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三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

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十定云有一莲华尽十方际者证上狭不碍广也而不妨外有可见者证上广不碍狭也。

钞第十无碍轮等者疏云三轮摄化皆自在故又得十无碍满佛果故无尽大用一一无碍皆悉圆满能催伏故寻初后际不得边故当第四十三卷佛子下疏云等觉菩萨过前十地故穷十方际众生见者下疏云自内而观量周法界自外而观许众生见斯乃即大之小。

▲钞七十七下不动下狭也普诣下广也明此楼阁是具广狭无碍德者之所住处七十六下疏云令身难思谓不大而容十方故形不喻本即量同空同体广狭身容十方受生宫殿即异体广狭。

钞是故或唯广等者承前所说以明六句习观行人理应自浅之深初句事望於理即非异而非一云事如理而广二广后不坏本相故狭不同直明事为狭故深於广三上二俱存四互夺双亡以广即狭故非广狭即广故非狭五顿解前四前之四句虽次第解解未造极不与解名六绝前五方为真行若解不绝妄想未忘真行不起难逃无记然须解成行行起解绝问十门无碍何但广狭等四门作句答虽皆无碍於义各别余无可作句数行相故不作之。

钞以古十玄等者即至相所立贤首下出废纯杂之意一行长行与余行各别云单约事故昔贤首废之今欲下清凉会取言即事同理下如即此事华同理而遍故不唯广义亦可名纯不坏相故不唯狭义亦此一法与余多法异故故得名杂则亦下结也。

▲钞如以入门下则十对体事皆入名纯不坏十对等法名杂故纯杂无碍。

▲钞如妙严下引证也余同生异生众各得一解脱门唯普贤得不思议解脱门故疏云数过图度理绝思议故问此既随人所得复何相预名无碍耶答疏云诸众各一解脱犹如百川入海今普贤以总入总如海入海同趣如来智海融无碍故况具十所以何有不融之法。

▲钞慈行童女下疏云知众生根令其调伏慈为行故智中生悲便能处世无染故谓童女六度之中一一具六故为三十六皆恒沙性德本觉中来故云佛所求得般若普庄严者一由般若照一切法依中有正一中有多故所得依报无所不现般若中云了色是般若一切趣色即其义矣二由能证般若已具诸度庄严故所证所成亦庄严无尽故经云彼诸如来各以异门令我入此总摄三十六恒沙之别归於普门则一严一切严故名普严即纯杂无碍义或可各以异门杂也所入普门纯能所契合即无碍矣。

▲钞我唯知此下各前友自谦知一谦德之柄故无不行者也推他后友知多令善财胜进求学故能推所推云自他虽异但示轨后徒实则诸友一多并晓故云然属一身有本云一义或通也如大愿精进力夜神所救狱囚即贤劫千佛等尚云我唯知此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如诸菩萨(广说众德)乃至云我今云何能知能说等次指岚毗尼林神令善财进求等。

▲钞又善财下善财一身为纯普获诸友解即十住行即十行德谓十向证谓十地等杂也故纯杂无碍也。

▲钞并通单约事明者若约行如上纯杂无碍而说即事事无碍若约纯杂各异而说便是单事故云通也言然通德相者如上明业用皆由德相本然故故通德相也。

▲钞若准下即第九回向疏钞云一由离凡故不为生死所缚以出小乘不着二乘二离六识取不缚外境离第七执不着於内三离现惑缚无所见种子着四不取有缚不执空着五无惑障缚无智障着皆缚粗着细由此皆无即名解脱又作用自在名解脱於一门中示现经劫无尽普现其身於一切佛前纯也於种种门中示现杂也皆无碍故回向一行既尔万行例然。

▲钞万行例然者即约行说等者由疏中会於纯杂约事华上说故此句例於万行也以至相所立此门唯约所说故次前钞引数段经皆约行明纯杂也今虽会取然亦义通三意故正立广狭门也言如一施行下般若论偈云檀义摄於六资生无畏法此中一二三是名修行住(谓六度中第一即资生施第二第三即无畏施四五六度皆名法施故云尔也)。

