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志卷五       宋 罗愿 撰婺源沿革

婺源望县本休宁西南之回玉乡唐开元二十八年正月九日置以为县治今清化镇【寰宇志及祥符经皆言有婺水绕城三面故以为名今有古县记言有开元二十八年庚辰置县在清化凡百四十三岁中和二年壬寅汪武始於溃州之右?滩蚺蛇港旁为营至天佑三年乙丑即营为县号新县而旧县改为清化镇然则县虽以婺水为名至新县始绕三面耳】以县旁婺水为名按东汤记云东汤上应婺女旧与黟歙接境隋文帝尝废黟歙二县并入海宁以属婺州海宁即今休宁是尝与婺州通封壤因以水流入其州者为名也【此县直以婺水流入婺州故曰婺源耳而寰宇志云县又为婺女星之津与婺州同义恐未必然】元和六年九月升上县咸通六年刺史卢肇奏於县界内置弦高五福二镇中和二年弦高镇将汪武率百姓於?滩立营决遣镇事天复元年就立婺源都镇天佑三年武死以朱环为新县制置廵辖婺源浮梁德兴祁门四县改旧县为清化镇吴南唐因之国朝不领三县而因新县为治所既又升望县

县境

县在州西南二百二十里东西广长百六十里南北百三十里东至衢州常山界八十五里西至饶州乐平界百一十里南至饶州德兴界百三十五里北至休宁界百三十里东南到衢州开化界三十五里一西南到乐平界百一十里东北到休宁界百三十里西北到浮梁界百一十里

乡里

其乡六其里三十万安乡在东北其里松岩千秋灵属长城大鱅来苏乡在西北其里安丰长夀何暮苪平来苏浙源乡在县北其里□川临城大安嘉福孝弟怀金乡在西旧曰怀玉其里怀金黄冈游汀三谿福临丹阳乡在西南其里瑞亭云亭环石还珠新定游汀乡在西其里杭谿延宾符溪婺安凤亭

户口

天禧中主户万三千五百二十三口二万九千六百七十七客户千九十一口千六百六十四未经界前户三万五千一百五经界二万六千二百二十二乾道主户四万一千九百五十五客户九百有九

田亩

田园旧六十七万九千七百七亩二角经界为七十九万有奇今为七十九万五千七百八十七亩二角五十五步陂百五十七处堨十有七处

租赋

夏税钱万八千四百七十二贯四百一十九文绢四匹七寸布三匹二丈六尺绵九十七两八钱租课百二十七贯七百一文片茶钱六十九贯九百三十七文秋税糙米万九千五百六十四石九斗七升七合盐钱千一百三十三贯九百五十五文租课糙米五百三十八石一斗五合和买紬四千九百八十八匹绢万四千八百一十三匹

酒税

酒以绍兴九年所收为额万七千五十五贯七百四文商税按会要熙宁十年县务四干七百八十二贯七百五十文清化镇二百四十四贯五十九文今县务以绍兴五年所收为额千八百七贯八百九文清化镇不复收税

城社

县城周九里三十步高一丈八尺自中和二年弦高镇将汪武为山营於此判镇事天复初就立婺源都镇建鼓角楼并挟城楼自是不复还旧县南唐昇元二年检校司空刘津为都制置使乃集所辖四县增筑新城津作记云爰选三农之隙?【音互】招诸县之衆同其力役全此边邮其西建冲山一营添新垒一里其北则筑平蛟穴接出蛇城周环十里以来斧锸半年之内闾阎尽易雉堞皆新启昇元二门建东南两市终闻悦办略不告劳盖其规模略见於此蛟穴者上北湖是蛇城者旧名蚺蛇港今埂城下是社在县西北

庙学

庙学在县东先是熙宁中秘书丞鄱阳刘定为县从学者率常百余人以旧学之庳相与请於州即县治西为屋百二十楹乾道中知县彭烜又请於部使者以迎恩驿更为之而县之先进王允恭李知已皆助以地至後政洪邦直成之

官廨

县厅在城正中丞厅在东主簿尉厅并在西仓在东酒税务在西【祥符经有盐仓都茶仓今无】坊塲七处河渡一处

镇寨

唐有弦高五福二镇皆咸通六年置五福镇还珠里是也弦高镇後以为县今县治是也而唐开元中旧县自天佑至国朝为清化镇在县西北六十里其营寨之制天佑中刺史陶雅遣朱环为县制置时有冲山营左右威武两指挥见於古县记按杨行密初起庐州以陶雅为左冲山将今州乌聊山下亦有地名冲山营者是皆因雅为名国家承平县治不置兵今有中平廵检寨在县东七十里

