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症因脉治

肿胀总论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秦子曰:肿症在表者多,胀症在表者少。肿症肿于遍身,现于皮肤,在外不在内。胀症胀于心腹,即《内经》所谓心腹满,旦食不能暮食也。是以其症当分,其治当别。然经络同者,症形治法,亦无不同。例如外感之肿,与外感之胀,二者固自各异,至内伤五脏之肿,与内伤五脏之胀,则形症治法,大抵相似。今分列前后,以备互相参考。

外感肿症

风寒身肿

【风寒身肿之症】恶寒身热,身首皆肿,风胜多汗,寒胜无汗,此外感风寒,即《金匮》风水、皮水,从太阳经主治之症也。

【风寒身肿之因】表气素虚,肺气素热,表气虚则外邪易入,肺气热则皮毛易开;寒袭于肌表,郁而不散,则发热身肿之症作矣。

【风寒身肿之脉】多见浮大,或见浮数,或见浮紧。浮缓为风,浮紧为寒,浮数为热。

【风寒身肿之治】浮缓散风,浮紧散寒。仲景防己黄 汤,治风者也。甘草麻黄汤、杏子汤,肺经,兼喘咳,泻白散加防风。寒入肺经,而发热喘咳者,泻白散加麻黄。

防己黄 汤

防己 黄 甘草 白术

上用七钱,加姜、枣煎服,以绵被围腰,微汗为度,洁古用此汤调五苓散。

《金匮》甘草麻黄汤

甘草 麻黄

《金匮》杏子汤

麻黄 杏子 甘草

越婢汤

麻黄 石膏 生姜 大枣 甘草

桂枝芍药汤

桂枝 白芍药 甘草

大腹皮散

青皮 桑皮 槟榔 川芎 羌活 大腹皮 防己

木香丸

木香(五钱) 槟榔(五钱)

