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性命圭旨

贞集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贞集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七节口诀

婴儿现身出离苦海

(婴儿现形图、出离苦海图)

(内附真空炼形法则)

前面火候已足,圣胎已圆,若果之必熟,儿之必生,弥历十月,脱出其胞。

释氏以此谓之法身,又曰实相。玄门以此谓之赤子,又曰婴儿。婴儿当移胎换鼎之时,跃然而出,潜居气穴之间,又重开一混沌也。

盖此穴原是神仙长胎住息之乡,赤子安身立命之处。因是熟境,顺路而归。婴儿既宴坐静室,安处道场,须藏以玄玄,守以默默。始则藉坤母黄芽以育之,继则聚天地生意以哺之。此愿彼应,发迩见远。其中自呼自息,自阖自开,自动自静,自由自在,若神仙逍遥于无何乡,似如来禅定于寂灭海。

到此大安乐处,仍须密守关元,无令外缘六尘魔贼所侵,内结烦恼,奸臣所乱。若坐若卧,常施莹净之功。时止时行,广运修持之力。遂得六门不漏,一道常通,真体如如,永固丹基者矣。日夕如此卫护,如此保顾,如龙养珠,如母育子,不可顷刻暂忘,刹那失照。

钟离翁曰:

孩儿幼小未成人,须藉坤娘养育恩。

又曰:

已证无为自在心,更须温养保全真。

李清庵曰:

丹从不炼炼中炼,道向无为为处为。息念息缘调祖炁,忘闻忘见养婴儿。

吕纯阳曰:

腹内婴儿养已成,且居尘世暂娱情。无端措大刚饶舌,却入白云深处行。

盖温养育婴乃作仙之一大事,若养育失调,婴儿就有弃壳离巢之变。此时着实提防,不可轻纵出去,则一出而迷途,遂失舍而无归。

故白玉蟾有重整钓鱼杆,再斫秋筠节之叹。

上阳子云:

既达返还九与七,此即木金三五一。炁全神壮换胎时,照护婴儿休远出。

防护之诀,密固三要为紧。

参同契曰: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其法是以眼观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飞跃,在正一心。则外无声色臭味之牵,内无意必固我之累。自然方寸虚明,万缘澄寂,而我本来赤子怡怡然安处其中矣。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是也。故道觉禅师曰:修此戒定慧,断彼嗅贪痴。盖贪痴易于制伏,唯有嗔毒难降。

圣胎诀云:嗔恚之火一燃,胎真去如奔马。直待火灭烟消,方才归于庐舍。

宋儒亦曰:忿火不惩,必有燎原之患,欲水不窒,岂无溃川之灾?

圆觉道场修证仪云:一念嗔起,具八方障门,今欲去嗔之法,唯宗老子之日损、周易之惩忿、世尊之觉照。

高憎妙普曰:嗔火正燃时,我以觉照之。犹如汤消冰,了了无分别。缘此嗔火非实有体,皆从无名而来。

犹宝积经偈云:如钻木出火,要假众缘力。若缘不和合,火终不得生。是不悦意生,毕竟无所有。知声性空故,嗔也不复生。嗔不在于声,亦不身中住。因缘和合起,离缘缘不生。如因乳等缘,和合生酥酪。嗔目性无起,因于粗恶事。愚者不能了,热恼自烧燃。应当如是知,究竟无所有。嗔性本寂静,但有于假名,嗔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嗔三昧。

宝积经又云:求自然智破无名壳,则无名变成慧炬,而嗔火化作心灯,嗔之一毒既消,八万四千烦恼亦灭。

佛经云:诸魔平等,烦恼为先。

又云:现住菩萨魔,烦恼无所有。

文云: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我我所俱离。

又云:无障大悲,观诸众生,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失。知诸烦恼,体性自离。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菩提性。

又云:烦恼境是佛境界,观烦恼性空是正修行。

又云:欲除烦恼,当行正念。

四祖亦云: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细观佛祖经旨大概,谓烦恼性空勿为窒碍,观如梦幻,不用介怀。设使触景情动,如回应声,既应即止。若此,则烦恼尘劳不待断而自灭,胎真赤子弗假修而自灵。