疏是故镕融者镕者镕冶即初销之义融谓融和即终成之义以理镕事令事融和故约义料拣乃有四句对心以明而有六句。

钞即如理之徧等者即能如之事具广容普徧二义故言例上广狭者大体同故。

▲钞一或唯入下若对前广狭广狭则单广单狭等此以一入於一切则复也三即一入多时即一摄多俱存前二句故四以一入多即一摄多故非一入多也以一摄多即一入多故非一摄多也以双夺前故五或具下以解心具了前四为境故六或绝下心与境冥智与神会冥心遣照方诣斯境明唯行能臻非解境故又上真行行即是境行分齐故前解所缘名境解之境故。

钞以一佛土等者一入多也十方土尽入於一土多入一也世界本相下明虽互入而历然无比下推归佛德。

▲钞即当华藏偈云下疏云一多互入入而无入入则坏缘起不入则坏性用又要不入方能入耳又约体本空无入约相不坏如本无差以性融相故得互入无等与前无比皆属佛故。

▲钞普贤行品下疏云事随理融本来即入智了法尔无境不通。

▲钞离世间品下十种无碍用者谓众生无碍用(一)国土(二)法(三)身(四)愿(五)境界(六)智(七)神通(八)神力(九)力(十)后九皆云无碍用上皆普慧问也普贤皆答十义今即答身无碍十中文也经云以一切众生身入己身无碍用以己身入一切众生身无碍用等。

▲钞六十云下是通赞十方菩萨德行中文上字应是十字。

▲钞入一切无诤境界者经云以知诸法性无生无起即法性融通之意自在无碍岂有违诤耶。

▲钞十行品下义引上半下半各是一处之文也。

▲钞如是等文多约业用者以前经文有能令等言云多约业用或通下若非本然用岂能尔业用繁兴岂离法性此则实义或各下通释如前无比功德故能尔者即局德相无碍用下即局业用以泛消显文可容尔故至理实义可以意得。

钞谓上来约一华叶下对前拣异也谓上作六句摄入相间(一异)然谓是一叶望余一切但有一入一摄(二异)言多入多摄之义者此有三释一云多入释上一摄(一摄即多入也)多摄释上一入(一入即多摄故)二云前文虽但说一重影取多入多摄亦有六句如前一入一摄六句可知今方重料拣也三云但后来传写脱一无字耳应云上来但有一入一摄无多入多摄今欲显多入多摄故分二种四句也言今更对余一多者谓上能摄入唯一所摄入唯多今能入能摄亦具一多所入所摄亦具一多故云余也或可上约一华望一切说今更於一切中别取一佛或一菩萨(名余一也)多佛多菩萨等(名余多也)。

▲钞如前初句者即前六句中初句也此一切言但除一华叶为能入余法皆为所入少分一切也即交络说第二句但翻初句亦交络说第三句即相梯说第四句此两个一切亦少分一切复狭於前此第四句既非后一多双亡例下相即应第四句后加一入一多多入一多一多入一一多入多为八句也次互摄中准此加之例准亦应有解行境而但解摄入绝摄入不解非摄非入不绝非摄非入乃文广而义狭也约智则容有此不但精通最初六句何须广明余义。

钞今摄亦四等者约己以摄他而说即是容义能容即所入所容即能入故一与一切各有摄入二能彰入时不彰摄明摄时不明入故摄入各有四句也。

▲钞此二重四句下问初作六句前疏总指但云思之此二重四句疏何别说故此答也。

钞是相即义等者以一华叶废己自体全是彼所即一切法彼此为一是相即义言以上相入下对上相入以显相即异於相入也如两镜下喻也问既但力用交彻体元不入何故前钞云入门则一切皆入答以用互入是先已许而喻诸法各别亦互入故此则将其所易喻其所难如日以火珠为体影现镜中而能出火若但是影何能烧等诸法体用何能思议故十定品山间山上日影喻中经云但此日影更相照现体性非有亦复非无等。

▲钞今此下正明相即已无体者全是他成离能成外全无自体故言无是能成故名有体一切法皆互有能成所成义即缘起门意彼此全一是相即玄门义言亦如下举例释成法界观云如波动相举体即水故无异也岂待波无然后即湿当知言废义极深玄。

钞初句结前等者结前段所说即义含於四句之义言亦由一多相即下通难也难云疏言一多相即此上三句於中含之可尔何有第四非句耶故此答也虽是俱非之句亦由一多相即互相夺故方成此句。

