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一上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书蔡氏传旁通卷一上 元 陈师凯 撰

文文字也书书籍也

说文序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盖制字之初以象形为本如日月虫鱼之属次则指事如上下字次则谐声如江河字次则会意如武信字次则转注如考老字次则假借如令长字日圆月阙是象形也卜在一上为上卜在一下为下是指事也工与江声相近可与河声相近是谐声也谐和也又名形声如江字水形工声河字水形可声也亡戈为武人言为信是会意也郑氏通志略云非止戈为武当云亡戈为武亡读为无也考字足左回老字足右转是转注也使令之令借音令尹之令长短之长借音长幼之长是假借也此文字第一门故详言之

揆度也

度入声孟子集注云其揆一者言度之而其道无不同也

伏羲以木德王神农以火德王黄帝以土德王少昊以金德王颛顼以水德王高辛以木德王唐尧以火德王虞舜以土德王夏禹以金德王商汤以水德王周文武以木德王

此皆据释文愚案终始五德之传起战国邹衍之说其合於经者月令五人帝春帝太皥即伏羲也夏帝炎帝即神农也中央黄帝即轩辕也秋帝少皥即少昊也冬帝颛顼即高阳也此其说之合者也其不合於经者夏后氏尚黑非金德也殷人尚白非水德也周人尚赤非本德也此其不合者也

顔师古曰家语云孔腾字子襄

此据前汉艺文志注文也陆氏释文序録云秦禁学孔子之末孙惠壁藏之而释文注又与师古说同故蔡氏亦据之

掌故晁错

掌故官名错初捕反

齐人语多与颍川异

伏生齐人晁错颍川人

科斗虫名虾蟇子书形似之

即三代时字起於黄帝之史仓颉历代修改至周宣王时太史籀又加损益为大篆十五篇与古文并行孔子书六经时以黑漆写之於竹简漆书点画稠浓形类虾蟇子秦时狱吏程邈作隷书即今常行楷字李斯作小篆即今玉筯篆时人以隷书便於徒隷书写简易皆竞习之故三代古文弃而不习至汉时无能识者乃妄称为科斗书在三代时无科斗之号也幸伏生口传於前孔壁发藏於後安国得以考论文义遂使三代古文得传於今日此万世之功也

为隷古定谓用隷书以易古文

孔氏疏云言隷古者正谓就古文体而从隷定之释文序録云古文尚书皆科斗文字孔安国以校伏生所诵为隷古写之愚案隷古尚书宋时郴学有板其字盖用隷书笔法写古文点画平正无诘屈蟠纠之?若今广韵玉篇内所载古字非用隷书换易古文也易字当是写字之误又案郭忠恕佩觿云尚书宋齐旧本隷写古文

焚书在三十四年

疏云始皇三十四年因置酒咸阳宫丞相李斯奏请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坑儒在三十五年

疏云三十五年始皇以方士卢生求僊药不得以为诽谤诸生连相告引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又卫宏古文奇字序云秦改古文以为篆隷国人多诽谤秦患天下不从而召诸生至者皆拜为郎凡七百人又密令冬月种瓜於骊山硎谷之中温处瓜实乃使人上书曰瓜冬有实有诏天下博士诸生说之人人各异则皆使往视之而为伏机诸生方相论难因?机从上填之以土皆终命也

详此章虽说书序序所以作者之意而未尝以为孔子所作至刘歆班固始以为孔子所作

汉书艺文志云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篹焉【孟康曰篹音撰】上断於尧下讫於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志乃班固所删刘歆七略中语也又案古周书七十篇孔子所删去者而今每篇亦皆有序冠其篇首则知百篇小序决非孔子所作矣

江充造巫蛊败戻太子

疏云蛊者怪惑之名指体则毒药害人者是若行符厌俗之为魅令人蛊惑夭年伤性皆是也以蛊皆巫之所为故曰巫蛊武帝末年淫惑鬼神由此奸人江充因而行诈先於太子宫埋桐人告上云太子宫有蛊气上信之使江充治之於太子宫果得桐人太子知己不为此以江充故为陷己因而杀之而帝不知太子实心谓江充言为实即诏丞相刘屈氂?三辅兵讨之太子赦长安囚与鬬不胜而出走奔湖关自杀

