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医方简义

卷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卷三

瘟疫杂气说

瘟疫杂气者。天地不正之气也。杨栗山曰。毒雾之来也无端。烟瘴之出也无时。湿热熏蒸之遂使之体人。

木。

所至可拘瘟疫一症。其杂气从口鼻吸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或在上焦而未布中焦。或即过中宫而经也往亏景岳下太须寒瘟迷必先见微黄有津。转为灰黑。或化白砂之苔。或呕或哕。浑身壮热。或饮水无度。或一发热而即露 疹。或一发热而头面猝肿。或咽痛口糜。或口鼻出血。或身冷如冰而喷气如火。或头痛如破而口痛肢痉切牙。症象不能备举。在临诊审量。须嗅其口中喷气如火。而似遏勃气者。即疫症之大概耳。略具数方。以备选用焉。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升降散

(一名陪赈散)

白僵蚕(酒炒去丝嘴二钱) 蝉蜕(一钱) 广姜黄(去皮三分) 生大黄(四钱)

共为细末。如病轻者。每服二钱。用冷黄酒一杯。白蜜五匙调服。 如病重者。日服二服可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人参败毒散

(见中风症)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辟瘟丹

乳香(制去油) 苍术 细辛 甘草 川芎(各一钱) 降香 檀香(各一两)

共末。以红枣肉炼丸。如弹子大。遇疫病盛行时。逐日于香炉中焚烧。以除邪秽。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避瘟丸

雄黄(顶好者一两) 鬼箭羽 丹参 赤小豆(各一两)

共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空腹温汤下。可不染瘟疫也。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神解散

治瘟邪憎寒壮热。体重头疼。遍身酸痛。口苦咽燥。胸腹闷满等症。

僵蚕(炒二钱) 蝉蜕(一钱) 神曲(三钱) 银花(二钱) 生地(三钱) 炒车前木通(各一水煎就。冲入陈酒一小盏。白蜜三匙。以取微汗为妙。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清化汤

治壮热憎寒。体重。舌干。喘吸短气。咽喉不利。面肿目赤。

僵蚕(酒炒二钱) 蝉蜕(一钱) 银花 泽兰(各二钱) 橘红 龙胆草(各八分) 黄连黄芩草(五分)加大黄(三钱)如咽痛者加牛蒡子(炒二钱)头面不肿者去白附子一味。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小清凉散

治身热面赤咽痛。或发 疹不透。宜之。

炒僵蚕(二钱) 蝉蜕(八分) 银花 泽兰 当归(各二钱) 生地(五钱) 生石膏(四钱) 黄水煎。入蜜三匙。童便一盏冲。或加陈酒少许冲。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芳香饮

治瘟疫呕痰涎如红汁。腹如圆箕。手足搐搦发疹。头肿舌烂。咽喉痹塞等危疑重症元参(一两) 茯苓 石膏(各五钱) 酒炒 僵蚕(二钱) 蝉蜕(七个) 荆芥(二钱) 黄芩(水煎。入蜜五匙。酒一盏。徐徐作饮。勿宜急服。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小复苏饮

治瘟病误表。致神昏谵语者。

炒僵蚕(二钱) 蝉蜕(八分) 生地(三钱) 炒车前(二钱) 神曲(三钱) 木通川连 川柏皮(二钱)或加青果二枚。竹茹一团煎。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增损三黄石膏汤

治面赤阳 。口渴。引饮神昏。便秘。谵语。

石膏(五钱) 淡豉(二钱) 炒知母(一钱) 川连 薄荷 川柏(各一钱) 炒黄芩(一钱) 焦冷服。○如腹满便秘加大黄(四钱)如呃忒加柿蒂七个。姜三片。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犀角大清汤

治 出心烦。错语呻吟。不眠咽痛者。

犀角(镑一钱) 大青 黄芩(各一钱五分) 川连 川柏 生甘草(各五分) 栀子(三钱) 元水煎温服。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犀角地黄汤

(见火症)

治瘟疫 出之后。烦热未清。衄血吐血。或平素阴虚之体。皆可服之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三合汤

治产后瘟疫。不论重轻。宜活血清邪。故生化汤。小清凉。小柴胡。三方合法。最妥。

当归(八钱) 川芎(二钱) 桃仁(十三粒) 酒炒红花(八分) 炒黄芩(二钱) 丹皮(二钱)

栀子(各三钱) 生甘水煎。加童便一杯。陈酒一盏。冲入温服。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三甲散

