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医学纲目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哕者,成无己、许学士谓之呃逆是也。或曰:成无己、许学士固以哕为呃逆,然东垣、海藏又以哕为干呕,陈无择又以哕名咳逆,诸论不同,今子独取成、许二家之说何也?答曰:哕义具在《内经》,诸家察之不详,故论纷纷耳。谨按《灵枢·杂病篇》云: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详此经文三法,正乃治呃逆之法。按呃逆用纸捻刺鼻便嚏,嚏则呃逆立止。或闭口鼻气使之无息,亦立已。或作冤盗贼大惊骇之,亦已。此予所以取成、许二家之论,哕为呃逆为得经旨也。盖哕、呃之名虽二,而病则一。《经》名为之哕者,哕即呃声之重也。俗名为之呃者,呃即哕声之轻也。皆因病声之轻重,得此二名,初非哕、呃有二病。若以哕为干呕,设使干呕之人,或使之嚏,或使之无息,或使之大惊,其干呕能立已乎?哕非干呕也明矣。若以哕名咳逆,夫哕者,哕之病声,其声发会厌下;咳者,咳之病声,其声发会厌上,故《内经》哕有哕之口问、咳有咳之篇论,病各不同,哕不可名咳逆也明矣。

〔丹〕呃逆论 呃病气逆也,气自脐下直冲上出于口而作声之名也。《书》曰:火炎上。《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东垣谓火与元气不两立,又谓火元气之贼也。古方悉以胃弱言之,而不及火,且以丁香、柿蒂、竹茹、陈皮等剂治之,未审孰为降火,孰为补虚?人之阴气根据胃为养,胃土伤损,则木气侮之矣,此土败木贼也。阴为火所乘,不得内守,木挟相火乘之,故直冲清道而上。言胃弱者阴弱也,虚之甚也。病患见此,似为危症,然有实者,不可不知,敢陈其说。赵立道,年近五十,质弱而多怒。七月炎暑,大饥索饭,其家不能急具,因大怒。两日后得滞下病,口渴,自以冷水调生蜜饮之甚快,滞下亦渐缓。如此五七日,召予视,脉稍大不数,遂令止蜜水,渴时且令以人参、白术煎汤,调益元散与之,滞下亦渐收。七八日后觉倦甚,发呃。予知其因下久而阴虚也,令其守前药。然滞下尚未止,又以炼蜜饮之。如此者三日,呃尤未止。众皆尤药之未当,将以姜、附饮之。予曰:补药无速效,附子非补阴者,服之必死。众曰:冷水饮多,得无寒乎?予曰:炎暑如此,饮凉非寒,勿多疑。待以日数,药力到,当自止。又四日而呃止,滞下亦安。陈择仁,年近七十,浓味之人也,有久嗽病而作止不常。新秋患滞下,食大减。至五七日后呃作,召予视之,脉皆大豁。众以为难,予曰:形瘦者尚可为。以人参白术汤下大补丸以补血,至七日而安。此二人虚之谓也。又一女子年逾笄,性躁味浓,炎月因大怒而呃作,作则举身跳动,脉不可诊,神昏不知人,问之乃知暴病。视其形气俱实,遂以人参芦二两煎汤饮一碗,大吐顽痰数碗,大汗昏睡一日而安。人参入手太阴,补阴中之阳者也。芦则反是,大泻太阴之阳。女子暴怒气上。肝主怒,肺主气,经曰:怒则气逆。因怒逆肝木,乘火侮肺,故呃大作而神昏。参芦善吐,痰尽则气降而火衰,金气复位,胃气得和而解。麻黄发汗,节能止汗;谷属金,糠之性热;麦属阳,麸之性凉。先儒谓物物具太极,学人不可不触类而长,引而伸之也。

〔无〕凡吐利后多作哕,此由胃中虚、膈上热故哕。或至八九声相连,于气不回,至于惊人者。若伤寒久病,得此甚恶,《内经》所谓坏府者是也。

上吐利后哕,即丹溪治赵立道与陈择仁二人哕,皆于滞下得之之类,六脉大豁,用参、术而愈是也。予长兄九月得滞下,每夜五十余行,呕逆,食不下。五六日后加呃逆,与丁香一粒噙之立止。但少时又至,遂用黄连泻心汤加竹茹饮之,呃虽少止,滞下未安。如此者十余日,遂空心用御米壳些少涩其滑;日间用参、术、陈皮之类补其虚。自服御米壳之后,呃声渐轻,滞下亦收而安。

