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47.虚寒腹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一)

彭君德初夜半来谓:“家母晚食后腹内痛,呕吐不止。煎服姜艾汤,呕痛未少减,且加剧焉,请处方治之。”吾思年老腹痛而呕,多属虚寒所致,处以砂半理中汤。黎明彭君仓卒入,谓服药痛呕如故,四肢且厥,势甚危迫,恳速往。同诣其家,见伊母呻吟床第,辗转不宁,呕吐时作,痰涎遍地,唇白面惨,四肢微厥,神疲懒言,舌质白胖,按脉沉而紧。伊谓:“腹中雷鸣剧痛,胸胁逆满,呕吐不止,尿清长。”凭证而论,则为腹中寒气奔迫,上攻胸胁,胃中停水,逆而作呕,阴盛阳衰之候。《内经》五邪篇有云:“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又《金匮》叙列证治更切,“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尤在泾对此亦有精辟之论:“下焦浊阴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虚而堤防撤矣。故以附子补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草培令土厚而使敛阴气也。”其阐明病理,绎释方药,更令人有明确之认识。彭母之恰切附子粳米汤,可以无疑矣!但尚恐该汤力过薄弱,再加干姜、茯苓之温中利水以宏其用。服两帖痛呕均减,再二帖全愈。改给姜附六君子汤从事温补脾肾,调养十余日,即健复如初。

(二)

杨大昭,乃六旬老翁也。人虽肥胖,而精神殊不佳。顷病腹鸣攻痛,上下走逐,胸满欲呕,脉沉紧而迟,此系水寒之气相搏于中,脾肾失调之所致。曾服理中汤、附子粳米汤多剂,却无效验。然而全面观察,实为脾肾阳衰不胜阴寒之象,前方颇为针对,其不效者,此非矢不中的,乃力不及彀(gou)也。复思大建中汤为大辛大热峻剂,如此情景,利在速决,不容优柔再贻患者痛苦。遂径用大建中汤,呕痛未略减,且四肢有厥意,人亦虚弱已极,是时不唯宜温而且宜补。又《伤寒论》中之人参四逆汤与外台解急蜀椒汤两方,均为温补大剂,而又以后方为胜,因疏外台解急蜀椒汤:

蜀椒二钱大枣五枚甘草二钱干姜半夏各四钱附子五钱党参六钱饴糖一两煎好冲服。

药后阳回厥止,痛呕大减,再二剂遂愈。随用肾气丸、大补汤间服,渐次康复。

(三)

龚女痢愈未久,转致溏泻,一日四、五次,腹中时痛,痛则手足厥冷,呕吐清涎,曾进理中汤多剂未瘥。诊之,脉微细,舌白润,口不渴,小便清长,厥痛存在。今脉微厥痛,不仅病在太阴,亦且症兼少阴,其病由痢转泻,固为病变之良好机转,但泻利既久,脾胃已伤,脉微而厥,则肾阳亦复衰损,前服理中汤不应者,偏脾而遗肾耳。现以合治脾肾为宜,处近效白术汤:

白术五钱附子三钱炙草二钱生姜四钱大枣五枚。

用以培补脾胃,温暖肾阳。四剂手足厥回,痛泻俱止。惟肢倦神疲,饮食无味,再用益脾强胃之异功散加益智、山药扁豆、砂仁诸品,同时美味调补,半月遂收全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