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大宝积经

卷第二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三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三

“复次,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乃于无边甲胄境界,无边大乘境界,无边大道境界而发趣之。何以故?于一切处能随入故。诸菩萨摩诃萨,为欲随入一切法故被大甲胄,为欲随入一切法故乘于大乘,为欲随入一切法故住斯大道,于一切法得平等故而发趣之。然此甲胄,不得少法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远若近、过现未来、有为无为、住不住者。若此甲胄,于一切法不能选择,不能决了,不能遍知,不能随入,不能作证,不能超过,不可名为被大甲胄。于一切法若能选择,若能决了,若能遍知,若能随入,若能作证,若能超过,乃可名为被大甲胄。又此大乘亦无少法若内若外,乃至回向一切智智,遍知随入作证超过,是故此乘名为大乘、法善巧乘、至涅槃乘、无上上乘、无等等乘。又此大道亦无少法若内若外,乃至能于一切诸法,平正大道而发趣之;此平正道无有少法不遍知者,是故此道名无上道、无数量道、无等等道。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被大甲胄,遍能随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遍能清净一切众生杂染烦恼,乘于大乘增长众生一切善根,住斯大道,劝化众生一切善法。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为一一众生,一一心行,尽生死际,长时流转求智慧乐,不舍甲胄而能坚固,被大甲胄、无量甲胄、难思甲胄、清净甲胄、无边甲胄、无取甲胄、知众生想甲胄、知无众生甲胄、知无我甲胄、知众生自性甲胄、随觉众生自性甲胄、知我自性甲胄、随觉我自性甲胄、知内自性甲胄、随觉内自性甲胄、知外自性甲胄、随觉外自性甲胄、知内外自性甲胄、随觉内外自性甲胄、知一切法自性甲胄、随觉诸法自性甲胄、知一切法无所得甲胄、知一切法自性无所得甲胄、了知一切诸法甲胄、无边甲胄、无中甲胄、无中边甲胄、非过去甲胄、非未来甲胄、非现在甲胄、无作甲胄、无作者甲胄。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甲胄,亦无所被,亦不随觉,亦不决了,亦不出离,亦不现证;无甲胄故而被甲胄,不随觉故而能随觉,不决了故而能决了,不出离故而能出离,不现证故而能现证。无所乘故而乘大乘,不于大乘而有施设,无所施设而为施设。然于大乘无少施设,若有施设则非施设,于彼施设不可得故、不可见故。亦无有乘以乘安住,以无所得而住大乘。远离趣向,不至究竟,不到涅槃,不可得故非道为道,于道发趣以平正故。此平正道无所施设,谁为施设?何处施设?从何施设?亦无有作亦无作者,亦非和合非不和合,一切厌离,一切不求。何以故?此平正道,与一切法不异不同,不相应故。不起法想,离一切法,无垢无净,法性亦尔无垢无净,是故此道名无染道,以不可趣而为进趣,以不可摄而为摄取。此道甚深,无生、无起、无出、无作、无得、无行、无处、无住、无障、无事,于一切事而能显了,于一切事而无差别,不随事转,以无事故,至无上处。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甲胄、此乘、此道,应如是知。然此甲胄、此乘、此道,无所可见,无所可知,不可得故。谁为被甲?谁乘此乘?谁行此道?亦不可见,亦不可知,亦不可得。

“无边慧,若诸菩萨摩诃萨闻斯法已,不惊不怖,读诵宣说,于法理趣无所乖违,随顺修行而生爱乐入于胜解,为斯法故应勤精进。若于斯法决定理趣,善巧方便有堪能者,被此甲胄,乘于此乘,行于此道。于此深法无所得故,而发趣之,尽生死岸,为正觉者,能以无边功德庄严,出现世间。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法中应生爱乐,起大精进而无放逸。若有众生,于此深法才生爱乐,我说彼人得大饶益,况能精勤不为放逸,戒行清净而发趣者!

