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五十五 户政二十七榷酤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前因时论十八税敛

吴铤

关市之征。盖将摧抑富商巨贾之窃利权。削弱豪家大姓之侵细民者也。然而受其害者。细民也。富商大豪。挟其厚赀以与民为市。居奇积赢。利及锱铢。上之人因以厚征之。欲以夺其利也。然彼方计其值以权子母。酌其入以逐什一。墆财役贫。转谷郡邑。上之所以摧折者止矣。而彼之居奇自如也。上之所入愈多。贫民之所出愈无限。而富商大豪中处其闲。乘积货逐利。上以供朝廷之赋税。下以操天下之利柄。百物腾贵。黎民重困。案关市之征。凡原隰之沃衍。园廛之生息。山泽之遗利。苟一物之可敛。一名之可纪。无不收其税而取其值。但行之既久。即欲施旷。大之恩。而尽予蠲除。势必不行。汉文弛山泽。和帝诏山林饶利。陂池渔采。勿取假税。乃后世所旷见。而计臣所不乐闻也。夫以关市之利。一一归之于上。虽天不能生。地不能长。百物不能养。以调其有余不足之数。则当酌中制以用之。使不至病民以病国。捐末利以还之。使不至损下以损上而已。元至元时。定收课税法。法三十分取一。商贾流行。百姓安业。诚以此行之。则苛敛之法除。烦扰之事去。不竭财于既涸之渊。不藏财于尽坐之府。恐有司好为浮冒。特命贤有司司其事。禁胥吏不得为奸。额外耗羡。不得递加。虽不能复讥而不征之制。然亦可以不至于为暴与。

禁末

王柏心

末亦多途矣。商为之首。先王为其妨农也。恒抑之。秦发民戍边。先。次市籍。汉高即位。复取贾人子折辱之。顾趋商者益多。以天子之威。不能伸令于庶民。诚事势之不可解者。故错之言曰。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然其时商犹有功于农。未甚困农也。农之所挟。粟米布缕。所需百物之用。所挟不能流转。所需不能罗致。商从而懋迁之。于农甚便。独奈何重折辱之。今之商非昔之商矣。不惟妨农且困农。不惟困农。上自贵流。下逮舆台。商皆钩取其赢余。而困之何者。敦朴之原绝。而奇之风炽也。百室之聚。必有数十家之市。千室之聚。必有数百家之市。万室之聚。必有数千家之市。核其器用。裨衣食者财什二三。余皆炫耳目荡心志者也。且夫商之所以奔走人者。在役末技。在通番货。二者。殃之门。蠹之府也。古者造作之区。官考其效。工执其艺。必中程。必利用。非是者有禁。故诈伪毋敢作。今也工之习恒业者。困与农民等。而末技之徒。穷极工巧。日日增加。财之源有尽。巧之窦无涯。以有尽徇无涯。安得不竭。其番货之奇淫。又千百倍于末技。挟无形之酖毒。烁九州岛之膏血。开尾闾之大壑。荡四民之筐箧。此二者。商皆笼而有之。夫利散于末技。犹曰吾民也。使利散于番舶。是岂不可为痛心者乎。然则返之之术。惟在躬行节俭。倡之于上。始自贵近。及乎编氓。然后优为之恤。厉为之禁而已矣。农。宜恤者也。今令农有能力耕倍收不出乡里者。复赐爵之例。宽其徭役。则趋农者必益奋。商之通有无佐衣食者如故。其有敢役游技。通番货。与为游技者。厉禁之。禁之不率。则着之下籍。别其衣冠。徭役不得代。子弟不得预试入仕宦。令吏以时阅市之百物。有奇不中法度者。售与购皆有罪。州县举其要。以此定课绩殿最。行之十年。或者末流稍衰乎。不然。吾惧夫公私之财力。毕归漏卮。后欲救之而无及也。

征商论

俞正燮

孟子言古之为市。有司者治之。有贱丈夫罔市利。始征商。谓仁政本不征商。商君则言重赋抑末。垦令篇云。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外内篇云。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市租太重。则民不得无田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伎巧。而事地利矣。按商贾。民之正业。易称先王通商贾。书言虞。夏使民懋迁有无化居。周酒诰言牵车服贾养父母可以乐饮。建国若郑。不侵其业。不得以为贱。又斥之为末。战国士无恒产。乃始发愤詈富人。战国策鲁仲连云。商贾之行不忍为。又有商君之策。皆所谓横议。疾贫妒富。亦其识之未宏也。周时太宰九职。商贾阜通货贿。闾师任民任商以市事贡货贿。其征商也。经入则九赋有关市山泽币余。司门征其货贿。廛人敛絘总质廛罚之市布。其无邸肆立持。则肆长敛其总布。又泉府有市之征布。其经出则大府职。以待膳服丧纪赐予。廛人布入膳府。至凶荒札丧。则司市云市无征。司关云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譬农凶岁不取盈也。孟子乃谓仁政关讥而不征。市又不廛不征。或由不悉周法。后人有经书不能读。折衷至当。分持孟子商君之说。或曰非仁政。或曰抑末反本。天理烂熟。使天理仁政。两者不能并立。四民皆王者之人。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不应商贾独以仁政不事君。专以征科苛责农民。上下相接以义。商贾若是末。则圣王循天理。不得因末为利。若云重征以抑末。则何如禁绝之。乃反诱而征之哉。楚汉兵争农废。财在商贾。汉杂用王霸。欲商贾输财。不得其名。直曰困辱之而已。至桑宏羊窃商君之说。始饰其辞曰。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郑康成注关市山泽币余之赋云。皆末作当增赋者。若今贾人倍算。夫圣人仁政固征农矣。仁政独不宜授田课植农桑而不征欤。农岂亦末作罔利。当征之使反本循天理冻馁欤。然则不征商非仁政。征商非抑末也。夫征商与征农。其义一也。

墟市论

高崧

洪氏隆兴职方乘。岭南村落有市。谓之墟。以其不常会。多虚日也。至白乐天诗。则称亥市鱼盐聚。或曰西蜀曰痎。言如痎疾。间日而作。江南恶以疾称。故变痎为亥。或曰非也。荆吴俗以寅申己亥日集于市。故白诗亦称亥日。总之不离乎不常会多虚日者是而皆不若嘉禾墟之善。嘉禾十余墟。在南门内者为丰和墟。以三六九为期。乡村男女。各负米谷豆麦。苎麻瓜果。韭薤葱蒜。竹木盐油。棉花布疋。互相通贸。非日用所常需者。不登于市。朝集暮散。民咸利之。是亦谓所不常会多虚日者也。而城东北各墟。或相离十里。或相离十五里。或期以一五七。或期以二四八。以一墟观之。则市不常会。合数墟观之。此虚则彼会。远近各得其所。男女各遂其欲。故市之善未有善于此者也。孟子曰。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说者谓廛者所以抑之。其不得不廛者。恐其以市为利薮也。法者所以平之。其不必复廛者。恐其以市为畏途也。今观嘉禾。所交易者。布疋菽粟之恒。所往来者。男女老幼之类。韭薤葱蒜。无山珍海错之奇。竹木苎麻。非珠玑玉贝之异。甚至鸡鸭之所孕字。亦可易粟数升。纺绩之所赢余。亦可贸盐数合。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足矣。童子无欺。精粗价相若可乎。此固不待征不必廛。并法亦无所用之。故曰。市之善未有善于此者也。我观通都大邑。商贾辐辏。征贵贱。权子母。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谓奇货之可居。惟秋毫之必析。究之相竞于末。其实不便于民。列肆之所陈。农夫之所弃也。贾客之所宝。匹妇之所轻也。又况僻在乡村。离城多里。抚兹囊橐。屈计无赢。纵有一尺布五母鸡。恐亦道远莫致。贾用不售矣。其能如嘉禾之物。各相资墟。自相比易。粟易器不为厉。予取予求。莫之疵也哉。夫事之利于民者多矣。非见之则不能知。非知之则不能行。墟市之设。一闻于洪氏。再闻之于白乐天。不知其利于民之若是溥也。抑又有疑焉。疑夫不常会多虚日者之行之必不能久也。果若兹之以十里为一墟。十五里为一墟。此虚则彼会。远近各得其所。男女各遂其欲。可不谓善乎。凡吾所谓善。以利民故也。非利富民。利贫民故也。夫事之利贫民者。岂惟善之而已。吾将告诸同志。各于其乡举而行之。