古文

安国壁中书也

今文

伏生口传书也

裁二十余篇陆氏曰即马郑所注二十九篇是也【本二十八篇後加伪秦誓一篇】

尧典【舜典合】臯陶谟【益稷合】禹贡廿誓汤誓盘庚【三篇合】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方多士立政无逸君奭顾命【康王之诰合】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已上是伏生口传二十八篇今开所合者共三十三篇蔡传後云古文今文皆有者此是也

增多伏生二十五篇

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三篇咸有一德说命三篇泰誓三篇武城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冏命已上是壁中书多於伏生者也蔡传後云今文无古文有者此篇是也凡今文所有古文亦有之故止称今文无古文有不称今文有古文无也

复出此篇并序

舜典益稷盘庚中下二篇康王之诰此五篇伏生所合安国析出之通前伏生二十八篇安国增多二十五篇及此析出五篇并小序一篇共五十九篇除开小序冠篇首正五十八篇也又案隷古尚书自尧典称第一至秦誓第五十八中间禹贡汤誓泰誓不更称第一也

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案艺文志故字上更有一雅字读连下句顔师古於诗经鲁故下注云故者通其指义也它皆类此今流俗毛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耳又案尔雅有释詀篇如顔说则雅故者即尔雅释诂也读书者依雅故解古今语则义可通矣故字上当补雅字

晋书又云郑冲以古文授苏愉愉授梁柳柳之内兄皇甫谧又从柳得之而柳又以授臧曹曹始授梅颐颐乃於前晋奏上其书而施行焉

据孔頴达叙此历历今本晋书无之恐太宗未修以前旧史所载也隋书经籍志云伏生口传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字皆古文孔安国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泰誓与河内女子所献不同又伏生所诵有五篇相合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隷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作传会巫蛊事起不得奏上私传其业於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谓之尚书古文之学而未得立後汉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元亦为之注然其所传唯二十九篇又杂以今文非孔旧本自余絶无师说晋书秘府所存有古文尚书经文今无有传者及永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并亡济南伏生之传唯刘向父子所着五行传是其本法而又多乖戾至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汝南梅颐字仲真始得安国之传奏之时又阙舜典一篇齐建武中吴兴姚方兴於大桁市得其书奏上比马郑所注多二十八字於是始列国学又云古文尚书舜典一卷晋豫章太守范甯注释文序録云齐明帝建武中吴兴姚方兴采马王之注造孔传舜典一篇云於大桁头买得上之郭忠恕佩觿云吴兴大?户刚反舩舶之类又通监刘裕枭桓元首于大桁桁与?航同舩与市未详孰是

张霸所伪作

释文序録云百两篇者东莱张霸分析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传书序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刘向校之非是後遂黜其书

尧典

说文典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

本注云典五帝之书也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丌居之切下基也愚案典字於六书属形兼意疏云策长二尺二寸简长一尺二寸汉书艺文志云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愚观书中脱简错简多不过三十字则古书凡千万言者简编甚繁不可无架阁之所也

曰粤越通古文作粤

此即安国隷古文

九族高祖至玄孙之亲

此本安国及马氏郑氏说高祖一曾祖二祖三父四已五子六孙七曾孙八玄孙九

举近以该远五服异姓之亲亦在其中也

此是包欧阳夏侯及林氏说父族有四父本族一姑夫二姊妹夫三女夫四母族有三母父族一母母族二姨母家三妻族有二妻父族一妻母族二

二十八宿衆星为经金木水火土五星为纬

经不动者也纬往来行动者也案通志略载殷巫咸齐甘德魏石申三家经星都三百座一千四百六十五星内二十八宿计一百六十六星

辰以日月所会分周天之度为十二次也

晋天文志云自轸十二至氐四为夀星於辰在辰自氐五至尾九为大火於辰在卯自尾十至斗十一为析木於辰在寅自斗十二至女七为星纪於辰在丑自女八至危十五为玄枵於辰在子自危十六至奎四为诹訾於辰在亥自奎五至胃六为降娄於辰在戌自胃七至毕十一为大梁於辰在酉自毕十二至井十五为实沈於辰在申自井十六至柳八为鹑首於辰在未自柳九至张十六为鹑火於辰在午自张十七至轸十一为鹑尾於辰在已凡二十八宿度数阔狭多少随时推步故历代移易不同今但据晋史以见其槩耳其日月所会则每年立春後十六日有余而日?诹訾之次其正月合朔则在玄枵矣

