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七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脉法

脉经 【 晋?王叔和】

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 浮于手下。】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 一曰手下无,两旁有。】

洪脉:极大在指下。 【 一曰浮而大。】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 【 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脱。】

数脉:去来促急。 【 一曰一息六七至;一曰数者进之名。】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 【 一曰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曰浮紧为弦。】

紧脉:数如切绳状。 【 一曰如转索之无常。】

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 一曰重按之乃得。】

伏脉:极重指按之,着骨乃得。 【 一曰手下裁动;一曰按之不足,举之无有;一曰关上沉不出,名曰(亻大)。】

革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 【 《千金冀》以革为牢。】

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 【 一曰沉浮皆得。】

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 【 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浮而薄;一曰按之如欲尽。】

濇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 【 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

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软脉:极软而浮细。 【 一曰按之无有,举之有余;一曰细小而软。】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 【 一曰按之乃得,举之无有。】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散脉: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缓脉:去来亦迟,小快于迟。 【 一曰浮大而软,阴浮与阳同等。】

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 【 一曰举之不足,按之尽牢;一曰按之尽牢,举之无有。】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 按之来缓,时一止者,名结阳;初来动止,更来小数,不能自还,举之则动,名结阴。】

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结者生,代者死。

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

浮与芤相类。 【 与洪相类。】 弦与紧相类。滑与数相类。革与实相类。 【 《千金翼》云牢与实相类。】 沉与伏相类。微与濇相类。软与弱相类。缓与迟相类。 【 软与迟相类。】

平脉早晏法第二

黄帝问曰:夫诊脉常以平旦,何也?岐伯对曰:平旦者,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 【 《内经》作调匀,】 气血未乱,故乃可诊,过此非也。 【 《千金》同《素问》。《太素》云: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

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阳。阳生于尺动于寸,阴生于寸动于尺。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关主射中焦腹及腰;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

夫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太阴者,寸口也,即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

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复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之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复,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故曰:复溢是真脏之脉也,人不病自死。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

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脉之迟速大小长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则吉,反之者则为逆也。脉三部大都欲等,只如小人、细人、妇人、脉小软。小儿四五岁,脉呼吸八至细数者吉。 【 《千金翼》云:人大脉细,人细脉大;人乐脉实,人苦脉虚;性急脉缓,性缓脉躁;人壮脉细,人羸脉大。此皆为逆,逆则难治。反此为顺,顺则易治。凡妇人脉常欲濡弱于丈夫。小儿四五岁者,脉自快疾,呼吸八至也。男左大为顺。女右大为顺。肥人脉沉,瘦人脉浮。】

持脉轻重法第六

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 【 菽者小豆,言脉轻如三小豆之重,而动作皮毛之间者,肺气所行,故言肺部也。】 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 【 心主血脉,次于肺,如六豆之重。】 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 【 脾在中央,主肌肉,故次心如九豆之重。】 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 【 肝主筋,又在脾下,故次之。】 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也。 【 肾主骨,其脉沉至骨。】 故曰轻重也。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

脉法赞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腑。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察按阴阳,谁与先后。 【 《千金》云:三阴三阳,谁先谁后?】 阴病治官,阳病治腑。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审而知者,针入病愈。

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也,即手少阴经也,与手太阳为表里,以小肠合为腑。合于上焦,名曰神庭。在龟 【 一作鸠】 尾下五分。

肝部在左手关上是也,足厥阴经也,与足少阳为表里,以胆合为腑。合于中焦,名曰胞门。 【 一作少阳。】 在大仓左右三寸。

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是也,足少阴经也,与足太阳为表里,以膀胱合为腑。合于下焦,在关元左。

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手太阴经也,与手阳明为表里,以大肠合为腑。合于上焦,名呼吸之府,在云门。

脾部在右手关上是也,足太阴经也,与足阳明为表里,以胃合为腑。合于中焦脾胃之间,名曰章门,在季胁前一寸半。

肾部在右手关后尺中是也,足少阴经也,与足太阳为表里,以膀胱合为腑。合于下焦,在关元右,左属肾,右为子户,名曰三焦。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

