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晚清文选

第二十二部分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王文韶○奏开设天津中西学堂疏

为道员创办西学学堂,倡捐集资,不动公款,奏明立案,恭摺仰祈圣鉴事。窃据津海关道盛宣怀禀称: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光绪十二年前关道周馥请,在津郡设立博文书院招募学生,课以中西有用之学,嗣因与税务司德璀琳意见不合,筹款维艰,致将造成房屋,抵押银行,未能开办。惟学堂迟设一年,则人材迟出一年。日本援照西法广开学堂书院,不特海军陆军将弁取材于学堂,即外部出使诸员及制造开矿等工,亦皆取材于学堂。中国智能之士,何地蔑有。但选将材于俦人广众之中,拔使才于诗文帖括之内,至于制造工艺,则皆用不通文理不解测算之匠徒,而欲与各国挈短较长难矣。  该道拟请设立头等二等学堂各一所,以资造就人材。惟二等学堂功课,必须四年方能升入头等学堂。头等学堂功课,亦必须四年方能进入专门之学,不能躐等。现拟通融求速,二等学堂本年即由天津上海香港等处,先招已通小学堂第三年功夫者三十名,列作头班。已通第二年功夫者三十名,列作二班。已通第一年功夫者三十名,列作三班。来年再续招三十名,列作四班,合成一百二十名为额。第二年起,每年即可拔出头班三十名,升入头等学堂。其余以次递升。仍每年挑选三十名,入堂补四班之额,源源不绝。此外国所谓小学堂也。至头等学堂,本年先招已通大学堂第一年功夫者,精选三十名,列作末班,来年即可升列第三班,并取二等之第一班三十名,升补头等第四班之缺。嗣后按年递升,亦以一百二十名为额。至第四年头等头班三十名,准给考单,挑选出堂,或派赴外洋,分途历练,或酌量委派洋务职事。此外国所谓大学堂也。

该道与曾充教习之美国驻津副领事丁家立考究再三,酌拟头等二等学堂章程功课,必期切近易成。约计头等学堂每年需经费银四万余两,二等学堂需经费银一万五千余两,共需银五万五千余两。现值国用浩繁,库款竭蹙,事虽应办,而费实难筹。查津海钞关,近来税项尚旺,该道情愿每年倡捐银一万五千两,又天津米麦进口自光绪十九年禀明,每石专抽博文书院经费银三厘,每年得收捐银三四千两。今拟每石改收银五厘尚不为多。又电报局众商每年拟捐缴英洋二万元,招商局众商每年捐缴规银二万两,统计每年可收银五万四五千两,以之拨充学堂经费,不相上下。所有头等学堂,即照前督臣李鸿章批准周馥原议,以博文书院房屋为专堂。现经广西臬司胡???设法筹款,向银行赎回。至应购格致化学器具书籍等项,及聘请教习川资,创办应用各款,不在常年经费之内。计自光绪十九年起至本年四月止,米捐存银八千余两,应即核实动支。其二等学堂,须觅地另行盖造。拟在开办初年,教习学生尚未齐全,应余经费内提用,毋庸请发公款。房屋未成之先,借用头等学堂,暂行栖止。拟定章程功课,禀请具奏立案前来。

臣查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八日奉上谕: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宜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隐患。朕宵旰忧勤,惩前毖后,惟以蠲除痼习,力行实政为先。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钱币,造机器,开矿产,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抵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皆应及时举办。等因钦此。设立学堂即其中应办之一端。凡铁路机器开矿治军诸务,均可以西法为宗。则造就人才,尤当以学堂为急。该道等仰体时艰,就本任及经营招商电报各局,设法筹款创办,此事不动丝毫公帑,洵属讲求时务,公而忘私。所拟章程,亦均周妥,应即照办。惟堂内事繁责重,必须通晓西学,才堪总核之员,认真经理,方不致有名无实。查二品衔候选道伍廷劳堪以委派总办头等学堂,同知衔候补知县蔡绍基堪以委派总办二等学堂,并延订美国人丁家立为总教习。一切应办事宜,仍责成盛宣怀会商伍廷芳等妥速办理,以免因循,虚旷岁月。其会办提调监督等名目,一概删除,藉省开销,而杜纷杂。除分饬堪照,并将章程咨送军机处总理衙门查核外,所有创设北洋西学学堂缘由,理合恭摺具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具奏。十四日奉朱批该衙门知道,钦此。

☆孙家鼐○奏官书局开办章程疏

奏为请旨事。光绪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新设官书局,请派大员管理一摺,著派孙家鼐管理,钦此。臣恭奉谕旨,朝夕筹思,且与原办书局诸臣,悉心酌度,谨拟开办章程,分条胪列,恭呈御览。

一藏书籍。拟设藏书院,尊藏列朝圣训钦定诸书,及各衙门现行则例,各省通志,河漕盐运各项政书。并请准其咨取储存庋列,其古今经史子集,有关政术学业者,一切购置院中,用备留心时事,讲求学问者,入院借观,恢广学识。一刊书籍。拟设刊书处,译刻各国书籍。举凡律例公法商务农务制造测算之学,及武备工程诸书,凡有益于国计民生与交涉事件者,皆译成中国文字,广于流布。一备仪器。拟设游艺院,广购化学电学光学诸新机,矿质地质动物植物各异产,分别部居,逐门陈列,俾学者心摹手试,考验研求,了然于目,晓然于心。将来如制造船只枪炮等事,可以别材质之良窳,物价之低昂,用法之利钝,不致受人蒙蔽。一广教肄。拟设学堂一所,延精通中外文理者一人为教习。凡京官年力富强者,子弟之姿性聪颖安详端正者,如愿学语言文字及制造诸法,听其酌出学资入馆肄习。一筹经费。总理衙门原奏,每月拨银一千两。查局中用款以延教习翻书籍为大宗,此外译报及书手匠役人等工价伙食,费亦不资,每月千两,只供各项之用。至于购买图籍仪器等款,尚无所出。原办零星招投,过于冗碎,自应遵照原奏,酌核收纳。现在事属创行,需款数难预定,惟有就现有经费,次第兴办,总以撙节为充拓之基,切戒滥费,以收实济。一分职掌。上年部院诸臣开设书局,仓猝举办,草定规模,议事尚未画一。拟将局中诸务,各分职掌,庶心志专一,可期日起有功。所有在局办事诸臣职名,另单开呈御览。一刊印信。拟刻一木质关防,文曰:管理官书局大臣之关防。凡向总理衙门领取经费,及有行文事件,即以此为凭信。以上七条,如蒙俞允,臣即敬谨遵行,即从本日开办。

臣窃惟同治初年总理衙门请设立同文馆,讲求泰西诸国文字,令翰詹部院各官一体入馆习练。维时议论纷纭,人情疑阻,风气未开,事因中止。后虽经总理衙门设法招徕,入馆生徒略有成就,而读书明理之人,从事其中者绝少。遂致中外间隔,彼己不知,仓猝应机,动多舛误。近者倭人构衅,创钜痛深。一二文人学士默参消息,审知富强之端,基乎学问,讲肄所积,爰出人才,砥砺奋兴,消除畛域。期以洞中外之情形,保国家于久大。此与同治初年设立同文馆之意,实相表里,诚转移风气一大枢纽也。

