘众)

△毗逝耶后             □离尘勇猛菩萨

△日天子              □东北方定胜手德佛      ○菩萨众                □宝胜菩萨

△逝耶后              □菩萨众           ○比丘众                □西北方一宝盖佛

□那罗延并眷属           □比丘众           ○童女菩萨               □比丘众

□魔天他化自在天          □童女菩萨        △苾[口*陵]蚁[口*栗]知         □童女众

□化乐天              □女部多

□兜率陀天             □部多药叉类      △诸毗          □贤劫菩萨

□焰摩天              □住雪山药叉将   △摩诃迦罗(黑神)            (○小讫[口*栗]瑟怒二龙王○讫西瑟拏二龙王)

□(东方提头赖吒天王并揵闼婆众) □娑多祁哩药叉将  ○优婆路系多二龙王

□舍支夫人          □半遮罗药叉将     △毗卢遮十眷属          ○路系多二龙王

□帝释三十三天           □毗洒迦夜叉将                         ○优婆臂多二龙王

□童子菩萨             □痾吒嚩迦药叉将  △毗舍支十眷属

□比丘众              □毗沙门子药叉将                        ○优婆束讫劳二龙王

□欢喜菩萨                                                ○束讫劳二龙王

□上方欢喜德菩萨          □摩尼拔陀罗神                         ○沙伽罗龙王

□菩萨众              □护方神后       △寒冷地狱               ○阿那婆达多龙王

□童女菩萨             □俱吠啰护方神毗沙门  △热恼地狱               ○得叉迦罗龙王

□吉祥功德天                             ○摩迦斯龙王

□阿难陀              □满贤药叉将      □毗楼博叉王           ○矩利迦龙王

□须菩提              □诃栗底母(男五女五)                         ○羯句吒迦龙王

□舍利子                             △阎摩殁[口*栗]底后           ○和修吉龙王

□大目连              □散支大将       △阎摩后                ○阿难陀龙王

□大迦叶              □童男菩萨          △阎摩但荼               (○大莲花龙王○波头花龙王)

□无量音声佛顶           □比丘众           △阎摩罗法王              ○商佉龙王

□广大佛顶             □胜授菩萨          △质呾罗笈多讯狱者         (○缚噜拏后○嚩噜拏龙王)

□火聚佛顶             □北方胜德佛         △夜黑天                □毗楼勒叉护方天王

□胜佛顶              □菩萨众           □辨才天

△如来锡杖             □比丘众           □童男菩萨               ○优婆逊那守门者

○如来钵            □童女菩萨          □比丘众                 通门

○如来牙              □贤劫菩萨          □离优菩萨               ○逊那守门者

□豪相               □主田农神          □南方无优德佛             ○地神

△无能胜尊             □主象马厩神     □菩萨众                ○龙王并后眷属

□释迦牟尼佛                           □比丘众                ○童男菩萨

△无能胜妃             □主王库藏          □童女菩萨             ○比丘众

○佛母               □主外道福处神

□别异地狱               ○行慧菩萨

○如来铄底印            △主严穴神        □贤劫菩萨               ○西方宝焰佛

□童男菩萨             □主伏藏神          △遮闷拏                (○菩萨众○比丘众)

□比丘僧              □主碛神         △娇吠唎                ○童女菩萨

□普光菩萨             □主尸林神          △吠瑟拏味               ○主平相侵神

□东方宝性佛            □主波池神                            ○主日历神

□菩萨众              □主龙泉神        △娇唎                 ○主时分神

□比丘僧              □主井神           △燕捺唎                ○主业作神

□童女菩萨             □主空中宫菀神        △嗟捺唎                ○主宿神

□佛袈裟              □主宫室神          △未啰弭              ○主宿对神

△佛军持              □主海神           □紧那罗妃          ○主夜神

□白伞佛顶             (□主室宅神□主巷曲神)    (□紧那罗○童男菩萨)        (□主月神○主日神)

□最胜佛顶          □方神          ○比丘众                ○六时神

□摧碎佛顶          □主街陌神          ○莲花手菩萨              ○主直神

□主河神           ○东南莲花胜德佛            (○主廿八宿神○主十二宫神)

□最高佛顶             □主道神           ○菩萨众                ○月后名赤色

□辟支佛              □主旷野神          ○比丘众                ○月后名月祥

□主郊野神          ○童女菩萨               ○月天子

□大梵并明妃眷属          □主痁肆神          △慕诃囊                ○月后名月相

□四禅天              □主城神           △阙名火神             ○童男菩萨

□无色天

□净居自在天子           □主村神           △劫微                 ○比丘众

□普花天子             □主洲神           △芒囊娑                ○莲花胜菩萨

□光鬘天子             主鸟神       △讫洒也                ○下方莲花德佛

□主山神           △社吒啰              ○菩萨众

□意生天子             □主悉地物神         △句[口*路]诞囊          ○比丘众

□名称远闻天子           □主悉地神          △没栗拏                (○童女菩萨○贤劫菩萨)