治主客交浑症。因病时邪热未清。误补。致邪热逗留。邪气与正气相搏。潮热晕眩舌干阴涸。骨肉枯削形羸。白 时出不解。余每遇病后阴伤。正气不复之症。时有虚热投剂乃愈。

炙鳖甲 炙龟板(各四钱) 炒穿山甲(五分) 酒炒僵蚕(一钱) 蝉蜕(五分) 生左牡蛎(五水煎服。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鳖甲散

治伤寒瘟疫等症。服诸药不效者。名曰坏症。

炙鳖甲(三钱) 升麻(四分) 前胡(一钱五分) 乌梅(一枚) 黄芩(一钱) 犀角(镑八分)

水煎服。

卷三 瘟疫正治诸方

治疫清凉汤

总治疫症。不拘轻重。

薄荷 柴胡 前胡 丹参 丹皮 川贝母 知母 橘红 黄芩(炒) 白芍 连翘心 桔梗(许。冲入而服。

脉候 瘟病之脉势如虹。浮沉迟数似蒙蒙。紧革弦牢邪热盛。涩小微虚正气空。洪兼滑大昏沉候。疾促结散命多穷。 糊脉象多寒湿。虚细应知病气通。紧革疾促。药饵难攻。沉微濡伏。昏蒙耳聋。脉形涣散。须待神工。缓和为吉。短代将

卷三

厥症

厥者。上逆之症也。世人咸以手足厥冷者指为厥症。非也。讵不知手足冷如冰者曰厥逆。

厥逆有先厥而后手足逆冷者。是气郁而不达于四体也。木盛则土必衰。当补其土以泄其木。气郁者四体失和。当温煦其气以分布四肢。其厥乃愈也。仲景伤寒书。有四逆散以治三阳厥逆。

四逆汤以治三阴厥逆。此皆治四肢逆冷之道也。又有凡阴阳不相顺接谓之厥。厥者手足必逆冷也。其阳虚故温之。阳陷而不与阴相顺者。则下之。邪热入阴而未深者。则散之。以上之辨。显系厥症。手足逆冷。与三阴三阳之厥逆有异也。经云。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此浑指厥字而不言厥逆。可知厥逆非厥脱之厥明矣。厥者。下行极而上也。盖足三阳之脉。起于足指之间。足三阴之脉。聚于足心之下。凡阳胜阴虚。阳乘于阴。曰热厥。阴虚之症。足心之其竭而矣。

阴。

度。

恶。

成痰骨枯吐出长气闭暴厥血阳夫不上暴心香厥者

卷三 厥症

四逆散四逆汤

(详见伤寒症)

四逆散治热厥。四逆汤治寒厥。

卷三 厥症

乌梅丸

(一名安胃丸又名安蛔丸)

治蛔厥心痛。虫由口出。

乌梅(二百枚醋浸蒸) 细辛 桂枝 淡附子 人参 黄柏(各六两) 黄连(一斤) 干姜(十共末。曲糊作丸。每丸二钱。每服一丸。水化服。

卷三 厥症

万氏牛黄丸

治阳乘于阴之热厥。

黄连 黄芩 栀子 郁金 朱砂 牛黄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水化服。

卷三 厥症

龙虎散

治阴千阳位。寒厥肢冷。

龙骨(二两) 琥珀(一两) 玄武板(四两) 生鳖甲(二两) 桂枝(一两)

磁石(醋淬一两) 石菖蒲(四钱)共为细末。每服三钱。姜汤调下。

卷三 厥症

逍遥散

(改作汤药)

治阳气暴张而为煎厥。

当归 赤芍 柴胡(醋炒) 茯苓 白术 丹皮(各二钱) 栀子(炒三钱) 薄荷(一钱) 干姜

卷三 厥症

柴胡疏厥煎

(自制)

治同前。

柴胡 前胡 当归(各二钱) 赤芍 琥珀(研冲各八分) 左牡蛎(四钱) 砂仁末(五分) 枳

卷三 厥症

天麻琥珀丸

(自制)

治风动阳升。冲气上逆。足冷而厥。

煨天麻(二两) 琥珀(二两) 乌药(一两) 茯神(三两) 肉桂(五两) 黄柏(五钱) 防风(柴胡(八钱) 广郁金(一以上十四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二钱。金箔为衣。白蜡封固。每服一丸。去蜡。

卷三 厥症

失笑散

治恶血冲心之血厥。

生蒲黄 五灵脂(醋炒各等分)

