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五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五十二

礼【嘉二】

御门听政

【臣】等谨按

国初定制每日听政必

御正门九卿科道各员齐集启奏以为常典至雍正初始

御门之制凡部院折本下内阁者积如干件始得旨举行其仪至为整肃至每日

召见大臣

引对庶僚咨询政治披阅章奏皆

临御内殿寒暑无间仰见

列圣相承敕几凝绩宵旰勤求有

国史所不能尽书者兹恭纂

御门典礼为一篇列於常朝之前

顺治二年定每日奏事吏户礼兵工五部轮流首奏刑部常列三班并令翰林科道同奏事官齐进侍班记注

康熙六年七月

圣祖仁皇帝亲政行庆贺礼毕

御乾清门听政嗣後日以为常十三年令各部院汉司官照满司官例随堂官入奏十八年九月

谕大学士等朕每日听政一切折出票签应商酌者皆国家切要政务得失所系今後起居注官除照常记注外遇有折本启奏俱令侍班记注二十一年九月

谕朕御朝太早各官於三四鼔趋赴朝会殊为劳瘁自今以後朕每日御朝听政春夏以辰初初刻秋冬以辰正初刻为期启奏各官从容入奏九卿詹事科道原系会议官员仍每日於启奏时齐集午门如有年力衰迈及偶患疾病俱向本衙门说明免其入奏齐集此外各衙门及部院司属官员俱停其每日齐集着各赴本衙门办事每月常朝仍应照旧行二十三年五月

谕御史卫执蒲奏请御门听政或以五日或以二三日为期其意盖欲君臣之间政事余暇稍得休息也朕躬亲庶政宵旰弗遑念致治之道务在精勤励始图终勿宜有间二十余年以来於凡用人行政事无巨细罔不殚心筹画早夜孜孜有如一日

庙禋享必躬执事间有不亲诣之时皆甚非得已至於内殿斋居几微悉谨左右?御咸所稔知在朕未明求衣辨色视朝日与大小臣工率作省成用熙庶绩近念尔诸臣奏事劳苦少展御门晷刻俾得从容入奏非图便安迩年海宇敉宁政事渐简顷复谕部院事务应得归并者酌量合奏期於简要清省从此民生日康刑清政肃部院章奏当不期省而自省若必预定三日五日以为奏事常期非朕始终励精之意也二十四年五月九

卿议言大朝之期

皇上视朝最早回宫进讲後仍

御门听政恐

圣躬太劳今四海昇平政事简少请以後大朝之期及大

雨雪俱停止启奏得

旨朕御极以来孜孜图治罔有暇逸惟期禆益国家乂安兆庶用臻上理非不自知其劳但念庶政丛集一日万几若从所请未免始勤终怠且恐不及详察致有疎畧舛错於政事得失所关非细自後大朝之期一切章奏交送内阁遇大雨雪临时请旨其祁寒盛暑之时各部院果无应奏事宜方许暂止启奏朕始终不欲一念倦怠晏安自便也二十九年十月给事中何金蔺疏请酌

御门之期或三日或五日事应面奏者仍面奏请旨至寻常奏章俱交内阁照例送进

谕曰朕惟致治务在精勤久道期於无斁朕躬亲庶政早夜孜孜靡敢暇逸冀与大小臣工共图熙绩据奏用人行政条例具举寻常奏章日烦临御臣谊难安请酌定御门之期等语朕三十年来每晨听政面见诸臣咨询得失习以为常今若行更改非励精求治初终罔间之道且与诸臣接见稍疎朕衷亦深眷念此奏不准行三

十二年十二月

谕曰朕观近日政务简少每日启奏部院大臣中有年迈者甚属劳苦自後年逾六旬以外大臣令其量力间二三日一来启奏至折本内遇紧要事朕有旨传进尔等方来请旨若无朕旨尔部将折本彚齐亦间二三日一来启奏寻大学士等奏言

皇上宵旰勤劳励精图治天下已享太平政务亦极清简

臣等敢请每日奏章交送内阁

皇上隔三四日御门一次听理引见人员与緑头牌启奏

诸事似於政事亦不致有悞

谕曰朕听政三十余年已成常规不日日御门理事即觉不安若隔三四日恐渐致倦怠不能始终如一矣此乾清门乃朕宫中亦有何劳但念年老大臣黎明从家中入奏甚为劳苦故有此谕朕仍照常每日听政雍正元年四月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请