请饬禁崇文门税务需索疏

内阁侍读学士锺佩贤

窃维征收税课。向有定则。本不准例外苛求。伏读道光二年上谕。御史许乃济奏请严禁崇文门税局需索蠹獘一折所奏甚是崇文门税局于寻常行李往来不论有无货物每衣箱一只勒索银二两四钱至八两之多或偶然携带常用物件不知应税科则一经查出辄以二十倍议罚即有照例开报纳税者又以税课无多仍百计刁难否则押赴官店守候不准放行京师为万方辐辏之区乃经书役任意婪索苛及行旅若此不可不严申禁令着该监督遵照定例于崇文门及分口巡查之芦沟桥东坝板桥海淀等处一律添设木榜仍着顺天府刊刷科则定例每年颁发俾众咸知并责成巡视五城御史随时前往认真稽查如有滥行需索扰及行旅情事即据实参奏不得日久视为具文务期革除积獘以惩关蠹而便商旅钦此。圣训煌煌。允宜永远遵守。臣闻近数年来。崇文门于应征税课之外。遇有送务车辆。虽无货物。亦必索银。若外任及出差回京官员。不论有无税货。亦不论行李多寡。辄量其缺分差使之肥瘠。勒令交银若干。名曰报效。即候补候选之微员。进京亦皆不免。夫税局之设。有货则纳税。无货则放行。遵例纳税。何得谓之报效。报效云者。盖本无应纳之税而强令输银之谓也。在官员果有余资。报效亦固其分。但崇文门并非捐局。纳税并非捐输。报效二字。已非税局所宜言。然尚未闻扰及会试公交车也。近日竟有会试士子进京。除随身行李外别无一物。并无衣箱。到务后再三恳求查验。坚不允从。仍每人勒索银十余两。及四五两不等。方准放行。稍不遂意。即置之官店。更可异者。甫抵城门。而门上官役。先勒取多金。方许送务。各该士子本多寒素。跋涉数千里来京。又当贼氛未靖。时虑道梗。或先期数月。赶到候试。或中途闻警。绕道前进。川资旅费。已属不易。何堪复受此扰累。且国家抡才大典。多士踊跃观光。而若辈敢于辇毂之下。肆行婪索。于政体大有关系。臣访闻既确。不敢缄默。应请饬下崇文门监督。申明定例。严饬官吏巡役人等。凡遇送务车辆。祇有行李。并无货物者。立予查验放行。如敢留难勒掯。恣意需索。查出按律惩办。其各城门向无收税之责。讹诈银两。情殊可恶。尤应一体严禁。仍遵照道光二年谕旨。责成五城御史认真稽查。如有前项情獘。随时参奏。至税局惟应按则收税。严查偷漏。报效名目。亦宜革除。以杜影射侵欺之獘。臣为剔除关蠹起见。是否有当。伏乞圣鉴。

酌拟崇文门税务章程疏光绪十一年

宝鋆

臣等奉旨详改崇文门章程。已将尚贤刘恩溥所奏各节。遵议具奏。窃维崇文门征收税课。系国家维正之供。正额盈余。均有定制。京师为万方辐辏之区。地称首善。惠商便民。尤属当务之急。近来劣员猾吏。蠹役奸商。因缘为奸。遂至上亏国课。下累民生。为害不可胜言。亟宜设法整顿。以重税务而除积獘。臣等谨于尚贤刘恩溥原奏内所未经议及者。酌拟十六条。恭呈御览。

一嘉庆五年。钦奉上谕。各关税局如再有讹索扰累等事从重治罪等因。又道光二年。钦奉上谕。严禁崇文门税局需索蠹獘等因。应令该监督。将谕旨二道。敬谨缮写。悬挂该衙门大堂。俾资永远遵守。

一奏派宜择本属也。向来正副监督到任后。事皆责成奏派委员总理一切。文则用印稿司员。武则用印务参佐。其人率以明白干练心地端直者充选。故能上顾国家正课。兼可钤制验货家丁。免滋流獘。近来或参以亲故等人。以致堂官家丁狎熟牵掣。种种獘端。在所不免。正本清源。必自奏派委员始。

一堂委宜戒滥派也。奏派向止二员。恐有别项差故。则堂官派委员以佐之。此项委员。亦当以一二员为是。缘廉正朴实之品。本不多觏。而人多则牵制亦多。近闻堂委之员。多至十余员或二十余员不等。非浮薄少年。酒食征逐。即艰窘末吏。或喜事生风。实于公务无益。亟宜裁汰。以端浮嚣而杜挠乱。

一各口宜择妥员也。崇文门向有分局。例设于芦沟桥东坝海淀半壁店南口穆家峪张家口等处。派员驻守以慎分司。需人既多。势不能尽取本属明干人员。悉派税差。致旷本职。故向来监督每择素识之人。量材器使。然亦不容纯用情面。以私废公。且张家口东坝两处。中外商人纷错于途。查核甚非易事。奸巧猾商。藉端影射。亟当详遴明白晓事之员。常川驻局。中外茶商交涉。傥有疑窦。即禀明监督。迅速行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详察办理。不得漫任冗员。有妨税务。

一芦沟桥东坝半壁店穆家峪海淀张家口等处口岸。向设委员分驻稽察。近年监督所派委员。未能一律在局驻宿。一切公事。悉由家人书吏经手。致滋流獘。亟应申明旧章。由监督饬令分司税口委员。轮班驻宿。督同书役家人认真办理。以除积獘。其各口委员。每处祗需四员。由正副监督各派二员。庶免人浮于事。

一京城十三门。向来监督但派家人书役分驻巡查。惟各门距务较远。委员耳目难周。致有勒索留难等獘。拟请嗣后安定东直朝阳东便广渠左安永定德胜西直阜成西便广安右安十三门。均由监督拣派廉勤人员。每门二员。轮班驻宿稽查。不准旷误。违者参处。所有十三门委员应需饭食津贴银两。由监督酌量筹给。奏明办理。

一海巡宜调营弁也。海巡向用家丁。世家大族。世仆老练。或不敢恣肆妄为。近来仕宦之家。仅多招募。派一海巡。惟知藉端滋扰。得财卖放。比比皆然。未革偷漏之獘。徒滋勒索之端。营弁究系官属。尽可行文步军统领衙门调取来署。该衙门巡役清册点交该弁。该弁亦得海巡津贴当差。并可勤奋矢志。傥仍不得力。即由该监督自行参惩。

一光绪九年给事中楼誉普奏。崇文门海巡。请按名给发号衣腰牌。嗣经该衙门奏称若给予号衣腰牌。转恐恃有官物。四出招摇。流獘更甚。且于密查偷漏。益多窒碍等语。窃惟该巡役无号衣腰牌。则恃无查考。肆意妄为。有号衣腰牌。则奉官缉拏。被拏者既不敢拒捕。往拏者亦不敢诈扰。至巡役藉词密查。实在搜求攫取。无所不为。仍请饬下该监督。将巡役每名各给号衣一件。并各给印花腰牌。均写明某门海巡姓名。有讹索者。准商民指名禀究。庶几真伪可辨。而棍徒蠹役不得冒充。如有伪造号衣腰牌冒充巡役者。严行究办。其制造号衣腰牌经费。准由盈余项下开销。至巡役向无额数。散漫无稽。莫可究诘。拟请饬下崇文门监督。将巡役酌定额数。每门若干名。务上及十三门共若干名。造册咨报户部查核。嗣后每届年终。造册咨部。遇有更换。随时咨报。

一例载各关征税科则。责令该管官详刻木榜。竖立关口街市。并责令地方官将税则刊刷小本。每本作价二分。听行户颁发遵照。傥该管官将木榜不行设立。或书写小字悬于僻处。希图高下其手者。查参治罪。又例载已革之税。概行刊榜晓谕各等语。现在崇文门未将税则及已革之税。刻榜竖立。地方官亦未将税则刊刷颁发。以致商民无从周知。亟应申明旧例。略加变通。所有征税科则。应由该监督认真详刻木榜。其例应免税之货。逐款开明。另刊木榜。一并悬挂税务衙门门外。及十三门暨各税口。并由该监督将商税则例现行比例增减新例及免税各条。刊刷成书。于每年八月初三日监督到任后。发给各行户经纪一本。使商民共见共闻。其刊榜刷书经费。准由盈余项下开销。

