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杜诗详注

杜甫全集卷之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杜甫全集之十二

题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顾往】此广德元年从梓州往阆州时作。《唐志》:梓州治郪县。《一统志》:废郪县,在潼川州治东,明并入州。州西一百里有汉废郪县故城。【卢注】茅屋壁,便见廉吏梗概。

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云散灌坛雨1,春青彭泽田2。频惊适小国3一拟问高天4。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5。(首联临别之情,次联郪县之景,(,) 下皆怜郭之意。明府大才小试,天意虽曰难知,但有遗爱在民,人情应共称述,问天问人,乃互应之词。)

1《搜神记》:文王以太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泰山之女,嫁为西海妇,欲归,灌坛令当道有德,废吾行。吾行,必有大风疾雨。”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果有疾风暴雨从太公邑外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

2《陶潜传》:潜为彭泽令,公田悉令种秫,曰:“令吾尝醉于酒足矣。”妻子因请种秫,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秫。此引灌坛、彭泽,乃借比县令。

3《左传》:楚文王戒申侯毋适小国。

4屈原有《天问》。5问几贤,问如郭之贤者几人乎。

奉送崔都水翁下峡

【鹤注】广德元年在梓州作。崔为都水使,与公为甥舅,故称曰翁。下峡,将归洛阳也。旧注谓归长安,反纡途矣。公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此可证也。《唐书》:都水监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总河渠诸津监署。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1。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白狗黄牛峡2,朝云暮雨祠3。所过凭问讯,到日自题诗4。(上四叙送崔,下四记下峡。筏多桡响,从行者众。别离不久,公亦将出峡,以亲族在京,不忍遗弃故也。峡畔祠前,皆崔翁经过之地。《杜臆》:经过之处,有相知者在,先凭翁问讯,待将来到日,我自题诗以赠也。)

1胡夏客曰:出峡之舟,多以竹木之筏附于两旁,至今犹然。【邵注】编竹为桴,大者曰筏。桡,短棹也。2《十道志》:白狗峡,在归州,两崖如削,白石隐起,其状如狗。黄牛峡,在夷陵州,石色如人牵牛之状,人黑牛黄。

3宋玉《高唐赋》:“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此即巫山神女祠也。4【顾注】将来欲凭此以问安信,何不按日题诗留存手迹乎。【卢注云】张籍《送远曲》:“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即末二句意。按:二说太曲,还从《杜臆》为当。

郪城西原送孪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春作。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1。远水非无浪2,他山自有春3。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天际伤愁别4,离筵何太频5。(此章惜芳辰三字,见恋别之情。水浪可忧,而山春又可乐,花柳可娱,而离筵又可怅,皆就芳辰上写出悲欢交集之意,于惜别情景,倍觉悲伤矣。李、武称兄弟,故曰所亲。两人俱往蜀,故云太频。)

1梁元帝《纂要》:“春辰曰芳辰。”2随炀帝诗:“远水翻如岸。”3《诗》:“他山之石。”4鲍照《游思赋》:“阳精灭兮天际红。”5宋之问诗:“离筵多故情。”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鹤注】涪江在梓州涪城县,引当是广德元年春在梓州作。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1。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花杂重重树2,云轻处处山。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上四泛舟送别,下四对景伤情。花树云山,归途春色。天涯应为客,故人应君还,鬓斑应衰老,比上截更进一步,愈觉可伤。)

1古诗:“相望一水间。”2隋炀帝诗:“远意更重重。”赵曰“花远不如花杂,盖重重便有远意,不宜叠用也。

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在梓州作。是年岑参自貌州长史归,为太子中允。《唐书》:诸卫府各有仓曹参军。杜确:岑参出为虢州长史,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范季明无考。

迟日深江水1,轻舟送别筵。帝乡愁绪外2,春色泪痕边3。见酒须相忆,将诗莫浪传4。若逢岑与范,为报各衰年5。(上四,送魂还京,有感时事。下四,临别丁宁,兼寄岑范也,鹤曰:玄肃二宗,是年三月葬,故有“帝乡愁绪”、“春色泪痕”之句。公诗多伤时语,故嘱其莫浪传以取忌。)

1《诗》:春日迟迟。”

2古歌:“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梁简文帝诗:“此时愁绪密。”3又:“泪痕未燥讵终朝。”4《朝野佥载》:咸亨中谣曰:“莫浪传,阿婆瞋。”

5各衰年,以已之衰年报岑范也。

送路六侍御入朝

黄鹤编在广德元年春梓州诗内。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1。不分桃花红似锦2,生憎柳絮白于绵3。剑南春色还无赖4,触忤愁人到酒边。(上四送别之情,下四临别之景。追已往,念将来,伤现在,写出会难别易,数语含无限悲伤。【张綖注】花柳,春色可爱者,忽然可恼,以其触忤愁人,直到酒边也。)1张华诗:“词端究未竟,忽唱分途始。前悲尚未弭,后感方复起。”此前四语所本。《孔丛子》云:“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2不分,不能分辨也。徐摛诗:“恒教罗袖拂,不分秋风吹。”张正见诗:“不分梅花落,还同横笛吹。”又《衰桃赋》:“尔乃万株成锦,千林似翼。”《寰宇记》:桃花溪,在郪县三十里,南流入射洪县。3卢照邻诗:“生憎帐额绣孤鸾。”骆宾王诗:“生憎燕子千般语。”祖孙登《咏柳》:“飞绵乱上空。”4唐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九曰剑南道。无赖,言其狼籍。朱瀚曰:始而相亲,继而相隔,忽而相逢,俄而相别,此一定步骤也。能翻覆照应,便觉神彩飞动。及细按之,后会无期,应消息茫然。忽漫相逢,应童稚情亲。无赖,即花锦、絮绵。触忤,即不分、生憎。脉理之精密如此。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春作。涪城在梓州西北五十五里。《杜臆》:涪城县,今入潼川州。《寰宇记》:香积山,在涪城县东南三里,北枕涪江,寺当在其上。长安亦有香积寺,题故加涪城县以别之。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1。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小院回廊春寂寂2,浴凫飞鹭晚悠悠3。诸天合在藤萝外4,昏黑应须到上头5。(迥阁临江,故易生愁。中四,皆登阁所见之景,云细、木稠在山前,小院回廊在阁内,浴凫飞鹭在江中,日晚到寺,得以尽览其胜矣。作三层看,便明。山下有江,山腰有阁,山上则有寺也。轻风散云则渐细,落日映枫则更稠,此从一淡一浓对说。寂寂,境地之幽。悠悠,物性之闲。)

1瘐信诗:“春江下白帝。”《世说》:“渊注渟著,纳而不流。”不流者,江深水静也。添愁者,山高难上也。庾信《枯树赋》:“顿山腰而半折。”2梁简文帝《善觉寺碑》:“回廊遥迓。”3《淮南子》:“凫浴猿躩。”北齐萧悫诗:“飞鹭复惊翬。”4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曰诸天。陈注:自四天王天,至非有想天、非无想天,皆诸天也。此指山顶殿像言。5古乐府:“夫婿居上头。”

泛江送客

【鹤注】此是广德元年暂游左绵时作。东津在绵州,《打鱼歌》云“绵州江水之东津”是也。【钱笺】《舆地纪胜》:东津在郪县东四里,渡涪江水。

二月频送客,东津江欲平。烟花山际重1,舟楫浪前轻。泪逐劝杯下2愁连吹笛生3。离筵不隔日4,那得易为情。(上四泛江送客,下四临别伤情,(,) 春水生,故江平。烟花承二月,舟楫承东津。重轻二字,眼在句底。把杯闻笛,适足增悲,离筵故也。不隔日,应上频送。)

1王融诗:“烟花杂如雾。”“烟花山际重”,重乃浓厚之意。黄生云:重即平声深字,言望去非一重也。2隋尹式诗:“泪逐断弦挥。”3王洙曰:马融去京逾年,有洛客逆旅吹苗,暂闻之甚悲感。4离筵,祖席也。

双燕

当是广德元年春在阆州作。衔泥入堂,此春日事。曰应曰且,乃计其将来也。鹤曰:观末句,公有意于出峡,未闻严武镇蜀之信也。

旅食惊双燕1,衔泥入北堂2。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3。养子风尘际..

4,来时道路长5。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6。(此诗托燕自喻,于首尾露意。旅食而惊双燕者,为身将去而燕反来也。随地羇栖,聊避燥湿也。交游渐冷,历过炎凉也。携家梓阆,养子风尘也。长安赴蜀,来时道路也。句句说燕,却句句自慨,皆与旅食二字相关。顾云:世经乱离,而天地仍在,犹云天空任鸟飞。)1【顾注】春燕以其匹至,故《诗》曰“燕燕于飞。”古诗:“昔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室。”

2鲍照诗:“出入南关里,经过北堂睡。”3避燥湿,燕不露巢。过炎凉,自夏徂秋。《左传》:子罕曰:”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避寒暑燥湿。”刘虬书:“炎凉始茂,动静惟安。”4古乐府《蛱蝶行》:“蛱蝶之遨戏东园,奈何率逢三月养子燕,接我苜蓿间。”5吴均《燕》诗:“问余来何迟,山川几纡直。”所谓“来时道路长”也。6从春叙起,从秋收结。

百舌

此亦同时所作。时程元振已贬斥,公初春犹未知,故借百舌以寄慨。王十朋曰:百舌者,反舌也,能反覆其舌,随百鸟之音,春啭夏止。《礼记》:小暑至,反舌无声。《朝野佥载》:百舌,食蚯蚓,正月蚓出而来,十月蚓藏而往。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1。(此诗借鸟托讽,在末二露意。起句便有怪骇意,重重报春,厌其聒耳。中四,见利口百出,不在多人,且匿形难见,而耸听易投。过时发口,虑及谗人,结语大有关系。)

1《汲冢周书》:“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鹃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阴息。鹃始不鸣,令好壅逼。反舌有声,佞人在侧。”黄山谷云:予读《周书月令》,乃解老杜”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之句。《张仪传》:陈轸曰:“轮可发口言乎?”《公羊传》:晋赵鞅除君侧之恶。《楚辞》:“谗人高张。”

上牛头寺

【鹤注】当是广德元年在梓州作。【钱笺】《寰宇记》:牛头山,在梓州郪县西南二里,高一里,形似牛头,四面孤绝,俯临州郭,下有长乐寺。楼阁烟花,为一方胜概。《九州记》:葛仙翁尝游此山。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无复能拘碍1,真成浪出游2。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何处啼莺切3,移时独未休。(首章,初上寺而赋也。上四登山,喜心目之旷。下四入寺,咏景物之佳。山意不尽,谓峦嶂层叠。衮衮,连步登陟貌。无拘碍,触景萧洒。浪出游,恣情览胜。花竹之下,寺静池幽,反觉莺啼太切,真是巧于形容。)

1《虞诩传》:“勿令有所拘碍。”何逊诗:“吾人少拘碍,得性便游逸。”

2梁简文诗:“真成恨不已。3【钱笺】《图经》云:“山上无禽鸟栖集。”而杜诗有莺啼之句,则《图经》误也。

望牛头寺

《杜臆》:题必有误,望字当在寺下。地志:州南七里有鹤林寺。而牛头山在州西南二里,正与相望。

牛头见鹤林1,梯径绕幽深。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传灯无白日2,布地有黄金3。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4。(次章,既上寺而有望也。上四望中之景,下四望中之意。《杜臆》:牛头山高,故望见鹤林。下三句,乃鹤林寺景,其寺必有名僧传佛心印,而长者于此布金。故公欲从之求第一义也。幽深,谓路径曲折。春色,日所见。天河,夜所见。无白日,灯常在。有黄金,殿至华。回看不住,欲此心空虚无着。)

1《涅槃后分》:“佛入涅槃已,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亦合为一,皆垂覆如来,其树惨然变白。”经云树色如鹤之白,故名鹤林。王融《法门颂启》:“鹤林双树,显究竟以开氓。”

2《释迦成道记》:“一灯灭而一灯续。”注:”灯有照暗除昏之义,故净名有无尽灯。”王洙曰:释家以灯喻法,谓能破暗也。六祖相传一法,故云传灯。释书有《传灯录》。赵曰:此言长明灯也,借传灯言之。

3江总赋:“成黄金之胜地。”【邵注】给孤长者以黄金侧布易国王太子只园。【朱注】《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以金沙布地。4《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众香偈》:”转不住心,退无因果。”

登牛头山亭子

与前诗亦同时作。

路出双林外1,亭窥万井中。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2。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此章,乃登山亭而作也。上四叙景,下四感怀,八句皆整对。凭高遥望,故城照日而见其孤,谷含风而觉其远。世乱无家,止余数行之泪,忍对此百花丛中乎,伤心甚矣。)

1【朱注】《傅大士传》:“大士舍宅于松下建寺,因以树名双林。”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士熏禅所憩,独在高岩。爱挺嘉木,是名梼树。擢本相对,似双槐于侠门;合干成阴,类双桐于空井。”

2庾信《哀江南赋》:“提挈妻子,关河累年。”【赵汸注】吐蕃犹盛,故关河未通。张易之诗:“鸟吟千户竹,蝶舞百花丛。”

上兜率寺

【鹤注】寺在梓州,当是广德元年作。洙曰:佛书有兜率天宫,故以名寺。《释迦成道记注》:梵云兜率陀,或云睹史陀,此云知足,即欲界第四天也。【钱笺】《图经》:兜率寺在梓州郪县南二里,《寰宇记》:前瞰郡城,拱揖如画。侯圭《东山观音寺记》云:梓州浮图大小十二,慧义居其北,兜率当其南,牛头据其西,观音距其东。《方舆胜览》云:兜率寺在南山,一名长寿寺,隋开皇中建,即苏轼诗所称“牛头与兜率,云木郁堆垅”者。其林泉纠合之势,山川表里之形,抽紫岩而四绝,叠丹崖而万变。连溪拒石,所以控引太虚;蒸云驾雨,所以荡洩元气。此见王勃寺浮图碑。

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1。江山有巴蜀2,栋宇自齐梁3。庾信哀虽久..

4,周颙好不忘5。白牛车远近6,且欲上慈航7。(此章初上兜率寺而作也,上四言景,下四言情。兜率知名之寺,乃真如会法之堂,见其为禅宗也。江山兼有巴蜀,写其形胜。栋宇起自齐梁,推其古迹。庾信哀时,周颙好佛,皆属自喻。未言安得驾彼牛车,以藉慈航之一渡乎。)1《圆觉经略疏》:“圆觉自性,本无伪妄变易,即是真如。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梁简文帝诗:“当须耳应漏,然后会真如。”江总《入龙丘岩精舍》诗:“法堂犹集雁。”

2【赵注】江山有巴蜀,犹羊叔子登岘山云“自有宇宙,即有此山”之义。王勃诗:“江山蜀道赊。”

3向秀《思旧赋》:“栋宇存而不毁。”【朱注】王勃《郪县兜率寺碑》:“兜率寺者,隋开皇中之所建也。”此云自齐梁,疑未详考。4《北史》:庾信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

5蔡曰:何颙见《后汉书党锢传》,与诗义不类,或疑是周颙。周颙奉佛有隐操。朱注云:按蔡注本叶少蕴《避暑录》。《南史》:周颙音词辩丽,长于佛理,于钟山西立精舍,休沐则归之。清贫寡欲,终日长蔬,虽有妻子,独处山舍。公岳麓道林二寺诗用此,亦作何颙,盖周何字相近而讹耳。胡遁叟曰:史称周颙与何澈皆精信佛法,周娶妻,何食肉,各有其累。公盖误忆其姓用之耶。《文选》李善注引梁简文帝《草堂传》曰:周颙昔经在蜀,以蜀草堂林壑可怀,乃于钟岭雷次宗学馆立寺,因名草堂,亦号山茨。6《法华经》:“有大白牛,肥重多力,形体殊好,以驾宝车。”车远近,谓远近俱可到。

7清凉禅师《般若经序》:“般若者,苦海之慈航,昏衢之巨烛。”梁昭明太子诗:“慧海渡慈航。”叶梦得曰: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唯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形迹捕诘。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则其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尽在有、自两字间,而吞吐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也。

望兜率寺

《杜臆》:此亦指寺前望见者。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靠靠云气动1,闪闪浪花翻2。不复知天大,空余见佛尊3。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4。(次章,既上寺而又望也。上四咏寺前之景,下四有超世之思。云气,承树密。浪花,承江深。到此禅林妙境,不复知天之大,而唯见佛为尊矣,因欲盥手而行,随处览胜也。)

1《九章》:“云霏霏而承宇。”