脉何以知脏腑之病也?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即有热,迟即生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别知脏腑之病也。 【 腑者阳,故其脉数。脏者阴,故其脉迟。阳行迟,病则数。阴行疾,病则迟。】

脉来浮大者,此为肺脉也。脉来沉滑如石,肾脉也。脉来如弓弦者,肝脉也。脉来疾去迟,心脉也。脉来当见而不见为病,病有深浅,但当知如何受邪。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濇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软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 【 《千金翼》云:迟缓而长者脾也。】 是阴阳之脉也。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 阳脉见寸口,浮而实大,今轻手取之更损减而小,故言阳虚;重手按之,反更实大而沉,故言阴实。】

经言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脉俱动耶?然。经言如此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濇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濇者阴也,短者阴也。所以言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以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濇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濇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濇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之逆顺也。凡脉大为阳,浮为阳,数为阳,动为阳,长为阳,滑为阳;沉为阴,濇为阴,弱为阴,弦为阴,短为阴,微为阴,是为三阴三阳也。阳病见阴脉者反也,主死;阴病见阳脉者,顺也,主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数则吐血,阴微则下利;阳弦则头痛,阴弦则腹痛;阳微则发汗,阴微则自下;阳数口生疮,阴数加微必恶寒而烦挠不得眠也。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得阳属腑,得阴属脏。无阳则厥,无阴则呕。阳微则不能呼,阴微则不能吸。呼吸不足,胷中短气。依此阴阳以察病也。

寸口脉浮大而疾者,名曰阳中之阳。病苦烦满,身热头痛,腹中热。

寸口脉沉细者,名曰阳中之阴。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阴气不通,臂不能举。

尺脉沉细者,名曰阴中之阴。病苦两胫酸疼,不能久立,阴气衰,小便余沥,阴下湿痒。

尺脉滑而浮大者,名曰阴中之阳。病苦小腹痛满,不能溺,溺即阴中痛,大便亦然。

尺脉牢而长,关上无有,此为阴干阳。其人苦两胫重,少腹引腰痛。

寸口脉壮大,尺中无有,此为阳干阴。其人苦腰背痛,阴中伤,足胫寒。夫风伤阳,寒伤阴。阳病顺阴,阴病逆阳。阳病易治,阴病难治。在肠胃之间,以药和之。若在经脉之间,针灸病已。

平虚实第十

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脉之虚实者,脉来软者为虚,牢者为实。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诊之虚实者,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问曰:何谓虚实?答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何谓重实?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问曰:经络俱实如何?何以治之?答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当俱治之。故曰:滑则顺,濇则逆。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

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

问曰:脉有相乘,有从 【 仲景从字作纵字】 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从。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

经言脉有伏匿者,伏匿于何脏而言伏匿也?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反见阳脉者,为阳乘阴也;脉虽时沉濇而短,此阳中伏阴。脉居阳部,反见阴脉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为阴中伏阳也。重阴者癫,重阳者狂。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

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师曰:脉有弦有紧,有濇有滑,有浮有沉。此六脉为残贼,能与诸经作病。

问曰:尝为人所难,紧脉何所从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肺中寒,故令紧;假令欬者坐饮冷水,故令紧;假令下利者,以胃中虚冷,故令紧也。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脉滑也。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脉与病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之时,病者因反大吐若下痢 【 仲景痢字作利,】 病腹中痛。因问言我前来脉时,不见此证,今反变异,故是名为灾怪。因问何缘作此吐痢?答曰:或有先服药,今发作,故为灾怪也。

问曰:人病恐怖,其脉何类?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

问曰:人媿者其脉何等类?师曰:其脉自浮而弱,面形乍白乍赤。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其脉自濇而唇口干燥也。

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其里痛也。行迟者,其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膝者,必腰痛里实。护腹如怀卵者,必心痛。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因伸者,无病也 【 一云呻者病也。】 假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目盼视 【 一云反面仰视,】 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此为诈病。假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迟疾短长杂脉法第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胃气手少阳三焦四时五行脉法。夫人言脉有三阴三阳,知病存亡,脉外以知内,尺寸大小,愿闻之。岐伯曰:寸口之中,外别浮沉。前后左右,虚实生死之耍,皆见寸口之中。脉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 【 一作得】 者为正邪。外结者病痈肿,内结者病疝瘕也。间来而急者,病正在心,症气也。脉来疾者,为风也。脉来滑者,为病食也。脉来滑躁者,病有热也。脉来濇者。为病寒湿也。脉逆顺之道不与众谋。

