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方便心论

方便心论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方便心论一卷

大乘论

方便心论一卷

龙树菩萨造后魏吉迦夜共昙曜译

方便心论

明造论品第一

若能解此论  则达诸论法

如是深远义  今当广宣说

问曰。不应造论。所以者何。凡造论者。多起恚恨憍逸贡高。自扰乱心少柔和意。显现他恶自叹己善。如斯众过智者所呵。是故一切诸贤圣人。无量方便断诤论者。常乐远离如舍毒器。又造论者。内实调柔外观多过。是以若欲自利利人。应当舍此诤论之法。答曰不然。今造此论不为胜负利养名闻。但欲显示善恶诸相故造此论。世若无论迷惑者众。则为世间邪智巧辩。所共诳惑起不善业。轮回恶趣失真实利。若达论者则自分别善恶空相。众魔外道邪见之人。无能恼坏作障碍也。故我为欲利益众生。造此正论。又欲令正法流布于世。如为修治庵婆罗果。而外广植荆棘之林。为防果故。今我造论亦复如是。欲护正法不求名闻故。汝前说长诤论者。是事不然。为护法故故应造论。问曰。汝先言解此论者。达诸论法当说其相。答曰。此论分别有八种义。若有能通达解其义趣。则能广为其余诸论。如种稻麦以水溉灌则嘉苗滋茂。不去稊稗善谷不生。若人虽闻此八不解其义。则于诸论皆生疑惑。设有明解斯八义者。决定能达一切论法。问曰。汝言解此论者决了论法。今诸外道有论法不耶。答曰有。如卫世师有六谛。所谓陀罗骠求那总谛别谛作谛不作谛。如斯等比皆名论法。虽善通达犹不了别诸余经论。如此八种深妙论法我当略说。为开诸论门。为断戏论故。一曰譬喻。二随所执。三曰语善。四曰言失。五曰知因。六应时语。七似因非因。八随语难。喻有二种。一具足喻。二少分喻。随所执者名究竟义。语善者谓语顺于义。言失者谓言乖于理。知因者能知二因。一生因。二了因。语应时者若先说界入后说五阴。名不应时。若善通达言语次第。是则名曰应时语也。似因者如焰似水而实非水。若有论者严饰言辞以为水者是名似因。随言难者如言新衣。即便难曰。衣非是时云何名新。如是等名随言难也。我已略说此八种义。今当次第广明其相。问曰。汝前言喻今立喻者作何方便。答曰。若说喻者。凡圣同解然后可说。如言是心动发犹如迅风。一切凡夫知风动故。便得决了心为轻躁。若不知者不得为喻。问曰。何故不但说正义而说喻耶。答曰。凡说喻者为明正义。问曰。汝先言凡圣同解方得为喻。何者名同云何为异。答曰。如前风喻名之为同。圣得涅槃而凡不得。是名为异。问曰。已说喻相。执相云何。答曰。随其所执广引因缘立义坚固。名为执相。问曰。执法有几。答曰有四。一一切同。二一切异。三初同后异。四初异后同。问曰。汝今应当说此四相。答曰。凡欲立义。当依四种知见。何等为四。一者现见。二者比知。三以喻知。四随经书。一切同者。如说者言无我我所。问者亦说无我我所。名一切同。一切异者。说者言异问则说一。是名俱异。初同后异者。如说者曰现法皆有。神非现见亦复是有。问者或言现见之法可名为有。神若非现何得有耶。若言比知而有神者。要先现见后乃可比。神非现法云何得比。若复以喻明神有者。有相似法然后得喻。神类何等而为喻乎。若随经书证有神者。是事不可。经书意亦难解。或时言有或时言无。云何取信。是名初同后异。初异后同者。如说者言无我无所。而问者曰有我有人。此二论者俱信涅槃。是名初异后同。复次执法随义有无量相。如十二因缘苦习灭道三十七品四沙门果。如是等法名佛正义。如说晨朝礼敬杀生祭祠。然众香木献诸油灯。如是四种名事火外道。六十三字四句之义。是音声外道。明药有六。一药名。二药德。三药味。四药势力。五和合。六成熟。是名医法。如六谛等卫世师有。冥初一义多我异解。是僧伽有八微。所谓四大空意明无明八自在。一能小。二为大。三轻举。四远到。五随所欲。六分身。七尊胜。八隐没。是名踰伽外道。有命无命罪福漏无漏差戒具足缚解。五智闻智思智自觉智慧智义智。六障不见障苦受障愚痴障命尽障性障名障。四浊嗔慢贪谄。是皆名为尼乾陀法。又有说言。一切诸法尽是有故当知是一。又一切法尽有求那亦名为一。又一切法从冥初生。根本一故当知是一。又头足等成身与身为一。又依者是空当知是一。如是等名计一外道。又言一切法异。所以者何。如头足等与身为异。又众相差别如牛非马等故知法异。如是等名计异外道。若言一切法有故一者。有法二种。一有觉二无觉。云何为一。因不同故。如是等法皆已总破。论者言。若有人说苦习灭道十二因缘有无等法。为一异者。皆非正因。所以者何。若言一者则堕苦边。若言异者则堕乐边。是故有说。若一若异必堕二边。非佛法义。复次如有说言。涅槃之性无苦无乐。何以知之。凡一切法以有觉故故有苦乐。涅槃无觉云何言乐。复有说者而言有乐。所以者何。乐有三种。一乐受乐。二无恼害。三无希求。涅槃之中无所求故。是故得名涅槃为乐。又有问言。我先已知涅槃是常。今与诸行为异不耶。答曰。汝若先知涅槃常者。云何谓为同诸行耶。诸行之性流转败坏。涅槃之体是常是乐。谁有智者言同于行。复有问言。神我之性虽有形色。而未分别常与无常。答曰若一切法有对碍者皆悉无常。如瓶有碍则可破坏。我若如是必亦无常。然我有形非经所载无有道理。如取沙砾名为珍宝。汝亦如是言多虚妄。问曰。汝何故言我无形耶。答曰。我先已说瓶有形碍故可毁坏。我若如是亦应磨灭。云何复问何故而说我无形耶。复次复有不定执相。如或问言。以物为声常无常乎。答曰。为分成者皆悉无常。声亦分成岂独常也。问曰。何名声物。答曰。若未分别云何为问。问曰。我身与命。于未来世独受苦乐。共身受耶。答曰。此身灭已我余身受。问曰。何者是我。于未来世受苦乐乎。答曰。汝前言我。云何复问有我不耶。此非道理。问曰。已说执义。云何名为语善相耶。答曰。不违于理不增不减。善解章句应相说法。所演譬喻而无违背。无能轻诃。以是因缘名为语善。问曰。不违于理。其事云何。答曰。有人计识是我。以诸行空无我故。非一切行皆是于识此非道理。行是识因。因无我故识云何我。问曰。一切诸法皆悉无常。声非一切是故为常。答曰。汝言一切声有何义非一切耶此说非因。又一切法有造作者。皆悉无常。如火传等声亦如是。是故无常。是则名为不相违相。