二味同研,水为丸。

朱砂(五分) 为衣。

泻白散

桑白散 地骨皮 甘草

风加防风。寒加羌活、麻黄。

寒湿身肿

【寒湿身肿之症】身重身痛,足胫冷,胸满闷,遍身肿,此寒湿肿之症也。

【寒湿身肿之因】或时令阴雨,天气寒冷;或居处阴湿,阴寒之气,袭于肌表;或因汗出遇水,水寒所伤,则寒湿肿之症成矣。

【寒湿身肿之脉】脉多沉小,或见沉迟,或见沉濡。

【寒湿身肿之治】恶寒身痛,先宜温经散湿,冬月麻黄桂枝汤,余月羌独败毒散。湿气壅滞者,胜湿汤。肺经伤湿,喘咳水肿,导水茯苓汤。

麻黄桂枝汤

麻黄 桂枝 白芍药 甘草

羌独败毒散 见后湿热痿。

羌活胜湿汤 见后湿热肿。

导水茯苓汤 原文治遍身肿,喘满倚息,不能转身,饮食不下,小便溺出如割而麦冬 泽泻 白术 紫苏 陈皮 赤茯苓 柴胡 槟榔 木瓜 砂仁 木香 桑白皮

湿热身肿

【湿热身肿之症】身热目黄,小便赤涩,胸腹胀闷,四肢黄肿,口渴心烦,此湿热作肿

【湿热身肿之因】或湿热行令,袭人肌表,或先伤于湿,湿气久留,郁而成热,则湿热

【湿热身肿之脉】脉多洪数,或见沉滑,或见促结,或见实大,湿热太甚,脉反沉伏。

,八正散。下部肿,二妙丸。湿热在表者,羌活胜湿汤。

清肺饮

骨皮 桔梗 甘草 黄芩 桑白皮

四苓散 即五苓散去桂枝。

八正散 见后湿热腹胀。

二妙丸 见后湿热痿。

羌活胜湿汤 治湿热在表宜汗之症。

防风 羌活 柴胡 白芷 川芎 苍术 黄芩

燥火身肿

【燥火身肿之症】喘促气急,两胁刺痛,身面浮肿,烦躁不得卧,唇口干燥,小便赤涩,即河间燥伤肺气,节斋先喘后肿之症也。

【燥火身肿之因】时值燥令,燥火刑金,绝水之源,肺气焦满,清化不行,小水不利,气道闭塞,而燥火肿症作矣。

【燥火身肿之脉】或见浮数,燥伤于表;或见沉数,燥伤于里;或见躁疾,燥伤于血;【燥火身肿之治】若时令秋燥,竹叶白虎汤。燥伤于血,清凉饮子。有咳嗽,石膏泻白散。

竹叶石膏汤

竹叶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

咳嗽加桑白皮、地骨皮。

清凉饮子

黄芩 黄连薄荷 玄参 当归 芍药 甘草 山栀 牡丹皮

石膏泻白散

石膏 知母 桔梗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黄汗身肿

【黄汗身肿之症】身热胸满,四肢黄肿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如柏汁,久不愈痈脓。又有不恶风,小便利,若上焦寒,口多涎,身冷肿痛,状如周痹,脑中窒,不能食。

又有两胫不冷,反发热,名历节。食已汗出,常见盗汗,汗出不凉,反发热,久久必甲错,生恶疮,身 胸中痛,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皆黄汗肿症也。

【黄汗身肿之因】以汗出入水,水邪内侵,或汗出当风;汗与水皆寒湿之气,内结郁久,则成热成黄,而黄汗肿之症作矣。

【黄汗身肿之脉】其脉自沉,或多沉迟,阳症阴脉,故用桂枝。

【黄汗身肿之治】《金匮》以身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者,用黄 芍药桂酒汤。

两胫不冷,反发热,名历节。食已汗出,暮盗汗,汗出反发热者,用桂枝加黄 汤。

黄 芍药桂酒汤

黄 桂枝 白芍药

上三味,以苦酒煮。如怕烦心,以美酒易苦酒。

桂枝加黄 汤

桂枝 芍药 生姜 黄 大枣 生甘草

桢按:《金匮》治黄汗症,一曰身体痛,发热汗出而渴,汗出色如柏汁,脉自沉者,黄芍已,胃火劳动而汗出,暮夜则营分有虚热而盗汗,然既汗出,则宜身凉,今因水邪内结不散,故反发热,热久汗多,则皮肤之阴血,为热所灼,为汗所耗,久久必甲错,若再热,营气热,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辄轻,旋又复重,则汗虽出,发热不减,身重不除,久久内气必虚,肌肉 而动。内虚中气不得运,则胸中痛。元气上下不贯,则腰上有汗,下,腰 弛痛,如有物在皮肤中而不和顺;剧者不能食,疼痛烦躁,小便不利,桂枝加黄。按前一症,以汗出不固,水邪入营,郁而发热,热甚则发黄而渴,故以桂枝和营,以苦酒引入血分,散其水寒,则热自退,脉不沉矣。但卫虚不宜多汗,故用黄 之力实卫耳。后一症,即桂枝原方,加生姜、大枣、甘草,又饮热粥以助胃得汗,其加黄 实表固卫者何故?

盖治脉浮发热,汗多热不退之症,不得不用桂枝,以其多汗盗汗,又不得不用黄 ,此症因水寒之邪,盘结不散,汗虽出而热不减,正所云汗出而邪不出者,故仲景于桂枝散表方中,重加黄 ,佐以大枣、甘草、生姜,和其胃气,同功卫外,使其邪出而汗不出也。仲景以黄汗列之水气门,不入黄胆症中;宇泰又以黄汗为黄胆之首,而水肿门略注一条,此亦互相发明之意。然又有分别,汗出染衣,遍身无肿,乃黄胆中之黄汗,即《准绳》所云黄汗也。黄汗染衣,发热胫冷,即仲景黄 芍药桂酒汤所治之黄汗也;黄汗染衣,若胫不冷,反发热,即仲景桂枝加黄 汤所治之历节也。二症有肿不肿之分,故有水肿、黄胆之别。水寒之邪,内结脉沉,当同伤寒例。太阳发热多汗之桂枝症,用辛温解肌,使其邪散身凉;不可同热病门,热邪伏内,汗出热不退之症,用清里退热者比。