□大自在妃并眷属        □主仙药神          △露系多                □阿修罗女眷属

□大自在天并眷属          □主药计神          △芒噜多                □阿修罗眷属

□摩醯首罗子及妃          □主药神           △捺噜迦

□持明妃              □悉地持明妃      △娑摩醯捺罗            ○摩睺罗伽女

□持明仙            □悉地持明仙    △诸火仙等           ○摩睺罗伽

右第三重竟

阿阇梨言。第一院东方如来钩。乃至如来甲等。皆是毗卢遮那三昧。一一作天女形。如漫荼罗方圆以辨其色。坐白莲台上。手中复持莲花。花上各以物像用为摽帜。如钩轮刀槊商佉铃铎罥索甲胄等。皆依本相画之。顶相豪相口舌牙唇等。准例推可解。如来脐于莲上图作连环圆好之相。如来腰亦颇旋曲如数珠鬘形。如来藏如轮王马宝藏相不现之形。如来施愿当作与愿手。如来法及辨说等或持经藏或作说法手。念处十力等皆是止观相应法。作寂然三昧之容。三昧耶当作佛顶相。如来顶相具摄一切功德。凡手中无物可为幖帜者。皆应置之。若漫荼罗不作尊形但示秘密印者。于金刚座上作莲华台。台上如前画作幖帜。其作字漫荼罗者。经中有种子字。当如法置之。如经不载。当取梵名中最初字为种子字。或可通用阿字也。北面莲花部诸尊。若经中不说形相者。通作红莲花色或净白色如金色尊等。则依名辨之。所持印相亦如佛部中说。然用莲花为幖帜。如莲花轮像。当以四莲花叶如十字之形用为轮辐。辐外作刃环围之。莲花刀当于莲上置刀。刀锋上又用莲花以为摽帜相。金刚杵戟等皆亦如是。莲花罥索以莲华为两茸。铎则以莲花为系。鬘则贯穿莲花以庄严身。或于所持花上置之。戴塔吉祥于顶髻上置窣堵波。或在所持花上。莲花尊则于花上重置莲花。宝德尊莲花上有宝。能授一切愿明王能满一切希愿。其状非一如观世音手持莲花。花上或置如意宝。随息灾增益降伏事。在彼相应坛中。大吉祥二手各持莲花。水吉祥或莲中出水或手垂出水。被鹿皮尊当以鹿皮严身。如梵天像。其契印漫荼罗例同前说。通用娑字为种子也。南面金刚部诸尊亦可依经。初所列名者皆具置之。随作方圆三角半月等坛。身色亦尔。或持一股拔折罗。或持三股五股。上下二锋等种种金刚标相。如经中所说随意置之。其刀斧钩针等。皆以金刚为摽帜。刀则刃锋柄饰。皆作金刚杵端铦锐之形。罥索连锁两端皆如三股拔折罗像。轮以十字金刚为辐辋。利刃环绕围之。铎以一股金刚为上系十字金刚为舌。余皆例推可解。契印漫荼罗。亦于金刚座上置白莲花。花上各表其物。若作字漫荼罗。执金刚所统眷属通用缚字。余金刚通用[合*牛]字为种子也。第二院诸菩萨众。若经中具载形相者。一一如其本教画之。无文者通用真陀摩尼印。当持莲花。花上置如意宝。周匝焰鬘围之。或随彼名中义趣以表其相。如宝冠菩萨即于花上置冠。宝网菩萨则于花上置网。宝掌菩萨掌中置宝。发心转法轮印手中持论。所有诸阙位处。皆置贤劫菩萨。其使者奉教等。皆作卑下之容。其使者操持刀捧状如夹门守御。奉教者或执持于捧印或瞻仰所尊。若受指麾教敕。守护者则如守门通信有所咨白。各随其类也。降阎摩尊是文殊眷属具大威势。其身六面六臂六足。水牛为座面有三目。色如玄云作极忿怒之状。当捡文殊梵本具足图之。凡此等诸尊。若余经中具说形相者。亦可依彼图画入曼荼罗时中。此诸尊。毗卢遮那经不载真言手印。即别出余经者。当依彼经授与真言手印。令依此经供养次第法行之也。第三院十方佛等。各依常相图之。若作契印当以如来顶相。种子则以阿字。声闻缘觉一同比丘仪式。是中缘觉小差别者。谓或有肉髻等大人之相。若契印当用钵袈裟锡杖等。其种子字如经中真言所说。东方日天之前或置摩利支天女。如陀罗尼集出之。北方夜叉八将图中阙少者。其形大抵相似。皆被甲胄持伽驮印。身相圆满端正。以彼趣所求无乏常快乐自恣故也。羊耳马耳象耳等。皆是鸠槃荼眷属。其形不同夜叉。皆露身垂毛作非人之像。耳同畜兽。图云持明仙者。是余药力等所成。悉地持明仙者。皆是专依咒术得悉地人。直言诸仙者。皆围陀事火之类。勤修苦行成五通神仙。又有夜叉持明。是彼类中福德最胜。天趣之所摄者。与世仙又殊也。其山海河池林树谷药城邑道路等神。各以本名为摽帜相。山神坐山河神在河。其树药等或手执持或依其上。当以义类推之。花严中更有足行神身众神。是护诸跂行之类及护身神。亦可依次列之。西方非人趣者。当知毗卢遮那普门身中。纯是杂类鬼神傍生等。图中无别名相者多在其中。所摄最多也。路系多是赤色。辟多是黄色。讫嘌瑟拏是黑色。其青色亦是中摄。若依此方中明义。则当各别出之。讫劳是白色。皆是一类龙王。各依本色画之。若加邬波字者其色稍浅。逊那邬波逊那亦是护门大龙王。皆右手持刀左持罥索。主年月时分神等皆作天女形。执持花枝等以为标相。若主善事者。其花亦令色相圆备。若主恶事者。则持萎萃花果等。其主六时神。亦可持六枝之花。作随时荣落之像以表其事。主昼夜者。亦可以花敷花合明之。他皆放此。南方苾陵吃嘌知。是摩醯首罗子。身极枯瘦。以常降伏怨敌。假使骨肉消尽要令得胜。故为此形。私谓即是智度所云。常修苦行割肉祀火。感生诸恶神者。所以位在南方。其十二火天。经中略说形像。有一神阙名者。但依诸火天总相形。余如图中所示也。