2江逌赋:“寒光闪闪而翻汉。”3朱长孺云:言佛之尊于天也。阚泽云: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故佛号人天师。4沈约《忏悔文》:“随喜赞悦。”给孤园,注别见。儒者敬天,佛氏信心。惟敬天,故时时戒惧慎独,求无忝于所生。惟信心,故乍见圆觉妙明,视一切皆空幻,充其说,殆流于无忌惮而不自知也。此诗云“不复知天大,空余见佛尊”,非推尊释道之大,正言其所见之小耳。

甘园

黄鹤编在广德元年春作,盖梓州旧有甘园,非瀼西甘园也。【朱注】《益州方物赞》:柑,生果、渠、嘉等州,结实埒于江南,味差薄。李实曰:柑园在粹州城南十里,今犹名柑子铺,柑废。《唐书》:剑南眉、简、资等州,岁贡柑。

春日清江岸,千甘二顷园。青云羞叶密,白雪避花繁1。结子随边使2开笼近至尊3。后于桃李熟,终得献金门4。(此咏春日甘园,故从叶花说起。(,) 结子上贡,在秋来成熟时。末二,言外感慨,见大器晚成,不求早达也。)

1云羞雪避,此句中着眼处,然各有所本。江淹《莲花赋》:“青悟羞烈,沉水惭馥。”此羞字所本。王绩《春日》诗:“雪避南轩梅,风催北庭柳。”此避字所本也。2【顾注】蜀为遐方,故称边使。3《社臆》:橘非筒盛,当是筐字。

4扬雄《解嘲》:“历金门,上玉堂。”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

【鹤注】当是广德元年春作。《唐书》:阆州,属山南西道。《旧书》属剑南道。遂州,后周所置,唐因之,即今潼川州之遂宁县,唐时与梓州为邻。果州南充郡,属山南西道,武德四年析隆州置。蔡曰:地志:惠义寺长平山,在梓州郪县北。

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1。莺花随世界2,楼阁倚山巅3,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谁能解金印4,滞洒共安禅5。(一云:三车将五马,若个合安禅。上四咏寺,下四感怀。无人境,言其幽。不住天,言其旷。莺花,春时景物。楼阁,寺中形势。迟暮二句,自伤入道已晚。谁能二句,并劝四公解脱。《杜臆》:公以作客之穷,真有学佛之想,故后诗屡及之。)

1《楞严经》:“虚空寂然。”杜修可曰:取佛书不住相意,谓天运无常以成四时。

2唐孙逖诗:“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璎珞经》:“无量世界,尽观众生。”【张注】丘迟书:“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人合之曰莺花。3周王褒诗:“建章楼阁迥。”4《晋书》:周颙曰:“取金印如斗大。”5无名氏诗:“高揖谢时俗,潇洒出樊笼。”《法华经偈》:“安禅合掌。”江总诗:“石室乃安禅。”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鹤注:当是广德元年春作。

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1。玉袖凌风并2,金壶隐浪偏3。竞将明媚色4,偷眼艳阳天5。(首章从李公说到女乐,形容一时声妓之盛,所谓艳曲也。舫上佳人,有歌者,有舞者,有迎风并立者,有提壶引水者,此分写佳人景态也。又见彼此凝眸,媚眼交映于春光,此合写佳人情致也。【黄生注】首句上客,不应于本章,而应于下章结处,乃通二首为章法。凌风承野旷,引浪承江清。竞将二字,见女乐满船。)

1谢灵运诗:“野旷沙岸静。”2梁简文帝诗:“风吹玉袖香。”何逊诗:“惊弦雪袖迟。”玉、雪皆言袖色之白耳。若以玉饰袖,岂能凌风乎?3鲍照诗:“金壶启夕沦。”隐浪偏,旧注谓浪映金壶之半偏,于上下文不合。黄生从赵本作引浪为是。4隋炀帝《江南曲》:“宿雾洗开明媚眼。”5鲍照诗:“当避艳阳年。”【邵注】佳人偷眼春光,以争妍媚也。王嗣奭曰:玉袖金壶,疑其有误,盖诗咏佳人,不应参入金壶,上有舞衣,不应复用玉袖。今定玉袖为玉燕,金壶为金凫。燕凌风者,学其舞也,凫隐浪者,避其歌也,亦戏词也。梁简文帝诗:“玉燕贴青骊。”《拾遗记》载师旷时有白燕来巢。明皇有金凫灯。何逊诗:“银海终无浪,金尧会不飞。”皆可证。

《复斋漫录》:古今诗人咏妇人者,多以歌舞为称。梁元帝《妓应令》诗:“歌清随涧响,舞影向池生。”刘孝绰《看妓》诗:“燕姬奏妙舞,郑女爱清歌。”北齐萧放《冬夜对妓》诗:“歌还团扇后,舞出妓行前。”弘执恭《观妓》诗:“合舞俱回雪,分歌共落尘。”陈阴铿《侯司空宅咏妓》诗,“莺啼歌扇后,花落舞衫前。”陈刘删亦云:“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庾信《赵王看妓》诗:“绿珠歌扇薄,飞燕舞衫长。”江总《看妓》诗:“并歌时转黛,息舞暂分香。”隋卢思道《夜闻邻妓》诗:“怨歌声易断,妙舞态难双。”陈元操《春园听妓》诗:“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释法宣《观妓》诗:“舞袖风前举,歌声扇后骄。”王勣《味妓》诗:“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刘希夷《春日闺人》诗:“池月怜歌扇,山云爱舞衣。”以歌对舞者七,以歌扇对舞衣者亦七,虽相缘以起,然详味之,自有工拙也。杜取以为艳曲云:“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又陈子良诗:“明月临歌扇,行云接舞衣。”李义府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储光羲诗:“竹吹留歌扇,莲香入舞衣。”

洪容斋曰:唐人好以歌扇对舞衣。

其二

白日移歌袖1,青霄近笛床2。翠眉萦度曲3,云鬓俨成行4。立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使君自有妇5,莫学野鸳鸯6。(次章从女乐说到李公。白日承艳阳来,前后自相联络。移白日,酣歌终日也。近青霄,声彻云霄也。

索回度曲,前歌将尽也。俨立成行,后歌将继也。立马,即空骑之候迎者。回舟,即女乐之满舫者。未联虽涉戏词,而却含规讽。黄生曰:李梓州耽于女乐,公故撰为艳曲,虽曰戏之,而实所以规之。曲终雅奏,其词丽以则,本诗人作赋之义。此岂《玉台》、《香奁》诸体淫而近亵者所可同日语哉。)

1曹植《七启》:“为欢未渫,白日西倾。”2《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齐《南郊乐歌》:“紫芬霭青霄。”【顾宸注】此言响遏行云,觉青霄若与笛床相近。《释名》:“床,装也,凡所以装载者皆谓之床,如糟床、食床、鼓床、笔床,皆此义。”《树萱录》云:南朝呼笔管为床。笛床当即其类。

3宋玉《好色赋》:“眉如翠羽。”《汉元帝纪》:“帝自度曲。”瓒云:“歌终更授其次,谓之度曲。”古诗:“度曲翠眉低。”《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张衡《舞赋》:“度终复合,次授二八。”4沈约诗:“丽色倘未歇,聊承云鬓垂。”薛道衡诗:“佳丽成行。”5《罗敷行》:“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6古乐府歌:“湖中百种鸟,半雌半是雄。鸳鸯逐野鹤,恐畏不成双。”【卢注】鸳鸯本有定耦,若野鸳,则乱群矣。唐人《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此纵情徇欲,少年无赖之谈,岂可列于风雅中乎?杜公《陪李梓州泛江》咏诸舫女乐云:“翠眉萦度曲,云鬓俨成行。。”结语则云:“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姚通泉《携酒泛江》咏彩舟美人云:“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结语则云:“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露沾人衣。”观此二诗,能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有节,可以见公之所养矣。”

送何侍御归朝原注:李梓州泛舟筵上作。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春作。

舟楫诸侯饯1,车舆使者归2。山花相映发3,水鸟自孤飞4。春日垂霜鬓,天隅把绣衣5。故人从此去6,寥落寸心违。(上四送别之景,下四怅别之情。舟楫水饯,车舆陆行,诸侯指李,使者指何。山花映发,起下绣衣故人,见侍御归朝之乐。水鸟孤飞,起下霜鬓寸心,见异方作客之穷。兴中有比,杜诗善用此法。)

1《易》:“舟楫之利。”《汉书王嘉传》:“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

2《淮南子》:“车舆极于雕琢。”

3庾信诗:“山花焰火然。”《世说》:王子敬曰:“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4《诗义疏》:“鹭,水鸟也。”

5洙曰:汉御史绣衣持斧。6沈佺期诗:“故人从此去。”

江亭送眉州辛别驾升之得芜字

【鹤注】公有《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诗,则江亭在阆州.此当是广德二年春在阆州作。

柳影含云幕1,江波近酒壶。异方惊会面2,终宴惜征途3。沙晚低风蝶..

4,天晴喜浴凫5。别离伤老大6,意绪日荒芜7。(首联,饯别之事。次联,惜别之情。三联,临别之景。末联,忆别之怀。柳影江波之处,设幕置酒,故属叙事。下面风蝶浴凫,全写时景,意非重复。《杜臆》:宴终即别,故云“终宴惜征途。”语浅而有味。五六低喜二字,虚字实用。1云幕,幕高如云也。2《后汉书》:范丹曰:“远适千里,会面无期。”3曹植诗:“终宴不知疲。”4《古今注》:“蛱蝶,一名野蛾,一名风蝶。”5《淮南子》:“凫浴蝯躩。”6古诗:“老大徒伤悲。”7江总诗:“游人意绪多。”【邵注】荒芜,撩乱也。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

【鹤注】当是广德元年自梓州至盐亭时作。公是年春夏客梓州,盐亭县在梓州东九十里,遂州与梓州为邻,蓬州则邻于阆州,而阆与梓又为邻也。《杜臆》:遂州、蓬州同姓,而务以官地为号。

【顾注】《旧唐书》: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至德乾元间屡出家财以助军需,授州长史、王府谘议参军。严武移西川,署为押衙。德宗朝累官至同平章事、检校尚书左仆射。砺,震之宗人也,累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寰宇记》:严震及弟砺墓在负戴山下,去县西一里。据此则谘议诸昆季,盖严震及砺也。其严遂州、蓬州二使君名,不可考矣。【钱笺】《寰宇记》:盐亭县,因井为名。负戴山在县西一里,高二里,自剑门南来,过剑州入当县,龙盘虎踞,起伏四百余里,至此却蹲。山有飞龙泉,喷下南流入梓潼江,水色清冷,其昧甘美,时以为琼浆水,即此诗所云春水泠泠也。

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全蜀多名士1严家聚德星2。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上四盐亭之景,下四简严昆弟。(,) 首二乃远望,次二乃近见,五六言地灵而人杰。【顾注】题止四韵,而曰长歌,反复长吟,意思无穷也。)

1《蜀都赋》:“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蔚若相如,皭若君平,王褒晔而秀发,扬雄含章而挺生。”“全蜀多名士”,本此。

2《异苑》:陈仲弓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

倚杖原注:盐亭县作。

诗成后拈倚杖二字为题,非咏倚杖也。鲍照诗:“倚杖牧鸡豚。”看花虽郭内1,倚杖即溪边。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狎鸥轻白浪2,归雁喜青天3。物色兼生意4,凄凉忆去年。(《杜臆》:阅前诗,知县中有山有溪,故有郭内溪边之句。早休市,见俗朴。春聚船,见民稠。狎鸥、归雁,俱物色而兼生意者。盐亭属梓州,盖去年避乱于此也。市承郭,船承溪。鸥雁承春,物色生意又承鸥雁,逐层接下甚明。近注将生意物色,分顶中二联者,未确。

1首句用一虽字,自当作郭内。2任昉诗:“聊访狎鸥渚。”3何敬祖诗:“归雁和鸣。”4何逊诗:“华池物色曛。”王褒诗:“摧残生意余。”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

【鹤注】当是广德元年春梓州作。

苒苒谷中寺1,娟娟林表峰。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暮钟2。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上四登寺,写景叙事。下四送王,即景言情。《杜臆》:苒苒,状寺之幽蔚。娟娟,状山之高秀。外设阑干,中有石级,所谓结构也,前《飞仙阁》诗“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可证。上处见其遥远,坐来见其重叠,山路之高峻可知。饯别之后,少尹骑马而行,僧人衣冠而起暮钟矣。山门阒寂,惜不与之偕行也。)

1《杜臆》:志书:寺在北山,名长平山。杨炯《惠义寺铭》:“长平山兮建重阁,山穹窿兮下磅礴。”可知寺高路远。

2申涵光曰:寺僧见贵客至,故衣冠鸣钟。刘云解不得何也。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鹤注】此亦广德元年作。【朱注】以下二首,俱见卞圜、吴若、黄鹤本。樱桃结子在春,而熟于四月,今云垂实,盖在春末矣。朱樱此日垂朱实

1,郭外谁家负郭田。万里相逢贪握手,高才仰望足离筵。(此章从寺前时景,写出饯别伤情。足。尽也,言仰望无穷之意,尽于离筵顷刻之间。)1《永徽图经》:樱桃洛中者胜,深红色曰朱樱,明黄色曰蜡樱。

又送

【鹤注】鲁訔年谱云:公送辛员外暂至绵,诗云“直到绵州始分首”,则鲁说为是。

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1。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此章从离筵之景,重叙送别之情,在四句分截。双峰远景,万竹近景。细草残花,触景生愁矣。绵州同往,江上独来,说得情绪难堪。赵大纲曰:留连就草言,怅望就花言。欧公诗“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亦同此意。然唯人留连,故见草亦留连,唯人怅望,故见花亦怅望耳。

1寂寂对青青,是借对。王维诗,“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王勃诗:“他席他乡送客杯。”朱瀚曰:此诗,一二死句,三四无脉,五六枯拙,七八不韵,故知其为赝作也。

今按:台上酌酒,而花草伤情,四句亦自联络。唯下四请,生意索然,疑非少陵手笔耳。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塞十五使君二首

宝应元年夏,公送严武至绵州。广德元年春,公在梓州,有《惠义寺送辛员外》诗,中云“细草残花”,盖春候也。末云”直到绵州”,盖重至绵州矣。此诗未章言春暮,正其时也。今依黄鹤编在广德元年春绵州作。黄谓年谱脱漏,是也。【朱注】《唐书地志》:绵州巴西郡,治巴西县。又刘璋分三巴,巴郡阆中县,巴西郡治焉。唐先天二年,改隆州巴西郡为阆州,治阆中郡,盖绵阆皆称巴西也。又杜安简地志云:巴郡则巴渝集壁,巴东则夔忠,巴西收绵阆,此诗巴西驿亭,当如旧注附绵州诗内。杨德周曰:《绵州地志》:巴字水在绵州治西四里,涪水自北经城西,析而为二,安水自东迤逦绕城东南,汇于芙溪。每江涨,登山望之,点画天然,甚肖也。芙蓉溪,即杜东津观打鱼处。

宿雨南江涨1,波涛乱远峰2,孤亭凌喷薄3,万井逼春容4。霄汉愁高鸟5,泥沙困老龙6。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7。(此章,喜江涨之景,记与窦同观,在六句分截。波涛高涌,而水映远峰。有似摇乱。孤亭,指驿亭。万井,谓巴郡。喷薄,侵蚀之势。春容,冲激之声。水涨而阔,故鸟愁。水涨而荡,故龙困。天边,指绵州。同舍,指窦使君。按首章曰“天边同客舍”,末章曰“同是一浮萍”,窦使君盖寄迹于绵州者。黄鹤疑为绵州刺史继杜使君之任者,误矣。《杜臆》因“关心小剡县”句,谓窦必官于剡,亦凿矣。

1崔湜诗,“宿雨清龙界。”黄希曰:南江,盖岷江也。岷江出茂州,而茂与绵为邻。2谢灵运诗:“远峰隐半规。”《海赋》:“峌孤亭。”3《吴都赋》:“喷薄沸腾。”4《汉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学记》:“待其从容。”注:“从,读如春,谓击也。”击钟者每一春为一容,然后尽其声,此借言水势

冲击之状。5《史记韩信传》:“高鸟尽,良弓藏。”6《江赋》:“或混沦乎泥沙。”

7江淹诗:“无以涤心胸。”公咏江涨诗,前后三见。初云“细动迎风燕,轻摇濯浪鸥”,此状江流平满之景。继云“大声吹地转,高浪蹴天浮”,此状江水汹涌之势。两者工力悉敌。其云“鱼鳖为人得,蛟龙不自谋”,语稍近直,不如”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尤为警拔。

其二

转惊波作恶1,即恐岸随流。赖有杯中物2,还同海上鸥3。关心小剡县..

