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无上秘要

卷之四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无上秘要卷之四十二

事师品

诣师有所请求,规问法事,当先礼经师、籍师,各一拜。毕,再拜。启度师而自陈。诣师当夙昔斋戒,严装法服,端恭待旦,载驰载忻。诣师当正已趣行,稽首俯仰,安徐容序,惧若对神,诣师每当重掌并足,警行歛手,心存上真。诣师每当一心恭修礼敬,歛手直视,注念分明。诣师当专心正已,意志玄虚,恭修礼拜,动止安徐。诣师揖让礼拜,崇向无为,欢乐玄虚,喜庆交至。诣师当濯洗手足,衣服素洁,体有香熏,炁合神景。诣师施问讯毕,当入斋堂,烧香愿念,礼於三宝。诣师当正理

法服,科次左右,端详听思,中外应承。诣师当振喜交集,正颜直视,只畏悚惕,如履薄冰。诣师当执手平坐,俨然无亏,为众所观。诣师修礼既毕,当思已身受生所犯,念自改励。诣师念罪既毕,当静思清虚,存念神炁,不相远离。诣师诸念既毕,当起扫洒内外,奉宣功勤,效於恭礼。诣师有所启稽颡,当起施礼,然後还坐,陈启心事。诣师当安徐声气,吐纳柔和,勿得高刚,伤性真气。

诣师当择言而道,言以法意,勿得轻忽,妄及私否。

诣师当正行直造,勿得游过,旁徨二心。

诣师当正己求真,勿得怀向背不专。

诣师当清虚心口,以注正真,勿得饮酒,浊乱神炁。

诣师当持戒自检,守死不移,勿得杂念,劳务尘浊。

诣师当令同气,形心齐平,勿广招引异类之人。

诣师宿止卧息当着衣服,思真安定,勿得解脱露形。

诣师冠带每令整顿,不得露头,轻慢尊贵。

诣师当懽心欣喜,如对大圣,勿得嗔患忿怒。

诣师当念施忠孝仁义,勿行嫉妬,怀抱不道。

诣师当藏恶宣善,每弘四辈,勿得毁谤,抑遏贤良。

诣师当思开化广度天人,勿得闭匿遏塞顽人。

诣师开悟愚短,令入法门,勿得蔽道亿真,自取功名。

诣师当念普天同见法门,勿得异念,存想邪径。

诣师当念师家,普得飞行,身得侍从,上登大圣。师有哀忧,弟子皆当抱忧戚,出入无喜。师有疾苦,弟子皆当侍近左右,视炁息有如父母。师有灾厄,弟子皆当率请同学建斋祈请,以立功德,弟子与师别,经年月朔皆冠带执板,礼三拜,长跪问讯。讫,复再拜,合五拜。别亦如此。明识之,不得抹略,取尔无敬。弟子经宿行皆再拜长跪,别还亦如此。若同姓兄弟宗祖祠祀衰麻同者,皆不得相为师宗。所以尔者,受度日皆证其三曾五祖七世父母来监临子孙所受,若违盟负约,九祖代其受罪,皆殃及受法身,是故不合弟子。若云为所作及出入行止每先谘启,所为不得专辄自恣。弟子与师共行,不得践师影。弟子与师共坐,不受他人跪拜。所以尔者,座无二尊。弟子与师同坐室席,师若出入起居行止,弟子皆起下地,倚不尔俱伏,不得安然端坐。弟子始诣师,诸受道法皆当冠带执板,谦苦求请,不得取尔抹略,安然而说。弟子捧师书,皆置书於案上,烧香再拜竟,开书看之,对句称尔竟,复再拜与师书。答师书如之,弟子不得犯师名讳。若有人问师名讳,三问不止,皆逼齿,弟子不得搪揬师左右,左右皆有司察之官。

右出《洞玄金籙简文经》

修学品

太上曰:凡学当从下上,案次而修,不得越略,亏天科条。经有三品,道有三真,三皇内文,天文大字,九天之籙,黄白之道,亦得控辔玄霄,游涉五岳,故为下品之第。

灵宝洞玄,亦元始俱生。渊蹟深奥,妙趣同源。斋净芳兰,五称映玄。拔度七祖,解释罪根。亦致真人下降,飞腾上清。中品之妙,不妨地仙。上清道经、太丹隐书,凡三百宝名,玉诀九千。此上真之首目、玉帝之内篇。得之者名参玉简,录字青宫,白日昇晨,上造帝堂。上品之诀。太上曰:人之为学,皆有先勤而末怠,垂成而中替,悉由有志而不坚,坚而不固,便致不应。天不诬人,示之以响;地不欺人,应之以影。影响不至,神便远也。此岂天真不验由於子身耳!