“无边慧,汝观斯法若干广大、若干殊胜、若干清净。我于此法殷勤称赞,欲令众生而生爱乐,当得长夜利益安乐,为厌离故、寂灭故、遍知故。无边慧,汝当复观斯法,能授世间、出世间具足安乐。诸有若干匮乏众生,于此深法而退失故,远离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具足丰饶安乐。无边慧,汝当复观如来现前此深法宝,若干丰饶、若干易得。汝今于此甚深之法应勤修习。诸有愚夫,于我演说此法宝时尚不欲闻,况能受持如来现前法宝丰饶?不乐听闻,不欲咨问。若于末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佛及法宝及持法者三不现前,何能欲闻、爱乐咨问?

“无边慧,然于后时,若为如来善加持者,此深法宝亦令可得。无边慧,彼怖畏时,此深法宝实无损减,亦无灭尽;但于此法无听闻者,无受持者。唯除我前渴仰听闻被甲胄者,当于彼时乃能爱乐听受斯法。彼时众生闻此法已能生净信,我说彼人当得成就斯广大法。况于今时于此法中,能生净信勤修行者!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被无上甲胄、无量甲胄、大甲胄时,应作是念:‘我为一切匮乏众生,所谓乏于戒者、乏于闻者、乏于慧者、乏解脱者、乏于解脱知见者,以此大法而丰足之。由是大法丰足之故,一切匮乏皆令舍离,戒财、闻财、慧财、解脱财、解脱知见财皆令富饶,贪瞋痴火皆令息灭,一切众病皆令除愈,无上良药皆令服之,服斯药故众病消除,获大安乐永离有余,证清凉性无上涅槃,无复有余思惟观察,不求一切有为无为。何以故?以此涅槃最上安乐,一切所求更无余故,所求永息已灭尽故。’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被于如是大甲胄已,又为哀愍摄取一切诸众生故,乘此大乘。此大乘者,过去诸佛已乘出离,未来诸佛当乘出离,现在诸佛今乘出离,无有去者,亦无有乘,亦无出离。何以故?以空、无相、无愿、无生、无作者故。非已出离,非今出离,非当出离,乘此乘者如是出离,为善出离而无执著,于一切法,非有和合,非无和合,无来无去。此乘、此道而出离时,亦非和合,无来无去。此乘、此道于大甲胄而出离时,亦非和合,非不和合,无来无去,不可得故。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以此甲胄、此乘、此道而发趣之。又此甲胄、此乘、此道而发趣时,不作是念:‘若凡夫法、若声闻法、若缘觉法、若诸佛法,彼法于我若远若近。’亦不作念:‘若空、无相、无愿、无生、无作,彼法于我若远若近。’亦不作念:‘若厌、若离、若灭,乃至大般涅槃,彼法于我若远若近。’无边慧,此大甲胄、此乘、此道,一切菩萨、一切声闻、一切缘觉、一切众生,所不能动,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诸佛世尊于此甲胄、此乘、此道,得不动已而般涅槃。何以故?一切诸法不可动故;一切法性、法性之相,相远离故,相清净故,遍清净故,不可以相而为观察,为胜观察,为遍观察;一切法相、法相之性,不可以性而为观察,为胜观察,为遍观察。一切诸法无性无相,不可显示,不可言说,是为诸法真实性相。

“无边慧,如此甲胄、此乘、此道,真实之相不可显示,不可言说亦复如是。为令众生当了知故,增长一切法光明故,于此甲胄、此乘、此道,假以施设而略说之。汝今若欲于此甲胄、此乘、此道随义行者,勿以施设,勿以显示,勿以言说,应随义行。随义行者,无少应行,无少随行。若于非义,不应随行;若于是义,则应随行。随义行时,不随声行,不随字行,不随语行,不随行者,不随彼转。何者为义?谓秘密说。于秘密说应随觉了,应以信行。以信行者,于是义中无所分别,于无分别乃应随行。应随行者,乃为不行,亦不随行。何以故?于是义中无少有行,无少随行,无少遍行。远离行故,不应随行,不随菩提相应而行,不随流转相应而行。于彼相应及不相应,皆非作意,皆非正念;念清净故,故不应行。