臣开办初章,事归简要,未尽事,渐图扩充。其藏书刊书游艺学堂诸所有,稽查诸员,考其课业,综理诸员,总期纲维。各期敬业乐群,尊贤尚齿,善资群议,术集之众长。庶几成材者,扩会通过半之思,志学者得师友观摩之益。至局中用款,惟延请翻译抄写书籍,典收文簿,登记账目,及工匠制造人,发给薪水。此外兴办局务,翰詹科道部院诸臣皆出于诚恳之心,忠勤之念。但期创开风气,增广见闻,为异日报效国家之用。臣亦鉴其初心,亦概不请奖叙,不支薪资。至印送各路电报,只选择有用者照原文钞录不加议论。凡有关涉时政,臧否人物者概不登载,以符总理衙门原奏。所有议立条款,请旨遵办缘由,请缮折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同治初年,恭邸奏开同文馆,倭文端公抗疏力争,遽尼成议。假使斯局开于三十年前,向之肄业编检,皆位卿贰矣。用以更新百度,力图富强,安见不能驾泰西诸国而上之吁!香隐。

☆熊亦奇○京师创立大学堂条议

暴秦以降,先王之道存,而先王之法亡。亡之中,传之西。西人拾之,又从而精进之,故其国政与教分。道其所道,道无足观。而法我之法,法乃转胜。通商立约以来,彼不解取我之道以益所本无,我转得采彼之法以还吾固有。以道御法,法行道行。彼法先来,吾道终往,全球大一统之规,将基诸此。

夫道一而已矣。法在下为艺,在上为政。前拟官书局设一新学馆,开风气育人才,不过粗引其端。因而扩充之,非广设学堂不可。学堂者以吾道为体,以我法参彼法,兼艺与政为用者也。古之为民者四,曰士农工商。今之为民者五,增其一曰兵。士不能农工商,兵而不可不通农工商。兵之学农工商,兵不必能为士之学,而不可不专学其学。顾其始要,皆必原于小学。请为小学设二科,送子弟聪颖者入之。曰音训,中国六书,兼及各国语言文字,学所由入门也。曰测算,兼及天文历法律度量衡,学所从措手也。士者农工商兵之耳目,亦农工商兵之枢纽也。士之学曰大学。请为大学设二科,选子弟小学有成尤聪颖者入之。曰格致、水、光、火、气、声、力、化、电无不赅,所以学为艺,备农工商兵之用也。曰政治、职官、赋税、典礼、法律、军政、邮政、工程、交涉无不具,所以学为政制农工商兵之宜也。有士斯可有农工商兵之学,不曰大学,曰专学。请为专学设六科,选子弟小学有成,性有所近者入之。农者工之本也。农之科二,曰种植。因天时,察土宜,尽人事,地上之利无不兴。曰矿石。明相度,善开采,精熬炼,地中之藏无不出。如是而工有所资矣。工者农之委商之源也。工之科一曰制造。化果谷为酒饧,变丝麻为布帛,易金木石土为舟车宫室器用。机括有必精,工力有必省。如是而农有所授,商有所因矣。商者农工之流也。商之科一,曰转运,公司以厚其资本,银行以通其有无。汽船火车以捷其转输,电报信局以神其消息。利权有必揽,利源有必扩,如是而农工有所通矣。兵者农工商之卫也。兵之科二,曰水师。外洋内港,风潮沙礁有必详,兵船炮台雷弹机轮有必习。曰陆师。马队步队,枪队炮队,工程队,奇正分合,有必熟,攻法、守法、追法、退法、安营法,疾徐隐见有必娴。如是而农工商有所保矣。

大学士所独也,小学专学士农工商兵所同也。凡三学六类十科,科设一堂。堂为若干斋,斋分若干事。纲举目张,巨细必举,可无混杂之虞。或兼或专,因材而笃。毋挂漏,毋杂糅,毋作辍,毋凌躐。复为总堂,日集十堂之秀,讲明吾道纲常名教之大,修齐治平之全。求其所当然,及其所以然,濡染而薰陶之,优柔而餍饫之。托始京师,推行各省,师师济济,不可胜用。以道御法,法行道行,彼法先来,吾道终往。三年而国势张,十年而国体尊,数十年百年而为大国师,为万国王。全球大一统之规,舍是其将焉往?彼茫茫然谋富于商,不知求之农工。皇皇焉责强于兵,不知求之士农工商。舍本逐末,顾此失彼,蒙诚不识其可也。

若夫节目之繁猥,修理之缜密,非尺幅可终。今姑从略。一西学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兼习图算,是为第一级课程。盖不通文字语言,则无由读西书,不习图算,则天文地理格致诸学皆无由入门。故西洋蒙馆,无不以作字、绘画、笔算心算等为初课也。一语言文字,虽不必远寻希腊、罗马古文,而英、法、德、俄四国之文,不可不备。论西国通人,无不兼通数国。今各学生问津伊始,难责以兼人之量,只可各占一科。一自各国通使往来,又有贸易交涉。凡为士商者,不能不知地球大势,及他国衰盛强弱之由。故西人之教初学,必以地球图说,及各国史乘为先,尽人所当共知。二者不可偏废。今亦仿用其例,定为第二级课程。一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人诗教则然,西人有植物动物等学,亦同此意。不但识其名,更当尽物之性也。此二学最浅显,当为第二级课程之附。一格致化学为养民富国之本,公法条约,为睦邻御侮之本,定为第三级课程,令各学生分途学习,以成专身名家。一人皆戴高履厚,焉可不知天地。通天地人为儒,亦古之志也。故天学地学,亦定为第三级之课程,期其专精一学。一天学与算学相表里,算学与格化诸学相表里。凡算学由浅入深,自初学以至成材,其用最广,其功不可间断,须参合中西,故洋汉两课并及之。一地学有考地形者,有考地质者。地形之学舆图是也,已载第三条矣。地质之学兼金石,质言之,实为农学矿学之本,与格化诸学,亦相为表里。一农学矿学商学,固以算格诸学为本,然西洋近年已各设专科,今当仿行之,俾为格化学及算学者各专一门,以底实用。一制造一科,凡深于测算格致者,自能知之,不复列为专门。一以上课程,虽以西学为主,务令简约可行,不复尽拘西例。故道法医三大科,在西洋大学中最为专精切要之学,兹非遑及。一此论课程大概,其详细节目,俟延订教习后,再当斟酌尽善。

附:武学

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前数条论文事详矣,宜更设武,学与文学分院练习。一武学以陆军水师为两大宗,其课程节目俟延订教习后再议。—船政学堂本系专设,应在近海之处。凡造船行船诸法,不但行军兼资通商,于富强最有关系。今姑附于武学,俟后再行扩充。一电线铁路等,本各有专设学堂,今亦附于武学,以资考究。

