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说唐后传

第十七回 御驾亲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程咬金被苏定方踢落马下,按理说是准死无疑。可是老程这个家伙,生来的脸憨皮厚,诡计多端。他不像别人那样,英勇不屈,而是和苏定方穷白话。其实这一招太高了,这叫赢得时间,万一要有变化,他不就死不了啦嘛!说来也巧,就在这短促的时间里,果然起了变化。但见,从东北方向,一马飞来,苏定方甩脸观看,不由得大吃一惊,为什么?因为这个人长得太像罗成了。不知道的,还以为罗成又活了呢。见此人身高八尺挂零,细腰奓臂,双肩抱拢,扇子面的膀扇儿,头上戴镀银雁翅盔,斗大红缨飘在脑后,身披亮银甲,外罩素白缎团花战袍,腰束狮蛮宝带,左带弯弓,右悬箭壶,胯下压骑大白马,镀银的马鞍子,透珑的马镫,往脸上看,白嫩的面皮,两道细眉飞插入鬓,通官鼻梁,四字阔口,一对大眼,熠熠放光,手端一条五钩神飞亮银枪,眉宇之间带着千层杀气,鞍前马后挂着百步威风。人赛猛虎,马似欢龙,真好像玉面韦驮降落凡尘。就见他大枪到处,死尸翻滚,战马到处,如虎入羊群,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到苏定方马前,挺枪便刺。苏定方急忙用刀一架,"锵啷啷"两件兵刃碰在一处,把苏定方震得虎口发麻,两臂酸痛,不由得"啊"了一声。

老程一看来人,可乐坏了,一轱辘身子从地上站起来,拣斧子上马,高声喝道:

"好孩子,我就知道你得来,所以把定芳给你留着呢,孩儿啊,狠狠地给我扎他。"

这时,齐国远、李如辉也拨马回归本队,见了来人,无不喜出望外。说了半天,这个人是谁呢?此人正是罗成的侄儿,罗松之子,罗焕是也。书中代言,北平王罗艺,原有两位夫人,一位姓姜,一位姓秦,姜氏生子名罗松,秦氏生子就是罗成。追根寻源,罗艺的大枪就是跟姜氏夫人学的,后经他的手加工提炼,才创出五虎断命枪。所以知道细底的人都说:"罗家枪,姜家传。"京剧有出戏叫《对花枪》,就是按罗艺和姜夫人的经历编写的。

自从苏定方夜袭北平府,射死罗艺之后,老罗家落了个四分五裂。秦氏老夫人,带着罗成回到山东原籍,姜氏老夫人带着罗松和孙子罗焕回到河南姜家集。两位老夫人不在一起生活的原因很多,一是都留恋故乡,二是面和心不和,脾气禀性不相投。北平王在世的时候,压得住。北平王不在了,两位夫人就各自为政了。罗成和罗松,虽是同父异母的弟兄,但感情很好,他们是不愿意分居的,怎奈,他们都是孝子,母命难违,只好忍痛分离。姜氏夫人很清高,视功名如粪土,不愿让子孙做官,所以,罗松和罗焕,都在家经商。李渊在位的时候,曾几次加封罗松官职,派人接他们到京城居住,都被姜老夫人谢绝了。

几年前,姜老夫人因病亡故,罗成还专程赶到河南,为嫡母发丧安葬,守孝四十九天。丧事过后,罗成请罗松搬到长安居住,罗松说,我还要给母亲守孝三年,等三年以后再说吧。罗成无奈,只得返回京城。

光阴似箭,几年过去了,罗松和罗成一直没有见着面。这时罗焕也成了亲,有了媳妇。别看他二十多岁了,还是小孩儿脾气,在家乡呆不住,非要去长安看望叔叔不可,罗松也惦着罗成,这才答应了儿子的要求。罗焕大喜,真好像小鸟出笼那么高兴,他骑上罗成送给他的大白马,穿上罗成赠给他的盔甲兵器,带了四名仆人,径直来到长安。结果他扑了空,罗成已出征好几个月了。他住在越国公府,受到庄氏夫人和罗通的热情款待,特别是小兄弟罗通,围前绕后,寸步不离。

罗焕没见着叔叔不甘心,决定要到前敌去。罗通也要跟着一块儿去,庄氏好说歹说地才把儿子拦住。罗焕在府中住了半个月,起身告辞,庄氏还给丈夫写了份家书,让罗焕面交罗成,罗通也给爹写了封信,还给爹捎了几样爱吃的东西,罗焕这才与他们洒泪告别。