一例载乾隆四十九年奏定。丁梨脆枣。最下之物。不过近京所产。即有兴贩。亦止于肩挑背负。嗣后应豁免税银。庶近京小民不无所补等语。嗣后除水梨系属客货仍照例收税外。至近京西山等处所产丁梨。毋论是否肩挑背负。应一律免其送务征税。芦沟桥及各门亦不准私收税钱饭钱。违者惩办。

一例载各关商民输税。填写收税红单二纸。一给商人收执。一送部查察。其有不给红单。或纳银数多。给票数少。及私将红单撤回多征勒索者。许商民首告究拟。嗣后崇文门收税。拟请用三连票根。一给商人。一存该衙门。一送户部。以备稽查。如有前项情獘。一经商民首告。照例究拟。

一例载崇文门税课。令本商自行完纳。若货到而本商未至。准店铺代报纳课等语。惟往往有数家之货。该行到务呈递验片。只写一家字号。易滋獘端。嗣后货物报门。无论数家共一货车。总须各分各单。不得数家并作一单。仅写一家字号。致涉牵混。至各门每日送务手本。亦须将各铺字号一一分写。不准笼统。以杜行户影射漏课。及巡役朦混诬拏等獘。

一行次重责成也。商贾纳税。必由行次。原为事期简易。责有攸归。乃日久相沿。竟成作獘之首。平日串通本处书吏。临事贿属验货家丁。卖放营私。视为故事。而该衙门所办漏税。不过偶拏一二贫民。或负私酒。或卖鸡蛋者。反为敲扑以示官威。行次獘端。反置不问。是当饬奏委司员随时逐行详查。傥敢仍前作獘。立予严惩。毋稍轻纵。

一崇文门拏获漏税客货。该委员过堂时。并不言明罚银数目。辄先令画供认罚。迨画供后。委员于原供内批罚银至数百两数千两之多。交坊羁押勒缴。殊属不成政体。拟请饬下崇文门监督。嗣后遇有应罚之案。除按照例定倍数拟罚外。务须先将应罚银数示知该商。并于供内写明。令其输服画供。不得刑逼勒罚。所罚既有限制。庶商民力能呈交。罚款亦不至虚悬无着。每月实收罚款若干。分列货物款项案由。分注本税银若干罚款几倍银若干。明示税务衙门门首。咨明户部。庶儆偷漏。并有稽核。

一崇文门照例验货纳税放行。不准留难勒索。嗣后每日各门送有行李货物到务。无论天晚。必须当日验完。不准押送客店。延至次日方验。违者。即将委员监督参处。

一崇文门监督到任。向系出示晓谕严禁官店。至每日务上未经验完之行李货物。押送店内。有押至数日之久者。其拏获漏税货车。有押至数十日之久者。无官店之名。有官店之实。该店串通差役。藉渔重利。商民受累不堪。为历年未除之积獘。嗣后崇文门附近客店。如敢容留务上交押之车。准被押之人赴城喊控。即由该城御史将委员查明参处。并将该店勒令封闭。店商从严惩办。

以上各条。或参核旧例。或酌拟新章。总之立法必先防獘。任事尤贵得人。应请旨饬下崇文门监督。随时督饬委员。认真办理。实事求是。期于国课民生。两有裨益。所有酌拟崇文门税务章程缘由。谨恭折具陈。

会查辽阳税课酌拟章程疏光绪十年

奉天将军庆裕

窃查接管卷内。本年三月二十九日。接准钦差吏部尚书徐桐刑部左侍郎薛允升来咨。奉命查办奉天事件。奏称辽阳以税课盈余。为每年办公之用。旧章相沿已久。势难一律裁革。惟市卖马牛等税。每价钱五千。作银一两。收市钱五百文。按照时价。系属十分税一。以及每年派差分赴乡屯查税。名曰海查。既任听旗民举报漏税。往往查传十余家。仅止一二家应罚。未免过于扰累。诚恐他城亦所不免等情。光绪十年三月十八日。奉上谕。着该将军府尹会同盛京户部将各城税务章程详加厘定奏明办理等因钦此。钦遵知照到奉。臣庆裕裕长到任后。当即会同臣启秀拣派委员分赴各城。将各项牲畜税务。确查具报。旋据先后查明分款开单禀复前来。臣等按款覆查。所有漏税罚钱一节。现经查明各城。均无勒罚情獘。海查一节。现经查明各城。或于每年年底派差分赴村中催令报税。或随时派差查催。均无海查名目。惟辽阳城守尉衙门。于每年秋后。查照向章。派差分赴四集镇油粉豆房客店查催牲畜税课。该商民等按照历年包纳之数呈缴。是否与置买牲畜实数相符。税局从不查问。是即所谓海查。辽阳税课与各城不同之情形也。其买卖牛马骡头税课一节。现经查明广宁益本牛庄铁岭华州锦州熊岳复州金州等九处。均以买价东钱五千作银一两。收税银三分余。另有票钱牙纪多寡不等。与辽阳之以钱五千作银一两。收钱五百不收票钱牙纪钱者。不甚悬殊。开原以六千作银一两。收税钱四百文。岫岩昌图宁远凤凰城新民厅中前所中后所。均以买价十千作银一两。收税自三分至六分不等。另有票钱牙纪钱。亦多寡不等。统计此项税钱。以辽阳等十处为较多。至于猪税。则以岫岩宁远复州金州中后所中前所为较多。羊税则以宁远中后所中前所为较多。此辽阳收税与各城或同或不同之情形也。检查户部则例。奉天一省。独无税则。为衙门所收牲畜税课。有始自康熙年间者。有始自乾隆年间者。有不知始自何年者。年久相承。各有定章。于此而欲勒归一辙。如准其最少之数。恐此后各处征收必难足额。如欲以酌中为断。照向来少收各款均须加增。法愈改而獘愈滋。自不如仍令各循其旧。以免纷歧。即如斗秤厘捐。各城收支数目。均有不同。当日创办之时。原属因地制宜。固不独税章为然。徐桐等查办税务。并未议令改为一律。想已见及于此。此项税课。除照额报部外。盈余藉以津贴办公。并开支薪水工食房租心红纸张等。均为必不可少之款。徐桐等折内声明税课盈余。为每年办公之用。旧章相沿已久。势难一律裁革。自系确论。至税课十分取一。以及派差海查并漏税罚钱各节。经徐桐等奏奉谕旨。饬令详加厘定。奏明办理。臣等亟应钦遵会核。以筹定章而免流獘。

伏查各城收税。既无勒罚情獘。亦无海查名目。应请毋庸置议。辽阳税局向有海差。虽非核实纳税之法。惟每年纳税一次。较之勒限上税。纷纷稽查者。尚觉简易。商民相安已久。无关獘窦。且辽阳所属之刘二堡南北两堡。商民数百家。每逢单日即有集市。买卖牲畜。每年固不下百余匹。仅包纳东钱一百七十千。合银不过十七八两。油粉豆房客店均饲猪。每家每年多则宰猪百余口。少亦七八十口。仅包纳东钱十千。合银不过一两。较之核实纳税。甚为轻减。若必禁止海查。不准包纳。不惟恐滋烦扰。且税钱转致加增。商民必受其累。似不必嫌海查包纳之名。而贻增税扰民之患。惟辽阳所收牛马骡头税课。以买价东钱五千作银一两。收东钱五百。系属十分税一。为应行酌减之款。其广宁等九处。亦以东钱五千作银一两。虽每两税钱不及五百。而另有牙票等钱。与辽阳不相径庭。亦宜一律酌减以昭公允。查奉省自马税银内。有按照东钱六千一百合银一两解部之款。臣等公同商酌。拟将辽阳等十处收税折银章程。通改为六千一百合银一两。每两照例收税银三分。其愿交钱者。准按时价折钱投税。各从其便。第以银两解部。均须库平库色。且解银运费。亦为必不可少之款。而薪水办公。又宜筹及。拟令于正税三分之外。酌收税银二分。以一半添补平色。一半作为饭食公用。此外一切名目。悉行删减。永不准再收一文。免致变本加厉。其各行牙纪。在市取用。应听买卖各主酌给。未便官为随课征收。仍将办理漏税章程。照例申明以杜胥役借端滋扰。至岫岩等处所收牛马骡税。向以十千合银一两。开单向以六千合银一两。按其每两所收税银。均较新章为轻。请仍其旧。如蒙俞允。臣等即会同出示晓谕。使各城永远遵守。傥有额外多收。违例勒罚。即从严惩办。庶税务均有定章。而稽征可免流獘。