馆驿

新安驿在县东七里旧曰来安新定驿在西八十里旧曰太白

道路

陆路东通常山西通乐平南通德兴北通休宁水行自县东婺水通鄱阳江胜船二百石

山阜

浙源山在县北七十里亦曰浙岭高三百五十仞周二十五里北连黟县鱼亭山旧有石英锺乳

大广山在西北五十八里旧名大尖山高四百一十仞周三十里

斜山在东北七十里高二百仞周八里由浙岭东北分为此山

大鱅山在县东百三十里高三百三十仞东南接衢州界方舆记云尧时洪水谿谷皆满有大鱅上至此及水涸而毙鳞骨鳍鬛积如山阜

小歛山在东南七十里高九十八仞周十五里南接衢州界有水西流入县界

梅源山在县西百二十里高三百二十仞西北连浮梁界旧名梅山天宝中加源字山产杨梅梁任昉为太守罢不复采

濬源山在西南百里高三百一十仞西南接浮梁乐平界旧名游山天宝六年改西连梅源山有水南流入吴溪

倚衡山在县南百三十里高八十五仞西南连乐平县山西连回岭有水流入乐平

张公山在县西北七十里高四百余仞周十五里昔有张公隐此山采药合丹数十年後忽不知所之

善山在县南五十里高百五十仞周十里又有恶山隔溪对耸祥符经云善山神为王恶山为夫人若两处致祭则为灾居人迎恶山神就善山祭祀俗谓之妻壻山三灵山在县西九十里高二百八十仞周五十里晋时有三人此山修链後不知所之

大连山在西北百二十里高四百仞周九十里昔因寇乱乡人相与保聚於此

甘子岭在县西七十八里四十二仞周二十五里旧云县无甘子唯此岭有株

芙蓉岭在县东七十五里高二百仞周三十五里对镜岭在东八十五里高三十仞周十里羊鬬岭在东九十五里高三十仞周二十里塌岭在东北百五里高二十八仞周九里自芙蓉以下皆中通驿路接休宁之新岭凡号五岭县走郡之道也旧由大坂趋郡数苦水潦後更从此五岭几及百年或亦自浙岭往来【山川之名岁久不可强通而新经每山之下辄为臆说解之今皆不取】

龙尾山在县东南百里高二百仞周三十里西连武溪开元中猎人叶氏见石莹洁镌麤成研子孙持以献令令访匠琢之由是世始传一名罗文山以石理所似为名

灵岩三洞在西北百二十里中有洞灵观观之东北曰庆云洞岩窦皆五色两崖瀑流之上有真人鸾鹤云霞之象泝流秉烛而入者行可四五十步则芝田灵草罗列左右遇春雨暴涨有破帆烂桨流出西曰莲华洞入百步有大石室广十丈有像高丈八尺旁有羽盖幡节狮子罇罍还丹芝草皆乳石所成遇拜章投龙往往有僊乐庆云或珍禽奇兽致花菓於像前又有天井深不可测南昌含虚洞洞有二重外狭而内平有积雪台沈香峰及唐神僊所尽龙是为三洞皆襟带浙岭联连率山旧说者以为三天子都在率东岂谓是耶又有洞曰灵磨集僊鱼龙张公垂锺会僊合前为九大历初有武姓者自黄山为旋风所吹入石龙洞因傍行入至此洞闻空中语笑之声开成中浮梁郑全福好游猎深入穷谷与其徒相失暮有老人导游诸洞及出有鹿引上山之半坡自是结茅居之因修链为道士後徙居莲华洞之石室将游天井乃求麻为缏辘轳而下中极寛广徐步桃花谿上有老人乘铁船其中全福揖之愿借船还老人曰已渡上须还耶曰欲传之人间耳老人曰如是速济虎豹且至後三年当复来至岸循缏而上已七日矣又三岁至开成九年年百余岁语门人曰必葬我浮梁自水乡及卒弟子二百余人与鹿俱送至夕阳岭上觉棺空发之唯履杖而已羣鹤翔引鹿亦失所在山有研石紫色如肝产岩之左右无定处莹者可拟端溪然絶少大率燥慢而多瑕