4,傍眼见扬州5。为接情人饮6,朝来减片愁。(次章畏江涨之势,记与窦同饮,在四句分截。波恶岸流,江涨未平,此眼前实景。杯酒海鸥,忘其沦溺矣。剡县扬州,比拟江涨,此意中客景。对饮销愁,感在使君也。1《史记始皇纪》:水波恶。

2陶潜诗:“且进杯中物。”

3《杜臆》:同海鸥,乃谑词。《列子》:海上人好鸥鸟,其父欲取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

4鲍照诗:“万曲不关心。”《九域志》:越州东南二百八十里有剡县。《一统志》:今绍兴府嵊县。5扬州,大江所经。《禹贡》:“淮海惟扬州。”【张远注】公少游吴越,久不能忘,一见水势之大,遂疑旦夕可达,故曰关心,曰傍眼。6鲍照诗:“留酌待情人。”情人,指窦。

又呈窦使君

《杜臆》谓此诗与前二章,乃同时作。观首句向晚二字,可见。【钱笺】前诗第二首及此章见员安宇所收。

向晚波微绿,连空岸却青1。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漂泊犹杯酒,踟蹰此驿亭2。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此诗在驿亭志别,又与窦同慨。首联叙景,次联叙情,下四逐联相承。波绿岸青,水平雨止矣。日晚春尽,故皆云暮。愁来醉倦,故不能醒。杯酒驿亭,此春日愁醉之由,万里浮萍,此飘泊踌蹰之感。波微绿对岸却青,不必作脚青解。【赵汸注】诗用兼与,以一字而贯两事。《杜臆》:对江涨言,故云同一浮萍。)

1江淹《别赋》:“春水绿波。”《杜臆》:绿波旷阔,似连青天为岸脚,写景亦奇。2李白诗:“驿亭三杨树。”鄢陵刘逴曰:子美五言律,多创立法度,迥异诸人,变化无穷,诚可师资,但有脍炙群口,实非当效者。如“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羇栖”,“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俱属刻削。如“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属用意深晦。如“暖

老须燕玉,充饥忆楚萍”,属用事过僻。如“野花留宝,蔓草见罗裙”,

则属纤巧。“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则属琐碎。“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则属细小。“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则属猥苦。“赐书夸父老,寿酒赛城隍”,则属俚俗。“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则属歇后。“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则属补缀。“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鴒。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又“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宅入先贤传,才高处士名。异时怀二子,春日独含情”,皆以下续上,交股相承,刚属繁复。如《闷》诗句句见闷,则属谜语。惟“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以实字作眼,固所当效。而后联“柴荆即有焉”,却涉草率语。大概诗出杜口,人即群然尊信,无暇别择,其亦不善学杜矣。

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

【鹤注】当是广德元年春至汉州时作,故云“春池赏不稀。”西湖在汉州,即所云城西池也。又曰:《九域志》:成都北至绵,不满二百里,盖汉在成都绵州之间。《旧书房琯传》:上元元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出为晋州刺史,八月改汉州刺吏。宝应二年四月,拜特进刑部尚书。【钱笺】《方舆胜览》:房公湖,又名西湖。按壁记,房相上元初牧此邦,其时始凿湖,有诗存焉。朱云:此诗与下诗,俱及房公赴召,则广德元年春公尝至汉州矣。旧谱不书,略也。今按《唐书》谓召琯在宝应二年之夏,是即广德元年也。其云夏召,恐误,据此诗,春末盖已赴召矣。

旧相恩追后,春池赏不稀。阙庭分未到1,舟楫有光辉。豉化莼丝熟2刀鸣鲙缕飞3。使君双皂盖,滩浅正相依4。(三顶恩追,叹不与房相偕往。(,) 四顶池赏,喜得与王杜同游。苑丝鲙缕,房湖所产。双盖相依,陪宴已久也。三四对法错综,亦律中带古。)

1阙庭来到,就自己言,故用分字。曹植《责躬表》:“自分黄耈,永无执圭之望。”又云:“僻处西馆,未奉阙庭。”《光武纪》:封隆曰:“臣得生到阙庭。”2《说文》:“豉,配盐幽菽也。”《世说》: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有羊酪,问:“吴中何以敌此?”机曰:“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师氏曰:《本草》:莼生水中,三月至八月茎细如钗股,通名为丝莼。

3《西征赋》:“饔人缕切,鸾刀若飞。”

4双盖在岸上,泛舟在池中,水满滩浅,故舟与盖相依。此诗旧有两说:一指房公应召时,则恩追乃恩命追赴,所谓分未到者,房在中途也。一指房公既殁后,则恩追乃恩赐追赠,所谓分未到者,房卒中途也。今按房琯见召,属广德元年事,其卒在夏。此时房复起用,故泛湖而有喜词,观下章云“为报鹅随王右军”,以琯在途次故也。若二年之春,公不复至汉州,焉得复有西湖之泛乎。

或将上四句金主房湖说者,曰恩追,曰未到,曰光辉,为知己之感,故三致意焉。但此诗本为王杜泛湖而作,不应多叙房事也。

得房公池鹅

此亦在汉州作。

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1。(《杜臆》:池中养鹅,而题云得鹅,必有取而饷之者,因戏言房公在凤池,休得回顾此鹅,为我报云,右军已笼而去矣。房向在中书,故用凤凰池。公素善书法,故自比王右军,公诗云“七龄作大字”,可见。)1《法书要录》:王羲之性好鹅,山阴昙村有道士养好者十余,王往求市易。道士言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羲之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

答杨梓州

单复编在汉州诗内。据前有李梓州,后有章梓州,此又有杨梓州,一岁而有三梓州,何更代之速耶。

闷到房公池水头,坐逢杨子镇东州。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

1。(遇杨而未尽游池之兴,故作诗以答之,此只如一首短札耳。)1阿戎指梓州之侄。《晋书》:阮籍谓王浑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谈。”阿戎,浑子戎也。

舟前小鹅儿原注: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官池,即房公湖。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1。引颈嗔船逼2,无行乱眼多。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上二对酒观鹅。嗔船乱眼,切舟前。翅开力小,切小鹅。末二,深致爱惜之意。旧本俱作新鹅,朱氏独作鹅黄,不协歌韵。卢注谓讽董廷兰辈,非也,公于房相,从无讥刺语。

1《方舆胜览》:鹅黄乃汉州酒名,蜀中无能及者。卢照邻诗:“鹅黄粉白车中出。”裴庆余诗:“满额鹅黄金缕衣。”皆言淡黄色也。杜诗则言酒色。东坡诗:”小舟浮鸭绿,大杓泻鹅黄。”陆放翁诗:“两川名酝避鹅黄。”此皆用公语耳。

2【希注】鹅一名舒雁,王羲之爱其宛颈,宛颈而宿,鹅之常性,今云引颈,则鹅嗔怒时也。

3庾信诗,“云光偏乱眼。”杜诗有用俗字而反趣者,始鹅儿、雁儿,本谚语也,一经韵手点染,便成佳句。如“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樯乌”是也。

官池春雁二首

鹤曰:官池,即城西池。

自古稻粱多不足1,至今鸂鶒乱为群。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2。(此诗寓意于春雁也。上二叹其失所,下二惜其未归。看春水,时不能留。隔暮云,远不能达。《杜臆》:首章比逆旅无依,最苦在“乱为群”三字。

1《广绝交论》:“分雁骛之稻粱。”

2《诗》:“归飞提提。”

其二

青春易尽急还乡1,紫塞宁论尚有霜2。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3。(承前章归飞说来。上二归思之急,下二归路之难。终不远,慰之也。绝须防,危之也。《社臆》:下章比欲归无资,最苦在“力微”二字。

1又曰:雁归在初春,若春尽则无霜矣。首句欲尽,当作易尽。孙楚《雁赋》:“背青春而北息。”2【邵注】紫塞在太原府雁门关下,北地寒,故尚有霜。《芜城赋》:“北走紫塞雁门。”萧子范诗:“游雁犯霜飞。”

3翅在、力微,各两字另读。母丘俭诗:“飞腾冲云天,奋迅协光熙。”《两都赋》:“抚鸿置,御矰缴。”

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

黄鹤编在汉州诗内

幕下郎官安隐无?从来不奉一行书1。固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上二讽幕府诸公,下二讽韦十郎官。)

1黄希曰:唐多以朝士入州幕,故云幕下郎官。不奉书,不接来书也。王凝之《王氏女帖》:“说汝勉难安隐,深慰悬心。”【朱注】《说文》:“隐,安也。”又与稳通。《通鉴》:玄宗遣中使至范阳,禄山踞床不拜,曰:“圣人安隐。”注:隐读曰稳。又唐帖多写稳为隐,作隐正得之。《杜臆》:无字出韵,或六鱼、七虞兼用耶。

汉川王大录事宅作

【朱注】此见郭知达本,他刻皆不载。按:成都无汉川之名,当是广德元年汉州作。《魏志张鲁传》:鲁据汉中,功曹阎圃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则汉川即汉中也。朱氏谓公有《诘王录事许修草堂赀》诗,疑即其人,非也。按此诗言才名叔,盖公尊行也,后诗直云“为嗔王录事”,知其别为一人矣。

南溪老病客1,相见下肩舆。近发看乌帽2,催莼煮白鱼。宅中平岸水3,身外满床书4。忆尔才名叔5,含凄意有余6。(首联自叙,下六叙王,三四见其老而好客,五六见其宅之清雅。)

1公《送韦司直归成都》诗:“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知南溪即浣花溪。《晋史》:王献之乘平肩舆,径入顾辟疆园。2社诗“白益毛发古”,是明说白头,“近发看乌帽”,是暗藏白头,同一事而句法善化。3阴铿诗:“岸水带斜晖。”4庾信诗:“书卷满床头。”5《江表传》:诸葛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6异乡相遇,故曰含栖。谢灵运诗:“含凄泛广川。”《滹南遗老诗话》:世所传新添杜诗四十余篇,吾舅周君卿尝辩之云:惟《瞿唐怀古》、《呀鹘行》、《惜别行》为杜无疑,自余皆非真本,盖后人依仿而作。

朱鹤龄曰:新添诗固多赝者,然滹南之说,恐亦未然。如《别严二郎》、《客旧馆》、《呈路十九》、《遣忧》、《巴山》、《愁坐》、《陪郑公秋晚》、《放船》、《避地》等诗,皆非子美不能作。

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困寄苏使君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春梓州作。公梓州诗有“应须理舟楫”及“长啸下荆门”之句也。《唐六典》:炀帝罢州置郡,有东西曹掾及主簿。皇朝省主簿,置录事参军,开元初改司录参军事三人。《唐书》:合州涪陵郡,属剑南东道。【朱注】祁录事乃合州录事。故诗称苏使君为贤府主。鲁訔作邛州录事,误也。古乐府题有《短歌行》。

前者途中一相见,人事经年记君面。1。后生相劝何寂寥,君有长才不贫贱2。君今起舵春江流3,余亦沙边具小舟。幸为达书贤府主,江花未尽会江楼4。(上四称祁录事,下四送归寄苏。相劝后生,何忧寂寥,具此长才,终当显达矣。二句慰词。贤府主,指苏使君。花期相订,公亦将往合州也。

1申涵光曰:此老固记一不记十者,得令经年记面,亦非易事。王洙曰:古者有半面之交。2《史记陈平传》:“岂有美好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

3起舵,所以行舟。4《方舆胜览》:江楼在合州州治之前,钓鱼山、学士山、巫山横其前,下临汉水。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

鹤曰:此是广德元年春在梓州作。若广德二年暮春,公已归成都。即仲春在阆亦当闻严武之信,何云“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耶?

窜身来蜀地1,同病得韦郎2。天下兵戈满,江边岁月长。别筵花欲暮,春日鬓俱苍。为问南溪竹3,抽梢合过墙。(【原注】“余草堂在成都西郭。”上四留蜀之感,下四送韦成都。)

1刘桢诗:“窜身清江滨。”2《吴越春秋》:子胥曰:“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3南溪即浣花溪。宋之问诗:“绿缛南溪树。”《随笔》云:陶渊明诗:“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王摩诘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杜公《送韦郎归成都》云:“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又《寄草堂》云:“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古今诗人,怀想故居,表之篇咏,必以松竹梅菊为比兴,皆见文人雅致。

寄题江外草堂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作。李泰伯曰:公在梓州,怀思草堂而作是诗。

我生性放诞1,雅欲逃自然2。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忆前此卜居。申涵光曰:“嗜酒爱风竹”,可想名士风流。1《文士传》:阮籍放诞,有傲世情,不乐仕宦。

2雅,常也。高彪诗:“涤荡去秽累,飘逸任自然。”遭乱到蜀江,卧疴遣所便1。诛茅初一亩2,广地方连延3。经营上元始..

4,断手宝应年5。敢谋土木丽6,自觉面势坚7。亭台随高下,敞豁当清川。惟有会心侣8,数能同钓船。(此追叙草堂始末。上四构堂之由,中四营堂之事,下四堂景之胜。【远注】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公至成都。上元元年,乃建草堂之始,又二年为宝应元年,乃成草堂之日。《杜臆》:“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结构殊不草草。1释慧净诗:“卧痾苦留滞,辟户望遥天。”2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3《选》赋:“阶除连延。”4《诗》:“经之营之。”5《淳化帖》:唐高宗敕:使至,知元堂已成,不知诸作总得断手。6《后汉书》:梁冀起第宅,殚尽土木。7《考工记》:“审曲面势。”

8古乐府《短歌行》:“不羡一囊钱,惟重心襟会。”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1。蚊龙无定窟,黄鹄摩苍天2。古来贤达士3,宁受外物牵4。顾惟鲁钝姿5,岂识悔吝先6。偶携老妻去,惨澹凌风烟。事迹无固必7,幽贞贵双全8。(此述去草堂之故。各四句转意。言避乱播迁。如蛟龙黄鹄之纵游,惜前此不能先几远会,觉有愧于古人,但欲身名两全,不得不携家他适耳。干戈,指徐知道之乱。风烟,谓冒寒而行。幽贞,谓隐居守正。

1《书》:“酣歌于室。”

2古乐府:“黄鹄摩天极高飞。”3晋羊祜登岘山曰:“由来达贤胜士,登此眺望。”4沈约诗:“所累非外物。”5顾,念也。惟,思也。《南史刘峻传》:“少年鲁钝。”6《系辞》:“忧悔吝者存乎介。”介即几先也。7固必,见《论语》。8《易》:“利幽人之贞。”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1。霜骨不堪长2,永为邻里怜。(此回忆故园

景物也。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十二句。)1《诗》:“野有蔓草。”2《杜臆》:松曰霜骨,松苗曰霜根,立言清峭。

士大夫能视物我一体,则无自私自利之怀。少陵伤茅屋之破,则思广厦万间,以庇寒士,念草堂则曰“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咏四松则曰“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触处皆仁心发露,稷契之徒也。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鹤注】宝应元年及广德元年之春,守梓州者乃李使君也。是年之夏,守梓州者乃章侍御也。此当是广德元年夏作。

绝域长夏晚1,兹楼清宴同2。朝廷烧栈北3,鼓角漏天东4。(此登楼而有感世乱。朝廷在烧栈之北,叹长安未平。鼓角在漏天之东,恐梓州多事。)

1汉武诏:“茂才异等,可为将相使绝域者。”2江总诗:“清宴留神赏。”3《汉书》:张良说高祖烧绝栈道。4《寰宇记》:邛都县漏天,秋夏长雨,僰道有大漏天、小漏天。赵曰:漏天在雅州。鹤曰:广德元年,吐蕃陷陇右诸州,诏焚大散关。是时史朝义已诛,东都无事,鼓角不至于满天,当依旧注作漏天。雅州属西川,而梓州为东川故也。【朱注】《通鉴》上元二年二月,奴刺、党项寇宝鸡,烧大震关。广德元年秋七月,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故有烧栈二句。

屡食将军第1,仍骑御史骢。本无丹灶术2,那免白头翁。(此陪宴而自伤年老。曰屡、曰仍,见宴非一次。将军第,切留后。御史骢,切侍御。)

1《左传》:“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梁冀传》:“大将军西第成。”

2《南越志》:长沙郡浏阳县有王乔山,山有合丹灶。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链金鼎而方坚。”

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野云低度水。檐雨细随风。(此记欢宴情景。寇盗付狂歇之外,乱且莫愁。形骸寄痛饮之中,老可暂忘。二句双挽上文。低云、细雨,此楼前所见之景。)