问曰。云何名为言不增减。答曰。我当先说增减之相。减有三种。一因减。二言减。三喻减。若言六识无常犹如瓶等。不说因缘。是名因减。若言是身无我众缘成故。声亦无我从缘而有。是名喻减。若言四大无常如瓶造作。是名言减。与上相违。名为具足。又具足者。若人言我。应当问言。汝所说我为常无常。若无常者则同诸行便是断灭。若令常者即是涅槃更何须求。是则名为具足之相。问曰。何名言增。答曰。增亦三种。一因增。二喻增。三言增。若言声法无常和合成故。如瓶造作则为无常。又言声是空之求那。空非对碍声是色法。云何相依。是名因增。若言五根无常如呼声响造作法故声亦如是。何以知之。为唇口等之所出故。是名喻增。如言微尘细小虚空遍大。如此二法则名为常。声不如是故曰无常。是名喻增。又说声是无常众缘成故。若言常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有二种因。一从形出。二为根了。云何言常。又同异法皆无常故。是名言增。问曰。何语能令世人信受。答曰。若为愚者分别深义。所谓诸法皆悉空寂。无我无人如幻如化无有真实。如斯深义智者乃解。凡夫若闻迷没堕落。是则不名应时语也。若言诸法有业有报。及缚解等作者受者。浅智若闻即便信受。如钻燧和合则火得生。若所演说应前众生则皆信乐。如是名为随时而语。问曰。何名言证。答曰。虽多所说善能忆念。若宣诸义深得其相。所立坚固令人爱乐。如言诸法皆空无主。现见万物众缘成故。是名言证。问曰。何名言失。答曰。与上相违名为言失。又二种语亦名为失。何等为二。一义无异而重分别。二辞无异而重分别。云何一义而重分别。如言憍尸迦。亦言天帝释。亦言富兰陀那。是名义一名异而重分别。名义同者如言因陀罗。又言因陀罗。是名义无异而重分别。复次凡所言说。但饰文辞无有义趣。皆名为失。又虽有义理而无次第。亦名言失。如偈说。

