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内外伤辨

肾之脾胃虚方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沉香温胃丸

治中焦气弱,脾胃受寒,饮食不美,气不调和。脏腑积冷,心腹疼痛,大便滑泄,腹中雷鸣,霍乱吐泻,手足厥逆,便利无度。又治下焦阳虚,脐腹冷痛,及疗伤寒阴湿,形气沉困,自汗。

附子(炮,去皮脐) 巴戟(酒浸,去心) 干姜(炮) 茴香(炮,以上各一两) 官桂(七钱)沉香 甘草(炙) 当归 吴茱萸(洗,炒去苦) 人参 白术 白芍药 白茯苓(去皮) 良姜 木香(以上各五钱) 丁香(三钱)

上为细末,用好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热米饮送下,空心,食前,日进三服,忌一切生冷物。

凡脾胃之证,调治差误,或妄下之,末传寒中,复遇时寒,则四肢厥逆,而心胃绞痛,冷汗出。《举痛论》云:“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夫六气之胜,皆能为病,惟寒毒最重,阴主杀故也。圣人以辛热散之,复其阳气,故曰寒邪客之,得炅则痛立止,此之谓也。

神圣复气汤

治复气乘冬,足太阳寒水、足少阴肾水之旺。

子能令母实,手太阴肺实,反来侮土,火木受邪。

腰背胸膈闭塞,疼痛,善嚏,口中涎,目中泣,鼻流浊涕不止,或息肉不闻香臭,咳嗽痰沫。上热如火,下寒如冰。头作阵痛,目中流火,视物 ,耳鸣耳聋。头并口鼻或恶风寒,喜日阳,夜卧不安,常觉痰塞,膈咽不通,口失味,两胁缩急而痛。牙齿动摇,不能嚼物。阴汗出,前阴冷。行步欹侧,起居艰难,掌中热,风痹麻木。小便数而昼多夜频,而欠,气短喘喝,少气不足以息,卒遗失无度。妇人白带,阴户中大痛,牵心而痛,黧黑失色。男子控睾牵心腹,阴阳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调,心烦霍乱,逆气里急而腹痛,皮色白,后出余气,复不能努,或肠鸣,膝下筋急,肩胛大痛。

此皆寒水来复,火土之仇也。

干姜(炮为末,一钱三分) 柴胡(锉如豆大) 羌活(锉,以上各一钱) 甘草(锉) 本(以上各八分) 升麻(锉) 半夏(汤洗,以上各七分) 当归身(酒浸锉,六分) 防风(锉如豆大)郁李仁(汤浸去皮,研如泥,入药同煎) 人参(己上各五分) 附子(炮,去皮脐,二分) 白葵花(五朵,去心,细剪入)

上件药都作一服,水五盏,煎至二盏,入草豆蔻(面裹烧,面熟去皮干) 黄 (以上各一钱) 橘皮(五分)

在内,再煎至一盏,再入下项药枳壳(五分) 黄柏(酒浸) 黄连(酒洗,以上各三分) 生地黄(汤洗,二分)

以上四味,预一日另用新水浸,又以川芎(细末) 蔓荆子(以上各三分) 华细辛(二分)

预一日,用新水半大盏,分作二处浸此三味,并黄柏等煎正药,作一大盏,不去渣,入此浸者药,再上火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服,空心。

又能治啮颊、啮唇、啮舌,舌根强硬等证,如神。宜食羊肉及ht 滋味。大抵肾并膀胱经中有寒,元气不足者,皆宜服之,神验。于月生月满时隔三五日一服,如病急,不拘时分服。

治法已试验者,学人当以意求其的,触类而长之,则不可胜用矣。予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此阴盛乘阳,而上气短,精神不足,且脉弦,皆阳气衰弱,伏匿于阴中故耳。癸卯岁六七月间,霖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泻痢,乃湿多成五泄故也。一日,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默思《内经》有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是先利小便也。又治诸泻而小便不利者,先分利之。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法当利其小便,必用淡渗之剂以利之,是其法也。噫!圣人之法,虽布在方策,其不尽者,可以意求。今客邪寒湿之胜,自外入里而甚暴,若以淡渗之剂利之,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也,则阳气愈削,而精神愈短矣,阴重强而阳重衰也。兹以升阳之药,是为宜耳。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二钱,防风半钱,炙甘草半钱。同 咀,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一服乃愈。大法云: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此得阳气升腾故愈,是因曲而为之直也。夫圣人之法,可以类推,举一则可以知百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