内伤肿症

肺虚身肿

【肺虚身肿之症】泻利喘咳,面色惨白,或肿或退,小便清利,或气化不及,小便时闭,大便时溏,即《金匮》脉沉自喘之正水,此肺虚肿症也。

【肺虚身肿之因】劳役过度,肺气久虚,清肃之令不行,下降之权失职,卫气壅遏,营

【肺虚身肿之脉】寸口细数,肺液干少;右关虚软,土不生金;尺脉细数,肾水不足

【肺虚身肿之治】肺燥者,生脉散。土不能生金者,四君子加杏仁、贝母。肾水不足,人参固本丸。肺气不能收摄,都气丸。

生肺散

人参 拣麦冬 北五味气逆加橘红,有痰加贝母,嗽多喘满加桑白皮,小便不利加杏仁。

四君子汤 治肺气不足。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

气逆加橘红。

人参固本丸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人参

痰加贝母。

都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

凡治虚证,当明阴阳,如阴虚当养阴,阳虚当养阳。如面色惨白,二便清利,气怯神离,肺之真阳虚也,当用四君子汤。若喘咳骨蒸,痰火上逆,痰中带血,此肺之真阴虚也,又当

肺热身肿

【肺热身肿之症】喘咳烦满,不得仰卧,喘息倚肩,身首皆肿,小便赤涩,此即《内经》诸气 郁,肺热成肿之症也。

【肺热身肿之因】肺热叶焦,肺气怫郁,升降之令不行;治节之官失职,则经络壅闭,营卫不谐,而遍身头面皆肿矣。

【肺热身肿之脉】右寸洪数,肺热之诊。关脉实大,胃火刑金。尺脉数大,肾火上炎。

左关弦数,木火侮金。左寸洪数,心火克金。

【肺热身肿之治】宜清肺者,家秘泻白散。兼风者,加防风。燥者,二冬二母汤。心火克金,泻心汤。肝火刑金,泻青丸、龙胆泻肝汤。肾火刑金,凉八味丸。阳明多火,肺受熏蒸,葛根石膏汤。水饮射肺,面浮喘逆,不得卧者,葶苈清肺饮。

家秘泻白散

川连 黄芩 石膏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二冬二母汤

天冬 麦冬 知母 贝母

泻心汤

黄连 半夏 甘草

泻青丸

当归 川芎 栀子 龙胆草 川大黄 羌活 防风 甘草

大便滑者去大黄,身无痛不发热,去羌活、防风,有寒热加柴胡,舌赤加黄连

龙胆泻肝汤

胆草 柴胡 黄芩 甘草 山栀 知母 天冬 麦冬 黄连 人参

凉八味丸 即六味丸加黄柏、知母。

干葛石膏汤

干葛 石膏 知母

葶苈清肺饮

葶苈子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大腹皮 马兜铃

脾虚身肿

【脾虚身肿之症】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语言懒怯,常肿常退,此脾虚肿之

【脾虚身肿之因】大病后,久泻后,脾土之真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不能运化水谷,

【脾虚身肿之脉】或见濡软,或见弦数,或见浮大,或见细涩,土败双弦,乃为木贼。

【脾虚身肿之治】宜温中健脾,用理中汤。实脾利水,用白术散。或脾肾虚寒,当温补天真,《金匮》肾气丸。脾虚痰凝者,六君子汤。脾阴虚损,脾火自旺,加味归脾汤。

理中汤

人参 炮姜 白术 炙甘草

白术散

白术 猪苓 泽泻 山药 莲肉 白茯苓 人参

金匮肾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桂、附、车前子。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广皮 熟半夏

加味归脾汤 即归脾汤加丹皮、山栀。

秦子曰:脾虚亦有阴阳之分,脾阴虚者,脾血消耗,脾火内炎,脾虽虚而仍热,服温补,则火愈甚,阴愈消,必得滋补脾阴,则阳退而无偏胜矣。

脾热身肿

【脾热身肿之症】面肿目黄,烦躁不卧,皮肤常热,小便赤,大便时泄时结,常肿不退

【脾热身肿之因】膏粱浓味,日积月累,热聚脾中,则脾热肿之症作矣。

【脾热身肿之脉】右关弦数,热积中州;左关弦数,肝热乘脾;右关沉滑,痰饮在胸。

【脾热身肿之治】加味泻黄散、栀连枳壳汤。兼肝火者,龙胆泻肝汤。胸前满闷,栀连平胃二陈汤,或倍加川连、枳实以消痞,或加升麻、干葛以宣扬。二便闭,八正散,白芍药同川连,大清脾经之火。家秘戊己汤,加川连,清脾热,兼清肝火。