如人赞叹  天帝释女  名曰金色

足手殊胜  而便说于  释提桓因

坏阿修罗  三种之城  如是名为

无次第语

问曰。何名知因。答曰。知因有四。一现见。二比知。三喻知。四随经书。此四知中现见为上。问曰。何因缘故现见上耶。答曰。后三种知由现见故。名之为上。如见火有烟。后时见烟便知有火。是故现见为胜。又如见焰便得喻水。故知先现见故然后得喻。后现见时始知真实。问曰。已知三事由现故知。今此现见何者最实。答曰。五根所知有时虚伪。唯有智慧正观诸法。名为最上。又如见热时焰旋火轮乾闼婆城。此虽名现而非真实。又相不明了故见错谬如夜见杌疑谓是人。以指按目则睹二月。若得空智名为实见。问曰。已知现相。比相云何。

答曰。前已分别今当更说。比知有三。一曰前比。二曰后比。三曰同比。前比者。如见小儿有六指头上有疮。后见长大闻提婆达。即便忆念本六指者。是今所见。是名前比。后比者。如饮海水得其碱味。知后水者皆悉同碱。是名后比。同比者。如即此人行至于彼。天上日月东出西没。虽不见其动。而知必行。是名同比。

问曰。闻见云何。答曰。若见真实耆旧长宿诸佛菩萨。从诸贤圣听受经法。能生知见。是名闻见。譬如良医善知方药慈心教授是名善闻。又诸贤圣证一切法有大智慧。从其闻者是名善闻。问曰。喻相云何。

答曰。若一切法皆空寂灭如幻如化。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贪欲之相如疮如毒。是名为喻。如是四事名之为因。能通达者名为知因。问曰。何名似因。答曰。凡似因者。是论法中之大过也。应当觉知而速舍离。如此似因我当宣说。似因随相有无量义。略则唯八。一随其言横为生过。二就同异而为生过。三疑似因。四过时语。五曰类同。六曰说同。七名言异。八曰相违。

问曰。如此八法当广分别。

答曰。言那婆者凡有四名。一名新。二名九。三名非汝所有。四名不着。如有人言。我所服者是那婆衣。难曰。今汝所著唯是一衣。云何言九。

答曰。我言那婆乃新衣耳。非谓九也。难曰。何名为新。

答曰。以那婆毛作故名新。

问曰。实无量毛。云何而言那婆毛耶。

答曰。我先已说新名。那婆非是数也。难曰。今知此衣是汝所有。云何乃言非我衣乎。

答曰。我言新衣。不言此物非汝所有。难曰。今现见汝身着此衣。云何而言不着衣耶。

答曰。我言新衣不言不着。是名似因。亦名随言而为生过。又复随言而生过者。如说烧山。难曰。实焚草木。云何烧山。是名随言生过。乃至诸法皆亦如是。复次随言生过。凡有二种。一如前说。二于同异而为生过。如言有为诸法皆空寂灭犹如虚空。难曰。若尔二者皆是空无。无性之法便同虚空。如是名为同异生过。

问曰。何故名生。

答曰。有故名生。如泥有瓶性故得生瓶。难曰。若泥有瓶性。泥即是瓶。不应假于陶师轮绳和合而有。若泥是有故生瓶者。水亦是有应当生瓶。若水是有不生瓶者。泥云何得独生瓶耶。是名同异寻言生过。