一路上,他不断打听罗成的消息,这日终于找到临潭。徐军师听说罗焕来了,真是又惊又喜,当年,罗焕和爹爹罗松曾帮助瓦岗军大战十八国,立过不少战功。不过,那时他还是个小孩子。徐军师亲自把罗焕接进帅厅,罗焕便把来意讲了一遍。徐懋功口打唉声:"孩子,你来晚了一步,你叔叔领兵奔乱石沟作战去了。"

接着又把罗成不听劝阻、挺身赴险的经过说了一遍。罗焕听完,他的心一下子收紧了。对于叔叔的脾气禀性,他是非常了解的,听徐军师所言,真是凶多吉少。他马上站起来说:"诚如三伯所言,我叔父的处境太险恶了。晚辈放心不下,要到乱石沟去一趟,无论如何也要把我叔叔找回来。"

徐懋功点点头说:"这样也好,不过,你一个人可不行,我借你三千人马,再给你配上几个帮手如何?"

罗焕大喜,拱手说:"多谢三伯父支持。"

徐懋功往左右看看:"张超、李霸听令!"

"在。""在。"二将出列施礼。

徐懋功道:"我命你二人点兵三千,随罗焕去乱石沟。一切都要听从他的指挥,不得有误。"

"遵令。"

二将退出帅厅,到教军场点兵去了。

徐懋功叮嘱罗焕说:"苏定方文武兼备,有勇有谋,千万要谨慎才是。"

罗焕连声称是,不多时,张超、李霸把兵点好,请罗焕上马,罗焕这才与军师告别,出临潭北门,直奔乱石沟。向导官在前边引路,掌灯后就来到沟口了。罗焕命蓝旗哨马,在前边探听消息,三千人马缓缓而行。定更左右,忽听对面响起杀声,罗焕立刻命令三军停止前进。他一催马登上前面的高坡,居高临下,往前眺望,但见不远处,灯光明亮,杀气腾腾,正在开兵见仗。罗焕巴不得快点见到叔父,便把大枪一抬,喊了声:"随我来!"

他一马当先冲下高坡,闯入重围,这才救了程咬金。

当年罗焕与程咬金常在一起,是非常熟悉的,虽然分别了许多年,一见面就能认出是谁。程咬金深知罗焕的武艺高强,他这一来,真好像拨云见日,死中得活。因此,老程乐得要命。

再说罗焕,用枪一指苏定方,高声喝道:"尔是何人?报名再战!"

苏定方通报了名姓,又反问道:"你是什么人?"

罗焕道:"某乃北平王罗艺之孙,平西大将军罗成的侄儿,罗焕是也。"

苏定方倒吸了一口冷气,怪不得他的相貌酷似罗成,原来是罗门之后。罗焕又问道:"苏定方,我叔父罗成何在?"

苏定方冷笑道:"他呀,找你的祖父去了。"

"你说什么?"

罗焕睁大眼睛,吃惊地问。苏定方又重复一遍:"你不是问罗成吗?他已经被老夫乱箭射死了。"

"哎呀!"罗焕惊叫了一声,顿时容颜更变,但又不相信这是真的,把牙关一咬说道:"胡说八道,就凭我叔叔焉能败在你手,尔就拿命来吧!"

"唰!"一枪分心便刺。苏定方也不愿多说,忙摆刀相迎,一老一少战在一处。

苏定方原以为罗焕只是一勇之夫,未必有什么真本领,容动上手了,他才发现想错了,看罗焕的功夫并不在罗成之下,所不同的是比罗成年轻力壮,更勇更猛。苏定方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勉强与罗焕打了二十多个回合,体力渐渐不及了,被罗焕手起一枪,正扎到他的肩头上,把他疼得一咬牙,拨马便走。

程咬金把大斧子一摆,传下令箭:"弟兄们,趁热打铁,冲啊!"