出号江城黑1,题诗蜡炬红。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此记宴毕情事。《杜臆》:一面出令,一面吟诗,有孟德横槊赋诗之风。穷途免哭,身托醉乡也。此章四段,各四句。)

1【朱注】《通鉴》;玄宗诛韦后,逮夜,葛福顺、李仙凫皆至,请号而行。

注:凡用兵下营及攻袭,就主帅取号以备缓急相应。

台上

此与上章同时之作,初宴南楼,后移台上也。

改席台能迥1,留门月复光2。云霄遗暑湿,山谷进风凉。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3。何须把官烛4,似恼鬓毛苍。(此台上夜饮而作也。上四风月之佳,下四衰老之感。近云纳风,台上高旷也。酒杯乐舞,席间供设也。把烛句,又与月光相应,此只随意说来,而脉理清析如此。

1谢脁诗:“台迥月难中。”2萧琮诗:“重门月已映。”即所谓“留门月复光”也。旧云留住城门者,非是。主将燕客不待留门,且言留城门而月复光,岂有此句法乎。3薛道衡诗:“陶然寄一杯。”老去二句,即所谓“老畏歌声继,愁随舞曲长”也。《诗》:“屡舞傞傞。”4谢承《后汉书》:巴祗为扬州刺史,与客坐阁下,不燃官烛。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

黄鹤依旧次,编在广德元年夏作。【顾注】王判官,本黔阳人,而宦于蜀者,时奉母归养,故作诗以送之。《唐书》:黔州黔中郡,属江南西道,本三国吴黔阳郡,周为黔州,贞观四年,置都督府。王应麟云:黔中,汉改为武陵郡,今鼎、沣、浱、沅、黔州之地。《一统志》:今为辰州府地。

大家东征逐子回1,风生洲渚绵帆开。青青竹笋迎船出2,日日江鱼入馔来3。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4。黔阳信使应稀少5,莫怪频频劝酒杯。(上四王归养,下四送还黔,大家同回,提明扶侍。风生洲渚,还舟之景。竹笋江鱼,舟中供母。临别而叹时危,以其才堪济蜀也。频劝酒杯,欲别不忍之意。)

1【朱注】曹大家《东征赋》:“维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逐子,即随子义也。【顾注】妇人三从,其一从子。逐即从义。杨用修因古乐府有一母将九雏,欲改逐为将。将子,领子也。泽州陈冢宰注:依赋直当作随子。

2《楚国先贤传》:孟宗最孝,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哀号,笋为之生。庾信《春赋》:“新芽竹笋。”

3《东观汉记》:姜诗与妇佣作养母,母好饮江水,嗜鱼鲙,俄而涌泉舍侧,味如江水,每旦出双鲤鱼。【钱笺】韩子苍作白白。吴曾《漫录》作日日。据传言每旦,当以日日为是。按:日日对青青,乃借对法。前诗双峰寂寂对万竹青青,亦不拘于青白作配也。

4薛道衡诗:“幸逢为善乐,须降济时才。”5吴祗诗:“玉关信使断。”杨慎曰:杜诗“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用孟宗、姜诗事。韦苏州《送人省观》诗云:“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又云:“洞庭摘朱果,松江献白鳞。”然杜不如韦句之雅。青青自好,白白近俗,有似童谣“白白一群鹅”之句矣。

朱瀚曰:首句逐字无出,次句可入元人院本,三四竟是吴歌,而用事亦俗。五句无聊之极,六句上文不接,但剿袭“安危须仗出群材”句耳。七八浅易,又似酒肆主人声口。

喜雨

据原注有“浙右多盗贼”句,朱注谓《旧唐书》宝应元年八月,台州人袁晁反,陷浙东州郡。广德元年四月,李光弼讨之。此诗末自注语,正指袁晁也。是时公在梓阆间,故有“巴人困军须”之句。诸本编次皆失之。鲍照有《喜雨》诗题。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1。农事都已休,兵戎况骚屑2。(岁旱兵兴,两意并提。)

1赵次公曰:晋光熙元年五月王辰,日光四散,赤如血流,照地皆赤。2吴均诗:“仲秋黄叶下,长风正骚屑。”骚屑,不安貌。巴人困军须1,恸哭厚土热。沧江夜来雨2,真宰罪一雪。谷根小苏息,诊气终不灭3。何由见宁岁4,解我忧思结。(此悯巴人之困穷。前四喜久旱得雨,后四忧兵戈未息,分应起段。旱灾为虐,此造化之罪愆也,惟一雨足以洗雪之。公诗:“吾将罪真宰。”)

1黄希曰:巴人,谓三巴之人。2沧江,即梓州之江,黄鹤指为夔江,非是。任昉《游桐庐》诗:“沧江路穷此。”知沧江可概用。3《庄子》:“阴阳之气有诊。”4《国语》:“自子之行,晋无宁岁。”

峥嵘群山云,交会未断绝1。安得鞭雷公2,滂沱洗吴越3。(原注:“时浙右多盗贼。”从蜀中想到吴越,以感时意收结。此章,中段八句,起结各四句。)

1《周礼》:“阴阳之所交,风雨之所会。”曹操诗,”不可断绝。”

2《初学记》:《易传》曰:“雷声曰雷公。”

3《诗》:“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孙季照曰:杜诗结语,每用安得二字,皆切望之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此云“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皆是一片济世苦心。

述古三首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代宗即位后作,时公在梓州。赵次公曰:述古者,引古事以讽今也。

赤骥顿长缨1,非无万里姿2。悲鸣泪至地3,为问驭者谁4。凤凰从东来5,何意复高飞。竹花不结实6,念子忍朝饥7。古来君臣合,可以物理推..

8。贤人识定分9,进退固其宜10。(此伤贤士不遇也。【赵次公注】肃宗初立,任用李泌、张镐、房琯诸贤,其后或罢或斥或归隐,君臣之分不终,故言骥非善驭则顿缨,凤无竹实则飞去,君臣遇合其难如此,贤者可不明于进退之义乎。)1《穆天子传》:“右骖赤骥而左白义。”长缨,马鞅也。陆机诗:“长缨丽且鲜。”

2王褒颂:“周流八极,万里一息。”3李陵书:“牧马悲鸣。”《后汉杨震传》:“俯仰悲鸣,泪下沾地。”4为问,为此而问也。《战国策》:“骥服盐车上太行,漉汗洒地,中阪迁延,负辕而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5《楚辞》:“凤凰高飞而不下。”《韩诗外传》:黄帝即位,凤凰蔽日而至,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

6范云诗:“竹花何莫莫。”李败《该闻集》云:“旧称竹实为鸾凤所食,今近道竹间,时见花开如枣,结实如麦,江淮号为竹米,乃荒年之兆,其竹即死,信非鸾凤之食。近余干人言彼有竹实,大如鸡子,竹叶层层包裹,味甘胜蜜,食之令人心肺清泠,生深竹茂林处,乃知鸾凤所食,必非常物也。”7《诗》:“惄如调饥。”《韩诗》作朝饥。薛君章句:“朝饥最难忍。”8《淮南子》:“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

9欧阳建诗:“穷达有定分。”10《表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市人日中集1,于利竞锥刀2。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3。农人望岁稔..

4,相率除蓬蒿。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5。舜举十六相6。身尊道何高。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7。(此讽当时理财者。市争利,农艺谷,此本末之辩。舜举贤致治,知本计也。秦苛法敛民,但趋末耳。谋国者奈何不知鉴哉。上两段亦属引端,正意在结末。【朱注】是时第五琦、刘晏,皆以宰相领度支盐铁使,榷税四出,利悉锥刀,故言为治之道,在乎敦本而抑末。【卢注】宝应间,元载代刘晏,专判财利,按籍举八年租调之逋负者,计其大数,籍其所有,谓之白著。故曰商鞅不专指刘晏、第五琦也。)1《韩信传》:“驱市人而战之。”《易》:“日中为市。”2《左传》:“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江淹书:“宁当争尺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3《庄子》:“膏火自煎也。”阮籍诗:“膏火自煎熬。”汲汲营利,犹膏火相煎,故下云“邪赢无乃劳。”

4谢脁诗:“解颜劝农人。”5《西京赋》:“何必昏于作劳,邪赢优而足恃。”薛综注:“昏,勉

也。邪,伪也。优,饶也。”6《左传》:“天下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故也。”十六相,指八元八恺。7《史记》:商鞅,卫之庶公子,相秦,封商君,天资刻薄少恩,变秦法令,密如牛毛,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灭商鞅之家。

其二

汉光得天下,祚永固有开1。岂惟高祖圣,功自萧曹来2。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耿贾亦宗臣,羽翼共徘徊.. 3。休运终四百4,图画在云台5。(此念中兴诸将也。论光武中兴,而推本高祖人才,恩太宗创业名臣也。其引寇、邓、耿、贾,比肃宗恢复诸将,但昔则图画云台,生享爵禄,而没垂令名,今则功臣疑忌,忠如李、郭,尚忧谗畏讥,故借汉事以讽唐。《社臆》:高祖创业,萧何养民以致贤,曹参有攻城略地之功。及光武中兴,有寇邓以当萧何,而耿贾以战功羽翼之,犹之曹参也。此见文武并用之意。

1《记》:“国之将兴,有开必先。”2《丙吉传》:“高祖开基,萧曹为冠。”《汉书》:萧何、曹参,起

刀笔吏,为一代宗臣。3《史记留侯传》:“羽翼已成。”4《后汉献帝赞》:“终我四百,永作虞宾。”5《东观汉记》:显宗追感前世功臣,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鹤注】惠义寺在梓州,此当是广德元年夏梓州作。章留后即章彝。

杜氏《通典》:节度使若朝觐,则置留后,择其人以任之。《唐书》:嘉州眉山郡属剑南东道。《旧书》:乾元元年剑南节度使卢元裕,请升嘉州为中都督,寻罢。

中军待上客1,令肃事有恒。前驱入宝地2,祖帐飘金绳3。(首段叙饯送之事。中军指章,上客指崔。令严事定,就设席言。宝地金绳,切惠义寺。)

1《左传》:晋以郤縠将中军。孔融谓李膺为登龙之上客。

2王洙曰:县令负弩前驱。《诗》:“为王前驱。”沈佺期诗:“长歌入宝地。”3《汉疏广传》:“设祖道供账东都门外。”《观经》:“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法华经》:“国名离垢,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

南陌既留欢1,兹山亦深登。清闻树杪磬,远谒云端僧2。回策匪新岸,所攀仍旧藤3。耳激洞门飙,目存寒谷冰。(此山上游览之景。上四登山,言境之高。下四下山,言气之凉。)

1【张远注】南陌乃寺前设祖处。

2鲍照诗:“云端楚山见。”3《杜臆》:公登惠义寺,见于诗者两次矣,故云匪新、仍旧。《世说》:回策如萦。

出尘閟轨躅1,毕景遗炎蒸2。永愿坐长夏,将衰栖大乘3。羇旅惜宴会..

4,艰难怀友朋。劳生共几何,离恨兼相仍5。(此寺前惜别之情。言此地清幽,可以销暑,无如席中客散,倍增怅恨耳。閟轨躅,无车辙人踪也。毕景,谓尽一日之影。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八句。1《班固传》:“伏周孔之轨躅。”孔鱼诗:“金门朱轨躅。”

2鲍照诗:“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庾信诗:“五月炎蒸气。”3《传灯录》:“若顿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李颙《大乘赋序》:“大乘者,如来之道场也。故缘觉声闻,谓之小乘。”

4申涵光曰:羇旅惜宴会,一是惜情,一是惜物,非久客不知。5吴均诗:“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鲍照诗:“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送窦九归成都

窦九恐是成都窦少尹之子,故用问绢事,时盖以省观归成都耶。

文章亦不尽,窦子才纵横1。非尔更苦节,何人符大名2。读书云阁观3问绢锦官城4。我有浣花竹,题诗须一行。(上四称窦才名,下则送归成都,(,) 有文章才略,而又砥节立石,见其人品不凡。《杜臆》:起得突兀,转亦顿挫,似尺水兴波。苦节二字,他本因声律不谐,改作持节,黄鹤泥此,遂以窦九为检察窦侍御,误矣。)

1《通鉴》:梁武帝谓沈约才智纵横。

2王韶之《赠潘综吴逵》诗:“固此苦节,易彼大名。”3束皙《读书赋》:“被纨素而读书。”应玚《释宾》:“子犹不能腾云阁,攀天衢。”云阁观,当在成都,乃平日读书处。4《魏志》:胡质为荆州刺史,子威自京师往省,自驱驴,不止传舍,留十余日告归,父赐缣一疋,威跪问曰:“大人清贫,何以得此?”质曰:“此吾俸余,聊助汝粮耳。”

章梓州水亭原注:时汉中王兼道士席谦在会,同用荷字韵。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秋作。《吴郡志》:席谦,郡人,梓州肃明观道士,善棋,公绝句“席谦不见近弹棋”是也。沈佺期诗:“回借水亭幽。”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1,秋水席边多。近属淮王至2高门蓟子过3。荆州爱山简4,吾醉亦长歌。(上四水亭景物,下四同席交情。(,) 【赵汸注】首见亭在城傍,次见亭临水上。吏人少,略去仪从。秋水多,前临清旷。《杜臆》:后半并列宾主四人,却流利不板。亦长歌,如荆人之歌山简。)

1汉章帝诏:“吏人同声,谓之不烦。”2《世说》: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淮南王安传》:武帝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3《庄于》:“高门悬簿,无不走也。”《神仙传》:蓟子训至京师,诸贵人各绝客洒扫,凡二十三家,并时各有一子训到其家。明朝至朝,相问,二十三人所见皆同,唯所言话随主人意答乃不同也。其神变若此。4晋山简镇襄阳,每出游习家池,有儿童歌,详见他卷。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鹤注】此是广德元年秋作。是年九月,公至阆州。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杯锦席高云凉。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

1。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预传籍籍新京兆2,青史无劳数赵张.. 3。(橘亭之饯,公属陪宾,故上四称梓州厚情,下截祝少尹新政,唯第五句带自序。【卢注】东川绝域,刺史每多豪举,如李梓州有玉袖金壶之艳,章梓州有玉杯锦席之华,亦足见天隅斗绝,戎马不交,作宦者得优游朊仕,此高崇文谓川中乃宰相回翔之地也。)1汉武帝赋:“惜蕃华之未央。”央,尽也。2《唐书》:至德二载,改成都府,置尹,视二京,故以京兆比之。3《汉艺文志》:《青史子》五十七篇。古人以竹为简,写书,杀其青,故曰青史。《汉书》:赵广汉、张敞相继为京兆尹,吏民语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

【鹤注】新亭在梓州,当是广德元年作。

新亭有高会1,行子得良时2。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辞。已坠岘山泪3,因题零雨诗。(上四新亭会送,是景。下四惜别诸君,是情。座客必有绝荤者,故诗中及之。顾注谓指汉中王者,或然。且诸客中当有仕梓而去者,故用岘山碑以志去思。旧注谓送客至襄阳者,太泥。)

1晋乐曲:“新亭送客渚。”《史记》:宋义置酒高会。《楚辞》:“吉日兮辰良。”2《晋书》:羊祜尝登岘山置酒。祜没,襄阳百姓建碑其上,见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

3孙楚《陆阳候送别》诗:“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

客旧馆

依旧编广德元年梓州诗内。年谱谓秋往阆州,冬晚复回梓州。据此诗,则是初秋别梓,秋尽复回也。周弘正诗:“依然归旧馆。”

陈迹随人事1,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无由出江汉,愁绪日冥冥。(上四旧馆秋景,下四触物伤情。随人事,谓迹随事往。《杜臆》:风幔,是昔有今无者。寒砧,是昔无今有者。声字出韵,若作听字,对卷字亦稳。杜诗五律,无失韵者。

1《兰亭记》:“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前投幕府诗,本用鱼韵,而起借七虞无字,谓之孤雁入群格。此题客旧馆,本用青韵,而后借八庚声字,谓之孤雁出群格。又有双入双出,谓之进退格,如前二联用东韵,后二联用冬韵,前二联用寒韵,后二联用删韵是也。

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原注:王新诞明珠。

【黄鹤注】当是广德元年秋在梓州作。

云里不闻双雁过1,掌中贪看一珠新2。秋风袅袅吹江汉3,只在他乡何处人。(首章怜己之飘泊。雁书不至,岂为贪看新珠之故乎。抑知秋风江上,流落他乡者,为何处人那。第二句属戏词。雁足系书,从来袭用。且古诗云“寄我双鲤鱼”,此称双雁,亦有所本。【蔡注】以双雁比汝阳王琎之亡,取兄弟雁行之义也。考汝阳卒于天宝九载,年岁隔远,情事不符。)