问曰。生疑似因其相云何。

答曰。如有树杌似于人故。若夜见之便作是念。杌耶人耶。是则名为生疑似因。问曰。云何名为过时似因。

答曰。如言声常。韦陀经典从声出故。亦名为常。难曰。汝今未立声常因缘。云何便言韦陀常乎。

答曰。如虚空无形色故常。声亦无形是故为常。言虽后说义亦成就。

难曰。此语过时。如舍烧已尽方以水救。汝亦如是。是名过时。问曰。类同云何。答曰。我与身异故我是常。如瓶异虚空故瓶无常。是名类同。

难曰。若我异身而名常者。瓶亦异身。瓶应名为常。若瓶异身犹无常者。我虽异身云何常乎。是名同类。

问曰说同云何。

答曰。如言虚空是常无有触故。意识亦尔。是名说同。问曰。何名言异。答曰。如言五尘无常为根觉故。四大亦尔。是故无常。难曰。龟毛盐香是无所有。而为意识所得岂无常耶。是名言异。问曰。相违云何。

答曰。相违二种。一喻相违。二理相违。如言我常无形碍故如牛。是名喻违。理违者。如婆罗门统理王业作屠猎等教。刹利种坐禅念定。是名理违。如此二法。愚者不解谓为真实。是名相违。问曰。何者名为不相违耶。

答曰。异上二法名不相违。是名似因。

明负处品第二

论者言。已说如上八种论法。复有众多负法。今当宣说。问曰。何名语法。

答曰。如言四大是假名。所以者何。为色等法之所成故。复有人言四大实有。何以知之。坚是地性。乃至动是风性故知为实。更相违返便生诤讼。如有言地是成身因缘。余大亦尔。

难曰。地等亦能成一切物。云何而言唯成身乎。是名非语。若不如是是名是语。问曰。何为名负。

答曰。如言声常无形色故如空。

难曰。声虽无形而为根觉。有对有碍如瓶造作。而虚空性非是作法。何得为喻。此名负义立曰。瓶是有形可为无常。声无形法何得为喻。

难曰。声虽异瓶而为根觉为耳所闻。是故无常。问曰。何等之义不堕负处。

答曰。诸行与识作故无常。涅槃非作故常。如此之言句味真正。名非负处。问曰。何者之言而可难耶。

答曰。若语颠倒立因不正引喻不同。此则可难。如言想能断结。问者曰。云何以想便断结耶。以不先言智从想发直言想故。此语颠倒则为可难。

问曰。何因缘故重说此语。

答曰。欲令人知立无执义必堕负处故说。复次应问不问。应答不答。三说法要不令他解。自三说法而不别知。皆名负处。又共他论彼义短阙而不觉知。余人语曰。此义错谬汝不知乎。即堕负处。又他正义而为生过。亦堕负处。又有说者。众人悉解而独不悟。亦堕负处。问亦如是。如此负处。是议论之大棘刺为深过患。应当觉知速宜远离。

问曰。问有几种。

答曰。有三种。一说同。二义同。三因同。若诸论者。不以此三为问答者。名为违错。此三答中若少其一则不具足。若言我不广通如此三问。随我所解便当相问。是亦无过。说同者。如言无我。还依此语后方为问。是名语同。义同者。但取其意是名义同。因同者。知他意趣之所因起。是名因同。若能如是名非负处。若言轻疾听者不悟亦堕负处。问曰唯有此等更有余耶。答曰有。所谓语少语多。无义语非时语。义重舍本宗等。悉名负处。若以此等为前人说。亦堕负处。

问曰。云何名为违本宗耶。

答曰。如言识是常法。所以者何。识体二种。一识体生。二识体用。瓶亦二种。一瓶体生。二瓶体用。然识生时即有用故。故名为常。瓶体生已后方有用。故是无常。

难曰。若以生便有用名为常者。灯生时即用应当是常。

答曰。灯为眼见声为耳闻。云何为喻。是舍本宗名堕负处。复次有说神常。何以知之。非根觉故如虚空。不为根觉故常。

难曰。微尘不为根得而是无常。

答曰。神非作故常。微尘造作故无常。难曰。汝前言非觉今言不作。是违本宗。答曰。汝言我违。汝乖我言岂不违乎。难曰如此之相可有斯理。我言违者。汝之所说自乖前义故言违耳。又汝前言。不大分别故我生疑。非我违汝。如是以疑为违。亦堕负处。