又有经云:

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以智慧刀裂烦恼纲,以智慧火烧烦恼薪。

僧圆照云:

对治烦恼魔,清净常欢喜。

庞居士云:

谛现四大本空,烦恼何处安脚。

晁文元云:

身同梦幻非真有,事比风云不久留。既能洞达须刚断,烦恼魔空过即休。

张紫阳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饮。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六祖坛经云: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故缨珞经云:佛言我从本来不得一法,究竟定意,始知所谓无念。若得无念者,观一切法,悉皆无形,因此得成无上正真之道。

又云:世人不能成道而脱生死者,良由妄念为轮回种子耳。

盖妄念起处,即是生灾。妄念息处,即是真元。故玄门以止念为本,释教以无念为宗。

无念者,为无邪念,非无正念。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助名正念。念善念恶即名邪念,不念善恶即名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冤亲、憎爱,井名邪念,不念苦乐等是名正念。但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无念之念,谓之正念。

佛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

高峰禅师云:

慈氏受一生成佛之功,不出一念无生性海。

智常禅师云:

真如无念。非念法能阶实相,无生岂生心。能至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生乎实相。

李之才云:

念之天理则明月之当空,念之人欲则浮云之蔽日。

寒山子云:

旋干倒岳镇常静,一念万年永不移。

天隐子云:

不睹不闻存觉性,无思无念养胎仙。

宝积经中所说菩萨安住无所住之念,非忆非忘所安住念,即名法界。是知从上若佛、若祖、若圣、若仙,皆因冥心息念而得妙道。

故尚书曰:唯狂克念作圣,然克念之功须要躬行实践,方有进步。不然,一片太虚,途路甚远,少一步定是到不得。

昔人所谓工夫不到不方圆,工夫若做到极,则处自然入于无念。既得无念真常,则玄窍婴儿寂寂然而无挠扰之患矣。

刘虚谷云:

大功欲就三千日,妙用无亏十二时。

陈朝元云:

含养胞胎须十月,育婴乳哺要千朝。

泥丸翁云:

片响工夫修便现,老成须是过三年。

三年功夫已完,温养事毕。即悟真所谓,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真人既现,必出太玄而升天谷,再加冥心灭尽之功,则有通灵变化之妙。

刘海蟾曰:

卦行火侯周天毕,孕个婴儿镇下田。霹雳一声从地起,干户肇开光万里。翻身推出太玄关,这回方是真仙子。

真空炼形法则(真空炼形图)

普照怫心曰:

异端有白我其观,却叹人从瓮里盘。最上一乘含蓄远,好从玄窍觅天宽。

盖真空炼形之法,譬喻运瓮相似。若处瓮内,焉能运之,必也处于瓮外。身处瓮外者,即释氏所谓外其身而虚空之是也。

故老子曰:

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

薛道光曰:

若人空此幻化身,亲授圣师真规则。

张全一曰:

太虚是我,先空其身。其身既空,天地亦空。

天地既空,太空亦空。空无所空,乃是真空。

清静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视其形,形无其形。形无其形者,身空也;心无其心者,心空也。心空无碍,则神愈炼而愈灵;身空无碍,则形愈炼而愈清。直炼到形与神而相涵,身与心而为一,方才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

古仙曰:形以道全,命以术延。此术是窍无涯之元炁,续有限之形躯。无涯之元炁,是天地阴阳长生真精灵父圣母之炁也。有限之形躯,是阴阳短促浊乱凡父凡母之气也。故以真父母之炁变化凡父母之身为纯阳真精之形,则与天地同寿也。

按孙陀罗尊者云:世尊教我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硫璃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照,照十方界,得阿罗汉。

朱元晦云:

鼻端有白,我其观之。

莫认真云:

平生姿韵爱风流,几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原在鼻尖头。

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气通于母。人之既生之后,一呼一吸,气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