学条十规,仿照天津育材馆成例。

一每日上午八点钟至馆,下午五点钟散馆,不得迟来早去。一每日习汉文四点钟,洋文四点钟,午膳一点钟。一所有课程,教习分班排定,按序肄业,毋得亻?越。一师道宜尊,请业请益,皆当起坐。见教习礼貌必恭,毋得简慢。一肄业之时,各宜专心壹志,其互有质疑问难之处在所不禁,惟不得谈闲笑语。亲友亦不得来访交谈,致荒馆政。一诸生每日功课毕后散学,及每月放学之息游,原所不禁,惟切须自加防检,毋得荡其心志,致肄业不能专进。一读书行已二者交修,诸生来学毋得矜奇立异,以世俗浮伪之习为戒。立心行事,力趋笃实,相期远大。人贵自立,毋待烦言。一每月逢星房虚昂日放学一日,夏月入伏日起放学二十日,十二月十六日起至次年正月十五日止放学三十日。此外概不得放学。一洋文所需书籍笔墨纸张各件,由馆中供给,汉文所需书籍各件,由诸生自备。一馆中预备各种书籍,只准在馆看阅,毋得携带出外。

☆杨选青○华文西文利弊论

嗟乎!谈西学于今日,亦可谓易矣,亦可谓难矣。何以易?易于袭西学之貌也。何以难?难于造西学之精也。溯自海禁宏开而后,泰西博学之士,各挟所学,以显于中华,于是华人知西学之上有以益国计,下有以利民生,莫不切意讲求,孜孜不倦。以故京师则有同文馆,福建则有船政局,上海则有方言馆,天津则有武备学堂,皆以西学为首务。所以讲求西学者,亦不可谓不切,不可谓不殷矣。然而数十年来,卒无人升西学之堂,入西学之室,造西学之极,探西学之微者,何哉?则以讲西学者,徒用华文,而不用西文之弊也。

何以言之?盖西学之为理也微,其为类也广,必须会稽博考,始可以得其旨而会其归。若第用翻译之华文,则既翻译者,尚得稍涉其篱藩,未翻译者,即不得深窥其奥窍。如此而欲擅西学之妙,入西学之微,是犹缘木求鱼矣。况乎西学之大义,与华文迥不相同。同一字也,十人译之而十异,百人译之而百异,甚且一人译之而前与后异,此与彼异。盖西文同音者无两字,而华文则同音者数十字。西文有两字合音,三字合音者,而华文无此种字。故以华文译西语,其不能吻合之处,本已居多。此所以用翻译之华文,不能免差讹之弊也。然则华人既讲求西学,其不可不用西文也明矣。譬之宫墙,西学为室,西文为门,不得其门,不能入其室也。譬之事物,西学为末,西文为本,不明其本,不能知其末也。是非用西文,不能有利无弊也。

且夫西学不一,即西学之宜用西文亦不一。试类陈之以觇利弊之所在。一曰算学。中国算学亦甚备,如御制《数里精蕴》,及梅、戴、徐、李、项、刘诸书,推陈出新,颇为精美,然尚未及西学之详备。此算学所以必以西学为归也。夫泰西之算学甚精,其自加减乘除开方,以及代数微积曲线等法,莫不推陈出新,足资推测。以既翻译者而论,则言加减乘除开方者,有如《几何原本》数本,《三角数理》六本,《算法统宗》四本,《算式集要》二本,《数学理》四本,《勾股六术》一本,《开方表》一本,《数根开方术》一本。言代数者有如《代数术》二十五卷,《对数表》、《八线简表》、《弦切对数表》各一卷,《八线对数》全表二卷,《代数难题解法》四本。言微积者,有如《代数积拾级》数卷,《微积溯源》八卷。惟《微积溯源》胜于《代微积拾级》之略。盖《溯源》之前四卷为微分术,后四卷为积分术,其理最奥,其义最深。近来广方言馆诸公,所新翻译之算学等书又有数种,信如是则算书如此之多,算法如此之备,苟使讲求算学者,心精力果,维日孜孜,即或第用华文,亦奚不可不知。第用华文而不用西文,实不足以言无弊也。何则?盖西文既译为华文,词意每多?格,且文以译而变,即理以辞而晦。故往往有寻解不得处,此用华文所以有疑难之弊也。况乎算学之理甚微道甚大,非旁征曲引,融会贯通,无以出化而入神。苟徒用华文,则翻译华文之算书,犹得而学之,未经翻译之算学,即不得而学之,虽有聪明材力,亦苦于无所用。而欲其臻算学之极也难矣。是故讲算学者,必用西文,始可有利无弊也。

一曰格致学。西学格致,始于希腊之阿虑力士托德尔。至英人贝根之书出,其学始精,逮达文施本思之说行,其学益备。总而言之,则曰格致学,分而言之,则曰光学、重学、化学、汽学、声学、电学。近来华人之讲格致,多用翻译之华文,鲜有用西文者。虽翻译之书,亦多精美。光学如英人田大里所辑之《光学》,傅先生所译之《量光力器图说》,伟列亚力所译之《分光求原重学》。如英人艾约琴所著之《重学》,美人丁韪良所著之《重学入门》,傅先生所著之《重学图说》,《重学汇编》。化学如英人罗斯古所纂之《化学启蒙》,美人嘉约翰所译之《化学初阶》,英人蒲陆山所撰之《化学分原》,英人韦而司所撰之《化学鉴原》。汽学如丁韪良所译之《汽机入门》,英人蒲而捺所撰之《汽机》,必以英人白尔格所撰之《汽机新制》,英人美以纳、白劳那所合撰之《汽机发轫》。声学如田大里所著之《声学》。电学如英人奴搭所撰之《电学》,丁韪良所著之《电学入门》,田大里所著之《电学纲目》,英人瑙挨德所著之《电学源流》,类皆详悉无遗,足资考证。然西书之未译者,犹多美备,必用西文,则可罗西学格致之书,尽致之窗下,朝以习之,夕以玩之,虽性情愚鲁,亦不难进以探格致之原也。是故讲格致者,必用西文,始可有利无弊也。一日地舆学。西书云:地学与算学相通,其理昭然,可以推测。欲知全地之形者,先明为行星类之,欲知地面之方位者,先明其天空之经纬。至于水陆之形势,气化之流行,须推以格致之事;人民之情状,物产之异同,须考诸纪载之书。可知地舆之学广大精深,非深造不足以有得也。夫风涛沙线,及一切测地量地之法,西书言之最详。近亦有翻译数种,如《绘地法原》、《测地绘图》、《地学浅释》、《地学指略》、《大江图说》、《海道图说》、《航海简法》、《海面测绘》、《地理全志》、《地理问答》等书,类皆有益于世。故广方言馆及各局生徒,多有明地理者。惟所用多系华文,犹未免有浅尝之弊也。姑举一端,与以见其概。即如行舟,西人之为船主者,风涛沙线,以及测度之法,何一不熟悉于胸中。华人虽有知地理者,究未能洞明航海机宜,故中国虽多轮船,皆用西人为船主,岂果中西人才之不相等哉!诚以不能精于学耳。如欲精于学,非用西文不可。盖西文者,西学之基也。既晓西文,则凡西洋一切航海测地之法,必不难博征曲证。如有疑难处,亦得与西士参稽,自可由浅以及深,由近以及远。是故讲地舆者,必用西文,始可有利无弊也。