辩正论品第三

论者言。若人说有众生乃至亦有寿者命者。何以知之。为根觉故。如无余涅槃不为根觉故无。众生不尔故知是有。神是常法。何以故。如阿罗汉果。唯当时有而前后无故知为无。如第二头第三手等。本无今有故知前无。有已还灭故知后无。神不如是。是以为常。

难曰。如树根地下水。不见言无。阿罗汉者亦复如是。非是无法。汝自不证。立曰不然。水以地障是故不见。今阿罗汉有何障碍而不见乎。是以知无。难曰。汝以第二头第三手不可见故。明无罗汉。是事不然。虽无二头非无第一。言无罗汉乃是悉无。何得为喻。又汝言以无觉知无涅槃者。是亦不然。如大海水不知几渧。可言无耶。若不知渧数而犹有海。涅槃亦然。虽不可觉实自有之。而言无者应说因缘。若不能说。汝义自坏。是则名为如法论也。

复次若以无觉明无涅槃。他则生疑。如夜见树心便生疑。杌耶人耶。当知此树非定人因非定杌因。若令无觉定与涅槃为无因者。不应生疑。又诸业报不可毁灭故有涅槃。所以者何。譬如大火焚烧山林故火是灭因。今此业报是何灭因而得灭耶。若得涅槃则便散坏。立曰。实有灭因。障故不见。难曰。亦有涅槃。但以痴障故不见耳。复次汝今若不分别诸业有灭因者。汝义自坏。若灭因无故而不说者亦无障碍。何须说耶。以是等缘知业不灭。是则名为如法论也。立者曰。汝若以海水有故成有涅槃。岂复能令二头有耶。若设二头不可为有。涅槃云何独得有耶。汝海水喻尚不能立。涅槃为有。何能成于二头有乎。难曰。汝意若谓涅槃无者。为有是无。为当无无。若无无者。云何觉知无涅槃耶。若有此无。云何而言都无所有。若言虽有是无涅槃之法。犹自无者尚有是无。何故不得有涅槃耶。当说因缘。若不能说。当知涅槃决定实有。是亦名为如法论也。

问曰。神为是常为无常乎。立曰。神非造作故常。瓶等作法故是无常。难曰。若以无作明神常者。是事不然。何以知之。生人疑故。若非造作神即常者。不应生疑为常无常。以生疑故当知有过。立曰。此过非但唯独我有。一切论者皆有斯过。如言声常无形色故。有过去身以宿命智知故。如是立义如前生疑。故一切处皆有是过。难曰。喻者决疑。汝所引喻令我生疑。是不成喻。喻不成者义则自坏。即堕负处。而汝乃言一切有过非独我有。斯则自咎非余过也。所以者何。如人被诬而不自明。而言一切皆悉是盗。当知此人即自为盗。汝亦如是故堕负处。今汝若欲自宣明者。理极于先。必欲复说则堕多过。汝第一立第二已破。第三之义我又为难。欲以第五而止过者。不出于初及汝后义。是则为重。若有重过即堕负处。

问曰。设第六人更可问乎。

答曰。第五之人已成于过。何有第六得为问耶。若必说之则同前过。问既有过。答应默然。复次第六人过。而第五者不得诘之。所以者何。由第五故是第六人便得为问。既自有过何由过彼。如是等名正法论也。

相应品第四

问曰。汝已分别如法正论。云何名为相应义耶。

答曰。问答相应有二十种。若人能以此二十义助发正理。是人则名解真实论。若不如是。不名通达议论之法。此二十种。要则有二。一异二同。以同显义名同。以异显义名异。凡为义者必依此二故。此二者通二十法。云何名同。如言烦恼尽处是无所有。虚空之性亦无所有。是名为同。云何名异。如说涅槃非作故常。则知诸行作故无常。是名为异。

问曰。此同异义云何为难。

答曰。欲难同者。作如是言。色以眼见声为耳闻。云何言同。若色异声色自无常声应是常。若难异者。以色根觉故无常。我非根觉故常。瓶我俱有有。若同者。瓶既无常。我亦应尔。若说瓶有异我有者。可言我常而瓶无常。常有既同我应无常。如斯难者。有二十种。一曰增多。二曰损减。三说同异。四问多答少。五答多问少。六曰因同。七曰果同。八曰遍同。九不遍同。十曰时同。十一不到。十二名到。十三相违。十四不违。十五疑。十六不疑。十七喻破。十八闻同。十九闻异。二十不生。是名二十问答之法。