世宗宪皇帝御门聼政得

皇考梓宫尚在享殿安奉朕今即临御正门理事心实不忍应俟奉安

地宫之後举行诸王大臣复援典礼恳请再三乃允之二年定吏部奏事在各部院衙门之後三年定听政日於翰林院编修检讨内按俸以四人侍班班在科道之上七年十二月

谕内阁十五日御门办事奏事大臣及引见官员等俱着用补服嗣後朕临御前殿照常用朝服至御门理事祗用补服遇应服蟒袍之日亦着补服蟒袍永着为例

乾隆元年十一月

皇上御门听政先是雍正十三年十二月

谕曰据礼部奏请初十日御门办事朕查雍正元年四月间诸王大臣奏请御门听政

皇考圣意欲俟

山陵礼成之後经王大臣再三恳请始降

旨允行计已五閲月矣今百日甫过朕即临御正门理事

心实不安朕受

皇考付托之重所有国家政务在便殿随时办理不敢畧有旷废其御门之典俟明春再行请旨至是年二月复奉

谕曰礼部奏请二月十三日御门听政朕思百日之後虽閲两月但

皇考梓宫现在雍和宫朕即御门听政心实不忍可俟梓宫奉移

山陵後再行请旨十月

世宗宪皇帝山陵礼成至是月

皇上始御门理事如仪二年六月

御门听政

谕曰连日仰蒙

上天降赐甘霖衆心感庆朕今日御门听政复值澍雨再降更为优渥念诸臣衣服未免沾湿大臣等着赏纱二匹凡陪奏侍班引见执事官员及侍卫等俱着赏纱一匹十一月

谕曰向来御门听政大学士等俱不设氊垫惟圆明园奉

皇考特旨铺设而乾清门尚仍其旧原定制之意盖以君尊臣卑预防专擅之渐然亦不系乎此况古有三公坐论之礼大学士等皆年老大臣当此严寒就地长跪朕心特切轸念嗣後着铺氊垫以示优礼至意又

谕曰朕御门听政之时翰林院修撰编检与科道一同侍班翰林班次在科道之上科道悬带数珠而翰林未有定制朕思侍从之臣理应画一嗣後修撰编检亦着一体悬带数珠以肃朝仪凡

御门听政仪具

大清通礼

常朝

【臣】等谨按杜典以朔望朝参及常朝附入元正冬至受贺之内伏考我

朝定制以每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为常朝之期先期鸿胪寺奏请

御殿王公百官应谢

恩者及外国陪臣以次行礼若不

御殿则王公列坐於

太和门外百官列坐於

午门外纠仪官察其失仪者移时乃退常朝之外八旗官员则於月朔及十日二十日坐班左右翼王公分日坐班上三旗领侍卫大臣侍卫等每日坐班盖即唐时朔望朝参之意兹立常朝一门彚着於篇与

御门听政并彰钜典焉

崇德元年定凡王以下各官陞赏或因事谢

恩者於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常朝日行谢

恩礼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谢

恩皆啓奏进内行礼官员有功陞赏谢

恩者於

大清门外行礼如革职官不许具朝服行礼外藩王贝勒贝子等及外藩官谢

恩亦於常朝日行礼凡王以下文武官陞迁谢

恩者行三跪九叩礼

赐银币等物谢

恩行二跪六叩礼

赐食行一跪三叩礼凡赏赉谢

恩皆常服不赞八年定常朝之期王贝勒贝子公等一次不到者有罚若借称有事失误朝会者送法司治罪

顺治八年九月定王以下各官以上陞级授官谢

恩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出师凯旋受赏谢

恩王以下文武官以上及喀尔喀贡使朝见俱设卤簿奏

乐鸣钟鼔

御太和殿鸣赞官唱赞行礼王以下官员以上

钦命婚娶者或於

中和殿或於

位育宫俱朝服行礼不唱赞其不时赏赉谢

恩常服行礼亦不唱赞九年二月定每月初五十五二十

五日

御太和殿在京文武百官俱朝服入朝行朝参礼凡陞迁起用及见朝辞朝等官有应面朝者於

太和殿前丹墀行礼其余俱於

午门外行礼八月定凡朝期

御太和殿卤簿全设奏中和丹陛乐鸣钟鼔鸣鞭内大臣侍卫列殿内两旁王以下辅国公以上集於朝房文武各官列

午门外其谢

恩辞朝陛见等官该部分别应在内在外行礼先期奏闻亲王以下文武官进爵陞官及王贝勒贝子公大臣出

征凯旋

赏赉及诸

恩赐俱於常朝日进内听唱赞行礼汉军汉人官员赴任及外省朝觐应行礼各官亦进内行礼应在外行礼各官俱於

午门外行礼如是日不

御殿赴任及朝见官员均在

午门外行礼外藩王以下公台吉以上来朝及喀尔喀厄鲁特诸部落入贡使臣亦於常朝日行礼又定八旗武官除大朝常朝外每月初一初十二十日具公服於

午门外分翼坐班如遇

巡幸除朝期外每日於

午门外坐班用常服十年定常朝日谢

恩及见朝辞朝文武官四品以上

太和殿前行礼五品以下

午门外行礼十二年定朝期王以下公以上在午门内朝房齐集又定常朝

御殿谢

恩各官行礼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应进

殿两旁排立俟各官行礼毕

赐茶候

旨列坐俟

驾回宫方出十八年定凡大朝及常朝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在丹陛上行礼不入八分公以上於丹墀内行礼又定常朝日如遇

御殿文武陞赏各官及京官外陞外官来京应行礼者不

论品级皆於

殿前行礼

康熙九年

谕都察院曰国家朝仪大体所在贵於整肃严饬不止系堂陛之观瞻亦以见臣心之敬肆诸王大臣有踰越班行交相接语或轻佻嬉笑礼不踰阶而相与言又况其甚乎尔衙门监察御史侍班切近见而不纠岂目未之覩皆缘畏事徇情所以如此都察院职任重大朕躬有失尚尔指陈王及诸臣乃不参奏揆之事理实所未协今後有失仪者毋得容隐十四年定每月常朝日

