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医学纲目

诸见血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垣〕衄血出于肺,以犀角、升麻、栀子、黄芩、芍药、生地、紫参、丹参、阿胶之类主之。

咯唾血者出于肾,以天门、麦门、贝母、知母、桔梗、百部、黄柏、远志、熟地黄之类主之。

如有寒者,干姜、肉桂之类主之。痰涎血者出于脾,葛根、黄 、黄连、芍药、甘草、当归、沉香之类主之。呕血出于胃,实者犀角地黄汤主之,虚者小建中汤加黄连主之。

荣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方见寒热。

〔《素》〕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 骨,一芦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腹中论)

〔洁〕诸见血无寒,衄血、吐血、溺血,皆属于热。但血家症,宜服生地黄散主之。

生地 熟地 枸杞子 地骨皮 甘草 天门冬 黄 芍药 黄芩

上锉,每一两,水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脉微、身凉、恶风,每一两加桂半钱。

吐血者多有此证。

〔海〕龙脑鸡苏丸治上焦热,除烦解劳;去肺热,咳衄;血热,惊悸;脾胃热,口甘吐血;肝胆热,泣退场门苦;肾热,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热消渴;下而血滞,五淋血崩等疾。

薄荷(一斤) 麦冬(去心,二两) 甘草(一两半) 生地(六两) 黄 新蒲黄(炒)阿胶(炒,二两) 黄连(一两) 人参(二两。以上俱末) 木通(二两) 银柴胡(二两,锉,同木通沸汤浸一日夜绞汁)

上为细末,好蜜二斤,先煎一二沸,然后下生地黄末,不住手搅,时加木通、柴胡汁浸熬成膏,勿令火紧焦了。然后加前药末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虚劳虚烦,栀子汤下。肺热,黄芩汤下。心热,悸动恍惚,人参汤下。唾、咳、吐、衄四血,去心麦门冬汤下。肝热,防风汤下。肾热,黄柏汤下。以上并食后临卧服。治五淋及妇人漏下,车前子汤下。痰嗽者,生姜汤下。茎中痛者,蒲黄、滑石水一钟调下。气逆者,橘皮汤下。室女虚劳,寒热潮作,柴胡人参汤下。

〔梅〕治吐血下血,并妇人漏下。鸡苏茎叶,煎取汁饮之。

〔海〕胸中聚集之残火,腹里积久之太阴,上下隔绝,脉络部分,阴阳不通。用苦热以定于中,使辛热以行于外,升以甘温,降以辛润,化严肃为春温,变凛冽为和气,汗而愈也,然余毒土苴犹有存者,周身阳和,尚未泰然,胸中微躁而思凉饮,因食冷物,服凉剂,阳气复消,余阴再作,脉退而小,弦细而迟,激而为衄血、唾血者有之,心肺受邪也;下而为便血、溺血者有之,肾肝受邪也。三焦出血,色紫不鲜,此重沓寒湿,化毒凝泣水谷道路,浸渍而成。若见血证,不详本源,便用凉折,变乃生矣。(阳证溢出鲜血,阴证下如豚肝。)

上而血者,黄 桂枝汤、白芍当归汤。中而血者,当归建中汤、增损胃风汤。下而血者,芎归术附汤、桂附六合汤。若三血证在行阳二十五度见,黄 四君子汤主之。若三血证在行阴二十五度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主之。

〔《玄》〕血证。吐血、衄血、便血,其人阴虚阳走,其脉沉而散,其外证虚寒无热候,宜乌金丸散止之。法宜上用散,下用丸,次以木香理中汤加大七气汤,入川芎煎,调苏合香丸温之。

运气 上下出血有四:

一、曰热助心火甚而血涌沸也。经云: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血溢血泄。又云:少阳之复,火气内发,血溢血泄。王注谓:血上七窍为血溢,泄利便血为血泄者是也。

二曰寒攻心火虚而血逃亡也。经云:太阳司天,寒淫所胜,血变于中,民病呕血血泄,鼽衄善悲。又云: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血见是也。

三曰湿胜血亡。经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血见是也。

四曰寒热凌犯血亡经云:少阴司天之政,水火寒热持于气交。热病生于上,冷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血溢血泄是也。

〔丹〕血余散治血淋,兼治内崩吐血,舌上出血,小便出血。用乱发,皂角水净洗,晒干烧灰为末,每二钱,以茅草根、车前草煎汤调下。《本草》谓发灰消瘀血,通关格,利水道,破 瘕血衄。

有人生血瘤,大如栗。常被衣擦破,则血出不止,用此血余灰敷之愈。

一人刀伤血流不止,用胎发灰敷之亦愈。

〔海〕孙真人九窍出血方。荆叶捣取汁,酒和服之。

〔丹〕九窍出血,以刺蓟一握绞汁,以酒半盏和服之。如无生者,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三钱。

舌上无故出血如线,用槐花炒研末,用手掺之。

〔《肘》〕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服。

〔无〕用发灰二钱,米醋二合调服,或敷舌上血出孔处。

文蛤散治热壅舌上出血如泉。

五倍子(洗) 白胶香 牡蛎粉(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少许,掺患处,或烧热铁烙孔上。

〔丹〕治阴虚牙出鲜血,气郁以四物加牛膝、香附、生甘草、侧柏。

〔罗〕牙疼肿痒动摇,牙龈溃烂,宣露出血,口气等疾。

当归 本 地骨皮 防风 白芷 槐花 川芎 甘草(炙) 升麻 细辛(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擦牙。痛甚者取三钱,水一盏半,黑豆半合,生姜三斤,煎至一盏,去渣热漱,冷吐之。

〔孙〕治满口齿有血。枸杞根为末,煎汤,漱后吃。又治膈上吐血妙。

〔《衍》〕齿缝中多出血,当以盐汤漱,又能益齿,走血之验也。

〔丹〕齿痛龈出血。夜以盐浓敷龈上,有涎沥尽乃卧。涎出时叩齿勿住,十夜瘥。忌鱼肉热物。

〔《肘》〕齿间出血不止,苦竹茹以醋浸一宿含之。

〔《千》〕浓煎竹叶汤,入盐少许,含之止,浓煎茶含漱,亦妙。

治牙血。用附米、白芷、大黄三物烧灰,以青盐和擦之。

〔《本》〕治一切牙疼风热,龈常出鲜血以至崩落,口臭不可近人者,宜服之。

大黄(米泔浸令软) 生地黄(大者薄切)

上二味旋切。各用一片,二片合定,贴所患牙上,一夜即愈。未全可,则再如前法用,忌说话,恐引风毒津液渍痛处。

〔世〕无故牙动,牙宣血出。香附米用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漱口揩齿,令白且坚而不动,无血矣。又方,以杨梅树皮浓煎汤漱口勿咽,神妙。

〔《千》〕治齿龈间津液出血不止,以矾石一两,烧,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齿,乃含之。

〔《衍》〕有人病齿缝中血出,以纸捻蘸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立止。

〔《灵苑》〕治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牙龈痒痛。骨碎补二两,细锉,炒令黑色,杵末,根据常盥漱后,揩齿龈下,良久吐之。临卧后咽之无妨。

〔无〕治耳中出血。以龙骨末吹入,即止。

病者汗出污衣,名曰汗血,皆由大喜伤心,喜则气散,血随气行。妇人产蓐有此证。治以 草汁。

草(不拘多少,俗名葛勒蔓也。蔓生,叶似蓖麻而小薄,有细刺,花黄白,子如麻子。)

上捣汁二升,醋二合和,空腹饮一盏,或煮浓饮。亦治淋沥尿血。

上九窍血,舌血、牙血、汗血不愈,又当于衄血、吐血条相参用之。

〔洁〕衄血、吐血、下血、妇人下血不止:隐白(五分灸)

〔东〕又法:隐白 大陵 神门(各五分) 太溪(七分)

〔《心》〕妇人经脉妄行,钻心胁疼,妄行于上则衄血,中则吐血,下则下血:哑门(一分,治衄血)