石龙洞在县西百十七里石龙山上东北高丈二尺广五尺中有石室容数十人西南复有门高四尺广二尺两石对耸有如凿成尝有人入数里惧而复反下有池水焉

青苓洞在县西八十里南北门相通中有物象如灵岩

水源

婺水出大广山南流五十八里还绕县城又南流四十里合斜水舟行通鄱阳江溉田二十二顷六十亩武溪水出浙山南流五十里至县西北合婺水溉田十三顷四十三亩

益阳水今符溪源也出浙山西南流百八十三里至三溪村合流入乐平界溉田三十五顷三十四亩

斜水出斜山南流九十里合婺水南入乐平界通舟行溉田三十九顷十一亩

大鱅水出大鱅山西北流十七里合斜水溉田九顷二亩

小敛水出小敛山西南流四十里入乐平界溉田十八顷七十一亩

梅源水出梅源山东流三十七里合浙水溉田八十顷七十六亩

濬源水出濬源山南流合吴溪水溉田三十二顷二十二亩吴溪在乐平界

杭溪水出石龙山南流至杭口入乐平界溉田三十八顷四十一亩

石牛潭在县南十里岸旁有巨石如牛岁旱涂其背则雨

石门滩在婺水中两石夹溪踊起如阙中间通流昔人以其险比灧澦

古迹

吴村在县北七十里有吴太子墓方舆记云昔吴王为越灭勾践流其三子长子鸿逃於此死因葬焉遂名其葬处为吴山里按三国吴时尝徙太子和於新都郡寻遣使赐死今歙县有阶村是其谪居处此亦当是太子和音转而为鸿既不可考因以勾践附会之耳唐中和年中改延宾里【寰宇志及新经皆言改为婺安里今从祥符经】

祠庙

东岳庙城隍庙在县东婺女庙在县西北忠显庙在县南五龙庙在县东南灵顺庙在县西其神五人旧号五通庙大观三年三月赐庙额宣和五年正月封通贶通佑通泽通惠通济侯绍兴二年五月并加封四字十五年九月封六字乾道三年九月封八字淳熙元年进封显应显济显佑显灵显宁公汪司空庙在县东南唐汪武始迁今县者也敛溪庙在县南【祥符经又有高溪中云并勅封龎史君庙】

道观

紫虚观在东北五十步旧名栖真观南唐保大五年置政和四年?改

通元观在灵岩旧名洞灵观

僧寺

报恩光孝禅院在游汀乡旧名中峰寺唐中和二年置崇宁四年闰二月改天宁万夀禅院後改今额

大起禅院在万安乡唐乾宁二年置

智林禅院在县城唐乾符二年置

保安禅院在县城吴顺义三年置

云兴禅院在丹阳乡唐咸通元年置

普济院在县城旧名万安崇福院唐中和三年置大中祥符六年十月勅改

隆兴院在万安乡旧名永泰院大中祥符元年勅改如意院在浙源乡旧名荷恩寺唐开元二十八年置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勅改