经云。尔时执金刚秘密主。于一切众会中。谛观大日如来。目不暂瞬者。时佛如所示现普门漫荼罗。演说诸尊图位竟。秘密主以普眼观此一一诸尊。皆不见根本亦无住处。悉是莲花台藏实相之身。出生种种方便不可穷尽。尔时深自庆幸发希有心。倍于此法生难遭想。将欲更问深义。故先说偈也。初偈意言。一切智慧者。出兴于世间。如彼灵瑞花。时时乃现一耳。佛优昙花虽则难遇。然此真言法要倍复难遇之。何以故。此是如来秘藏。长夜守护不妄授人。苟无顿悟之机则不入其手。世尊在世犹多怨嫉。况末代乎。复次此经。自释难现因缘。若众生一见此漫荼罗者。无始以来恶业重障。摧灭无余。必定得大菩提记故。非钝根薄福之人所能遭也。一见尚难。何况次第修行。当知是人转复希有。常为普门海会之所称叹名闻十方。又同大日如来有种种名号。故曰无量称也。

经云。行此无上句者。即是修行无上菩提句。此阿字门为一切真言之王。犹如世尊为诸法之王。故曰真言救世者。次二句明救世之业。所为能令行人成金刚性。止断诸恶趣一切苦不生也。

经云。若修如是行。妙慧深不动者。若具存真本。应言慧极深不动。如大海之心以极深广故。又极远离二边故。乃至大风起时不能摇动。若行者入此真言大海心时。亦复如是。以妙慧甚深无量。又极远离二边故。一切诸法不能动摇。如娑竭罗龙王降雨六天时。于自宫三业都无动作。若解如是义者。则知漫荼罗种种方便。皆悉住于实际也。