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服。

卷三 厥症

独参汤

治鬼击蜚尸中恶而成尸厥。

人参(三钱) 葱白五茎 姜五片水酒各半煎服。

卷三 厥症

自制星香二陈汤

治痰厥症。

胆星(五分) 沉香(陈酒磨冲五分) 人参(一钱) 姜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陈皮(

卷三 厥症

葛花解酲汤

治酒厥。

葛花 白豆蔻(研冲) 砂仁(研末) 人参 白术 陈皮(各一钱) 神曲 泽泻 赤茯苓 白

卷三 厥症

和胃汤

(自制)

治食厥症气化迟难。

神曲 山楂 麦芽 茯苓(各二钱) 浓朴(姜制一钱五分) 姜半夏 制香附(各一钱半) 丁

卷三 厥症

金匮肾气丸

治骨厥。 厥。并治香港脚冲上厥逆者。

熟地(八两) 茯苓 泽泻 怀山药(各四两) 丹皮(三两) 山萸肉(三两) 桂 淡附子(各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日三餐。空腹。淡盐汤送下(三四)钱。此方去车前牛膝。加芍药元参故录

卷三 厥症

烧盐汤方

炒盐一味。以热汤调服一盏。急以指头探喉。其痰自吐矣。

卷三 厥症

至宝丹方

犀角(镑) 朱砂(水飞) 雄黄(水飞) 琥珀 玳瑁(镑) 水安息香(各一两酒熬成膏)

西牛共为细末。将安息香膏重汤炖烊。入诸药末拌匀。分作百丸。用蝎壳固封。每服一丸。

参汤

卷三 厥症

苏合香丸

苏合香 安息香 犀角 冰片 麝香 香附 薰陆香 沉香 丁香 白术蜜丸。朱砂为衣。蜡丸。每服一丸。

卷三 厥症

天麻二陈汤

(自制)

治厥头痛。

煨天麻(一钱) 姜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陈皮(一钱) 炙甘草(五分)

姜(三片)水煎。

卷三 厥症

丹参蠲痛丹

(自制)

治厥心痛。

丹参 川连 广木香 川椒(各等分)

炒香研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钱。酒送下。

卷三 厥症

舒筋汤

(自制)

治腰痛致厥。

赤芍 海桐皮 当归 白术(产仙居者各一钱半) 片姜黄(六分) 羌活(二钱) 杜仲(炒二

卷三 厥症

古制葱白丸

治厥疝痛。

熟地黄(四两) 白芍 当归 川楝子 茯苓(各二两) 川芎 枳壳 青皮 浓朴 麦芽(各用葱白捣汁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下或酒下。

又方人参 阿胶 川芎 当归 浓朴(各等分)葱白汁为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温酒送下。

卷三 厥症

矾石汤

治香港脚厥逆。上冲心包。

白矾(二两)

煎汤浸洗两足可也。

卷三 厥症

大补肝肾丸

(自制)

统治痿痹气血偏枯等症。

熟地(六两) 淡苁蓉 菟丝子 枸杞子(各四两) 潼蒺藜 白蒺藜 川萆草(各二生怀牛膝以上共二十味共末。用虎骨胶(二两)阿胶(二两)鹿角胶(一两)陈酒少许熔化和丸。

如弹子大脉候 阳厥肢温脉是浮。胸中热上势难留。阴虚气逆诊在尺。尺内多阳火不收。脉沉肢冷面如朱。阴盛格阳温药需。若遇晕厥沉迟脉。急急温通或可扶。厥症之脉。两寸必濡。浮而有力。风痰盈盂。若形动滑。必是虚躯。厥时脉代。决其难苏。如遇伏脉。定在热驱。六脉浮大。暴厥无虞。若云虚症。死在须臾。

卷三 厥症

崔氏八味丸

治香港脚上冲致厥。肾虚不纳。

熟地(八两) 山萸肉 山药(各四两) 茯苓 泽泻(各三两) 丹皮(三两) 淡附片 桂枝(

卷三

痢疾疟疾

痢疾古称滞下。白者名白沫。赤者名赤痢。赤白兼者曰脓血。赤属热。白属寒。赤属血。

白古人土受因盛而成邪未息。

每切靡不也。

热弦曰阴疠而医热肢辛凉解表治之。余治疟症。亦分六经形症而后用药。未尝胶执柴胡以治之也。总之宜表宜散宜清宜温之法。必视阴阳表里以裁之也。此其大略也。若夫增减之道。则在临诊之权衡矣。