1范云诗:“寄书云问雁,为我西北飞。”2《三辅决录》:孔融见韦元将、仲将,与其父书曰:“不意双珠,生于老蚌。”傅玄诗:“昔君视我,如掌中珠。”江淹《伤爱子赋》:“痛掌珠之爱子。”庾信《伤心赋》:“掌中珠碎。”

3《九歌》:“袅袅兮秋风。”【邵宝注】江水出茂州岷山,东流自夔州至荆州,与汉水合。汉水出汉中府沔县嶓冢山,东流至襄阳,又南流至荆州,与江水合。

其二

谢安舟楫风还起1,梁苑池台雪欲飞2。杳杳东山携妓去3,泠泠修竹待王归4。(次章怜王之远谪。谢安舟楫,王在蓬州。梁苑池台,京有旧第。风起雪飞,深秋景候也。东山,承谢安。修竹,承梁苑。后二句,属戏词。

1《谢安传》:安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舟人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无归耶?”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

2《汉书》: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晋灼曰:“或说平台在城中东北角,亦或言兔园在平台侧。”如淳曰:“今城东二十里有台,宽广而不甚高,俗谓之平台。”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俄而微霰零,密雪下。”

3《谢安传》:安居东山,每游赏,必以妓女从。

4《史记正义》:《西京杂记》:梁孝王苑中,奇果佳树,瑰禽异兽,靡不毕备,世人言梁王竹园也。枚乘《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

棕拂子

【鹤注】诗云“家贫卧炎蒸”,当是广德元年夏秋间作。梁氏编在宝应元年梓州内,是年乃九月至梓州,于诗语不合。黄希曰:比丘患草虫,佛听作拂子。

棕拂且薄陋1,岂知身效能2。不堪代白羽3,有足除苍蝇4。荧荧金错刀,濯濯朱丝绳5。非独颜色好,亦由顾盼称6。(此言物当适用,人情皆知顾惜。拂足驱蝇,此其效能于人身者。【朱注】错刀丝绳,皆棕拂之饰。)

1《前汉邹阳传》:“窃自薄陋。”

2潘岳《射雉赋》:“恩长鸣以效能。”3《蜀志》:诸葛亮以白羽扇指挥军事。4《诗》:“苍蝇之声。”《西阳杂俎》:西域有黑狮子棒,集贤校理张希复有狮子尾拂,夏月蝇纳不敢集其上。

5施青臣《继古丛编》:金错刀,一名而二物,钱一也,刀二也。《汉食货志》:王莽更造大钱,又造错刀,以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双琼瑶。”此言钱也。《续汉书舆服志》:佩刀乘舆,通身雕错,诸侯黄金错。《东观汉记》:“赐邓通金错刀。”此言刀也。今按:杜诗“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韩昌黎诗“闻道松醪贱,何须吝错刀”,皆指钱言。杜诗“荧荧金错刀,濯濯朱丝绳”,孟襄阳诗“美人聘金错,双手脍红鳞”,此皆指刀言。杜诗“金错旌竿雪满霜”,此以金错于旌竿也。汉秦嘉妻以金错碗奉其夫,此以金错于碗上也。古人于器物多以黄金错之。鲍照诗:“直如朱丝绳。”荧荧,光明貌。濯濯,鲜洁貌。汉秦嘉诗:“荧荧华烛。”司马相如颂:“濯濯之麟。”6嵇康诗:“顾盼生姿。”吾老抱疾病,家贫卧炎蒸。咂肤倦扑灭1,赖尔甘服膺2。物微世竞弃,义在谁肯征。三岁清秋至,未敢阙缄縢3。(此言功在平时,事后不忍轻弃。拂久效能,情义犹在,但过时则忘,谁肯征收乎。公之三岁缄藏,有不弃蓄簪之意。此诗借物寓言,君子不遗旧交,义正如此。【朱注】班婕好《团扇》诗:“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筐笥中,恩情中道绝。”末二句,从班诗翻出。此章上下各八句。)

1咂肤指蝇咂,与噆同,契也。《抱朴子》:“蚊嗜肤则坐不得安。”《书》:“其犹可扑灭。”2服膺,持拂于胸前也。东方朔《答客难》:“服膺而不可释。”3《庄子》:“惟恐缄縢扃钥之不固。”

送陵州路使君之任

【鹤注】此广德元年秋在梓州作。时河北已平,故云“幽燕通使者。”【朱注】《唐书》:陵州仁寿郡,属剑南东道,本隆山郡,天宝元年更名。

王室比多难1,高官皆武臣2。幽燕通使者,岳牧用词人3。(从时事叙起。时平复用词人,故路君得膺此任。)

1孔融《喻邳原书》:“王室多难。”2【朱注】按史,是时诸州久屯军旅,多以武将兼领刺史,法度废弛,人甚弊之。故有“高官皆武臣”之叹。《说苑》:高官大位。唐山夫人歌:诏抚成师,武臣承德。

3唐虞时有四岳十二牧。国待贤良急1,君当拔擢新2。佩刀成气象3,行盖出风尘。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众寮宜洁白,万役但平均。(此勉使君初政,吕虔佩刀,刺史之事。皂盖行县,太守之职。路殆郡守,故两用之。乱后民贫,当洁身以率属,平役以爱民。

1《公孙弘传》:上方兴功业,屡举贤良。

2《陆云传》:不以驽闇,特蒙拔擢。

3《晋书》:吕虔为刺史,有佩刀,相者以为必三公可服,虔乃赠别驾王祥曰:“卿有公辅之望,故相与也。”《穆天子传》:天子答西王母曰:“和治诸夏,万民平均。”

霄汉瞻佳士,泥涂任此身。秋天正摇落,回首大江滨1。(此述送行之情。霄汉泥涂,彼此悬隔矣,回首江滨,望其见忆也。此章,中段八句,起结各四句。

1王粲诗:“率彼江滨。”朱鹤龄曰:高适在蜀,《请合东西川疏》云:“嘉陵比为夷獠所陷,今虽小定,疮痍未平。”可证陵州先经寇乱矣,惜二史不载其事。此诗洁己平役,盖以文臣救乱之道告之耳。

送元二适江左

黄鹤编在广德元年,今姑仍之。【朱注】《王右丞集》有《送元二适安西》诗,疑即此人。旧注以元二为元结,钱笺辩其谬误。考本传,结未尝至蜀,亦未尝适江左也。

乱后今相见,秋深复远行。风尘为客日,江海送君情。晋室丹阳尹1,公孙白帝城2。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3。(原注:“元尝应孙吴科举。”上四送别伤情,下则嘱其前途慎密也。风尘承乱后。江海承远行,二句有无穷之悲。自白帝而丹阳,乃江左经过处,此与“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同是起下语。时藩镇多跋扈观望者,故戎其毋诙兵以贾祸。【赵汸注】乱离之际,作客送客,倍难为情。)

1胡孝辕曰:丹阳尹,不必指定晋何人。南渡初,如温峤、刘隗尹京,多在王敦俶扰际,而子阳负剑称白帝,大似肃代朝节镇分据景象,用此二语先之,正为论兵语脉也。朱注云:《宋书》:汉元封二年,立丹阳郡,治今宣城之宛陵县。晋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阳为宣城郡,治宛陵,而丹阳移治建业。元帝太兴元年,改为尹,领县八。梁元帝《丹阳尹传序》:自二京板荡,五马南渡,因乃上烛天文,下应地理,即变淮海为神州,亦即丹阳为京尹。刘谦《三晋记》,苏峻召祖约为逆,约遣许柳以众会峻,克京师,拜丹阳尹,后以罪诛。【吴注】肃宗时,节镇跋扈,大有苏峻俶扰石头、子阳负险称帝气象。先伏此二句,正为“莫论兵”张本。2《元和郡县志》:白帝城,与赤甲山相接,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因号鱼复为白帝城。

3【邵注】取次,犹言即次之处。【黄生注】此当时方言,犹从容之意。今按:当是次第之意。北齐乐歌:日日饮酒醉,国计无取次。白居易诗:“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又:“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又“闲停茶碗从容语,醉把花枝取次吟。”《史记》: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九日

【鹤注】此广德元年在梓州作。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1。苦遭白发不相放2,羞见黄花无数新3。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4。(公在梓州,自叹两度重九也。上四九日情事,下四旅中感怀。白发、黄花,本属常景,只添数虚字,语意便新。世乱而久为客,愈增郁郁。路难而长傍人,倍觉悠悠。两句中,含多少悲伤。酒阑以后,忽忆骊山往事,盖叹明皇荒游无度,以致世乱路难也。末作推原祸本,方有关系,若徒说追思盛事,诗义反浅矣。)

1鹤曰:梓州治郪县。《水经》:涪江水东南合射江,射江在梓州。【顾注】涪江在郪县西二百里,自涪城县东南流入县界。2不相放,谓不饶人。3《月令》:“季秋之月,菊有黄华。”4《杜臆》:天宝十四年冬,公自京师归奉先,路经骊山,玄宗方幸华清宫,安禄山反,然后还京,至此十年矣,所以忆之而肠断也。清路尘,辇出而清道也。《滑稽传》:“日暮酒阑,台尊促席。”

对雨

【顾注】此广德元年秋作。时公从梓州将往阆州也。七月,吐蕃尽取河陇,边备正严,故云“雪岭防秋急。”北齐刘逖有《对雨》诗题。

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族旗1。雪岭防秋急2,绳桥战胜迟3。西戎甥舅礼4,未敢背恩私5。(上四雨景,下四感时。雨时独立,忧思并起,故不愁身经梓阆,巴路崎岖,但恐征人逢雨,旗湿难行耳。因思雪岭绳桥,乃御寇之地,今防秋方急,而战胜无期,事势大可虑矣。或者吐蕃念甥舅之礼,不忍背我国恩乎,然虏情终未可测也。五六句,上四字连读,下一字另读。)

1《杜臆》:雨湿则行迟,故以为恐,须溪改为失,非是,未有大军过而防旌旗之迷失者。今按:宋僧惠崇诗“剑戟明山雪,旌旗湿海云”,正用杜湿旌旗语也。

2鹤曰:《九域志》:雪岭距威州二百六十里,威即维州。《高适传》:适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东西两川当合为一,即雪岭也。师氏曰:边人秋高马肥常入寇,故云防秋。3鹤曰:《唐志注》:唐兴有羊灌田、朋笮、绳桥三守捉城。绳桥盖三城之一,非指岷江竹桥也。按:绳桥两岸立巨木,系竹绳为桥,驾空而渡。4赵曰:中宗景龙二年,以金城公主妻赞普,故望其笃甥舅之礼。【卢注】郭子仪尝言吐蕃无道,不顾甥舅之礼。结句盖反用之。《左传》:夫齐,甥舅之国也。5鲍照诗:“结主远恩私。”

薄暮

【顾注】广德元年秋在阆州作。是年九月,至阆州。周舍诗:“况兹薄暮情。”薄,迫也。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寒花隐乱草1,宿鸟探深枝。故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人生不再好,鬓发自成丝。(上四暮景,下四暮情。此诗纵横看来,意无不合。晚花隐色,喻己之混迹。夕鸟归林,方己之避乱。此虽写景,而兼属寓言。故国生悲,仍与流水相应。白头兴叹,又与暮云相关。脉理之精细如此。

1张正见诗:“霜雁排空断,寒花映日红。”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作。【顾注】此舅氏使蜀还京,随有青城之命也。《杜臆》:阆州今为保宁府,附郭有阆中县。青城县属成都。

闻道王乔舄1,名因太史传。如何碧鸡使2,把诏紫微天3。秦岭愁回首..

4,涪江醉泛船5。青城漫污杂6,吾舅意凄然。(上四惜舅氏外授,下四送舅氏赴任。王乔因太史而传,见外吏有藉于朝臣,今以王朝之使,诏除县令,是京官反为外吏矣。如何二字,讶而惜之也。秦岭不堪回首,涪江且醉客船,自此至青城,见彼污杂之俗,舅氏得不凄然乎。)1后汉王乔为叶令,每朔望来朝,双凫先至。帝令太史伺之,得朝舄二。2《前汉王褒传》: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宣帝使褒往祀焉。公舅必先使于蜀也。3《杜臆》:青城为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故云紫微天。一说:紫微殿名,开元四年召县令策于廷,二十四年宴新除县令于朝堂。因知除授县令,得把诏紫微也。

4鹤曰:《唐志》:秦川有秦岭县,贞观二年省。5又曰:涪江虽出合州,而《水经》则云涪江水东南合射江,则梓阆皆可通言。6闽中陈氏曰:污言风俗,杂言居民。

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

【鹤注】此是广德元年九月至阆州作。时吐蕃、党项与仆固怀恩之乱方殷,故有群盗如毛之句。【邵宝注】公母崔氏,十一舅乃是崔氏。《九域志》:阆州西至梓州二百二十里。

万壑树声满1,千崖秋气高2。浮舟出郡郭3,别酒寄江涛4。(此记王阆州筵。《杜臆》:起语笔力雄壮,而别景已觉凄然。陈师道曰:世称杜牧之”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老杜云“千崖秋气高”,才用一句而语益工。)

1《世说》:顾恺之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江总诗:“树声非有意。”

2梁简文帝诗:“千崖共隐天。”宋玉赋:悲哉秋之为气也,天高而水清。3魏文帝诗:“浮舟横大江。”4吴均诗:“离歌玉弦绝,别酒金卮空。”良会不复久1,此生何太劳2。穷愁但有骨3,群盗尚如毛4。吾舅惜分手5,使君寒赠袍6。沙头暮黄鹤,失侣亦哀号7。(此叙惜别之情。良会二句,伤舅。穷愁二句,自慨。舅有分手之诗,王有寒袍之赠,两感其意也。孤鹤哀号,比别后凄凉之况。【黄生注】起语激厉,结调悲惋,首尾自相称。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1《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绝。”

2《庄子》:“大块劳我以生。”《史记》:“形太劳则敝。”

3但有骨,犹云贫到骨。《家语》:子路静思不食,以至骨立。4贾谊《新书》:反者如蝟毛而起。5谢瞻诗:“分手东城闉。”6赠袍是赠己,不是赠舅,若赠舅氏,不烦公代谢矣。《史记》:范睢见须贾,贾曰:“范叔一寒至此!”乃取一绨袍以赐之。7孔德绍诗:“华亭失侣鹤。”《长门赋》:“白鹤噭以哀号。”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

【卢注】时二十四舅赴任青城,十一舅与之同往也。前是奉酬之作,此是奉送之作。《一统志》:东楼,在保宁府治南嘉陵江上,唐杜甫有诗。

曾城有高楼1,制古丹雘存2。迢迢百余尺3,豁达开四门4。虽有车马

客5,而无人世喧。游目俯大江6,列筵慰别魂7。(首记东楼别筵。)1《淮南子》:昆仑之山,有层城九重。古诗,“西北有高楼。”2《书》:“惟其涂丹雘。”丹,朱色。雘,采色。各涂以胶漆也。3《西京赋》:“迢迢以亭亭。”古诗:“双阙百余尺。”4《景福殿赋》:“开南端之豁达。”《书》:“辟四门。”

5陶潜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6《仪礼注》:游目,所视广也。7谢灵运诗:“得以慰别魂。”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1。天寒鸟兽伏,霜露在草根2。今我送舅氏3万感集清樽4。岂伊山川间5,回首盗贼繁。(此叙临别情景。冬时物皆休息,(,) 而已独浪迹他乡,所以增感。山川二句,伤长安乱离也。)

1颜色昏,谓黯淡无光。《雪赋》:“岁将暮,时既昏。”2沈约诗:“草根积霜露。”3《诗》:“我送舅氏,至于渭阳。”4谢灵运诗:“万感盈朝昏。”5《穆天子传》:王母歌曰:“道里悠远,山川间之。”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1。临风欲恸哭2,声出已复吞。(末又兼怀青城舅氏。前奉命而任青城者,实以贤劳之故,今舅氏复往,益觉孤危矣,故伤心而欲哭。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1谢灵运诗:“坼岸屡崩奔。”山下堕曰崩,水急流曰奔。此比行役之匆遽。2李陵《答苏武书》:“临风怀想,能不依依。”《晋书》:阮籍车辙所穷。每恸哭而返。