灵隐禅院在浙源乡唐天佑元年置

荷恩院在县城唐光启二年置

凤林院在万安乡唐大中元年置

天王院在丹阳乡唐乾符元年置天复二年赐额【州新经云天福二年建非天福是後晋年号南唐不以为称此自唐昭宗天复耳】

感恩院在万安乡唐中和五年置

资福院在游汀乡建隆二年置

金刚般若院在浙源乡唐天佑二年置

香严院在丹阳乡旧名西千院庆历二年七月勅改崌院在丹阳乡吴顺义年中置

大田院在西南七十里唐大和元年置

龙泉院在游汀乡吴顺义七年置

湖田院在怀金乡唐中和二年置

湖山院在丹阳乡吴顺义三年置

沙门院在游汀乡开宝七年置

白塔院在县西八十里吴乾正三年置

龙祥院在游汀乡唐中和元年置

山房院在怀金乡吴大和元年置

灵僊院在万安乡南唐天祚二年置王提刑总角时每游戏寺中或指之曰君若登第者此井栏亦烂也及得官归作诗云乡人笑我无官分烂却灵僊石井栏里人至今诵之

松溪院在万安乡唐景福元年置

黄莲院在万安乡唐咸通中置【院记咸通创基光化四年赐名】

灵河院在县西七十里唐咸通四年置政和七年赐额诘曲院在游汀乡唐大和元年置

普利院在浙源乡旧名养田院治平二年三月?改东广福院在县北百里

西广福院在县西九十里

国宁东尼院在县东唐中和年中置【祥符经云刺史汪武置】国宁西尼院在县西唐光启三年置

明节尼院在县东吴乾正三年置

贤宰

汪武者唐乾符中仕州为游奕使先是州遣罗芟为弦高镇将追寇於铜步以溺死四年遣武继之武乃於武口剏镇至中和二年又於?滩为营自武口徙判婺源都镇事战守数有功至龙纪初杨行密録其功有云昨者赵乾芝残党经过遽能出军战敌擒节级六十余辈杀凶徒二百余人获樊津之素书收熊秦之朱记时行密为宁国节度留後遂补为节度押衙光化三年遥领汀滁二州刺史始武以私财买民地置县城邑以其税入已户左右战守凡数岁迁县入焉因以制置二十余年使其人不为外寇侵扰陶雅为歙州刺史暴增民赋武不为屈以故迄武之世县人赖之天佑三年二月武死雅使衙内指挥朱环代之因制置廵辖四县後刘津为都制置使而县人至今祠武号汪司空子衮天复三年杨氏承制补左押衙长剑都副指挥使检校工部尚书【吴乾正中万景中以左右建威都指挥使知政县事官银青光禄大卿检校尚书上柱国左仆射兼御史大宪见於汪台符所作如意院记则是乾正中不辖四县也至南唐昇元中刘津乃复为都制置焉】鲜于侁字子骏阆中人登景佑中第授江陵府左司理参军庆历中天下大旱有诏中外臣僚实封言事侁上书推灾变所兴言甚切直移黟县令又常摄婺源其治皆为诸邑最豪强畏之後多所更历哲宗即位司马公为门下侍郎除侁为京东转运使公曰子骏不当更外顾东土承使者聚敛之後民不聊生烦子骏往救之耳比行又谓所亲曰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骏者布在天下乎元佑初拜左谏议大夫侁为政以经术自辅所至有迹其去民追思之

绩溪沿革

绩溪望县唐志云永徽五年析歙置北野县後改绩溪方舆志云本歙之华阳镇梁大同元年置良安县未详所属【寰宇志作良安】唐武德中废永泰二年宣州旌德县王万敌入寇脇其居人贼平置县以界内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诘曲并流离而复合故以为名【方舆寰宇志皆言以华阳镇为县而新旧唐书乃云北野县改为绩溪既无置绩溪年月又北野旧城在今歙县北三十五里其地与绩溪殊不相直若据绩溪以永泰二年置则北野县在当时尚未废也昔先正苏公来县自号其诗为华阳杂咏则有取於方舆寰宇志所载旧唐书作渍溪他皆作绩溪】唐为中下本朝为望

县境

县在郡东北六十里东西广长百三十三里南北六十五里东至临安府昌化界八十三里西至宁国府旌德界五十三里南至歙县界三十里北至宁国府宁国县界三十五里东南及西南到歙县界各三十里东北到宁国界三十五里西北到旌德界五十三里

乡里

其乡十其里二十有六仁慈乡在县城内外其里龙泉龙宣良安乡在县南其里新合宁泰花干新安乡在县东其里龙山新兴永宁遵化乡在东北其里石门新建徣溪宣政乡在县北其里杨溪斜溪归仁新华乡在县西其里分流幽山随溪杨山乡在县西其里徽阳修仁高峰修仁乡在县西其里常溪守节归善惟新上乡在县东其里新安惟新下乡在县南其里感化麟福

户口

天禧主户七千七百八十七口万五千四百七十九客主四百四十八口五百二十五未经界户万一千一百六十经界九千一百六十乾道主户八千五十客户三百四十一

田亩

田园旧十万四千五百三十八亩三十三步经界为二十九万六千亩有奇今为三十万九千五百六十六亩三角三十一步塘九十五处堨百一十七处

租赋

夏税紬三百六十四匹三丈三尺六寸四分绢四千五十三匹三丈二尺五寸七分布八百九十八匹一尺五寸三分绵三万二千六百五十七两四钱杂钱千五百七十一贯四百九十文军衫布四百一十九匹三丈八尺小麦八百三十三石一斗七升一合秋税糙米万六千九百七十七石一升九合六龠盐钱七百三贯二百五十四文七分和买紬千六百一十三匹绢四千九百一十三匹