经云。时普集会一切大众。及诸持金刚者。以一音声赞叹金刚手者。彼诸大众。闻佛广演曼荼罗图位竟。欲问此中法界幖帜及金刚事业。敬重世尊故未敢发言。以金刚手能观察众心乘机说偈。必知欲决疑网。普利无量众生。是故称赞证明劝令发问。又十佛刹微尘众等以一心一味。令一人诵此法音。非谓人人俱时别说也。偈云善哉善哉大勤勇。汝已修行真言行。能问一切真言义。我等咸有意思惟者。真言行即是三平等法门。汝于持三密人中最为上首。故能问世尊普门深义。如仁者所欲问佛义。我等亦皆有是思惟。今悉同心思欲当速陈说也。次言。一切现为汝证验。依住真言之行力者。言我等初发心时。由住此无上句故。乃至能于金刚慧海甚深不动。是故必定师子吼。于汝前所说偈现作证明。我等诸有所作。皆由住真言行依真言势力。而与得成就。若汝咨问如来秘密方便者。诸有求大乘人。当于真言行法皆得通达。以通达故不久勤修。亦与我等无异。以见如是利义故。以一音声同心劝助也。尔时秘密主蒙大众劝发已。即说伽他广问世尊。初一偈问彩色义。有四句。第一句问云何是彩色义。第二句问当以何色。第三句问云何安置此色。先于何处。内耶外耶。第四句布色时以何色为先。此是造漫荼罗时一种支分也。次偈问诸门摽相。有三句偈。第一句问门旗形量。第二句问门厢形量。第三句问建立诸门法度形量。如是种种秘密摽帜。阿阇梨皆应善通达之。又是一支分也。次有二偈。大凡有八问。第一句问云何奉食及花香等。第二句问宝瓶法则。当知一切诸供养具皆在其中。阿阇梨当随事相办其性类。又是一种支分也。第三句问云何引召弟子入漫荼罗。第四句问云何作灌顶法。第五句问云何儭奉所尊。然此中复有二种。若初心行人依世谛漫荼罗。云何召入灌顶奉献阿阇梨。若已修习瑜伽作秘密灌顶。云何召入灌顶奉献阿阇梨。正作法时。所有加持教授方便皆此中摄。又是一种支分也。第六句问护摩处所。亦有浅密二释及息灾增益降伏等诸异方便。第七句问真言部类字义句义。第八句问三昧门浅深差别之相。凡阿阇梨未善通达如是法者。不应建立漫荼罗。又成三种支分也。如是问竟。大寂法王告执金刚言。汝当一心谛听。次说偈言。最胜真言道。出生大乘果者。大乘果即是佛无上慧。要由如是方便得生。由汝善言能请问我故。今普为诸摩诃萨。开示演说也。初一偈答色义云。染彼众生界。以法界之味。古佛所宣说。是名为色义者。犹如世间染色。能染净叠使同味故。以味解色。如云袈裟味者。即染作袈裟色也。今此漫荼罗色义亦然。以法界不思议色染众生心。同一净菩提味。复次如世间染衣先以。灰水洗。则易受染色。今以啰字门焚烧弟子心垢。使成灰烬。然后以嚩字门大慈悲水洗之。使纯一清白离诸戏论。然后染作法界漫荼罗。令种种普门身。皆同实相色也。次有两偈通答三问。问中云当以何色。今此答中具用青黄赤白黑五色也。偈云。先安布内色。非安布外色者。是答云何布色。何处先起何处后起也。洁白以为初。赤色为第二。如是黄及青。渐次而彰著。一切内深玄。是谓色先后者。是答是色谁为最初也。洁白是毗卢遮那净法界色。则一切众生本源。故最为初。赤是宝幢如来色。既发菩提心于明道中。降伏魔怨灭除盖障。故第二。黄色是娑罗树王色。以成正觉时。万德开敷皆到金刚实际。故第三。青是无量寿色。既到金刚实际。即以加持方便。普现大悲漫荼罗。如净虚空中具含万像。故第四。黑色是鼓音如来色。所以垂普门之迹。皆为显本。本者即是如来自证之地。住大涅槃。若舍加持神力。则一切心量众生非其境界。是故其色幽玄。而最居后也。复次如世间净帛。先受染色故。最后黑是染色之极。以最深故不可复加。是以居后。漫荼罗色义亦然。白是越百六十心垢义。此名信色故最初。赤者大勤勇义。是精进色故第二。黄谓一念相应时。定慧均等七觉开敷。是名念色故第三。青者大空三昧义。是名定色故第四。黑者谓大涅槃义。即是如来究竟之慧。是名慧色故名第五。或有说言白色最初。黄为第二。赤为第三。青为第四。黑为第五者。此约受染浅深有容有上之义。又白是信义最初。黄者犹如金刚不可俎坏。即是进义故第二。赤谓心障净除光明显照。即是念义故第三。余如上释。法门所表各殊也。复次白是寂灾色如来部义。故最初。黄是增益色莲花部义。故第二。赤是降伏色金刚部义。故第三。青是成办诸事亦出生随类之形。故第四。黑是摄召义。即诸奉教忿怒等所为众务。故第五也。复次如世间彩画不过五色。然更相涉有种种深浅不同。巧慧者善分布之。出生万像无有穷尽。法界不思议色亦复如是。统而言之不过五字门。然亦更相发挥。成种种差别智印。如来以普门善巧。图作悲生漫荼罗。乃至出生世界微尘数随类之形犹不穷尽。若瑜伽行人若得此中意者。当触类而长自在施为。寂灭真如中当在何次。如偈中所说。且举一途法门提其纲领耳。

