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二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二十三

职官【一】

【臣】等谨按杜佑通典叙次职官首历代官制次三公次三省次尚书次御史次诸卿次武官次东宫官次王侯封爵次州郡次文武散官次禄秩次秩品从前续修唐五季宋辽金元明历代职官典悉遵杜佑原书体例【臣】等奉

命纂辑

本朝职官典一代之制创置实多古未有者於通典既阙其目今所有者於通典每异其名即使职掌可推要难体例悉合我

朝官制增益省并至精至详度越千古殊非通典职官所能限其类悉其制也故兹典编次未便仍袭旧章况通典虽载周秦以来制度而究必以唐代官名标首亦即张衡以汉次叙汉事之例未尝舍当代职典反从异代也【臣】等谨据

大清会典

钦定职官表二书分门别序自宗人府官属内阁官属以至藩属各官土司各官终之以文武官阶禄秩秩品凡十八卷虽与通典首列公孤末载京尹进给事於三省退宗正於诸卿先後有异而各从宪典义本同也玉海载职官之书有曰汉官解诂汉官仪汉官典仪汉官仪式汉官名秩簿晋百官名魏官仪齐职仪梁职官要録若斯之类均各标一代典章与往古秩然不混矧我

皇上德博化光因心作则内而阁部院司外而督抚司道守令丞尉靡不谨凛常箴各举厥职乃知执秩正官古今所同而惟

尧舜之君表正於上始克光乎官师之典迁秩之书然

则创置沿革不特见

盛代之轨范且以昭

圣人之德业焉刋定职次着为格令杜典遗文岂足以

赅我

朝之政法乎

第一宗人府 师傅保加衔 内阁 翰林院詹事府

第二吏部 户部【附总督仓场】

第三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盛京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第四理藩院 都察院

第五通政司 大理寺 太常寺

第六光禄寺 太仆寺 鸿胪寺 国子监 钦天监 太医院

第七内务府

第八武官上 銮仪卫

第九武官下 八旗都统 领侍卫府 前锋统领 护军统领 步军统领 火器健鋭虎枪各营

第十宗室封爵【王府官属 公主府官附】 世爵世职【圣贤後裔世职并衍圣公官属附】

第十一京尹【顺天府附大兴宛平县奉天府附承德县】 总督巡抚

漕运总督【官属附】 河道总督【官属附】

第十二学政【附各府州县儒学官属】 盐政 关税各差第十三司道 府州 州县

第十四直省武官上

盛京将军等官 各处驻防武官 各处驻劄武官第十五直省武官中 新疆各官

第十六直省武官下 提督 总兵副将 参将游撃等官

第十七藩属各官 土司各官 僧録道録等司第十八文武官阶【命妇附】 禄秩 秩品

宗人府【宗令 左右宗正 左右宗人 府丞左右司理事官 副理事官 主事 经历 堂主事笔帖式】

宗人府宗令一人 左右宗正各一人 左右宗人各一人并顺治元年置掌

皇族之属籍以时修辑

玉牒辨昭穆序爵禄均其惠养而布之教令凡亲疎之属胥受治焉【初制宗今以亲王郡王统理宗正以贝勒贝子兼摄宗人以镇国辅国公及将军兼摄後择?任使不复以封爵为限】 府丞汉人一人顺治九年置掌校理汉文册籍【初制有觉罗启心郎二员汉军启心郎二员与丞均为正官康熙十二年裁】 左右司理事官宗室各二人 副理事官宗室各二人 主事宗室各二人分掌左右翼宗室觉罗之籍并书其子女适庶生卒?嫁官爵名諡以备

玉牒纪载凡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贫幼优恤?丧之事时为稽核综理焉【初制设郎中六员员外郎四员主事四员康熙十二年始分隶左右两司三十八年两司各裁郎中一员雍正二年改郎中为理事官改员外郎为副理事官惟主事仍旧名初制皆以觉罗为之後以觉罗满洲参用雍正二年定以宗室满洲参用乾隆二十九年定制悉以宗室为之】 经历宗室二人掌出纳文书【顺治】

【九年初制经历三员其二员参用宗室满洲一员用汉人康熙三十八年裁汉人经历一员乾隆二十年定制以宗室为之】 堂主事宗室二人掌奏疏稿案【初制以宗室满洲参用乾隆二十九年定制以宗室为之】 汉主事二人掌汉文册籍【雍正元年增置】 笔帖式宗室二十四人掌繙译文书【初制以宗室满洲参用乾隆二十九年定制以宗室为之】