浙省北新关暂缓开设疏同治三年

浙江巡抚左宗棠

窃照杭州北新关。向设武林门外。其水旱城门。及附城水陆要口。均设税卡。每年额征正余税银十七万二千六百余两。铜银水脚银一万五千三百余两。本年二月省垣克复。前织造鹤昶奏明俟三月后再设关试办。嗣于七月十一日启关。迄今已逾三月。征数寥寥。而厘税亦形减色。推究其故。因向来关书巡役。视为利薮。藉端刁索。任意抽收。商民久已视为畏途。兹当公私罄竭之余。遽行设关。书役故态复萌。以致商贾裹足不前。咨怨更甚。迭据各商呈控。以厘捐与关税。虽同为商所应纳。然输于厘局者。无留难诈索之烦。输于关口者。有守候掯勒之害。胪列十款。备陈苦况。臣知其情状非诬。咨商织造恒延。拟以厘金划抵现收关税。会奏暂停关口征收。以顺舆情。恒延以事非定制。未免为关吏所持。不敢径决。臣维杭州省垣。向称繁富。自经兵燹。雕敝不堪。至今市肆萧条。未能复业。即设法招徕。犹难期遽复旧规。若令竭泽而渔。各怀疑畏。不但百货翔贵。商贾无利可图。即此孑遗之民。生事艰难。必致益形窘蹙。此固事理之不容坐视者也。然使关税能如前畅旺。下有所损而上果有所益。臣亦何敢擅议更张。乃自八九两月。正当关期畅旺之时。而该关口极力搜罗。所得税项。每月不过三千数百两而止。即照此数牵算。一年所获。亦不过四五万两。而亏欠正余各款。常在十万以外。是暂时复设关口。下有所损而上并无所益。亦何乐而为此乎。臣与在省司道从长集议。谨拟于浙江各属厘捐项下。按月划拨钱一万串。解交织造。为采办一切工料之需。月拨银一千两。津贴织造司库库使等办公。及该衙门书吏匠役纸张饭食各项用费。其向解部科饭食。即于每月拨解钱一万串内。由织造酌量解给。计每年厘局共拨解钱十二万串。市价约合银九万两。又津贴银一万二千两。以抵关税。较该关现征银数。已加倍蓰。于该关公私。均有裨益。嗣后如饷需稍裕。厘捐有余。尚可量为加拨。以补正额。统俟军需一律告竣。厘捐停止。再复旧制办理。庶关厘不致并举。商民得以稍纾。亦用其一缓其二之义也。如蒙俞允。即请饬下杭州织造。速将关口各税。一概暂停。毋听关书怂恿。别生枝节。庶关税得归有着。而杭州商民永戴皇仁于无极矣。

闽省征收运销茶税疏咸丰五年

福建巡抚吕佺孙

窃照闽省商贩茶叶。向不颁给执照。征收课税。自道光二十九年。直隶督臣讷尔经额以商人贩运闽茶。官私莫辨。议请由产茶之崇安县给发执照。经过关隘。税放行。嗣因出产茶叶。不仅崇安一处。近来茶商。多系散赴各县购买。绕道出贩。复经督臣王懿德请自咸丰三年为始。凡出茶之沙县邵武建安瓯宁建阳浦城崇安等县。一概就地征收起运茶税。由各该县给照贩运。先后奏奉敕部议准在案。前岁因粤匪窜扰江楚。茶贩不前。深恐藉茶餬口之人。失业生事。奏准暂弛海禁。各路茶贩。遂均运茶至省售买。不从向日输税各关经过。非特本省崇安等处关税日减。并恐浙粤江西等省关税。亦无不渐形短绌。臣上年履任之际。自江西河口入闽。取道崇安。沿途体察。即已略知大概。到省后。每于接见僚属及地方绅士时。悉心谘访。佥称自开海禁以来。闽茶之利。较从前不啻倍蓰。盖自上游运省。由海贩往各处。一水可通。节省运费税银不少。是以商利愈厚。正赋转亏。若不设法变通。亟加整顿。何以抑逐末而裕国课。况现在粤逆尚未荡平。兵饷军需。重烦筹划。前奉部议征收房店各租。因闽省情形不同。未能照议举办。茶乃闽地所产。类于滨海之盐。茶商身拥厚赀。什一取盈。初无所损。且征诸贩客。不致扰累贫民。完自华商。无虑纠缠。夷税以天地自然之利。为国家维正之供。迥非添设科条加增田赋者比。臣等督同在省司道再三审度。计维征收运销茶税一法。为裕课均商善政。惟是闽省之茶。各府属均有种植。不止崇安数县。现在既开海禁。商民趋利若骛。无不贩运来省。若于各处分征税课。不特漫无稽考。且恐狡狯之徒。百计绕越。希图偷漏。必在附省扼要处所。设立关口。并添设卡。拟定课则。颁给印照。严立法制。以凭稽核。即界连江西浙粤。堪以贩茶出省各处。亦应一体设立关卡。加增税课。俾免趋避。请自咸丰五年为始。凡有贩运茶斤。概行征收运销茶税。所征税银专款。解存司库。报部留支本省兵饷。惟创行伊始。多寡未能预料。应俟试征一二年后。再行比较定额。据藩臬两司会同粮盐二道胪列章程条款。详请具奏前来。除未尽事宜。容再督饬司道悉心妥议。随时奏明办理外。谨会同闽浙总督臣王懿德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

粤海关志序例

方东树

周官冢宰掌建六典。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九赋敛财贿。七曰关市之赋。小宰均节财用。以八成经官府。曰听取予以书契。听卖买以质剂。听出入以要会。九府掌受货贿币赋。皆慎其出入之用。司徒设十官。治市以教商。各掌其卖儥之事。司门正货贿。举犯禁之财物。司关掌国货之节。司货贿之出入。掌其治禁。司马九。曰施贡分职制畿封国设仪辨等诘禁均守比小事大。掌固分其财用。受法以通守政。职方氏掌夷蛮闽貉之人民。与其财用。制九服之贡。各以其所有。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迎之。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通其财利。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形方氏掌制地域。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匡人掌达法则。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撢人掌诵王志。以巡天下之邦国而语之。秋官大小行人司仪行夫环人象胥掌客掌讶掌交诸职。大抵于九经皆属怀柔之政。故终其词曰。以谕九税之利。九礼之亲。九牧之维。九禁之难。九戎之威。观周之设官。所以制财用绥邦国者。何其若是之繁重周详也。自汉初与南粤通关市。自是以后。肇开九郡。舟车辐辏矣。而海舶犹未通也。据班志。有译长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是中国商贾入海往市。而夷舶未来也海舶通市。起于隋唐之际。而盛于宋元明。宋初置市舶司。以知州兼使。元置市舶提举司。衡其职守。不过与茶盐坑治大使同伦。明亦置三市舶司。而以中官主政。洪惟我朝驭外控内。法制严明。粤海设关以来。或兼辖以大吏。或监督以亲臣。皆简自钦命。崇其体统。口岸讥察责诸舟师。给照引水董诸澳丞。抚绥按驭筹大计主之督臣。与周之六官大小维系相与流通之意同条其贯。盖圣主立法。体大思精。后先同揆。有迥非前代之所及者。今当纂辑关志之始。窃仰窥创制之精。发明斯义。用以等百王而垂范焉。宋潜说友撰临安志。载诏令于首。然冠以前朝。非尊王之义。惟郑居中等政和五礼新仪。首列御笔指挥。最为足法。今用其例。恭载列圣谟训。为诸蕃通贡通使专由粤省而戒饬者。用昭国家绥南怀远设官制用之大法。兼示一书之限断焉。国家一统之盛。超迈前古。诸蕃外国。效顺纳款。虽在万里。视道如咫。然会同有馆。职贡有图。非一隅之志所宜侈载。惟其贡道所经。例由粤东者。于其国土氏姓封号来贡岁月。及昔由粤省而后改由闽省者。悉撮大略。以着粤关职帜。至其事例。详载大清会典。不复备录。其来贡之国。壹以国朝为限断。若事在前朝及历代者。各具史志。别为前载一门。

贡与市相因。既嘉其君之向风。亦给其民之求欲。内地无须外洋之货税。外洋必资内地之物用。许之通市。所以俯顺夷情。包容爱育。覆帱之无私也。故凡通市之国名。来市之年载。交市之事例。互市之货物。以及夷船之制度数额。皆胪于此篇。至蕃夷住澳。虽事始前明。而现行无改。与历代市舶不同。且为关市之根本。故不以人前事。而载于此篇之首。