酒税

酒以绍兴十三年所收为额计七千四百九十三贯六百三十文商税熙宁十年收一千四百三十六贯七百二十九文今以绍兴九年所收为额计二千六百五十九贯二百八十文

城社

城周五里其坊七曰崇贤崇仁归德连城敦里清宁临河社在县西学在县东绍兴二十五年知县滕?增建学为一堂二位四斋合三十余间白州试艺给官田五顷放生池在县北源通龙陂可数亩

官廨

县厅在城东南隅旧有秋风堂後改为景苏堂刻苏公像并三十六诗主簿厅在县厅西尉厅在东常平仓在东北酒税务在城东南隅坊塲六处河渡无

驿亭

良安驿在城东南隅翠眉亭在城西一里元丰中苏公为县行平冈上见双岭如眉势作亭对之名翠眉且以志故乡峨眉之思亭焚于宣和中绍兴六年知县贾诩复新之

桥道

徽溪桥在县西徽岭下临溪桥在县南三十里路道东通昌化西通旌德南通歙县北通宁国界

山阜

大鄣山在县东六十里高五百五十仞周百五十里祥符经云即三天子鄣山按郭璞云三天子鄣山在新安歙县东今谓之王山浙江出其边此几是乎旧出银铅唐天宝四年尝采八年罢今无复有【三天子鄣山鄣或作都故顾野王以为今永康缙云山或又以为庐山而婺源灵岩三洞亦以为当之唯此山有鄣名而卢潘亦以为丹阳郡旧名鄣郡者由此盖自秦鄣汉丹阳郡都尉皆治歙今此山与吴地分界又去故鄣亦不远然鄣郡有平去二声此山直作去声】

石金山在东北三十里高六百仞周三十里出衆山之上相传为甘露大士道塲每夕常显光相大率如五台庐岳所见然不知所始宣和二年旱僧元立披榛莽昼夜勤苦祷雨於此所见多异由是寖闻元立乃作室於山之左脇力田种药奉香火焉

巃嵸山在东北二十九里周二十五里其山四合中有官道趋宁国县亦与宁国分界立栅於此今人谓之丛山

大獒山在县北六十里高四百仞周百里旧说以为上排层汉前压澄潭蹲形矫首如獒猛犬焉

郎山在东北十五里高二百三十仞周三里亦谓之郎?山下有郎溪驿路在焉两旁有石道长数百步直下数百尺名翡翠岩不生草木有类石洞云

徣溪山在东北八十里高五百五十仞周百四十里西连巃嵸山有水流入县界

凛山在西北三十里高四百五十仞周十五里

古塘山在西北五十三里高三十五仞周十五里西至黄石坑与旌德分界

蒿山在西北五十三里高四十五仞周十五里东至黄石坑与旌德分界

植山在县北四十里高五百五十仞周八十里有水西北流十三里入黄石坑

石照山在县东五里有石高二丈光可以监泉味尤甘旁有石照院

徽岭在西北十里高四百五十仞周三十里旧名大尖山其上为官道走旌德道也凌晓常行云气中【王荆公为江东提刑时有度麾岭诗用此旌麾字又有诗云晓度藤溪霜落後夜过翬岭月明中则又用此翬雉字然太平广记载绩溪有大徽村又宣和中改州为徽说者以为取此岭为名则徽字近是】

佛论岭在西北四十里高四百五十仞周四十里祥符经云昔尝有高僧讲论於此故名

水源

临溪水源出县北三十里又名乳溪西南流七十八里合扬之水方舆记云临溪石在县北三里溪岸上其万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纱数里妇人悉来浣纱去家既远遂绩其旁以守之春时多丽服羣绩於此虽不浣纱者亦会绩焉县名亦兼取此义

徽溪水出徽岭水分为二其东北流者入旌德界此水入县经修仁乡诘曲四十里南入常溪合扬之水入歙县界

登水出徣溪山南流九十里合扬之水入歙县界溉田二顷

常水出黄蘖山南流五十里合扬之水入歙县界溉田一顷三十三亩

苍龙洞在县北十五里山峻拔回顾如立壁中有怪石瀑水如帘其下为龙池遇旱祷之有应亦有石可监慈云院在其侧

祠庙

忠显庙有二一在县侧一在东七里越国公故城宅井在焉梓山庙在东南一里方舆记云初於山下置良安县旧有方白石忽化为双白乌飞向山遂於山下乌栖处立庙邑人敬之行立种殖皆不敢背又有将军庙吴山太婆庙茆司徒庙归善庙溪口庙郎?庙并在县东