放船

按鹤注:此广德元年秋阆州作。盖苍溪属阆州,橘熟在秋候也。《杜臆》:《地志》:苍溪于阆中为上游,临嘉陵江,今有放船亭,因杜诗得名。

送客苍溪县1,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舟回。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2。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3。(上四放船之由,下四放船景事。见青而惜峰过,望黄而知橘来,皆舟行迅速之象。青是雨后色,黄是秋深色。【赵汸注】青字黄字略读,乃上一字,下四字格。)

1《寰宇志》:阆州苍溪县,因县界苍溪谷为名。嘉陵江在县东一里,东南流。《九域志》:在阆州西北四十里。

2楼钥曰:尝与蜀黄文叔裳食花椑,因问蜀中有此乎?曰:“此物甚多,正出阆州。杜诗所云‘黄知橘柚来’,误矣。曾亲到苍溪县,顺流而下,两岸黄色照耀,直似橘柚,其实乃此椑也。问之土人云:工部既误,有好事者欲为解嘲,于其处大种橘柚,终非土宜,无一活者。椑音悲。诸葛武侯《黄陵庙记》:“峰峦如画。”刘桢诗:“橘柚生南国。”3《夏统别传》:统在船曝所市药,稳坐不摇。

葛常之曰:五律,于对联中作一意,诗家谓之十字格。如《放船》诗“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舟回”,《对雨》诗“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江月》诗“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是也。

王嗣奭曰:此联却是流水对,公别有十字句法,如《子规》诗“渺渺春风见,萧萧夜色凄”,是也。吴子良《偶谈》:钱起诗“山来指樵火,峰去惜花林”,不如此诗“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薄游

【鹤注】《唐志》:阆州、绵州,皆为巴西郡。公广德元年曾至两郡,但至绵乃是春晚,至阆乃是秋晚,诗言病叶寒花,当是阆州作。周舍诗:“薄游久已倦。”

渐浙风生砌1,团团日隐墙2。遥空秋雁灭3,半岭暮云长4。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巴城添泪眼5,今夕复清光。(上四叙景,薄游所见。下四言情,薄游所感。风声日影,属近景。空雁岭云,属远景。病叶,寓言憔悴。寒花,自况凄凉。触景增悲,故泪添此夕耳。五六,赋中带比,故属下截。七八用倒装句,本是对清光而堕泪。

1谢惠连诗:“渐渐振条风。”浙渐,风声细也。2班婕好诗:“团团似明月。”何逊诗:“团团日隐洲。”3杜审言诗:“迸水落遥空。”宋之问诗:“还乡秋雁飞。”杨慎《丹铅录》:衢州烂柯桥断碑诗,有句云“薄烟幂远郊,遥峰没归翼。”盖六朝人语。杜诗“遥空秋雁灭”本此,唐诗“帆带夕阳千里没”亦本此。4李百药诗:“云凝愁半岭。”5庾信诗:“双双泪眼生。”阆州属巴郡地,故曰巴城。

严氏溪放歌

此依朱氏,编在广德元年秋阆州作。【朱注】《华阳国志》:阆中有三狐、五马、蒲、赵、任、黄、严为大姓。《唐书李叔明传》:阆州严氏子疏称,叔明少孤,养于外族,遂冒其姓。可证严氏溪在阆州,溪盖以其族名也。

天下兵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剑南岁月不可度1,边头公卿仍独骄。费心姑息是一役2,肥肉大酒徒相要3。呜呼古人已粪土4,独觉志士甘渔樵。(此自伤旅况,叹时无知己也。边镇骄蹇凌物,即有时小惠姑息,其所费心,不过相要一役而已。酒肉之外,岂有爱敬真情乎?因叹古之好士者不可复作,志士独向渔樵而遁迹耳。此句起下。边头公卿,恐指章彝。鲍氏指郭英乂。赵注谓郭在成都,非边头也。

1洙曰:成都在剑岭之南。2杨慎曰:《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注:姑,且也。息,休也。此说殊晦。《尸子》:“纣弃黎老之言,而用姑息之政。”注:“姑,妇女也。息,小儿也。”《杜臆》:是一役,言徒以此一役了事耳。旧注误谓以一役夫待人。《左传》:阴饴甥曰:“一役也,秦可以霸。”3《韩非子》: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吕氏春秋》:肥肉厚酒,务以相强,命曰烂肠之食。4《晋语》:“玉帛酒食,犹粪土也。”

况我飘蓬无定所,终日忍羇旅。秋宿霜溪素月高,喜得与子长夜语。

东游西还力实倦,从此将身更何许1。知子松根长茯苓2,迟暮有意来同煮。(此过严氏溪,欲与之偕隐也。漂流无定之时,喜得溪边景色,且当此筋力已衰之候,不如托此以养生矣。【朱注】阆州在梓州之东,此言东游阆州,又西还梓州也。赵次公谓西还成都迎家音,误引去年事耳。此章两段,各八句分韵。

1更何许,言此身更往何所乎。时解谓将身更许何人者,未然。晋童谣:天子在何许。2《本草》:茯苓,千岁松脂也,作丸散服,能断谷不饥。

警急原注:高公适领西川节度。

【鹤注】当是广德元年十月阆州作。是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州。蔡梦弼曰:考史,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京师。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寻失松、维等州,此诗乃松州未陷时作。《汉书》:备边防警急。

才名旧楚将1,妙略拥兵机2。玉垒虽传檄3,松州会解围4。和亲知计拙5,公主漫无归6。青海今谁得,西戎实饱飞7。(题曰警急,畏边警之日急也,上四望高适,下四忧吐蕃。高公才略,自足控制边疆,但恐和亲失计于前,青海失守于后,一时骤难攘斥耳。

1《魏志贾诩传》:临菑侯甚有才名。【朱注】至德二年,永王璘反,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肃宗奇其对,以适为扬州左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故云旧楚将。

2李乂诗:“河塞有兵机。”3玉垒山有二,此指威州之玉垒。【赵注】吐蕃入寇,故檄书传闻。4【鹤注】此云会解围,时松州尚未陷也。5黄希曰:当时以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而卒不免其入寇,所以为计拙。6漫,徒然也。赵曰:青海复为吐蕃所得,如饱鹰之不可絷绁矣。7天宝中,哥舒翰曾筑城于青海。四明杨守陈曰:此下三章,皆为高适作,讥其不能御虏也。首冠以才名楚将,妙略兵机,而下皆败北之事,则机略概可见矣。

王命

《诗》:“王命南仲。”

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血埋诸将甲1,骨断使臣鞍2。牢落新烧栈3苍茫旧筑坛4。深怀喻蜀意5,恸哭望王官。(题曰王命,望王朝之命将也。(,) 上六叙时事,下二想安边。西戎入寇,和战无功,故诸将之血埋入于甲中,使臣之骨几断于鞍上,今栈阁已烧,而始用旧人,亦已晚矣。此时安得诏书谕蜀以退寇兵乎,敌人皆恸哭而望王官之至也。赵曰:汉与巴相连,盖吐蕃入寇之地,汉北为褒斜,巴西则绵汉也。鹤曰:渭北兵马使吕月将,将精卒二千,与吐蕃战于盩厔,兵为贼所擒,所谓“血埋诸将甲”也。赵曰:广德元年,使李之芳、崔伦往聘吐蕃,留而不遣,所谓“骨断使臣鞍”也。【朱注】上元二年二月,奴刺、党项寇宝鸡,烧大散关,所谓“牢落新烧栈”也。广德元年十月,吐蕃帅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千余万众度渭,命郭子仪御之,子仪得二千骑而行,所谓“苍茫旧筑坛”也。【朱注】王官当指严武,吐蕃围松州,高适不能制,故蜀人思得武以代之。

1《史高帝纪》:诸将过此者多。

2陈子昂诗:“当尽使臣能。”3《汉书》:张良说汉王烧绝栈道。4汉高帝筑坛在汉中,注见七卷。5《司马相如传》:唐蒙通夜郎,征巴蜀吏卒,用军兴法诛其渠帅,巴蜀大惊恐,上使相如责蒙等,因喻告巴蜀人以非上意。

征夫

《诗》:“骍骍征夫。”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漂梗无安地.. 1

衔枚有荷戈2。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题曰征夫,伤征人之丧败也。(,) 上四哀阵亡者多,下四叹援师不至。千山空多,言有险莫守,衔枚荷戈,望官军来救。吾道如何,自慨进退失据矣。【卢注】官军未通蜀,仍望严武也。)

1漂梗,注见一卷。2《周礼》:“军旅令衔枚,禁无嚣。”《汉书高帝纪》:“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颜师古注:“枚状如箸,横衔之,结纽而绕项以止言语也。”《诗》:“荷戈与祋。”

西山三首

【鹤注】此广德元年,松州被围时作。【卢注】《图经》云:岷山巉绝崛立,捍阻羌夷,全蜀依为巨屏。

夷界荒山顶,蕃州积雪边1。筑城依白帝2,转粟上青天3。蜀将分旗鼓,羌兵助铠铤4。西南背和好,杀气日相缠5。(此章记西山时事。首联言地之逼,次联言守之难,三联言战之急,未联言战之急,末联言战之故。荒山顶,望可见。雪岭边,近易侵也。依白帝,拟其高。上青天,状其险。蜀将,会讨之师。羌兵,服属之夷。背和尚杀,故须同仇以敌忾。《杜臆》:筑城、转粟,见谋国者之失算。高适谏之不听,则有分其过者矣。)

1【钱笺】《元和郡县志》:岷山,即汶山,南去青城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见成都。山顶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为之洪溢,即陇之南首也。李宗谔《图经》:维州,南界江城,岷山连岭而西,不知其极,北望高山,积雪如玉,东望成都若井底,一面孤峰,三面临江,是西蜀控吐蕃之要冲。

2黄希曰:白帝,西方之帝也,旧引夔州白帝城,非是。3《汉韩安国传》:“转粟輓输。”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高适《请减三城戍兵疏》:“平戎以西数城,邈若穷山之巅,蹊隧险绝,运粮于束马之路,坐甲于无人之乡。”

4公《东西两川说》:仍使羌兵各系其部落。铠,头盔。鋋,小矛。5蔡琰《笳曲》:杀气朝朝冲塞门。其二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1。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2。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次章记松州之围。上四叙寇边之事,下四叹安边无策。戍卒防秋,而犯边者屡至。侵火井,彼深入矣。闭松州,此被围矣。行军遣使,和战两疲,贼垒漫山,长驱莫遏也。

1鹤曰:《唐志》:火井在邛州,有火井县。《九域志》云:有火井在蓬州。蓬与果、巴州为邻,而邛与雅州为邻,雅去羁縻罗岩州不满三百里,此当指邛而言。松、维二州,唐属西川,自广德元年后吐蕃复置行州,以首领为刺史司马矣。2蔡邕乐府:“海水知天寒。”其三

子弟犹深入1,关城未解围。蚕崖铁马瘦,灌口米船稀2。辩士安边策3,元戎决胜威4。今朝乌鹊喜5,欲报凯歌归6。(三章,忧松州将陷也。上四言时势之危,下四望和战有成。铁马瘦,米船稀,见兵疲粮尽矣。军幕、使裘,战和无益,而犹云辩士、元戎者,盖思两者之中,得一以济,庶可却敌而凯旋耳。

1公《东西两川说》:兼差堪战子弟向二万人,足以备边守险。2《寰宇记》:蚕崖关在导江县西北四十七里。《寰宇记》:灌口镇在

导江县西六十里。《方舆胜览》:淳熙五年,胡元质奏曰:唐之季年,吐蕃入寇,必入黎文。南诏入寇,必入沈黎。吐蕃、南诏合入寇,必出灌口。沈、黎两州去成都尚千里,关隘阻足以限隔。惟灌口一路,去成都止百里,又皆平陆,朝发夕至。威、茂两州即灌口之蔽障。希曰:《唐志》:彭州导江县有蚕崖关。《寰宇记》:灌口山,在西岭有天彭关。又云:有灌口镇在彭州九陇县,然则蚕崖、灌口盖在彭州也。庾信赋:“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

3《庄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范睢传》:范睢、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赵充国传》:“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4《诗》:“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史记》:“决胜千里之外。”

5《西京杂记》:乌鹊噪而行人至。

6凯歌,见前《赠高适》诗注。公抱忧国之怀,筹时之略,而又洊逢乱离,故在梓阆间有感于朝事边防,凡见诸诗歌者,多悲凉激壮之语。而各篇精神焕发,气骨风神,并臻其极。此五律之入圣者,熟复长吟,方知为千古绝唱也。

与严二郎奉礼别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在阆州作。《唐书》:太常寺奉礼郎二人,掌君臣班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详诗语,时严盖入京师赴职。

别君谁暖眼,将老病缠身。出涕同斜日1,临风看去尘2。(此送别之意。

谁暖眼,言冷眼者多。斜日,顶老。去尘,顶别。1《易》:“出涕沱若。”2《楚辞》:“临风兮浩歌。”

商歌还入夜1,巴俗自为邻,尚愧微躯在,遥闻盛礼新2。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频3。诸将归应尽,题书报旅人4。(此别后情事。商歌巴俗,自伤寥落。遥闻盛礼,喜严为奉礼也。盗息兵归,正献俘告庙、礼官从事之时,故嘱其一报太平。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1《淮南子》:宁戚饭牛车下,击牛角而疾商歌。此诗正用饭牛夜半语。

2刘孝绰启:“参陪盛礼,莫匪国华。”任昉表:“不得临列阙庭,共观盛礼。”3黄鹤曰,是时薛嵩以四州降,田承嗣以魏州降,故云受降频。事在宝应元年冬,广德元年春。《汉书》:武帝使公孙骜筑塞外受降城。4班婕好《捣素赋》:“书既封而重题。”

赠裴南部原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鹤注】此广德元年公至阆时所赠。《唐书》:南部县属阆州。

尘满莱芜甑1。堂横单父琴2。人皆知饮水3,公辈不偷金4。(此言裴君以清节受诬。《杜臆》:人皆知管下句,此十字洛也。)1《后汉书》:范丹,字史云,为莱芜长,清贫。人歌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2《吕氏春秋》:子贱为单父宰,弹琴不下堂而治。3《晋书》:邓攸为吴郡守,载米之官,俸禄无所受,饮吴水而已。4

《汉书》:直不疑为郎,其同舍有告归者,持同舍郎金去。金主意不疑,不疑买金偿之。后告归者来而归金,金主大惭。

梁狱书应上1,秦台镜欲临2。独醒时所嫉3,群小谤能深4。即出黄沙在5,何须白发侵6。使君传旧德7,已见直绳心8。(此望袁君以直道伸枉也。秦镜独明,故嫉谤得剖,而冤狱可出。使君,指袁判官。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1《汉书》:邹阳从梁孝王游,羊胜者谗毁之,下吏,阳从狱中上书,王出之。时裴必有诉理之词也。《西京杂记》:高祖入咸阳宫,周行府库,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洞明,入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掩心而来,即见肠胃五脏。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

3《楚辞》:“众人皆醉我独醒。”4《诗》:“愠于群小。”

5黄沙,狱名。《魏志高柔传》注:《晋诸公赞》曰:柔次子光,少习家业,明练法理,晋武帝世为黄沙御史,与中丞同。骆宾王《在狱书怀》诗:“青陆芳春动,黄沙旅思催。”6张载诗:“忧来令发白。”7陈琳檄:“旧德名臣,多在载籍。”8晋书:李胤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百官惮之。

巴山

【鹤注】此是广德元年十一月公在阆州作。阆居巴子之国,故曰巴山。

巴山遇中使,云自陕城来1。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2。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3。(此章,在巴山而慨朝事也。上四忧在君上,下四责及人臣。盗贼二句,述中使之言。【顾注】甘棠树、望仙台,俱属陕州近境,时天子在陕,故有天寒地阔之感。吐蕃入寇,征兵不应,官吏奔散。曰群臣安在,讥文官不能扈从,武将不能御敌也。

1《唐书》:陕州陕县有陕城宫。《水经》:河水又西径陕县故城南。注:昔周召分伯,以此城为东西之别。《括地志》:邵伯庙在洛州寿安县西北五里,有棠在九曲城东阜上。《九域志》:邵伯甘棠树在陕州府署西南隅。

2《三辅黄图》:望仙台,汉武帝所建,在华州华阴县。《长安志》:望仙台,在鄠县西三十里。狼狈,注见前。

3阮籍诗:“梁王安在哉。”

早花

《杜臆》:此与前篇及一时之作。

西京安稳未1?不见一人来。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盈盈当雪杏2,艳艳待春梅。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此叹腊尽花开,而乱犹未平也。首联伤时,次联感物,五六承次联,七八承首联。不见人来,无确耗也。《杜臆》:早花有二意。一是因闻报之迟,而伤花开之早。一是见花开之早,而感年华之易迈。但忧乱为重,不暇忧老耳。此诗上四散行,下四整对,亦藏春格也。)