卷三 痢疾疟疾

倪氏痢疾第一方

治痢疾。不论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身热腹痛滞下。

川连 黄芩 白芍 山楂(各一钱二分) 枳壳( 炒) 浓朴 槟榔 青皮(炒各八分) 当归皮尖一钱)

水煎服。如体实者加制大黄(二三钱)如有胎孕者忌服。本方去桃仁红花槟榔木香四味可服矣

卷三 痢疾疟疾

痢疾第二方

治痢已减。少腹痛亦瘥者。

酒炒川连 酒炒黄芩 酒炒白芍(各六分) 青皮(炒四分) 浓朴(四分) 桃仁泥(六分) 橘(四分) 红花(酒润三水煎。加南木香(二分)用陈酒磨冲。

卷三 痢疾疟疾

痢疾第三方

治脾肾两虚。痢减粪多者。

东洋参(二钱) 酒洗黄芩(六分) 酒炒白芍(六分) 橘红(二分) 浓朴(二分)

酒洗红花(水煎。加木香末(二分)冲服。

卷三 痢疾疟疾

倪氏疟疾第一方

治疟症初起。不拘寒多热多。

橘红 茯苓 威灵仙 炒茅术 浓朴 柴胡(各一钱) 黄芩(八分) 青皮 槟榔(各六分)

卷三 痢疾疟疾

疟疾第二方

生首乌(三钱) 陈皮 茯苓 柴胡 黄芩(各八分) 当归 威灵仙(各一钱) 白术(土炒一一杯煎。用陈酒少许冲入。如有疟母。更加醋炒莪术一钱可也

卷三 痢疾疟疾

疟疾第三方

疟久必须调理气血。

人参(一钱) 炙黄 当归(各一钱五分) 土炒白术(一钱) 陈皮 柴胡(各八分) 生首乌姜三片。枣二枚煎。

卷三 痢疾疟疾

倪氏久疟全消丸

威灵仙 莪术 醋炒三棱 麦芽(炒各一两) 生首乌(二两) 金毛狗脊(酒炙脆三两)

共为细末。又山药(研粉一两)饴糖(一两)水一小碗。捣烂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钱。

姜汤

卷三 痢疾疟疾

枳实导滞丸

治湿热积滞。

大黄(一两) 黄芩 川连 神曲(各五钱) 土炒白术 泽泻(各二钱) 茯苓 枳实(炒各三共末蒸饼糊丸。每丸二钱。每服一丸。开水冲服。○加广木香槟榔(各二钱)为丸。名木香导

卷三 痢疾疟疾

承气汤

(见伤寒症)

卷三 痢疾疟疾

补中益气汤

治痢后气虚。下陷肛脱。

炙黄 (三钱) 白术(二钱) 陈皮(一钱) 升麻(四分) 东洋参(一钱五分) 柴胡(醋炒一水煎服。○本方去归术二味加木香(五分)苍术(一钱)名调中益气汤。治同。

卷三 痢疾疟疾

真人养脏汤

治久痢脱肛。

诃子(面裹煨一钱半) 罂粟壳(蜜炙一钱) 肉果霜(八分) 当归(三钱) 肉桂末(四分) 木芍(酒炒一钱)

水煎温服。

卷三 痢疾疟疾

槟芍散

(改作汤)

治下血痢。或脓血痢。后重气滞。

生军(三钱) 芍药(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 槟榔(二钱) 浓朴(一钱) 银花(五钱)

人中

卷三 痢疾疟疾

当归导滞汤

治病后痢疾。

当归 白芍(各三钱) 生莱菔子(一钱) 炒车前 炒枳壳 槟榔 炙甘草(各五分)

加桃仁(十粒去皮尖)水煎。白蜜三匙冲入。

卷三 痢疾疟疾

地榆散

(改汤)

治下痢脓血。已成坏症。色如烂瓜者。

地榆(二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黄芩 栀子炭(各一钱五分) 黄连 犀角(镑一钱)

卷三 痢疾疟疾

中和汤

(自制)

治痢下。不论红白。里急后重不拘男女小人。皆宜服之。加减而治。

神曲 生菔子 淡黄芩(酒炒) 姜半夏 茯苓 山楂 茅山术 川连(酒炒各一钱五分)

水煎。如时痢身热者加藿香薄荷桔梗(各一钱)姜三片。○如白沫则加广木香(八分)