“无边慧,于是义中,汝应随行,勿异有行。若异随行则为妄失,随逐音声,随逐文字,随逐语言,于彼语言不能舍离。遍知音声,超过文字,随觉语言,则不随行,则不流转;于是义中,如是随行。如是随入则无少行,行止息故。无边慧,于义行时,勿复以行而行于义;若不以行而行于义,则为不来不复退还;若得不来不复退还,于此甲胄、此乘、此道,随顺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作大饶益。

“无边慧,若于此法如是说者,随义行者,能随入者,心不颠倒,无有疑惑成就胜解。于此甲胄、此乘、此道若未摄取,能摄取之,速当发趣。若有未被斯甲胄者,则能速被。若有未乘于此乘者,则能速乘。若有未住于此道者,则能速住。

“无边慧,彼诸众生当摄广大福德资粮,为佛世尊之所护念,于法无违,与僧同行。

“无边慧,汝已摄取无量善根,于后末世当以此法摄诸众生,为诸众生荷负重担,所获福德其量难说。”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无畏者,如是被甲时,

为利诸众生,乃被无边甲。

众生若贫乏,弊苦无法财,

无戒无多闻,无慧无解脱;

被此无边甲,令法致丰饶,

以法丰饶故,一切获安乐。

为舍诸贫苦,演说无上法,

闻者皆离尘,住斯安乐道。

戒蕴备充足,多闻如大海,

便得最上慧,由斯能断缚。

解脱遍照明,解脱正知见,

若能现证者,一切获安乐。

贪瞋痴大火,恒烧遍炽然,

众生由是苦,彼火我令灭。

授诸众生药,一切病皆除,

若病消除已,得至涅槃界。

永舍一切余,趣于安乐处,

从彼安乐中,无有退还者。

一切有为乐,于彼不复求,

无上大安乐,于彼皆当证。

以无戏论法,成熟诸众生,

究竟大安乐,一切皆当得。

如是发趣者,一往不复还,

出过于发趣,常得胜安乐。

于大安乐中,乐欲不乐欲,

发趣无发趣,一切皆当断。

如是被甲已,当乘于此乘,

为愍诸众生,一切皆摄取。

过去正遍知,此乘已出离;

未来正遍知,此乘当出离;

现在佛世尊,此乘今出离;