经云。先安布内色。非安布外色者。凡图画法。当先建立内心秘密莲花藏竟。次造第一重伊字三点诸内眷属。次造第二重四菩萨等诸大眷属。以及第三重一切世天眷属。又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当具五色。先以白色为周界竟。次于其外布赤色界。次外又布黄色。次外又布青色。最外次布黑色。其第二重。亦依如上次第布白赤黄三色。第三重周界。但布纯白一色。皆极令均调正直。渐次右旋布之。其行道及供养处外缘等。随作一纯色界。瞿醯云。但用白色也。所以先白色从中向外者。明此菩提心五种根力渐次增广。乃至住于大般涅槃。则遍一切处无所不在故。黑色最居外也。若从浅至深自迹归本。则世尊府同六趣为初门眷属开发净菩提心。若众生入此明门超百六十心时。则已出过世间上菩萨位。故第三漫荼罗。唯以白色为界也。第二漫荼罗。于白之上更加赤色黄色者。赤是勤勇。菩提心中进修万行。黄是如来念处万德开敷。尔时即入重玄门居寂光土。乃至近居补处犹故不识一人。故于第二重。但以三色为界也。第一重漫荼罗。于三色之上更加青色黑色者。青是大空三昧。所谓如来身口意密无尽加持故。作大虚空色。黑谓如来寿量常住之身。如是妙身毕竟无像。故作深玄色。此二句是如来秘藏。非普为一切众生。故名眷属也又入此深玄色者。即是如来自证中胎花藏。尔时见五智色。皆同一法界色。何有浅深之殊。而诸众生。有渐入者有超升者有顿入者。然其所趣毕竟同归。故云一切内深玄也。

经云。建立门幖帜。量同中胎藏。厢卫亦如是。花台十六节者。漫荼罗夹门。皆竖幢旗以为幖帜。谓之门幖帜。二摽相距尺量。令与中胎正等。上置横括。其广亦然。幢竿上皆置偃月。月下置旗帜像。取缯帛裁令正方。可隅角破之以为两帜。各附幢竿之外。上锐下垂也。四维际亦置幢竿并偃月。其摽帜两向置之。于大勤勇门偃月上。各置如意宝。金刚手门偃月上。各置拔折罗。莲华手门偃月上。各置商佉。其四维上亦皆置宝也。夹门厢卫处如亚字形。而于中间通道。每于曲际皆置金刚撅。撅首如一股拔折罗形。其下铦锐。一箱六撅两边总十二撅。四门并四角总二十八枚。三重例尔。并备五色线。皆以不动真言或降三世真言。加持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阿阇梨正作法夜。既画曼荼罗竟。先观中胎及第一院知无阙少。即下金刚撅。其金刚撅。以金刚线周匝围之。至通门处。则止不须横断。三重皆如是置之。若不能尔者。其第三院。必应具依此法勿得阙少。至通门处。当举线随门摽。屈曲而上使不阂头。既结界竟。当依门出入不得辄越余处。每出入时。仍须诵不动真言。若是瑜伽阿阇梨。亦可周匝以线围断。若须出入时。想举此线而于下过。过已即还如故。或去门远急须出入者。当观自身作毗卢遮那以无挂碍身。勿生越线之想。随意出入无咎也。六撅间回屈处。皆令尺量均停。仍须通行道往来界院。最外门厢卫两边。亦与中胎正等。故云厢卫亦如是也。花台是灌顶处。莲花坛规制。大同中胎八叶之藏。极小者剂十六指。余义下当更说之。但开一门。其门令向大坛也。偈云。应知彼初门。与内坛齐等。谓第一重门相。当准约九分令广狭正齐。使门之中道正当花藏之心。所余第二第三。亦以此为率分之。自然渐次增广各得其所。于第二重门厢曲中。置二龙王兄弟。难陀在南拔难陀在北。其余众宝庄严。大同秘密漫荼罗位品。阿阇梨言。若作深密释者。四面方相正直均平等。是四念处义。四门是四静虑。亦是四摄法。门摽是四梵住。厢曲是四正勤。四维是四真谛。金刚线即是修多罗。以此连持三十七品作法门分剂也。所以外门摽相长短广狭之量。皆与中胎正等者。明如来一一法门。皆与法界相称。乃至无有毫牦增减。又合所行中道。正当莲花台实相之心。其普门之迹远而逾广。故云智者于外院。渐次而增加也。偈云。略说三摩地。一心住于缘。从此以下。答漫荼罗中三昧支分。