故圣人观天之道,抉天之行,每于义驭未升,肠谷之时,凝神静坐,虚以待之,内含意念,外舍万缘,顿忘天地,粉碎形骸。自然太虚中有一点如露如电之阳,勃勃然,入玄门,透长谷,而境上泥丸,化为甘霖而降于五内。我即鼓动巽风以应之,使其驱逐三关九窍之邪,扫荡五脏六腑之垢,焚身炼质,煅滓销霾,抽尽秽浊之躯,变换纯阳之体。累积长久,化形而仙。

陈翠虚曰:

透体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尽纯阳。炼教赤血流为白,阴气消磨身自康。

丘长春曰:

但能息息常相顾,换尽形骸玉液流。

张紫琼曰:

天人一气本来同,为有形骸碍不通。炼到形神冥合处,方知色相即真空。

薛复命曰:

不知将谓气,得后自然真。

董汉醇曰:金用矿消,形由炁炼。炼形之法,总有六门。其一曰玉液炼形,其二曰金液炼形,其三曰太阴炼形,其四曰太阳炼形,其五曰内观炼形。若此者总非虚无大道,终不能与太虚同体。唯此一诀,乃曰真空炼形。虽曰有作,其实无为,虽曰炼形,其实炼神,是修外而兼修内也。

依法炼之,百日则七魄亡形,三尸绝迹,六贼潜藏,而十魔远遁矣。炼之千日,则四大一身,俨如水晶塔干,表里玲珑,内外洞彻,心华灿然,灵光显现。灵光者,慧光也,故曰惹光生处觉花开。盖慧觉花开非炼形入微与道冥一者不能有此。

故生神经曰:身神并一,则为真身;身与神合,形随道通。隐则形固于神,显则神合于气。所以蹈水火而无碍,对日月而无影。吾亡在己,出入无间。或留形住世,或脱质升仙。有白日而飞肉尸者,黄帝之谓也。有留形在世者,彭祖之谓也。有受命而居天职者,张天师之谓也。有拔宅而上升者,许施阳之谓也。有示疾而终者,王重阳之谓也。有入仕而臣者,东方朔之谓也。至于老子为柱史,辛钘为大夫,尹喜为关令,伯姬为卿上,唐典隐昆陵,孑休治漆园,帝者师四,皓辅汉惠,仇生仕殷,辅光仕汉,马舟仕晋,海蟾仕燕,正阳弃官,纯阳应举,常有执鞭,琴高执笏。若此者,多不可以枚数。

噫!神仙之隐显去留,岂世之凡夫所能测度者哉。更若凭虚御风之,列子折芦过江之,达摩非若淘质炼形之功,又安能如此轻举之身乎?此形神俱妙之道,非坐脱立亡者之所能知。所以不免有抛身入身之失尔。

故学仙佛之流,若独以炼神为妙,不知炼形为要者,所谓清灵善化之鬼,何可与高仙为比哉?大抵温养炼形,无分彼此,虽然在两处发明,其实是一个道理。内外兼修,不相违背。若十日功夫无间,乃悬崖撒手时也。自然言语道断,心思路绝。能所两亡,色空俱泯,无滞无碍,不染不着,身似翔鸿不可笼,心如莲华不着水。火光净净,潇潇洒洒,腾腾任运,任运腾腾,做一个无事无为、自在消逼之散汉也。此际婴儿渐露其形,与人无异,愈要含华隐曜,镇静心田,若起欢忻,就要广境。

如陈泥丸云:

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个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

婴儿既长,穴不能居,自然裂窍而出、贯顶而升。此之谓出离苦海而起彼岸也。

永明寿禅师云:

身在苦海中,赖此铁罗汉。苦海既脱离,舍筏登彼岸。

观吾陈真人云:

此岸波涛已脱离,到彼方知寿可跻。一得归来宜永得,渡河筏子上天梯。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八节口诀

移神内院端拱冥心

(端拱冥心图、化身五五图、跨凤凌霄图、阳神出现图)

始则有作有为者,采药结丹以了命也;终则无作无为者,抱一冥心以了性也。

悟真篇云:

始则有作人争觉,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道妙,不知有作是根基。

证道歌云:

到无为处不无为,方知吾道是希夷。

今之在象凡夫、出家外道,只知有这边道理,不知有那边境界,只知有此间之妙,不知有彼岸之玄;只知无事,而不知稀有之事;只知无为,而不知有为之法。此乃知其一不知其二。修其性不修其命者也。