问曰。此二十法应分别说。

答曰。增多者。如言我常非根觉故。虚空非觉是故为常。一切不为根所觉者尽皆是常。而我非觉得非常乎。难曰。虚空无知故常。我有知故云何言常。若空有知则非道理。若我无知可同于虚空。如其知者必为无常。是名增多。损减者。若空无知而我有知。云何以空喻于我乎。是名损减。同异者。如立我常引空为喻。空我一者一法何得以空喻我。若其异者不得相喻。是名同异。复次汝立我常言非根觉。如虚空非根觉故常。然非根觉不必尽常。何得为证。是名问多答少。复次汝立我常言非根觉。非根觉法凡有二种。微尘非觉而是无常。虚空非觉而是常法。汝何得言非觉故常。是名第五问少答多。复次汝以非觉为因故知我常者。空与我异。云何俱以非觉为因。是名因同。复次五大成者皆悉无常。虚空与我亦五大成。云何言常。是名果同。复次汝以虚空非觉故常。然虚空者遍一切处。一切处物岂非觉也。是名遍同。复次微尘非遍。而非根觉是无常法。我非根觉云何为常。是不遍同。复次汝立我常言非根觉。为是现在过去未来。若言过去过去已灭。若言未来未来未有。若言现在则不为因。如二角并生。则不得相因。是名时因。复次汝立我常以非根觉。到故为因。为不到乎。若不到则不成因。如火不到则不能烧。如刀不到则不能割。不到于我。云何为因。是名不到。复次若到因者。到便即是无有因义。是名为到。复次汝以一切无常。我非一切故常者。我即是有故应无常。如氎少烧。以多不烧应名不烧。是名相违。复次汝以我非根觉同于虚空。虚空不觉我亦应尔。若我觉者虚空亦应觉于苦乐。虚空与我无有异故。是不相违。复次我同有故不定为常。容可生疑。为常无常。是名为疑。复次汝言有我非根所觉。则可生疑。有何障故非根觉耶。当说因缘。若无因缘。我义自坏。是名不疑。复次汝以我非根觉故为常者。树根地下水亦非根觉而是无常。我云何常。是名喻破。复次汝以经说。我非觉故知是常者。经中亦说无我我所。尼干法中明我非常。我定常者。诸经不应有异有同。是名闻同。复次若汝信一经。以我为常。亦应信余经我为无常。若二信者。一我便应亦常无常。是名闻异。复次汝以有因知有我者。娑罗树子既是有故应生多罗。若以无故而知无者。多罗子中无树形相。不应得生。若有亦不生。无亦不生。我亦如是。若定有者。不须以根不觉为因。我若定无。以根不觉不可令有。是名不生。若复有人立声是常。亦以如上二十种法同异破之。

问曰。此二十种。更有因缘自解说耶。答曰自有。应当问言。由有我故汝破于我。若无我者汝何所破。以有能破故有所破。

难曰。理实无我。汝横计为有故我难汝。汝言以有所破故有我者。以有能破故知无我。若言汝执我义以明无我。是事不然。非用汝义。今汝自用我所执耳。立曰。汝云何知我执汝义。应说因缘。难曰。我前已言。非执汝义汝执他立。何故复问。云何知我执汝义耶。汝言自违即堕负处。又汝初以根不觉故知实有我。后以众法而为证明。立因不定违失义宗。亦堕负处。汝义已坏。我若更说不出于初。受言多过。凡问答者。答极至于五。过此更言皆名为过。若有智慧思惟深理。广说譬喻能解于义。然其所论不出此法。论者言。已说如上诸说法要。此论要者。诸论之本。由此论故广生问答增长智慧。譬如种子若遇良地根茎滋茂。若种恶田无有果实。此法亦尔。若有智慧能善思量。则广生诸论。若愚痴人少于智慧。虽习此论不能通达。是则不名真善知见。是故诸有欲生实智分别善恶。当勤修习此正法论。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