春分之旦朝方出之日而识其初出之景

春分之日初出之景於地则在卯方之中於日则在卯时之中盖春分已前则冬至日出辰渐渐南来未及乎卯中也春分已後渐渐北去至夏至而日出寅又过乎卯中也直至秋分则又自北而来至于卯中秋分以後又自卯中南行而至于辰为冬至故春分秋分日皆出卯昼夜皆五十刻而气候亦得寒温之中也

星鸟南方朱鸟七宿唐一行推以鹑火为春分昬之中星也

朱鸟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也一行玄宗时僧旧唐书云姓张名遂魏州人公谨之孙出家为僧於嵩山【一云改名敬贤】推周易大衍之数撰开元大衍历中星者所以正四时日行之所在昬中则夕见於地之正南方旦中则晨见於地之正南方月令记昬旦二中尧典止记昏中古者玉衡之器以玉为管横设之以二端对南北自南面北望之则北极正对管之北端自北面南望之则昏时某星正直管之南端在南上正午之地故谓之中星其北极一处则凝然不动常对管端其南上中星则逐时移动每夜定挨过一度盖太阳所在星辉隐没本不知其行在甚度惟从中星推之中星挨至某宿第几度则黄道日轨亦退至西上日入处某宿第几度昼考诸日影夜考诸中星则七政之运皆可推而历日不差矣鹑火午上柳星张三宿也自惊蛰至清明则此三宿逐次为中星当春分之夕则星宿为中星也然此只是就尧典论之後世如月令史汉晋隋唐宋诸书所载中星皆不同有二十四气中星又有五更中星盖後世历法渐密推步愈精不如古历之简易也

史记索隐作南为谓所当为之事也

索隐云譌依字读春言东作夏言南譌皆是耕作营为劝农之事史记正义云譌于伪反据此索隐仍依史记作譌但辟孔本作讹耳

敬致周礼所谓冬夏致日盖以夏至之日中祠日而识其景如所谓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者也案周礼言致日者五处春官冯相氏云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注云冬至日在牵牛景丈三尺夏至日在东井景尺五寸疏云春秋分日在娄角而景长七尺三寸六分地官大司徒云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又云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疏云土圭尺有五寸周公欲求土中而营王城故有土圭度日影之法测度也深谓日景长短之深也正日景者夏日至昼漏半表北得尺五寸景正与土圭等即地中也古注云景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万五千里地与星辰四游升降於三万里之中是以半之得地之中也郑司农云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疏云南戴日下万五千里者景一寸差千里故於地中尺五寸景去南戴日下万五千里春官典瑞云土圭以致四时日月疏云度其景至不至通卦验云冬至立八尺之表昼漏半度之表北得丈三尺景是其景至也或长或短则为不至也地官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注云致日景者夏至景尺有五寸冬至景丈三尺其间则日有长短疏云谓冬至日极短夏至日极长其极长极短之间冬至後日渐长夏至後日渐短假令冬至日南至之後日渐北之时日行大分六小分四大分者一寸为十分小分者十分寸之一分又为十分但日景一寸则於地千里大分一为百里小分一则为十里则冬至後日向南行六百四十里但冬至丈三尺景除本尺五寸外加丈一尺五寸从冬至至春分昼夜等之时则减五尺七寸半景从春分到夏至又减五尺七寸半景则减尽丈一尺五寸惟有尺五寸在以为夏至之景南戴日下万五千里谓之地中故云其闲则日有长短也冬官玉人云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注云致日度日景至否疏云於地中立八尺之表於昼漏半夏至日表北尺五寸景与土圭等冬至日丈三尺为景至若不依此皆为不至故云度景至不也但景至与不至皆由君政得失而来度之者若不至使君改德教也愚案历代史志皆载日晷其长短并不同文多不録学者当自於全史考之可也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晋天文志云郑衆说土圭之长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也郑元云凡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景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万五千里也以此推之日当去其下地八万里矣日邪射阳城则天径之半也体圆如弹丸地处天之半而阳城为中则日春秋冬夏昬明昼夜去阳城皆等无盈缩矣故知从日斜射阳城为天径之半也以句股法言之旁万五千里句也立极八万里股也从日斜射阳城弦也以句股求弦法入之得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天径之半而地上去天之数也倍之得十六万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六十一步四尺七寸二分天径之数也以周率乘之径率约之得五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周天之数也【一度凡千四百六里二十四步六寸四分】隋天文志云先验昬旦定刻漏分辰次乃立仪表於准平之地名曰南表漏刻上水居日之中更立一表於南表影末名曰中表夜依中表以望北极枢而立北表令参相直三表皆以悬准定乃观三表直者其立表之地即当子午之正三表曲者地偏僻每观中表以知所偏中表在西则立表处在地中之西更当向东求地中若中表在东则立表处在地中之东更当向西求地中取三表直者为地中之正又以春秋二分之日旦始出东方半体乃立表於中表之东名曰东表令东表与日及中表参相直是日之夕日入西方半体又立表於中表之西名曰西表亦从中表西望西表及日参相直乃观三表直者即地南北之中也若中表差近南则所测之地在卯酉之南中表差在北则所测之地在卯酉之北也进退南北求三表直正东西者则其地处中居卯酉之正也宋元嘉十九年遣使往交州测景夏至日影出表南三寸二分何承天计阳城去交州路当万里而景差一尺八寸二分是六百里而差一寸也唐太史议曰交州去洛九千里盖山川回折使之然以表考其弦当五千里平【五千里影差一尺八寸二分则一千里管三寸六分四十杪日至之景尺有五寸则止该四千里不尽四分四十杪】开元二年遣使天下候影太史监南宫说择河南平地设水准绳墨植表以引度之大率五百二十六里晷差二寸余南候林邑冬至晷六尺九寸夏至在表南五寸七分北候铁勒夏至晷四尺一寸三分冬至晷二丈九尺二寸六分计阳城南距林邑经六千一百一十二里五月日在天顶北六度北距铁勒与林邑正等则五月日在天顶南二十七度四分旧说千里而差一寸疎矣