巨阙(一分,治吐血) 气海(五分,治崩血) 中极(三分补) 三阴交(五分)

〔海〕血证与黄证,俱头汗出。

〔垣〕血溢上行,或唾、或呕、或吐,皆凶也。若变而行下,为恶利者,顺也。血上行为逆,其治难。下行为顺,其治易。故仲景云:蓄血症,下血者,当自愈。意同。若无病之人,忽然下利者,其病进也。今病血症,上行而复下行恶利者,其邪欲去,是知吉也。

脉沉为在里,荣卫内结,胸满必吐血。

〔仲〕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病患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也。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心脉微涩,为血溢。(全文见诊,下同。)

肺脉滑甚,为唾血。肺脉微滑,为上下出血。

〔仲〕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素》〕脱血而脉实者,难治。(玉机真藏论)

衄而不止,脉大而逆也。(全文见诊生死。)

〔《难》〕病若吐血,复鼽衄,脉当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吐血衄血,脉滑弱小者生,实大者死。汗出若衄,其脉滑小者生,大躁者死。

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者逆也。(全文见诊生死。)

〔《素》〕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大奇论)

〔仲〕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

〔垣〕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难治者,邪胜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易治者,正气复也。

衄血者,若但头汗出,身无汗,及汗出不至足者死。

〔《素》〕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宣明五气篇)

衄血

〔无〕止衄散

黄 (六钱) 赤茯苓 白芍药(各三钱) 当归 生地 阿胶(炒。各三钱)

上为细末,煎黄 汤调下三钱,未止再服。

〔垣〕治血衄不愈。以三棱针于气冲上出血,立愈。更服此药尤妙。

五味子(十粒) 麦门冬(去心,五分) 当归(五分) 黄 (一钱) 生地(三分) 人参(五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空心热服。

〔丹〕鼻血不止,诸方不效,糯米炒微黄,为末,新水下二钱。此方甚妙。

〔梅〕治鼻衄出血,眩冒欲死。烧乱发细研,水服方寸匕。须臾吹鼻中瘥。

〔《保》〕衄血,先服朱砂、蛤粉,次服木香、黄连。大便结者下之,用大黄、芒硝、甘草、生地;溏软者,栀子、黄芩、黄连可选用之。

〔丹〕衄血,以凉血行血为主。犀角地黄汤,入郁金同用。(丹溪云:犀角性走散,血虚者用之祸至。)

〔虞世〕治咯血、衄血。白芍药一两,犀角一分,为末,新水服一钱匕,衄止为限。

〔《竹》〕画粉散治鼻衄血不止,一二服除根。白土,即画匠所用画粉,研极细,每服五钱,新井水调服立止。

〔世〕人中白为末,白汤调服,治衄累效。

〔罗〕生地黄汤治鼻衄,昏迷不省。

生地(三五斤,不暇取汁,使患人生吃。呷汁三斤许。又以其渣塞鼻,须臾血止。取汁尤佳)

〔《保》〕衄血不止,麦门冬饮子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

上切,水煎服。

〔孙〕凡治鼻衄及膈上热盛,干地黄、龙脑、薄荷等分为末,冷水下。

〔丹〕鼻衄,脉数有热。

人参(三分) 黄柏(炒二分) 黄连(五分) 地黄(一钱) 归尾(五分) 甘草(二分) 黄芩(五分)芍药(一钱)

〔《玄》〕鼻衄血者,初出多不能止,用黄丹吹入鼻中,乃肺金受相火所制然也,宜生料鸡苏散治之。

鸡苏叶 黄 (去芦) 生地 阿胶 白茅根(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桔梗 蒲黄(炒)贝母(去心) 甘草(炙各五钱)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服。

〔《衍》〕治大热衄血,用萱草根洗净,研汁一大盏,生姜汁半盏相和,时时细呷。(丹溪云:

萱草属水性,下行阴分。)

〔丹〕鼻血,贯众根细末,水调一钱匕,立止。

〔罗〕寸金散治鼻衄不止。

黄药子(五钱) 土马鬃(半两,有足者) 生甘草(炙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新水调下,未止再服,立瘥。(本草云:土马鬃即苔与垣衣之类。垣衣生墙垣之侧,土马鬃生垣墙之上,背阴古墙上多有之。)

〔《简》〕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为末,每服二钱匕,煎薄荷汤下。良久以新汲水调面末二匙,顿服之。

〔《山》〕衄。飞面二钱,盐一钱,新汲水调下。

〔世〕衄血,用蛀竹末,米饮调服。验。

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传为衄 。(全文见诊病传变。)

〔河〕定命散治胆受热,热血妄行,鼻中衄 ,并血汗不止。

朱砂 寒水石 麝香

上为末,每服半钱,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看老幼虚实加减。

〔《脉》〕寸口脉微,苦寒为衄,宜服五味子汤,磨茱萸膏,令汗出。(方未考。)

予男衄,寸口脉微小,用寒凉药不止,后用小建中汤加栀仁、黄芩、黄柏,一服立愈。

〔丹〕七叔婆,鼻塞,时有血些少出。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干葛 苍术 陈皮(一钱) 甘草(炙) 白芷 麻黄 黄

分二帖,入开口红椒七粒,枣二枚去核,葱白三根,水二盏,煎取浅盏,稍热饮之。

春,善病鼽衄。(全文见五脏。)

〔仲〕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

〔丹〕衄血不止,以养胃汤一帖,煎服效。

一方 治衄血妄行,用百药煎半烧半生,和水酒调服。

〔《本》〕茜梅丸治衄血无时。

茜草根 艾叶(各一两) 乌梅肉(焙干,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乌梅汤下三十丸。

运气 衄有三:

一曰热助心火,而血溢为衄。经云:少阴所至为衄 。又云: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鼽衄鼻窒。又云: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鼽衄。又云:少阳司天,三之气,炎暑至,其病血溢鼽衄。又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鼽衄鼻窒,又云:少阳司天,火淫所胜,病甚则鼽衄。又云:少阳之复,大热将至,咳衄必也。

二曰寒攻心火,而血逃为衄。经云:太阴司天,寒淫所胜,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也。

三曰寒热相逼而衄。经云: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阴始凝,气始肃,民病中热鼽衄。此外寒郁内热而衄也。又云:少阴司天之政,四之气,寒热互至,民病鼽。此下寒迫上热而衄也。

〔世〕衄血,白芨末新汲水调下,神妙。

御院麝香散治鼻衄不止。

白矾(枯,过,另研) 白龙骨(粘舌者,另研。各半两) 麝香(另研,半字)

上三味,杵和匀,每用一字,先将冷水洗净鼻内血涕,然后吹药于鼻中,或以湿纸蘸药塞鼻,尤妙。

〔《广》〕治鼻中衄血,及咯吐血不止。五色龙骨作末,吹一豆许于鼻中,立止。

〔《图》〕榴花百叶者,主心热吐血及衄血等,干之作末,吹鼻中立瘥。(以上皆涩剂。)乱发微温,主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之吹鼻内,立已。(发灰,破活血,补阴。)

〔《本》〕山栀不拘多少,烧存性为末,搐入鼻中,立愈。蔡子渥传云:同官赵无疵,其兄衄血甚,已死,入殓,血尚未止。偶一道人过,闻其家哭,询问其由。道人云:曾服丹或烧炼药,予有药用之。即出此药半钱匕,吹入鼻中,良久得活。并传此方。

〔世〕治鼻衄,人中白系尿缸结者,烧灰少许,吹入鼻中。(以上寒剂。)

〔《本》〕鼻衄过多,昏冒欲死,用香墨浓研,点入鼻中。

〔丹〕鼻血,龙脑叶研塞立止,入豉尤妙。

〔胜金〕治衄血,以葱白一握捣汁,投酒少许,抄三四滴入鼻中,瘥。

〔无〕白芨散治鼻衄立效。白芨不拘多少为末,冷水调,用纸花贴鼻 中。一方,用黄胶汤,浸令软,贴鼻 中。(鼻 ,山根也。)