〔仲〕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方见下利中。)

〔丹〕超越陈氏,二十余岁,因饱后奔走数里,遂患哕病,但食物则连哕百余声,半日不止,饮酒与汤则不作,至晚发热。如此者二月,脉涩数。以血入气中治之,用桃仁承气汤加红花煎服,下污血数次即减。再用木香和中丸加丁香服之,十日而愈。

〔无〕哕而心下坚痞眩悸者,以膈间有痰水所为。

〔丹〕洪孺人,年二十六岁,夏月因事为长上所阻,怒气折郁不得舒,须臾就浴,汤热不可近,怒气复增,就闷绝昏倒。乃以衣遮掩就房,须臾咳逆大作,每一声必浑身为跳跃,仍复昏闷,凡三五息一作,脉不可诊。予曰:此膈上有痰逆,为怒气所郁,痰热相搏,气不得降而逆,非吐则不可。是时夜半,又事出仓卒,适有人参芦二两在彼,浓煎饮之,大吐稠痰二升许,通体得汗,困睡半夜而安。(此即前呃逆论所言者,自此详细,故重出之。)燥痰不出者,用蜜水吐之。

〔世〕哕声频密相连者为实,可治。若半时哕一声者为虚,难治,多死在旦夕。

〔仲〕哕逆者,陈皮竹茹汤主之。

陈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五服。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陈皮汤主之。(方见呕吐门。)

〔《本》〕又方

枳壳(五钱) 木香(一分)

上细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未可,再与。

〔孙〕治诸呃噫。陈皮二两,汤浸去穣锉,以水一升,煎之五合,通口服。顷刻,更加枳壳一两,去穣炒,同煎之。

〔《外》〕治久患咳噫,连咳一二十声者。取生姜汁半合,蜜一匙,头煎令热温服。如此三服,立效。

超越陈氏哕,用桃仁承气汤下污血数升而愈,是污血为哕也。

丹溪用益元散、大补丸,治赵立道、陈择仁滞下而哕者,或用蜜水治哕者,是热哕也。

〔洁〕柿钱散 治呃逆。

柿钱 丁香 人参(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煎,食后服。

〔罗〕丁香柿蒂散 治诸种呃噫,呕逆痰涎。

丁香 柿蒂 青皮 陈皮(各一两)

上为粗未。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羌活附子汤

羌活 附子(炮) 木香 茴香(各五钱,炒) 干姜(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盐一撮,煎二十沸,热服,一服止。

胃为哕。(全文见五脏虚实。腹满利而不哕者,胃实也。)

运气 哕有三:

一曰热。经云:少阴之复哕噫,治以苦寒是也。

二曰寒。经云:太阳之复,呕出清水,及为哕噫,治以苦寒是也。

三曰燥。经云:阳明之复,咳哕,治以辛温是也。(《灵》以草刺鼻嚏治呃。有病伤寒将愈,忽患呃逆,予与古人治呃逆之药,殆遍皆不愈,计出无药。遂用皂角末吹入鼻中,得嚏而呃逆止,少时又呃,又与皂角末嚏而止者,凡数百次。其嚏时出痰涕渐多,自是呃逆渐疏,至三二日而止。此是合经草刺鼻嚏之法,故书之。)

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口问篇)

〔世〕治呃逆,于脐下关元穴灸七壮,立愈,累验。

〔罗〕又方,男左女右,乳下黑尽处一韭叶许灸三壮,甚者二七壮。

〔《集》〕治气逆发呃: 中、中脘(先补后泻,不已,再取下穴:)三里、肺俞、行间。

心脉小甚为哕。(全文见治虚实法。)

产后哕

〔《大》〕产后咳逆,三日不止,欲死。

肉桂(五钱) 姜汁(三合)

上同煎,服二合。以火先炙手摩令背热,时时涂药汁尽,妙。

产后咳逆,干柿一个切碎,以水一盏,煎六分,热呷。

〔《产宝》〕治产后咳逆,经三五日不止欲死方。煎壁镜窠三五个呷,瘥。(即 子窝)

〔《大》〕噫呃服药无效,灸期门必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