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瘢瘕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谢夫人

初诊 右腹角瘕块,痛连及子宫及胫。月事,月辄二至,此次相隔三数月。小腹痛,胸闷,有微热。下紫黑块。脉细带弦,舌清。

赤白芍各9克,生白术9克,柴胡6克,延胡索炒6克,当归9克,云苓12克,姜夏9克,金铃肉6克,川芎4.5克,泽泻12克,太子参9艾叶9克。

二诊 小腹痛已除。月水尚未净。瘕块移动,皆佳象,前方中病。脉太细,寐不酣,是血少阴虚。

全当归9克,川芎4.5克,生熟地各12克,金铃肉9克,赤白芍各9克,云苓12克,生芪24克,真阿胶9克(烊,冲),生炒白术各6克,泽泻12克,艾叶9克,夜交藤9克,枣仁9克(研),远志9克,陈皮6克。

三诊 月水已净。瘕块下移,有时不见。今脉仍细弱。晨起如厕,辄腹痛甚剧,下有陈寒故也。

炒故纸4.5克,赤白芍各6克,云苓12克,生熟地各12克,枣仁6克,细辛2.1克(后下),川芎4.5克,泽泻12克,夜交藤9克,陈皮6克,全当归9克,生炒白术各6克,生芪24克,真阿胶6克(后下)。

四诊 瘕块消尽,腹痛亦除。病愈之速,殊出意外。今苦胃气不佳,厌油腻物。食不香,宜健胃。兼顾下焦。

原钗斛9克,生炒白术各4.5克,当归9克,川连1.5克,炒谷芽12克,云苓12克,川芎4.5克,良姜2.4克,人参须6克,姜夏9克,赤白芍各6克。

【按】癥瘕是中医特有的病证名。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癥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癥,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柔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瘕,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癥瘕并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若小腹肿块质地坚硬,凸凹不平,固定不移,增长速度快者,多为恶性。

本案患者右腹角瘕块,痛连及子宫及胫,下紫黑块,脉细带弦,当属癥瘕之气滞血瘀证,从后面瘕块消失的结果看,良性肿块的可能性大。治当行气消瘀。方中当归、川芎、白芍,养血调经;柴胡、赤芍、延胡索、川楝子,行气解郁,舒肝止痛,化瘢瘕;白术、茯苓、半夏、泽泻,健脾利湿,化痰去浊;太子参、艾叶,温宫补气,散寒化瘕。

二诊小腹痛已除,瘕块移动,但现症月经淋漓不尽,陆氏认为是血少阴虚,法当滋阴养血调经,以四物汤为主方,药用当归、赤白芍、生熟地、川芎,养血调经;川楝子舒肝止痛;黄芪、白术、艾叶,益气温阳,通经止痛;阿胶乃养血补虚之妙品;茯苓、泽泻、陈皮,化痰利湿,去浊散结;夜交藤、枣仁、远志,安神养心。三诊月经已经干净,但脉细,且晨起如厕时腹痛,从二诊方加减,加补骨脂、细辛,温阳补肾,暖宫止痛。四诊时病痛已愈,惟有胃消化不佳,当健胃助消化。方中白术、川连、炒谷芽、茯苓、高良姜、人参、半夏等药,健脾益气,清化湿浊,消食助运;石斛、当归、川芎、赤白芍,养阴补血,调经补虚。

本案病情较重,但陆氏处理得当,一步步将较为危险的瘢瘕肿块消除,并将月经调理好,最终以调理脾胃收功。观此案,陆氏总的思路是活血暖宫,温补行气,并未滥用攻伐之药。

赵太太

初诊 小腹起块,阅八年。月事如常,恐是子宫疣。难以服药治愈。肥人故脉细,舌上有浮黑。

桂枝30克,丹皮60克,川芎45克,云苓120克,赤白芍各45克,三棱45克,桃仁120克,当归90克,莪术45克。

上药共研细末,水法丸,如绿豆大,每早晚空腹服6克,渐加至9克。

【按】患者小腹起块已经八年,陆氏认为“恐是子宫疣”,即现在的子宫肌瘤,辨证当属气滞血瘀证。病情较久当以丸药缓缓图之,方用桂枝茯苓丸为主方加味,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瘕;丹皮、赤白芍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白芍并能缓急止痛;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瘕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气;另加当归、川芎二药,养血活血;三棱、莪术二药,消坚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小腹瘕块之功,使瘀化瘸消。

此案小腹起块,则辨为子宫疣,比较牵强,仅陆氏臆测而已。若为子宫肌瘤,阅八年,又可见形,多影响月经,患者多有瘀滞情况,则或血块多,或月经量少色黑,或少腹痛;但此案月事如常,恐辨为腹中癌瘕更妥。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