加味泻黄散

藿香 山栀 石膏 甘草 防风 大黄白芍药

栀连枳壳汤

枳壳 浓朴 广皮 甘草 山栀 川黄连

龙胆泻肝汤 见前肺热肿门。

栀连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栀子、连翘。

栀连二陈汤 即二陈汤加川连、山栀。

八正散 见湿热肿门。

戊己汤 家秘清肝脾血分之火。

白芍药 甘草 川黄连

肝肾虚肿

【肝肾虚肿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肿,腰间痛,渐至肿及遍身,面色黑黄,此肝肾经真阳虚,即《内经》石水症也。若水亏火旺,喘咳腹胀,内热便涩,此肝肾真阴虚肿,即《内经》肾水症也。

【肝肾虚肿之因】肝主施泄,肾主闭藏,肝肾之真阳不足,不能司其开阖,则小水不利。若阴精素虚,色欲太过,肝肾之真阴不足,虚火灼金,小水亦不利,《内经》所云关门不利,聚

【肝肾虚肿之脉】左脉迟弦,肝肾真阳不足。左脉细数,肝肾真阴不足。左脉沉紧,紧则为寒,沉则为水。左脉沉数,沉则为里,数则阴竭。

【肝肾虚肿之治】肾阳不足,《金匮》肾气丸、河车丸。肾阴不足,人参固本丸,家秘

《金匮》肾气丸 见前脾虚肿。

河车丸 治先天不足,气血两亏。

人胞一具(煎烂),入白茯苓、山药,打为丸。

人参固本丸 见前肺虚肿。

家秘肝肾丸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

知母(二两) 黄柏(二两) 当归(三两) 白芍药(三两)

上为细末,另以天冬、地黄各六两,熬膏为丸。

桢按:肝肾不足,宜分阴虚阳虚。例如治虚火,要分气分、血分。气分虚火,用补中益,加黄柏、知母。血分虚火,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故治肝肾阴虚火旺者,用家秘肝肾丸,以养真阴。阳虚火衰者,用八味丸,以养真阳。

外感腹胀

伤寒腹胀

【伤寒腹胀之症】恶寒发热,自汗口渴,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此热结膀胱腹胀之症。

若里热不恶寒,自汗不大便,烦满燥实,此阳明胃实腹胀之症。若腹胀硬痛,小便自利,大便或黑,此蓄血腹胀之症也。

【伤寒腹胀之因】表邪不解,内传太阳之本,则热结膀胱,小便不利而腹胀。若表已解,肠胃有实热,大便闭结,则腹亦胀。若血蓄下焦,结硬小腹,则腹亦胀。凡此皆伤寒门腹胀也。

【伤寒腹胀之脉】左尺沉数,膀胱结热。右脉沉实,肠胃实热。两尺沉牢,乃是蓄血。

【伤寒腹胀之治】热邪入里,腹胀满,脉沉数,大便结,承气汤选用,腹胀宜下。若寒热者,大柴胡汤。若热结膀胱,腹胀,小便不利者,仲景用五苓散,家秘用羌活木通汤,调六一散。若腹胀小便利,大便黑,桃仁承气汤。