故丹道未成之先,若不知下学之有为,而着于空焉,则谓之落空汉。丹道已成之后,若不知上达之无为,而着于相焉,则谓之守尸鬼。

石杏林曰:

有物非无物,无为合有为。

陈泥丸曰:

我闻前代诸圣师,无为之中无不为。

阴长生曰:

无为真人居上界,空寂更无尘可碍。有为功就又无为,无为也有功夫在。

所谓真人居上界者,即婴儿出离苦海、移居天谷之时也。空寂冥心者,即吕祖向晦冥息真心合道之法也。

施肩吾曰:达摩面壁九年,方超内院世尊。冥心六载,始脱樊笼。

夫冥心者,深居静室,端拱默然,一尘不染,万虑俱忘,无思无为,任运自如;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无内无外,无将无应,离相离空,离迷离妄,体含虚寂,常觉常明,但冥此心,万法归一,则婴儿安居于清灵之境、栖止于不动之场。色不得而碍之,空不得而缚之,体若虚空,安然自在矣。

故达观禅师云:

色不缚兮空不碍,昙息冥心观自在。大千万有总归无,世界坏时渠不坏。

谭长真云:

婴儿移在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修到三千功行满,凭他作佛与升仙。

此处是纯一不杂的工夫,岂能空纤毫情想,但起希仙作佛之心,便直生死窍中,不能得出。

所以关尹子云: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只名为妖,不名为道。

益清静体中,空空荡荡,晃晃朗朗,一无所有,一切无住。

故心要诀云:

冥心本乎无住无,住心体圆融不测。

如金刚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金刚齐菩萨云: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而住,如是而住。

憎肇云:圣人之心,住无所住,其住坐忘。

论云: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了心经云:心无所住,住无所心,了无执着,无住转真。

净名经云:一切法以无住为本,安住无为,名之为住,住无方所,故名无住。无住心者,是为真心。

禅源集云:言心者是心之名,言知者是心之体。

菏泽云:心体能知,知即是心,心本空寂,至虚至灵。由空寂虚灵而知者,先知也。由空寂虚灵而觉者,先觉也。不虑而觉者,谓之正觉。不思而知者,谓之真知。

故祖师云:空寂体上,自有本智能知,即此空寂之知,便是达摩所传清净心也。心常寂是自性体,心常知是自性用。

所以六祖云: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自知,自性自见,自性自悟,自悟自度。悟性还易,了心甚难。故了心也者,了此心也。了心,则心无其心矣。无心之心,是谓真心。真心是性,真性是心。

太上云:了心真性,了性真心,空无空处,无处了真。此谓真空不空,空无所空,即是了见本心也。

庞居士云: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与夫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即是了见本性也。

华严经云:

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原夫性体本空,心体本定。无空无无空即名毕竟空,无定无无定即名其如定。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作空想,即是真空也。虽得定,不以定为证,不作定想,即名真定也。空定衡极,通达无碍,一旦天机透露,慧性灵通,乍似莲花开,恍如睡梦觉,忽然现出天然境界,充满于上天下地而无尽藏也。此是心性常明,炯炯不昧,晃朗宇宙,照彻古今,变化无方,神妙莫测。虽具肉眼而开慧眼之光明,非易凡心便同佛心之知见,乃是见性见到彻处,修行修到密处。故得—性圆明六通顿足。

何谓六通?按玉阳大师曰:坐到静时,陡然心光发现,内则洞见肺腑,外则自见须眉,智神踊跃,日赋万言,说妙谈玄,无穷无极,此是心境通也。不出庐舍,预知未来事情。身处室中,又能隔墙见物。此是神境通也。正坐之间,刹时迷闷,混沌不分,少顷心窍豁然大开,地理山河,犹如掌上观纹,此是天眼通也。能闻十方之音如耳边音,能忆生前之事如眼前事,此是天耳通也。或昼或夜,入于大定,上是天堂,下见地狱,观透无数劫来宿命所更,此是宿信通也。神通变化,出如自如,洞鉴十方众生,知他心内隐微之事。他虽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虽意念未萌,了了先觉,此是他心通也。