御殿行礼後羣臣入内奏事止具补服如不

御殿仍具朝服二十年设常朝纠仪御史满汉各二员吏

部礼部亦各委满汉司官监察

雍正二年定常朝日遣侍卫四人监看如有越班失仪御史指示侍卫即指名拏参交刑部治罪又定

御殿日未明以前鸿胪寺官左右各二人引左右翼官从两掖门入各就本班坐鼔严咸起立听唱赞由仗南引进依次排班行礼

乾隆元年三月

谕曰每月逢五朝期鸿胪寺照例奏请御殿朕虽未准行而未经降旨晓谕盖此二十七月之内如遇国家重大典礼万不可已者间一御殿外此概不举行从前谕旨甚为明晰似此朝会常仪理应停止俟二十七月之後再行奏请二年定凡朝期除

内廷行走各官外凡满汉文武大小官均於黎明齐集坐班如有事故先期於朝单内声明至期都察院吏礼二部官稽察有无故不到者指名参奏三年定每月八旗官员坐班日礼部兵部各派司官二人稽察又凡文武官选授之後吏兵二部开列名单知会鸿胪寺俟领凭领劄十日之内鸿胪寺传集演礼四品以上於

午门外五品以下於

天安门外谢

恩逾期不到者四品以上由鸿胪寺指名题参四品以

下送吏兵二部察议彚奏七年六月

谕内阁昨日陞殿遇雨谢恩大臣官员及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内务府官员等冠服未免沾湿着各赏给正俸之半十六年七月

谕此次陞殿行礼时遇雨沾湿衣帽之大臣官员等着各赏给正俸半年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亦照此赏给十二月礼部奏上朝官员宜朝服亲投职名以便稽察常朝坐班各部院大臣宜董率庶僚按期到班毋许旷阙从之十七年礼部奏常朝坐班向无定时今定春冬以辰正夏秋以卯正届期各官依次列坐後至者指参又定各部院堂官惟实有事故不能到班方许於册内声明若遇本署奏事仍留一人率属就列毋得旷阙二十八年七月定文武月选官於给发凭劄日齐集吏兵二部先期行知鸿胪寺派员率领谢

恩其各省拣发陞调荐举卓异预行保举人员例应给照者由部彚齐人数定期知照鸿胪寺率领谢

恩再行给照赴任二十九年六月定凡外任文武各官

见後仍令吏兵二部将职名咨送鸿胪寺由寺定期传

示带领谢

恩三传不到者鸿胪寺按季彚参凡常朝仪节具大清通礼

朝位

【臣】等谨按杜典宾礼有朝位一条盖古者朝觐本列宾礼唐开元礼仍用其式杜典所载亦惟周及唐制而已今考

大清会典朝贺班位定制载入嘉礼盖班位之礼所以昭仪度而辨品秩自应与朝贺典制同系一门又

国朝定制大朝常朝行礼毕有

赐坐

赐茶之仪兹附着於朝位篇中以彰定制焉

顺治九年定大朝常朝行礼毕

赐羣臣坐郡王以上进

殿内贝勒以下在丹陛上百官在丹墀内均照班次跪行一叩礼坐

皇帝进茶王公百官均就坐次行一叩礼光禄寺执事授羣臣茶羣臣受茶就坐次行一叩礼饮毕行一叩礼十一年定凡朝期

御殿王以下公以上进

殿内两旁序坐十八年定亲王世子郡王长子贝勒贝子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在丹陛上序立行礼