师傅保加衔【太师 太傅 太保 少师 少傅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凡师傅保皆有少皆虚衔无职掌亦无员额凡大臣宣力中外劳绩懋着者则奉

特旨加衔或为

赠典以示

优宠焉

内阁【大学士 学士 侍读学士 侍读 典籍中书 中书科中书】殿阁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兼各部尚书衔】 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掌宣

纶綍赞理庶政内外诸司题疏到票拟进

呈得报转下部科凡上

徽号进

册宝

册印俱由内阁撰拟文篆至

皇子

皇孙及王公公主名号俱承

旨拟奏凡纂修

实録史志诸书充监修总裁官

经筵领讲官会试充考试官

殿试充读卷官凡擢任大学士膺

简命後奏请殿阁名及各部兼衔其协办大学士以六

部尚书

简充满汉各一人均为赞理机务表率百僚朝位班次

俱列六部尚书之上自

国初置文馆设八大臣及十六大臣凡事与诸贝勒会议天聪十年改设内三院曰内国史院曰内袐书院曰内宏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内国史院掌记注

诏令编辑

实録史书撰拟

郊祀祝文庆贺表文

诰命印文

册文内袐书院掌撰外国往来书状及

敕谕祭文之属内宏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侍讲并教诸亲王德行制度之属顺治元年二月增设内三院学士各一员二年以翰林官分隶之增侍读学士侍读等官九年设典籍十五年改内三院为内阁其大学士俱加殿阁衔殿名四曰中和曰保和曰文华曰武英阁名二曰文渊曰东阁仍分设翰林院十六年裁学士侍读学士等官定内阁与翰林院各分职掌十八年复改内阁为内国史院内袐书院内宏文院裁翰林院康熙九年十

月内院仍为内阁复翰林院官如旧以图海巴泰为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索额图李霨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魏裔介杜立德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对哈纳为文华殿大学士管刑部尚书事折尔肯哈占为中和殿学士塞赫达都为保和殿学士马朗古张凤仪为文华殿学士靳辅为武英殿学士田种玉为文渊阁学士陈敳永为东阁学士折库纳熊赐履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俱兼礼部侍郎此为复内阁之始十年仍补授学士以下等官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定殿阁大学士额缺奉

谕大清会典开载内阁满汉大学士员缺无定出自简在等语本朝由内三院改设内阁大学士未有定数自是官不必备惟其人之意而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用四员至雍正年间以来多用至六员更或增置一二人协办朕思内阁居六卿之首满汉大学士应有定员方合体制嗣後着定为满汉各二员其协办满汉或一员或二员因人酌派又大学士官衔仍兼殿阁会典所载四殿二阁未为画一其中和殿名从未有用者即不必开载着增入体仁阁名则三殿三阁较为整齐再大学士出缺定例请旨开列亦有迟至一月後始行请旨者朕思大学士职司襄赞如其宣力有年遇有病休病故不忍遽行开列应俟至一月以後乃国家眷念旧臣加恩辅弼之意若缘事

降革则机务重地未容久旷自应即行开列不必请旨将此载入会典永着为令遂定今制凡用

御宝顺治初内三院大学士学士公同验用十年设尚宝监官承收十二年又设尚宝司卿满汉各一人少卿各一人丞一人十三年裁尚宝司十八年裁尚宝监专令内监承收康熙九年题凖内阁同内务府大臣在

乾清门验用凡每年封印日洗

御宝前期大学士启奏是日典籍随学士赴

乾清门内监捧出洗净入匣如遇

行幸驻跸以内务府总管一人监视之 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满洲六人汉人四人掌敷奏本章传宣

纶綍初制置汉学士三员汉军三员自顺治元年以後增减不一康熙九年定满学士二员十年增四员又定汉军二员汉人二员十二年以汉军并於汉缺共四员今定满六人汉四人俱兼礼部侍郎衔侍读学士满洲四人蒙古二人汉人二人掌收

发本章总稽繙译顺治二年置初兼太常寺衔後停兼衔八年设满侍读学士三员汉军侍读学士三员十八年增满侍读学士三员蒙古侍读学士三员康熙九年定制满侍读学士满文二员汉文二员共四员蒙古侍读学士二员汉军侍读学士二员乾隆十四年改定满四人蒙古二人汉二人汉军侍读学士缺出以汉军汉人通行铨补侍读满洲十人蒙古汉军汉人各二人掌勘对本章检校籖票顺治二年置初兼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少卿衔寻停兼衔满侍读初设满文五员满汉文六员共十一员康熙三十八年省满文一员满汉文二员共八员旋复增二员为十员雍正四年置汉侍读二员今定满十人蒙古汉军汉人各二人典籍满洲汉军汉人各二人掌收贮图籍出纳