子思曰:心之精神之谓圣。故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静而能知,心空而能灵,心诚而能明,心虚而能觉。

四祖道信曰:一切神通作用,皆是自心感现。

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得,故名神通。神通具足,愈加默耀,韬光慧而不用,若露圭角,恐染邪魔。

古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定之时,或闻种种善恶之声,或现种种违顺之境,总是魔障,不可着他。又须反观一身,四大皆是假,合如梦幻,全体非身。但在此心,魔自消灭。

古语云:见怪不怪怪自亡,见魔非魔魔自灭。或脑中有霹雳之声,或眼内有金星灿耀,或顶下红霞了绕,或眉间涌出圆光,此皆幻景,心莫受他,但行工夫,休证效验。

所以古仙云:项下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又于静中忽见楼台珠翠、女乐笙簧、异草奇花、触目如画,彼人不悟,将谓是到天宫,不知自身内院,认作真境,因循而不出。入此际须用虚空观而扩充之,则我天谷之神升入太虚,合而为一也。

其虚空观者,应观自心。心本不生,自性成就,本来空寂,光明遍照,犹如虚空莹彻,清净廓然,周遍圆明,皎洁成大月轮,量等虚空,浩然无际。复应观察自身,则心之虚空而通于身之虚空,身之虚空而通于天地之虚空,天地之虚空而通于太极之虚空,虚虚相通,共成一片,岂不与太虚混之而为一耶?

始而虚其心也,既而虚其身,又既而虚天地,虚而无虚,无虚而虚,虚也不知,无虚也不知,则我阳神冲虚出入而无障碍矣。然后方可与天地合德,太虚同体,而为混虚氏之人欤。

此处只言到太虚之阶梯,未曾造到太虚之实际。谓之炼神则可,谓之出神则未也。

欲要高奔帝境,当炼演谷神,常以灵和寂照,为心虚空不住,为观抱本还原归太极,由此进进不已,及其无上可上,玄之又玄,无象可象,不然而然,则一灵之妙有遍法界,而圆通贯云汉,以高跻与穹冥而俱合,此天谷元神炼到至极至妙之处也。

故章思廉曰:得太极全体,见本来面目,先天一点真,后天却是屋。

莹蟾子曰:炼阳神了出阳神,自色界超无色界。既然证成妙道,须要混俗和光。虽处凡尘,而不可流俗;虽居浊世,而莫测行藏。日唯销隐,匿积阴功,开诚心,施法乳,汲引后学,普度众生,上报佛恩,下资群品。

金刚经曰: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故世尊成道之旦,发普度众生之悲,乃曰:先度众生,然后作佛。

肇法师曰:性本无生,故亦无灭,此实千圣同然之真心。众生度尽,方入涅盘,此亦千圣同归之实际。

王方平曰:

鸾鹤来时乘紫雾,玉皇有敕登仙路。九玄七祖尽升天,度了群生方自度。

噫!试观古佛高仙何等运心之普,如今人有一法一诀者,秘密珍藏,犹恐漏泄,较之古人,可不愧死。

予之无念也久矣,但未得自度,先要度人,一念存心,不能自释,今之此作,尽泄天机,唯末后一着,尚未发明。今再言之,道书曰:阴神能见人,阳神使人见。盖独修一物者,所出乃阴神也。阴神则有影无形,世所谓鬼仙是也。若双修性命者,所出乃阳神也。阳神则有影有形,世所谓天仙是也。故曰:道本无相,仙贵有形。然而出神太早,丹经之所深诃既得,其母当返其始。常留神于天谷,复归如婴儿,不识不知,唯深唯寂,阳光无漏,则愈扩愈大,弥远弥光,自然变化生神。生之再生,则生生而无尽;化之又化,则化化而无穷,又生孙百千万亿。

张紫阳曰:

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

陈泥丸曰:

一载胎生一个儿,子又孙兮孙又枝。

白玉蟾曰:

一体遍多犹朗月,而影分千水多身。

入一着明镜,而光寓万形。

仙家谓之分身,佛氏谓之化身。如世尊之不离菩提树下,而遍升天宫说法。又如善财之不出莎罗林,历二百十城而遍参诸友。

东华帝君曰:

法身刚大通天地,真性圆明贯古今。若未顶门开具眼,休教散影与分形。

分形散影非不妙也,奈何还滞幻躯中,尚未超脱,欲千变万化,岂不反伤于本体耶?直到九载功完纯,亦不宜忽然跳出五行之外,返于无极之初。证实相妙之,更妙得真功全之,又全成金刚不坏之体,作万年不死之人。自觉觉他绍隆佛种三千功满,而白鹤来迎,八百行圆,而丹书宣诏飞升金阁,返佩帝乡。

即钟离翁云:

九载功成人事尽,纵横天地不由亲。

萧紫虚云:

功成须是出神经,内院繁华无累身。会取古仙超脱法,飘然跨鹤观三清。

诸仙奔壳,各有不同。有从宝塔出者,有从红楼出者,有看月而出者,有对镜而出者,有冲顶门而出者。

所以玄奥集云:

塞断黄泉路,冲开紫府门。如何海蟾子,化鹤出泥丸。

中和集云:

成就顶门开一窍,个中别是一乾坤。

盖顶门一窍岂易开哉。先发三昧火透之,不通。次聚太阳火冲之,略启。二火腾腾,攻击不已。刹时,红光满界,紫焰弥天,霹雳一声,顶门开也。

故吕纯阳曰:

九年火候直经过,忽尔天门顶中破。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天仙可相贺。

真人出现,乘云气,御飞龙,升玉京,游天阙,飘飘云际,翱翔太空。凤篆金书,朝赴九阳之殿;蟋桃玉液,位登万圣之筵。适意则鸾舆前引,登云则龙驾前迎。紫府鳌宫欲去,而顶中鹤舞,丹台琼苑拟游,而足下云生。劫火洞烧,我则优游于真如之境;桑田变海,我则逍遥于极乐之天。聚则成形,散则成气,隐显莫测,变化无穷。人水火而不溺不焚,步日月而无形无影。刀兵不能害,虎兕不能伤。阴阳不能变迁,五行不能陶铸。阎罗不能制其死,帝释不能宰其生。纵横自在,出入自由。信乎!

紫阳云:

一粒灵丹吐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此大丈夫得意之秋,功成名遂之日也。人生到此,宁不快哉?

上阳子云:

总皆凡世播英雄,做尽功名到底空。唯有金丹最灵妙,大罗天上显神通。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九节口诀

本体虚空超出三界

(超出三界图、毗卢证果图)

按梓童化书云:予之在朝也,以闻方外之言,辞荣而归道。逢隐者指,予以心印授,予以正诀曰,此西方大圣人归寂法也。子能念而习之,可度生死,死而不亡,终成正觉。若能中道而废,则犹能择地而处,亦可为神仙。予于是历观汉、唐诸仙,多在此处超脱而去者,岂非化书所谓中道而废耶?

又览龙牙颂云:学道如钻火,逢烟未可休。予又历观宋、元诸仙,多在此处户解而去者,岂非龙牙所谓逢烟而休耶?

虽则仙去,然却缺末后一段工夫,毕竟有些欠稳处。犹傅大士云:侥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亦不知寿命有限而不及修耶,抑亦不知不得此法而不能修也。

命宗人只知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而止,竟遗了炼虚合道一段。

是以无上师曰:养得金丹圆似月,未免有圆还有缺。何如炼个太阳红,三界十方俱洞彻。

盖圣修诣极自是少此一段不得。缘丹经子书皆不曾言及末后一着。唯李清庵曾说到这里。

如门人问:脱胎后还有造化么?