赐坐进

殿内序坐

康熙元年定凡大朝及常朝不入八分公民公侯伯镇国将军都统子尚书第一班辅国将军护军

统领副都统前锋统领侍郎男步军翼尉大九卿第二班奉国将军一等侍卫护卫参领轻车都尉步军协尉小九卿郎中第三班奉恩将军二等侍卫护卫骑都尉佐领员外郎科道官第四班三等侍卫护卫云骑尉鸣赞官主事步军尉第五班护军校骁骑校笔帖式第六班其次各照职衔不论加级违者察处十六年定凡大朝及常朝齐集满官公侯伯镇国将军都统尚书左都御史子及凡一品官第一班辅国将军护军统领前锋统领步军统领副都统侍郎学士左副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男凡二品官第二班奉国将军步军翼尉长史参领一等侍卫护卫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祭酒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少詹事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庶子洗马鸿胪寺卿理事官郎中给事中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轻车都尉及凡三品官第三班奉恩将军步军协尉佐领司仪长二等侍卫护卫钦天监监正内阁侍读司业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少卿通政使司参议中允员外郎骑都尉及凡四品官第四班三等侍卫护卫云骑尉步军尉赞善钦天监副太常寺丞主事大理寺正光禄寺署正都察院经历及凡五品官第五班护军校骁骑校通政使司知事大理寺评事鸣赞司务司库等各职掌官及六品笔帖式第六班七品官及七品笔帖式第七班八品官八品笔帖式第八班九品官九品笔帖式第九班汉官尚书左都御史第一班侍郎学士左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第二班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少詹事读讲学士祭酒庶子侍读侍讲洗马鸿胪寺卿太常寺少卿顺天府丞第三班通政使司参议大理寺丞中允赞善司业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少卿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给事中御史吏部司官五部郎中第四班五部员外郎宗人府经历顺天府治中钦天监正太医院使光禄寺丞第五班五部主事都察院经历都事理藩院判大理寺正钦天监副太医院判太常寺丞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兵马司指挥钦天监五官正鸿胪寺丞大理寺副光禄寺署正第六班大理寺评事太常寺博士中书科中书内阁典籍撰文中书办事中书各部司务大理寺司务通政使司经历太常寺典籍京县丞兵马司副指挥銮仪卫经历詹事府主簿正字録事翰林院典簿待诏京卫经历钦天监五官灵台郎祠祭署奉祀等官第七班五经博士国子监丞博士典簿助教学正学録典籍理藩院知事钦天监主簿五官保章正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等八品官第八班理藩院副使太常寺赞礼郎鸿胪寺鸣赞等九品官第九班武职参将游击在三班守备等官在四班千总等官在五班随旗上朝官照在部院衙门职掌品级其降级上朝官照所降品级部院衙门官有兼衔则从其衔之大者二十二年定直省行庆贺礼将军总督加将军衔提督为一班巡抚副都统提督加左右都督衔【乾隆十八年裁加衔】总兵官为二班加都督同知以下衔【乾隆十八年裁加衔】总兵官协领参领巡盐御史织造郎中督关郎中布政使按察使各道为三班佐领督关员外郎知府副将参将为四班防御督关主事司库同知通判游击都司为五班骁骑校知州知县守备为六班有品级笔帖式有品级库使经历州同州判县丞千总等官为七班满洲蒙古汉军官分两翼汉官分文东武西

雍正二年定朝期汉官以吏部礼部刑部宗人府通政使司翰林院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吏科礼科刑科内阁中书钦天监太医院列左班户部兵部工部都察院大理寺銮仪卫太仆寺四译馆中书科户科兵科工科行人司【乾隆三十年裁】顺天府五城兵马司三营【乾隆四十六年改设五营】列右班均立於銮驾之末听唱赞依次排班行礼六年定

盛京文武各官朝贺照在京文武官品级序定班次乾隆二年十二月

谕朕御太和殿向来大学士皆立於殿外檐下即於殿外赐茶嗣後立位仍照旧例赐茶时令坐於殿内领侍卫内大臣之上又定汉官东西班位以吏部户部礼部列左班兵部刑部工部列右班六年定

行在恭遇

万寿圣节朝贺行礼班位王公大臣在网城内三品以下官在网城外【详见  圣节朝贺】七年定外省文武官或入

觐或奉调在京者遇

御殿日一例入班行礼总督加尚书衔者列六部尚书之末巡抚加侍郎衔者列侍郎之末加副都御史衔者列副都御史之末布政使按察使列小九卿之末道府列部郎之末将军都统提督列都统之末副都统总兵官列副都统之末协领副将列参领之末八年

谕嗣後御殿及筵燕日殿内止大臣赐坐侍卫等均着侍立不必赐坐赐茶时若侍卫轮流奉授不无舛错遗漏嗣後授茶时着礼部前期取应坐之王公大臣数目每一人令侍卫一人授茶仍依次接回庶不致舛错遗漏寻礼部议奏

御殿日除文官三品武官二品以上照旧

赐茶其四品以上官惟

殿内之记注官丹墀内之外国使臣

赐坐

赐茶其余百官但

赐坐停止

赐茶从之十一年以六科班次随六部分别左右吏科户科礼科列左班兵科刑科工科列右班十五年奉

旨嗣後大学士坐次仍着在领侍卫内大臣之上协办大学士事务尚书着在领侍卫内大臣之下署领侍卫内大臣之上十六年十二月礼部奏国家建官列品各有正从次第秩然顺治初文官阶未置一品惟加师保及宫衔者充之每常朝尚书左都御史以二品居第一班侍郎内阁学士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以三品居二班祭酒通政副使大理太常太仆少卿鸿胪卿以四品居三班其下五品居四班六品居五班位次率进本阶一等此旧典所载朝班之位也雍正八年改大学士为正一品尚书左都御史从一品侍郎内阁学士从二品乾隆十五年又改侍郎为正二品翰林院掌院学士为从二品是今尚书左都御史之居一班侍郎学士之居二班适与本阶相称而副都御史以下班位仍旧实为越次臣愚以为官品既已更改则朝班亦当厘定嗣後恭遇

御殿日及每日常朝百官班次请皆依品序列正从一品为一班二品为二班逓至九品分为九班毋许越次至翰林詹事为文学侍从之臣体统视庶僚为优但旧典以五品列三班六七品列四班亦为太过今拟少詹事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仍旧列三班庶子侍读侍讲洗马国子监祭酒改列四班中允赞善司业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改列五班其京营武职朝班及外省提镇等官遇事入朝者请照康熙二十二年所定直省行礼班位提督二班总兵官三班副将参将四班游击五班守备六班千总等官七班均附於右翼各班之末从之二十二年礼部奏