▲钞然约同一类法下前则总该一切是总意也已下或同类法相即异类法相即皆是别义例此可知者例上总意四句六句可知言复应下例前相入中重料拣也具足应云先相即四句后相摄四句以此门所即者为有体能摄故准此前相入门例亦应有同体异体摄入之义。

▲钞以今下问既应有同异类义及例前相入二四句义疏何不广说耶故此答也疏但约一华叶望一切法相即故略不言问钞中何故却指例耶故下结例下答也以下第三结例成益中云举华既尔一尘等事亦然故知具上同异类及四句等。

▲钞或复有六下於前第四一切即一切或一切摄一切后加单复相望四句亦应此后有解行境故为十也虽具二种十句而义狭於总意六句谓但解即绝即而不解非即不绝非即等思之可见故云并不出前总意四句(疏所作者)故疏不例也。

▲钞多一既尔下别例一切法也问既大小相即岂不滥广狭门答此明相即无碍彼取广狭无碍故不相滥。

▲钞然刊定下彼将自所立相即德玄门拣异自所立同体成即德相即德如异体成即德如同体若尔下不取即义但难同托事也今疏下据其即义却难归相即门也故同体成即德但当相即门中同体一分之义故於此门特分同异体耳。

钞即十住品等者即第七不退住中文也故云为不退人疏钞云约事事无碍有同体异体义由文成义则文全摄於义由义成文则义全摄於文既言下总释显明异体密含同体。

▲钞初发心品下亦义引疏云知心性故与佛平等即由唯心所现故得然也。

▲钞七十八下疏云具云迷帝隶此云慈即其姓也然有三缘一由过去值大慈如来因立大愿愿得斯号故二由此得慈心三昧故三由母怀时有慈心故余如教迹解行在躬中释。

▲钞又如菩萨下文处盖多总指一经上下如十忍品云菩萨虽不往诣十方国土而能普现一切佛剎等。

钞若摄他他不尽不现等者总有四义一不尽不同相即不现不同相入处两中间方是隐显门二故至相下如第一钱为能即义显二三至十虽各有能即义隐不彰(然即字有二义一能即能摄义一之当体即是余多之法更无别余之法一是能即能摄名显二能即所摄义一即在余多法之中一是能即所摄名隐今是初义后作句中是后义也)三亦如下以见不见明隐显义上皆异体隐显四亦如一人下即同体隐显十地钞云言六亲者即父母夫妇兄弟之亲也若父母望之子显余隐若兄望之弟显余隐余亦如是由此隐显下结释也显俱则下遮非也然隐显下显正也并可知。

钞二句数料拣等者但依前段四义中初义作句此有两重六句一例前相入则一此一华摄多即一显二彼多摄此一华即一隐三一华即隐即显合上二故四非显非隐具四绝故五二一华摄彼即此显彼隐二彼全摄此一华即彼显此隐第三句下谓此一叶正摄彼一切法时不妨彼一切法摄此一叶故则一叶亦隐亦显一切法亦隐亦显以合上二句故泯即第四句下文中但泯一显多隐足显一多隐显俱泯文巧略故若具释者此摄彼为显时则此显彼隐即是彼摄此故此显则泯也隐取彼摄此时则彼显此隐即是此摄彼故则彼显泯也彼为此摄为隐则彼隐此显即能摄此故彼隐泯也影取此为彼摄为隐时则此隐彼显即能摄彼故此隐泯也故是一法与一切各非隐非显义以夺尽第三句故。

疏下云东方等者贤首品文云疏约菩萨身不分谓在东之身即是西身所以尔者以所观之法事随理融隐显自在故。

钞以此但见等者证前四义中第三义於眼根中下亦贤首品文其即是显即是隐古人释词言例上可知者例上见入定为显不见起为隐也。

钞暗处为隐等者隐其明故为隐以喻彼为此摄为隐又暗处有明下上但一重隐显义今明处为显明义明下有暗隐而不彰暗处为显暗义暗下有明隐而不彰此喻亦以见不见明隐显如东方入定入显起隐西方起定起显入隐一半明如入一半暗如起而俱有隐显可知前法说中不说此义隐略以明也。

