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序言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序言

清代学者纪晓岚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个有关奇门遁甲的故事,开头我记得很深:“奇门遁甲之书,所在多有,然皆非真传,真传不过口诀数语,不著诸纸墨也。”

近几年来,易学之风波及海内外,掀起了学易的空前热潮,特别是被尊称为“帝王之学”的奇门遁甲,更是被研易者特加推崇,著书立说这更是曾出不迭,纷纷应市。浏览书目,顿生新奇之感,然而阅读内容,却叫人啼笑皆非。记得一位奇门易友拿来一张奇门遁甲的格局让我看来,说这个格据是作者的朋友,打电话要去拜访作者,作者不知朋友何意,特起局预测,让我分析一下,这个作者的朋友所为何事?当时日干是戊,我见地盘戊(地盘日干代表主,代表作者),上临天盘辛(天盘为客为朋友),组成了辛十戊困龙被伤的格局,戊土生辛金,戊为钱财为作者主人,生辛金,生朋友,必是朋友钱财方面受困扰去向作者借钱,我将这个含义讲给易友听,他听完笑了。我问他,测错啦吗?他说,你分析的完全正确,而作者没有测出,只是在书中说朋友对他不利,后朋友来访的过程他写在书中,是为借钱而来。后来,我从他那里借到这本书翻了一次,觉得心中很不是滋味(当然不仅仅只是这本书),不是为作者的知识水平难受,而是为后学者难过,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去书中学习,学到的却是一些皮毛假东西,什么也没有学到,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你看人家写的书名、前言、自序都标榜自己乃仙家、正宗、祖传之学,再加上所谓名人的郑重推荐,那就正儿八经的成了真经,后学者又非真是行家,不敢评判人家的好与坏,不知哪些是真经、哪些是假货,标上了祖传秘籍就是宝贝,好象本事一下子长到了身上。

就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易学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对经济的指导与推动上。但光推车,没有真动东西,推车还有何用?如果写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赚钱,拿来东拼西凑或沽名钓誉,玩弄词句,以显示名人地位,那就失去学易的意义。或许这些书家是遵从了老祖宗的遗训:“真经不在纸上传。”

然而,我觉得书的作用在于传播而不是传授,传播是让人了解而接受,传授是让人掌握而传播,掌握的人必须让想传播必须让人了解而接受,这样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依据这个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掌握这门知识就不要死看书,如果你只是想了解这门知识,赶快买书吧。”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权作看书前的调料,但目前人们却有一种错误的思想,以为名家大笔所著必有权威和可靠性,提起民间江湖预测之术,便嗤之以鼻做个帽子给你戴上,起个名字叫“封建迷信”。

我认为把易学称之为神秘文化是不对的。国内外一些知明易学者称易学在学而不在术,我也不敢苟同。我们的老祖宗在遣词造字上是非常讲究的,就拿易字上说,易上日下月,日月交替而成易,易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日月的变化,日月变化影响了自然界是人类的发展,先贤们长期观察和总结日月的变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从而概括积累了一些能够指导人们生活行为的规律,孔夫子早就说过,“百姓用易而不知,”易学来就不是凭空捏造的一门空洞无用纯粹抽象的哲学理论,它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及生活行为的一部经典。

写这部书的初衷,只是想让人们了解认识易学的真正功用,让后学者走进奇门,而不是在门外徘徊。书中大多部分理论及判断技巧均是本人多年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应用研究部分的例题是本人多年为人预测的一些记录,内容基本保持了真实性,为了让后学者能够明白地看懂,只好用这种写作形式,当然写作水平也实在不高,希望易学同道批评指正,但愿它是一部真经,后学者能从中得到一些传授而不仅仅只是了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