〔垣〕治鼻衄久不止,或素有热而暴作者,诸药不效神法。以大白纸一张,作十数折。于冷水内浸湿,置顶中,以热熨斗熨之,至一重或二重纸干,立止。

〔《简》〕治鼻血不止,服药不应,宜用蒜一枚,去皮细研如泥,摊一饼子如钱大,浓一豆许,左鼻血出,贴左脚心,右鼻血出,贴右脚心,如两边俱出,贴两脚心,即瘥。血止即以温水洗去之。一法,用纸丸儿,右衄塞左耳,左衄塞右耳。又冷水调白面饮之。

治衄不止,百药不效,因心忧虑得者,急缚两手中指上,立止。

针灸衄取四经:

其一取足手太阳。经云:衄而不止血流,取足太阳。大衄 血,取手太阳。不已取腕骨下,不已刺 中出血。又云:膀胱足太阳之脉,所生病者,鼽衄项背腰尻 端痛,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其二取足手阳明。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所生病者鼽衄。又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皆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左刺右,右刺左。

〔《摘》〕衄血:喑门(三分) 合谷 内庭

〔《密》〕又法:喑门 三里(泻) 照海(五分)

〔世〕又法:三里 外关(泻) 重者风府。

〔《集》〕又法:风府 上星 百劳 合谷 不已,取后穴:迎香 人中 印堂。

口鼻出血不止:上星灸,三报之。

〔《甲》〕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衄血不止,承浆及委中主之。鼽衄,腰脊脚 酸重,战栗不久立, 如裂,脚跟急痛,足挛,引少腹痛,咽喉痛,大便难, 胀,承山主之。

头重鼻鼽反螈 ,汗不出,烦心,足下热,不欲近衣,项痛,目翳,及小便皆不利,至阴主之。

诊衄法,见诸见血门。

久衄

〔世〕久衄。炒糯米为末,水调服神妙。(详见衄。)

〔垣〕黄 芍药汤治鼻衄血,面多黄,眼涩多眩,手麻木。张彦明男衄血多岁,不效,用此方。

黄 (一两) 甘草(炙,二两) 升麻(一两) 葛根 羌活(各半两) 白芍药(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二十五帖而愈。

六脉细弦而涩,按之空虚,其色必白而夭不泽者,脱血也。此大寒证,以辛温补之,以养血。以甘温润之剂佐之,即愈。此脱血伤精气之证也。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之脉也。

此因气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剂,泻火与气,以坠浮气。以辛温微苦,峻补其血,再用三黄补血汤。

三黄补血汤

熟地(二钱) 生地(三钱) 当归 柴胡(各钱半) 白芍药(五钱) 川芎(二钱) 牡丹皮 升麻 黄 (各一钱。补之,治血溢者上竭。)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五沸,去渣温服,食前。两手脉芤,两头则有,中间全无而虚曰芤。血至胸中,或衄血吐血,以犀角地黄汤主之。

〔罗〕地黄散治衄血往来久不愈。

生地 熟地 枸杞子 地骨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蜜汤调下,日三服。

〔世〕治鼻血常发者,于发时,用生姜杵碎,合额上一日,如痒就搔之,永不再发。

〔《肘》〕治人少小鼻衄,小劳辄出。桑耳无多少,炒令焦捣末,每衄发以杏仁大塞鼻中,数度可。

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牡蛎一分,石膏五分,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服。亦可蜜丸,如桐子大服之。

产后衄

〔《大》〕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者,名曰胃绝肺败,此证不可治。遇有此疾,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系中指节,即止。

治产后鼻衄中风。以荆芥为末,童便调下,神验。(此方气虚人勿用。)

吐血

〔丹〕治吐血。以人参一味为末,鸡子清投新汲水,调下一钱服之。(《千金方》)

〔垣〕人参救肺汤治吐血亦用。

人参 升麻 柴胡 归梢 苍术(各一钱) 熟地 白芍药 黄 (各二钱) 陈皮 苏木 甘草(各五分)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稍热食前服。

〔《局》〕必胜散治血妄流溢,或吐或衄。

小蓟(并根用) 人参(去芦) 蒲黄(炒) 当归 熟地 川芎 乌梅(去核。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不拘时。

〔《保》〕鸡苏散治虚损气逆,吐血不止。

鸡苏叶 黄芩 刺蓟 生地 阿胶 黄 (各一两) 当归 赤芍药(各半两) 伏龙肝(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姜三片,竹茹弹子大,水同煎。

〔丹〕朱富六因辛苦吐血或衄,夜间发热口干,身疼食少,当作虚劳治。

白术(六钱半) 人参 青皮(炒) 生地 芍药 陈皮 归尾 甘草(炙,半两) 川芎(三钱)红花(五分)

分十帖,水二盏,煎至三之一,食前稍热饮,下保和丸十四粒,与点丸十粒。

一妇人年五十余,尝吐血,今又作面黄,身蠕动,食少。

青皮(半两) 人参(三钱半) 白术 陈皮(各三钱) 白芍药 木通(各二钱) 黄连(炒)干姜 黄芩(炒) 川芎(各钱半) 黄柏(炒一钱) 生甘草 生地(各钱半) 归头(二钱)

分七帖,水二盏,煎至三分之一,去滓,入藕汁半盏,再煎沸,通口饮之。

夫口鼻出血,皆系阳盛阴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补阴抑阳,气降则血归经也。

大补血丸治阴虚吐血。

当归(一钱) 生地(一钱半)

上以杜牛膝汁浸三日,取起,酒洗净,入臼内杵千杵,为丸桐子大,白汤下。

〔梅〕治吐血神效方。生地黄汁一升二合,白胶香二两,以瓷器盛入甑,蒸令胶消服,妙。

一方,独用生地黄汁半升,饮之立止,神妙。

〔云〕五神汤治妇人热毒上攻,吐血不止。

生藕汁 刺蓟汁 生地汁(各二盏) 生姜汁(半盏) 白蜜(一盏)

上和,煎三两沸,无时以一小盏调炒面一钱,食前服。(《圣惠》治心热吐血口干,独用刺蓟,捣绞取汁一小盏服。)

〔《大》〕四生丸治吐血衄血,阳乘于阴,血热妄行。

生荷叶 生艾叶 生柏叶 生地黄(各等分)

上研烂,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水三盏,煎一盏,滤过温服。(《经验》治吐血咯血,一味荷叶焙干为末,米汤下二钱匕,亦佳。又《山居》治吐血,一味侧柏叶研细,酒调服妙。)

〔丹〕经血逆行,或血腥,或吐血,用韭菜汁服,立效。

〔《简》〕治吐血咯血。蒲黄一两,捣为散,每服三钱,温酒或冷水调服,妙。治吐血。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放冷,食后服。

〔世〕治内损吐血。飞罗面不以多少微炒,浓磨细墨一匙,茶调下二钱,立效。又方,治吐血用松烟墨磨汁服,立效。

〔《衍》〕治大吐血。好墨细末二钱,以白汤化阿胶清,稠稀得所,顿服。热多者尤相宜。

〔丹〕先见红,后见痰多,是阴虚火逆,痰不下降,四物汤加痰火药。

治火血上错经妄行,四物汤加炒山栀、童便、姜汁。(此后诸方用童便、姜汁,虽无痰,亦吐血要药也。)

治吐血衄血,用郁金为末,以童便、姜汁、好酒调服。(一方不用酒。)治吐血,红山茶花阴干为末,每服一钱,用童便半钟,生姜汁少许,调服。

〔《本》〕治吐血鼻红。生姜二分绞汁,并壮健丈夫小便一升,乘热顿饮瘥。

〔丹〕又方 以童便一分,酒半分。擂柏叶温饮之。

吐血挟痰积方可下,若一碗两碗吐者,只补阴降火,用四物大剂之类。挟痰若用血药则泥而不行,只治火,其血自止。山栀最清胃脘血。

〔《玄》〕吐血者,由忧思诸气郁极,方散而生热,则心血妄行,宜玄明粉加黄丹服之。次用四物解毒加藕节治之。如前症之热,并宜清之。

〔仲〕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海〕云岐子犀角地黄汤治寸芤,血在上焦。

生地(二两) 黄芩(一两半) 黄连(一两) 大黄(半两)

