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医方论

表里之剂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大柴胡汤

柴胡八两 半夏半升 黄芩 芍药三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二枚 枳实四枚 大黄(酒浸)二两

大柴胡为发表攻里之剂。可见表症未解,虽里症甚急,不宜专于攻下,置表症于不问也。

然究竟攻里之力倍于解表,从此可悟立方之法,当相其缓急轻重而投之,则不拘成法中,自然处处合法矣。

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胡汤加芒硝六两

伤寒再传,少阳之症未解,胃中又有实热,故用芒硝以荡其余波,较大柴胡为轻减矣。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汤加大黄一两,芍药三两

太阳误下,不专属胃而入于脾,故仍用桂枝以解太阳之邪,加大黄以去太阴之实。

水解散

麻黄四两 桂心 甘草(炙) 白芍二两 大黄 黄芩三两

瘟疫有直中而无传经,初起便有数经合病者,故发表攻里不嫌太早也。

防风通圣散

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术 白芍(炒) 山栀(炒黑) 大黄(酒浸) 芒硝五钱 黄芩 石膏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滑石三两

加生姜、葱白煎。

虽云通治一切内外诸邪,然必如注中表里三焦俱实者方可用。否则硝、黄之峻烈,石膏、滑石之沉寒,寻常之症岂能堪此?双解散已除去大黄、芒硝,而石膏、滑石二味,予意尚以为

葛根黄连黄芩汤

葛根半斤 甘草(炙) 黄芩二两 黄连二两

太阳误下,热入阳明,故于解表中,清阳明之热以止利。

三黄石膏汤

石膏一两五钱 黄芩 黄连 黄柏七钱 栀子二十个 麻黄 淡豉二合

每服一两,姜三片,枣二枚,细茶一撮煎服。

三焦郁热,毒火炽盛,非三黄、石膏不足以祛之。尤妙在麻黄、豆豉开解肌表,使郁火通行。此正如清风涤烦,非发风助火也。

五积散

白芷 陈皮 浓朴六分 当归 川芎 芍药 茯苓 桔梗八分 苍术 枳壳七分 半夏 麻黄四分 干姜 肉桂(重表者用桂枝) 甘草三分

加姜、葱煎。

仲景治伤寒,发表则麻黄、桂枝,温中则干姜、附子,简当的确,开后学无限法门。此方不过发表温中耳,而药味繁多,通治五积,岂有一人之身,五积咸备,而尚能有活者乎?

若其人只有一积,或多则二积,岂可以五积并治者治之乎?后人于本方再合人参败毒散,名曰五积交加散,则更不解所谓矣。

麻黄白术汤

青皮 陈皮 黄连(酒炒) 黄柏(酒炒) 甘草(炙) 升麻二分 柴胡 桂枝 人参黄 浓朴 苍术(泔浸) 白术(土炒) 猪苓三分 茯苓 泽泻 吴萸四分 白蔻 炒曲各五分 麻黄(不去节)六分 杏仁四粒

分二服。

药须对症而发。见一症,治一症,合病则合治之,并病则并治之,如是而已,未闻可以六经通治也。方中药有二十二味,补散温凉,一齐用到。即如升、柴、麻、桂等,岂不与喘促无力相妨乎?黄连、黄柏等岂不与脐有动气、小腹急痛相戾乎?不谓东垣老人亦有此等方,何况自桧以下。

参苏饮

人参 紫苏 干葛 前胡 半夏(姜汁炒) 茯苓七钱五分 陈皮(去白) 甘草 枳壳(麸炒) 桔梗 木香二钱

每五钱加姜、枣煎。

补散兼行,风痰并解,当病即止,不为过量,制方最佳。

香苏饮

香附(炒) 紫苏二钱 陈皮(去白)一钱 甘草七分

加姜、葱煎。

外疏风而内行气,正以轻松流利为佳,不必动辄峻剂也。

茵陈丸

茵陈 栀子 鳖甲 芒硝二两 大黄五两 常山 杏仁(炒)三两 巴豆一两(去心皮,炒)豆豉五合

蜜丸。

天行厉气,取效每有不可以常理论者。至 疟及赤白痢,自有正法治之,何必冒险以冀幸,汪 庵反以为佳方,吾不解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