僧寺

太平兴国禅院在良安乡新合里旧名华严院太平兴国五年二月勅改

光相院在良安乡宁泰里旧名宁泰院治平元年十月勑改

清福禅院在惟新下乡咸化里旧名清塘院治平元年十二月勑改

普照院在仁慈乡义兴里治平元年十二月勑改慈云院在仁慈乡龙泉里旧名慈恩院治平元年十二月勅改

求安院在新安乡龙兴里旧名新恩院治平元年十二月?改

石门广福院在遵化乡石门里旧名石门院熙宁四年三月勅改为夀圣院隆兴中夀圣例改广福有三广福故还以石门别之【按五朝隆平集治平三年诏一应无额寺院屋宇及三十间以上者并赐夀圣为额以英宗诞圣日号夀圣节故也】

广化院在宣政乡斜溪里旧名宣化院治平元年十二月勅改

觉乘院在宣政乡斜溪里旧名释迦院治平元年十二月?改

灵鹫院在新华乡幽山里旧名幽山院治平元年十二月?改

清隐院在杨山乡高峰村旧名高峰院治平元年十二月?改

卢山广福院在杨山乡修仁里旧名卢山院其改夀圣及广福与石门广福院同时

兜率院在修仁乡常溪里旧名弥勒院治平元年十二月?改

正觉院在修仁乡常溪里旧名菩提院治平元年十二月勅改

天王广福院在仁慈乡义兴里旧名天王院改夀圣及广福如石门卢山同时

崇福院在修仁乡常溪里唐光化二年建

兴福院在修仁乡守节里唐天宝二年建

新兴院在惟新上乡新安里唐乾符五年建

药师院在新安乡永宁里唐天佑二年建

前山院在宣政乡归化里唐咸通五年建

义林院在惟新下乡麟福里天禧三年建

贤宰

苏辙字子由眉山人自签书南京判官谪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以奉议郎知县事适有朝旨江东诸郡市广西战马江东素乏马每县不过十余匹而诸县括民马吏缘为奸有马之家为之骚然公谓尉郭惇愿曰广西取马使臣未至事忌太遽徐为之备可也吾邑孰为有马者尉曰邑有递马簿岁月远矣然有无之实尚得其半也即取簿封之又曰何从得马牙人乎曰召诸牙诘之则马牙出矣果得曾为人卖马者辞以不能曰吾不责汝以马但为我供文书耳曰诺州符日至县督责买马乃以夏税过期为名召诸乡保正副问之曰汝保谁为有及格马者相顾辞不知曰保正副不知谁当知者第勿以有为无无为有则免罪矣汝等所具吾将使衆人诉其不实而陈其脱畧者不可不实也人知不免皆以实告复喻之曰买马事止此矣广西取马者至郡则马出若不至则已矣皆再拜曰邑人幸矣然取马者卒不至哲宗即位除秘书省校书郎终门下侍郎崔鶠字德符雍丘人父毘有闻於时自雍丘徙阳翟鶠能文工於诗貌瘁气刚登进士第元符末以频年四月日蚀诏求直言鶠上书辨司马温公力抵时相宰相蔡京使以邪正二等差定上书者列鶠邪下坐废三十年政和中为绩溪县令後尝召为殿中侍御史不果拜靖康初擢右正言力疾就职凡三疏论列谏官冯澥及请斩蔡京病甚乞解官除直龙图阁管干西京嵩山崇福宫卒京师有婆娑集三十卷行於世中书舍人晁说之以为前世黄叔度元鲁山本朝王子野江邻几之流说之顷与鶠同书邪籍者也