文移【内阁为典掌丝纶之地自大学士以下皆不置印惟典籍给印以钤往来文牒】顺治九年置初设满洲汉军汉人各三员康熙九年定各设二员今定满洲汉军汉人各二人俱以中书舍人掌理 中书满洲七十人蒙古十有六人汉军八人汉人三十人贴写中书满洲四十人蒙古六人掌撰拟纪载繙译缮写之事顺治十六年置满中书初设满文撰文二十员办事二十员满汉文撰文十七员办事十八员共七十五员康熙三十八年省清文撰文办事各一员清汉文撰文一员办事二员共七十员蒙古中书初设撰文九员办事十员共十九员康熙三十八年省撰文一员办事二员共十六员汉军中书初设撰文五员办事八员共十三员康熙三十八年省撰文一员办事四员共八员汉中书初设撰文六员办事三十员共三十六员康熙三十八年省四员乾隆十三年又省二员共三十员今定满七十人蒙古十有六人汉军八人汉三十人贴写中书满四十人蒙古六人 中书科中书满洲二人汉人四人掌缮写

诰敕初设满中书舍人一员汉中书舍人八员乾隆十三年省汉中书舍人四员十四年增满中书舍人一员今定满二人汉四人

内阁自侍读学士以下办理本章分为五所曰满本房专司缮写清字校正清文曰汉本房专司繙译清汉文曰蒙古本房专司繙译外藩奏章及缮写颁行西番属国

诏敕曰满票籖处曰汉票籖处专司缮写清汉票籖记

谕旨及撰文之事俱以侍读学士侍读司其事中书分

任之其

内廷批发红本曰红本房以内阁翰林等官司其事凡内外本章阁臣票

旨进呈恭请

裁定後即付批本处批清字於翼日下阁付内阁学士批汉字六科给事中受而行之凡所奉

谕旨票籖处恭録於丝纶簿若

上谕由内阁颁发者则别録为

上谕档中外奏摺下阁付外者存其底彚录之曰外记档俱以中书掌之而侍读会其成焉又有稽察房稽察各部院迟延事件月终彚奏大学士酌委侍读学士侍读中书兼司之又稽察钦奉

上谕事件处雍正八年置以满汉大学士各部院堂官兼领其文移俱钤以典籍印【按以上所列虽非设有专管而职守所存均关 纶扉典则谨识】

军机大臣无定员由满汉大学士及尚书侍郎奉

特旨召入自雍正十年三月大学士等遵

旨议奏办理军机处密行事件所需钤封印信谨拟用办理军机印信字様移咨礼部铸造贮办理军机处派员管理并行知各省及西北两路军营至乾隆初年停止改设总理乾隆二年十一月奉

谕庄亲王等奏辞总理事务朕勉从所请但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几亦间有特旨交出之事

皇考当日原设有办理军机大臣今仍着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公讷亲尚书海望侍郎纳延泰班第办理嗣後永以为制至军机章京以内阁满汉侍读中书及各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简其贤能者奏充无定额【谨按军机为机务要地不设专署即附载内阁之後】

翰林院【掌院学士 读讲学士 侍读 侍讲修撰 编修 检讨 庶常馆教习 庶吉士 典簿 孔目 待诏 笔帖式  经筵讲官  日讲起居注官  起居注主事 笔帖式  文渊阁领阁事 提举阁事 直阁事校理 检閲 内务府办事司员】翰林院掌院学士满洲汉人各一人 侍读学士满洲二人汉人三人 侍讲学士满洲二人汉人三人 侍读满洲二人汉人三人 侍讲满洲二人汉人三人 修撰编修检讨无定员凡翰林官掌