○如赤痢加桃仁十粒。○赤白兼者加桃仁十粒。红曲(八分)木香(五分)○如醉饱受邪者。

加葛根(一钱)紫金锭二分冲入。○如挟怒挟食者。加柴胡浓朴(各一钱)凡痢下皆因湿热内蕴。

胶于肠胃。初起必日夜无度。腹痛后重。口渴喜饮凉水。近世医家。必认为热痢。而辄投寒凉之剂。令病者可食水果等物。致阻遏湿热之邪。不得外泄。而成噤口危候。噤口者。肢逆呕恶。食入于咽实时吐出。水浆不得下咽。法在难治。惟开噤散治之。可十救其五。时医冒为高古。擅用温热者。十有其二。妄用凉泻而称稳当者。十有七八。殊不知各得其偏。而未协中和各动生冷此皆火。余云诸痛患痢热上碎者不煎

卷三 痢疾疟疾

黄连解毒汤

(即火齐汤方见火症)

和胃二陈煎茯苓(三钱) 姜半夏(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 炙甘草(五分) 炮姜(五分) 杏仁(去皮尖水煎。

卷三 痢疾疟疾

治痢散

治痢下。不论红白。腹痛后重。

葛根 苦参(酒炒) 陈皮 陈茶(各一斤)赤芍(酒炒) 麦芽 山楂炭(各十两)

共末。每服四钱。水煎服。连渣汁而服。小人减半。

卷三 痢疾疟疾

朴黄汤

(自制)

治痢疾初起。腹痛后重。不拘赤白者。

浓朴(一钱五分) 生大黄(四钱) 陈皮(一钱) 广木香(五分) 制香附(一钱五分) 川连(水煎。

卷三 痢疾疟疾

开噤散

治噤口痢。水浆不入者。

人参(五分) 姜汁炒川连(五分) 石菖蒲(一钱) 丹参(三钱) 石莲子 茯苓 陈皮冬瓜

卷三 痢疾疟疾

加味七神丸

止肾痢如神。

肉果霜 淡吴茱萸 广木香(各一两) 破故纸(酒炒二两) 土炒白术(四两) 茯苓(三两)

卷三 痢疾疟疾

大柴胡汤

(方见伤寒)

治疟疾热多寒少。舌苔黄浓。便秘。

卷三 痢疾疟疾

凉膈散

(方见伤寒)

治疟来欲吐。热多便结溺赤。

卷三 痢疾疟疾

加减小柴胡汤

通治疟症。宜加减用之。

柴胡(二钱) 姜半夏(二钱) 人参(一钱) 炙甘草(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加姜三片。

枣一枚。水煎。○热多。加黄柏。○寒多。加桂枝干姜。○渴者加石膏知母○无○汗多。加桂枝白芍。○呕者。加竹茹姜汁炒。○积食。加神曲麦芽。○气滞久疟。加鳖甲穿山甲。(炒用)○余症。待临诊酌加可也。

卷三 痢疾疟疾

止疟丹

凡疟疾二三发之后。方可服矣。

常山(烧酒炒) 草果仁(煨) 半夏曲(姜汁炒) 制香附 青皮(炒各四两)

又神曲十二两共为末。米饮炼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如疟轻用一丸。疟重用两丸。

红枣

卷三 痢疾疟疾

鳖甲煎丸

治疟邪与痰血固结而成疟母。僻处胁下。若不急治。必成大害也。

鳖甲(炙十二分) 乌扇(三分烧即射干)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 干姜丹皮分炙) 赤硝(以上二十三味共末。取热灶肚下灰土一斗。清酒一斛。取五升浸灰。

俟酒渗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状。绞取其汁。以药粉炼丸。如梧子大。

空鼠妇赤硝二味。

金匮云。阳气独发。阴气孤绝。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脉平身无寒。

但治

卷三 痢疾疟疾

蜀漆散

治牡疟寒多者。系邪客心下。其病重也。

蜀漆(即甜茶烧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共杵末为散。未发以前。米饮调服五分。

卷三 附外台秘要三方

牡蛎汤

治牡疟。

牡蛎 麻黄(各八分) 甘草(四分) 蜀漆(炒透六分)

水煎服。如吐勿更服也。吐则邪已去矣。

卷三 附外台秘要三方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治疟病发渴。亦治劳疟。

柴胡(一钱六分) 人参 黄芩 甘草(各六分) 栝蒌根(八分)加姜二钱。大枣四枚。

卷三 附外台秘要三方

柴胡桂姜汤

治疟发寒多热微。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三钱) 桂枝(一钱二分) 干姜(八分) 栝蒌根(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二分) 甘草(水煎而服。服后汗微出愈。