故于此大乘,无不皆乘者。

一切诸最胜,世间大依怙,

以此乘出离,不起于乘想。

非乘以为乘,非道以为道,

非出以为出,出离故无上。

此乘出离时,曾无少出离,

以空无有相,无愿无作故。

非乘非出离,乃名为大乘,

一切悉平等,由是而发趣。

此乘无和合,亦无不和合,

发趣无上道,现证大安乐。

此乘无相应,亦无不相应,

无处无所依,由是而发趣。

此道无有来,此道亦无去,

行斯正道者,寂静而发趣。

我说于此道,此乘此甲胄,

于法无所依,寂静最无上。

一切凡夫法,一切声闻法,

一切缘觉法,一切不可得。

于佛一切法,离垢无上法,

不远亦不近,一切不可得。

于空无相法,无愿无作法,

不远亦不近,一切不可得。

于厌离灭法,涅槃寂静法,

不远亦不近,一切不可得。

此乘此甲胄,此道无所取,

无上不可动,毕竟不可得。

一切法自性,真实希有相,

不可以施设,诸法性空故。

此乘此甲胄,此道无显示,

如诸法自性,彼性亦如是。

一切诸法中,相性不可得,

于无相性法,我略为开示。

一切诸法中,一切自性相,

于我如是说,毕竟无所有。

此乘及此道,甲胄自性相,

于彼求言说,毕竟亦非有。

言说非有故,是为希有相,

于彼言说中,语相亦非有。

诸法不可量,无胜无边量,

一切不可测,是故法无上。

此乘此甲胄,此道亦如是,

于彼无相中,如是应随入。

为令诸众生,遍知勤修习,

速逮法光明,故我如是说。

诸法无语言,一切不可说,

于彼诸法中,一切应随入。

以法无言故,于彼应随行,

行无少有行,一切法无行。

无求而乐求,无行而随行,

如是随行者,于义不观察。

汝今于实义,一切应随行,

音声及语言,于彼勿随转。

音声语言中,若得不随转,

于义乃随行,是为求义者。

何者名为义?应知秘密说,

以信无分别,是义乃随行。

明了如是义,能于秘密说,

无执无所著,不行不随转。

若有随行者,彼则随执著;

若无随行者,一切不随转。

由是正忆念,远离于随转,

菩提及生死,二俱不相应。

于彼亦无念,无念为正念,

于念清净故,说为清净者。

若异此修行,远离无上法,

汝应于是义,如说而修习。

若随语言者,是则随音声,

于彼不超过,同于世间法。

音声及文字,不应随彼转,

应知真实义,无行以随行。

实义无音声,亦无有文字,

超过语言故,乃名为实义。

是义应随行,随行无所有,

以行止息故,乃名为实义。

于真实义中,不行以为行,

斯则不退转,不舍于甲胄。

随顺大甲胄,大乘及大道,

趣于安乐处,利益诸众生。

此诸安隐法,我今为汝说,

汝当随义行,能断汝疑惑。

若乘此乘者,乘已当发趣,

速诣大菩提,现证无上觉。

于此最上乘,不乘为速乘,

于道于甲胄,其义亦如是。

于此无上法,精勤修习者,

彼诸众生等,为佛之护念。

于后怖畏时,汝当开此法,

广为诸众生,而作利益者。

于后怖畏时,若能开此法,

所生无上福,其数不可量。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所被甲胄名曰大胜,亦名无边胜,亦名大庄严;所乘之乘名曰大商,亦名无边光,亦名妙庄严;所行之道名曰无量庄严资粮,亦名无量方便资粮。以是道故,诸善丈夫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无边慧,乃往古昔过无量劫,复倍是数,有佛出世,号栴檀香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电光,国名光明。时,彼刹土地平如掌,无诸杂秽、瓦砾、荆棘,黄金白银而为沙聚,行列国界,睹者欣悦。时,四天下其洲皆广二亿由旬,一一洲中复有四万八千大城。其城一一广十由旬,长二十由旬,垣墙周回,严丽峻极。一一城有八俱胝人止住其中,十千聚落、一千园苑围绕庄严。而此国界,复有种种华树、果树、香树、衣树、上味之树及金刚树间错庄饰。池沼泉流,涯岸端直,八功德水盈满其中,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杂色辉映靡不周遍。彼栴檀香光明如来,寿六十八俱胝那由他岁,复有六十俱胝那由他诸声闻众以为眷属。彼时人民颜貌端正,安隐快乐,薄贪瞋痴,易可开示,以少劝化而能遍知诸法性相。

“无边慧,复于彼时有转轮王,名一切义成,七宝具足,四天归化。彼阎浮洲有一大城,其城纵广四十由旬,人民炽盛安隐丰乐。宫城之内广五由旬,间以七宝而为庄饰,妙多罗树垂诸铃铎,真金罗网弥覆其上。王之正殿纯绀琉璃,广一由旬,四面千柱。其殿之上复有千楼,高峻严丽,众宝装饰。于其殿前,有大香池周环澄澈。其傍复有十六香光小池,七宝所成,布列围绕。一一池间流渠激注,出妙音声如奏众乐。一一小池有八阶道,香光大池三十二道,一一阶道纯金所成。宝树行列,宝网弥覆,上妙香气遍满城中,故号彼池名曰香光。无边慧,彼转轮王有四夫人,一名无边音,二名贤善音,三名众妙音,四名鹅王音。一一夫人各有二子,一名不空胜,二名贤胜,三名龙胜,四名胜音,五名妙音,六名梵音,七名胜云,八名云音。婇女六亿,诸子十千。