▲钞亦如下引文则见下释义此则佛体非隐非显能隐能显应知言徧亦难思议。

▲钞十定品云下亦引文则见下释义如月轮者阿含经云其城方正一千九百六十里高下亦然等。

▲钞摩耶下义引亦隐显下解释言例有一显者於此一处为母显也言若约智幻者摩耶证幻智解脱门故极位则位寄等觉故。

钞一所含微细犹如芥缾者虽举於缾但取芥为所含以称性故云微细以毛孔下僧祇品文谓诸剎若不微细应徧塞於毛孔今既诸剎不徧毛孔显所含微细也二约能含下亦以称性故能含诸剎故云微细三难知下亦称性故难知也言法法皆尔者释相容字然此门唯一含多今云法法皆尔者谓上一能容含多既尔余之多法一一能含多亦然也一多不坏下释安立字。

▲钞初即晋经者於一尘中等一段即晋经文也又於一毛端处下义引唐经正文即第十回向偈也言普礼下举世暗冥佛能明照故如灯也普礼之言菩萨正行。

▲钞第九回向云者牒疏第九回向四字中所指经也经正云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深心方便於一念中现一切众生不可说不可说劫念心疏云以契理深心故於一心能现多心。

▲钞十微细下牒疏微细二字中所说经文也(有以疏中第九回向微细为一句读而以疏文但指第九回向中十门微细容持甚深德一段之文者义虽稍通然详钞意是两处文故各别引当以钞文为定也)即离世间品菩萨有十种甚深微细趣谓在母胎中示现初发心乃至灌顶地(一)在母胎中示现住兜率天(二)初生(三)童子地(四)处王宫(五)出家(六)苦行往诣道场成等正觉(七)转法轮(八)般涅盘(九从三至九皆云在母胎中示现)在母胎中示现大微细谓一切菩萨行一切如来自在神力无量差别门(十具如教迹中说)言通德相业用者此十若法界缘起实德即德相门若约对根而现即业用门。

钞然刊定下彼开贤首所立微细门以成相在德微细德言而自下刊定自拣此微细别於相在也若尔下清凉难谓但当法上齐具一切名微细尔者此一切法下双问若是下双关难之言德相之中则无微细者谓汝刊定德相之中无微细也汝何立微细耶言若是真者下假设纵彼为难也其实一法之中岂有真实自一切法离法界法外耶又同时门岂是一法之中别自有一切法耶故知但且假纵彼为难也实唯以彼自释微细门亦名普门故成滥同时也七十七中下彼自引证既言下结难滥也若言下逆遮彼救恐彼救云其微细门但摄同类一切诸法不摄体外异类诸法岂得同於具足门耶故此遮也如十微细下引教难也言况一尘中下亦遮救也恐彼救云八相虽异同是果德应现岂非同类故且置之况一尘中现一切法岂非异类即上疏中所引晋经也问前引文云一切国土与尘同是依报亦是同类答正报中尘岂不能现耶言明知下结明知别体别体相望相在即是微细是故古德下明微细相容则知异体相望说之以彼立相在依此微细开之故此上废己从他难也设此下复纵设许此微细门不摄彼相在即是相入门中所收如前列名中及释相入门中已会言设有小异下复纵其相在是异体微细是同体有此小异夺云皆贤首本微细门中收之以彼元依此门开故问此门何不立句数答此但有一容多故不立也。

钞第九因陀罗网等者妙严疏云具足应云释迦提桓因陀罗此云能仁天主又华藏疏云谓帝释殿网贯天珠成以大珠当心次以其次大珠贯穿匝绕如是展转递绕经百千匝若上下四面四角望之皆行伍相当喻诸法重重互现以为境界。

▲钞一华一尘下总释诸法皆能含摄故言何有一法下既皆称性何有一法而不为能摄耶何有一法而不为所摄耶是故能摄所摄互摄重重言欲令易见者谓尽理应以一尘称性摄余一切诸法诸法亦须称性复摄一切诸法以辨重重今不尔者以尘对法散漫难见今欲令易见耳以一尘望余尘以辨重重耳言犹如镜灯者如一方镜一圆镜相对中置一灯方镜中现圆镜影重重无尽(及灯影重重无尽圆镜中现方镜影)及灯影重重无尽此但况重重互现之义也故下疏中以喻重喻以镜灯喻帝网以帝网喻玄门取己见边况所未晓故。

