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6.阳虚头痛——白通汤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彭某,患头痛5年,凡疏散补泻之药尝之殆遍,均鲜疗效。迄今头隐作痛,乍止乍作,恒畏寒,喜戴帽,或厚带缠结,略觉宽解一时。人日渐清瘦而饮食如常,未尝急治。其脉细数无力,两尺尤虚,头痛喜热敷。肢寒身冷,舌白润无苔,尿清长,大便溏薄,脉症合参,乃系阴寒之气逆冲脑海,而无阳气以宁之,故阴盛阳衰,证见虚寒,成为阳虚头痛。唯阳虚头痛较之真头痛为轻,其来势也缓,或由病久虚致,或由攻伐太过逐渐形成。若真头痛则不然,其来势暴,头脑尽痛,足寒至节。两证虽有彼轻此重攸分,而治法则皆以抑阴扶阳为主,不过用药尚有等差耳。本证不待阳虚而脾土亦弱,拟用:

黄芪18g,白术12g,附子9g,肉桂6g,细辛3g。4剂病未衰减,仅痛时较前减短,畏寒如故。揆思证属虚寒,理应温补而效,其不效者,或因通阳药中参有补剂,反掣其肘而不能发挥回阳威力,不如专力侧重扶阳之为愈。因改拟白通汤,重用生附子以启下焦之阳,倍干姜大温中焦之气,葱白引阳气上通于脑以驱阴寒,浊降清升,病当自愈。服药后即觉一缕热气内下而上,达心胸则豁然开朗,通头脑则痛止神清,药效之神验若是,非臆所及。连进3帖,5年沉疴顿即霍然。后用温阳益肾药进退调复。

点评:此案颇耐玩味。辨为阳虚头痛当无疑义,而且“不特阳虚而脾土亦弱”,有大便溏薄可证。但是用了初诊方“病未衰减“,因思“其不效者,或因通阳药中参有补剂,反掣其肘而不能发挥回阳威力,不如专力侧重扶阳之为愈”。于是摒弃黄芪、白术类补药,改拟白通汤,“专力侧重扶阳”,“五年沉疴顿即霍然”,“药效之神验若是,非臆所及”。

郑钦安用附子讲究专用,“今人亦有知得此方(四逆汤)者,信之不真,认之不定,既用四逆汤,而又加以参、归、熟地,羁绊附子回阳之力,亦不见效。病家等毙,医生束手,自以为用药无差,不知用药之未当甚矣“(《医理真传•卷四》)。本案即是明证,可知赵氏对扶阳理论颇有心得。

郑钦安所谓“甘温固元,是姜、附、草,不是参、芪、术,学者不可不知也” (《医法圆通•卷二•敬云樵评语》),郑氏倡用附子扶阳,讲究单刀直入,不加补药,否则“反掣其肘而不能发挥回阳威力”,切记。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