一曰天文学。中国自古以来,本重天文,独有专司其出身者,曰天文生,又复厚之以禄,荣之以衔,如钦天监之司晨博士、挈壶灵郎、主簿、五官、正、监副、监正等官皆是。我国家之视天文,可谓重矣。虽然钦天监之通天文,固能推测无差矣,而必恭稽以西学,乃克益臻神化。此所以讲求西学天文者之日多也。就西书之既译者而论,如英人侯失勒所撰之《谈天》,英人骆克优所撰之《格致启蒙》,天文素称精细,其余亦多可采者。然而西国天文之学,为格致之大端,记测候则有簿,置仪器则有台,谈天之书屡经删补,测算之法,时著新奇,岂此区区翻译之书,所能尽其奥妙乎?况乎翻译之华文,更不免混名之弊。试举一事,以概其余。即如合信氏《博物新编》之名目,不甚差忒,而译书者,可仍其旧,乃译书之士,以为定名,几彼一人所主,而前人所定者,皆置于不论。故有以《博物新编》内之淡气,当为轻气之用。若华人阅此二人著作,则淡气轻气之义,几难分辨矣。况各门教师称造化万物之主,有译曰天主者,译曰真神者,有译曰上帝者,尚且混名如此,其他可以类推。苟徒翻译华文,岂能免踌躇顾虑之劳乎?如用西文,既可穷深极远,亦无混名难别之虞,实较之徒用华文,既无损而又获益也。是故讲天文者,必用西文,始可有利无弊也。

一曰武备学。中华武备之书甚夥,自孙子管子以下,无虑数百家,乃自华洋互市以来,西人挟其枪炮轮船,以树雄海外,于是华人知弧矢不足以制强敌,争效西人武备之法。十余年来所讲枪炮轮船,不可以枚数,讲求武备,不可谓不殷矣。虽然有枪炮而无精学演放之人,则与无枪炮等。有兵轮而无精学驾驭之人,则与无兵轮等。所以武备之学,不可不讲也。天津武备学堂,一切皆学西法,复延西师训练之,近来颇著成效,如能皆教生徒,皆用西文,复多购西学武备之书,尽储之堂内,日则习练诸法,夜则博览群书,数年后?兔之才,有不遍天下者无是理也。此惟用西文为有益耳,若用华文,则华文所译未备之书,终为有限,必不足以增见闻也。是故讲武备者,必用西文,始可有利无弊也。

一曰医学。中西之医学,本不相同,中医惟尚乎王道,西医每矜乎霸功。究其所以存心济世则一也。然华人之学西医者极少,即或有之,亦不过用翻译之华文,如舒高第所译之《西学总说》,以及合信氏之《全体新论》、柯为艮氏之《全体阐微》、海得兰氏之《儒门医学》,来拉氏、海得兰氏合撰之《医药大成》、德贞氏之《体骨考略》、图嘉约翰氏之《西药略释》、《皮肤新编》、《内科阐微》、《裹扎新法》等书而已,从未有用西文而偏观群籍者。此所以袭西学之迹,而往往不得其真也。如用西文,则可聚西医之书,深味而玩索之,然后刀针之秘诀,可以熟悉于胸中,药饵之新奇,可以运行于笔底,不数年必举西学之所能者而尽能之,亦可以遍晓华人,使知西医之特著奇功,实有所可取也。是故讲西医者必用西文,无可有利无弊也。

统此数端,亦可知利弊之大略矣。总而论之,西文固宜用矣,然因致力西文之故,遂而致华文不通,则亦失华人之本色。计惟有俟华文通以后,乃尽力于西文,然后既翻译之西学,可得而涉猎之,未翻译之西学,亦可得而深窥之。有兼听并观之明,无?格不通之虑。以此言西学,而西学乃可日引而日深也。且夫华人讲求西学,亦有年矣,在有识者见西学之不振,知西学之可兴,因欲利弊之所在,使天下共见共闻,此其用情为独殷,此其用心亦良苦矣。而吾谓欲振兴西学,不独在利弊也,而尤在国家有以宏培才之道,莫良于德。其自正学而外,如工艺、商贾、船务、武备、农桑、音乐、起建、制造各学,无不设立教堂,延明师以教之,所由人材辈出,国富而兵强也。即如德属之拜晏国当光绪初年时,其民籍仅四百九十余万,而国内设课农教堂三十四所,教徒二千一百四十四人,课树艺教堂一所,教徒四十人,课莳花教堂一所,教徒三十人,课兽医教堂一所,教徒一百四十人,课商贾教堂二十所,教徒二千人,课工艺教堂二十九所,课制造教堂三所,课绘画教堂二所,课雕刻教堂一所,课起建教堂一所,课音乐教堂十一所,课绘图教堂二百六十一所,教徒九千九百三十三人。又如德属之威而敦伯而克国当光绪初年时,其民籍止一百八十余万,而课化学重学机器等教堂十一所,为之师者五百三十九人,其徒五千一百四十八人,课工艺等十一所,为之师者二百八十六人,其徒六千四百五十七人。至于德国国中,总计师长一千一百五十四人,文教馆学生一千七百九十五人,律法馆学生三千一百六十五人,格致馆学生四千五百四十七人,医学馆学生三千九百八十三人,共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人。其余杂学,如商贾工艺等项,教尤不可以数计。此其所以法良意美,艺精业专,人才之多,直驾乎欧洲诸国之上也。今中国虽不暇旁及工艺商贾等学,而于西学之大者,不妨多立学堂,一若武备学堂之例,如算学则立算学学堂,格致则立格致学堂,使学者各习一业,精益求精,不得有泛骛之心,不得有兼营之念。惟须先设华文讲学堂,凡十岁以内之幼徒,欲学各项西学者,先入总学堂中,专肄一切华文等书,俟华文通晓,然后由总学堂考试。考取后,其欲学算学者,则送往算学学堂,欲学格致者,则送往格致学堂,先致力于西文,后致力于西学。其余各学亦如之。然后不难由粗及细,由精及巨。十年后其有不人才蔚起,西学大兴,以争海外之雄,以兴域中之利者,吾不信也。请以质之识时务之俊杰。

○宜习西文说

中国文词之富丽,字画之精工,远胜他国。惟其富丽精工,故习之也难。士人十年窗下,苦费钻研,如能成就,即学成之士,偶或荒弃,亦必强半遗忘。学者务乘年富力强之日,专意研求,而干他事,实无暇讲求矣。至于洋文虽亦不易学,究不若华文之久需时日。大凡西人于各事务求简便之法,即学问一道,亦复如是。考其成字之法,有用二十五字母,有用二十六字母,连合成声。其连合之法,简而易明,虽幼稚亦能学习,写字从同。每见心灵手敏者,学习二三年,即能运笔,或竟青出于蓝。其用字母合成之法,可以审音而成新字。故于格致化学等书,多有稗益。