陞殿日仗外百官班次恐有舛错不齐应於仪仗之後

昭德

贞度二门阶下东西各设满汉御史二人礼部司官二人侍卫二人严行稽察从之二十四年七月礼部议覆御史史茂条奏凡大朝之期百官仗外侍立各有品级班次但从前未经标示一定地位恐百官站立不无舛错嗣後遇

陞殿日交鸿胪寺於仪仗之外照常朝坐班例设立红漆木牌预先按次排班如有参差断续错综者令纠仪官查参从之

皇帝登极

【臣】等谨按杜典不载登极仪然天子临莅万国体元居正乃典礼之最钜者讵宜从畧洪维

皇朝肇兴东土

太祖建元受朝式剏受命之规

太宗嗣位益扩丕基建有天下之号曰

大清筑坛告

天诞受

尊号

世祖定鼎燕京告

天即位遂成万年一统中外之业

圣祖

世宗继体践阼统御寰区

皇上寅承

眷顾之隆绍登大宝祗告

几筵

御殿受朝所定仪注斟酌古今之宜至孝至仁超越千

古兹按

实録

起居注及

大清会典敬谨编载以垂万禩云

天命元年正月壬申朔

太祖高皇帝即

皇帝位建元天命贝勒羣臣上

尊号曰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贝勒大臣率羣臣跪进贺表侍臣接

表宣读

太祖高皇帝率贝勒羣臣告

天行三跪九拜礼毕

御宝座贝勒大臣各率本旗官员行庆贺礼十一年九月

庚午

太宗文皇帝嗣

皇帝位届日卤簿大驾全设

太宗文皇帝率贝勒羣臣告

天行三跪九拜礼毕

御宝座贝勒羣臣庆贺行三跪九叩礼礼成

颁诏大赦

天聪十年四月乙酉建

国号曰

大清改元崇德和硕贝勒羣臣上

尊号曰

寛温仁圣皇帝前期筑坛於

天坛之东设

宝座於坛上设卤簿大驾於坛前届期

太宗文皇帝率贝勒以下文武百官出德盛门诣天坛祗告

地礼成文武各官奉

御宝先至

天坛之东导引官二人恭导

太宗文皇帝由中阶陞坛

御宝座贝勒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礼毕皆跪和硕贝勒等

御宝跪献

太宗文皇帝受宝授内院官羣臣复行三跪九叩礼毕皆跪宣读官奉满洲蒙古汉字三体表文立於坛东以次宣读羣臣复行三跪九叩礼毕复位乃列仪仗奏乐

还宫次日行庆贺礼

太宗文皇帝御殿乐作贝勒大臣率满洲各官行三跪九

叩礼毕奉表跪进侍臣接至

御前跪宣羣臣复行三跪九叩礼毕退次外藩贝勒大臣进表行礼次汉官进表行礼均如前仪次执事各官行三跪九叩礼毕

赐贝勒羣臣等燕礼成

颁诏大赦崇德八年八月丁亥

世祖章皇帝嗣

皇帝位前期遣官祗告

太庙届日王公百官朝服齐集

笃恭殿前

世祖章皇帝乘舆由左翊门出羣臣跪迎

世祖章皇帝御宝座王以下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礼次外藩王以下官属行三跪九叩礼毕衆复跪乃颁

恩诏大学士诣案前奉

诏书至丹陛上立宣毕复行三跪九叩礼复位

世祖章皇帝乘舆还宫王公百官跪送不设卤簿不作乐

不设燕

顺治元年十月乙卯朔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祗告

地受朝贺前期设

宝座於

郊坛之东南向设

宝案於

座前届日遣官祗告

太庙

社稷卤簿大驾全设

世祖章皇帝御祭服由

大清门出

亲诣

南郊祗告

地行礼毕内院大学士跪奏礼成礼部堂官恭导至天坛之东

御幄次更礼服

御宝座王以下文武百官皆跪礼部堂官引大学士一人由东阶升正中北面跪学士一人自案上奉

宝授大学士大学士奉

宝致辞云

皇帝君临万国诸王文武羣臣不胜欢忭奏毕奉宝授学士学士跪接陈案上退复位羣臣行三跪九叩礼

驾还宫踰时鸿胪寺设

御座於皇极门正中设表案於檐东诸王贝勒贝子公序立於内金水桥之北文武各官序立桥南均东西面乐作

世祖章皇帝御宝座乐止鸣鞭内大臣侍卫内院礼部都察院鸿胪寺执事各官先於阶上行三跪九叩礼毕各就执事位王以下文武百官跪进表内院大学士奉王等所进表跪设案上鸣赞官赞宣表宣表官诣案前奉表大学士二人跪展表宣表官跪宣毕仍设案上行三叩礼复位诸王文武羣臣行三跪九叩礼毕鸣鞭