"冲啊--!"唐军奋勇争先,猛攻过去。这时,罗焕的三千人马也赶到了,配合老程的骑兵,也冲进敌队。罗焕一马当先,左冲右闯,如入无人之境,刘田林、赵雁川皆死在乱军之中。苏定方见支持不住,忙率领苏山、苏海夺路而逃。他们仗着地理熟悉和夜幕的保护,终于逃了活命。

再说程咬金和罗焕,直杀到天光渐亮,才结束了战斗,他们从俘虏的嘴中,才得知罗成惨死的经过。众人一直来到泥沙河边,找着那两座新坟。命人把沙土扒开,露出罗成和白龙马的尸体,罗焕触目惊心,五脏如焚,大叫一声扑到叔叔的尸体上,顿时就背了气。程咬金、齐国远、李如辉,也哭得死去活来,满营众将无不落泪。还是程咬金挺得住。他头一个止住了悲声,大家也不哭了。唯独罗焕,直哭得目中流血,如疯似癫,怎么劝也不行,把众将急得团团打转。程咬金一看可急了,他使劲拍了罗焕一巴掌,厉声喝道:"住嘴!别哭了!"

罗焕吓得一哆嗦,马上止住了悲声。

程咬金道:"人死不能复生,哭死了也没用。再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你难过,别人就不难过了吗?咱们得想法给死者报仇才是正理,光这么嚎顶个屁用?小子,你得拿出小子的骨气来,别学妇女那一套!"

罗焕这才不哭了。老程忙命人用军旗把罗成包裹起来,用芦席把白龙马罩上,装上车,运往临潭。老程又传令把死难的士兵埋在乱石沟,立了木碑。设法把党士仁、党士杰、毛公遂、吕公旦、张公、李义、樊虎、连明八位弟兄的尸体找到,一起运回城去。

这一仗,唐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除罗成捐躯,八将丧命之外,还死伤了军兵一万多名。表面上是打了胜仗,实则元气大伤。因此,老程怀着沉重的心情,收兵去了。

罗成惨死的消息,像霹雳闪电一般,迅速传遍了大唐全国,震撼着每个人的心。从临潭到京都,从城镇到山村,到处是哭声。

军师徐懋功奉诏扶灵柩还京,临行时,他把贾云福、柳卅臣调到前防,率兵一万驻守临潭,余者皆班师回朝。

左班丞相魏征,代表皇上,率百官在长安西门外迎接罗成的灵柩,进城后,又护送到越国公府,罗成全家皆穿重孝,在庄夫人的率领下,在府门外跪接,把灵柩奉安在银安殿上。

程咬金和尉迟恭把军队移交给五军都督府,然后各归府第。次日,唐天子李世民升坐大殿,接见西征的将帅。徐懋功率领众将跑倒在金阙之下,向李世民启奏了西征的战况,并把立功人员的名单呈递上去。

贞观天子详细地询问了罗成战死的经过,程咬金往上叩头,他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当他说到罗成身中一百七十二箭,连人带马命丧泥沙河的时候,李世民大叫一声,掩面痛哭,满朝文官也声泪俱下。李世民哭罢多时传下旨意。

一、追封罗成为永安王。

二、加封罗成之子罗通为御儿干殿下。

三、全国臣民挂孝三天。

四、为罗成超度七七四十九日。

五、为罗成兴建祠堂。

六、加封庄氏为一品王妃夫人。

七、凡罗氏直系亲属皆享受四品俸禄,旁系皆赏八品俸禄。

八、从明日开始,皇上亲自过府吊孝,守灵三日,以后文武大臣、皇亲国戚轮流守灵,直到超度期满为止。

九、为罗成修建永安王墓,拨国帑四十万两。立刻破土动工,罗成王墓建好,再入土为安。

书说简短,圣旨一下,官民人等,闻风而动,整个长安城,都浸沉在悲哀之中。

第二天,贞观天子早膳毕,沐浴更衣,率领满朝文武,驾到永安王府。庄氏王妃、御儿干殿下罗通、罗焕率阖府人丁跪接。

李世民直接走入灵堂,望见罗成的灵柩,五脏如焚,潸然泪下。他亲自为亡者祭酒,焚香再拜,扑倒在灵柩之前,双手捶地,痛哭失声:"罗王兄啊,罗王兄,你可疼死寡人了,痛死孤家了。"

文武百官跪在皇上后面,也放声大哭。

这些天来,庄氏夫人把眼泪都要哭干了,直哭得泪中带血,如傻如痴,幸亏各府的夫人作伴苦苦相劝,才避免了意外。

现在,她当着天子的面,不敢过分悲哀,一边哭泣一边解劝:

"请皇上善保玉体,人死不能复生,这也是命由天定,愿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则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李世民道:"孤与罗王兄相识数载,同甘共苦,患难之交。罗王兄为大唐的江山,立下了十大汗马功劳。朕只说,与他同享太平之乐,谁知边陲报警,他又讨旨西征,孤万没有料到,此一去乃是最后的诀别,怎不痛煞人也!"

