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六因条辨

风温条辨五条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风温条辨第一

风温初起,面赤口燥,身热神迷,鼻轩多寐,不语不食,此风热上蒙。宜用葳蕤、知母、麦冬、桑叶、薄荷、沙参、杏仁、鲜菖蒲、广郁金、青竹叶等咪,疏风清热也。

风与温合,化为壮火,壮火食气,必伤肺金。故初起面赤拂郁,鼻息如鼾,热犯少阴,则神迷多寐,犹仲景所谓少阴症但欲寐之意相仿佛也。至默默不语,不思饮食,皆系风热混扰,清阳蒙蔽。在幼稚为甚者,以体属纯阳,易于引风。故用桑叶、薄荷疏风邪,杏仁、玉竹、沙参,麦冬,知母清温热,毌使传变为要。

风温条辨第二

风温咽痛,神昏烦躁,目赤舌绛,丹疹,脉促模糊,此风热内闭。宜用犀角地黄汤加羚羊角,鲜石斛、元参心、连翘心、鲜菖蒲;银花、金汁、薄荷、蝉衣,牛黄丸等味,表里两清也。

神迷舌绛,脉促模糊,乃热邪内逼,虚灵蒙蔽。更兼咽痛丹疹,烦躁不安,则内闭之险已极,倘痉厥一至,事难为矣。故用犀角、羚角清营络,生地、丹皮滋血热,连翘、元参,麦冬、石斛养胃津,银花、金汁解毒,薄荷、蝉衣袪风,更兼菖蒲,牛黄丸芳香宣窍,俾表里气血得以双清双解,而转危为安也。

风温条辨第三

风温一二日后,神反清,语反出,舌黄口渴,烦热脉洪,此温邪内蒸。宜用白虎汤加沙参、麦冬、杏仁、鲜玉竹、鲜石斛、连翘等味,清气透邪也。

初起神迷语骞,状如中风。过一二日后,反觉神清语出,是风邪外泄,并非中厥。若仍口渴舌黄,燔热脉洪,乃温热内燔,邪尚在气。宜用白虎汤合杏仁、玉竹、石斛、连翘、沙参、麦冬,一派甘寒之味,以清阳明气热为妙。

风温条辨第四

风温舌黄尖绎,神昏烦躁,目赤齿枯,此气血燔蒸。宜用玉女煎加元参、连翘、人中黄、牛黄丸等味,两清气血也。

目赤齿枯,神昏烦躁,邪已入血。故舌尖色绎,但苔仍带黄,气热未尽。未可专凉血分,恐滋腻难清。务得玉女煎合连翘、元参两清气血,人中黄、牛黄丸清营透邪,庶无遗漏之弊。

风温条辨第五

风温舌绛干焦,神清脉数,而热不肯解,此热劫胃阴。宜用复脉汤去姜桂,加鲜斛、白芍、地骨皮、梨汁、蔗浆等味,甘凉养阴也。

神清脉数,病退之象。然热不解,而舌绛焦黑,并无苔腻,是为无地之黑,乃热灼伤阴,胃津消烁,非甘凉濡润,充养胃阴,则热何以清。故用复脉汤去姜、桂者,恐增热耳,加蔗、梨者,助甘寒焉。若舌苔黄而焦黑,或老黄如沈香色者,此为有地之黑,因热瘀在腑,宿垢未清,大便闭结,昏宜下之。即用大黄、元明粉,生首乌,鲜生地,鲜石斛、鲜稻根等味,养阴攻热,不必过虑。近时医辈,一见攻下,不问应否,众口交咻,咸为诧异,此不过沽名盗利,以图虚声。殊不知仲景先师,汗,吐、下、和、温、清、补,泻,皆有一定之理。又有急下、微下,先攻、后攻之戒。故命后人云:有是症,投是药,方为良医。若恐招是惹非,有是症而不敢投是药,以致因循贻误,坐失机宜,岂得谓之良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