驾还宫礼成

颁诏天下十八年正月己未

圣祖仁皇帝嗣

皇帝位遣官祗告

太庙

社稷

圣祖仁皇帝衰服诣

世祖章皇帝几筵前行三跪九拜礼只告受

命诣侧殿更礼服乃诣

圣祖母太皇太后宫行三跪九拜礼次诣

圣母仁宪皇太后宫

圣母慈和皇太后宫各行三跪九拜礼先

御中和殿内大臣侍卫内院礼部都察院执事各官行礼

御太和殿即

皇帝位王公百官上表行礼不宣表不作乐

赐茶不设燕

驾还宫反丧服就苫次以

登极礼成

颁诏天下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辛丑

世宗宪皇帝嗣

皇帝位礼仪与顺治十八年同惟免

赐茶届日内监下

乾清宫帘銮仪卫於

乾清宫丹陛中设金舆奏请

世宗宪皇帝乘舆由

乾清门中门出奉

旨乾清宫虽下帘朕何忍於

皇考前乘舆出中门朕从乾清门左旁门出外乘舆心中始安礼成

颁诏天下

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

皇上嗣

皇帝位礼部遵照康熙六十一年礼仪具奏奉旨是停止宣表免赐茶此奏内称奉舆於乾清门正中今

皇考梓宫见安奉乾清宫朕曷敢於乾清门中乘舆着安

舆於左旁礼成

颁诏天下凡

登极仪具

大清通礼

皇太后尊号徽号

【臣】等谨按杜典有天子追尊祖考妣礼以上尊号附焉有天子崇母后礼追崇附焉今以追尊追崇之典应见

庙制门我

朝恭上

列圣

列后尊諡已恭载於

太庙篇中伏惟

列圣以孝治天下尊奉

慈宁遇大庆典晋上

徽号

圣祖仁皇帝孝事

重闱则有恭上

太皇太后徽号之仪彛章允洽备极崇隆

皇上尊奉

皇太后

徽称叠晋

璚宝

璆册辉映万禩谨述隆仪彚着於篇

崇德八年八月

世祖章皇帝嗣位尊

圣母皇后为

皇太后

圣母为

皇太后

顺治八年二月

世祖章皇帝亲政恭上

圣母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皇太后进

册宝行礼礼成

颁诏天下八月

世祖章皇帝大婚礼成恭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徽号奉

册宝行礼如仪次日

御太和殿诸王贝勒文武羣臣上表行庆贺礼

颁诏天下十一年六月

世祖章皇帝大婚礼成恭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徽号奉

册宝行礼

颁诏如仪十三年十二月

册封皇贵妃礼成恭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徽号奉

册宝行礼

颁诏如仪十八年正月

圣祖仁皇帝嗣位尊

圣祖母皇太后为

太皇太后尊

圣母皇后为

皇太后

圣母为

皇太后

康熙元年十月恭加上

圣祖母太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恭上

母后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皇太后恭上

圣母皇太后徽号曰

慈和皇太后奉

册宝行礼如仪

太皇太后

仁宪皇太后

慈和皇太后仪驾

皇帝卤簿俱不设免诸王大臣官员朝贺礼成

颁诏天下四年九月

圣祖仁皇帝大婚礼成恭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徽号恭加

仁宪恪顺皇太后徽号

太皇太后

皇太后仪仗全设宫门前设

大驾卤簿於

太和门前

圣祖仁皇帝率王公大臣等奉

册宝行礼如仪

颁诏天下六年十一月

圣祖仁皇帝亲政恭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徽号

恭加上

仁宪恪顺诚惠皇太后徽号奉

册宝行礼

颁诏如仪十五年正月以

册立皇太子礼成恭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徽号恭加上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皇太后徽号奉

册宝行礼如仪二十年十二月以滇黔荡平恭加上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徽号恭加上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徽号前期遣大学士勒

德洪明珠诣

慈宁宫奏加上

徽号礼仪

太皇太后谕曰自叛逆构乱於今八年皇帝焦心劳思运奇制胜故得寇盗削平海宇寜谧皇帝应受尊号以答臣民之望予处深宫之中不与外事受此尊号於心未惬此典礼不必行勒德洪等奉

太皇太后旨还奏复遣诣

慈宁宫奏曰历稽往代国家凡有大庆必归美於尊亲太皇太后鉴臣微忱特允奏请臣虽无尊号传示中外亦有荣光

太皇太后复不允勒德洪等还奏复遣诣

慈宁宫奏曰自寇乱用兵以来将士疲劳生民困苦疮痍未复喘息未苏虽兵戈乍戢疆宇初平国家纪纲正宜整顿地方元气正宜培养臣何敢晏然自处以为太平无事受纳尊号惟祈

太皇太后圣心欢豫俯体羣情允行大典臣实幸甚天下幸甚

太皇太后曰皇帝既惓惓恳请至於再三子亦不能固辞可照礼仪行届期恭奉

册宝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加上

徽号行礼

颁诏天下三十六年七月以朔漠平定请加上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徽号奉

皇太后懿旨皇帝懋建宏勲子不胜欣悦际此昌期予心慰矣尊加徽号向虽有例并非断不可已者着停止予心始安复遣大学士等奏请再三

懿旨不允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宪皇帝嗣位尊

圣母为

皇太后十二月礼部奏恭上

皇太后尊号礼仪奉

懿旨予自幼入宫蒙

大行皇帝深恩备位妃列几五十年虽夙夜小心勤修内职未能图报万一

龙驭升遐即欲相从皇帝再三谏阻情词恳至勉慰其心未伸予志今诸王大臣援引旧典请上尊称此时

梓宫大事正在举行凄切哀衷何暇他及尊崇典礼实非予心所安况予戒慎居心谦冲训子但愿予子体

先帝之心永保令名诸王大臣体

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则兆民胥赖海宇蒙休予躬大有光荣胜於受尊称远矣诸王大臣复叩请再三始蒙