若未修瑜伽者。不得作阿阇梨。以阙支分故法事不成也。经中。初略释三昧名义。次深广说之。初略释者。谓心系缘一境而不驰散。是等持义。故偈云略说三摩地一心住于缘也。且就有相瑜伽。自有上中下三种。上谓观毗卢遮那等诸如来身。中谓观文殊师利等诸菩萨身。下谓观因陀罗等随类之身。一一如漫荼罗所示。色像威仪秘密摽式或印或字。但一心住缘不复驰散。即是彼尊三昧门。以要言之。如漫荼罗海会佛刹微尘数一一善知识。皆一种入法界三昧门。若总观如是普门大众。一心住缘而不驰散。即是普眼三昧门。亦名普门世界三昧门。如一门及一切门者。或但入正遍知部三昧门。或但入莲花部三昧门。或但入金刚部三昧门。或以文殊眷属普皆集会为一三昧门。余三菩萨亦尔。随行人心量大小。种种不同也。行者修习瑜伽。或观本尊或观秘密印或观真言时。有种种境界现前。不与本观相同。皆是邪观也。如于定中。或见日月众星光明粲丽。或见大莲花王遍满空中。或见宝树楼阁殊胜庄严。犹如天宫及诸净刹。或复豁然不复有身心。相或见诸佛菩萨无量大众。或闻种种异声。或见悬崖巉绝至无间狱。以不依本所缘故。皆不应取。但如常一心意。虽得与定境相应。应须深修观察十缘生句。不应味著也。若见异境界以为殊妙而取著之。名为我慢定。亦名悭执定。但与正观相应时。自然得见俱胝佛刹。此中佛。谓百千众事刹为净处也。如是相应时。即知承前已来种种事相非无因缘。以如是如是因缘故。有如是如是事相。不由他悟而无所挂碍也。复次深秘释者。诸于一一善知识法门身真实相中。心住于缘。不生妄想戏论。是等持义。如入阿字门一念法界。是毗卢遮那三昧。于法莲花印一心不乱。是观自在三昧。于金刚慧印一心不乱。是秘密主三昧。乃至梵释诸尊。各于一法界门而得自在。若于彼解脱身一缘不乱。各彼净天眼三昧。若于大悲藏云海中一心不乱。名普眼三昧。亦名普现色身三昧。若使如来于无量阿僧祇劫。演说是中广义。犹不穷尽。今欲以两偈摄之。使究尽无余。故云广义复殊异。大众生谛听也。此中复二。初明如来三昧印。次明三昧道中差别印。偈云佛说一切空者。即是入阿字门。乃至无有少法而可得者。亦无定相可名三昧。住如是一心法界。名为正觉之等持也。所以然者。若出此心性。外有境界可缘。即非常住之境。为四相所迁时。住缘之心亦复随境界流。云何名为定耶。是故正觉三昧。觉诸法本不生故。唯是心自证心心自知心。从久远以来。常如实际无有变易。即以如是心自住如是缘故。得名为等持也。此正是毗卢遮那本尊。所现无尽庄严藏。亦不离如是本尊。若他观者。皆名邪观。故次说必定印言。三昧唯证心。非从异缘得。若据梵本质言之。当言彼更无异得。意言。更不从余处得之也。次云。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者。如大般涅槃经明。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严定。亦名金刚三昧。亦名般若波罗蜜。佛佛道同更无异路。若行人初发心时。能如言正观心性者。亦即名为入如来定。岂烦渐超四处。方至究竟乎。复次瑜伽行人。若蒙诸佛威神加被故。乃至于三昧中。具见十佛刹土微尘众等。无量圣尊三种密印。互不相杂。或复一心不乱转成自身。虽则奇特难思。尚以有相有缘故。名为世间三昧。若此三昧现前时。行者观察十缘生句。净除一切妄相戏论。与空寂相应。即悟如是漫荼罗海会。皆悉从众缘生。如镜像水月干城等观无性相。是名出世间三昧。然尚以空病未空故。未得名为大空。及坐道场自证心性时。即知如是等加持境界。皆是心之实际。尔时心不住相亦不依空。而照见空与不空。毕竟无相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三昧。住此三昧者。即是住于佛无碍慧。佛说是人一切智智究竟圆满。所以经云。故说为大空。圆满萨婆若也。