黟县沿革

黟紧县自秦以为县属鄣郡县居黟山之阳故名或曰黟与?同以县南墨岭出石墨故也【此据水经及旧唐书而寰宇志又言置在黟川因名】汉改鄣为丹阳郡县属如故成帝鸿嘉二年以黟为广德王国立中山宪王弟孙云客於此立三年而絶平帝元始二年复以故国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传至子赤王莽簒位明年废而改县曰愬卤及汉建安之乱县人陈仆祖山以二万户屯林历吴使贺齐攻之仅免遂以歙分五县与黟为六置新都郡晋太康元年更郡为新安而割故广德王国为广德县隶宣城郡隋开皇十一年歙州治黟大业中州复为新安郡治休宁唐永泰元年平方清因其垒析本县地及饶州之浮梁置祁门县又析本县及浮梁池州之秋浦置石埭县及国朝以宣州广德县置军又自析出为建平县大抵今黟县祁门池之石埭广德之广德建平凡五县皆秦汉黟县之故境而今黟则狭矣元和六年九月与婺源皆称上县国朝为紧县

县境

县在州西百五十五里东西广长五十三里南北百十二里东至休宁界五十里西至祁门界二十五里南至休宁界四十五里北至宁国府太平界五十里东南到休宁界四十五里西南到祁门界五十里东北到太平界百五里西北到石埭界八十里

乡里

其乡四其里二十会昌乡在县西北其里连城嘉祥历阳延福蜀里敦义顺仁乡在东北其里古城长宁怀仁顺化新政乡在东南其里清德明德鱼亭东亭云岩怀远乡在西南其里昇平靖节安宁新城丰乐

户口

天禧中主户六千二百一十六口万七千九百七十四客户四百三十三口五百三十七未经界户万二千三百六十五经界九千四十一乾道主户五千九百有一客户一千八百六十八

田亩

田亩旧九万二千一百三十五亩经界为三十三万四千四百三十亩二角五十八步今增十亩堨一百九十处

租赋

夏税紬二百二十七匹一丈七尺五寸七分绢二千八百二十七匹二丈五尺八寸二分布六百一十匹六寸一分绵二万四千二百七十三两二钱四分小麦五百九十八石一斗一升九合钱二千二贯五百二十三文军衫布三百四匹二丈一尺秋税糙米万三千二百三十五石三斗七升盐钱五百四十二贯一百三十七文和买紬一千八百七十五匹绢四千六百八十八匹

酒税

酒以绍兴二年所收为额计九千六百七十五贯三百三十六文商税熙宁十年收一千二百七十九贯五百八十四文今以绍兴十三年所收为额计二千一百贯九百七十二文

城社

县城周二里三百五十步社在西南学在南

官廨

县厅在城正北主簿厅在其东尉厅在西南省仓常平仓在县门之内酒务税务在厅东

镇塲

西武镇在县西二十里厢口镇在西北二十里【县今无西武只有厢口镇在县内】坊塲二处

驿道

临黟驿在县城内鱼亭驿在县东三十五里道路东南各通休宁西通祁门北通太平界

山阜

牛泉山在县北五十七里高九百五十仞东接太平界舆地志云牛泉峤自山下至顶九里一顿凡有九顿并山为路狭处才七八寸临不测之深上尝风木虽合抱而长不至丈南向乃有之虽盛夏亦须衣襦顶有水方广丈许冬夏不增减名牛泉相传旧无水牛以足跑土成池山上往往有古人累石为路处盖昔往丹阳郡之道也

武亭山在西南十八里接祁门界高二百仞周五十里有水东流入县界

鱼亭山在县南三十五里高二百五十仞周三十里水东流入休宁界方舆记云每岁西江鱼船至祁门县舍舟登陆上此山东水次淹流待船故曰鱼亭【按黟县旧有四亭八墅鱼亭其一也方舆所说似以为停留之停未知果否】

复【扶又切】山在县南三十六里高二百六十仞周二十九里方舆记云山甚孤峻石壁四絶亦谓之五硠二砾两边皆石坛中央有沟才五六尺许水甚悬迅扪萝挽葛时有至者山翠激流为羣峰之秀东南水流入休宁界【硠音痕砾音乐】

林历山又名顶游山在县西南十里高三百仞周三十里汉末陈仆祖山所屯

戢兵山在县北十五里高百仞周十里旧名石鼓山有石鼓石人石驴俗传石鼓鸣即驴鸣长官不利後凿其鼓破之遂不复鸣天宝六年改名戢兵三姑山一名吉阳山在东北十五里高二百五十仞周三十里其山三峰地舆志云三姑山多石二年一遇野火自然烧尽故老相传号三姑磨云若非磨年百姓放火辄有雨中峰有瀑布新安记云天将雨此山先有鼓角之音