“尔时,彼王于内宫中,与其眷属娱乐嬉戏,忽于空中见一如来妙色之身。时,彼如来即告王言:‘大王,应被无上甲胄,乘无上乘,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授诸众生智慧之药。勿得贪著人天五欲!此大甲胄而能摄受无上安乐,此无上乘而能诱入无上园苑,入此中者不复退还。一切人天种种诸欲,皆是无常变坏之法,势不久住,须臾磨灭。’无边慧,尔时一切义成大王,闻此说已,于彼如来而白言曰:‘其谁能示斯大甲胄,如彼甲胄而严被之?其谁能示斯之大乘,如彼大乘而乘御之?其谁能示斯之大道,如彼大道而发趣之?’时彼如来告一切义成大王言:‘大王当知,有栴檀香光明如来,王应诣彼。当为大王演说斯法,被大甲胄,乘于大乘,趣于大道。’时彼如来如是说已,欻然不现。

“无边慧,尔时一切义成大王,睹斯事已,悚栗毛竖,发希有心便生怖畏,不乐人天种种欲乐,厌舍一切诸行有为,求大甲胄、大乘、大道。即与八子及四夫人并余诸子、婇女侍从俱,往诣彼栴檀香光明如来所。既到彼已,与其眷属恭敬作礼,稽首佛足。即以一百檀卢那七宝杂华,散于如来应正遍知;复以无量支婆罗,奉献如来及声闻众;复以一切安乐资具,满十千岁而供养之。从是以后,弃舍王位,与其眷属,于栴檀香光明如来法中出家。无边慧,时彼栴檀香光明如来,知一切义成比丘及其眷属至乐之心,便为开示甲胄庄严、大乘庄严。彼既闻已发坚固心,为深法故尽其躯命,端坐思惟,精勤无退,常近如来,而于世间一切诸欲得无动念。

“无边慧,时彼如来,问一切义成比丘言:‘善男子,汝于今时,被大甲胄,乘于大乘,发趣道耶?以是道故而能成就一切智智、无等等智,汝当如理精勤修习。’彼一切义成比丘白栴檀香光明如来言:‘世尊,我于今时乃不见有名甲胄法,亦不见有能被甲胄者,亦不见有被甲所从,亦不见有被甲之处。世尊,我不见有名乘之法,亦不见有乘大乘者,亦不见有乘之所从,亦不见有乘大乘处。世尊,我不见有名道之法,亦复不见由此道故已发趣者、今发趣者,亦不见有道之所从,亦不见有道之处所。世尊,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远若近、若去来今,无得无见。如我今者作是观时,实无少法而可亲近而可证者。若我无证,世尊,宁当而问我言:被大甲胄,乘于大乘,发趣道耶?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如我等比于法修行,唯有如来乃能了知,非诸声闻、缘觉境界。’无边慧,彼一切义成比丘于如来前作是说时,与其眷属便得菩萨无生法忍,得法忍故皆不退转。尔时,栴檀香光明如来悉为授记:‘过五百阿僧祇劫,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闻授记欢喜踊跃,上升虚空高七多罗,即以偈颂赞如来曰:

“‘无量大名称,挺特如山王,

世尊一切智,能演诸功德。

佛眼悉明见,犹如日照临,

尊严大会中,我礼如来足。

无量德资粮,佛智已圆满,

我等亦当得,世尊无上智。

无上大光明,普照于人天,

开示诸法藏,无边功德海。

智慧常无失,正觉离烦恼,

慧光大精进,我礼深功德。

大龙大庄严,众相以严身,

安住如须弥,御众无伦匹。

能为世导师,映蔽人天众,

演说无所畏,我礼胜丈夫。

世尊大牟尼,无边功德海,

能开我法眼,令我被甲胄。

然我一切时,为乘大乘者,

常于此胜道,发趣更无余。

牟尼勇猛尊,觉知一切法,

世无有过者,我等咸归命。’