李世民说罢又哭,直哭的几番昏厥。徐懋功怕他哭坏了身体,赶紧解劝,魏征、程咬金、王君可、尉迟恭、李道宗、张士贵等也苦苦相劝,贞观天子这才止住悲声,又祭奠了一番,当晚在此守灵。皇上亲自守灵,文武百官自然不敢回府,经过商议,他们分批在灵堂轮值。三天之后,唐天子起驾回宫,百官跪送,李世民又传旨,命成亲王李道宗在此守灵。

这时罗氏宗族,已陆续来到长安,罗松一家到了,罗春一家子也到了。罗邦、罗谪、罗沁、罗垂也来了,免不了又是一场痛哭。

长话短说,超度期过了,李世民命皇太子李治代表自己,率百官把罗成的灵柩移至城东白塔寺内,免不了又有一番大举动。

次日,王妃庄氏领着罗氏家族,到金殿谢恩,贞观天子把干儿子罗通唤到眼前,勉励他好好习文练武,继承父业为国效劳。罗通流泪道:"臣父死得太惨,儿敢请旨,挂印西征,誓斩苏定方,为父亲报仇。"

贞观天子道:"你年纪还小,不是苏定方的对手,待成人后再报仇不迟。"

罗通道:"苏定方老儿,已年近花甲,说不定哪天就死掉,儿不能亲手杀他,死不瞑目,望皇上恩准。"

贞观天子犹豫不决。罗通又说道:

"我父在日,亲友盈门,谁都说同生共死,如今,我父真的死了,却无一人领兵,为我父报仇,实在令人寒心。"

说罢放声痛哭。庄氏王妃听儿子说出这种言语,又气又怕,忙往上叩头道:"陛下,罗通无知,胡言乱语,冒渎天威,请陛下恕罪。"

李世民叹息道:"母子连心,父子天性,这也是人之常情,朕岂能怪他。关于出兵之事,容朕再议。"

庄王妃谢恩,领着罗通和众家族下殿去了。书中代言,李世民并不是不想出兵,而是在各方面遇上困难。一是粮饷小足,二是兵源不足,三是战将缺少。他已传下圣旨,令尉迟恭招兵,徐懋功筹集粮饷,程咬金负责选拔良将。好不容易熬到来年春天,各方面才筹备完善。为了早日安定边陲,平息叛乱,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旨意传出,人心振奋,都称颂贞观天子是文治武功的明君。

贞观二年春三月,李世民御政德殿,诏封罗焕为前部正印先锋官,谁知却遇到庄氏王妃的阻拦。她上本奏道,罗成新亡,家中还有许多事叫罗焕料理,求李世民收回成命。李世民无奈,只好收回成命,改派尉迟恭为前部正印都先锋,徐懋功为军师,程咬金为军机参赞。齐国远。李如辉、金国栋、童佩之、杜文忠、史大奈等三十六将为将军,张士贵为总都粮草,起大兵十五万兵发临夏府。李世民又传旨命魏征扶佐皇太子李治监国,王君可统带羽林军,保卫京城安全。众文武出班谢恩,李世民问徐懋功:"军师,依你看哪日出兵吉利?"

徐懋功在金殿上爻了一卦,然后启奏道:"后天初五是黄道吉日,起兵大吉。"

李世民以拳击案,决定初五兴师。简短捷说,初五一大早,徐懋功就起床了,率领亲兵来到教军场,尉迟恭和三十六将早就在此恭候。

"参见军师!"

"免!"

徐懋功走进教场,见士兵们都整齐地排列在阅兵台下。旌旗蔽日,遮天盖地,刀剑如林,耀眼生辉。一个个、一溜溜、一排排、一趟趟,傲然挺立,威武雄壮。

俗话说,人到一万,无边无沿;人到十万,彻地连天。十五万健儿,几乎拥满了占地三百亩的大教场。骑兵、步兵、水兵、炮兵,井然有序,杂而不乱。

徐军师简单地巡视了一遍,听了尉迟恭的汇报。辰时正刻,贞观天子驾到,徐懋功率众将迎接。但见,李世民头顶双龙双凤金翅盔,身披大叶鎏金甲,外罩杏黄色团龙战袍,足登云龙九现香牛皮战靴,腰束百宝穿花珍珠带。左挂宝雕弓,右悬金锴箭,腰中佩带龙珠宝刀。胯下压骑宝马良驹--玉面紫花骝。赤金的得胜钩上,挂着龙头凤尾定唐刀。面如满月,目似朗星,三绺短髯飘洒胸前,眉宇之间英气勃勃,鞍前马后百步威风,真不愧是马上皇帝,开国的英主。