霭山在县南十里孤峰如削

水源

吉阳水出吉阳山东流至白茆渡入县界屈曲九十里经黎阳口合南当水东流三十五里下黄墩村北流四十五里出歙浦合扬之水通舟船溉田四十四顷章水出县北十八里章山东南流二十七里至县界又东南流五里合横江水溉田十一顷

横江水出武亭山东南流二十八里合章水入鱼亭口溉田八顷

鱼亭水出鱼亭山东流二十里至鱼亭口合吉阳横江水东流入休宁界

牛泉水出牛泉山东南流八十里至鱼亭口合吉阳水溉田三顷

钓滩在县南十八里亦名浔阳台相传李太白游新安尝钓於此作诗云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尽不堪书

古迹

石墨井在县南十六里方舆记云墨岭上出石墨土人采之以书采处成井今为水所淙其井转深寰宇记云墨岭上有石特起十余丈峰若劒峙有灵鼓潜发令长每以为候鸣则不利岭旁窦出石墨可书又新安图经云岁贡柿心墨木黟之字县职此之由【据寰宇记有石鼓则是前戢兵山矣又云墨岭山上有穴中有墨石软腻土人取为墨色甚鲜明可以记文字按今石墨岭墨极麋烂乃未闻采以书者用以染皁色深而香不假他物也】

樵贵谷方舆地志云黟县北缘岭行得樵贵谷昔有人山行七日至一斜穴入穴廓然周三十里土甚平沃中有十余家云是秦时离乱入此避地又按邑图有潜氏村事已见第一卷

仆城里在林历山下以陈仆所屯为名俗说每社日仆则遣人掠酒肉村人苦之遂以社之明日为社至今犹然

独母柴在县南十五里昔有寡妇死无以葬村人为覆以薪後人行经其处者皆以一枝草投之迄今不絶

祠庙

土地庙石将军庙顶游庙在县西横江庙霭山庙复山庙在县南城隍庙戢岳庙五郎庙在县北石盂庙在西北祥符经所载今又有吉阳庙在县东噎潭庙在东南

道观

灵虚观在西南一里旧名洞灵观崇宁四年九月勅改

僧寺

广安寺在会昌乡嘉祥里旧名永宁寺梁大同元年建大中祥符元年勅改

遵孝寺在会昌乡延福里旧名石盂崇福院唐天复三年後改

延庆院在新政乡鱼亭里旧名阜口院唐大中三年建大中祥符四年勅改

子路院在顺仁乡怀仁里唐会昌三年建

霞山院在新政乡明德里唐大中三年建

精林院在会昌乡历阳里唐乾宁五年建

石鼓院在顺仁乡顺化里唐会昌五年建

闲居尼寺在县城内梁大同元年建

县令

吴茹公者宋黟县令泰始二年辅国将军行会稽郡事孔凯与浔阳内史行江州事邓琬等谋反琬先遣新安太守阳伯子及军主任献子袭茹公茹公固守力不敌弃城走伯子等屯据县城茹公与台军主丘敬文李灵赐萧伯夀等攻围弥时八月乃克斩伯子献子二人首何思澄字元静东海郯人梁天监中迁治书侍御史时始重此选车前依尚书二丞给三驺执盛印青囊旧事纠官印绶在前故也久之迁秣陵令入兼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薨出为黟县令

庾仲容字仲容颍川鄢陵人除尚书左丞坐推纠不直免仲容博学少有盛名颇任气使酒好危言高论唯与王籍谢几卿情好相得二人时亦不调遂相追诞纵谋饮不复持检操久之复为谘议参军出为黟县令薛稷蒲州汾隂人唐文学馆学士收之从孙少擢进士入官後坐法左迁稍转黟令今有薛公祠广德二年所立其文可辨者贽赋平而邑里有革苦窳息而山谷知谨云稷官至太子少保又有李子称者汝阳王璡之孙袁蔼者东郡阳夏人皆唐世为令者

汪澥字仲容泾县人汪氏系本黟歙而宣城相去为近不知其先於黟歙何别也幼从安定先生质易中疑义又从王荆公游首传其经说太学初成选为録神宗书其名屏间年四十余始登第後知黟县专用静治教条可法常摘伪劵及筑长堤除水害至今为邑人所纪终大司成显谟阁待制

新安志卷五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