周礼设司市十官。因市而设官。有市则必有所以治之也。兼领专设之改差。文武职司之分任。品秩仪制之殊等。及大小总口设员委员之添裁。胥吏书役之数额。悉载此篇。其迁除去任之岁月。入官职表。

官以治其政令。然非商不能成其交易。十三行商名号缘始。与夫事例条件。以及商人报。恩赏品衔。悉载此篇。至通事之名色。于周官即象胥之职。于汉名译长。译传语言。为蕃汉交易不可少之用。然究非官司。故不以入设官篇。而附于此。

有市即有货物。有货物斯有榷估。榷估低昂无凭。立之科则。俾有一定之制。斯上下不惑。宋初立法至轻。其后屡以抽解太重。致形陈奏。元世祖时。凡海诸郡。与蕃国互易舶货者以十分取一。麤者十五分取一。明洪武诏海舶市易皆免征。永乐时西洋刺泥国等来朝。附载诸货。与民互市。有司请征税不听。其后立法率至十抽其二。万历季年。中官李凤增粤税二十万。粤商苦累求免不得。我朝损益酌中。凡则例之所开载。历有增除。溯自乾隆五十一年。清理关务条奏事宜以后。迩年复有改易。今以现奉嘉庆年新修会典及户部则例关册为准。

既设税额。则有课额。课额有增有羡。道光十四年前总督卢公坤奏。比较近年粤海关征银。岁多至一百六十余万两有奇。而商民晏如。外夷欢欣感悦。为振古所未有。此皆由列圣深仁厚泽。涵濡培养。招携怀来所致。虽于国帑大数。无增毫末。而货阜货通。均安无患。固理人制用大经也。参价搭解。每岁发运解京事例。悉附此。

周官理财诸职。皆谨其要会出入。不独职岁职内司会司书也。前科则课额。皆以经其入也。若夫禄俸工食。存留支给之数。内除澳门同知香山县丞及武职营弁归布政司奏销皆定有均节之式。事关奏报。句稽不可不当。至若捐助军需工程灾荒善举一切。在经费之外者。虽用数之仂。亦不可不纪其实。存备稽考。

会典及户部则例。于关市一类。皆载有禁令。诚以利之所在。獘窦朋兴。不可不申严法制。然如走私漏税官侵吏蚀等獘。要皆各关通例。非粤海专条。粤海所严禁。如夹带华人与违禁货物出洋。及贩卖鸦片拖欠夷账。兵船驶入内港。皆外海洋禁之大者。以其关于外蕃。比事辑。一以归于市舶。其在内民夷杂居。良奸混处。或澳夷滋事。或汉奸句引。阴唆煽惑。恣为不法。在在皆须防范。是故出入有讥。去来有定。种种明文。悬为令甲。不特俾夷商海贾。懔遵天朝法度。恪谨毋违。亦以戢内地商民。使知划一刑章。森严难犯。虽其职事掌之疆吏地方有司。而实为本关专责。固当特着为一门矣。

有一官司。则有一建置。其时其地。不可不详识也。凡廨署务所建于设关之初。省城大关。澳门总口。及各岸口前山寨文武官廨十三行夷馆台神庙等。凡因关市而建置者。总为一篇。以别于地方及营伍之制。

粤关所辖之地。各郡县皆有把截隘口。不独省城大关及海舶所来与夫前山濠镜黄浦虎跳门等地。苟迷其方向。则沟瞀莫辨。各为地图。俾开卷而千里如在几席焉。

凡志书皆分史体。史有纪志表传。地志有图表志传。今为榷志。

有表有图。无所为传。而历任官司。在位名数先后之次。虽在档册。而稽核为繁。惟着为官表。斯一览易显。

著书固宜知有限断。而不得其事迹之本末。则得失何据而稽。而事迹本末。有在于前朝者。不得不溯其由来。今立前载一门。为凡有涉于贡市之本末者则载之。然亦无取繁称寡要。阑入冗长也。

志乘之书。为纪人物。故有列传。而其传多即采之列代正史。政书非地乘之比。于法不得立传。苟事绩有可纪。论议有可采。亦略采其事。入于此篇。至于诸蕃住澳。垂三百年。长子孙。恭牧命。其风俗物产。语言文字。诚亦不可不纪。然究于榷政无关。且印氏澳门纪。既着为专书。此志不羼载。此杂录一门。为实关系榷政。而无门可附者入焉。

右序目。通计为篇凡十有四。日训典。曰职贡。曰市舶。曰设官。曰行商。曰税则。曰课额。曰经费。曰禁令。曰建置。曰地图。曰官表。曰前载。曰杂录。其同在一门。而事类较繁。别为上下。都凡为卷几十有几。其卷目具如左。

复曾沅圃观察书

胡林翼

得手书。具悉浮梁大捷。迅复城池。该逆果受痛创。则南岸军情稍稳矣。涤帅处兵力甚单。似非增募不可。水师难于添人。现在杨军门一军。视陆师欠饷尤甚。至安庆设关一节。鄙意断不可行。设关则官派重。部费多。獘不可言。悔之无及。如能奏请笃实明白者专办。尚可有为。否则处处糜费。处处落空。一文不可济军饷。而大利尽归于衙蠹部书部吏之诛求无艺。亦实不能分涓滴以济水陆之实。尚祈我公以此意速寄涤帅。涤帅深知关督官场之情伪。亦不待林翼之瞽说也。总之设关不如设局。委官不如委士。委任得人。犹足有济。若奏设官督。移建公所。大局不支矣。高明详察之。

重酒酤议

冯桂芬

酒禁由来已古。禹疏仪狄。酒诰惩饮。周官司虣禁以属游饮食于市者。汉初饮者罚金。武帝时桑宏羊始榷酒酤。而酒禁废。惟武侯治蜀。禁酒严。道无醉人。余不闻焉。王应麟谓榷酤之害。甚于鲁之初税亩。无他。食为民天。酒为食蠹。统五谷约之以升。粟成酒一斤有半为率。统万民约之以十人而一饮。饮亦一斤有半为率。是十人而糜十一人之食也。亿万众必有十分之一受其饥者。如之何不禁。然而不能禁也。大凡民间日用饮食。起居贸易。一切细故。相沿已久。习为故常者。一旦欲反之。虽临之以天子之尊。威之以大辟之重。亦终于不行。不考古事。不采近闻。不达人情物理。或任性。或恃才。皆不知其不可禁。不知其不可禁而禁之。适所以扰之而汔无以禁之。雍正间。尝禁铜。先定三品以上准用铜器。嗣又改为一品。乾隆初尚书海望疏以禁铜不效。请弛禁。亦尝严酒禁。乾隆初孙公嘉淦奏罢之。疏中言直隶省一年中被系者千数百人。不胜其株累。而酿酤如故。世宗朝当鼎盛之时。整齐严肃。中外孚若。宜可以令行禁止。然而不能禁。斯不能禁矣。皆前事之师也。又何论近年烟禁乎。愚窃以为如酒者。止宜重酤以困之。厘捐本抽百分之一。独酒可令顿酤十之。零酤二十之。舞獘倍其罚。经三四厘捐。而酒值倍矣。使贫者不能不节饮。尤贫者不能不止饮。但得减酿一分。即多若干米。亦即多活若干人。有利无獘者也。至收捐有效。宜量减五谷棉布之捐。尤宜广戒饮之谕。加酗酒之律。宴飨之事。为之节制。沈湎之人。勿登荐剡。使天下晓然知上意之所在。庶其有瘳乎。至孙疏有云。不酿酒。则梁粟弃地。转以病民。犹之言赌场妓馆。贫民转移执事。赖以得食。成何议论邪。是无足辨。