慈允恭上

徽号曰

仁寿皇太后奉

册宝行礼如仪

雍正十三年九月

皇上御极尊

圣母为

皇太后十二月恭上

圣母皇太后徽号曰

崇庆皇太后奉

册宝行礼如仪礼成

颁诏天下不

御殿受贺

乾隆二年十二月

册立

皇后礼成恭加上

崇庆慈宣皇太后徽号奉

册宝行礼如仪次日

御太和殿王公百官进表行庆贺礼

颁诏天下十四年四月以金川平定恭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徽号奉

册宝行礼如仪次日

上率王公大臣诣

皇太后宫行庆贺礼百官於

午门外随行礼毕

上御太和殿王公文武羣臣上表行庆贺礼

颁诏天下十五年八月

册立

皇后礼成恭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徽号奉

册宝行礼

颁诏如仪十六年十一月

皇太后六十万寿恭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徽号奉

册宝行礼如仪越三日

上率王公大臣等诣

皇太后宫恭祝

万寿行庆贺礼

上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行庆贺礼

颁诏天下二十年六月以伊犁平定大功告成恭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皇太后徽号

上率王公大臣恭进

册宝宣表行庆贺礼

上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行庆贺礼

颁诏天下二十六年十一月

皇太后七十万寿恭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皇太后徽号上率王公大臣恭进

册宝行礼越二日

上率王公大臣诣

皇太后宫恭祝

万寿宣表行庆贺礼百官於

午门外随行礼

上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行庆贺礼

颁诏天下三十四年十二月

谕朕尊养

璇闱展爱承

欢一切务臻隆备前者每逢

庆典加上

圣母皇太后徽号悉遵会典成规敬制金册金宝以为准仪昭度程式宜然近检稽体仁阁尊藏法物则

孝庄文皇后玉册玉宝俱存皆康熙年间

皇祖历次加奉

太皇太后徽号所进者乃知册宝原有刻玉之制因思国

传宝质皆瑑玉而下逮亲藩封爵册宝亦得笵金是嘉玉

较良金尤为宝贵越岁辛卯恭遇

圣母八旬万寿朕将躬率羣臣恭加

徽号用洽彛章所奉册宝自宜备极珍崇以称尊亲茂庆之志着大学士会同该部博稽旧典敬谨详议以

闻寻大学士等遵

旨议上从之三十六年十一月

皇太后八十万寿恭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皇太后徽号上率王公大臣等诣

皇太后宫恭进

玉册

玉宝行礼礼成

上诣

慈宁宫率诸王公大臣恭祝

圣寿宣表行庆贺礼

御太和殿

颁诏天下四十一年五月以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

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徽号

上率王公大臣恭进

册宝行庆贺礼如仪

御太和殿

颁诏天下是月

谕兹因平定金川恭上

皇太后徽号会典所载届期应御太和殿阅视

册宝随奉至

慈宁宫躬进并宣表行庆贺礼昨奉

皇太后懿旨是日仪典繁重皇帝春秋已越六旬若拜跪太久予心怜之止须将册宝预陈殿中至时皇帝率王公大臣行礼即表文亦毋庸宣读钦此仰见

圣母慈爱备至

体恤周详但自念精力尚健拜跪不觉过劳因奏圣母云恪遵

温谕酌省恭閲

册宝一节以副

慈怀其余仍循仪典以展尊敬之忱至恭庆

圣母九旬万寿当悉遵此次

恩训而行仰邀

俞允洪维

萱庭集福承

庆方长体

懿慈更足以申爱慕着内阁礼部存记於辛丑年恭逢万寿庆典加上

徽号敬谨遵照具奏以闻凡加上

尊号

徽号仪具

大清通礼

尊封

太妃

太嫔

【臣】等谨按尊封太妃前代厥有故事杜典阙焉伏考

国朝定制尊封

太妃

太嫔或遣官将事或

至尊亲自行礼其仪特为隆重今据会典所述彚列如

顺治九年十月

世祖章皇帝尊封

太宗文皇帝妃二位曰

皇考懿靖大贵妃

皇考康惠淑妃设黄幄二於

昭圣慈寿皇太后宫前东西相向设

太妃座於幄内

大贵妃在东

淑妃在西

世祖章皇帝

亲奉册宝行礼礼成次日

御殿行庆贺礼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登极尊封

太祖高皇帝妃为

皇祖寿康太妃内院礼部官奉

册宝设黄案上舁送至

太妃宫门前内监送入宫内

太妃受

册宝讫内院礼部官各退

康熙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尊封