若译作华文,则字有舍其本意,而借用他意者,有仿西字口音,而无意义者,种种难解。读者若不求明西学者为之索解,势必无由探讨其义。将来其字用法渐广,或可不用西文,以讲新学。然讲新学者日益众,而万物之理亦日益明。若欲粗识皮毛,似仅读华文亦已可矣。如欲明其奥旨,则非习西学不为功。当局者洞悉其情,故令水师武备等学堂,一律习学洋文。不特水师武备学生所宜习也,凡欲知洋务及一切新学者,均宜习之。此非人所难能之事。试思古人周游列国,无不习学各处方言文字,以免?格。即今观之,旗人在京供职固操官话,余如广东、福建等省,其方言与官话悬殊,而数处之人,亦以学官话为要务。彼学官话不以为难从,可见吾华人习学洋文,如果教育有方,断非难事也。

原洋文二字而言,即欧洲诸国之文而论之,英、法、德三国之文,为诸国之冠。学者果能于此三国文字,精通其一,而从事各种西学,自可绰有余裕。又查此一百年内,英文用处日新月盛,至今日而北美洲、澳洲、印度国及海外群岛,大半悉用英文。英国商务之盛,甲于天下,商贾往来,咸以英文为便。人苟能操斯语,虽遍走寰宇,自可于所到之处,与士大夫晋接。即谓英文为五洲之官话,谁曰不宜。至于德法二国之文,自亦宜习,以备翻译之选,究不若英文之用广也。开武备学堂以德文授人,似未尽美,不若仿水师电报等学堂,授以英文,庶几纠纠者,均可与西人款洽,或观西书西报,以考察西国兵法等事,期与西国武员,并驾齐驱,岂不美乎?虽然吾华人之从事英文者,现不乏人,惟卒业而成大器者,究亦有限。愿有志者,务造其极,勿半途而废。国家谁能多设英文书馆,以养人材,谓非社稷苍生之福耶?

☆李瑞?○请推广学校疏

奏为时事多艰,需材孔亟,请推广学校,以励人材,而资御侮,恭摺仰祈圣鉴事。窃臣闻,国于天地,必有与立。言人才之多寡,系国势之强弱也。去岁军事既定,皇上顺穷变通久之义,将新庶政,以图自强,恐办理无人,百废莫举,特降明诏,求通达中外,能周时用之士,所在咸令表荐,以备擢用。纶?一下,海内想望,以为豪杰云集,富强立致。然数月以来,应者寥寥,即有一二,或仅束身自好之辈,罕有济难瑰伟之才。于侧席盛怀,未能尽副。夫以中国民众数万万,其为士者十数万,而人才之绝,至于如是。非天之不生才也,教之之道未尽也。

夫二十年来,都中设同文馆,各省立实学馆、广方言馆、水师武备学堂、自强学堂,皆合中外学术,相与讲习,所在而有。而臣顾谓教之之道未尽,何也?诸馆皆徒习西语西文,而于治国之道,富强之原,一切要书,多未肄及,其未尽一也。格致制造诸学,非终身执业,聚众讲求,不能致精。今除湖北学堂外,其余诸馆,学业不分斋院,生徒不重专门,其未尽二也。诸学或非试验测绘不能精,或非游历察勘不能确。今之诸馆未备图器,未遣游历,则日求之于故纸堆中,终成空谈,无自致用,其未尽三也。利禄之路,不出斯途,俊慧子弟,率从事帖括,以取富贵,及既得科第,遂与学绝,终为弃材。今诸馆所教,率自成童以下,苟逾弱冠,即已通籍,虽或向学,欲从末由,其未尽四也。巨厦非一木所能支,横流非独柱所能砥。天下之大,事变之亟,成求多士,始济艰难。今十八行省,只有数馆,每馆生徒,只有数十,士之欲学者,或以地僻而不能达,或以额外而不能容。即使在馆学徒,一人有一人之用,尚于治天下之才,万不足一,况于功课不精,成就无几,其未尽五也。

此诸馆所以设立二十余年,而国家不一收奇才异能之用者,惟此之故。曰:然则岩穴之间,好学之士,岂无能自绩学以待驱策者?曰:格致、制造、农、商、兵、矿诸学,非若考据、词章、帖括之可以闭户獭祭而得也。书必待翻译而后得读。一人之学,能翻群籍乎?业必待测验而后致精,一人之力能购群器乎?学必待游历而后征实,一人之身能履群地乎?此所以虽有一二倜傥有志之士,或学焉而不能成,或成焉而不能大也。

乃者钦奉明诏,设官书局于都畿,领以大臣,以重其事。伏读之下,仰见圣神措虑,洞见本原。臣于局中一切章程,虽未具悉,然知必有良法美意,以宣达圣意,阐扬风化者。他日奇才异能,由斯而出,不可胜数也!惟育才之法,匪限于一途;作人之风,当遍于率土。臣请推广此意,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府州县学,选民间俊秀子弟年十二至二十者入学。其诸生以上欲学者听之。学中课程,诵《四书》、《通鉴》、《小学》等书,而辅之以各国语言文字,及算学、天文、地理之粗浅者,万国古史近事之简明者,格致理之平易者,以三年为期。省学选诸生年二十五以下者入学。其举人以上欲学者听之。学中课程诵经史子及国朝掌故诸书,而辅之以天文、地舆、算学、格致、制造、农、商、兵、矿、时事、交涉等学,以三年为期。京师大学选举贡监年三十以下者入学。其京官愿学者听之。学中课程,一如省学,惟益加专精,各执一门,不迁其业,以三年为期。其省学大学,所课门目繁多,可仿宋胡瑗经义治事之例,分斋讲习,等其荣途,一归科第,予以出身,一如常官。如此则人争濯磨,士知向往,风气日开,技能自成,才不可胜用矣。

或疑似此兴作,所费必多,今国家正值患贫,何处筹此巨款?臣查各省各府州县,率有书院,岁调生徒入院肄业,聘师讲授,意美法良。惟奉行既久,积习日深,多课帖括,难育异才。今可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增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书院旧有公款,其有不足,始拨官款补之。因旧增广,则事顺而易行;就近分筹,则需少而易集。惟京师为首善之区,不宜因陋就简,示天下以朴。似当酌动帑藏,以崇体制,每岁得十余万,规模已可大成。中国之大,岂以此十余万为贫富哉!或又疑所立学堂既多,所需教习亦众,窃恐乏人,堪任此职。臣以为事属创始,学者当起于浅近,教者亦无取精深。今宜令中外大吏,各举才任教习之士,悉以名闻。或就地聘延,或考试选补,海内之大,必有可以充其任者。学堂既立,远之得三代庠序之意,近之采西人厂院之长,兴贤教能之道,思过半矣。然课其记诵,而不廓其见闻,非所以造异才也。就学者有日进之功,其不能就学者,无讲习之助,非所以广风气也。今推而广之,厥有与学校之益,相须而成者,盖数端焉。

