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明朝 游阳山记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永乐三年沪,皇帝因建碑孝陵,斫石于都城东北之阳山,得良村焉。其长十四支有护,阔不及长者王之一,厚丈二尺,色黝,泽如漆,无疵学。越九日戊午,特命翰林臣往观。于是学士解公缙,侍讲金公幼孜,暨广偕往。

己未,由朝阳门出,过十里铺,直抵沧波门。门外隔平畴,山蝉联起伏,即城中所见诸山也。山下烟林村落,耕夫饷妇,横纵陇亩。予三人观其作劳,徘徊久之。见田膛畔系二舟,田水与大江相通,故有舟。然平畴旷野,见此一舟,亦自奇绝。水之上有古石桥,石半殖桥下,桥西北有土沟。问之,沟旁人云,国初取土筑拒马墙,就以疏墙内流水。由拒马墙折北而行,至麒麟门。拆东行五六里,渐多坡陀。幼孜与予,乘肩舆,上下山冈,辄相与步行,以息仆夫之炉。解公骑行,常先一二里许,不见予二人来,辄下马候。又东过一长版,阪下歧路而二,一依阪足折北,一下田间折而南。予方惑所从,田间人曰:“南行”。遂遵田畔折入小村市,东山麓度坳入沪,行长棱十余里,始至阳山。

山下草茇数百间以舍趋事者,周以樊、通二门。入门有井,有石池,出门上百步许有井。井之外有深坑,平山上土石填之,举石者邪许之声相应。仰见巨石穹然城立,三人相视惊叹所未尝见,谓天生此石以为有待也。山高数里,其体皆石,其旁山崖,不便登陟。从碑石左攀脐而上,一人引手,一人下推。又跻一级,渐至山顶。石如磨头者、目瓜者、窍而通者、高者。下者,险不可履,蚁缘而度。渐过碑石右,稍平可行。余心悸目眩,不能下视,独解公登石立久之。余坐息定,更跋山顶数十步,望见长江数百里,隐隐而来,舟帆上下如豆。江北诸山,澹然如烟霏雾霭问,杳不能辨。山近东北二峰,峭拔如削,即都城东门望见二峰青翠高耸者。山南有叶丞相墓。按,叶祖洽,熙宁三年廷对第一,官至徽猷阁直学士,终于真州,奉敕葬此。(金陵志)亦以为墓在宣义乡,即此,而俗误传叶丞相也。南望钟山一峰,秀立天际如玉笋。都城万雉,红光紫气,蔚蔚葱葱,结为龙文,散为霞彩,诚万世帝王之都也。

日午下山,回至小村市。望见树林阴翳中一径,沿洞上,两傍皆松柏,有古寺,甚牢落,梁本业寺也,创于天监九年,五代时碑刻尚存。有古桂二株,其本枯朽,其旁枝复拱抱,又将枯矣,疑与寺同植者。从旁,入一小轩,轩外多竹。其南有古井,汉以烹茶,味甘冽。复寻寺前小径,转登寺后山。山多石,石罅多棘刺,行则钩衣。以手褰衣,去地尺徐行,至一巨石上坐眺。少顷,从山脊下,至寺。地志护,谢灵运墓在寺近。叩僧,不知其处。

庆申旦离寺,由故道入麒麟门,缘钟山麓而行。午至灵谷寺,观当时善画者留雪景海水于壁。寺僧出东坡诗翰,有元诸名公品题,并未遂篆书(金刚经)。观之,至暮而还。

题记:阳山坐落于江苏江宁县境内,山上多石,石质黝黑而有光泽,无斑点,古时南京的碑刻多取材于此。这篇文章首先写偕同友人游览阳山,一路行来,山下烟林村落,平畴旷野,耕田的男人,送饭的妇女各自忙碌着生计。其次写登阳山,山高数里,其体皆石,其旁山岩,登攀困难,登山者需要前拉后推,互伸援手而上。山顶高险,登临进目,百里长江隐隐如练,江中舟帆小如豆芥。江北诸山,隐现于烟霭云雾之中,南望钟山一峰,顶天立地,秀如玉笋。山下江宁城,八烟鼎盛,郁郁苍苍,霞光辉映,紫气红光,有如龙文。万世帝都的气魄的确不凡。再次写日暮下山,石径两旁皆松柏森森,循路前行,有古寺幽寂,寺中五代石碑尚存,可见其年代久远。寺南有古井,汲水烹茶,泉水甘例。多情的作者欲寻访六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墓,时代久远,已莫辨其处了。这篇游记重点突出,而细部描绘亦传神生动。脉络清楚,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胡广(1370—1418),字光大,号晃庵,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建文时举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赐名靖。永乐五年(1407)进翰林学士兼春坊大学土。两次从成祖北征,召对帐殿,或至深夜,甚得信任。善书法,每有勒石,皆受命为书。十四年进文渊阁大学士。曾奉诏纂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有(胡文穆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