1【鹤注】《长安志》:天宝六年曰西京,至德二年曰中京,上元二年复曰西京。按纪:上元二年曰上都,志误也。此云西京者,循旧名也。《汉书》:武帝曰:“君除吏尽未?”此诗未字所本。

2古诗:“盈盈楼上女。”

发阆中

【鹤注】广德元年九月,公自梓入阆,冬末复归梓,明年初春又至阆。诗云“别家三月”,当是元年冬晚归梓州时作。《旧唐书》: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

前有毒蛇后猛虎1,溪行尽日无村坞。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女病妻忧归意急,秋花锦石谁能数2。别家三月一书来,避地何时免愁苦。(此自阆州回梓而作也。上四阆中景物,下四发阆情事。蛇虎为患,无村可避,且当此云迷雨暗,愈增中途凄怆矣。女病妻忧,即于家书中见之。)

1刘向《新序》:“前有大蛇如堤。”2庾肩吾诗:“锦石镇浮桥。”

江陵望幸

谓江陵人望车驾之临幸也。【朱注】《唐书》:上元初,吕諲建请荆州置南都,于是更号江陵府,以諲为尹,置永平军万人,以遏吴蜀之冲。广德元年冬,乘舆幸陕,以卫伯玉在于略,可当重寄,乃拜江陵尹,充荆南节度观察等使。诗所云“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也。时公在巴阆,传闻代宗欲巡幸江陵,故有此作,《封禅文》:“太山梁父,设坛望幸。”

雄都元壮丽1,望幸歘威神2。地利西通蜀3,天文北照秦4。风烟含越鸟5,舟楫控吴人6。未枉周王驾7,终期汉武巡8。甲兵分圣旨.. 9。居守付宗臣10。早发云台仗(11),恩波起涸鳞(12)。(首句江陵,次句望幸,中四咏江陵形势,下六写望幸情事。作短章排律,多在首联扼题,此定式也。西蜀、北秦、南越、东吴,江陵四至之地。甲兵分自圣旨,以卫伯玉统兵往镇也。居守付之宗臣,时郭子仪留守西京也。发云台,天子将巡。起涸鳞,穷民待泽。)

1《史记》: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2颜延之诗:“望幸倾五州。”《甘泉赋》:“象泰壹之威神。”《鲁灵光殿赋》:“景福兮帝室之威神。”注:“威神,言尊严也。”3《孟子》:“天时不如地利。”

4谢灵运诗:“列宿炳天文。”秦分野占狼弧。狼弧与南极老人星相近,是天星在南,而北照秦野也。5谢脁诗:“风烟有鸟路。”古诗:“越鸟巢南枝。”6《易》:“舟楫之利,以济不通。”7《左传》:子革曰:“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

8《汉书》:武帝南巡,至于盛唐。韦昭曰:“在南郡。”

9《诗》:“修我甲兵。”《前汉陈汤传》:“承圣旨,倚神灵。”

10《左传》:“君行则居守。”《史记留侯世家》:“群臣居守。”

《汉书萧何传》:“为一代之宗臣。”

(11)庾信《哀江南赋》:“非无北阙之心,犹有云台之仗。”(12)丘迟诗:“肃穆恩波被。”涸鳞,本《庄子》涸辙子鲋。骆宾王诗:“涸鳞去辙还游海。”葛常之曰:近时论诗,皆谓对偶不切则失之粗,太切则失之俗。如江西诗社所作,虑失之俗也。老杜《江陵》诗云“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秦州》诗云“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竖子》诗云“柦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如此之类,可谓对偶太切矣,又何俗乎。如云“杂蕊红相对,他时锦不如”,“磨灭余篇翰,平生一钓舟”之类,虽对不求太切,而未尝失格律也。学诗者当审此。

愁坐

单复编在广德元年梓州诗内。诗云“终日忧奔走”,时盖往来梓阆间也。鲍照诗“空愁坐相误。”沈佺期诗:“愁坐饶虮虱。”

高斋常见野1,愁坐更临门。十月山寒重,孤城水气昏。葭萌氐种迥2左担犬戎屯3。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上四叙景,愁坐所见。下四感事,(,) 愁坐所思。葭萌、左担,与梓州相近。氐种,指羌人。犬戎,指吐蕃。恐其内外相结为乱,故忧奔走也。)

1高斋,乃斋之通名。公诗屡言高斋,有指他人言者,如“高斋坐林杪”,是说白水崔少府之斋。有就自己言者,如“高斋常见野”,是说梓州所寓之斋。后夔州诗,高斋凡三见,亦同此例。2《华阳国志》:蜀王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其地曰葭萌。《唐书》:葭萌县,属利州。杨慎曰:《太平御览》引李充《蜀记》云:蜀山自绵谷葭萌,道径险窄,北来担负者不容易肩,谓之左担道。《益州记》:阴平县有左担道,其路至险,自北来者担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阴平在今之文县。任豫《益州记》:江油左担道,乃邓艾悬车束马之处。

遣忧

【卢注】广德元年,吐蕃入寇,边将告急,程元振皆不以闻。十月深入,上方治兵,吐蕃已度便桥。上出幸陕州,吐蕃入京师,焚烧一空。公闻而心伤,故曰遣忧。吴曾《漫录》:唐顾陶大中丙子岁编《唐诗类选》载此诗,世所传杜集皆无之。

乱离知又甚1,消息苦难真。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2。纷纷乘白马3攘攘著黄巾4。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乱离一句,直摄通章。禄山之(,) 后,再陷吐蕃,故云又甚。代宗出奔,未知复国,故云难真。受谏二句,推致乱之由。白马四句,伤世乱之极。《杜臆》:若早能受谏,则无今日之乱,至临危而忆古入,亦已晚矣。【卢注】旧以受谏句指柳伉一疏,此在长安既陷之后。按是年四月,郭子仪数为上言,吐蕃、党项不可忽,宜早为之备,上狃于和好而不纳。至还京,劳子仪曰:“用卿不早,亦已晚矣。”代宗之劳子仪,犹明皇之思九龄也。公不忍明言,故托之古人。白马,指侯景。黄巾,指张角。是时高晖以城降吐蕃,王献忠胁丰王珙以迎吐蕃,吕太一乘机作乱,故云纷纷攘攘。末二亦借隋形唐,盖讳言也。)

1《诗》:“乱离瘼矣。”

2孙楚《牵府君碑》:“临危运奇。”【钱笺】《剧谈录》:明皇幸蜀,妃子既死,一日登高山望秦川,谓高力士曰:“吾取张九龄言,不至于此。”遣使祭之,吹笛为曲,号《谪仙怨》。3《史记》:汉王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侯景传》: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4《史货殖传》:“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后汉灵帝时,钜鹿人张角,自称天公,其部帅有三十六万人,皆著黄巾,同日反叛。

冬狩行原注: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

【鹤注】当是广德元年冬梓州作。是年十月,代宗幸陕,故云“天子不在咸阳宫。”梦弼曰:时章彝大阅东川,公诗讽其多杀,兼勉其攘外寇以安王室也。

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1,校猎亦似观成功2。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围步骤同3。(首叙冬狩军容。观成功,谓兵马雄壮,似凯旋奏功。步骤同,谓进止齐习,无先后参差。)

1【鹤注】《旧书地理志》: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梓州,管梓、绵、普、陵、遂、合、泸、渝等州。又考《会要》,上元二年二月,分为两川。广德二年正月,复合为一道。则知广德元年冬宜有东川节度也。

2《汉成帝纪》:行幸长杨宫,从胡客大校猎。如淳曰:《周礼》:“校人掌王田猎之马,故曰校猎。”师古曰:“校,谓以木自相贯穿为阑校耳。校猎者,大为阑校以遮禽兽而猎取也。”《上林赋》:“天子校猎。”注云:“五校兵出猎。”【蔡注】“校猎,谓猎有所获,校其多寡以赏功也。”

3《记》:“天子不合围。”邓粲《晋纪》:“王湛率然驱骋,步骤不异于王济。”

禽兽已毙十七八1,杀声落日回苍穹2。幕前生致九青兕3,馲驼峞垂

玄熊4。东西南北百里间5,仿佛蹴踏寒山空6。有鸟名鸜鹆7,力不能高飞逐走蓬。肉味不足登鼎俎8,胡为见羁虞罗中9。(次详校猎之事。禽兽四句,言杀获之多,举大以该小。东西六句,言追逐之广,举小以该大。《杜臆》:百里空山,已无剩语,忽入鸜鹆,法奇而意足。)

1《西京赋》:“僵禽毙兽,烂若碛砾。”白日未及移暑,已狝其十七八。

2金氏曰:回苍穹,暗用鲁阳挥戈返日。3《楚辞》:“君王亲发兮惮青兕。”郭璞曰:“一角,青色,重千斤。”4【朱注】“馲驼,即骆驼。峞,高貌。《鲁灵光殿赋》:“玄熊蚺以龂龂。”5《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6《南都赋》:“蹴踏咸阳。”7《诗》:“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左传》:“有鸜鹆来巢。”童谣曰:“鸜鹆鸜鹆,往来歌哭。”《禽经》:鸲鹆,剔舌而语。

8《鹪鹩赋》:“肉不登于俎味。”

9《周礼》:山虞,掌山林之政令,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植虞旗

于其中,致禽而珥焉。又:罗氏掌罗乌鸟,仲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陈子昂诗:“虞罗忽见寻。”

春蒐冬狩侯得用1,使君五马一马骢2。况今摄行大将权3,号令颇有前贤风4。(此美章留后。【朱注】唐刺史,即古诸侯职也。【赵注】《周礼》:巡狩本天子事,而诸侯得行之,故曰侯得用。吴论:五马,切刺史。一马骢,切侍御。摄大将,切留后。号令严明,所以校猎可观。)

1《左传》:臧僖伯曰:“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于农隙以讲武事。,,《列子》:“天地无全功,万物无全用。”用与功叶。

2【朱注】《潘子真诗话》:礼,天子六马,左右骖。三公九卿驷马,左骖。汉制,九卿二千石右骖,太守驷马而已,其加秩中二千石乃右骖,故太守以五马称之。《遁斋闲览》及《学林》云:汉时朝臣出使为太守,增一马,故为五马。或曰《毛诗》:“良马五之”,以为州长建旟,后遂作太守事。程大昌曰:郑玄注《诗》以州长比方汉州,大小绝远,周之州乃统隶于县,比汉太守秩殊不侔,未足为据。按古乐府有“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蜘蹰”。则太守五马,必起于汉。但其说不一。次公云:出应劭《汉官仪》,今亦无从考证。若类书所称王羲之守永嘉,庭列五马,此乃无稽之言,不可引为故实。

3《史记孔子世家》:摄行相事。

4《书》:“发号施令。”

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施旗红1。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回辔擒西戎2。草中狐兔尽何益3,天子不在咸阳宫。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此以慨时作结,言当勤王敌忾,不宜校猎骋雄也。鹤曰:老翁公自谓。西戎,指吐蕃。自天宝十四年至此,已经九年,云十年者,举成数也。【朱注】明皇前幸蜀,代宗今幸陕,故云再蒙尘。王洙曰:代宗在陕,诏征天下兵,时程元振用事,无一人应召者,故章末感激言之。此章,首腰各四句,前段十句,有五字句,后段十句,有二字句。

1【鹤注】天宝九载五月,诸卫与诸节度所用绯色旗旙,并改为赤,故《诸将》诗云“曾闪朱旗北斗殷。”

2《史记》:申侯与犬戎攻杀幽王于骊山之下。《唐书》:广德元年十月,吐蕃陷邠州及奉天,车驾幸陕州,又三日,吐蕃陷京师。

3桓谭《新论》:狐兔穴其中。申涵光曰:“草中狐兔尽何益二句,即贾生“不猎猛敌而猎禽兽”意。胡夏客曰:《冬狩行》因校猎之盛,思外清西戎,内匡王室,视他题他篇之忧国者,尤为切贴矣。

王嗣奭曰:此诗规讽不浅,前云“亦似观成功”,继云”颇有前贤风”,俱致不满之意,此公竟为严武所杀,得非有罪可指乎罗大经曰:篇末引幽王,盖幽王以褒姒致犬戎之祸,明皇以妃子致禄山之变,正相似也。今无妃子孽矣,而銮舆乃再蒙尘,何哉?此必胎变稔祸,有出于女宠之外者,不可不哀痛而悔艾也。

山寺原注:章留后同游,得开字。

依朱注编在广德元年之冬。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1。如闻龙象泣2,足令信者哀。(首述山寺荒残之象。前佛,露石龛者。世尊,坐殿中者。)

1黄希曰:诸经皆以佛为世尊。2《维摩经》:菩萨势力,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翻译名义集》:水行中龙力最大,陆行中象力最大。杜修可曰:《传灯录》云:龙象乃鳞毛类中最巨者,故经称僧之出类者曰龙象,非指佛象也。

3【远注】信者,指佞佛之徒。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树羽静千里1,临江久徘徊。山僧衣蓝缕2,告诉栋梁摧3。公为顾宾从4,咄嗟檀施开5。(此记入寺施舍。大官豪侈之状,僧家乞怜之态,摹写逼真。)

1《诗》:“崇牙树羽。”

2周弘正诗:“山僧尽凋散。”《高僧传》:“带索蓝缕。”《字林》:“南楚人贫衣被敝丑,谓之蓝缕。”

3《晋阳秋》:谢尚收涕告诉。

4《魏氏春秋》:钟会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5《石崇传》:为客作豆粥,咄嗟立办。晋孙楚诗:人命皆有极,咄嗟

不可保。《文选注》:《大品经》:不施不悭,是名檀波罗蜜。《大乘论》:“檀越者,檀施也,谓此人行檀能越贫穷海故。”薛梦符曰:佛书:信施檀越。王简栖《头陀寺碑》:日行不舍之檀,施诸群有。黄希曰:佛书注:梵语檀波罗蜜,华言布施,此合华梵之语而云檀施。

吾知多罗树1,却倚莲华台2。诸天必欢喜3。鬼物无嫌猜。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4。穷子失净处5,高人忧祸胎6。(此借修寺托讽。发愿布施,意在祈祐神天,若移此奉佛之心,以抚恤军士,岂非弘济才乎。盖穷子多行秽不净,高见者宜防祸于未萌,穷子指士卒。朱注谓讽章不修臣节,如穷子离净处而甘粪秽,将来自蹈祸机,如子璋、知道之破灭也。恐无此当席骂主之理。)

1《西阳杂俎》:贝多,出摩伽陀国,树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等,一多罗婆力叉贝多,二多梨婆力叉贝多,三部闍婆力叉贝多。多罗多梨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汉翻为叶。婆力叉汉翻为树。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宝护,亦得五六百年。《翻译名义集》:“贝多形如此方棕榈,极高,长八九十尺,花如黄米子。”《嵩山记》:嵩高寺中,忽有思惟树,即贝多也,一年三花。

2《文殊传》:世尊之座高七尺,名七宝莲花台。《大智度论》:“人中莲华,大不过尺。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中莲华,大如车盖。天上宝莲华,复大于此。如此莲华台,严净香妙可坐。”

3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曰诸天。《金刚经》:“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4王康琚诗:“周才信众人,偏智任诸己。”【补注】旧本,“穷子”二句,在“抚士卒”之下。黄白山将上下互调,独有体贴。盖“穷子”原就佛徒言,“以兹抚士卒”,方推到章留后,语微婉而有致。若将“穷子失净”接在士卒下,讥讽章氏,恐太切直。前注指“穷子”为士卒,终觉未当。5《法华经》:“譬如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长大复加困穷。父求不得,穷子佣赁,遇到父舍,受雇除粪,污秽不净。其父宣言,尔是我子,今我财物,皆是子有。穷子闻言,即大欢喜。”王融启:“闭三乘于穷子,发二谛于四蒙。”

6骆宾王诗:“高人傥有访。”《枚乘传》:“福生有基,祸生有胎。”岁晏风破肉1,荒林寒可回2。思量入道苦3,自晒同婴孩4。(此自慨而含讽意。上文檀施抚卒,告章之意已完,此下颇难措语,兹将己意伴结,讽谕在离即之间。言当此寒尽春来之候,方欲如婴孩之自适,岂能与山僧辈为此入道之艰苦乎。此章前三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1唐吴少微侍:“岁晏风落山。”2谢灵运诗:“荒林纷沃若。”3《金刚经》:“虚空可思量否。”《洛阳伽蓝记》:灵觉寺宝明,尝作陇西太守,弃官入道。4《老子》:“若婴儿之未孩。”郭璞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汉武内传》:延陵阳形有婴孩之貌,仙宫以青真小童为号。