痢脉 候痢疾之脉大主凶。浮洪疾数势难松。沉细多神毋害怕。紧牢代散莫能容。

沉细无力。痢势宜松。疾促弦散。脉反不从。阴脉为吉。阳脉多凶。初痢见涩久痢沉濡。益气可宗。

疟脉候 疟家脉象定然弦。如兼滑大有痰涎。有力而弦防痉厥。弦而无力定绵延。弦如端直非为吉。沉微带小必虚迁。新弦之状为真脏。吉少凶多病气偏。弦者痰热。弦缓风连。

弦迟寒胜。弦数热缠。弦而涩小。湿与风联。但弦不缓。难许安全。

血症 吐血 咳血 咯血 鼻衄 牙宣 舌血 大便血 小便血 血淋 血崩 发泉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之流溢。

半随于冲任而行于经络。半散于脉络而充之肌腠皮毛。又云。阳络伤则血外溢为吐血咳血咯血鼻衄牙宣舌血等症等症。皆由阴阳两络之病也。阳络之伤络之伤也。必有七情随之。故内伤外感血。剖诸兽腹。心下脊膂包络中多血。

血多者。医称为胃血。谬也。叶氏谓心此二家之论。以叶氏为最耳。余谓五脏脏腑皆有血也。古人以心生血。肝脏血又曰血海。况冲脉隶属阳明。阳明为宗腑而分有血无血乎。凡人为一小天地。气之。肺欲成痈。气必凝之。血亦随之。不过小而至于毛发之区。皆充积于中而发散于外乃行也。即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之谓也书云。天将大雨。山川出云。可悟气能生血。气能摄血之理焉。余必以古人之心生血。

肝脏亦血以减六系之学

卷三 附外台秘要三方

归脾汤

(方见心经症)

温养气分以补心脾二经。

卷三 附外台秘要三方

神效琥珀散

(方见心经症)

养心以清小肠之热。

卷三 附外台秘要三方

天王补心丹

(方见心经症)

养心清营之治。

卷三 附外台秘要三方

清上汤

(自制)

治六淫侵上。吐咳咯衄。牙宣舌血等症。

栝蒌仁(炒四钱) 海石(一钱) 栀子炭(三钱) 杏仁(光三钱) 石膏(二钱)

黄芩(炒一加青果二枚。竹叶二十片。如因寒者加苏子(二钱)○如因暑者加青蒿(一钱)鲜荷一片。○如因风者。加生莱菔子(一钱)桔梗(一钱)○如因湿者。加滑石。○如因燥者。加生地麦冬(各三

卷三 附外台秘要三方

清下汤

(自制)

治大小便血。血淋。发泉等症。惟血崩一症。宜补血消瘀。查女科胎产症。

自知方治诸法也。

大黄(醋炒三钱) 牡丹皮(三钱) 归身(三钱) 白芍(一钱) 苦参(一钱) 焦栀子(三钱)

无鲜荷叶。以藕一斤煎汤代水。(方中用大黄以入阳明经驱瘀荡热丹经勿使寒凉伤血苦参清湿火栀子泄二焦之火通草渗湿清家初起者宜之。如小便尿血。仲景谓血症谛也。大都其肠之舍所致。本方加琥珀(一钱)滑石(三钱)○如血淋症珀(一钱)滑石瞿麦各三钱。去细辛一味可也。○如舌上无故炒蒲黄(七分)乌 骨(一钱)去细辛一味煎服。○如痰血交夏(一钱)川贝(二钱)真化橘红(一钱)○发泉系血从毛孔中出。

宜犀角地黄汤。外用艾灰扑于出血处可也。

卷三 附外台秘要三方

犀角地黄汤

(方见火症)

卷三 附外台秘要三方

三七汤

(自制)

治吐血紫黑有块。系热伤络血。或郁怒伤肝。

参三七(研冲一钱) 姜半夏(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 茯苓(三钱) 琥珀末(八分) 醋炒柴如无藕时。

以荷叶一枚代之。

卷三 附外台秘要三方

柏叶汤

(自制)

治血热妄行。吐血盈碗者。

侧柏叶(二钱) 生地(一两) 炒蕲艾(五分)加荷叶一片。或藕汁一杯冲入。更加童便一盏冲服。

脉候血家之脉每多芤。芤而数大血盈瓯。寸芤吐咯尺芤脱。濡细因知病欲瘳。紧凶象露。病久得之却可忧。阴脉为从阳脉逆。寒热温凉仔细筹。吐血之脉之数。心血难留。左关搏指。肝木失柔。右寸洪大。肺气上为顺。阳脉难修。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