师曰:夫呼者脉之头也。初持之来疾去迟,此为出疾入迟,为内虚外实;初持脉来迟去疾,此为出迟入疾,为内实外虚也。

脉数则在腑,迟则在脏。脉长而弦,病在肝。脉小血少,病在心。 【 扁鹊云:脉大而洪,病出于心。】 脉下坚上虚,病在脾胃。脉滑 【 一作濇】 而微浮,病在肺。脉大而坚,病在肾。 【 扁鹊云:小而紧。】 脉滑者多血少气,脉濇者少血多气,脉大者血气俱多。又云:脉来大而坚者血气俱实,脉小者血气俱少。又云:脉来细而微者血气俱虚,沉细滑疾者热,迟紧为寒。 【 又云:洪数滑疾为热,濇迟沈细为寒。】 脉盛滑紧者病在外,热;脉小实而紧者病在内,冷。脉小弱而濇,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浮滑,其人外热风走刺,有饮,难治。脉沉而紧,上焦有热,下寒得冷,即便下。脉沉而细,下焦有寒,小便数,时苦绞痛,下利重。脉浮紧且滑直者,外热内冷,不得大小便。脉洪大紧急,病速进在外,苦头发热,痈肿。脉细小紧急,病速进在中,寒为疝瘕积聚,腹中刺痛。脉沉重而直前绝者,病血在肠间。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脉直前而中散绝者,病消渴。 【 一云病浸淫痛。】 脉沉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绝者,病在肌肉遁尸。脉左转而沉重者,气症阳在胷中。脉右转出不至寸口者,内有肉症。脉累累如贯珠不前至,有风寒在大肠,伏留不去。脉累累中止不至寸口,软者结热在小肠膜中,伏留不去。脉直前左右弹者,病在血脉中,肧血也。脉后而左右弹者,病在筋骨中也。脉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脉前小后大,即胷满短气。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所苦。夫脉者血之腑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 【 《太素》细作滑。】 濇则心痛,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短而急者病在上,长而缓者病在下。沉而弦急者病在内,浮而洪大者病在外。脉实者病在内,脉虚者病在外。在上为表,在下为里。浮为在表,沉为在里。

平人得病所起脉第十四

何以知春得病,无肝脉也?无心脉,夏得病;无肺脉,秋得病;无肾脉,冬得病;无脾脉,四季之月得病。

假令肝病者西行,若食鸡肉得之,当以秋时发,得病以庚辛日也。家有腥死,女子见之以明要为灾。不者,若感金银物得之。

假令脾病东行,若食雉兔肉,及诸木果实得之。不者当以春时发,得病以甲乙日也。

假令心病北行,若食豚鱼得之。不者当以冬时发,得病以壬癸日也。

假令肺病南行,若食马肉及麞鹿肉得之。不者当以夏时发,得病以丙丁日也。

假令肾病中央,若食牛肉及诸土中物得之。不者当以长夏时发,得病以戊己日也。

假令得王脉,当于县官家得之。

假令得相脉,当于嫁娶家得之,或相庆贺家得之。

假令得胎脉,当于产乳家得之。

假令得囚脉,当以囚徒家得之。

假令得休脉,其人素有宿病,不治自愈。

假令得死脉,当于死丧家感伤得之。

何以知人露卧得病?阳中有阴也。

何以知人夏月得病?诸阳入阴也。

何以知人食饮中毒?浮之无阳,微细之不可知也。但有阴脉来疾去疾,此相为水气之毒也。脉迟者,食干物得之。

诊病将差难已脉第十五

问曰:假令病人欲差,脉而知愈,何以别之?师曰:寸关尺,大小迟疾浮沉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平复,当自愈。人病,其寸口之脉与人迎之脉,小大及浮沉等者,病难已。