榷酤说

金文榜

自仪狄造酒。传入中国。浸淫日甚。历代俱有明禁。迨汉唐用榷酤法。官自造曲。置店酤酒。民间不得私酿。有买私曲者。罪至弃市。是酒已通行不讳。特必由官司制造耳。厥后奉行不善。重扰民间。遂请罢榷酤法。听民自造。但增课钞。酒禁于是大弛。明太祖洪武三年。令蹋造酒曲货卖者。须赴务投税。方许货卖。违者并依匿税科断。是酒禁虽开。而征税不易也。今官中烧锅之禁未尝不严。而实则毫无限制。虽钞关酒税颇重。军兴后厘捐一款。亦以酒为巨项。然钞关未可尽凭。厘捐断不能久。以管见论之。似可别立章程。重其税。一其例。严其禁。破格行之。于筹费中兼寓节流之意。庶乎其可。何则。酒为祸泉。天下之至可省者也。可省而不省。税宜重而不宜轻也。凡一切货捐。无论重轻。商民同受其病。惟酒税一重。病商反可以利民。盖税重则价必贵。价贵则售必滞。售滞则酿必稀。酿稀则米之耗费少而存积多矣。请言其益。米乃万物之宝。农人颗粒必珍。造酒家上品用糯米。次用粳米。又其次用碎米。或另造小酒则用麦。皆以水浸透。取其精液。余其糟粕。以饲狗豕。是暴殄天物。莫甚于此。今以重税困之。暴殄不禁而自禁。其益一也。吾郡为产米之区。而耗于造酒者。其数浩繁。以西南乡横金一处而论。方二十里。共七十余图。道光年间。有横一万之谣。言日出烧酒一万斤也。况春冬大酒之数。十倍于烧酒。核计岁耗米麦。附郭各乡。总不下数十万石。大兵之后。荒歉可虞。穷民安得不饥。今以重税困之。隐然劝其蓄积数十万石为防荒计。其益二也。酒能改性。一切作奸犯科之事。遇酒则狂。物罕见珍。不能多得。人各安静。可以省无数狱讼。其益三也。乡民造酒为业者。恒以己田雇人代耕。是以田事卤莽。收获无多。酒税既重。其业必减。横金等处。可省出一半人工。专心务农。其益四也。有此四益。固宜决计行之。况此事并不难为。凡民间细故。一值科派。辄苦胥吏索扰。若酒则可已之物。一闻重税。懦弱者必不乐为。其敢为者。亦不惮胥吏之悍。兼之有缸有有曲蘗。一一可凭。亦何惮而不为乎。其紧要关键。莫妙于将米捐一项。速行裁绝。取其捐数。尽摊入酒项起征。盖米之有捐。病民非细。二十年前。钞关豁免米税。十年中常得四五年。即咸丰四年。议石米捐钱二十余文。当事尚忧其重。后至城陷于贼。逐渐增加。乃至百文。今闻北乡之米。来城经两座城门。完捐几及二百文。是岂可为法乎。夫谷贱伤农。原系全盛时渐开流獘之言。不可为例。若谷贵伤民。则今日游民至多。已经实受其害。断不可无法以挽回之也。圣人治天下。正欲菽粟如水火。而岂有常捐之理乎。且兵火初息。饿殍载道。振恤方急。又奚忍剥及穷民之食乎。然则定酒捐以罢米捐。亦事之不容已者矣。

酒课考

陆心源

武帝天汉三年。初作酒榷。

唐德宗贞元二年。每斗榷钱百五十。

按杜诗。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今榷百五十。则十分抽五矣。

宋至道二年。两京诸州收榷课铜钱一百二十一万四千余贯。铁钱一百五十六万五千余贯。京城卖曲钱四十八万余贯。

天禧末。榷课增铜钱七百七十九万六千余贯。铁钱增一百三十五万四千余贯。卖曲增三十九万一千余贯。

按会要。铁钱十。当铜钱一。

庆历二年闰九月二十四日。初收增添盐酒课利钱。每升添一文。谓之王福部一文添酒钱。

皇佑中。岁课合缗钱一千四百九十八万六千九十六贯。

熙宁五年正月四日。令官务每升添一文。

崇宁二年十月八日。令官监酒务。上色升添二文。中下一文。

四年十月。量添二色酒价钱。上色升五文。次三文。

政和五年十二月十一日。令诸路依山东酒价。升添二文。

建炎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曾纡申请权添酒钱。每升上色四十二文。次色十八文。

绍兴元年。令添酒钱。每升上色二十文。下色十文。

三年四月八日。令煮酒量添三十文。作一百五十文足。

按自庆历至绍兴。共增一百一文。而曰作一百五十文足。则旧课当得五十文矣。

五年闰二月。每升各增五文。

六年二月。权增升十文。

八年六月令两浙诸路煮酒。增添十文足。并腊蒸酒。增添六文足。

九年。以都督府申请。权添十一文。

又有发运。使造舡添酒钱。每升上色三文。次二文。提举司量添酒钱。又以上下色升一文不知所始。

按酒之有课尚矣。而获利之厚。无过于宋南渡后。四川一省。岁收至六百余万贯。故能以江南半壁。支持强敌。马腾士饱。延百余年。其生财之道善矣。盖酒为嗜好之物。而非日用所需。不饮者虽强之而不能。嗜饮者即禁之而不止。故虽加价十倍。亦不致有累于民。较之加赋于田。抽钱于丁。相去不亦远哉。

南宋浙江酒课考

陆心源

杭。今杭州府。十务。三十万贯以上。

越。今绍兴府。十务。

湖。今湖州府。六务。

秀。今嘉兴府。七务。

婺。今金华府。十务。十万贯以上。

明。今宁波府。五务。

温。今温州府。七务。

台。今台州府。八务。

衢。今衢州府。四务。

睦。今严州府。七务。五万贯以上。

处。今处州府。八务。三万贯以上。

此宋史食货志所记庆历以前未增酒课之所入也。其时每斗课钱不过五十文。而所入已如此。则南宋时增至百五十文。每岁当得三百万矣。考文献通考记南宋浙江户口四百余万。我朝承平二百余年。滋生日众。视南宋约增一倍而赢。此千万人中。饮酒者当得十之二。以每人日饮一斤计之。每日可售酒二百万斤。每斤加钱五文。每日可得钱一万贯。一年即可得三百六十万贯。地不改辟也。民不改聚也。果能参古今之宜。得廉干之人而经理之。其于国计。岂但小补而已哉。

召见恭纪奏结私酒案事

吴廷栋

咸丰壬子。臣廷栋由刑部郎中京察一等。时在部堂官。为满尚书恒公春。左侍郎全公庆。右侍郎书公元。汉尚书周公祖培。左侍郎曾公国藩。右侍郎彭公蕴章。先是书公兼充崇文门副监督。奏获长兴店私酒三十六家。人犯数十名。交部分司审办。其酒五万余斤。悉付缉役充赏。各堂官知案情未确。书公执为漏税。欲加严惩。承审者。拟人予满杖。书公犹以为宽纵。适案犯呈诉问官枉断。各堂官以控涉本部问官。应行回避。奏请钦派大臣审办。奉朱批。以先存成见有意推诿严加申饬。不准回避。堂官乃改派廷栋等满汉八人覆讯。究出书公家人藉查拏私酒。远至城外诈赃。未饱所欲。始行送部等情。先行具奏大概情形。并请旨转饬监督将委员及家人交出归案质讯。奉朱批严斥。昏愦胡涂。显存成见。又谕以城外片壤皆国家之地何分远近饬委员听候传质家人送部归案等因钦此。上意向书公。疑其孤立。同官故为立异。旋调全公吏部。书公转左侍郎。以基公溥署右侍郎。调曾公吏部。彭公工部。以吕公贤基署左侍郎。陆公应谷署右侍郎。嗣三月京察引见。廷栋蒙恩记名以府道用。初九日召见。仰赡天颜。微含怒意。首曰。汝承问私酒案乎。奏曰。臣是续派覆讯。上曰。案情何如。奏曰。此案不得谓为私酒也。长兴店离彰仪门四十里。归宛平县管理。初不归崇文门。且其所卖之酒。皆系买自各处有官帖之烧锅。发票可据。亦不得谓为漏税也。至崇文门之收税。当以城门为限。入城而不上税。方为漏税。既未入城。何名漏税。如必指离城数十里外之酒为漏税。则何往而非私酒。小民何所遵守。是徒为差役所影射。以启讹诈之端耳。监督大臣。惟以国税为急。恐有偷漏。不得不任家人为耳目。家人不能历城外。不得不任差役为巡罗。差役有定额。复不得不藉白役供驱使。俗名所谓圆扁子是也。此辈皆游手无赖之徒。既无工食。甘效奔走。其意果何图。无非为利而已。监督本欲整理税务。而不知受朦蔽于家人。家人即不尽欺主营私。而不能不受诓诱于差役。至下授其权于圆扁子。而闾阎之扰累。不可问矣。且监督家人。敢于至长兴店索诈者。亦由崇文门兼收城外半壁店酒税也。立法未善。故得托以为辞。去岁九月间。崇文门奏获冒充官役妄拏私酒之案。即系臣审办。臣以收税惟以城门为限。始易稽查。无虞偷漏。自有城外收税。远及离城十八里之半壁店。巡罗难周。实易生獘。定案时。曾拟奏请饬下崇文门另议章程。以城门收税为限。当日书元阅奏稿。深以此议为是。可见缉私而远及长兴店。非监督意也。上闻奏未及半。为之霁颜。连声应答。廷栋复奏曰。长兴店既不得谓为私酒。即其人无罪可科。所获之酒。自应发还。诈赃之家人。自应按例惩办。如此方得其平。上应而颔之。时同召见者。为刑部满郎中多山。上旋问多山家世数语。遂同退出。廷栋到部。谨遵所奏办结此案。缮稿呈堂。未及具奏。