承气汤

大柴胡汤 上二方,见伤寒。

羌活木通汤 见后不得卧。

五苓散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

桃仁承气汤 见后血鼓胀。

风湿腹胀

【风湿腹胀之症】发热身重,不能转侧,一身尽痛,心腹胀满,外连头面,此风湿腹胀之症也。

【风湿腹胀之因】或居处卑湿,或冒湿冲风,脾胃受伤,中州痞塞,而腹胀之症作矣。

【风湿腹胀之脉】脉多浮濡,或见浮缓,或见弦长,或见浮涩。

【风湿腹胀之治】胸前饱闷,防风平胃散。身热恶风,羌独败毒散、荆芥汤。下体重滞,五苓散。内外皆热,用防风木通汤,此上下分消法也。

防风平胃散

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加防风。下部胀加防己。

羌活败毒散 见后湿痿。

荆芥汤 见后湿热腹胀。

五苓散 即四苓散加桂。身发热,加防风。

防风木通汤 治风湿神效。

防风 木通

湿热腹胀

【湿热腹胀之症】面目黄肿,小便赤涩,大便或结,或泄黄糜,或日晡潮热,烦渴口苦,口甘口淡,腹胀胁痛,此湿热腹胀之症也。

【湿热腹胀之因】湿热之邪,感入肠胃,不得外泄,湿淫太过,痞塞不通,则腹胀之症

【湿热腹胀之脉】脉浮而濡,趺阳反数,或见浮大,或见沉滑,或见促结,甚则反伏。

【湿热腹胀之治】面黄目黄,胁痛口苦,肝胆有火,龙胆泻肝汤。小便赤涩,木通六一散。二口苦清胆火,口甘清脾火,口淡清胃火,口齿清肾火。身热脉浮,应汗者,宜辛凉

龙胆泻肝汤 见前脾热肿。

六一散 木通汤冲服。

八正散

瞿麦 蓄 滑石 甘草 山栀 车前子 木通 大黄

家秘泻黄散

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枳壳 川黄连

酒客加干葛,腹痛加大黄,小水赤加木通、滑石,阳明热加干葛,寒热加柴胡,虚加

大柴胡汤

即小柴胡去人参加大黄。

干葛石膏汤

干葛 知母 石膏 甘草

腹皮热加地骨皮、川黄连。

荆芥汤 治表有湿热,腹胀身大。

荆芥 防风 薄荷 地肤子

寒湿腹胀

【寒湿腹胀之症】身重不温,手足厥冷,腹胀无汗,此寒湿腹胀之症也。

【寒湿腹胀之因】春时应温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凉,兼之天冷阴雨,或坐卧卑湿,寒湿袭于腠理,壅闭脉络,而腹为之胀矣。