东方苍龙七宿火谓大火

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也大火卯宫氐房心也心亦独称大火

北方玄武七宿之虚星

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也

日行至是则沦於地中万象幽暗故曰幽都

日出止於寅日入止於戌所行黄道则斜绕东南西三方其北方亥子丑三位日行之所不到惟夜半然後转至地下北方而其光景沈伏不能反照故曰沦於地中万象幽暗也

西方白虎七宿之昴宿

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也

唐一行所谓岁差者是也

一行日度议曰考古史及日官候簿以通法之三十九分太为一岁之差自帝尧演纪之端在虚一度及今开元甲子却三十六度日在虚一则鸟火昴虚皆以仲月昬中合于尧典石刻尚书图云古法以纪蔀为宗从伏羲先天甲寅积周一千八百一十四纪再入十五纪人元一十有二蔀当癸酉蔀岁在己丑而生帝尧至甲辰岁十有六即位越二十有一岁得甲子而演纪作历是年天正冬至日在虚一度又案纪元历岁周三百六十五度二千四百三十六分此一岁之气积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千五百六十四分太阳所?周天之度也岁差一百二十八分注云以岁周数除周天数即得太阳岁行不及之分度每一万注以一度为万分自演纪至开元十二年甲子冬至日在斗十度凡退三十八度四千一百二十八分至乾德二年甲子冬至日在斗六度凡退四十一度四千八百四十八分至仁宗庆历四年甲申冬至日在斗五度此法通古合今故知尧历日在虚一度而鸟火昴虚以仲月昏中合尧典愚案自尧二十一年甲子至今至治元年辛酉计三千六百五十八年尧时冬至日在虚一今在箕九退过四十三度即以四十三为法除三千六百五十八得八十五是大约八十五年退一度矣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者

三百六十五度之外其余分於一度之中当四分之一如以一度分作九百四十分当得二百三十五分也

绕地左旋者

坐北面南则东为左西为右天运降於西升於东故为左旋

常一日一周而过一度者

天运一日夜转一匝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之外又搀进一度也朱子语録云日月皆从角起日则一日运一周依旧只到那角上天则周了又过那角些子日日累将去到一年便与日会又曰而今若就天里看时只是行得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若把天外来说则是一日过了一度季通尝言论日月则在天里论天则在太虚空里若去那太虚空里观天自是日日衮得不在旧时处

丽天

丽者附而不缀之义二十八宿及衆星不动者皆缀定於天体矣

不及一度者

恰行一周不及天所搀过一度也朱子语録陈安卿尝问天道左旋自东而西日月右行则如何朱子曰横渠说日月皆是左旋说得好盖天行甚健一日一夜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又过一度日行速健次於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恰好被天进一度则日却成每日退了一度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所进过之度又恰周得本数而日所不及之度亦恰退尽本数遂与天会而成一年月行迟一日一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不尽比之天郤成退了十三度有奇进数为顺天而左退数若逆天而右历家以进数难筭只以退数筭之故谓之右行且曰日行迟月行速也