三月十五日。廷栋奉旨补授直隶保定府遗缺知府。翼日谢恩。蒙召见。上问直隶官。有汝同年否。奏曰。祗藩司陈启迈。是臣拔贡同年。上曰。汝常读何书。对曰。臣尝读程朱之书。上曰。何以学程朱者多迂拘。对曰。此正不善学程朱之故。程朱以明德为体。新民为用。乃由体达用之学。天下断无有体而无用者。其用不足。必其体尚多缺陷。凡临事迂拘不通。正由平日不能如程朱之格物穷理。而徒资记诵。非学程朱之过也。上曰。明之杨大洪此等人。岂可谓非程朱之学。对曰。明朝开国。即崇尚程朱之学。人人奉为法守。故能培养一代人心廉耻。而节义最着。杨大洪。节义之士也。程朱非无节义。祗是自尽其性分之常。而不得仅以节义名。若节义之士。深以涵养。亦即程朱之学。但其至性勃发。迫于忠爱。每近激烈。非容纳直言之君。不能谅其心。皇上深取于杨大洪。是崇奖节义之士也。而人心将自此振矣。上曰。汝识曾国藩否。对曰。曾国藩曾署刑部左侍郎。臣实早与相识。其人励志不苟。亦是杨大洪一流人材。虽进言近激。而心实无他。上曰。汝识倭仁乎。对曰。臣亦早与相识。是笃守程朱之学者。平日专在身心检察。日自记载。以为考验。臣尤佩其笃实。其守道似近迂。而能知大体。上曰。其记载所著是何书。对曰。是非著书。乃每日自省课程。盖学问不从身心上讲求。则根本不立。其用处即不能无獘。昔宋臣程颐进说于君有三。曰立志。曰责任。曰求贤。志不立则规模不定。皇上高居九重。天下之所瞻仰。意有所向。莫不如响斯应。若此志一定。何为不成。志在尧舜。斯为尧舜矣。初无难也。任不专。则大臣得以谢其责。奉皇上以干纲独运之隆。称自处于奉令承教。而得失两无所预。天下事谁与皇上分其忧。古所谓君逸臣劳。正惟各受其任。即各专其责也。天下事无大小。首在得人。不急于求贤。则无与共治。然欲得人。必在知人。知人之道。尤归本于人君之一心。皇上读书穷理。以裕知人之识。而又清心寡欲。以养坐照之明。深宫寤寐旁求。则辅相得人。辅相进贤待用。则内而部院外而督抚得人。部院督抚各择其属。则内外司官州县无不得人。斯贤才出矣。上曰。如某者才亦可用。对曰。小人无才。不足以售其欺。如某者。成皇帝赦其重罪。畀以重任。复敢罔上行私。其才何所赖乎。上闻奏默然。廷栋乃悚然而退。廷栋已离部。至十八日。始具奏所结私酒案。奉朱批严斥。荒缪坚执成见着再细心审讯等因钦此。得严旨后。部中情悚惧。惟吕公贤基谓此案无可再讯。谨申明案情实已确凿。无可再讯。仍照原拟于二十二日具奏。始奉旨依议钦此。此审办私酒案奏结之原委也。越日。廷栋往谒彭公。公告廷栋曰。上尝垂询军机大臣。今之留心理学者。祁春圃相国以倭仁及君名对。予亦以曾国藩对。君昨召对后。上告我等曰。吴某学问结实。廷栋闻公言。为之悚惕无已。窃念逖小臣。一念爱君之忱。发于不自知。不觉言之越分。乃圣主不以为忤。反虚怀开纳。诱之尽言。得邀非分之知。正不知所以图报也。然则吾君之聪明天亶。听言如转圜。尤独留心正学。岂下所能窥测哉。苟欲稍裨高深。当知所先矣。己未仲冬月臣吴廷栋追忆恭纪。

请暂禁烧锅片光绪四年

李鸿章

直境粮价增昂。固由秋成歉薄。亦因耗费太甚。通省烧锅约计千余家。每日需用高梁两万余石。每月共需六七十万石。即以每人日食一升而论。该烧锅等一日之费。已占二百数十万人之食。境内及外来之粮。往往被其购用。遂致民食缺乏。虽招徕远近商贩。源源运粜。价不能平。查永平宣化顺天各属。烧锅最多。其在永遵者。并用海船运赴奉省大宗采买。今直晋灾区。皆指奉粮接济。势难任其争购。夫酒可终年不用。日不再食则饥。轻重原自有别。该烧锅等每岁应交课银。统其不过三万余两。所益于库款者有限。而占夺穷民口粮。贻害于闾阎者实深。自来荒政。本有禁酒之条。山西近已奉谕饬禁烧锅。直省为畿疆重地。际此粮价日增。民生困苦。更宜舍缓就急。应请除热河承德府岁丰粮贱。可勿庸置议。凡直顺各属烧锅。自明年正月起。暂行停烧。以济民食。俟秋成丰稔后。仍准开烧。依旧纳税。如蒙俞允。即由臣出示晓谕禁止。傥有限内私烧。照例治罪。并通饬地方官秉公查察。不准胥役得规包庇。或藉端扰索。违则从严参办。分别重惩。

筹议闱姓利害请暂弛禁以塞漏卮疏

张之洞

奏为粤东闱姓。遵旨熟权利害。拟请暂行弛禁。收回利权。恭折密行补陈。仰祈圣鉴事。窃于光绪十年九月三十日。承准军机大臣字寄。九月初八日。奉上谕翰林院代递检讨潘仕钊奏变通挽回巨一折广东闱姓赌局迭经申禁兹据该检讨奏称澳门开设闱姓公司利归他族现在海防需饷请饬体察情形能否将澳门闱姓严禁抑或暂将省城闱姓弛禁等语着张之洞倪文蔚妥议具奏至所称副将彭玉伙同奸民何贵等私收闱姓各节并着确切查明究办等因钦此。又于十一月十七日。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十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据御史何崇光奏称省城开设闱姓厂视澳门开厂流獘尤甚请饬申明厉禁等语着张之洞倪文蔚归入潘仕钊前奏熟权利害一并妥议具奏另片奏请将闱姓赌匪陈恒等严拏惩治并着查明究办等因钦此。又于十一月二十九日。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十一月初六日。奉上谕。据翰林院侍读梁耀枢顺天府府丞杨颐奏闱姓诡谋复开缕陈科舞弊商贾受累奸民纵恣赌匪横行四害请旨严禁并声明澳门僻居一隅视从前闱姓已减十之六七等语闱姓弊端甚多本应严申禁令惟须一律禁止不使利归他族方为上策若如该侍读等所奏不特省城未便弛禁即澳门亦可逐渐禁绝应如何设法办理之处着张之洞倪文蔚悉心筹商妥议具奏等因钦此。臣等博访周咨。熟权利害。于十一月二十七日电奏请旨。旋准总理衙门电开。十一月二十九日。奉旨彭玉麟等电称粤省闱姓请暂弛禁济饷等语着依议行仍随时体察如有流弊即行奏停钦此。钦遵查照先后咨行在案。伏查广东闱姓一事。自前抚臣张兆栋奏请申禁以来。遂为澳门利薮。于是议塞漏卮者。率皆以此为言。并不因筹饷而起。海防既亟。筹澳防筹军饷者。言之尤切。臣玉麟上年五月条陈广东事宜疏内。有闱姓弛禁一条。臣之洞到任之初。曾经录稿相示。自八月奉妥防澳门之电旨。九月奉能否弛禁之寄谕。当经分别会饬司道府县各官妥筹详议。旋据布政使龚易图按察使沈镕经盐运使瑞璋督粮道益龄会同善后局转据广州府知府萧韶署南海县知县危德联署番禺县知县侯甲瀛详称。自同治三年至同治十年。历经地方官查拏闱姓。罚认军需。迭次共罚缴银四十余万两。均经奏明在案。光绪元年申禁之后。奸民私于澳门设局。输资葡人。澳酋作护。官力遂穷。藉此巨资。购船置。近且接济异族。窥伺省垣。澳为粤患。中外共知。为丛驱爵。有名无实。藉寇资盗。有损无益。现经绅商具呈。如蒙弛禁。情愿认捐巨饷。此时饷源无出。亦可藉纾目前之急。即据诚信堂商人张荣贵敬忠堂商人杨世勋等。呈请合办。以六年为限。共捐洋银四百四十万元。五个月内。先缴一百五十万元。其余二百九十万元。按年分缴。当经邀集省城大绅暨各书院山长前赴明伦堂团捐局公同面议。再三谘问。佥谓可行。并据署水师提督方耀署陆路提督郑绍忠咨呈。称防务甚急。绝澳之援。增我之饷。无逾于此。应请速办等情。会详请奏前来。