经本第二卷初云。尔时毗卢遮那世尊。与一切诸佛同共集会。各各宣说一切声闻缘觉菩萨三昧道者。如来已说究竟三空三昧印。为令普门进趣者无留难故。复说三昧道中差别印。三重漫荼罗所示种种类形。皆是如来一种法门身。是故悉名为佛。此等一切诸佛。各于本所流通法门。自说彼三昧道。若现世天身者。则说彼天三昧道。若现声闻身者。则说声闻三昧道。若现辟支佛身者。则说辟支佛三昧道。若现菩萨身者。则说菩萨三昧道。若现持金刚身者。则说金刚三昧道。当知此中偈颂。如是无量刹尘。非世间结集经卷所能具载。然诸行人。若深入瑜伽境界三昧时。自当了了听闻。如正说时无异。是以故名为佛加持日也。

经云。时佛入于一切如来一体速疾力三昧者。谓入此三昧时。则证知一切如来皆同一法界智体。于一念中。能次第观察无量世界海微尘等诸三昧门。知如是如是若干众生。于彼彼三昧门中。应得入道。知彼善知识。已为若干众生作种子因缘。未为若干众生作种子因缘。或有众生入如是法门。可得超升成佛。入余法门。久远稽留不得成佛。如是等种种根性不同。进趣方便皆亦随异。乃至游戏其中。次第修习出入超世间。于一一门。各得能成就无量众生。故名一体速疾力三昧也。尔时世尊遍观察已。了知种种三昧道。同归一体皆是佛乘。复为执金刚。说一切三昧道中成菩提印。初有二偈。明成佛之外迹谓我初坐道场。以此一体速疾力三昧。降伏天魔军众。然是中更有难降伏处。所谓烦恼等魔。无有形相方所亦无足迹。难可觉知。于一念中亦皆殄灭。故云降伏四魔也。以大勤勇声者。谓佛以诚实言告魔波旬。我于无量无数劫。为调伏众生故。弃舍身命不可称数。而今悉已成就。有入道之机故。我将证菩提。为彼等众生开发净眼。汝之势力何能留碍耶。适发此声时。一切众生怖畏悉除。天魔迷闷擗地寻皆退散。若有众生受持如是三角印者。乃至除无间狱中无量怖畏。何况天魔鬼神等怖耶。故言以大勤勇声。除众生怖畏。尔时地神欢喜展转称说。乃至声及净居。尔时大梵天等八部众生。徒见此伏魔之外迹。是故有名称生号为大勤勇者。然我实成佛处。则非彼等所能测量也。故次有二偈明菩提实义。我觉本不生者。谓觉自心从本以来不生。即是成佛。而实无觉无成也。一切众生不解如是常寂灭。想分别妄云有生。沦回六趣不能自出。今虽闻正法音。还于种种有为事迹中。推求挍计冀望成佛。何有得理耶。出过语言道者。从此已下皆是转释阿字门。觉本不生即是佛。佛自证之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亦不可传授与人。智度谓之言语尽意不行处也。诸过得解脱者。一切妄想分别。名之为过。即是生灭断常去来一异等种种戏论。以不知诸法实相故。悉皆可破可转。若了诸法本无生际。即于如是一切过失。皆得解脱。是故金刚之身。远离百非也。远离诸因缘者。若法界体有生灭之相。则有因有缘可得宣说。而今法从缘生。则无自性。若无自性。则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尽。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大经亦云。唯有如来离诸因缘也。知空等虚空者。本来不生即是毕竟空义。以自性净无际无分别故。同于大虚。是故以世间易解空。譬不思议空也。如实相智生者。心之实相。即是毗卢遮那遍一切处。佛坐道场如法相解时。种种不如实见悉灭无余。是故萨婆若慧与虚空等也。已离一切暗者。于一切法相不如实知。即是无明。是故觉本不生时。即生遍法界明。以一切种观一切法。无不见闻触知也。第一实无垢者。此最实事更无过上。名为第一实际。所谓自性清净心。以离一切暗故。佛之知见无复垢污。皆是转释本不生义也。次有二句结云。诸趣唯想名佛相亦复然者。言六趣众生与毗卢遮那。本无二体。但随众生种种妄想。立种种名耳。佛亦如是。一切世间徒。见我降魔成道方便度人之迹。随彼心相而称说之。或云大沙门。或云大勤勇。乃至花严所说。于一世界中有无量异名。非谓自证法中。如其所说而可表示也。次一偈复释通世谛。明起教所由。故云。此第一实际。以加持力故。为度诸世间。而以文字说。谓以佛眼观之。如是种种名言。复不出第一实际。而诸众生入道因缘。种种不同。若应以文字语言得度者。则如来不动实际。以自在神力。加持彼彼声字而演说之。若众生如法修行。得与三密相应时。则知世谛不异第一义谛也。

经云。尔时执金刚具德者。得未曾有开敷眼。顶礼一切智。而说偈言者。具德。谓具足一切如来秘密庄严之德。如连花增长具足时。蒙日光所照。自然开敷端严可爱。执金刚亦尔。心莲花眼遇菩提印光。朗然开敷万德皆备。美畅于内彰于外容。亦有青莲花目开敷之相。而说伽他领解前旨也。初云。诸佛甚希有。权智不思议者。具存梵本。应云一切诸佛希有智方便不思议。智谓领解前偈中觉本不生。方便谓领解前偈中加持神力。复次智谓心莲花台具足。方便谓叶蕊开敷。二种具不可思议。故云希有也。次云离一切戏论。法佛自然智。是广叹不思议智。而为世间说。满足众希愿。是广叹不思议方便。若法依师而得。从于众因缘生。即是戏论生灭相。非法性佛自然之慧。若是自然之慧。则非修学可得。亦不可授人。如内证天甘露味。假令种种方便为未尝者说之。终不能解。然佛大方便力。以无相法身。作种种名相加持。令诸众生以因果法。证得非因非果法。是故权实二慧具不可思议也。次云。真言相如是。常依于二谛者。是结成不思议二智。领解。上文施设二谛之意。以知名相即实际故。能以实际加持而作名相。以知浅略即是深秘故。能以深秘为浅略。随众生所成义利。皆实不虚。若能解此世谛时。自当通达第一义谛。故云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也。次有一偈。明信解佛菩提印得无量福聚。故云。若有诸众生。知此法教者。世人应供养。犹如敬制底。制底是生身舍利所依。是故诸天世人福祐者。皆悉供养。若行人信受如是义者。即法身舍利所依。堪受一切世间供养恭敬也。复次梵音制底。与质多体同。此中秘密。谓心为佛塔也。如第三漫荼罗。以自心为基。次第增加。乃至中胎涅槃色。最居其上。故此制底甚高。又从中胎八叶。次第增加。乃至第三随类普门身。无处不遍。故此制底极广。莲华台达磨驮都。所谓法身舍利也。若众生解此心菩提印者。即同毗卢遮那。故云世间应供养如敬制底也。