钞一珠现於多珠等者然此义未成重重今以对前一珠现万像只是一重此一珠更现一切珠及一切珠中万像故方成重重之义如文可见。

钞即是初地等者疏钞云愿往诸佛土常见诸佛恒敬事听受故文云下明疏中但义引耳言又发者初地菩萨发十大愿此当第六故致又字愿一切世界者总也广大下别别有三相一一切相於中又三初明分量广是小千界大是中千界无量是大千界次明体质粗妙谓报应等殊论云细者随何等世界意识身故无色界为细粗者随何等世界意识色身故下二界为粗后乱住下安布不同乱则不依行伍倒则覆剎正则仰剎入则摄他入已去则为他所摄行则往来不住故如帝网正喻於此一如帝网差别即真实义相土土同体不守自性互相涉入如彼帝珠故名真实三十方下无量相谓前二相周徧十方又上说不尽故结云无量大菩萨藏经说虚空中世界重数多於大千所有微尘但由业异不相障碍一处重重尚尔况复横周上皆所知智皆明了下辨能知若真实义相唯智能知余一切相可现眼见如帝网下论牒经也即真实义相者论释义也意明下钞词转释真实义相是土体及性相相融世界实尔云真实义。

钞然刊定下彼於贤首所立帝网门中开出具足无尽德谓一一下乃至非约解脱等业用者俱是刊定记文然从谓一一下彼自拣具足无尽德不同帝网不同微细妙严下彼自引证彼自释云下释前所引可知古德下清凉出贤首等意也初以因陀罗网门收之若微细下复以微细门收之彼正拣此二门今却以二门收之纵云下遮救也恐彼救云微细则一法顿现无尽具足是当法出生无尽所以异也故此遮云具足纵是出生无尽亦不出於微细顿现之法界也言若细分别下下纵夺释成以彼说具足无尽是入一重无尽及出生无尽如前所引小器出生非约顿现帝网则重现无尽微细但一法中一切齐现岂非三门之异夺之则但取无尽义同复於帝网本门中收故今依贤首不分二别也。

钞以重现之理等者法既深玄未可直解故经以海会大众先所了者帝网之事为喻显之对於我等翻成未晓故以镜灯与佛重重互现之近事用况深玄之旨也。

钞二拣滥等者以门名显法二字似有表法显之与表如眼目殊称故恐相滥也以事下总指也如衣表忍辱下引法华经释成等言等取余教如此例者皆是所拣言即人即法等者虽言即字不取即义但取依托一事显无尽法界差别之法生此无碍寂照之解以斯为门通於玄趣从无尽因下缘起相由因也。

疏下文云此华盖等者但义引经正取多因生一果如一华盖从无生忍等多因生故。

钞彼有三段文含四义者下疏云菩萨兴供中先明行成依报供二十七句文分三初十句多因成多果之供次八句一因成一果供后九句一因成多果供应有四句多因成一果摄在初段以多因能一一成故又初段即一切中有一及一切中有一切次段即一中一后段即一中一切也今初十句一时并举多因后通成诸供(以所生显能生故句句皆云所生等也)言出过诸天者胜故多故余可知(以经前列诸天供具今指胜彼也)。

▲次八句下第二段引经皆因果相似疏云一盖以障尘度能除蔽二帐以庇荫若悲为佛境华以开敷如觉解清净三法忍和悦用严法身乃至中超中间四句经云入金刚法无碍心所生一切宝铃解一切法如幻心所生一切坚固香周徧一切佛境界如来座心所生一切佛众宝妙座供养佛不懈心所生一切宝幢解诸法如梦下同今所引疏云四演教网则震金刚之妙音观教网不碍文而见理五香气闻而不见见而不可揽从幻法见而不可取取而不可得知幻无坚以成坚法六周徧法空是佛智身所依之境座之义也七摧懈慢幢树法胜幢八诸法如梦是佛栖托之所也既以下钞释也。

▲后有九句下第三段引经言等九云故者经一切种色妙衣云一切坚固香云一切无边色华云一切种种色妙衣云一切无边清净旃檀香云一切妙庄严宝盖云一切烧香云一切妙鬘云一切清净庄严具云皆徧法界出过诸天供养之具供养於佛疏云第三无着下一因多果供无着无生但一义无生约理无着约智此二契合方成一因文中九句可知言应有下已上引文准此义故应有多因成一果於四句义岂偏阙此文不说者以摄在初段故今约多因下结归缘起相由义也况此下法性因也。