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十六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小腹中有疝瘕,王月 【 王字一本作五】 即冷上抢心。刺手心主经治阴,心主在掌后横理中。 【 即太陵穴。】

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痹 【 一作急痛,】 小肠有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经治阳 【 一作手少阳者,非,】 太阳在手小指外侧本节陷中。 【 即后溪穴。】

左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心脉也。苦心下毒痛,掌中热,时时善呕,口中伤烂。刺手太阳经治阳。

左手关前寸口阴实者,心实也。苦心下有水气,忧恚发之。刺手心主经治阴。

左手关上阳绝者,无胆脉也。苦膝疼,口中苦,眛目,善畏,如见鬼状,多惊少力。刺足厥阴经治阴,在足大指间 【 即行间穴,】 或刺三毛中。

左手关上阳实者,胆实也。苦腹中实,不安,身躯习习也。刺足少阳经治阳,在足上第二指本节后一寸。 【 第二指当云小指次指,即临泣穴。】

左手关上阴绝者,无肝脉也。苦癃,遗溺,难言,胁下有邪气,善吐。刺足少阳经治阳。

左手关上阴实者,肝实也。苦肉中痛,动善转筋。刺足厥阴经治阴。

左手关后尺中阳绝者,无膀胱脉也。苦逆冷,妇人月水不调,王月则闭,男子失精,尿有余沥。刺足少阴经治阴,在足内踝下动脉。 【 即太溪穴。】

左手关后尺中阳实者,膀胱实也。苦逆冷,胁下有邪气相引痛。刺足太阳经治阳,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 即束骨穴。】

左手关后尺中阴絶者,无肾脉也。苦足下热,两髀里急,精气竭少,劳倦所致。刺足太阳经治阳。

左手关后尺中阴实者,肾实也。苦恍惚健忘,目视(目巟)(目巟),耳聋怅怅,善鸣。刺足少阴经治阴。

右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大肠脉也。苦少气,心下有水气,立秋节即欬。刺手太阴经治阴,在鱼际间。 【 即太渊穴。】 右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大肠实也。苦肠中切痛,如锥刀所刺,无休息时。刺手阳明经治阳,在手腕中。【 即阳溪穴。】

右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肺脉也。苦短气欬逆,喉中塞,噫逆。刺手阳明经治阳。

右手关前寸口阴实者,肺实也。苦少气,胷中满,彭彭,与肩相引。刺手太阴经治阴。

右手关上阳绝者,无胃脉也。苦吞酸头痛,胃中有冷。刺足太阴经治阴,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 【 即公孙穴。】

右手关上阳实者,胃实也。苦肠中伏伏 【 一在愊愊,】 不思食物,得食不能消。刺足阳明经治阳,在足上动脉。 【 即冲阳穴。】

右手关上阴绝者,无脾脉也。苦少气下利,腹满身重,四肢不欲动,善呕。刺足阳明经治阳。

右手关上阴实者,脾实也。苦肠中伏伏,如坚状,大便难。刺足太阴经治阴。

右手关后尺中阳绝者,无子户脉也。苦足逆寒绝产,带下,无子,阴中寒。刺足少阴经治阴。

右手关后尺中阳实者,膀胱实也。苦少腹满,引腰痛。刺足太阳经治阳。

右手关后尺中阴绝者,无肾脉也。苦足逆冷,上抢胷痛,梦入水,见鬼,善魇寐黑色物来掩人上。刺足太阳经治阳。

右手关后尺中阴实者,肾实也。苦骨疼,腰脊痛,内寒热。刺足少阴经治阴。

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十七

心实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实者,手少阴经也。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苦胃胀。刺三里。

心虚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虚者,手少阴经也。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状恍惚。

小肠实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实者,手太阳经也。病苦身热,热来去,汗出 【 一作汗不出】 而烦,心中满,身重,口中生疮。小肠虚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虚者,手太阳经也。病苦颅际偏头痛,耳颊痛。

心小肠俱实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实者,手少阴与太阳经俱实也。病苦头痛身热,大便难,心腹烦满,不得卧,以胃气不转,水谷实也。

心小肠俱虚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少阴与太阳经俱虚也。病苦洞泄,苦寒少气,四肢寒,肠澼。