【寒湿腹胀之脉】寸脉沉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若见弦紧,弦则善胀,紧则恶寒。

【寒湿腹胀之治】身重身冷无汗,甘草麻桂汤、麻桂术甘汤。下体重多汗,防己茯苓汤。寒湿内伏,术附汤。中气弱,理中汤,温中气而散寒湿。

甘草麻桂汤

甘草 麻黄 桂枝

麻桂术甘汤

麻黄 桂枝 白术 甘草

家秘白术易苍术。

防己茯苓汤 治里水,腰下重。

防己 黄 桂枝 茯苓 甘草

术附汤 温经散湿,此方独胜。

白术 熟附子

理中汤 见前脾虚肿。

内伤腹胀

气结腹胀

【气结腹胀之症】胸腹凝结作胀,胀而不休,或胸前饱闷,或小腹胀急,此气结作胀之

【气结腹胀之因】或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或因思虑伤脾,脾气郁结,郁怒思虑,则

【气结腹胀之脉】多见沉涩,或见沉弦,或见沉伏,《脉经》云,下手脉沉,便知是气

【气结腹胀之治】攻冲刺痛,四七汤。寒凝结胀,浓朴汤。胸前饱闷,枳桔平胃散。小腹胀急,青皮散。小便涩滞,木通饮。

四七汤 治七情气结。

半夏 苏叶 浓朴 白茯苓

加生姜、红枣。

浓朴汤

浓朴 陈皮 甘草 干姜 白茯苓

枳桔平胃散

枳壳 桔梗 苍术 广皮 甘草 浓朴

青皮散

青皮 大腹皮

二味同煎。

木通饮 治胁肋刺痛臌胀。

木通 陈皮 苏梗 甘草

加生姜、红枣。

气散腹胀

【气散腹胀之症】时胀时退,气怯,言微,目慢神清,静则稍减,动作胀急,此气散腹

【气散腹胀之因】或劳动太过,中气受伤,或久病缠绵,元气受损,肺不能通调,脾不能转输,肾不能闭藏,则真气散,而腹胀之症作矣。

【气散腹胀之脉】六脉无力,虚大无根,浮缓散慢,神离反疾。

【气散腹胀之治】气怯言微,生脉散。动作胀急,静则稍减,戊己汤,加敛气之药。气不归原,都气丸、纳气丸。气虚极,以四君子汤、参橘煎送下。

生脉散 生津液,充血脉,助元敛神。

人参 麦冬 北五味

戊己汤 伐肝扶脾,调敛中州,故名戊己。

白芍药 甘草

都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北五味。

纳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益智仁。

四君子汤 见后脾虚胀。

参橘煎 见喘症条。

肺虚腹胀

【肺虚腹胀之症】面色惨白,气弱不振,时胀时退,二便清利,此肺经阳虚之症。

若肌肉消瘦,咳嗽面红,多汗骨蒸,此肺经阴虚之症。二者皆名肺虚腹胀症也。

【肺虚腹胀之因】肺阳不足,治节无权,肺阴亏损,清肃不行,肺为相传,主宰一身,肺气若虚,诸经皆结,而腹胀之症作矣。

【肺虚腹胀之脉】寸口脉微,或见濡软,或见沉细,或见沉涩,甚则沉结。

【肺虚腹胀之治】肺阳不足,脉缓濡软,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肺阴不足,脉虚细数,人参固本丸、生脉散。肺虚气壅,难用补剂,人参平肺散。

四君子汤 保肺益气,补土生金。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补中益气汤 见前。

人参固本丸 见前肺虚肿门。

生脉散 见前气散腹胀。

人参平肺散 见后肺痹。

肺热腹胀

【肺热腹胀之症】喘息倚肩,不得仰卧,烦闷咳逆,腹胀胸痛,常胀不退,此肺热腹

【肺热腹胀之因】或肺素有热,又因膏粱浓味,酒湿辛辣之积热,上蒸清道,肺热焦满,而腹胀之症作矣。

【肺热腹胀之脉】右寸洪大,肺经有热。右关上溢,胃火熏蒸。左寸洪数,心火刑金。

【肺热腹胀之治】喘息倚肩,不得仰卧,烦闷咳逆,葶苈泻肺汤,合泻白散。胃火熏蒸腹胀作痛,大便结者;枳桔大黄汤。心火刑金,泻心各半汤。木中火发,泻青各半汤。以上

葶苈泻肺汤

葶苈子 大枣

泻白散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枳桔大黄汤 家秘治肠热肠结,诸腹胀大。

枳实 桔梗 大黄 大腹皮 桑白皮 广皮 甘草

泻心各半汤 家秘治心火刑金。

川黄连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泻青各半汤 家秘治肝火刑金

胆草 黄芩 青黛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脾虚腹胀

【脾虚腹胀之症】食少身倦,脾虚不运,二便清利,言语轻微,心腹时胀时退,朝宽暮急,此脾虚腹胀之症也。

【脾虚腹胀之因】脾气素虚,饮食难化,强食过饱,凝积肠胃,荣卫稽留,则脾虚腹胀

【脾虚腹胀之脉】或见虚软,或见空大,或见细微,或见弦急。两手双弦,木乘土位。

【脾虚腹胀之治】脾气不实者,参苓白术散。言语轻微者,四君子汤。心腹时胀,饮食

参苓白术散

人参 白术 广皮 白茯苓 白扁豆 甘草 泽泻 莲肉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加减枳术汤

白术 枳实 人参 广皮 甘草 熟砂仁 白茯苓

脾实腹胀

【脾实腹胀之症】眼目黄肿,夜不得卧,肚腹时热,小便赤色,大便或结或泻,或时作痛,泻下黄沫,肛门热痛,此脾实腹胀之症也。

【脾实腹胀之因】膏粱积热,湿热之气,聚于脾中而不散;湿热伤脾,不得转输,传道之令不行,中州之官失职,诸经凝窒,而脾实腹胀之症成矣。

【脾实腹胀之脉】右脉滑大,或见洪数,或见沉实,或见洪长,或见沉急。

【脾实腹胀之治】眼目黄肿,龙胆泻肝汤。肚腹时热,川连戊己汤、川连枳壳汤。小便赤色,导赤各半汤。泻下黄沫,家秘泻黄散。肛门热,川连枳壳汤加黄柏、槐米。胸前满闷,栀连二陈汤、栀连平胃散,加枳实以消痞满。

龙胆泻肝汤 见前肺热肿。

川连戊己汤

白芍药 甘草 川黄连

川连枳壳汤

川连 枳壳 木通 甘草 大腹皮 地骨皮

导赤各半汤

黄芩 黄连 甘草 犀角 麦冬 滑石 栀子 茯神 知母 人参

家秘泻黄散

川连 枳壳 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栀连二陈汤 即二陈汤加山栀、黄连。

栀连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山栀、黄连。

肝火腹胀

【肝火腹胀之症】目睛黄,两胁痛,小腹胀急,或攻刺作痛,或左边胀甚,小便赤,夜不得寐,此肝火腹胀之症也。

【肝火腹胀之因】或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或浩饮酒伤,热聚于胆,木火乘脾,则膈塞不利,而腹胀之症作矣。

