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卷第十

四定其正宗者。有三种正宗。一随位正宗。二随品正宗。三大体正宗。

一若随位正宗。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各有正宗。十信以佛根本不动智以为正宗。十住以证入法界智如来果德理体妙慧以为正宗。十行以佛根本智起普贤行进修。以为正宗。十向以理智圆融真俗起兴大愿以成悲智。使令理智大悲均平不偏静乱以为正宗。十地以蕴修悲智使令惯习功济以为正宗。十一地以普贤行等众生情流充满法界海任用利生以为正宗。此为随位正宗。

二若以一部教门。四十品内。当品自有正宗。随品名目总是可知。

三以一部教大体正宗。以如来大智法界性绝古今体用圆满一乘佛果以为正宗。常以此佛果正宗。以为开示悟入进修。使令惯习成就。又此经四十品中。以法界品为正宗。余品为伴。为十方诸佛以自心分别烦恼。成一切智一切种智法界体用。以为所乘成正觉故。此根本烦恼非三乘所知故。二乘且折伏而不起。菩萨以空观折伏无现行故。广如胜鬘经说。一切众生以法界门以为开示悟入。明如来根本智是众生分别心。契同无二故。则法界自在故。以是义故。十住初心便成正觉。以将十行十向十地十一地法门。治令惯习智悲成就。更亦不离初心法界智体用故。但以此法界智体用无依住门。以治诸习惑。惑薄智明分分殊胜。但须定慧照用。身心诸法皆无依无根无本。诸贪恚痴渐渐微薄。诸佛智慧渐渐增明。法乐自娱非贪世乐。此是法界中渐渐非始末也。

五明此经付嘱何人者。此经法门付嘱大心凡夫。经云。此经法门不入一切余众生手。解云。余众生者。三乘及外道乐着人天及求出世乐者。何以故。此经不许三乘菩萨具六神通。自未能闻经生信。何况二乘人天外道。经云。唯除生如来家法王真子。即大心凡夫能生信证入。故生于佛家。不言已生佛家诸大菩萨。诸大菩萨常为众生说法。无大心凡夫信证不名付嘱。不名流通。为无人信无人悟入故。经云。若无此子此经当灭者。解云。若无凡夫信证者此经当灭。若不如是。诸大菩萨已生佛家者。已有如是无量佛世界海微尘数故。如来何须念此经当灭。既不念已生佛家大菩萨众。明知当念大心凡夫。非为已入圣位者。当知此经付嘱大心凡夫故。如出现品说。

六明此经流通所在者。此经流通分每在品末。有动地雨华菩萨供养处。总是大都付嘱流通分。如来出现品不在经末者。为此品是经之末。为此品是三十七品是五位菩萨结会五位因果行门之终。以是义故。是经之末。又如来从前第六卷中第二现相品内齿间放光。令普贤菩萨说众生因果如来因果。如来因果世界报得国土庄严。眉间放光令文殊师利贤首等说十信之门。次后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十定十通等法。从现相品至如来出现品。有三十六品经。等觉位中一会。在第三禅说。有一品经。来文未足。通取其数有三十七品。前后总有四十品经。至其如来出现品。是五位因果始终之末故。如来出现品示现法。则表其始终五位因果满故。即以眉间光灌文殊顶。口中光灌普贤口。令此二人体用因果互相问答。以文殊为法界体。普贤为法界用。二人互为体用。或文殊为因。普贤为果。或二人互为因果。此一部经。常以此二人表体用因果。今古诸佛同然。皆依此迹。以明因果进修之益故。如来眉间放光及口中放光。加此二大士。即明五位教门始终之毕。口光是付嘱义。流通义。令教行流通故。眉间光是果义。已放果光付嘱文殊。令文殊发问果法普贤说佛出现。即是流通。此品之内。具说付嘱流通。亦作轮王大子具足王相。能治王位等喻释文。至品方明如来出现品。后离世间品。即是佛自成果后。行普贤利他之行。训俗之门。十地果前行普贤行。自利利他。十一地果后行普贤行。纯是利他。如前七卷会释中略已释讫。如法界一品。总该一部教。总是法界门。在祇园者。明众生世间即法界故。众生性即不思议故。众生分别即如来智故。即明就众生世界。说是法界不思议故。