钞金色世界即是本性者即目真如来觉自性名号品疏云心性无染与缘成器为自体故言弥勒楼阁等者经云善财入楼阁入已还闭见一楼阁下百千楼阁彼百千楼中一一各现百千楼阁一一楼阁前各有弥勒一一弥勒前各有善财疏云见所证境此明楼阁全体即是理事依正主伴即入无尽法门言胜热等者疏云於五热中成胜行故体烦恼热成胜德故不染烦恼成净行故四面火聚者四句般若皆烧惑薪故中有刀山者无分别智最居中道无不割故高而无上难可登故投身入火者从无分别智徧入四句皆无智故又释刀是断德无不割故火是智德无不照故投身下者障尽证理故即刀山为能证火聚为所证故此火等即是法门不须别表现所用故称性事故此为甚深难解不可轻耳。

钞故立具足无尽德不出於此者会解云据前总指云其同体成即德乃此中托事显法生解门但名异耳乃至总结云并如下会若尔今合会同体成即德而前标此结皆会具足无尽德者似与前总指不同况具足德前第七门已会但恐后人悞改之耳今详钞意前后意别前总指中以彼自释同体德云一一即是一诸法故同托事今以彼释具足德云但就当体即具无尽亦同此门一一事法即是无尽之法故亦於此门会之故托事门会其二德前虽结云并如下会未必所会与前同也智者详焉。

钞三世区分等者即三个三世区分各异与一念复别云隔法上之十世而互相在无障碍故云异成如九世之异因一念之异因九世成等互为缘起相成故得互相在也言疏中但作下谓不说隔法异成也。

▲钞即离世间品下义引经文疏钞云前九别后一总三世各三故成九世未来是续起法故未来未来名为无尽过去已起故过去不名无尽现在即事可见例过去之现在故云平等过未之现在非可见但对前后立现在名已上略消经文言不言一念下即此一念现在是过去家未来是未来家过去则自具三世现在因过未现在中有三过去因现未过去中有三未来因过现未来中有三故为九世本之一念故为十耳以一融九虽九而常一以九融一虽一而常九九一无碍没果绝言假十圆融为九门矣言然依下叙昔义当下总指言正在第三日者具三世故过去家未来现在家现在未来家过去前望取二日具三世谓第一日唯是过去家过去第二日是过去家现在现在家过去后望取二日具三世第四日是现在家未来未来家现在第五日唯是未来家未来故有下结也义似下释也(下疏正云若依此释进无九世之体退过三世之数云何一念得具九世)。

▲钞今但下伸正义谓如因下释成三世互为缘起故言法从因出下引证释成谓现在果法从过未因出以现在之因则现在中已有过未也本是中论之文具云异因异有异异离异无异若法所因出是法不异因言余二因二等者谓余过未二因过现及现未二例上现在可知也。

▲钞即中论下解妨也妨云上所引者即是中论破时果中有因因中有果皆成杂乱既不相有明无定时今何将过以为德耶故此答也遣执成德二义悬差若执三世定有性者尚不见无性之理安知一中即具三耶今由无性方互相由成无尽耳以病成药岂不良哉其犹良医以毒为药。

▲钞广如离世间品者上已引之彼复有一义云具缘九世缘起相由如用九日而为九世互为缘起望於一念亦互为缘起故德互相无碍。

▲钞芳春等者初学记云梁元帝纂要曰春曰青阳(气清而温阳)亦曰发生芳春青春阳春三春九春等夏曰朱明(气赤而光明)亦曰长嬴(以征反)朱夏炎夏三夏九夏等秋曰白藏(气白而收藏万物也)亦曰收成亦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等冬曰玄英(气黑而青英)亦曰安宁亦曰玄冬三冬九冬等。

钞非长亦非短等者过未各无量劫皆置现在中故非长现在一念能容过未故非短离长短等分别名解脱人智行斯境言此偈前文下亦是唐经虽无量劫以通达故即是一念次句拂迹入玄末句总结如十地下义引经文也。

钞三拣滥者以刊定如时为所依体事杂滥疏家以时为玄门故拣之也言斯亦有理者不违教理故古意下出贤首等意然有二意一时是假法故问十对事中位之一法亦是不相应行中次第一义何为所依耶二又缘下恐滥外道可知。