一曰设藏书楼。好学之士,半属寒?,购书既苦无力,借书又难其人,坐此孤陋寡闻,无所成就者,不知凡几。高宗纯皇帝知其然也,特于江南设文宗、文汇、文澜三阁备庋秘籍,恣人借观。嘉庆间大学士阮元推广此意,在焦山、灵隐起立书藏,津逮后学。自此以往,江浙文风,甲于天下,作人之盛,成效可睹也。泰西诸国,颇得此道,都会之地,皆有藏书,其尤富者至千万卷,许人入观,成学之众,亦由于此。今请依乾隆时故事,更加增广,自京师及十八行省省会,咸设大书楼,调殿板及各官书局所刻书籍,暨同文馆、制造局所译西学,按部分送各省以实之。其或有切用之书,为民间刻本官局所无者,开列清单,访书价值,徐行购补。其西学书,陆续译出者,译局随时咨送,妥定章程,许人入楼看读。由地方公择好学解事之人,经理其事。如此则向之无书可读者,皆得以自勉于学,无为弃才矣。古今中外有用之书,官书局有刻本者,居十之七八,每局酌提部数分送各省,其费至省,其事至顺,一奉明诏,事即立办,而饷遗学者,增益人才,其益盖非浅鲜也。

二曰创仪器院也。格致实学,咸藉试验。无视远之镜,不足言天学;无测绘之仪,不足言地学;不多见矿质,不足言矿学;不习睹汽机,不足言工程之学。其余诸学,率皆类是。然此等新器,所费不资,家即素封,亦难备购。学何从进?业焉能成?今请于所立诸学堂,咸别设一院,购藏仪器,令诸学徒皆就试习,则实事求是,自易专精。各器择要而购,每省拨万金以上,已可粗备。此后陆续添置,渐成大观,则其费尚易措筹,而学徒所成,视昔日纸上空谈,相去远矣。

三曰开译书局也。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与西人交涉,而不能尽知其情伪,此见弱之道也。欲求知彼,首在译书。近年以来,置造局、同文馆等处,译出刻成已百余种,可谓知所务也,然所译之书,详于术艺,而略于政事,于彼中治国之本末,时局之变迁,言之未尽。至于学校、农政、商务、铁路、邮政诸事,今日所亟宜讲求者,一切章程条理,彼国咸有专书,详哉言之。今此等书,悉无译本。又泰西格致新学,制造新法,月异岁殊,后来居上,今所以译出者,率十年以前之书且数亦甚少,未能尽其所长。今请于京师设大译书馆,广集西书之言政治者,论时局者,言学校农商工矿者,及新法新学近年所增者,分类译出不厌详博,随时刻布,廉值发售,则可以增益见闻,开广才智矣。

四曰广立报馆也。知今而不知古,则为俗士,知古而不知今,则为腐儒。欲博古者莫若读书,欲通今者,莫若阅报。二者相须则成,缺一不可。泰西每国,报馆多至数百所。每馆每日出报,多至数万张。凡时局、政要、商务、兵机、新艺、奇技,五洲所有事故,靡所不言。阅报之人,上自君后,下自妇孺,皆足不出户,而于天下事了然也。故在上者,能措办庶务,而无壅蔽;在下者能通达政体,以待上之用。富强之原,厥由于是。今中国邸钞之外,其报馆仅有上海、汉口、广州、香港十余所,主笔之人,不学无术,所言率皆浅陋,不足省览。总署海关,近译西报,然所译甚少,又未经印行,外间末由得见。今请于京师及各省会,并通商口岸繁盛镇埠,成立大报馆,择购西报之尤善者,分而译之,译成除恭缮进呈御览,并咨送京外大小衙门外,即广印廉售,布之海内。其各省政俗土宜,亦由各馆派人查验,随时报闻。则识时之俊日多,干国之才日出矣。

五曰选派游历也。学徒既受学数年,考试及格者,当选高才,以充游历。游历之道有二。一游历各国,肄业于彼之学校,纵览乎彼之工厂,精益求精,以期大成。一游历各省,察验矿质,钩核商务,测绘舆地,查阅物宜。皆限以年期,厚给薪俸,随时著书,归呈有司。察其切实有用者,为之刊布,优加奖励。其游惰而无状者,官则立予降黜,士则夺其出身。数年之后,则?轩绝域之士,斐然成章,郡国利病之书,备哉灿烂矣。或疑近年两次所派游历学生,未收大效。不知前者所派游历,乃职官而非学童。在中国既未经讲注,至外洋亦未尝受学,故事涉空衍,寡有所成。其所派学生又血气未定,读中国书太少,遽游历绝域,易染洋风,虽薄有奇能,亦不适于用。今若由学堂选充,两弊俱免,其所成就,必非前此之所能例也夫。既有官书局大学堂以为之经,复有此五者以为之纬,则中人以下,皆可自励于学,而奇才异能之士,其所成就益远且大。十年以后,贤俊盈廷,不可胜用矣!以修内政,何政不举?以雪旧耻,何耻不除?上以恢列圣之远猷,下以慑强邻之狡启道未有急于是者。若蒙采择,乞饬下中外大臣妥议章程,取旨施行。臣愚一得之见,是否有当,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附:议复李侍郎推广学校摺(总署)

奏为遵旨议奏事: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初二日,军机处钞交刑部左侍郎李端?奏:请推广学校,以励人才一摺。本日奉上谕著该衙门议奏。钦此。臣等查该侍郎原奏所陈各节,大抵以时多艰难,才虞凋乏,朝廷之旁求虽切,荐剡之奇杰罕闻。因推原于立学之方,育才之术。蕲以树风声,而开趋向,浅学扩其闻见,通才益便精研。其在于今,诚为切要。

综观环球各国,三十年来,莫不以兴教劝学为安内攘外之基。崇学者积治以富强,虚伪者积衰以贫弱。事如操券,成效炳然,则今日广励学堂,诚属自强本计。惟是施行宜为之次第,条理必致极精详。近日风气日开,士崇新学,词林郎署,愿就同文馆肄业者,颇不乏人。外间各省书院,亦多有斟酌时宜,于肄业经古以外,增加算学制造诸课者。臣衙门于去年十二月议复,御史陈其璋推广学堂奏内,请旨饬下沿海将军督抚,于已设学堂者量为展拓,未设学堂者择要仿行,听令官绅集资奏明办理。亦即该侍郎所谓推广学校励人才而资御侮之意。业经奉旨通行各省遵办在案。如内地各府县绅耆,闻风向慕,自可由督抚酌拟办法,或就原有书院,量加程课,或另建书院肄业专门。果使业有可观,三年后由督抚奏明该衙门,再行议定章程,请旨考试录用,以昭激劝。其藏书楼、仪器院、译书馆三节,均可于新立学堂中兼举并行。西人报例,有专话时务者,有专谈艺学者。时务之报,译者尚多,艺学之报,译者寥寥,而为用甚广,亦不妨令学堂中选择译之,以收知新之助。凡此皆朝廷所乐为鼓舞,惟在地方官之劝导有方。而兴学校以嘉惠士林,要仍视人士之乐于向学。若地方自安僻固,无意讲求,虽加提倡,固亦无益也。

该侍郎所请,选派游历一节,与臣衙门奏派同文馆学生出洋学习所议章程,大意略同。游历诚多多益善,而过多又虑经费之难支。应请嗣后游历诸学生,由学堂选派者,即由学堂筹给资斧。由商局选派者,即由商局筹给资斧。出洋时仍由督抚给与文凭,到洋后仍由出使大臣一体照料。推广之中,仍存限制,庶几事无窒碍,可以经久长行。