【肝火腹胀之脉】左关弦数,或见沉弦,或见沉数,或见促止,或见模糊,沉细弦数,肝家之火,浮大弦数,胆经之热。

【肝火腹胀之治】轻者清肝饮,未应,泻肝汤,或左金丸。

清肝饮

柴胡 黄芩 山栀 连翘 桔梗 川芎 甘草

龙胆泻肝汤

胆草 柴胡 黄芩 山栀 连翘 知母 麦冬 川连 人参 甘草

左金丸

川黄连 吴茱萸二味同浸炒,去吴茱萸,用川连丸服。

肝肾腹胀

【肝肾虚胀之症】腰软作痛,痛连季胁,小便常涩,气怯消瘦,小腹胀冷,《内经》所云石水,此肝肾经虚胀之症也。

【肝肾虚胀之因】真元不足,断削太过,若肾之真阳虚,则开阖之关不利;肾之真阴虚,则封闭之司失权。若肝经虚损,则施泄之令不行,是以二便不得分晓,而腹胀之症作矣。

【肝肾虚胀之脉】左关细小,肝经不足。左尺细小,肾经不足。若见沉迟,真阳不足。

若见细数,真阴不足。

【肝肾虚胀之治】腰软常痛,大造丸主之,溶化龟鹿二仙胶为丸。小便常涩,小腹胀冷,《金匮》肾气丸主之。若真阴虚,脉数内热者,家秘肝肾丸。

大造丸

怀熟地 甘枸杞 菟丝子 浓杜仲 山药 白茯苓 紫河车

《金匮》肾气丸 即热八味丸加车前子、川牛膝。

家秘肝肾丸 见前肝肾虚肿。

食积腹胀

【食积腹胀之症】肚腹胀急,按之实痛,或一条扛起,或见累累小块,或痛而欲利,利后稍减,此食积腹胀之症也。

【食积腹胀之因】嗜食不谨,胃强能纳,脾弱不消,停滞脾胃之间,则食积腹胀之症作

【食积腹胀之脉】右关多滑,或见沉实,或见滑动,或见弦急。

【食积腹胀之治】肚腹胀急,按之实痛,枳实散。一条扛起,痛而欲利,利后稍减者,

枳实散

陈枳实 莱菔子 麦芽 山楂肉

枳朴大黄汤

陈枳实 浓朴 广皮 甘草 大黄

虫积腹胀

【虫积腹胀之症】肚大青筋,腹皮胀急,反能饮食,或面见白 黑点,或喜食一物,或腹起块扛,大便偶见长虫,此虫积腹胀之症也。

【虫积腹胀之因】脾气不足,强食伤脾,不能磨化,停积于中,湿热生虫,而腹胀之症

【虫积腹胀之脉】乍大乍小,乍数乍迟,或见沉滑,或见沉实,或见弦急,或见沉弦。

【虫积腹胀之治】追虫丸、万应丸、使君子丸。

有块扛起,下虫积而愈。

追虫丸

黑丑 槟榔 雷丸 南木香

万应丸

黑丑 大黄 槟榔 雷丸 南木香 沉香

使君子丸

使君子 芜荑 鹤虱槟榔 百部 苦楝根皮

痰饮腹胀

【痰饮腹胀之症】胸腹满闷,怔忡喘急,短息倚肩,呕恶痰涎,或腹中漉漉有声,此

【痰饮腹胀之因】胃强脾弱,多食难化,停滞为痰,转输失职,则腹胀之症作矣。

【痰饮腹胀之脉】脉多见弦,或见沉滑,或见沉弦,或见沉伏,或见偏弦。

【痰饮腹胀之治】胸闷怔忡,痰饮也,小半夏汤、二陈汤。喘息倚肩,支饮也,葶苈泻肺汤。呕恶痰涎,平胃二陈汤。腹中漉漉有声,导痰汤下之。

小半夏汤

熟半夏 生姜

二陈汤

熟半夏 白茯苓 广皮 甘草

葶苈泻肺汤

甜葶苈 大枣肉

平胃二陈汤

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半夏 白茯苓

导痰汤 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

熟半夏 枳实 橘红 南星 茯苓 甘草

血臌腹胀