清庵曰:有造化在。圣人云,身外有身,未为奇特,虚空粉碎,方露全真。所以脱胎之后,正要脚踏实地,直待与虚空同体,方为了当。

又云:更有炼虚一着,当于言外求之。其见趣可谓度越诸仙矣。

但不肯说个实际出来,云何炼虚,作何归着,竟自朦朦胧胧虚应过去。亦不知是不会祖师意而不能说耶,抑亦不知是怕泄漏天机而不敢说也。

故水丘子叹曰:打破虚空消亿劫,既登彼岸舍舟楫。阅尽丹书万万篇,末后一句无人说。

盖此秘藏心印,皆佛佛授手、祖祖相承,迄至六祖衣钵止,而不传诸佛,秘藏于兹塞矣。自此而下鲜有知者。故曰:七祖如今未有人。

直到吾师尹公,以其夙植灵根,更得教外别传之旨。忽一日禅关参透,豁然贯通,而千佛秘藏又复开于今日矣。

故悟道偈云:把个疑团打破时,千佛心华今在兹。下大竿头取进步,虚空真宰天人师。

我今又承师旨而得此法,如获无价宝珠。即剑南和尚云:自从说得此明珠,释梵轮王俱不要。然佛之地步甚高,而必至于虚空本体。本体虚空方成无上正等在觉而入涅盘。

故邵康节曰:圣人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同用。今人求其义而不得,乃噫之曰:体太虚之体以为体,用天地之用以为用。此言大似隔窗窥日,不过见其光影而已。若言体太虚之体以为体,便是有个太虚在而着于体矣,何以能太虚?若言用天地之用以为用,便是有个天地在而着于用矣,何以能天地?然而太虚其知有体乎?其不知有体乎?天地其知有用乎?其不知有用乎?太虚不知有体而天地之用在于太虚之体,天地不知有用而太虚之体在于天地之用。体其所体者体其所用也,用其所用青用其所体也。乃至于粉碎虚空方为了当,何以故?

益本体,本虚空也。若着虚空相,便非本体虚空。本粉碎也,若有粉碎心,便不虚空。故不知有虚空,然后方可以言太虚天地之本体,不知有粉碎,然后方可以言太虚天地之虚空。究竟到此已会窥破虚空之本体,但未得安本体于虚空中。

即华严经云;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到这里自知道虚空是本体,本体是虚空。必须再加功而上,上胜进进不已,直到水尽山穷,转身百尺竿头。至必至于不生不灭之根源。终必终于不生不灭之觉岸。于中方是极则处。此处无他,不过是返我于虚,复我于无而已。返复者,回机也。

故曰:一念回机,便同本得。究竟人之本初原自虚无中来,虚化之为神,神化之为气,气化之为形,顺则生人也。今则形复返之为气,气复返之为神,神复返之为虚,逆则成仙也。

古德云:何物高于天,生天者是。何物大于虚实,运虚空者是。盖大道乃虚空之父母,虚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人物之父母。天地广大,故能生万物;虚空无际,故能生天地;空中不空,故能生虚空。而曰:生天地、生万物,是皆空中不空者之有以主之也。以其空中不空,故能深入万物之性,以主张万物而方便之。毋谓空中不空,能深入万物之性,以主张万物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天地之地,以主张天地而方便之也。汝毋谓空中不空,能深入天地之性以主张天地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虚空,以主张虚空而方便之也。

夫空中不空者,真空也。真空者,大道也。今之炼神还虚者,尤落在第二义,未到老氏无上至真之道也。炼虚合道者,此圣帝第一义,即是释氏最上一乘之法也。

华严经云:虽尽未来际,遍游诸佛刹。不求此妙法,终不成菩提。

此法只是复炼阳神,以归还我毗卢性海耳。所以将前面分形散影之神摄归本体,又将本体之神销归天谷,又将天谷之神退藏于祖窍之中。如龙养额下之珠、若鸡抱巢中之卵,紧紧护持,毋容再出,并前面所修所证者,一齐贬向无先国里。依灭尽定而寂灭之,似释迦掩室于摩竭,如净名杜口于毗耶。此其所以自然造化而复性命之而复虚空之之不可以已也。而复性命,而复虚空,至此已五变化矣。变不尽变,化不尽化,非通灵变化之至神也。