上 咀,秤一两,水二盏煎,去滓,食后服之。

〔《简》〕治吐血。川大黄一两,捣为散,每一钱,生地黄汁一合,水半盏,煎三五沸,无时服。

〔丹〕吐血,觉胸中气塞,上吐紫血,桃仁承气汤下之。

冯舅,气上奔,吐血心膈疼。

枳壳(三钱) 青皮(二钱) 生地 木通 牡丹皮(一钱半) 桃仁(二十八个) 川芎 黄芩 黄连(一钱) 甘草(少) 生干姜 桔梗分四帖,煎服。

或暴吐紫血一碗者,无事,吐出好。此热伤血死肝中,宜服四物解毒之类。

〔《千》〕治坠马积血心胃,唾血无数。干荷花根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无〕加味芎归汤治打扑伤损,败血流入胃脘,呕吐黑血或如豆羹汁。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百合(水浸半日) 荆芥穗(各等分)

上锉散,每四钱,水一盏,酒半盏,煎七分,去滓,不拘时候。

〔仲〕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此即肺疽之属。

〔《千》〕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从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羹汁,或如切 血凝停胃中,因即满闷便吐,或去数斗至一石者是也。得之于劳倦,饮食过常也。肺疽者,或饮酒之后,毒满闷吐之时,血从吐后出,或一合半升一升是也。伤胃者,因饮食太饱之后,胃中冷,不能消化,便烦闷,强呕吐,使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蹙,因伤裂胃口吐血,色鲜正赤,腹亦绞痛,自汗出,其脉紧而数者,为难治也。(,韵书音戡,凝血也。)

〔无〕理中汤 能止伤胃吐血,以其方最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海藏亦云:饮冷伤脾吐血,以理中汤理治中脘,分利阴阳。此亦理治内衄之法也,方见伤寒。)

二合灰散 治因啖辛热,呕吐出血一合或半升许,名曰肺疽。

红枣(和核烧存性) 百药煎( 。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除湿汤 治冒雨着湿郁于经络,血溢作衄,及血溢流入胃,胃满吐血。

茯苓 干姜(各四钱) 甘草(炙) 白术(各二钱)

上锉,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煎八分,去滓服。头疼,加川芎二钱,最止浴室中发衄。(此方治冒雨吐血,理中汤治伤胃吐血,皆用干姜为君。丹溪治大吐血不止亦用干姜一味炮为末,童便调服从治之者,可见干姜亦为吐血要药也。)

〔丹〕男子年十七,家贫而多劳,十一月得寒病,时吐三两口血,六脉紧涩,一日食减中痞,医投温胆汤、枳桔汤,三日后发微热,口干不渴,口中有痰,此感寒也。询知云:因十日前霜中曾渡三四次溪水,心下有悲泣事,腹亦饥,遂以小建中汤去芍药,加桔梗、陈皮、半夏,四帖而安。

又方 治吐血。以交趾桂五钱为末,冷水调服。亦小建汤治感寒吐血之义。经云:太阳司天,寒淫所胜,血变于中,呕血泄血鼽衄,平以辛热者,即理中、建中用干姜、桂枝,治吐血之类皆同也。吐血挟热者。(治法并见血虚随火上行条。)

〔《经》〕治呕血。黄柏好者,以蜜涂炙干,杵末,用麦门冬热水调下二钱匕,立瘥。

〔《广》〕治心热吐血不止。生葛根捣汁半大升,顿服,立瘥。

吐血挟寒者,多是口食寒物,身受寒气之病,治法并见内伤饮食,外感风寒条。

〔仲〕吐血不止,柏叶汤主之。

柏叶 干姜(各二两)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马通即马屎淋汁。)

〔《广》〕治吐血鼻衄不止。伏龙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顿服。

运气 血溢有五:

一曰,热助心血,沸而溢。经云: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候乃大温,其病气沸于上,血溢。又云:少阴司天,客胜甚则血溢。又云:少阳司天,客胜则血溢。又云:火郁之发,民病血溢,治以咸寒是也。

二曰,寒攻心血,逃而溢。经云:太阳司天之政,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血溢,治宜苦以燥之温之也。

三曰,内火格拒,外寒壅遏而血溢。经云:少阴司天之政,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甚则血溢是也。

四曰,风湿相搏血溢,及下寒相搏,蒸热于上而血溢。经云:太阴司天之政,初之气,风湿相搏,民病血溢,此风湿相搏血溢也。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痞隔,寒风晓暮,蒸热相搏,民病腠理热血暴溢,此地气之寒相搏,天气蒸热于上而血溢也。

五曰,燥邪攻肝血溢。经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病反侧,咳逆甚而血溢是也。

〔《素》〕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藏坏决,经脉傍绝,五脏漏泄,不衄则呕。(示从容论 伤肺即伤气,当于气虚不能摄血条参治之。)

〔罗〕门冬饮子治脾胃虚弱,气促气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五味子(五个) 甘草 芍药 黄 (各一钱) 紫菀(一钱半) 人参 归身 麦门冬

上为粗末,作二服,水煎食后服。

〔《本》〕天门冬丸治吐血咯血,能润肺止嗽。

天门冬 甘草 杏仁(炒) 贝母 白茯苓 阿胶(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咽津含化,日夜十丸。

〔丹〕酒色过度饥饱,吐血痰血,神妙。

枇杷叶 款花 北紫菀 杏仁(去双仁、皮尖) 鹿茸(炙如法) 桑白皮 木通(各一两)大黄(半两)

上炼蜜丸,临卧含化。

经云:怒则气遂,甚则呕血,故气上矣。又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此皆怒则伤肝气而呕血,以黄连、香附、青黛、柴胡、甘草平其肝,自愈矣。宜服赤茯苓泻心汤。

〔世〕治呕血、咯血、衄血、肝损。白芨为末,米饮调服,神妙。

〔《简》〕治吐血。槲叶捣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和滓服。

中蛊毒吐血。(见下血门。)

刺灸吐血有二:

其一取肺。经云:暴痹内逆,肝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是也。

其二取筋。经云:手太阴筋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奔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是也。

〔《密》〕吐血:风府 大椎 鬲俞 肝俞(各五分。泻之立愈。)

〔东〕又法:胃脘 中 肝俞(各沿皮二寸半)

〔《集》〕又法: 中 中脘 气海 三里 乳根 支沟 不已,取下穴:肺俞 肾俞 心俞膏肓 关元

〔东〕呕血,胁痛口干不可咳,引肾痛:不容(傍刺向外。)上脘(三寸半。)大陵 门 神门

〔《甲》〕呕血,大陵及 门主之。呕血上气,神门主之。心下有膈,呕血,上脘主之。呕血,肩急,胁下痛,口干,心痛。与背相引,不可咳,咳则肩痛,不容主之。

肝脉太甚,为内痈,善呕衄。(全文见治虚实法。)

诊吐血法。(见前诸见血门。)

咳唾血

〔丹〕咳血,痰盛,身热,多是血虚。

〔丹〕七伤散治劳嗽吐血痰。

黄药子 白药子(各一两半) 赤芍药(七钱半) 知母 玄胡索(各半两) 郁金(二钱半)当归(半两) 山药 乳香 没药 血竭(各二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茶汤下。(《本草》云:黄药子、白药子治肺热有功。一法,红花当归煎汤下。)

〔罗〕恩袍散治咯血吐血,及治烦躁。

真生蒲黄 薄荷(各一两)