三明教体者。依涉法师说出经教体云。一切圣教四法为体。名句文身语为性故。以先惯习相领解故。此为四闻持流布令法久住故。然此法依六处转。一者依法。谓十二分教故。二者依义。随位相故。三者依。彼时说去来今自他事故。四者依处。要在世界国城故。五者依数。一十百千至微尘故。六者依彼补特伽罗。说有佛持故。由斯六处得有正法久住。补特伽罗者。此云数取趣。上依涉法师立教体竟。今(通玄)以自管窥。依此大方广佛华严经立其十种教体。广乃无尽。

一一切众生根器。佛一圆音一念三世。无始无终常转法轮。以为教体。

二一切圣凡境界庄严果报。以为教体。此乃见境发心不待说故。见恶厌之。见善乐之总能起善故。又一切法无非佛事故。

三一切法自性清净。以为教体。以观察力心契自相应故。不待说故。

四以行住坐立四威仪。以为教体。见敬发心不待语故。

五以佛菩萨出现涅槃。以为教体。以此法事令诸众生见敬及念恋发心故。

六以佛菩萨神通道力。以为教体。现诸自在见者发心。不待文句故。

七以无常苦空为教体。观者。发心不待语故。

八以无言寂然为教体。即净名居士默答。不待名句文及以语故。

九以名句文身语及众生根为教体。藉言方现故。

十以法界一切法本真为教体。众生法之能净垢故。大要言之。一切众生诸烦恼海。一切众生随分善根人天乐果。声闻缘觉菩萨佛乘解脱涅槃名句文身语业等。及一切善恶业果报虚空法界。言与无言。一切法无非教体。以目观知。或以闻法或以自思惟。内薰智现能离诸恶。及得涅槃。说与不说皆是教体。若无烦恼即无教体。

四明总陈会数者。于中大意。其义有三。一总举会数。二陈其会意。三说佛出世所由。一总举会数者。其会有十。二陈其会意者。

第一会在菩提场中者。明示现始成正觉。为化众生故。

第二会在普光明殿者。明法报及行所行报得依正二报所居之宅。是故于此品重言始成正觉显。不起初会为初兰若菩提场体。不离此体得道。此处报宅所居故。犹如世人于净处得道方始归来示现此法本无来去迁移时分。

第三会升须弥山顶帝释宫者。明从普光明殿中说十信之位于其地上创起信心。今于帝释天宫。表其进修之位法行增胜故。于此天说十住之门。明十住之位创始应真心与空合一分自得慧用自在如天故。如上高山身与空合。以处表法位胜。不即要在生天。明无相慧用如天自在故。又明山体于世间中出高过俗表于十住初心禅定如山不动。无相妙慧出俗现前能破障故。

第四会在夜摩天宫者。明夜摩天宫在空际不与地连。明其十行依空行行不与贪欲爱系着诸有之连故。于此处说十行位。表法如是。不要身生彼天。明在行恒空无所依故。

第五会在兜率天宫者。明此天处是乐知足故。说十回向。为表回向之位均融理事。大愿大悲大智使不偏僻。不贪世乐。不贪涅槃。不着大悲。不着大愿。不离其中。使令处世。如莲华同尘而不污。又表此天于欲界处中。下有忉利夜摩。上有化乐他化。以明上下此天处欲界之中。还说十回向门。表令法身大智万行大愿大悲均调处中。不令同世慈悲有爱不令如三乘乐修出世心增二乘趣寂菩萨留生及舍净土等过。皆非称其法尔故。表法如是。不即要生彼天。明回真入俗使悲智均平。

第六会在他化自在天宫者。为于此天说其十地。为其此天以他变化用成己乐。以明十地大悲大智皆悉成满。但化众生以为自己涅槃之乐。无自乐故。

何故超化乐而于他化说其十地之行。

答曰。为明从十回向均融理智大悲大愿成满增胜。不依次第而超化乐。不同下位次第而修如世兴易初以十钱得利一倍。后以二十便成四十。即便超初及第二利故。又明十地果终居欲界之际。而得自在同而不染出而不离。又明十地菩萨功超欲缚故。此天同其魔梵教化波旬故。同魔王位摄魔眷属。教化自在。故居此天。又明菩萨进修行相十地之位道力功行阶降合然。以无明住地未纯熟故。未明净故。其无明住地果极方终。设至十一地二愚犹在。是故此经阿僧祇品。如来随好功德品。此二品之法。佛果已前十一地普贤行满未能达尽。以是义故如来自说。明果终始知算数之极如来随好功德佛果方终。已前诸位法门当位菩萨自说。最下入法界一品。如来神力说。表法界中明一切法总神总真总不思议。明法界体凡圣一性故。于人中说。至文方明。以此二愚佛果方悉是故。十地之位随力所堪。堪至此天故。虽进修阶降位位差殊。然法界体一时一念一得一切得。为明法界无始终法故。不可即作始终长短存情思想违理之见故。以定慧照之可见。