世祖章皇帝妃四位曰

皇考恭靖妃

皇考淑惠妃

皇考端顺妃

皇考宁慤妃典礼与顺治十八年同

雍正二年

世宗宪皇帝尊封

圣祖仁皇帝妃四位嫔一位曰

皇考皇贵妃

皇考贵妃

皇考密妃

皇考定妃

皇考通嫔典礼与顺治十八年同

乾隆元年十一月

皇上尊封

圣祖仁皇帝妃四位曰

皇祖寿祺皇贵太妃

皇祖温惠贵太妃

皇祖顺懿密太妃

皇祖纯裕勤太妃

亲诣

宁寿宫行尊封礼以

世宗宪皇帝服制不奏乐停止庆贺是月

尊封

圣祖仁皇帝嫔四位曰

皇祖襄嫔

皇祖熙嫔

皇祖谨嫔

皇祖静嫔遣官行礼如仪二年九月

尊封

世宗宪皇帝妃二位曰

皇考贵妃

皇考谦妃典礼与雍正二年同八年十一月

尊封

皇祖温惠贵太妃为

皇祖温惠皇贵太妃

亲诣行礼如仪四十三年二月

谕曰

裕贵妃母妃侍奉

皇考诞育和亲王淑慎素着朕御极之初即钦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晋封贵妃以申敬礼之意四十余年慈宁随侍

亲爱尤深兹年届九旬实宫闱盛事宜崇位号以介蕃厘

应晋封为

皇贵妃所有应行事宜各该衙门察例预办届期涓吉举行十月

上以

裕皇贵妃九十寿日晋奉

册宝并

御笔匾额

御制诗章寿星

亲诣

裕皇贵妃宫行礼凡

册封仪具

大清通礼

册立

皇后

【臣】等谨按杜典有天子纳妃后礼以册后附之今考会典

大婚之礼别有专条谨从兹例恭载

册立

皇后典制而同日

册封

嫔之礼附见於篇仍立专门於後

崇德元年四月

孝端文皇后以嫡妃正位

中宫行

册立礼届日设黄幄於

清宁宫前设黄案於幄内王公百官朝服序立崇政殿前

太宗文皇帝御殿閲册宝

命正副使持节至

清宁宫宣读

册文行

册立礼礼成

孝端文皇后率公主福晋命妇於

太宗文皇帝前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诸

妃率公主福晋命妇於

孝端文皇后前行六肃三跪三叩礼

太宗文皇帝御殿诸王大臣进满洲蒙古汉字表文次第

宣读各行庆贺礼

赐王公百官燕如仪

顺治八年八月

世祖章皇帝册立

皇后行大婚礼【详见 大婚】十一年六月

册立

孝惠章皇后行大婚礼【详见大婚】

康熙四年九月

圣祖仁皇帝册立

孝诚仁皇后行大婚礼【详见 大婚】十六年八月

孝昭仁皇后正位

中宫行

册立礼同日

孝懿仁皇后肇封

贵妃又

册封

安嫔

敬嫔

端嫔

荣嫔

惠嫔

宜嫔

僖嫔设

节案於

太和殿中正设

册宝案於左右稍前次设

贵妃册宝案

嫔册案左右稍後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殿閲册宝王公百官咸朝服按翼序立乃宣制命正副使持节行

册立礼正副使至

景运门内监接奉

册宝入宫

孝昭仁皇后受

册宝行礼如仪

贵妃

嫔各行

册封礼毕内监出至

景运门以

节授正副使正副使还至後左门复

圣祖仁皇帝率王公大臣诣

太皇太后

仁宪皇太后宫行礼

孝昭仁皇后礼服诣

太皇太后

仁宪皇太后

圣祖仁皇帝前行礼各如仪公主福晋命妇免随行礼礼

成越三日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行庆贺礼免公主

福晋命妇诣

孝昭仁皇后宫行礼

颁诏天下二十八年七月

孝懿仁皇后正位

中宫行

册立礼如仪

雍正元年十二月

孝敬宪皇后以嫡妃正位

中宫行

册立礼同日

孝圣宪皇后肇封

熹妃又

册封

贵妃

齐妃

懋嫔

裕嫔

世宗宪皇帝御太和殿宣

制命正副使持节行礼如仪惟庆贺礼奉

旨俟三年後补行次日

颁诏天下三年十月

世宗宪皇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进表补行庆贺礼礼毕御乾清宫

孝敬宪皇后率

嫔於

世宗宪皇帝前行礼

孝敬宪皇后还宫

嫔率公主福晋命妇於

孝敬宪皇后前行庆贺礼如仪

乾隆元年

孝贤皇后以嫡妃正位

中宫二年十二月行

册立礼同日

册封

贵妃

娴妃

纯妃

嘉嫔礼与雍正元年同

上御太和殿宣

制遣使持节将事

皇后受

册宝行礼均如仪

上率王公大臣诣

皇太后宫行礼

皇后率

贵妃

嫔诣

皇太后宫行礼

上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行庆贺礼

颁诏天下

皇后率

贵妃

嫔诣

皇帝前行礼

贵妃

嫔及公主福晋命妇诣

皇后宫行礼如仪十五年八月

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为

皇后礼仪与乾隆二年同凡

册封仪具

大清通礼

皇朝通典卷五十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