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脉诀汇辨

问情论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经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盖欲病患静而无扰,然后从容询其情,委曲顺其气。使不厌烦,悉其本末之因,而治始无误也。乃近世医者,自附于知脉,而病家亦欲试其本领,遂绝口不言,惟伸手就诊。医者强为揣摩,揣摩偶合,则信为神奇;揣摩不合,则薄为愚昧。致两者相失,而讫无成功,良足叹也。故仲景曰:“观今之医,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跗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至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管窥而已。”望闻问切,犹人有四肢也。

一肢废不成其为人,一诊缺不成其为医。然必先望、次闻、次问而后切者,所重有甚于切也。

王海藏云:病患拱默,惟令切脉,试其知否。夫热则脉数,寒则脉迟,实则有力,虚则无力,可以脉知也。若得病之由及所伤之物。岂能以脉知乎?其如病家不知此理者众,往往秘其所患,以俟医之先言。岂知病固有证似脉同,而所患大相剌谬。若不先言明白,猝持气口,其何能中?又如其人或先贵后贱,或先贫后富,暴乐暴苦,始乐始苦,及所思、所喜、所恶、所欲、所疑、所惧之云何,其始病所伤、所感、所起、所在之云何,以至病体日逐转移之情形,病后所服药饵之违合,必详言之,则切脉自无疑惑。今人多偏执己见,逆之则拂其意,顺之则加其病,莫如之何。然苟设诚致问,明告以如此则善,如彼则败,谁甘死亡而不降心以从耶!夫受病情形,百端难尽。如初病口大渴,久病口中和,若不问而概以常法治之,宁不伤人乎?如未病素脾约,才病忽便利,若不问而计日以施治,宁不伤人乎?如未病先有锢疾,已病重添新患,如不问而概守成法治之,宁不伤人乎?如疑难证着意根究,遽不得情,他事闲言,反呈真面,若不细问而仓卒妄投宁不伤人乎?《病形篇》谓:“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今之称为工者,问非所问,谀佞其间,病者欣然乐从;及病增更医,亦复如是。 徨医药,终于不救者多矣。故留心济世者,须委曲开导,以全仁术。未可任意而飘然事外也。予每见缙绅之家,凡诊内室,皆重帷密幄,以帛缠手,使医者三指不能尽按,而医亦潦草诊视,此又不能行望、闻、问之神妙,并切而且失之度,其视医不啻如盗贼然。东坡、海藏之言,岂能家喻而户说哉!惟愿病家以病为重,不循故习,使医者得尽其长,医者以道自处,不蹈陋规,使病家诚告以故。庶病无遁形,而医者之与病者有相成之功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