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名方广用

大黄附子汤 《伤寒论》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组成】

大黄9g 附子9g 细辛6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1.寒积实证。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紧弦。

【方义体会】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篇》:“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沉寒挟滞、阳气不运,故以温药通之;积滞肠胃,阻遏气机,故以泻药涤之。胁下偏痛可谓大肠寒积所致;阳气衰弱,肠胃输转呆滞,陈腐积也。所以附子发动阳气,温经散寒,细辛通闭散结,以祛寒凝,更以大黄,荡涤肠胃,泻下积滞。

仲景治寒邪深伏,常用附子与细辛相配,如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附子、细辛与麻黄同用,温阳解表。本方所治之寒积实证,非泻不能去,非温不能化,故以附子、细辛与大黄相配,温阳通下。

【临床应用】

1、急性肠梗阻例:壬x,男,19岁.腹痛五天,面部一阵青一阵白,剧烈呕吐。诊时腹痛,大声叫喊、翻滚,吐出粪水,气力全无.西医诊为急性肠梗阻.触其手足冰冷,脉沉紧.证属沉寒积滞,并发寒厥,余急疏川大黄15克.跗子15克,细辛6克,药煎好即服。因其难以服下,嘱其与干饼之类并服,喂后二时许,腹痛更剧,其状甚苦,少时欲便,未及端来便盆已下一大滩水祥便及干粪十余块,便后腹痛遂止,身如软瘫。调养数日,腹内渐适,而出院。

另例,余一学生在某县医院工作,来函述用上方救治某八十岁老翁患肠梗阻,亦一剂而通。

宋窦士材说:“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三,附子第三”。余有同感,景岳云:

“附子,大黄为药中之良将”,余体验凡大症,危症,往往是此二味可收厥功。

2、治疗肠粘连例:于xx,女,24岁。曾患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近来时常便秘,右侧腹痛,医院诊为“肠粘连”。患者饮食不下,腑气不通。诊其六脉皆沉,与“大黄附子汤”轻剂,令服二剂,服后,腹痛减,下矢气,再与“温脾汤”调治数剂,病愈。

3、治疗巨结肠症例:许xx,男,52岁。因患肠梗阻二次手术治疗,西医诊为“巨结肠症”。患者腹满胀痛,每五、六日大便一行,诊见:颜面萎黄,四肢逆冷,脉搏沉弦,横结肠部胀痛拒按,遂与“大黄附子汤”一剂。服后,肠鸣便下,诸证若先。后每隔数十日,凡此症一发,患者自服此方一剂即效。

4、治疗寒实腹痛例;史xx,男,50余岁。腹痛三年之久,遇寒即发,疼痛时自觉右侧脐旁上冲,撞及胁肋,难以忍耐,甚者连日而发,呕吐秽物,多处医治,未能奏效。诊见:胁下偏痛,脉象沉紧。询其大便三、四日一行。治与大黄附子汤一剂,服后小息,下矢气,欲便。便后腹痛减,又用大黄附子汤轻剂加元胡9克,生白芍12克,一剂而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