以上各节,均系就臣衙门奏定成案,量与扩充。如蒙俞允,恭俟命下,即由臣衙门通行各省,责令实力奉行,以期得收实效。至该侍郎所请于京师建设大学堂,系为扩充官书局起见,应请旨饬下管理书局大臣,察度情形,妥筹办理。所有臣衙门遵议缘由,理合恭摺具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遵行。谨奏。

☆高凤谦○翻译泰西有用书籍议

有声音而后有言语,有言语而后有文字。然五方之声音,长短高下清浊疾徐,既万有不齐;言语文字即因以俱异。有王者起,患天下之不一,以同文为先。于是读书之士,挟方寸之简,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无所不可通。夫而后中国之文字汇于一。其环中国而处者,如日本、朝鲜各邦,虽用中国之文字,犹不能无所异同。况泰西远绝数万里,千岁未通者耶?互市以来,天下竞尚西学,竞习西文。然而音义诡异,则学之难也。教授乏人,则师之难也。由官设学,则周遍之难也。由民自学,则经费之难也。文义深远,则成功之难也。国不一国,则兼通之难也。惟以译书济之,则任其难者;不过数十人,而受其益才,将千万人而未已。

泰西有用之书,至蕃至备。大约不出格致政事两途。格致之学,近人犹知讲求。制造局所译,多半此类。而政事之书,则鲜有留心。译者亦少。盖中国之人,震于格致之难,共推为泰西绝学。而政事之书,则以为吾中国所固有,无待于外求者。不知中国之患,患学在政事之不立。而泰西所以治平者,固不专在格致也。况格致之学,各有附隶。非制造之人不能学。即学之亦无所用。且需仪器以资考验,非徒据纸上之空谈。若夫政事之书,剖析事理,议论时政,苟通汉文者,无不能学。果能悉力考求各国政事之得失,兵力之强弱,邦交之合离,俗尚之同异,何国当亲,何国当疏,何事足以法,何事足以戒,无不了了于胸中,遇有交涉之事,办理较有把握。即欲兴一新治,亦不至事事仰鼻息于人,或反为愚弄。此翻译政事之书所以较之格致为尤切也。

译书之要有二:一曰辨名物。泰西之于中国,亘古不相往来。即一器一物之微,亦各自为风气。有泰西所有,中国所无者。有中国所有,泰西所无者。有中西俱有,而为用各异者。至名号则绝无相通。译者不能知其详,以意为之名。往往同此一物,二书名异。且其物为中国所本有者,亦不能举中国之名以实之。更有好更新名,强附文义,以为博通。令人耳目炫乱,不知所从。宜将泰西所有之物,如六十四原质之类,及一切日用常物,一一考据。其于中国所有者,以中名名之,中国所无者,则遍考已译之书,择其通用者用之。其并未见于译书者,则酌度其物之原质,与其功用,而别为一名。凡泰西所用之物,用中字西字详细胪列,刊为一书,颁布通行。后之译者,以此为准,不得更改。其他权衡度量,国各不同,亦宜定为一表。如英磅合中权若干,法迈合中尺若干,详为条举,以附前书之后。

一曰谐声音。名物制度,有义可寻,虽有异同,犹可稽考。地名人名,有音无义,尤为混杂。西人语言,佶屈聱牙,急读为一音,缓读为二三音。且齐人译之为齐音,楚人译之为楚音。故同一名也,百人译之而百异。即一人译之,而前后或互异。《瀛寰志略》中所载国名之歧,多至不可纪极。宜将罗马字母编为一书,自一字至十数字,按字排列,注以中音。外国用英语为主。以前此译书,多用英文也。中国以京音为主,以天下所通行也。自兹以后,无论以中译西,以西译中,皆视此为本,即一二音不尽符合,不得擅改,以归划一。此书若成,可与名物之书相辅而行。译者读者,俱有所据。若将此二书呈之译署,请旨颁行,饬令各省译局及私家撰述一体遵照,尤为利便。此二者,译书之根本也。若译书之人,必兼通中西文而后。可其有专精西文者,可以文士辅之。传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必使所译之书,质而不流于俗;博而不伤于诞,文义可观,又无失原书之意。庶亦牖人心,开风气之一助也夫。

☆汪康年○中国自强策(上)

事至今日,危迫极矣,挫于倭,迫于俄,侮辱于英,教案蜂起,回匪蠢动,兵变民变之事,不一而足。而瓜分中国之说,西报屡载之,西人屡言之,虽至愚之人,亦知其殆。然而庙堂无定策,中外无定议,旧弊未一除,新猷未一布,则非安于不为,即以为无策也。夫安于不为,则无论矣,以为无策,则未然也。夫中国在今日,犹以一羊处群虎之交,曾不足以累其爪牙。然而不遽动者,群雄角力,未有所归,故艰于发难。又无端戕人命,败商务,又西人所不欲为。故犹迟回以待之。我苟能自振,则西人之于我,亦犹其于日本耳。惟我永不自振,则彼惟恐为人所得,必将争先以取之。然则我国振兴之政,不于今日,则无及矣。夫中国利之宜兴,弊之宜除,谁不知之。而卒为定论者,盖食于弊者太多,则必多为之说以乱之,多出其途以挠之。盖非不明不强之患,而由于权无所归,则无人焉,为发光与力之地也。

夫国朝承明之后,惩于擅权朋党之祸,故执政之臣,名曰军机大臣。人多而权不一,但能唯诺于上前,而不能坚持其意也。但能恭拟谕旨,而不能自发号令也。然则苟欲聚其权,以办庶务,舍立相莫由矣。顾今日而骤然立相,窃恐但有牵掣阻碍之苦,而无行权决策之效,则非先立议院不可矣。或曰:立相则不免擅权之虑,开议院则权在下,且散而不合,徒滋论议,于事非便。不知有议院以与相相持,则相不能擅权。议院之人多矣,且有议事举人之权,而无行事之权,虽在下何病?又议院论虽不一,西例必择其多者从之,何嚣杂之患?且凡事初行,必多漏略,要在随时审正耳。若其成规,则西人之议院章程,可择而行也。

至于开办维新之政,则有三大端焉。一曰齐天下之论。今天下之论,至不一矣,政府不择而用之,或朝暮更易,或南北互异,必当论定一格,以便施行。一曰慰天下及各国之望。维新之政,中国望之,不应则离,西国望之,不应则侮。宜明诏天下,以舍旧从新之故,而与各国立力保太平之约,并方便予以权利,且聘其贤豪,与之参定法制,则中外始有更新之望矣。三曰安天下官吏士兵之心。维新政行,则宗室旗丁,冗员士人,胥吏军士,皆有失所之虑。始而以言语相煽惑,继而以全力相阻挠。宜预筹安插之法。宗室旗丁除作当官兵外,或予以利益,或弛其禁防,新改立之官,除总理之人,必拔用能者,其余仍以旧官依班叙补。学校新设,必十年方能选用。则从前士人在十年之内,仍可补官。胥吏军士汰剩者,可补充诸役。如此则各人无失业之忧,即新政无阻挠之患矣。然此但言开办之大要,而未及其所行之事也。