朱鹤龄曰:章彝事,二史无考,但附见《严武传》云,武再镇剑南,杖杀之。公在东川,与往来最数,然《桃竹杖》、《冬狩行》语皆含刺,他诗又以指挥能事、训练强兵称之。大抵彝之为人,将略似优,乃心不在王室。是冬天子在陕,彝从容校猎,未必无拥兵观望、坐制一方之意。公窥其微而不敢诵言,因游寺以讽谕之。世尊尘埃,咄嗟檀施,岂天子蒙尘,独能宴然罔闻乎。“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欲其用此道以治兵敌忾,无但广求福田也。而其词意含蓄,此公之善于忠告乎。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黄鹤编在广德元年冬作。《尔雅》释:草竹四寸有节曰桃枝。《书顾命》:“敷重篾席。”疏:“即桃枝竹。”戴凯之《竹谱》:桃枝皮赤,编之滑劲可为席。扬雄《蜀都赋》:筇节桃枝。木华《海赋》:“桃枝篔簹。”左思《蜀都赋》:“灵寿桃枝。”注:“桃枝,竹属,出垫江县,可以为杖。”《元和郡县志》:合州铜梁山出桃枝竹。东坡《跋桃竹杖引后》:桃竹,叶如棕,身如竹,密节而实中,犀理瘦骨,盖天成拄杖也,出巴渝间。郭璞有《桃杖赞》;子美有《桃竹歌》。《杜臆》:桃竹即棕竹,川东至今有之。

江心磻石生桃竹,苍波喷浸尺度足1。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2?梓潼使君开一束3,满堂宾客皆叹息。(首言竹杖之美,赠自章公。生磻石,则质坚。浸苍波,则体润。尺度足,长短适宜。如紫玉,光泽可玩。)

1《北史杨津传》:受绢依公尺度。

2《列仙传》:江妃二女,出游汉江湄,逢郑交甫,解佩与之。王逸《楚辞注》:“冯夷,水仙人也。”《江赋》:“冯夷倚浪以傲睨,江妃含嚬而绵眇。”

3【鹤注】梓州,为梓潼郡,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也。

怜我老病赠两茎,出入爪甲铿有声1。老夫复欲东南征,乘涛鼓枻白帝城2。路幽必为鬼神夺,拔剑或与蚊龙争。(此喜得竹杖而深加爱护。铿有声,明其坚劲。东南征,将适吴楚也。拔剑卫杖,用澹台子羽拔剑碎璧事。)

1【张远往】《隐逸传》:郭休有一拄杖,色如朱染,叩之有声,遇夜则光照十步,持之登高涉险,未尝失足。

2《楚辞》:“渔父鼓枻而去。”注:“鼓枻,鼓舷鸣也。”

重为告曰:杖兮杖兮,尔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1,使我不得尔之扶持2,灭迹于君山湖上之青峰3。噫,风尘澒洞兮豺虎咬人4,忽失双杖兮吾将曷从。(此见竹杖灵奇,恐其变化而去,故复为丁宁祝告之词。吴论:重告者,重复其语以结上文,犹《楚辞》“乱曰”之类。风尘,言乱离。豺虎,比寇盗。见扶衰避患,皆藉此杖。结语感慨,意特奇纵。此章,各六句分段,前两段各一韵,后一段兼两韵。

1《神仙传》:壶公遣费长房归,以一竹杖与之曰:“骑此当还家中矣。”长房骑杖,忽然如眠,便到家,以竹杖投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杨德周曰:此兼用丰城之剑跃出延津,几于风雨晦冥,天地澒洞,异哉!

2《内则》: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

3《博物志》:君山,洞庭湖山也,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水经注》:君山有石穴,潜通吴之包山,郭景纯所谓巴陵地道者也。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

4《前汉食货志》:罢夫赢老:易子而其骨。《六书正》:俗作

咬,非。咬音五考切,咬音居肴切。

朱鹤龄曰:此诗盖借竹杖规讽章留后也。既以踊跃为龙戒之,又以忽失双杖危之,其微旨可见。

钟惺曰:此诗调奇、法奇、语奇,而无撒泼之病,气奥故也。

王嗣奭曰:公自云“老去诗篇浑漫与”,是真话。广德以来之作,俱漫成者,故其得夫相参,失之或浅率无味,得之则出神入化。此等诗,俱非苦心极力所能到也。

黄生曰:一竹杖耳,说得如此珍贵,便增其诗多少斤两。

又曰:前是对主人语,后是对杖语,故作一转,用“重为告曰”字,盖诗之变调,而其源出于骚赋者也。后段亦非告杖,暗讽朋友之不可倚仗者耳,细味语气自见。

宋之问骚体诗有《嵩山天门歌》:“登天门兮坐盘石之磷,前兮

未半,下漠漠兮无垠。纷窈窕兮岩倚披以鹏翅,洞胶葛兮峰稜层以龙鳞。松移岫转,左变而右易;风生云起,出鬼而入神。吾亦不知其灵怪如此,愿游杳冥兮见羽人。重曰:天门兮穹崇,回合兮攒菆。松万接兮拄日,石千寻兮倚空。晚阴兮足风,夕阳兮赩红。试一望兮夺魄,况众妙之无穷。”此杜诗《桃竹杖引》所自出,然杜之灵奇,却胜于宋之隽丽矣。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十一月,代宗未还京时作。故云“重见衣冠走,黄屋今安否”。

我来入蜀门,岁月亦已久1。岂惟长儿童,自觉成老丑2。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3。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4。(此忆在蜀情事。《杜臆》:观失身折节等语,公亦殊有戒心。其告别以此,但不明言耳。)

1古诗:“岁月忽已晚。”2阮籍诗:“朝为美少年,夕暮成老丑。”3古诗:“失意杯酒间。”此暗用灌夫骂坐事。4《汉书》:郭解年长,更折节为俭。《易》:“万夫之望。”昔如纵壑鱼1,今如丧家狗2。既无游方恋3,行止复何有。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此叙去蜀情事。《杜臆》:“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各有餽赆,可为行资,故湖舟落其手也。)

1王褒颂:“沛乎若巨鱼纵大壑。”2夏侯湛赞:“若失水之鱼,丧家之狗。”《史记》:“孔子累累然若丧家之狗。”3《论语》:“游必有方。”《元和郡县志》:巴丘湖,又名青草湖,在巴陵县南,周围二百六十五里,俗名,即古云梦泽。

眷眷章梓州,开筵俯高柳。楼前出骑马,帐下罗宾友。健儿簸红旗,此乐几难朽。日车隐昆仑1,鸟雀噪户牖。(此记章公饯别景事。日晏鸟归,而饮筵未散,正见章之眷恋交情。)

1《庄子徐无鬼》:“若乘日之车。”

波涛未足畏,三峡徒雷吼1。所忧盗贼多,重见衣冠走2。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终作适荆蛮3。安排用庄叟4。(此叙临别踌蹰之意。波涛不畏,起荆蛮二句。盗贼可忧,起中原二句。时长安经乱,既不能北还,惟有南适吴楚而已。

1《七发》:“混混沌沌,声如雷吼。”

2禄山、吐蕃两陷京师,故曰重见衣冠奔走。3王粲诗:“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4《庄子》:“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随云拜东皇1,挂席上南斗2。有使即寄书,无使长回首3。(此写别后缱绻之怀。东皇,楚神祠。南斗,吴分野。长回首,常望诸公寄书也。此章前四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结。

1《楚辞》有《东皇太乙》章。《文选注》:“太乙,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曰东皇。”

2谢灵运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春秋说题辞》:“南斗吴地。”《旧书天文志》:南斗在云汉之流,当淮海之间,为吴分。3释宝月诗:“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王嗣奭曰:章留后所为多不法,而待杜特厚。公诗屡谏不悛,想托词避去,乃保身之哲,不欲以数取疏也。不然,有此地主,不必去蜀,又何以别去而终不去蜀耶?后章将入朝,公寄诗云“江汉垂纶”,刚公客阆州,去梓不远。

申涵沅曰:“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半生疏放,晚乃谨饬如是。饱更患难,遂得老成,方是豪杰归落处,一味使酒骂坐,祢正平为可鉴已。

舍弟占旧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鹤注】此广德元年冬避乱梓阆时作。陶开虞曰:有四弟,颖、观、丰各在他乡,唯占从公入蜀。

久客应吾道1,相随独尔来。孰知江路近2,频为草堂回。鹅鸭宜长数3,柴荆莫浪开4。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5。(前四占归草堂,下四嘱其检校也。天下莫容,吾道应作旅人矣。《杜臆》:草堂无人,安得鹅鸭,想有代为看守者。腊月非种竹时,乘弟暂归,故嘱其栽补耳。钟云:家务琐屑,有一片友爱在内,故只见其真,不见其俚。)

1《家语》:孔子曰:“吾道非耶?”

2【朱注】《说文》:孰,食饪也。古文惟有孰字,后人加火以别生熟之熟。《汉书》孰计皆作孰。

3《鲁连子》:“鹅鸭有余食。”《西京杂记》:曹元理,善算术,尝从其友陈广汉,羊豕鹅鸭,皆道其数。

4谢灵运诗:“促装返柴荆。”柴荆,门也。5秦曰嘉平,汉曰腊。取猎,取禽兽以祭也。叶梦得云:腊月种竹,无一竿活者。若五六月栽,烈日无害,亦不必拘定五月十三日为竹醉可移也。年谱谓宝应秋末,公回成都迎妻子。遍考诗中,绝无一语记及,知公未尝回成都矣,此诗云“熟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想迎家赴梓,必弟占代任其事也。

黄生曰:杜善炼字。竹稀而曰影薄,树多而曰阴杂,皆能涉笔成趣。

岁暮

【鹤注】诗云“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当指广德元年吐蕃陷松、维、保三州,雪岭近维州也。梁权道编在上元元年成都诗内,考唐史及《通鉴》,是年与二年及宝应元年,雪岭无警。又考宝应元年十二月,吐蕃寇秦、成、渭三州,皆无关于雪岭。谢灵运有《岁暮》诗题。

岁暮远为客1,边隅还用兵2。烟尘犯雪岭3,鼓角动江城4。天地日流血5,朝廷谁请缨6。济时敢爱死7,寂寞壮心惊8。(此诗忧乱而作也。上四岁暮之景,下四岁暮之情。烟尘鼓角,蒙上用兵。当此流血不已,请缨无人,安忍惜死不救哉。故虽寂寞之中,而壮心忽觉惊起,可见公济时之念,至老犹存也。)

1崔湜诗:“岁尽仍为客。”2《晋史论》:舒元出莅边隅,钦其明德。《孔丛子》:“用兵于敌。”3蔡琰《笳曲》:“烟尘蔽野兮。”4江城,梓州江城也。5王粲书:“僵尸流血,闻之哽咽。”6《终军传》:“请受长缨,必羁南粤王,置之阙下。”7《晋慕容廆传》:张华曰:“君至长,必为命世之器,匡难济时者也。”

8魏武歌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送李卿晔

【鹤注】此当是广德二年初春作。时代宗已还京,而巴西尚未闻也。《唐书李岘传》:肃宗诏刑部侍郎李晔鞫谢夷甫事,忤旨,贬岭南。《世系表》:晔,太郑王房淮安忠公琇之子,终刑部侍郎。

王子思归日1,长安已乱兵。沾衣问行在2,走马向承明3。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4。晋山虽自弃5,魏阙尚含情6。(上四送李还京,下乃自叙己意。乱兵,指吐蕃。问行在而向承明,急于觐君也。垂暮巴西,自怜地僻,伤春江上,唯待时清,盖身虽废弃而心犹恋阙也。)

1李为宗室,故称王子。《古今乐录》:楚之王子质于秦,思归作歌:“洞庭兮木秋,涔阳兮草衰。去千乘之家国,作咸阳之布衣。”《哀江南赋》:“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2何逊诗“极目泪沾衣”,明用泪字。周弘正诗“行住两沾衣”,暗藏泪字。杜句沾衣,多用暗藏。3《前汉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张晏曰:“承明庐在石渠阁外,直宿所止曰庐。”考《黄图》,未央宫有承明殿,著述之所也。4《杜臆》:阆州旧名巴西,而嘉陵在阆,亦名汉江。《寰宇记》:一曰西汉水,亦曰阆江。

5蔡曰:《地理志》:阆州有晋安县,本晋城,公与李俱在阆,故云晋山。今按:晋山本就阆言,而兼用介之推入绵上山中事,赵次公曰:《宣室志》载庶史,有道士尹者,隐晋山,北门从事严缓敬事之。蔡氏又曰:王子晋学仙,隐于猴山,是曰晋山。6《吕氏春秋》: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朱鹤龄曰:公尝扈从肃宗,故自比之推。曰自弃者,不敢以华州之贬,怼其君上也。《壮游》诗“子推避赏从”,亦此意。

《博议》云:晋山自弃,即《出金光门》诗“移官岂至尊”意也。古人流离放逐,不忘主恩,故公于贾严之贬,则曰“开辟乾坤正,荣枯雨露偏。”于己之贬,则曰“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其温柔敦厚之意,言外可想。若以肃宗不甚省录,故往往自况之推,失之远矣。

释闷

黄鹤编在广德二年,盖天宝十四载至此为十年也。《杜臆》:此篇是杜集中七言排律。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失道非关出襄野1,扬鞭忽是过湖城2。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天子亦应庆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3。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4。江边老翁错料事5,眼暗不见风尘清。(上八乱极思治之机,下四忧时虑患之意。

《杜臆》:此为代宗不诛程元振而作。吐蕃入寇,逼乘舆,毒生民,祸皆起于程元振。所望一时君臣,翻然悔悟。当柳伉疏入,但削官放归,此诗所以有劈孽全生之叹也。岂知嬖孽不除,则兵不得解。兵不能解,则诛求仍不得息。其事之舛谬,真出于意料之外矣。然则风尘亦何由清,而太平将何时见乎。通篇一气转下,皆作怪叹之词。)

1【天台谢省注】代宗避寇奔走,非如黄帝迷道,却似明帝微行。《庄子》: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2《世说》:王大将军顿军姑熟,明帝著戎服,乘巴賨马,赍一金鞭,阴察军形势。敦昼寝,梦日绕城,忽惊觉曰:“营中有黄须鲜卑奴来,何不缚取。”命骑追之,不及。【朱注】按《晋书明帝纪》,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王敦传》帝至芜湖,察敦营垒于湖,即芜湖也。地志:晋太康中,分丹阳置于湖县,即今当涂县地。又芜湖县有王敦城,此诗所云湖城也。自唐以来,皆破句读,故乐府有《湖阴曲》,张文潜始正之,云于湖为句。

3《孝经钩命诀》:明王用孝升平致。又《梅福传》:升平可致。

4《唐韦》:代宗在陕,削程元振官爵,归田里,广德二年春正月,以私入京师,配流溱州,复令于江陵府安置。苟悦《申鉴》:“省闼清净,劈孽不生。”

5江边,指嘉陵江也。

赠别驾兰铦

诗云“国步初反正”、“远赴湘吴春”,盖在广德二年春代宗回京后作。

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棒。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老骥倦骧首1苍鹰愁易驯。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2。(此叹贺兰之困穷。士之寂寞,(,) 由于世未识贤。其甘守饥贫,宁为骥倦鹰驯,不为雀饱群飞,此可见其志节矣。黄雀,比趋势附利者。骥鹰,比抱才不遇者。)

1王僧孺诗:“日中驱上驷,骧首通京苑。”2婴,萦绕也。国步初反正1,乾坤尚风尘。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我恋氓下芋2,君思千里莼3。生离与死别4,自古鼻酸辛5。(此叙送行之意。反正,代宗还京。风尘,吐著未靖。悲歌远赴,皆指銛言。岷下,公滞蜀。思药,钻往吴。彼此离别,故至伤心也。他注以湘吴为公欲往吴楚者,误。黄鹤谓铦欲东下,是也。此章二段,各八句。

1《汉书高帝纪》:拨乱世反之正。

2《翟方进传》:童谣云:“饭我豆食羹芋魁。”《货殖传》:“岷山之下,沃野千里,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注:“蹲鸱:芋也。”

3《世说》: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斜羊酪,问机吴中何以敌此。机曰:“千里莼羹,但未下盐鼓耳。”《一统志》:千里湖溧阳县东南一十五里,至今产美莼,俗呼千里莼。【朱注】贺兰,当是吴人而游蜀者,故有君思千里之句。

4《楚辞》:“悲莫悲兮生别离。”

5《高唐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