国史图籍制诰文章之事

南书房侍直

尚书房教习自读讲学士以下咸得预选凡遇祭告

庙神只则拟上祝文恭上

徽号

册立

册封则拟上

册文宝文内外文武官碑文祭文皆撰词以

进而行之修辑诸书则以掌院学士充总裁官读讲学士以下充纂修官其直省考官及提督学政磨勘乡会试卷皆预焉

庶常馆教习大臣满洲汉人各一人 小教习翰林官六人 庶吉士无定员凡每科

殿试传胪後集诸进士于

保和殿而试之録其佳卷进

御掌院学士乃以诸进士引

见凡入

选者改为庶吉士入馆分清汉书肄业不任以事吏部

疏请

简用大臣二人掌教习事月考其学业而成就之以侍读侍讲以下学优品端者分司训课比三年期满教习疏请散馆试以诗赋

上亲定甲乙越曰引

见留馆者授职余以主事知县用有差自

国初设文馆於

盛京天聪十年改建内三院顺治元年设翰林院置汉人掌院学士一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一人二年省并内三院十五年复设如元年制增置满洲掌院学士一人汉人侍读侍讲学士各二人十八年仍省入内三院康熙九年始定设翰林院增置满洲侍读侍讲学士各三人二十八年五月以大学士徐元文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始用重臣兼领自乾隆元年以来大学士及尚书侍郎

特简兼摄以重其任其学士员缺不别加除授焉侍读侍讲顺治元年置汉人侍读侍讲各二人十五年各增置一人康熙九年增置满洲侍读侍讲各三人乾隆五十年二月裁满洲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各一人修撰以授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编修以授第一甲第二第三名及二甲进士检讨以授三甲进士皆以庶吉士散馆者充之其试博学鸿词科入式及奉

特旨改馆职者亦间得除授不为定额

国初教习多以内院学士为之侍读等亦间有预者自康熙九年後皆以掌院学士领其事而内阁学士时参用焉六十一年辛丑科始以工部尚书陈元龙领教习事嗣後尚书侍郎之不兼院事者均得为之皆由

特简无常制小教习始置於康熙三十三年雍正八年停罢乾隆十年复置如庚戌以前定例皆教习大臣会同掌院学士抡选

奏充焉至翰林侍从禁近自康熙十六年

命侍讲学士张英等入直

南书房始嗣後供奉者率由词臣抡选即擢至卿贰亦称

内廷翰林实为西清专职云【谨按翰林院不设司属凡有陈奏及往来文牒旧例以典簿笔帖式具稿呈堂雍正元年以官轻滋弊令掌院学士於俸浅编修检讨内择才守优长者满洲汉人各二人充作司官名曰办院事後复增置协办院事二人由掌院学士抡充有缺递补以非院官正额谨附识】 典簿厅典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出纳文移 孔目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收贮图籍待诏厅待诏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校对章疏文

史【顺治元年置汉人典簿孔目省待诏员额十五年复设待诏】 笔帖式满洲四十人汉军四人掌繙译清汉章奏文籍【初制满洲四十八人汉军八人康熙三十四年省满洲八人汉军四人凡笔帖式职事并同後不悉载】

经筵讲官满洲汉人各六人掌进读讲章敷陈典训以奉侍

经幄敬襄钜典岁二月八月两举

经筵讲书满洲汉人各一人讲经满洲汉人各一人由翰林院先期请

旨简派满洲讲官以内阁学士掌院学士读讲学士詹事少詹事及尚书侍郎左都御史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之由内阁翰林陞任者列名汉人讲官以内阁学士掌院学士读讲学士詹事少詹事祭酒及尚书侍郎左都御史等官之由翰林陞任者列名以原衔兼充

日讲起居注官满洲八人汉人十有二人掌侍直起居记言记动均翰林詹事坊局官以原衔兼充惟满汉掌院学士例各兼一缺凡

皇上御门听政朝会宴飨大典礼大祭祀及每岁勾决

重囚皆以

日讲官满洲汉人各二人近前侍班

校猎

巡狩方岳则请

旨扈从凡侍直敬聆

纶音退而谨书之具年月日及当直官姓名於籍月成满汉文各二帙至次年按月编排封鐍于匮送内

阁尊藏焉

起居注馆主事满洲二人汉人一人掌出纳文移校对典籍【初制满洲主事三人汉军主事一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满洲汉军主事各一人五十七年俱省雍正元年复设满洲主事二人十二年增设汉人主事一人】 笔帖式满洲十有四人汉军八人【顺治初制满洲八人汉军四人康熙五十七年俱省雍正元年复设如今额】

经筵讲官员额顺治十四年定置又设

日讲官十人康熙九年置

起居注馆於

太和门西廊设满洲记注官四人汉人记注官八人俱以

日讲官兼摄十二年增设满洲记注官一人汉人记注官二人十六年又增设满洲记注官一人二十年增汉人记注官至十八人三十一年定设汉人记注官十二人五十七年三月省记注官令翰林官五员於理事日侍班记注之事并归内阁雍正元年