钞即主伴所由者缘起相由因也。

钞其最后等者经说得百万阿僧祇三昧此是最后一三昧也疏云将说受职位分故一切智者佛无分别智也堕在佛数如始出家堕在僧数而不具戒不名大僧未具佛智仍名菩萨。

▲钞又现相品下义引佛放眉间下出现品文也又法界修多下毗卢遮那品文也故随下总结。

▲钞若以下拣辨此且约部帙以拣若余经有诠圆教义处不遮亦有主伴之义故教义释法华云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为主伴门今但为眷属是此所流故以随根局不得却为主故即是伴类余经准知今言下互为主伴故然言眷属者相亲曰眷相顺曰属即人眷属法似於人亦得此名准集玄应作四句一有唯主伴非眷属如此方十住法门为主余方为伴以非附本相从故不名眷属二有是眷属非主伴谓如余经但与华严为胜方便故称眷属不与华严俱时相带圆融而起不称为主伴三亦主伴亦眷属谓法界修多罗起时摄剎尘契经同起与法界经为辅翼故名眷属而主伴起复名为主伴四非眷属非主伴谓余经相望或外典等。

钞三重以例释者前正释中但明主伴不说见与不见故此重例释也谓此方法慧下若此方法慧为主时必十方法慧为伴是故此方不得为伴无主可对是谁伴耶此释伴伴不相见言十方法慧下十方法慧为伴时必此方法慧为主是故十方法慧中有为主义不得与此方法慧相见此释主主不相见故此下覆释此为主不与彼为主相见彼为主下彼为主不与此为主相见影取此为伴不得与彼为伴相见彼为伴不得与此为伴相见然为主须一为伴容多言余如教迹中说者上来所引随一一法皆有主伴明知教迹且约佛菩萨说法仪式以明主伴也。

钞谓上广说等者若泛说时随其一门总依十对体事以明无碍今历别以论乃唯约事华为总门具余体事为同时乃至主伴门又此事上有教义别为门具余体事为同时门乃至主伴门等乃至百门皆以事为首问既言一切事同时具足则理等诸法不在此中同何有十对具足圆满答现相品钞云凡举一事必具十玄凡一玄门必收十对泛明一法一一圆收准此则一事法圆收一切教义乃至感应皆圆收一切然为门各别故不相滥。

钞第二以事所依等者已上於十对中唯说一事不说其理余之九对相合说之以理为门义沉隐故且略不说。

钞例能依玄门亦成千门者问前体事为首有一千玄门今以玄门为首应有一千对体事何故亦成一千玄门答前体事别别为首乃有一千玄门今以别别玄门望十对体事则成千玄门且欲展玄门至无尽故言具同时教义等者此以玄门为首故与前别有本云教义同时等者传写误耳或顺亦成千门之义思之言又前分总别下拣前后不同也前约十门次第行布今约十门缘起圆融各是一义故。

钞言重重取者下有其二义重重取之一者如初门中下约其玄门重重取之言初门中具十者如同时门中具十个同时(教义乃至感应也)十中取一同时教义亦须具十对体事十各具十故成百门如同时教义具百既尔余九同时具百亦然故具千门以缘起法互不相离故言如一既尔千门各十亦然者上千字下十字雕写者误应上是十字下是千字云十门各千亦然意云其同时一门具千既尔其十门各千亦然例上可知言十千之中下尽理总言也如一千钱下正喻总义上释初义竟言又重重下第二意约体事重重取之也以十对中如事有多事一一各说十玄乃至感应各有多种一一各说十玄彼复更相涉入以成无尽。

疏於此千门等者始终备晓曰圆穷微洞奥曰明显了之言但释明义或究竟名了亦释圆义则触目对境常入法界重重无尽之境。

钞以是等者但随一一各具德无尽此犹是入法之门唯普眼下毗卢遮那品疏钞云一眼即具十眼融无障碍眼外无法方真普眼以诸缘发见即缘各为眼因没果中缘皆号眼故全色为眼恒见色而无缘全眼为色恒称见而非我非我离於情想无缘绝於贪求收万像於目前全十方於眼际是以缘义无尽随见见而不穷物性叵思应法法而难准法普即眼普义通乃见通体之自隐隐照之遂重重然言上智能入者问既上智能入则中下无分答善财既见文殊令忆宿世善根则知前已修习方成上智安得自欺恒守中下胜进不已乃至极位矣。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

音释

(音地互也)。

(音粗不细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