上研匀细,每服三钱,浓煎桑白皮汤调下。

地黄散治一切吐血咯血,能解一切毒,及诸热烦躁。

茜草根(四钱) 大豆子 黄药子 甘草(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加人参二两,治痰嗽有血。

〔丹〕痰带血丝出,童便、竹沥主之。又方,用韭汁、童便二物合和,加郁金细研入内,服之其血自消。经血逆行,或血腥,吐血,唾血。韭汁服立效。咯血用姜汁、童便、青黛,入血药中。

加四物汤、牛膝膏、地黄膏之类。

〔《千》〕治一切肺病,咳嗽脓血,及唾脓血不止方。好酥三十斤,炼取凝当中醍醐,服一合,日三升,即止。一切药皆不及此方。

〔海〕甘桔加阿胶紫菀汤 治肺痿唾脓血。(方见伤寒咽痛门。)

〔梅〕肺疾脓血。取薏苡仁十两,杵碎,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入酒少许服之。(《本草》云:薏苡仁下气,利肠胃,消水肿。)

〔罗〕大阿胶丸治嗽血唾血。

阿胶(微炒) 卷柏 生地 熟地 大蓟(独根者,晒干) 鸡苏叶 五味子(各一两)柏子仁(另研) 茯苓 百部 远志 人参 麦门冬 防风(各半两) 干山药(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煎小麦、麦门冬汤,嚼下一丸,食后。

上方,保养精血,纯补剂也,血虚者宜之。

〔丹〕治上气喘息,咳嗽、吐血、咯血。人参细末,鸡子清调三钱,五更初服,便去枕睡仰卧,只一服愈。年深再服。忌酸咸酢酱面等物,及过醉饱。须好将息。

一男子三十岁,因连夜劳倦不得睡,成一痰嗽,出白黄脓,嗽声不出。时初春大寒,医与青龙汤四帖,遂觉咽喉有血丝,腥气逆上。两日后,血腥气多,遂有血线一条,自口中右边出直上,如此每昼夜十余次。诊其脉,弦大而散弱,左大为甚,人倦而苦于嗽。予作劳倦感寒,强以甘辛燥热之剂,以动其血,不宜急治,恐成肺痿。遂与人参、黄 、当归身、白术、芍药、陈皮、炙甘草、生甘草、不去节麻黄,煎熟入藕汁与之,两日而病减嗽止。却于前药去麻黄,又与四日,而血症除。脉之散大者,未收敛,人亦倦甚,遂于前药中除藕汁,加黄芩、缩砂、半夏,至半月而安。

〔《大》〕劫劳散治肺痿痰嗽,痰中有红线,盗汗发热,热过即冷,饮食减少。

白芍药(六两) 黄 甘草 人参 当归 半夏 白茯苓 熟地 五味子 阿胶(炒。各二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生姜二片,枣三枚,煎九分,无时温服,日三。陈日华云:

有女及笄,病甚危,一岁之间,百药无效,偶得此方,只一料除根。

〔罗〕五味子黄 散治嗽,咯血成劳,眼睛疼,四肢困倦,脚膝无力。

麦门冬 熟地 黄 桔梗(各半两) 甘草(一分) 白芍药 五味子(二分) 人参(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日三服。

云岐子芩散凉心肺,解劳热。

黄 (一两) 白芍药 黄芩 人参 白茯苓 麦门冬 桔梗 生地(各半两)

上为粗末,先用竹叶一握,小麦七十粒,水三盏,姜三片,煎一盏半。入药末三钱,煎七分,去滓温服。

席延赏治虚中有热,咳嗽脓血,口苦咽干,又不可服凉药。好黄 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如茶点羹粥中,亦可服。

上参 例,纯补剂也。丹溪云:脉大发热为气虚,此气血俱虚者宜之,若血虚而气不虚者不宜,当用前阿胶丸之类及污血条求之。

〔丹〕妇人五十六岁,盛夏吐红痰,有一二声嗽。

人参(一钱) 防风(五分) 白术(钱半) 陈皮 茯苓(各二钱) 干姜(三分) 生甘草(一分)桔梗(半钱)

上煎二之一,入藕汁二大蛤再煎,带热下三黄丸。

王二十四丈发热胁痛,咳嗽红痰,口渴,大便秘,倦怠,脉稍数而虚。询之,发热曾饮水一碗,病因饮食不节,成积痰,发又饮冷水,伤胃成虚,伤肺成痰。

白术(一钱半) 人参 陈皮 川芎(各一钱) 芍药 茯苓 桔梗 甘草(各五分,炙)

上作二帖,煎取八分,入竹沥二分,再煎沸,热饮,下龙荟丸二十丸。如嗽,三十丸。

上丹溪参、术、藕汁、竹沥法也。

脉大发热,喉中痛者,是气虚。用参、 、蜜炙黄柏、荆芥、地黄、当归、韭汁、童便、姜汁,磨郁金饮之,其血自消。

上参、 加郁金、韭汁、童便,补中解郁也。

〔罗〕黄 鳖甲散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忡,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食减多渴,咳嗽稠粘,时有脓血。

黄 (一两) 桑白皮 半夏 黄芩 甘草(炙) 知母 赤芍药 紫菀(各五钱) 秦艽白茯苓(焙) 生地 柴胡 地骨皮(各六钱六分) 肉桂 人参 桔梗(各三钱二分) 鳖甲(去裙,酥炙) 天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大盏,食后煎服。

人参黄 散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忡潮热,盗汗减食,咳嗽脓血。

人参(一两) 秦艽 茯苓(各二两) 知母(二钱半) 桑白皮(一两半) 桔梗(一两) 紫菀 柴胡(二两半) 黄 (三两半) 半夏(汤洗,一两半) 鳖甲(去裙,酥炙,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去渣服。

上参、 、鳖甲例,补中有通也。

〔罗〕人参蛤蚧散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

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气,酥炙黄色) 杏仁(去皮尖,炒,五两)甘草(炙三两) 人参 茯苓 贝母 知母 桑白皮(各二两)

上为细末,瓷器内盛,每日如茶点服,神效。

〔海〕蛤蚧补肺劳虚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中气塞,胸膈噎痛。用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内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渣,临卧,微温细细呷之。其渣候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病患久虚,不喜水,当减水。

上蛤蚧例,亦补中有通,久嗽不愈者宜之。

麦门冬汤治伤寒后伤肺,咳唾脓血,胸胁胀满,上气羸瘦。

麦门冬(去心) 桑白皮 生地(各一两) 半夏(汤洗七次) 紫菀 桔梗(炒) 淡竹茹 麻黄(去根节。各七钱五分) 五味子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二钱半,枣三枚,掰破同煎,去渣,食后温服。

〔罗〕续断散治骨蒸劳热,传尸瘦病,潮热烦躁,喘嗽气急,身疼盗汗,兼治咳嗽唾脓血。

续断 紫菀 桔梗 青竹茹 五味子(各三钱) 生地 桑白皮(各五两) 甘草(炙,二两)赤小豆(半升)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入小麦五十粒,水煎去渣,日三服。

〔海〕紫菀散治咳嗽唾血虚劳症,肺痿变痈。

紫菀 人参 知母 贝母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茯苓 阿胶

上为粗末,生姜水煎服。

上门冬、五味例,亦补中有通也。

〔《外》〕疗伤唾血方。用茅根一味,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绞汁饮之,主热渴。

〔丹〕治劳疗传尸,寒热交攻,久嗽咯血,日渐羸瘦,先服三拗汤与莲心散,万不失一。

三拗汤

麻黄(不去节) 甘草(生) 杏仁(不去皮尖)

上锉碎,姜枣煎服。

莲心散

当归 黄芩 甘草(炙) 枳壳(炒) 鳖甲(醋炙) 前胡 柴胡 防己 阿胶 莲肉(去心)南星(各一钱) 川芎(一两) 芫花(醋炒十分干黑)