诏复设日讲起居注官如康熙五十六年以前故事乾隆元年增设满洲记注官二人凡满汉记注官均兼

日讲系衔

文渊阁领阁事满洲汉人各一人以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掌院学士兼充掌总领袐书典司

册府

文渊阁提举阁事一人以内务府大臣兼充掌率内务府官属综理阁务焉

文渊阁直阁事六人以科甲出身之满洲汉人内阁学士内班出身之满洲詹事少詹事读讲学士汉人詹事少詹事读讲学士兼充典司厘辑之事以时与校理轮番入直凡春秋曝书则董率而经理之

文渊阁校理十有六人以内班出身之满洲庶子侍读侍讲洗马中允赞善编修检讨汉人庶子侍读

侍讲洗马中允赞善修撰编修检讨及科甲出身之内阁侍读等官兼充分掌注册点验之事

文渊阁检閲八人以由科甲出身之内阁中书兼充掌排次清厘之事

文渊阁办理事务内务府司员四人笔帖式四人由提举阁事大臣抡选

奏充掌一切收发启闭扫除及稽查宿直之事自国初定制大学士以

文渊阁系衔而阁制未逮我

皇上右文稽古修明典籍乾隆三十七年

特诏直省守吏购访海内遗书以广石渠藏弆逸文坠

简奇袐响臻复

允廷臣议采古书之散见永乐大典者重加厘订成编

敕馆臣排校缮録彚为四库全书凡三万六千册而赢命於

文华殿後鼎建

文渊阁以贮之四十一年

上以宋程俱麟台故事所载秘书官品颇详

诏大学士等集议参仿其制剏置阁职定额有差用资

典守兰台东观永昭美备矣

詹事府【詹事 少詹事 左右春坊庶子 中允赞善 司经局洗马 主簿 笔帖式】詹事府詹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汉人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衔】少詹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汉人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衔】掌

经史文章之事凡充

日讲官纂修书籍典试提学皆与翰林官同凡遇秋审朝审及奉

旨下九卿翰林詹事科道会议之事咸入班预议焉顺治元年初设少詹事一人掌詹事府事其年十一月省归内三院九年置汉人詹事一人少詹事二人以内三院官兼之专设满洲詹事一人以掌府印十五年复省康熙十四年奉

旨复设詹事府置满洲汉人詹事各一人少詹事各二人三十七年省满洲少詹事一人乾隆十三年省汉人少詹事一人又

国初设左右春坊各庶子一人谕德一人中允二人赞善二人皆汉人员缺以内三院官兼摄顺治十五年省康熙十四年复置左右春坊官兼设庶子各一人谕德各二人中允赞善各四人三十七年省满洲右谕德左右中允左右赞善各一人三十六年省汉人右中允右赞善各一人五十二年省汉人右谕德左中允左赞善各一人乾隆十三年省满洲汉人左谕德各一人又初置司经局洗马汉人一人康熙十四年置满洲汉人各一人所属有正字初置满洲汉人各二人康熙三十七年省满洲二人三十八年又省汉人一人所存一缺例以应选内阁中书者除授遂为中书兼衔乾隆三十六年亦从部议裁省又初置有通事舍人顺治十五年裁録事康熙五十二年裁我

家法相承具载储贰金监书中而豫建至为严慎

皇子皆在

尚书房读书各选翰林官分侍讲读日有课程择大臣二三人为总师傅以综领之凡詹事坊局之旧称宫僚者但以备翰林叙进之阶云 左春坊左庶子满洲汉人各一人【汉人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衔】 左中允满洲汉人各一人【汉人中允兼翰林院编修衔右春坊同】 左赞善满洲汉人各一人【汉人赞善兼翰林院检讨衔右春坊同】 右春坊右庶子满洲汉人各一人【汉人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衔】 右中允满洲汉人各一人 右赞善满洲汉人各一人掌记注纂修之事所职与翰林院讲读编检同司经局洗马满洲汉人各一人【汉人洗马兼翰林院修撰衔】掌经籍图书之事 主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文移案牍【员额康熙十四年定又初置有録事满洲二人汉人三人康熙三十七年以後次第裁省】

笔帖式满洲六人【康熙十四年初置十人三十八年省四人】

皇朝通典卷二十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