经云。时执金刚说此偈已。谛观毗卢遮那。目不暂瞬。默然而住者。时执金刚。已闻毕竟三昧印。欲问三昧道中差别印。若以语言白佛恐乖至理。是以默然观佛一心而住。即是甚深发问也。复次执金刚默然住者。欲表如来照机义故。如常教所传。云佛于昼夜三时。观可化众生而度脱之。此随声闻心量。自作如是说耳。若佛眼观而后见。不观则无所见。观时则智慧生。不观则智慧不生。是则生灭明暗之境。不得名为平等大慧也。以如来无相无分别慧法尔无碍。常照法界根缘。如大海潮终不过限。是故金刚手适有可传之机。如来即为演说。不待问而后答也。复次金刚手。了知世谛即是第一义谛。所行处不异毕竟处。是故默然无言。如来了知第一义谛即世谛。毕竟处不异所行处。是故广分别说。为令众生通达二谛相故。更相发明。而实同归一致也。就如来答中。略有四句。第一句云。复次秘密主。一生补处菩萨。住佛地三昧道。离于造作知世间相。住于业地坚住佛地者。此是最上灌顶位。故先明之。如余经所明。此是一生所系菩萨。从此上生兜率天宫。次继佛位。故名一生补处也。今此经宗。言一生者。谓从一而生也。初得净菩提心时。从一实之地。发生无量无边三昧总持门。如是一一地中次第增长。当知亦尔。迄至第十地满足。未至第十一地。尔时从一实境界具足。发生一切庄严。唯少如来一位未得证知。更有一转法性生即补佛处。故名一生补处。此是究竟发菩提心。于一切三昧道中。最为牢强精进。进入佛道。故云住佛地三昧道也。离诸造作者。作谓修治地业。乃至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以有智分别心。犹是世间之相。今此菩萨。正行大空三昧。远离从缘生法微细戏论。故云离造作也。如世间相。谓实知世间实际。毕竟不异涅槃际。而能不动实际。悉见世间本起因缘。是故住此三昧道中。念念进趣如来地。住于业地。梵音质言之。当云作地。即是学如来金刚事业。皆得善巧。璎珞亦云入重玄门学佛威仪也。坚住佛地。即是于如来坚固不动。名之为住。与前住字义殊。如人渴乏求水。已经历多时。忽得睹见清凉池。中间更无障碍。但一心进趣无复异缘。是名补处三昧道。已到清凉池中希愿尽息。亦为佛地。故虽同名大空定。而义有差别也。

经云。秘密主八地菩萨三昧道。不得一切诸法。离于有生知一切如幻。是故世称观自在者。如上已说十地道。若次第而进当说佛地。若渐下者当说第九地。何故说八地耶。以一切菩萨初度第七地时。上不见诸佛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谓是住大涅槃。于万行休息。尔时十方佛。以此三昧道发起其心。得度菩提心难地。是故别说。从此进入九地中无别说。从此过患难故。不须别说行处印也。从初发意以来。深观十缘生句。入此地时得度性空彼岸。故云不得一切诸法离于有生。复以善巧方便。于如如不动中。起十缘生无边大用。以如幻三昧。遍至十方佛刹。亲近种种善知识。普学无量度人门。随诸众生应以何等像类言音而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是故世间见如是事迹故。号为观世自在者。是初入莲花三昧之异名也。此中自在。梵本正翻是富贵义。如人得大势位具足财宝。随心所欲自然成就。此菩萨亦尔。假令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希求世出世间种种资具。随其性欲种种不同。能以如幻三昧一时给与。各得满其所愿。然未能绝起用之迹。使诸有所作皆如金刚。故分为二印耳。复次此中。应说初法明门三昧道。于上品中已说。故不重言。又如上所说一生补处及八地三昧。是约教道法门。作如此说耳。然秘密乘人于世谛中。即能通达第一义谛者。从初发心时。即具行大空三昧。其谓不然。则于一生之中。不能顿满诸地也。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