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循吏传序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从前汉宣帝认为“政治稳定,狱讼得以妥善处理,恐怕靠的是郡守一级的地方长官了”。前代史书也说,“如今的郡守,就是古代的诸侯啊”。所以各级官吏的职责,就是要爱惜百姓。至于道德教化,移风易俗,没有不要靠他们的。

宋武帝出身百姓,知道民众生活的艰难,等到做了帝王,常留心吏治。然而朝廷忙于对外战争,顾不上修整内务,军费开支日耗千金。虽说没机会减轻民众负担,但能克制自己的物质欲望,用节俭来律己,左右没有宠幸的小人,居室没有豪华的装饰。所以能够连年兴兵,而不烦扰境内百姓。文帝自幼宽怀仁爱,承续帝业,后来陕西战乱,北魏南侵,宋朝廷兴军遣将,是为了拯救天下。军费也都出自库存,没有加重百姓负担。那时境内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缴纳的赋税和徭役,只限于常年的定额。人民早出晚归,只是为自己的生计忙碌。州郡长官的任职以六年为期,虽说比不上前代终身不改任那样稳定,然而人民有所依靠,官吏不事聚敛,家家还能吃穿不乏。虽然时事艰难,但沟死路埋之事,尚可幸免。只要是有百户人的乡村,有集市的市镇,都有人们聚会欢乐,歌谣舞蹈,那是宋代的极盛之时。到了元嘉二十七年(450),倾全国之力抵御外患,耗尽积蓄,尚不足用,于是重赋厚敛,天下动荡不安。从此直到孝武帝孝建年间,战乱不止。以区区江东,地域狭窄,承受连年战争,又加上灾害饥荒,以前的繁盛景象,从此衰亡。晋朝历代帝王多居于内房,朝会宴享,不过在东西二堂举行。晋孝武末年,才建有清暑殿。及宋武帝受命为帝,也没什么改变,他所居之处只称为西殿,并不造华丽的名号。文帝承袭不改,便也有合殿的名称。及宋孝武帝即位,赋税征调越来越多,朝廷的犬马大量糟踏粮食,宫室装饰奢华无比。鄙视前代简朴的规制,又加造正光、玉烛、紫极诸殿。雕梁画栋,珠窗秀户,对于宠爱的嬖女幸臣,赏赐起来几乎倾国库所有;竭尽四海的物产也难以满足帝王的欲望,搭上人的性命也不能让他称心。明帝即位后,生活更加奢华,对下民毫无体恤,以至国家动荡。治民的地方官吏,年年更换,灶上的烟囱还没熏黑,炕上的席子尚未暖热,怎能够做出什么政绩。难道能只怪官吏不如古时,民心与往昔不同,都是上边把事情弄坏,致使教化难以实现。

齐高帝在这种奢侈纵欲的风习下,辅立幼主,想救民疾苦,整顿世风。当政不到一年,提拔山阴县令傅琰为益州刺史,于是减免奢华,恢复简朴,做帝王严于律己,亲身为民众作表率,本心就是为不侵扰百姓。因为山阴是大城邑,官司案件繁多,建元三年(480),另设狱丞一职,与建康同等。武帝继承帝业,用心治理天下,仗帝王之威而善于裁断,尚且还有错漏,官吏犯法,令其自裁。郡县长官任职,以三年为期满。遇有水旱灾荒,便对百姓抚恤赈济。十来年当中,百姓未受丝毫惊扰,都市繁盛,男女老少安居乐业,载歌载舞,盛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处不是乐土。明帝未登基之前,就了解为官之道,等即位以后,专门留心官吏对官司案件的处理,从不曾枉法宽容渎职者,地方官吏由此感到震慑。后来因为魏军入侵,国家动荡,战火连年不息,没有喘息之机,战争耗费巨大,国势从此衰落。接下来朝廷昏乱,政权被一伙坏人把持,赋税繁多,徭役无度。地方官依附权贵,相互间助长贪婪暴虐,搜刮聚敛,侵扰黎民。天下人心动荡,不知所措。

梁武帝未登基前,已知民间疾苦,等他刚刚平定齐末的混乱局面,就颁布文告,废除东昏侯时所有额外的繁杂赋税,于是天下百姓才得以减轻重负。登基之后,亲自过问民间事务,每天处理政务直到太阳偏西。关心抚慰人民疾苦,派使臣到四方了解风土民情,在朝廷外设置肺石,让穷苦人下情上达。努力先取信于民,所做的都是民众急难之事。天监元年(502),开始废除按户征收绢绵实物的户调,改为按实际丁口征收。自己身穿旧衣,宫内没有华丽的装饰。日常御膳,惟有素食,饭桌上摆酒不过三盏,这是要先为天下作俭仆的表率啊。所以每当选任官吏时,一定挑那些廉洁公正的人,并都亲自召见,勉励他们好好为官。先前曾提拔尚书殿中郎到溉为建安内史,左户侍郎刘繞为晋安太守。到溉等人在任上都以廉洁著称。又下令:小县长官有才能,可升任大县令;大县长官有才能,升任州郡太守。山阴县令丘仲孚有突出政绩,升为长沙内史;武康县令何远清廉正直,升任宣城太守。因此那时作官的都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这是近代勉励为官者的好办法。

按前代史书各立有《循吏传》,记述其美德,如今也采集此类事,以著成此篇。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