第七会在第三禅说。此一会说百万亿偈。此会来文未足。如璎珞本业经具云。彼经是化三乘人已后。如来领至菩提树下。却说初成佛时说华严经会次第。彼经具言。计此一会通为十处十会四十品经。为此经十十成法皆圆满故。明三禅之中。初禅除忧。二禅灭苦。忧苦既无三禅唯是法悦乐故。犹法乐故。喜动还存。以喜动故色心还在。此色心是乐禅悦乐无思之色。非如欲界之色故。心有无思乐禅之色出入之息犹存。报得净身。身如皓雪。衣如金色。过身一倍。行即游空足不履践。初禅身二里半。二禅身五里。三禅身十里。衣与身倍。至文广明。于此天说十一地法门。表等觉位中顺其法身行其万行。教化众生遍周法界常法乐故。至第四禅寄同佛位故。称真法性无出入息。随理普周。任众生见习气迷法之愚一时总尽。世出世法无事不穷。号之为种种光明遍照义也。以智满故。表法如是。不即如是上下往来。但以法身大智虚空一切智日。对现色身。于法界中随其器水。普现众像。此之一会超前十地过。初禅二禅二天。明此十一地智倍倍增故。以上升天寄处表法升进渐渐自在。非是法属彼天。皆遍一切处故。

第八会在普光明殿。说十定法门。其定名入刹那际。如三乘说。八十生灭为一刹那。八十刹那名为一念。此明三乘说。如此一乘之中。但以刹那是极短促思虑不及之故。终不论别有生灭。明如来出世始终不离刹那际。如离世间品说。如来正处胎时住兜率天。并初生出家学道成菩提转法轮入涅槃。总一时。身犹处胎未出。为定体称法界本性。以为定体。更无长短。始终三世总为一际。更不许如世妄情想佛出兴作长短系。违真理故。即明时之极也。更不论刹那外别有生灭。此是当部经之意趣。不同古人释此会为重会普光法堂者。意不如是。不以见名言教中两度三度重叙普光明殿即云重会乃至三会等故。失其真意。岂可令他作去来之见。如经意者。但以佛自体无作大悲为母。以一切种智为佛。以法无性无所依为时日岁月。以一切众生根器为明镜。佛于一切众生心海任物自见。各得自法。皆令向善及得菩提。非是如来有重来重去相故。但明此普光明殿。是如来自性一切智种智之都体也。为依报所居此刹那际定是佛一切智种智之法性故。意在总括一切法界众海会等总体。不令学者有往来自他故。今者却作往来重会之见。此将不可也。总明如王宝印一时顿印。不可作重会去来之见。经无是意。

第九会在普光明殿者。明从此处而起信心发行修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定十通十忍乃至如来出现品佛果位终皆悉不离普贤旧行。是故佛果向前十住已上。自乘普贤行满。即如来出现品前。三十六品经。是普贤行品是。佛果位后自行已满。纯是利他普贤行故。出现品后离世间品是。为从第二会普光明殿中起信心已。经过五位始终因果。不离本迹诸佛果满旧普贤门。于十定品中亦其此处。明以法身定体圆通始终一际一处三法同一不移普光明殿。报居之宅。齐头并印无有重会三会去已还来。古人释此会为重会三会。普光明殿以法界门。不可作世情思想解故。如善财。从觉城东大塔庙处妙德之所。信心经过五十个位门。至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为未是佛果以前自利利他普贤行终故。十二位中妙觉之位。见慈氏如来。是佛果终位。令其善财却见文殊。明今至果不离旧所初信之门菩提理智。便闻普贤名。便见其身。等普贤身者。彼明果后普贤之行。经云。更入无量三昧者。为明证过佛果位内二种愚故。二愚者。一迷阿僧祇广大数愚。二佛位之内随好功德广大愚。此之二法唯佛究竟。自利进修五位菩萨未过故。以是义故。此两品经如来自说。及法界品如来不思议神力说。为明法界是一切诸佛共所究竟果故。以将此品示悟众生。余三十七品是当位菩萨说。胜鬘经云。无明住地佛地方除。三乘三祇之果。及净秽别执菩萨。还归本土。二见顺情多不相似。如法界因果当念不迁不亏阶级。总别一多通融方便全殊。此普光明殿说离世间品。明信心及究竟佛果普贤行总不离旧迹。亦如慈氏楼阁内。普现三世。一念普观三世诸佛及以菩萨一切众生。视如即夕。无有古今。即其义也。