【血臌腹胀之症】腹胀不减,肚大紫筋,腿足或见血缕,小便反利,大便或黑,血在上则漱水多忘,血在下则小腹闷痛,此血臌腹胀之症也。

【血臌腹胀之因】或因惊恐跌扑,或因恼怒悲哀,或因过食辛辣,血热妄行,不归故道,停积于中,则血臌腹胀之症作矣。

【血臌腹胀之脉】脉多见芤,或时见涩,或见沉数,或见细微,或见沉伏,或见牢实。

【血臌腹胀之治】腹胀不减,紫筋血缕,在上者红花桃仁汤,在下者桃仁承气汤,小腹

红花桃仁汤 治上焦蓄血。

红花 桃仁 当归 红曲 楂肉 丹皮 赤芍药 泽兰

胸痛,加郁金,甚加韭汁。胁痛,加青皮,甚加枳壳。

桃仁承气汤 治下焦蓄血。

桃仁 桂枝 芒硝 甘草 大黄

脏寒腹胀

【脏寒腹胀之症】四肢常冷,小腹胀急,冷硬如冰,小便清利,大便时泻,不思饮食,唇口色白,言语轻微,《内经》所云正水,即脏寒生满病之症也。

【脏寒腹胀之因】真阳素虚,脏气不足,又因口食冷物,身得寒气,则身中之天地不交,阴寒痞塞,而脏寒腹胀之症作矣。

【脏寒腹胀之脉】六脉沉迟,微细无力。左脉沉迟,肝肾虚寒;右脉沉迟,脾肺虚寒。

【脏寒腹胀之治】肝肾虚寒,腹冷如冰,大便不实,八味丸;小便不利,金匮肾气丸。

脾肺虚,不思饮食,言语轻微,理中汤;手足厥冷,四逆汤。

八味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

《金匮》肾气丸 即热八味地黄丸加车前子、牛膝。

理中汤 见前脾虚肿。

四逆汤

干姜 甘草 附子

六腑腹胀

【六腑腹胀之症】胸前胀满,妨于饮食,胃胀也。肠鸣而痛,濯濯有声,大肠胀也。小,小腹胀满,小肠胀也。气癃溺涩,少腹胀急,膀胱胀也。气满肤中,空空然响,三焦胀也。胁肋作痛,口苦太息,胆胀也。此六腑腹胀之症也。

【六腑腹胀之因】饮食不节,失饥伤饱,每成胃胀;中州停滞,成痰成积,肺气不清,下遗大肠,则腹乃胀。心胃有热,下遗小肠,则腹亦胀。肺气怫郁,不能下输膀胱,则小腹胀。三焦主人身之气,大气周流,则无障碍;三焦壅滞,腹胀乃作。肝胆主木,最喜条达,不得疏通,胆胀乃成。此六腑腹胀之因也。

【六腑腹胀之治】胃胀者,平胃散加减治之。大肠胀者,枳壳化滞汤、导痰汤。小肠胀者,木通饮。膀胱胀者,五苓散。三焦胀者,枳壳青皮饮,胆胀者,柴胡清肝饮。

平胃散

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胃热者加中栀、连。胃寒者加姜、桂。

枳壳化滞汤

枳壳 浓朴 神曲 广皮 莱菔子 麦芽 砂仁热者加川连。便硬加大黄。

导痰汤

南星 半夏 枳壳 橘红 甘草

木通饮

木通 陈皮 苏梗 甘草

加生姜、红枣。热者加川连。

五苓散

猪苓 泽泻 白术 白茯苓 肉桂

热结膀胱,车前木通汤调下。气化不及州都,参橘煎调下。

枳壳青皮饮

枳壳 青皮 大腹皮

三味等分。上焦胀,加桔梗;中焦胀,加苏梗;下焦胀,加木通。

柴胡清肝饮

柴胡 山栀 丹皮 青皮 苏梗 白芍药 钩藤

肝胆热,加龙胆草、青黛。

家秘消胀散 治肠胃停滞,诸腹胀大。

半夏 浓朴 枳实 香附 麦芽 楂肉 苍术 槟榔 广皮 干葛 神曲 莱菔子

共为细末,木通、大腹皮各三钱,煎汤调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