故神百炼而愈灵,金百炼而愈精,炼之而复炼之,则一炉火焰炼虚空,化作微尘万顷冰。壶照世界大如黍米。少焉,神光满穴,旸焰腾空,自内窍达于外窍外,大窍九而九窍之中,窍窍皆有神光也。小窍八万四千,而八万四千窍之中,窍窍皆有神光也。彻内彻外,透顶透底,在在皆有神光也。如百千灯照耀一室,灯灯互昭,光光相涉,而人也,物也,莫不照耀于神光之中矣。是则是已尤非其至也。

然不能塞乎天地之间,则未满东鲁圣人干元统天之分量也。又敛神韬光,销归祖窍之中,一切不染,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寂灭既久,则神光如云发电,从中窍而贯于上窍,大窍小窍,窍窍皆有神光也。光明洞耀,照彻十方,上彻天界,下彻地界,中彻人界。三界之内,处处神光。若秦镜之互照,犹帝珠之相含,重重交光,历历齐现。而神也,鬼也,莫不照耀于神光之中矣。妙则妙已,尤非其至也。

然不能遍入尘沙法界,则未满西竺圣人毗卢遮那之分量也。再又敛神韬光,销归祖窍之中,一切不染,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寂灭既久,而六龙之变化全,则神光化为舍利光矣。如赫赫日轮,从祖窍之内一涌而出,化为万万道毫光,直贯于九天之上。若百千昊日,放大光明,普照于三十大千世界。而圣也,贤也,及森罗万象,莫不齐现于舍利光之中矣。

故大觉禅师云:一颗舍利光熠熠,照尽亿万无穷劫。大千世界总皈依,三十三天咸统摄。

而舍利光既遍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尤未尽其分量。又自三千大千世界中复放无量宝光,宜充塞于极乐世界。既而又升于袈婆幢界,又升于音声轮界,复直冲于胜莲华世界,得与贤胜如来相会也。

自从无始分离,今日方才会面。彼此舍利交光,吻合一体,如如自然,广无边际。

所以经颂云:诸佛似一大圆镜,我身犹若摩尼珠。诸佛法身入我体,我身常入诸佛躯。王祖弘忍云:一佛二佛千万佛,总是自身无别物。昔年亲种善根来,今日依旧得渠力。荷泽禅师云:本来面目是真如,舍利光中认得渠。万劫迷头今始悟,方知自性自文殊。

自性清静,便是无垢佛。自性如如,便是自在佛。自性不昧,便是光明佛。自性坚固,便是不坏佛。各各诸佛,自身俱有。说亦不尽唯一性,尔性即是心,心即是佛。新佛旧成,曾无二体,以报身就法身,如出模之像,像本旧成,一体无异。新成旧佛,亦无二形,以法身就报身,如金成像,昔未成象金,故今成像,竟诸佛如已成像之金仙。众生如未成像之金矿,成与未成,似分前后,则金体始终更无前别。

故圆觉经曰: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原此金性,人人本有,个个不无。至于十方众生,皆我金刚佛性。而天地万物,咸囿我如来之法身矣。到此地位,方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遍法界是个如来藏,尽大地是个法王身。实际无差,与三世佛而一时成道;真空平等,共十类生而同日涅盘。法身其大也,虚空且难笼其体,真心其妙也,神鬼亦莫测其机。穷未来际为一昼夜,尽微尘海为一刹那。前千古而后乎今,无不是这个总持,上乎天而下乎地,无不是这个充塞。

二祖慧可曰:囫囫囵囵成这个,世世生生不变迁。太上所以云:天地有坏,这个不坏。

这个才是真我,这个才是真如,这个才是真性命,这个才是真本体,这个才是真虚空,这个才是真实相,这个才是菩提道场,这个才是涅盘实地,这个才是不垢不净,这个才是非色非空,这个才是自觉圣智,这个才是无上法轮,这个才是本性虚无、虚无实体,这个才是常住真心、随心自在,这个才是佛之妙用、快乐无量,这个才是烦恼业净、本来空寂,这个才是一切因果、皆无梦幻,这个才是生灭灭己、寂灭为乐,这个才是金刚不变、不坏之真体,这个才是无始不生、不灭之元神,这个方是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议、无边功德,这个才是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毗卢遮那佛。

偈曰: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