臣等会查潘仕钊所奏。言弛禁便。何崇光梁耀枢杨颐所奏。言弛禁不便。两说判然若水火之不相入。恭绎九月初八日谕旨。则曰熟权利害。十一月二十九日谕旨。则曰不使利归他族。宸谟二语。精要无遗。实为此事之权衡。言之断制。谨先言资敌之害。彼族潜通。确有明证。上年七月二十一日之电旨。十二月初二日曾纪泽伦敦之电信。香山县丞之密禀。以及港澳各项探访员绅洋商之密报。皆凿凿可稽。海警方殷之时。接济苦于不能断。口岸苦于不胜防。岂更可丰其羽毛。资其巢窟。害一也。或曰。中外兵。有时而弭。彼族相助何妨。则请言养寇之害。粤省大患。首在香港澳门。一东一西。塞我门户。百事不得自由。薮奸浇法。伏戎乘虚。港犹隔洋。澳则接壤。所幸澳尚贫弱。商业萧疏。近年茶商颇为减色。自闱姓移馆以后。游民云集。贾贩争趋。各项公司。日增月盛。澳民增一商。澳酋增一饷。澳酋岁收闱姓税数十万。他税亦数十万。澳商岁增数百万。于是增兵额。加台。以二十万向外洋租置战舰。声势日张。彼商务不足自存。而我驱华商租税以富之。坐使肘腋之闲。增一强邻。广州永无安枕之日。害二也。或曰。彼虽富强。亦无能为则。请言自耗之害。财物止有此数。枝强则干弱。外溢则内虚。三十年来。广州商利。半移香港。此已无从追论。澳门陆路相接。逋逃尤便。闱姓开先。公司踵后。洋界日富。省会日贫。损境内有厘有税安分守法之良商。而益界外法令不及征税不加之奸富。害三也。或曰。何不如言者所云。查分馆责兵役以禁之。则请更言妨政之害。自明文申禁以后。大吏避开闱姓之名。而又欲攘开闱姓之利。于是造为截缉之说。委派员绅。各路搜截。爪牙四出。白昼横行。分馆之家。得规者免。佛山为近郊大镇。侦知其馆最旺。利最丰。委绅陈桂士作线掩捕。官得罚七万。兵役地棍所得。可想而知。民闲大扰。遂被言官参奏。上年七月初六日。钦奉寄谕。饬臣之洞查办在案。数年来肇庆韶州清远之分厂如故。官商之投买如故。绅棍衙蠹之陋规如故。上造子虚乌有之言。以欺朝廷。下行告没入之法。以罔百姓。名实相违。进退无据。成何政体。害四也。或曰。言者所陈尚有责巡船禁渡船之法。则请言扰民之害。有膻则蚁往。有市则贾来。澳馆大开。利徒安阻。夫卖闱姓者。人给数页之卷。买闱姓者。人挟数寸之纸。县县有之。日日有之。必将于各属通澳水陆各路。歧涂支港。设巡船数百号。驻巡役数千人。凡往来之商旅良贱。解衣倒箧。人人搜检。终年无休。王道荡平之世。安有如此政体哉。即使为之。而巡逻之卖放。赴澳洋人之夹带。北自京城上海。南至暹罗吕宋新嘉坡。中外轮船之递送。果有何术可以禁绝。查澳馆初开之年。其酋岁责税饷十余万。上年递增至三十余万。必其利厚。然后税多。若谓近年已减十之六七。何以澳商认税争充。转加三倍。然则禁令之行与不行。投买之减与不减。亦略可知矣。禁则无矣。扰则有之。害五也。有此五害。即无捐饷助军之举。亦宜解此虚悬之文网。以塞切肤之漏卮矣。

且即以筹饷而论。去秋以来。强敌在门。连营在野。外援台闽滇桂。内防广潮廉琼。军械工程台河道。繁费万端。京饷已。借款已罄。厘税不足。劝捐不应。自交冬令。事益急而饷益枯。始则停工。继则欠饷。臣等与司道将领。外费拊循。内困罗掘。日夜忧焦。其时岁暮天寒。各营将士。枕戈待旦。若非幸蒙圣恩。得此巨款百余万。聊济目前。粤事殆不堪设想。夫筹饷事体。何一不取之于民。抽收捐集。铢黍皆难。即每年数十万。亦何容易。军饷多一来源。即民闲少一搜括。此则赡军实之与恤民生。尤显然相为表里者也。至何崇光等各疏。大指略同。命意何尝不美。陈义何尝不高。然但论闱姓之当禁。而不考历年之未尝禁。且不思禁省不禁澳之不如不禁。诸臣皆为粤人。而并不考粤事。殆非核实平心之论乎。此举自奉旨饬议后。臣等即悬牌揭示。禁绝官吏使费。与受同科。责令该商将向来各衙门规费数十万。尽数归公。加入正款。于是正项由三百万加认一百四十万。似已塞尽利孔。周谘博访。官绅士庶。众论攸同。若谓此数百千文武绅民。人人皆为赌匪所役。语语皆怀关说之私。断无此理。若谓商贾受累。奸徒得规。则省澳有何区别。厉禁愈严。索规愈暴。按陈桂士以得规参。所得者省禁澳开之规也。彭玉亦以得规参。所得者省禁澳开之规也。此皆诸臣原奏所言者也。至科獘端。自宜严杜。特是作獘者。在省与在澳同。粤省向有匪徒。名为闱棍。扛姓包枪。招摇射利。历年有之。惟在学政考官明于校阅。监临提调严于关防。自无弊窦。查粤中司文衡者。物议纷纭。适在光绪元年既禁闱姓之后。潘仕钊疏内已详。不待烦言而解。现经臣之洞臣文蔚等严章明示。凡关涉学政考官及各衙门人等。不准投买。责成该商稽察。如投买之人。与得标之人。可疑者。即行举发查究。将所得之彩充公。该商隐匿不举。即封其馆。不准开设。使棍徒无从获利。其弊自绝。臣等学术才具。未免迂拘。若仅恃此为防海之良图。理财之上策。臣等虽陋。尚不至此。然当此安攘交亟之际。而有权宜弭患之方。既已详考博议。利害较然。断不敢饰空论以欺圣明。务虚名而滋实祸。所有闱姓暂行弛禁一节。现已饬行司局。恪遵十一月二十九日电旨。妥为办理。以后仍随时体察。如有流弊。即行奏请停止。抑臣等更有进者。此举原属权宜。不得不然。终必须禁绝根株。方为常经至计。以后粤防。自必日求强固。惟有俟我兵力渐强。船足备。先行移檄澳酋。约彼不得梗令庇匪。违者绝其通商。然后省澳一律通禁。护符既馁。令下风行。庶乎坐言起行。确有实际。此则臣等所竭力图之。而寤寐不敢或忘者也。至副将彭玉澳商陈恒何贵等在澳设厂收规各情由。臣之洞臣文蔚另行查明覆奏。再何崇光等折。系交臣之洞臣文蔚议奏。因此议原系司道具详绅商具禀。经臣玉麟与督臣抚臣公同饬议批准。先于上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会衔电奏。是以此次折奏。仍会同列衔。合并声明。

抽收闱姓厂款。粤督英翰曾因此获咎。当时建言诸公。如邓承修何崇光杨颐梁耀枢。皆以粤人。极陈其弊。嗣海疆有事。彭刚直公玉麟奉命防粤。合疏弛禁。藉收利权。为一时济变之计。此亦榷酤之流极也。故附列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