九百四十分者

历家额设一日细数也

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

即四分日之一也

与天会者

天每日搀过一度则是日每日追不及一度直待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後日追及天也如是观之却不是日一年一周天乃是天一年而搀过一周天也日一日一周天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次周天天一年三百六十六次周天

十九分度之七者

以一度分作十九分月行不及天十三度之外於十九分度之中又不及七分也此是并天搀过一度筭如以一度为九百四十分而以十九除之则每分该四十九分四厘七毫三丝六忽八微以七乘之该三百四十六分三厘一毫五丝七忽六微以十九乘为全度该九百三十九分九厘九毫九丝九忽二微亏八微月一日夜实行三百五十二度八百二十八分六厘八毫四丝三忽四微不及天十三度三百四十六分三厘一毫五丝七忽六微

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者

以一日十二时除九百四十则一时该七十八分三分分之一此云四百九十九者是六时令二十九分也

而与日会者

日月合朔也每年正月朔或立春前或立春後皆会于玄枵二月朔会娵訾逆周十二位

十二会得全日三百四十八者

十二个二十九日也

五千九百八十八者

十二个四百九十九分也

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者

以九百四十为一日之法而除五千九百八十八得六个九百四十为六日也

不尽三百四十八者

除六个九百四十该五千六百四十之外尚余三百四十八也

通计得日三百五十四者

有全日三百四十八并余分之积得六日也

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者

即上除不尽之数计四时令三十四分三分分之二也

三百六十者

历家设此为常额多於此者为盈少於此者为虚易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朞之日正谓此也

气盈者

从二十四气筭来三百六十之外所多者也

朔虚者

从十二月朔筭来三百六十之内所少者也

一岁闰率者

合气盈朔虚之数也其详具於左方

一日九百四十分

一月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

一岁三百六十五日二百三十五分是日行之数二十四气一周也

一年三百五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是月行之数十二月朔一周也

一朞大约三百六十日以为常数

从二十四气筭来则日与天会多五日二百三十五分为气盈

从十二月朔筭来则月与日会少五日五百九十二分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

一年闰率十日八百二十七分

二年闰率二十一日七百一十四分

三年闰率三十二日六百一分【除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作一闰外余三日一百二分】

四年闰率一十三日九百二十九分

五年闰率二十四日八百一十六分【借下年四日六百二十三分凑作再闰】

六年闰率六日二百四分

七年闰率一十七日九十一分

八年闰率二十七日九百一十八分【借下年一日五百二十一分作第三闰】

九年闰率九日三百六分

十年闰率二十日一百九十三分

十一年闰率三十一日八十分【作第四闰外余一日五百二十一分】十二年闰率一十二日四百八分

十三年闰率二十三日二百九十五分

十四年闰率三十四日一百八十二分【作第五闰外余四日六百二十三分】

十五年闰率一十五日五百一十分

十六年闰率二十六日三百九十七分【借下年三日一百二分凑作第六闰】

十七年闰率七日七百二十五分

十八年闰率一十八日六百一十二分

十九年闰率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正作第七闰无余无欠】一年率十日八百二十七分十九年积一百九十日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三分除为二百六日六百七十三分分为七闰每闰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除尽无余故曰气朔分齐谓之一章一行云历法合二始以定刚柔二中以定律历二终以纪闰余二始者一为阳始二为隂始一奇为刚二偶为柔【甲丙戊庚壬为刚日乙丁己辛癸为柔日】二中者五为阳中六为隂中五者十日六者十二辰也【五音及十二律为六十十日十二辰亦为六十故律历志兼之】二终者十为隂终九为阳终故闰法以十九岁为一章也三岁一闰非四则三五岁再闰非十一则十二八岁三闰非八则九十一岁四闰非四则五十四岁五闰非正则二十六岁六闰非十则九十九岁七闰非六则七

鲧崇伯名

疏云崇国伯爵史正义引皇甫谧云崇夏鲧封虞夏商周皆有崇国殷之崇国文王所伐者寰宇记在京兆鄠县

鲧婞直

楚辞注婞胡冷反很也

书蔡氏传旁通卷一上

<经部,书类,书蔡氏传旁通>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