第十会在法界品者。明此一会普含诸会及十方刹海法界虚空界。总为一会。重重无尽。一切诸佛海及一切众生之海。总以此法界一品。总为一体。一切境界随众生心。以此为别。以六相十玄该之。以无思之心照之观之可见。或以世主妙严品为一会。以普光明殿三会为一会。通前世主妙严品为二会。上升须弥夜摩兜率他化第三禅等天为五会。通前两会为七会。法界品祇园人间为第八会。善财大塔庙处为第九会。以虚空法界一切处会为十会。即该收前后十方总尽。亦是一家所释。亦不违道理。古人云。九会者。为未知有十一地在第三禅说。此经总十法为准。不可说九也。如善财觉城东会。明前诸会。但且寄成五位之法。未寄显能修行之人。如觉城一会。即明能修行之人及菩萨摄生方便法则。

第三说佛出世所由者。如来出世寄位示真。若见如来始成正觉及正像末三时教者。非正觉见。非见佛出兴。此乃劣解众生且如是见。求正觉者不应如是。

问曰。云何见佛出兴。

答曰。当见自身。无身无心。无出无没。无内无外。不动不寂。无思无求。世及出世。都无住处。无心所法。无法法无心。心法无依。性无始末。以无依住智说如斯法。教化众生皆令悟入。是名见佛出兴。如光明觉品文殊师利颂曰。世及出世见。一切皆超越。而能善知法。当成大光曜。若于一切智。发生回向心。见心无所生。当获大名称。众生无所生。亦复无有坏。若得如是智。当成无上道。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前两行颂明佛出兴。后两行颂明正觉中智。佛出兴当知如是。不令众生取佛出兴灭没之相。见初见末。但见自身。众生身心无生灭体。是出世间。

夫说一部之经。始终徒众形相总有二百二十八众。形类部从庄严道场形类各异。当会事意皆有所表。至位方明。不可云摸。且初一品有四十五众。表意如下。至文方释。教文广博。预陈难解对事方指。目视道存。如前长科经意六段门中。第一会中始成正觉。总有六品经。经有十一卷。其中品名者。一世主妙严品。二如来现相品。三普贤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华藏世界品。六毗卢遮那品。此六品经。于初会中有六种意。此初会中从如是我闻已下。是序分正说分流通分。自余会皆然。从如是我闻一时六字至始成正觉。是序分。其地坚固金刚所成已下。是正说分。至动地雨华。是流通分。从正说分中。说如来成佛因果菩萨神天五十众。表佛自行利生之众。令诸来菩萨见知因果。及示现得道入法入即同佛所知见法。与后学者以为样式。从其凡夫入法。即同佛知见故。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从此义生。以后诸会悉自有序分。至文方明。大都付嘱流通分。如来出现品是。前已叙竟。如轮王大子喻是。

一初世主妙严品明。佛始成正觉诸世间主来集庆佛成道又自求所益。又所表如来自行五位法门。

二如来现相品。明佛始成正觉口光告众毫光示法。

三普贤三昧品。明佛令普贤长子。入如来藏身三昧。审谛观法。从三昧起。说佛果报众生业力成就世界依正二报国土庄严。

四便说世界成就品。明由众生业力起。

五华藏世界品。明华藏世界海是佛自智果报得庄严。

六毗卢遮那品。即明引古证今令众信顺法不虚来古今相照。令信不疑。今此初会六品经。皆有意趣。就六品之中。还依会释。分为二门。一世主妙严品一品经。明佛始成正觉略示依正二报之所庄严。二如来现相品已下五品经。明示果劝修。于此二门。且于初门世主妙严一品。义分十门。

第一明毗卢遮那始成正觉依正二报之所庄严。

第二明十普贤众常随佛众。

第三明诸神八部诸天来集。

第四明结众已来。

第五明十大天王以自得益法门叹佛十地行果。

第六明日月天子八部王等以自得益法门叹佛十回向行果。

第七明十众诸神主稼神为首。各以自所得法门叹佛十行之果。

第八明海月光大明菩萨等十大菩萨通九众诸神。以自所得法门。叹佛十住行果。

第九明座出自众明佛自行普贤行叹佛自行普贤行果。

第十明华藏世界动地兴供。明佛出兴大众欢喜福威感应。已上初会十门中菩萨神天。总得如来五位法门。但化令入位者。皆得一分应真理智。总得称之为神能主导众生。非鬼神之神。以入如来智。法力自在故十地如天。亦明自在。至文方广明。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