肝实左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厥阴经也。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自忿忿如怒状。

肝虚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

胆实左手关上脉阳实者,足少阳经也。病苦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干头重病,洒洒恶寒,胁痛。

胆虚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坐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目巟)(目巟)。

肝胆俱实左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实也。病苦胃胀,呕逆,食不消。

肝胆俱虚左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虚也。病苦恍惚,尸厥不知人,妄见,少气,不能言,时时自惊。

肾实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实者,足少阴经也。病苦膀胱胀闭,少腹与腰脊相引痛。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实者,足少阴经也。病苦舌燥,咽肿,心烦嗌干,胷胁时痛,喘欬汗出,小腹胀满,腰背强急,体重骨热,便赤黄,好怒好忘,足下热痛,四肢黑,耳聋。

肾虚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虚者,足少阴经也。病苦心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

膀胱实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逆满,腰中痛,不可俛仰劳也。

膀胱虚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虚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脚中筋急,腹中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转筋恶风,偏枯,腰痛,外踝后痛。

肾膀胱俱实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实者,足少阴与太阳经俱实也。病苦脊强,反折,戴眼,气上抢心,脊痛,不能自反侧。

肾膀胱俱虚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虚者,足少阴与太阳经俱虚也。病苦小便利,心痛,背寒,时时少腹满。

肺实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实者,手太阴经也。病苦肺胀,汗出若露,上气喘逆,咽中塞,如欲呕状。

肺虚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虚者,手太阴经也。病苦少气不足以息,嗌干不潮津液。

大肠实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腹满,善喘欬,面赤身热,喉咽中如核状。

大肠虚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胷中喘,肠鸣,虚渴,唇口干,目急善惊,泄白。

肺大肠俱实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阳俱实者,手太阴与阳明经俱实也。病苦头痛,目眩,惊狂,喉痹痛,手臂卷,唇吻不收。

肺大肠俱虚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耳鸣嘈嘈,时妄见光明,情中不乐,或如恐怖。

脾实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太阴经也。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

脾虚右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太阴经也。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

胃实右手关上脉阳实者,足阳明经也。病苦腹中坚痛而热 【 《千金》作病苦头痛,】 汗不出,如温疟,唇口干,善哕,乳痈,缺盆腋下肿痛。

胃虚右手关上脉阳虚者,足阳明经也。病苦胫寒,不得卧,恶寒洒洒,目急,腹中痛虚鸣 【 《外台》作耳虚鸣,】 时寒时热,唇口干,面目浮肿。

脾胃俱实右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实也。病苦脾胀,腹坚,抢胁下痛,胃气不转,大便难,时反泄利,腹中痛,上冲肺肝,动五脏,立喘鸣,多惊,身热,汗不出,喉痹,精少。

脾胃俱虚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逆寒,泄注不已。

肾实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实者,足少阴经也。病苦痹,身热,心痛,脊胁相引痛,足逆热烦。

肾虚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虚者,足少阴经也。病苦足胫小弱,恶风寒,脉代绝时不至,足寒,上重下轻,行不可以按地,少腹胀满,上抢胷胁痛,引肋下。

膀胱实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转胞,不得小便,头眩痛,烦满脊背强。

膀胱虚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虚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肌肉振动,脚中筋急,耳聋,忽忽不闻,恶风飕飕作声。

肾膀胱俱实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实者,足少阴与太阳经俱实也。病苦癫疾头重,与目相引,痛厥欲起走,反眼,大风多汗。

肾膀胱俱虚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虚者,足少阴与太阳经俱虚也。病苦心痛,若下重,不自收,篡反出,时时苦洞泄,寒中泄,肾心俱痛。一云肾有左右,而膀胱无二,今以左肾合膀胱,右肾合三焦。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十八