“无边慧,彼栴檀香光明如来应正遍知说此法时,成熟无量无数众生。一切义成比丘从是已后,与其眷属供养承事无量无数诸佛世尊,过五百阿僧祇劫,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超无边境界王如来。彼佛刹土,所有功德广长之相,亦如栴檀香光明如来应正遍知光明世界无有异也。诸声闻众其数无量。王之夫人诸子眷属,亦过五百阿僧祇劫,皆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于此道中,持大法炬,作大法明,放大法光,建大法幢,击大法鼓,乘大法船,以摄大法而发趣之。善丈夫戏而游戏之,霔以法雨润于众生,皆令欢喜,精勤勇进,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住此道时得法光明,以光明故能见一切诸法缘起,自性本空,自性无相,自性无起。不于色中而见于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于识中而见于识,异识缘起,了知识相自性本空,自性无相,自性无起,但属众缘见缘和合,众缘亦空无相无起。作是见时,不于眼中而见于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不于意中而见于意,异意缘起,了知意相自性本空,自性无相,自性无起。乃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欲界、色界及无色界,无有作者,无有受者,不于少法见有少法,异缘而起属众因缘,自性无相,自性无起,缘性亦空无相无起。无边慧,是为诸菩萨摩诃萨,住此道观察缘起;作是观已,能以智慧,于缘起中证真实际。以斯一切法光明故,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乃至一切诸佛之法,速得圆满。”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无畏者,如是能安住,

作大法光明,妙智而发趣。

建于大法幢,此幢无有上,

一切佛法中,正念而发趣。

智慧善游戏,法施诸众生,

霔于大法雨,无畏而发趣。

以法润众生,皆令得欢喜,

以是诸菩萨,妙善而发趣。

如是诸菩萨,得大法光明,

能于正法中,勇猛善安住。

由是法光明,了知一切法,

以众缘故起,一切无坚实。

诸法自性空,自性无有相,

自性无有生,自性无有体。

诸法以众缘,和合而共起,

众缘和合故,自性无所有。

菩萨能观察,了众缘亦空,

众缘自性空,自性无有相,

亦无有生起,亦非有所作,

如是观察者,于法勤修习。

诸起无体故,众缘亦非缘,

如是如理观,能知一切法。

观诸色受想,行识亦如是,

皆以众因缘,由斯诸蕴起。

诸蕴无有实,自性本来空,

性空故无相,一切无所起。

诸蕴远离相,离相则无生,

无生则无灭,诸蕴如是相。

无相妄有相,彼相从何有?

诸法无体故,斯蕴亦无性。

界处亦如是,一切从缘起,

自性本来空,无相无有体。

一切诸法中,法体不可得,

了知一切法,名义思惟者。

欲色无色界,一切从缘起,

自性本来空,无相亦无体。

观此能观智,何能知彼境?

此智及彼境,自性常远离。

所起及众缘,此二俱无作,

能作如是知,斯为真实相。

无相以相说,菩萨由斯入,

而亦不分别,若相及无相。

如斯善智者,能见真实相,

于诸法界中,不作少法相。

若法及法界,此二俱无相,

诸法远离相,说名为法界。

说名法界者,无界无非界,

虽名为法界,然实不可得。

思惟此义时,不念不可得,

离诸分别故,获大法光明。

诸法无性故,光明亦无性,

由斯观察故,复得法光明。

不见能观智,斯见亦不见,

见法虚妄故,说此名为观。

光明不思议,无边无有量,

见诸法皆空,说名不分别。

若法有诸相,常无证入者,

闻斯净法音,应生大欢喜。

若法无有生,常无分别者,

闻斯净法音,寂然获安乐。

若后末世时,闻斯无上法,

应说彼众生,久集诸功德。

若后末世时,闻斯无上法,

当于此法中,以速而发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