○中国自强策(中)

中国自古独立于亚洲之中,而其外皆蛮夷视之。素以君权为主,务以保世滋大力宗旨。故其治多禁防遏抑之制,而少开拓扩充之意。君恐臣之侵其权,故不使之有纤毫之权。恐臣下之结党,故务散其党,牵制之使不得行其志,锢蔽之使不得极其聪,以天命怵之,以鬼神惧之。臣下承之以讳饬为能,以敷衍为工,以趋避诿卸为巧。其于民也,但以压制欺吓为事,无复有诚意以相孚。故吏习于弊混,民安于刁玩,士成于陋劣,兵贯于哗渍。其齐民皆以闭户不与外事为秘策,以积财遗子孙为得计。故上下之大弊不出四事,曰询私,曰恶直,曰崇虚,曰耽逸。循习至久,全国之民,皆失自主之权,无相为之心。上下隔绝,彼此相离,民视君父如陌路,视同国若途人。夫民之弱与离,君所欲也,积至今数千年,乃受其大祸。

然则至今日,而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其于官也,汰冗职,删仪官,使官各有事。其教人也,必使为有用之学,毋误用其聪明。其选人也,必使以所学为其官,毋使用非所学。其升补也,必依其本职,毋使朝此而夕彼。其用人也,厚其禄,过则责,故则斥,勤奋则升迁,而递加其俸,终世无失业之虞。其定律也,依罪为断,必求可行,无虚设之律,无难行之例。其罪人也,访缉密而治之宽。其谳罪也,稽罪而尽其辞。其取于民也,各以其资占悦,毋倒置,毋苛索。其理财也,使财归实用,毋糜于虚文,毋漏于中饱。昔之重文而轻武者,今必使文武并重。昔之优文士而轻吏治者,今必以吏事为急。汰繁重以求其速捷,去虚文以责其实效。删矫诬不实之谈,斥虚伪无理之事。尚创作而贱安闲,尚改变而贱守常。以能开利源为能,以能加新学为忧。民性必求其宣达,士气必求其振奋。昔之不使民与国事者,今必与之共治。昔之使民安于愚弱者,今必使之极其明。务使内之权力,在在足与外人相抵。夫如是或可侥幸与各国相持。然此但言其治道宗旨所在,而未言办法之实也。

○中国自强策(下)

请实言办理之法。今使上赫然下明诏,告天下以力图自振之故,而使士民之明秀者互相举为议员,使至京入议院,而使中外大员,自三品以上,俱入上议院。议院既立,则立相以总内外之务,立户部以掌财用之出入,立刑部以掌天下之狱讼及巡捕之事,立商部以兴商贾并掌税则,及考察工作物产之事,立农部以教种植,立外部以理交涉之事,立兵部以掌兵事,立工部以掌营造之事,立邮政部以理道路河渠轮车,轮船、邮政之事,立民部以掌各处地方之事。立海部以掌海军之事,立教部以掌学校之事。俟议员举定相臣,则由相臣自择用诸部大臣,及各省之长。大臣及长,又各举其属,而皆决于议院。十年之后,则议员及各官,皆取于学校。如西国之法,设吏治局于京师,征天下贤能之吏,使学习治法,而分派之于各省,以教诸地方官。十年之后,亦皆取之学校。各省提镇选于兵部,而提镇又递选其属。十年之后,始取之水陆武备学堂。外部及出使大臣,必取精西文,通西事者。十年之后,始取之师范学堂。

宰相与各大臣既举定,则遣使与各国立力保亚洲太平之约,而大改上下内外之体制,务从简易,悉去趋跄拜跪之节。复立宪报馆,凡新政改革之意,及中外交涉之故悉载之,各种振兴之政,乘时并举。且捐纳停,冗员裁,调济安插之途废,资格班次之说止。既无无事之官,复无无官之事。局中之人,可因官以展其才,局外之才,可因事以责其效,则职无不举矣。一事一官,既无旁贷之方,一官一事,又无丛脞之虑,则人勤于职矣。在事之人,有治事之权,事外之人,有监察之权,而又有议员以钳制之,有日报以举发之,则官邪息矣。厚俸禄而革陋规。入官之日,予以装钱,辞官之日,予以恩俸,或给终身,或逮子孙。办公有费,登程有资,则人兴于廉矣。改衙署之制,速咨禀之法,汰应酬之烦,删迎送之礼,则官敏于事,勤于察矣。省府州县各设议员,以与官相抵,官不能专其事,则民困苏矣。

因其事以投之官,因其官以为之学,因其学以定所取。入官之后,非罪不斥,心不枉耗,才不处糜,人无失所,官不易方,则人知专所学矣。取士多途,学堂遍设,由都会以及州县,由州县以逮乡闾,人无废才,才无滞用,则人劝于学矣。厘定文字,使归浅近,多撰教化之书,使人易晓,而遍设义塾教堂,以教齐民,则寻常之人,皆可读书明理矣。凡刊刻书籍,由官准驳,其便用者,准其专利,则要用之书,不日可得矣。严户口之册,定乡里之制,产业先死,婚姻必注,零户必禁。城镇无杂处之虞,乡里无散居之虑,而又遍设巡捕,并设包探,则逋逃清,邪民无所匿矣。律法从平,无有偏颇。重则绞杀,轻则禁罚,则罪易办,而情易得矣。刑官治狱,不兼他事,复有会审,以察其虚诬,有律师以伸其说辨,无刑求之苦,无拖累之患,则枉滥息矣。吏皆有禄,役皆受缗,既无藉口之资,即无婪贿之弊。如此则狱讼易矣。有不率教者,辄禁锢终身。动其羞耻,严其禁防,则人耻于为非矣。

平道路,浚江河,开铁轨,通电报,招商以成之,借债以足之。且路灯,自来水,在在设立,使往来便捷,消息灵通,则用兵赈灾,经商行旅便矣。矿务开,银行设,然后铸金银铜三等之币,齐其轻重,又制钞票,而禁兑换银钱之店,以便通行,使税饷出入,一律行用。三年之后,度新币已足,则悉禁旧钱,则钱法行,而人便于用矣。制钞币,立银行,正税则,严中饱,则国用可足矣。立商部,定商制,严赔偿之法,定骗诈之条,除厘税之苛,捷水陆之途,考求各国之物产,察勘各地之工作,内江外海,准行轮舶,能纠合公司者奖之,商之成本重者许其专利,则商劝矣。能效法泰西制造各物者赏之,并许专利,能以新法制器者,给以功牌,则工劝矣。税以资算,富重而贫轻,税以息计,商多而农少,蓄泄有资,种植有法,则民劝于田亩矣。停无用之武试,开水陆学堂,令凡能武事者,不与齐民齿,则人竞于武矣。精选而厚其饷,严教而重其防,老休则廪以终身,战死则恤其子孙,则兵皆能战,而平时不敢滋事矣。防兵周于水陆,兵将悉由考试,定平时遣调之法,则兵强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