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摩治风膏,复令汗出。

寸口脉紧,苦头痛骨肉疼,是伤寒。宜服麻黄汤发汗,针眉冲、颞颥,摩治伤寒膏。

寸口脉微,苦寒为衂。宜服五味汤,摩茱萸膏,令汗出。

寸口脉数,即为吐,以有热在胃管,熏胷中。宜服药吐之,及针胃管,服除热汤。若是伤寒七八日至十日,热在中,烦满渴者,宜服知母汤。

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宜服防风汤,以药薄熨之,摩治风膏,灸诸治风穴。

寸口脉滑,阳实,胷中壅满吐逆。宜服前胡汤,针太阳、巨阙泻之。

寸口脉弦,心下愊愊,微头痛,心下有水气。宜服甘遂圆,针期门泻之。

寸口脉弱,阳气虚,自汗出而短气。宜服茯苓汤、内补散,适饮食消息,勿极劳;针胃管补之。

寸口脉濇,是胃气不足。宜服干地黄汤,自养调和饮食,针三里补之。 【 三里一作胃管。】

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衂血,空虚去血故也。宜服竹皮汤、黄土汤,灸膻中。

寸口脉伏,胷中逆气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胷。宜服前胡汤、大三建圆,针巨阙、上管,灸膻中。

寸口脉沉,胷中引胁痛,胷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针巨阙泻之。

寸口脉濡,阳气弱,自汗出,是虚损病。宜服干地黄汤、薯蓣圆、内补散、牡蛎散并粉,针太冲补之。

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汤、生姜汤、茱萸圆,调和饮食以暖之。

寸口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虚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热即宜服竹叶汤、葛根汤,有寒宜服茱萸圆、生姜汤。

寸口脉细,发热吸吐,宜服黄芩龙胆汤;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汤,灸中府。

寸口脉洪大,胷胁满,宜服生姜汤,白薇圆亦可;紫菀汤下之,针上管、期门、章门。

右,上部寸口十七条。

关脉浮,腹满不欲食。浮为虚满,宜服平胃圆、茯苓汤、生姜前胡汤;针胃管,先泻后补之。

关脉紧,心下苦满急痛。脉紧者为实,宜服茱萸当归汤,又大黄汤两治之良,针巨阙、下管泻之。 【 《千金》云:服茱萸当归汤,又加大黄二两佳。】

关脉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生姜汤、附子圆,针巨阙补之。

关脉数,胃中有客热,宜服知母圆、除热汤,针巨阙、上管泻之。

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宜服平胃圆、补脾汤,针章门补之。

关脉滑,胃中有热,滑为热实,以气满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宜服紫菀汤下之,大平胃圆,针胃管泻之。 【 《千金》云:宜服朴硝麻黄汤、平胃圆。】

关脉弦,胃中有寒,心下厥逆,此以胃气虚,故尔。宜服茱萸汤,温调饮食,针胃管补之。

关脉弱,胃气虚,胃中有客热。脉弱为虚热作病,其说云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则寒起。正宜服竹叶汤,针胃管补之。

关脉濇,血气逆冷,脉濇为血虚,以中焦有微热。宜服干地黄汤、内补散,针足太冲上补之。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腧伤故也。宜服生地黄,并生竹皮汤,灸膈腧。若重下去血者,针关元;甚者宜服龙骨圆必愈。

关脉伏,中焦有水气,溏泄,宜服水银圆,针关元。利小便,溏泄便止。

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宜服白薇茯苓圆、附子汤,针胃管补之。

关脉濡,苦虚冷,脾气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汤、女萎圆,针关元补之。

关脉迟,胃中寒,宜服桂枝圆、茱萸汤,针胃管补之。

关脉实,胃中痛,宜服栀子汤、茱萸乌头圆,针胃管补之。

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宜服紫菀圆、泻脾圆,针灸胃管泻之。

关脉细,脾胃虚,腹满,宜服生姜茱萸蜀椒汤、白薇圆,针灸三管。

关脉洪,胃中热,必烦满,宜服平胃圆,针胃管,先泻后补之。

右,中部关脉十八条。

尺脉浮,下热风,小便难,宜服瞿麦汤、滑石散,针横骨、关元泻之。

尺脉紧,脐下痛,宜服当归汤,灸天枢,针关元补之。

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宜服小建中汤 【 一本更有顺四汤,】 针气海。

尺脉数,恶寒,脐下热痛,小便赤黄,宜服鸡子汤、白鱼散,针横骨泻之。

尺脉缓,脚弱下肿,小便难,有余沥,宜服滑石汤、瞿麦散,针横骨泻之。

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男子尿血,宜服朴硝煎、大黄汤下去经血,针关元泻之。

尺脉弦,小腹疼,小腹及脚中拘急,宜服建中汤、当归汤,针气海泻之。

尺脉弱,阳气少,发热,骨烦,宜服前胡汤、干地黄汤、茯苓汤,针关元补之。

尺脉濇,足胫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汤,针足大冲补之。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宜服竹皮生地黄汤,灸丹田、关元,亦针补之。