右出《洞真太上素灵大有经》

夫仙者,心学心诚则成仙;道者,内求内密则道来。真者,修寂洞静则合真;神者,须感积感则灵通。常能守此,则去仙日近。若夫心竞神惊,体和不专,动静丧精,耳目广明者,徒积念索道,道愈辽也。

导引服炁之法,胎息闭心存念之术,幽神中篇,金匮隐音,黄庭内外,太清守记,凡如此道数千余事,皆流传俗间,兆所知闻,自中世以来,轩辕之後,以此诸道而登度者,人以岳积,不可胜数。此勤心至矣,守精笃矣,秉操坚矣,志尚定矣,行此四德,余将为兆破券昇仙也。至於不固之人有为之者,或弥年历纪不得其益,何也?或服炁呼吸不得其理,或为他物所惑将成而败,或蹔得其益遇疾则止,或师将告之而不知别,或心不能专精神纷错,或种罪作咎以犯天忌,或虚增经方以意损益,凡如此者,往往相寻,此皆浮华之人,□秽之士,为有虚言,不可教也。故使大道不布於天下,真仙希游於世间,皆人之深责,非吾党之咎累矣。

右出《洞真太上隐书经》

真人周君曰:人生自然尔者少,生而知道者寡,修而行之,学而精之。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信哉言也。

右出《洞真洞房内经》

三皇曰:夫欲修道与三天同命者,当忽彼奢广,乐此俭约;轻彼荣贵,安此贱辱;恶披锦绣,被褐怀玉;不戚戚於贫鄙,不孜孜於势禄;此延命之要也。又曰:夫为道者,退有所滞,进有所由,乌白异品,清浊分流,无善不拔,无贤不抽,天爱不止,神敬不休,此修道之长也。

又曰:浩浩三天,并育万物;人好其华,我取其实;人取其文,我受其质;静心隐止,不劳家室,此益寿之道也。

又曰:世刚则顺,当柔其心,外藏其翼,内窜其鳞,荣不累己,宠不加身,幽光匿景,违世守真,存其目光,还思五神,此增年之大要也。

天老曰:俗人修道,心怀万端。目见华色,意乱心烦。五神失主,道君不还。小人修之,不经日旬。谓之立至,手执口宣。未得一文,谓可全身。但见涓流之激速,未知江海之洸深。睹进趣之末利,未知怀道以养神。

黄帝曰:兆得三皇天书,皆有宿名玄录,既受神文,必行其法。当先匡济帝王,解除祸患,使国宁民安,然後乃得隐靖修学。

右出《洞神监乾经》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右出《老子德经》

夫道德治之於身,则心达志通,重神爱炁,轻物贱名,思虑不惑,血炁和平,肌肤润泽,面有光莹,精神专固,身体轻强,虚实相成,鬓发润光,校好难终。治之於家,则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兄宜弟顺,九族和亲,耕桑时得,福实积殷,六畜繁广,事业修治常有余矣。治之於乡,则动合中和,睹正纲纪,白黑分明,曲直异理,是非自得,奸邪不起,威严尊显,奉上化下,公如父子,爱敬信向,上下亲喜,百姓和集,官无留负,职修名荣,没身不殆。治之於国,则主明臣忠,朝不隐贤,士不妬功,邪不蔽正,谗不害公,和睦顺从,上下无怨,百官皆乐,万事自然,远人怀慕,天下向风,国富民实,不伐而强,宗庙尊显,社稷永康,阴阳和合,祸乱不生,万物丰熟,界内大宁,邻家托命,後世繁昌,道德有余,与天为常。

右出《妙真经》

大道虽无心,可以有情求。伫驾空洞中,回盻翳沧流。净明三界外,萧萧玉京游。自无玄挺运,谁能悟冥趣,落落天汉澄,俯仰即虚柔。七玄散幽夜,反胎顺沉浮。冥期苟潜凝,阳九无娱忧。睹此去来会,时复为淹留。外身而身存,真仙会良俦。

右出《洞玄九天经》

真人曰:夫学道之为人也,先孝於所亲,忠於所君,愍於所使,善於所友,信而可复,谏恶扬善,无彼无此,吾我之私,不违外教,能事人道也。次绝酒肉、声色、嫉妬、杀害、奢贪、骄恣也。次断五辛,伤生滋味之肴也。次令想念兼冥,心睹清虚也。次服食休粮,奉持大戒,坚质勤志,导引胎息,吐纳和液,修建功德。

学仙行为急,奉戒制情心。虚夷正炁居,仙圣自相寻。若不信法言,胡为栖山林。大贤乐经戒,受之为身宝。就学恒苦晚,治身恨不早。此当披幽赜,焂忽年已老。执卷吸尔极,将更死痛恼。吾故及弱龄,弃世以学道。