上十三味, 咀,合和,独芫花另包。每服二钱半,水一小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入芫花一撮,煎八分,服无时。须吐有异物后,芫花渐减,盖芫花反甘草,多之所以杀虫,少之所以去寒热,妙处在此。(方与《纂要》不同,宜考之。)

〔《本》〕治劳疗吐血损肺,及血妄行,神传膏

用剪草一斤,婺、台州皆有,惟婺州者可用,状如茜草,又如细辛,每用一斤,净洗为末,加入生蜜一斤,和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铁,九蒸九曝,日一蒸曝。病患五更起,面东坐,不得语,用匙挑药,如粥服,每服四两。良久,用稀粟米饭压之。药冷服,粥饮亦不可太热,或吐或下,皆不妨,如久病肺损咯血,只一服愈。寻常咳嗽,血妄行,每服一两可也。

有一贵人其国封病瘵,其尊人常以此方畀之,九日而药成。前一夕,病者梦人戒令,翌日勿乱服药,次日将服之,为屋上土坠器中,不可服。再合既成,又将服之,为猫覆器,又不得服。又再合未就,而是人卒矣。此药之异如是,若小小血妄行,一啜而愈,或云是陆农师夫人乡人艾孚先,尝亲说此事,渠后作《大观本草》,亦收入集中,但人未识,不肯信尔。

〔《外》〕疗咳逆,唾脓血,鸡子汤

鸡子(一个 甘草(炙,二分) 甘遂(一分) 大黄(二分) 黄芩(二分)

上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纳鸡子搅令调,尽饮之良。忌海藻、菘菜。

〔子和〕ht 阳刘氏一男子,年二十余岁,病劳嗽咯血,吐唾粘臭,近不可闻,秋冬少缓,春夏则甚,寒热往来,日晡发作,状如 疟,寝汗如水。累服麻黄根、败蒲扇止汗,汗自若也。

又服宁神散、宁肺散止嗽,嗽自若也。戴人先以独圣散涌其痰,痰状如鸡黄,汗随涌出,昏愦三日不省,时时饮以凉水,精神稍开,饮食加进。又与人参半夏丸、桂苓甘露散服之,不数日愈。

〔丹〕台州林德方,年二十余岁,得嗽而咯血发热,肌体渐瘦,众医以补药调治数年,其症愈甚。予诊其六脉皆涩。予曰:此好色而多怒,精血耗少,又因补塞药太多,荣卫不行,污血内积,肺气壅遏,不能下降。治肺壅,非吐不可;精血耗少,非补不可。惟倒仓二者俱备,但使之吐多于泻耳,兼灸肺俞五次而愈。

〔云〕鸡苏丸治虚热,昏愦倦怠,下虚上壅,嗽血衄血。

鸡苏叶(半斤) 黄 (一两) 甘草 川芎(各半两) 防风(一两) 桔梗(半两) 荆芥(二两)甘菊(三钱) 生地(半两) 脑子(半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麦门冬去心煎汤嚼下。若肺损吐血,日渐乏力瘦弱,行步不得,喘嗽痰涎,或发寒热,小便赤涩,加车前子二钱,用桑枝锉炒香,煎汤嚼下。

脉浮大者作虚治,宜虚条下参 诸方主之。若浮大而上壅甚者。宜此鸡苏丸方。脉沉滑有力者作实治,宜实条诸方主之。

〔丹〕先痰嗽,后见红,多是痰积热,降痰火为急。痰涎带血出,此胃口热血蒸而出,重则山栀,轻则蓝实。荆芥能散喉管痰血。

咳血方

青黛 栝蒌实 诃子 海石 山栀

上为末,姜汁蜜调噙服。嗽甚,加杏仁。后以八物汤加减调理。

〔垣〕郑仲本年二十三岁,因心痛,服丹附等药,得上气病膈,两胁急迫,胀触不快,便时嗽咯出血,病形渐瘦,大便燥而难,脉弦数,夜间略热,食稍减,因与灯笼草和节麻黄细末,以白术、桔梗、木通、甘草汤调下,十余服,病减半。又与通圣散去石膏为丸,以桃仁汤下之。

〔《经》〕治咯血。黄药子、汉防己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小麦二十粒同煎,食后温服。

〔罗〕珠砂膏镇心安神解热,及肺损嗽血等疾。

苍术(二钱半) 朱砂(另研) 生犀 人参 玳瑁 甘草(炙) 珍珠(末。各一两)牛黄 麝香 龙脑 南硼砂 琥珀(另研) 羚羊角 安息香(醋煮,另研) 赤茯苓(去皮)远志(去心。各半两) 铁粉 苏合香油(和药亦得。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破苏合香油剂诸药为小锭子,更以金箔裹之。瓷器收贮。每服一皂子大,食后噙化。卫尉叶丞得效,并阿胶丸相杂服。此药治血安神,更胜至宝丹。每两作五锭子。

肺热咳唾血,惟七伤散用黄药子、白药子最有效。方见血郁血污条。又脉浮数,忌灸,若误灸之,必唾血。仲景云:脉浮热甚,反灸之,必咽燥唾血是也。

孙兆因博士王 患咽喉噎塞,胸膈不利,时发寒热,夜多盗汗,忽心胸塞闷,咳血三数日即止,晚后脉数,口干,涎唾稠粘,咳嗽一二声不透,肩背微痛,尝于关元、气海、中脘、三里等穴着艾,不详病得之肺虚,其状中客热症,皆因误灸服暖药所致。遂与《外台》第一广济紫菀汤,为丸合服之,立效。(方未考。)

〔《千》〕百部丸主诸咳不得气息唾血方。

百部根(二两) 升麻(半两) 桂心 五味子 甘草(炙) 紫菀 干姜(各一两)

上七味,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三次,知为度。忌生葱、海藻、菘菜。

〔《外》〕疗肺偏损胸中虚,肺偏痛、唾血气咳,款冬散

款冬花 当归(各六分) 桂心 芎 五味子 附子(炮。各七分) 细辛 贝母(各四分)干姜 生地(各八分) 白术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紫菀(三分)

上共为末,清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葱、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猪肉、芜荑。

按:唾血咳血,属寒者少。今此二方,用姜附热剂,盖为肾足少阴脉是动病咳唾血者设也。

用者审之。

〔《脉》〕肺伤者,其人劳倦则咳唾血,其脉细紧浮数,皆吐血,此为躁扰嗔怒得之,脉伤气壅所致。

经云:肺脉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者,此病皆肺虚,咳唾血之症,治法并见气虚条。

治虚劳久嗽咯血。用五倍子焙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温茶一大口许调匀,食后米饮半盏调服。

〔《玄》〕肺经呕咳诸血,及痰中有血,初用生萝卜汁半盏,入盐少许,服之立效,如无生萝卜,用萝卜子一钱,苏叶一钱,同煎服。次用鸡苏散加阿胶治之。(《本草》云:萝卜大下气,气下则血亦下也。)

〔《经》〕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鲜桑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净刮上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干,一处捣为末,每服一二钱,米饮调下。此方神效。

〔《本》〕治久嗽咯血,成肺痿,及吐白涎,胸膈满闷不食,扁豆散

扁豆 生姜(各半两) 枇杷叶(去毛) 半夏 人参 白术(各一分) 白茅根(三分)

上锉,水三升,煎一升,去渣,下槟榔末一钱,和匀,分四服,不拘时候。

〔《千》〕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方。

生姜汁 杏仁(各二升) 糖 蜜(各一升) 猪膏(二合)

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色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又和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

每服如杏仁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次增加。

上后二方生姜多,肺虚及汗多亡阳与血下便者,忌用。

〔《素》〕少阴所谓咳唾则有血者,阳脉伤也。(脉解篇)

运气 咳唾血有二:

一曰热伤肺。经云: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唾血。又云:少阳司天,火淫所胜,病咳唾血。治以咸寒是也。