尺脉伏,小腹痛症疝,水谷不化,宜服大平胃圆、桔梗圆,针关元补之。 【 桔梗圆一云结肠圆。】

尺脉沉,腰背痛,宜服肾气圆,针京门补之。

尺脉濡,苦小便难 【 《千金》云:脚不收风痹,】 宜服瞿麦汤、白鱼散,针关元泻之。

尺脉迟,下焦有寒,宜服桂枝圆,针气海、关元补之。

尺脉实,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当归汤加大黄一两,以利大便;针关元补之,止小便。

尺脉牢,腹满,阴中急,宜服葶苈子茱萸圆,针丹田、关元、中极。

右,下部尺脉十六条。

平奇经八脉病第十九 【 八脉为病不在十二经,故系此卷之末】

脉有奇经八脉者,何谓也?然。有阳维阴维、有阳蹻阴蹻、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虞。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霶霈妄行,当此之时,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流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系也?然。阳维者,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者,起于诸阴之交。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溉灌诸经者也。阳蹻者,起于跟中,循外踝而上行入风池。阴蹻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而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冲脉者,起于关元,循腹里直上至咽喉中。 【 一云:冲脉者,起于气冲,并阳明之经,挟脐上行至胷中而散也。】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循背上至风府。冲脉者,阴脉之海也。督脉者,阳脉之海也。任脉者,起于胞门子户,挟脐上行至胷中。 【 一云: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咽。】 带脉者,起于季肋 【 《难经》作季胁,】 回身一周。此八者,皆不系于十二经,故曰奇经八脉者也。奇经之为病何如?然。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相维,怅然失志,容容 【 《难经》作溶溶】 不能自收持。 【 怅然者,其人惊即维脉缓缓,即令身不能自收持,即失志善忘恍惚也。】 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 【 阳维为卫,卫为寒热。阴维为荣,荣为血,血者主心,故心痛也。】 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 【 阴蹻在内踝,病即其脉急,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 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 【 阳蹻在外踝,病即其脉急,其人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 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 【 冲脉从关元至喉咽,故其为病逆气而里急。】 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 督脉在背,病即其脉急,故令背强也。】 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 【 任脉起于胞门子户,故其病结为七疝瘕聚。】 带之为病苦腹满,腰容容 【 《难经》作溶溶】 若坐水中状。 【 带脉者回带人之身体,病即其脉缓,故令腰容容也。】 此奇经八脉之为病也。

诊得阳维脉浮者,蹔起目眩,阳盛实,苦肩息,洒洒如寒。

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胷中痛,胁下支满,心痛。

诊得阴维如贯珠者,男子两胁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有疮状。

诊得带脉左右遶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

两手脉浮之俱有阳,沉之俱有阴,阴阳皆实盛者,此为冲督之脉也。冲督之脉者,十二经之道路也。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痴。不者必当犹豫有两心也。两手阳脉浮而细微,绵绵不可知,俱有阴脉,亦复细绵绵,此为阴蹻阳蹻之脉也。此家曾有病鬼魅风死,苦恍惚,亡人为祸也。

诊得阳蹻病拘急,阴蹻病缓。

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俛仰,大人癫病,小人风癎疾。

脉来中央浮直,上下痛者,督脉也。动苦腰背膝寒,大人癫,小儿癎也,灸顶上三圆,正当顶上。

尺寸脉俱牢 【 一作芤,】 直上直下,此为冲脉。胷中有寒疝也。

脉来中央坚实,径至关者,冲脉也。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绝孕,遗矢溺,胁支满烦也。横寸口边丸丸,此为任脉。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不得俛仰拘急。

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脐下三寸。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