右出《洞玄安志经》

老子曰:当持上慧源,智亦不独生。皆须对因缘,各有行宿本。命禄之所闻,同道道得之,同德有德根。宿世不学问,今复与失邻。是以故得失,不乐於道文。

右出《西昇经》

太上大道君曰:夫阴丹内御房中之术,黄道赤炁交接之益,七九朝精吐纳之要,六一回丹雌雄之法,虽获仙名而上清不以比德,虽均致化而太上不以为贵。此秽仙浊真,固不得阀於玉闚矣。且嶮巇履冰,多见侧车之败,纵有全者,臭乱之地仙耳。

右出《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经》

清灵真人曰:黄赤之道,混炁之法,是张道陵受教施化为种子之一术,非真人之事。吾数见行此而绝种,未见种此而得生,百万之中莫不尽被考者矣。千万之中误有一人得之,得之远至於不死。张道陵承此以教世耳。道陵之变举亦不行此尔,慎言浊生之下道,坏真霄之正炁也。思怀淫慾,存心色观,而以兼行上道者,适足明三宫之罚,所谓抱玉赴火,以金棺葬狗。色观谓之黄赤,上道谓之隐书,人之难晓,乃至於此。

紫微夫人曰:黄书赤界,虽长生之秘要,实得生之下术,非上宫天真流饼宴景之夫所得言也。此道在於长养分生而已,非为上道。有怀於婬炁,兼以行乎隐书者,适足摇三官之笔,呜三官之鼓,玄挺亦不可得恃,解谢不可得赖,要而言之,贞则灵降,专则神使矣。

右英夫人曰:夫学道者当得专道注真,情无散念,拨奢侈,保冲白。寂焉如密有所睹,希然如潜有所得。兢兢似临深谷,战战如履冰炭。始得道之门,犹未得道之室。所谓为难者,学道也;所谓为易者,学道也。寂玄沉味,保和天真;注神栖灵,耽研六府。惜精闭牝,无视无听,此道之易,即是。不能行此者,所以为难。

右英夫人曰:自古及今,死生有津。显默异会,藏往灭智,与世同之,皆得道之行。若夫琼丹一御,九华三飞,云液晨酣,流黄徘徊,仰咽金浆,咀嚼玉蕤者,立便控景登空,玄昇太微,自世事乖牙,期业未就,便当堑履太阴,潜生冥乡,外身弃质,养胎虚宅,陶炁绝龠,受精玄漠,故改容於三阴之馆,童颜於九链之户,然後知神仙为奇,死而不亡,去来之事,理之深也。

後东卿司命君曰:夫为道者,精则可矣。有精不勤,则无所能为;勤而不专,亦不能有成也。要当令吝心消豁,秽疾开散。

定录君曰:远内负心,三魂失真。真既错散,魂乘其开。夫为道者,当使内心镜彻,宫商相应,灵感於中,神降於外,信不虚也。

玄清夫人曰:为道者,犹木在水,得流而行,亦不左触岸,亦不右触岸,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又不腐败,吾保其入海矣。人为道不为秽慾所惑,不为众邪所诳,精进不疑,吾保其得道矣。

定录中候曰:为道者,常渊淡以独往,每栖神以游闲,安饮啄以自足,无祈盻於笼网,哀乐所以长去,夭关无所由臻乎。

禀志各有所宅,资性咸有其韵,岂可履逐物之邪踪,矫我之正业,何不肆天摽之极踪,适求真之内娱,从幽静以怡心,援所托以栖意,处东山以晦迹,握玄筌於妙岭,保隋珠以含照,遣五难於胸心。

司命君曰:为道当令三关恒调,是积精固骨之道。三关者,口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谓之三关。三关调则五藏安,五藏安则举体无病。

紫元夫人告曰:为道者譬彼持火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存正,愚痴即灭,而正常存。

太上问道陵曰:人命在几间?或对曰:在数日之间。太上曰:子未能为道。或对曰:人命在食饮之间。太上曰:子去矣,未谓为道。或对曰:在呼吸之间。太上曰:善哉!可谓为道者矣。吾昔闻此言,今以告子,子善学道,庶可免此呼吸。弟子虽去吾数千万里,心存吾戒,必得道矣。精研玉经宝书,必得仙也。处吾左侧者,意在邪行,终不得道也。人之为道,读经行事者,譬若食蜜遍口皆甜,六府皆美,而有余味,能行如此者,得道矣。

右出《真诰》

清灵真人说宝神经曰夫注心道真,玄想灵人冥冥者,亦具鉴其意也。若外难未披假咏,兼存实复,未能回西榆之年,还发玄童矣。苟耽玄笃志之勤□,纵令牙雕面皱,顶生素华者,我道能变之为婴儿,在须臾之间耳。但问志之何如?老少之学旡所在也。吾即其人也。右出《道迹经》

无上秘要卷之四十二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