二曰湿伤肾。经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咳唾则有血,治以苦热是也。

〔丹〕治咯血。用白芨一两,藕节半两,为细末,每一钱,汤调服,神效。或云芨下咽至血窍,则窍为芨末填而血止也。

〔《山》〕咯血。新棉灰半钱,酒调下。

针灸唾嗽血毒,取足少阴一经。经云: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咳唾有血。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东〕吐血内损:地五会(三分,灸五壮) 鱼际(五分泻) 尺泽(一寸补)

〔《甲》〕唾血时寒热,泻鱼际,补尺泽。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内伤唾血不足,外无膏泽,地五会灸。胸胁胀满,咳逆上气呼吸及唾浊沫脓血,库房主之。

〔《外》〕治上气唾脓血,灸两乳下黑肉际,各一十壮。

〔仲〕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此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为肺痿,数实,为肺痈。

上肺痿唾脓血治法,散见本门诸方。若肺痿,但唾涎沫无脓血者,见咳嗽门。

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 肉不通。(经云:急者多寒。全文见治虚实法。)

〔《素》〕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吐血。(王注云:肺虚极则咯逆故唾血。脉要精微篇)

〔《脉》〕唾血,脉紧强者死,滑者生。

手少阴筋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成伏梁唾脓血者,死不治。(全文见筋 伏梁心之积,在脐上。)

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唾血。(全文见虚实法。)

〔罗〕肺痿辨 华严寺何上座,年未四十。四月间,因澡浴大汗出,还寺剃头伤风寒,头疼,四肢困倦,就市中撮取通圣散服之,又发汗。头疼少减,再日复作,又以前药发之,汗数次,四肢添劳重,喘促自汗恶风,咳而有血,懒于言语,饮食减少。求医治之,与药又多以生姜为引。至六月间,精神愈困,饮食减少,形体羸瘦,或咳或唾,经血极多,请予治之,具说前由。诊其脉浮数七八至,按之无力。予曰:不救矣。或曰:何为不救?予曰:血之与汗,异名同类。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金匮要略》云: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今肺气已虚,又以辛药泻之,重虚其肺,不死何待。藏气法时论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盖不知《内经》之旨。仲景云:医术浅狭,懵然不知病源,为治乃误,发汗吐下之相反,其祸至速。世人但务彼翕习之荣,而莫见此倾危之习,惟明者居然能护其本,近取诸身,夫何远之有焉。其僧不数日果亡。

妊孕咳唾血

〔《心》〕妊孕寒热往来,咳嗽血痰,或呕吐不食无力,或喘满乳脊相应痛,或口中唾如霜雪,出语无声,或耳鸣,或痰涎日夜数碗,误用热药之故也。风门 魂户(各五分) 支沟 间使(各相透)

如寒热未解,百节螈 昏愦,再取绝骨(五分) 太溪(三分) 如脉气未平,泻太渊 太白(各二分) 中府。

以上穴,实泻虚补,治产前病立效,此病安后半年,必有一变,四肢消瘦,单腹肿胀,即取阴交一穴,去其恶物也。

溲血

〔无〕玉屑膏治尿血,并五淋砂石,疼痛不可忍受者。

黄 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用萝卜大者,切一指浓,三指大四五片,蜜淹少时,蘸蜜炙干,复蘸复炙,尽蜜二两为度,勿令焦。至熟,蘸黄 、人参末吃,不以时,仍以盐汤送下。

〔《外》〕疗虚尿血方。干胶三两,炙捣末,酒二升,和温服。

〔无〕发灰散治小便尿血。

发灰(《本草》云:发灰能消瘀血,通关格,利水道,破痈疽血衄。丹溪云:发,补阴甚捷。)

上一味,每用二钱,以米醋二合,汤少许服,井花水调亦得。一法茅草根、车前子煎汤调下尤妙。兼治肺疽心衄,内崩吐血一两口,或舌上出血如针孔。若鼻衄,吹内立已。

〔葛〕治小便出血。当归四两,细锉,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丹〕有血虚,四物汤加牛膝膏。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全文见痿。)

〔姚氏〕治小便出血。龙骨末方寸匕,水调温服,日三服瘥。

〔《肘》〕治淋下血。麻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一服,取血神效。

〔《经》〕治尿血不止。以郁金一两捣为末,葱白一握相和,水一盏,煎三合去渣温服,日三服。

〔《济》〕鹿角胶丸治房室劳伤,小便尿血。

鹿角胶(半两) 没药(另研) 油头发灰(各三钱)

上为末,用茅根汁打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全文见诊病传变。)

〔仲〕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 不通。

〔丹〕溺血属热,山栀炒水煎,或用小蓟、琥珀。

〔《玄》〕小便出血,是心伏热在于小肠,宜镜面草自然汁,加生蜜一匙服之,以八正散加麦门冬,葱煎服。如小便涩痛,以海金沙细末调治之。(八正散见淋条。)

〔《外》〕治尿血。车前草捣取汁五合,空心服之。

〔《济》〕小蓟饮子治下焦结热,尿血成淋。

生地(四两) 小蓟根 滑石 通草 蒲黄(炒) 藕节 淡竹叶 当归(去芦,酒浸)山栀仁 甘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八分,空心温服。

〔无〕 草汁法。(方见淋。)

〔丹〕尿血实者,可用当归承气汤下之,后以四物加山栀。(当归承气汤即调胃承气加当归。)

〔《脉》〕尺脉滑,气血实,妇人经脉不利,男子尿血,宜服朴硝煎大黄汤下去经血,针关元泻之。

〔丹〕冬荣散治小便出血,及肠风下血。

用夏枯草烧灰存性为末,米饮下。一方,用凉水调下。

少阴涩,则病积溲血。(又见积块。)

咳而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逆也。(全文见诊生死。)

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逆也。(同上。凡脉曰劳曰强曰劲曰搏者皆谓有力而实也。)

妊娠尿血

〔《圣》〕治妊娠尿血。用阿胶炒黄为散,每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匕。

〔《大》〕治妊娠尿血。

阿胶 熟地(各等分)

上为末,空心粥饮调二钱。

下血

〔丹〕下血不可用纯寒凉药,必于寒凉药中,加辛味为佐。久不愈者,后用温剂,必兼升举药中加酒浸炒凉药,如酒煮黄连丸之类。凡用血药,不可单行单止。肠风独在胃与大肠出,治用黄芩、秦艽、槐角、升麻、青黛。定肠风痛,用苍术、滑石、当归、生地黄、黄芩、甘草。下血属虚者,当温散之,四物加干姜、升麻。便血过多者,四物加 皮。有热者,四物加山栀、升麻、秦艽、阿胶。有兼风者,苍术、秦艽、芍药、香附。胃清血,非蓝实不除。

〔《本》〕如下清血色鲜者,肠风也。血浊而色黯者,藏毒也。肛门射如血线者,虫痔也。亦是一种下部虚,阳气不升,血随气而降者。

仲景云:脉弦而大者,弦为紧,大为芤,紧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此下部虚而下者也。若得革脉,须宜服温补药。虫痔宜熏,《千金》用皮艾者佳,予尝用有效。(方见痔。)

〔垣〕升麻补胃汤治宿有肠血症,因五月大热吃杏,肠 下血远三四尺,散漫如筛,腰沉沉然,腹中不痛,血色紫黑,病名湿毒肠 ,是阳明少阳经血症,升阳汤主之。

升麻(一钱半) 羌活(一钱) 独活(五分) 柴胡 防风(各钱半) 葛根(三分) 肉桂(少许)白芍药(五分) 牡丹皮(半钱) 黄 (一钱) 熟地 生地(各五分) 归身(三分) 甘草(炙,五分)

上锉如麻子大,作二服,水二盏,煎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

和中益胃汤治太阴阳明腹痛,大便常溏泄,若不泄,即秘而难见,在后传作湿热毒,下鲜红血,腹中微痛,胁下急缩,脉缓而洪弦,中指下得之,按之空虚。

熟地(三钱) 归身(酒洗,三分) 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 苏木(一分) 本(二分)甘草(炙,三分) 益智(三分)