贞观天子在军师和众将的陪同下,检阅了三军,还亲自祭了大旗,传旨出发。

霎时,炮响九声,尉迟恭率领先锋部队先行。唐天子居中,张士贵的辎重部队在后,浩浩荡荡,离开大教场。

皇太子李治、左班大丞相魏征,率领文武官员在朝阳门外跪送皇上,李世民向他们频频招手,一直送过了十里长亭,这才跟皇上告别。

单说老将尉迟恭,身担先锋官的要职,走在大部队的最前面,他的责任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劈荆斩棘,为大军扫清障碍开辟道路,确保大军畅通无阻。一路上穿州过府,涉水登山,这一日终于来到边塞。

贾云福、柳卅臣早就接到通知,他们为皇上准备了行宫,为军师和先锋大人准备下行辕,把尉迟恭接进临潭城。

两日之后,御驾来到,住在城内行宫。大军在城外扎营。当晚,贞观天子召集军事会议,向贸云福、柳卅臣二将询问前敌情况,贾云福奏道:"据细作侦察,苏定方兵败之后,无处投奔,又与刘黑闼言归于好,他们兵合一处,固守临夏。最近,他们听说皇上御驾亲征,深感惶恐,又抓兵,又征粮,忙了个不亦乐乎。看意思,欲与我军决战。"

李世民手捻胡须冷笑道:"孤这次亲征,就是与他们决战来了,不分胜负,万无班师之理。誓斩苏定方给我那罗王兄报仇雪恨!尉迟王兄!"

"臣在"

"你明日就兵发临夏,力争一战收功,不得有误。"

"遵旨。"

李世民又传下圣旨,命人以六百里加急送到贺兰关。命侯君基立刻出兵,抄刘黑闼的后路。

李世民站起身来环视着众将,提高声音说:"朕此次发兵,必要扫清四海,安定社稷,望众卿为国尽忠,为朕效力;有功者重赏,有过者重罚,决不姑息迁就!"

"臣等遵命,万岁,万万岁。"

书说简短,次日早饭毕,尉迟恭点兵三万,率大将十员,兵发临夏府。

一路上畅通无阻,进展得十分顺利,三日后己来到临夏城外,尉迟恭传令,离城十里安下营寨。立辕门,设宝帐,挖沟壕,立栅栏,布鹿角,搭望楼,又派哨兵。当日无话。第二天,四鼓造饭,五更点名,辰正出兵,浩浩荡荡杀奔临复东门。守关士兵不敢怠慢,如飞似箭跑下城楼,进王宫禀报。

此刻,苏定方正与刘黑闼议论军情,文武朝臣俱在,商讨对付唐军的办法。军士在门外喊了声:"报!"

苏定方站起来,走到门前问道:"什么事?"

"启禀大帅,尉迟恭领兵带队,杀奔东门来了!"

"再探。"

"是。"

军士转身去了。苏定方转回身对刘黑闼说:"唐兵攻城来了,请大王示下。"

刘黑闼狂笑了几声:"哈哈哈哈,孤早就准备好了,挖下深坑捉虎豹,撒下香饵钓金鳌,张开大网捕燕雀,管叫唐兵难脱逃!来人,带马抬矛,待孤亲自出兵。"

"大王且慢。"

有人走过来把刘黑闼拦住。刘黑闼一看,说话的人是个和尚,人送绰号"飞钵僧"。他出家在昆仑山大佛寺。飞钵僧武艺高强,善飞檐走壁的本领,使一对镔铁佛钵,独树一帜,赤壁保康王爱他的武艺,特聘为护国禅师。这一次,为援助刘黑闼抗击唐兵,才把他派来。

飞钵僧生来的凶恶,手狠心毒,目空一切,素喜杀生害命,他几天不杀人,就觉得手痒心忙。他一听唐军攻城来了,正趁心愿,这才讨旨出兵。毫无疑问,又引出一场血战。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