上作一服,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午食前温服,一帖愈。

升阳除湿和血汤治肠 下血。另作一 ,其血ht 出有力,而远射四散如筛下,春二月中旬,日下二行,腹中大作痛,乃阳明气冲热毒所作也,当升阳去湿热,和血脉,不两服而愈。

生地 牡丹皮 甘草(各五分) 白芍药(一钱半) 熟地 黄 (一钱) 升麻(七分)归身 苍术 秦艽 肉桂(各三分) 陈皮(二分) 甘草(炙,五分)

上 咀,作一服,水四大盏,煎一盏稍热,空心服立效。

益智和中汤治肠 下血,红或深紫黑色,腹中痛,腹皮恶寒,右三部脉中指下得之俱弦,按之无力,关脉甚紧,肌表阳明分凉,腹皮热而喜热物熨之,内寒明矣。

升麻(一钱) 葛根(五分) 白芍药(钱半) 甘草(炙,一钱) 桂枝(四分) 益智(五分)半夏(五分) 肉桂(一分) 归身(一钱) 黄 (一钱) 干姜(少许) 牡丹皮 柴胡(各五分)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三盏,煎一盏,食后温服。

〔丹〕妇人年六十,性多沉怒,大便下血,十余年不止,食减形困,心摇动,或如烟熏,情性极恶,早起面微浮急。此时便血尤未尽绝,中间若得一二日不来,则意思稍清,但遇稍不如意事,则血复作,百法不治。左三部脉浮大,稍重手则无,久取之又似滞涩,而至数不匀,右三部沉涩细弱,寸脉沉绝。予谓气郁生涎,涎郁胸中,清气不升,经脉壅遏不降,心血绝少,不能自养,所以有如熏之状。非开涎不足以行气,非气行则血不能归隧道,以壮脾为君,诸药佐之。遂以二陈汤加酒红花、升麻、当归身、酒黄连、青皮、贝母、泽泻、黄 、人参、白术、酒芍药,每帖生附子一小片煎服,四帖后血止。遂去附子,加干葛、牡丹皮、山栀子,而如熏之状亦除去。

又于前方加缩砂、炒神曲、熟地、木香,倍参、术,服半月而全愈。

治下血。苍术、地黄,同擂细末为丸,不用铁器。

〔《玄》〕大便下血曰肠风,切勿止涩,究其本末症状,先清其表,后攻其里,其血自止。

如脉洪大,宜后方四物合解毒汤调治。(解毒汤方见发热。)

〔《本》〕治肠风泻血。

牵牛(五两) 牙皂(三两,不蛀者,捶碎)

上二味水浸三日后,除皂角不用,将酒一升煮,令干焙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送下,空心日午夜卧各一服。或转下黄物,不妨。病可后,每日常服五丸,饭饮送下。

〔洁〕黄连汤治大便后下血,腹中不痛者,谓之湿毒下血。

黄连 当归(各五钱) 甘草(炙,二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

芍药黄连汤治大便下血,腹中痛者,谓热毒下血。

芍药 黄连 当归(各半两) 大黄(一钱) 淡桂(五分) 甘草(炙,二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如痛甚者,调木香、槟榔末一钱服之。

〔垣〕夫肠 者,为水谷与血,另作一 ,如ht 桶涌出也。夏湿热太甚,正当客气盛,而主气弱,故肠 之病甚也,以凉血地黄汤主之。

黄柏(去皮) 知母(炒。各一钱) 青皮(炒) 槐子(炒) 当归 熟地(各五分)

上 咀,俱作一服,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如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前后重,调木香、槟榔细末各半钱,稍热于食前空心服。如里急后重,又不去者,当下之。如腹中动摇有水声,而小便不调者,停饮也,诊是何脏,以去水饮药泻之。假令脉洪大,用泻火利小便之类是也。

如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不可用淡渗之药止之,乃胃中元气少故也,与七味白术散补之。(方见消渴。)如发热恶热烦躁,大渴不止,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之无力,或无目痛鼻干者,非白虎汤症也,此血虚发躁,当以黄 一两,当归二钱, 咀。水煎服。如大便秘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慎勿利之,利之则必致病重,反郁结不通,以升阳除湿防风汤升其阳,则阴气自降矣。

升阳除湿防风汤

苍术(酒浸,炒,去皮,净,四钱) 白术(一钱) 白茯苓 白芍药(各一钱) 防风(二钱)

上 咀,除苍术另作片,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空心食前服。如飧泄不禁,以此药导其湿。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脉实,腹胀闭塞不通,宜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不便,以升阳汤中加泄药通之。

当归和血散治肠 下血,或湿毒下血。

槐花 青皮 荆芥 熟地 白术(各六分) 当归 升麻(各一钱) 川芎(四分)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清水饮汤调,食前下。

〔《本》〕治肠风脏毒,槐花散

槐花(炒) 柏叶(捣烂,焙) 荆芥 枳壳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空心食前服。(《经验》治下血,槐花、荆芥等分为末,酒调下一钱。)

〔《玄》〕大便下血者,肺与大肠受热,宜四物同解毒药,入艾煎,下三黄丸调治之。

〔丹〕治便血久久伤血,并麻风症,癣疮见面者用。

龟板(二两) 升麻 香附(各半两) 白芍药(一两半) 侧柏叶(一两) 椿皮(七钱半)

上为末粥丸,先用四物加白术、黄连、廿草、陈皮等药,作汤送下。

积热便血。苍术 陈皮(各二钱半) 黄柏 黄芩(各七钱半) 连翘(半钱) 生地膏(六两)

上为末,以地黄膏搜为丸。

脉缓大,口渴便血,月经紫色,劳挟湿热。

白术(五钱) 地黄 黄柏(炒) 白芍药(各三钱) 地榆(二钱) 黄芩(一钱) 香附(二钱)

上为末,炊饼为丸。

孙用和治肠风泻血。黄 、黄连等分为末,酒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罗〕结阴丹治肠风下血,脏毒下血,诸大便血疾。

枳壳(麸炒) 威灵仙 黄 陈皮(去白) 椿根白皮 何首乌 荆芥穗(各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陈米饮入醋少许煎过,放温送下。

〔《本》〕椿皮丸

臭椿皮(刮去粗皮焙,十四两) 苍术 枳壳(各二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饮下三四十丸。

治肠风泻血,久不止,玉屑丸

槐根白皮(去粗皮) 苦楝根(去皮,各三两) 椿根白皮(四两,三味于九月后二月前取,软者晒干) 天南星 半夏(各半两,并生用) 威灵仙(一两) 寒食面(三两)

上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水一盏,煎沸下丸子,煮令浮,以匙抄起,温温送下不嚼,空心食前服。

顷年有人下血,几盈盆,顿尔疲萎,诸药不效。予曰:此正肠风,令服玉屑丸,三服而愈。

〔《经》〕治脏毒下血。以苦楝子炒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甚妙。

〔《斗》〕治肠风痔泻血。羊蹄根叶,蒸烂一碗,食之立瘥。

〔《外》〕治卒下血不止。龙胆草一虎口,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瘥。

〔《本》〕蕨菜花不以多少,文武火焙干为末,每服三钱,饭饮调下。

〔子和〕一男子脏毒下血,当六月热不可堪,自甘于死,忽思蜜水,猛舍性命饮一大盏,痛止血住。

〔《素》〕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骆龙吉云:结阴之病,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禀,渗入肠间,故便血也,其脉虚涩者是也。因血结不行故下。阴阳别论)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从容篇)

〔罗〕真定总管史侯男,年四十二岁,形体本瘦,因勉强饮酸酒得腹痛,次传泄泻,十余日。

便后见血,或红或紫,肠鸣腹痛。医以诸见血皆热,治以芍药柏皮汤之类,前证如故,仍不欲食,食则呕酸,形体愈瘦。面色青黄不泽,心下痞,恶冷物,口干,时有烦躁,不得安卧。请予治之,诊得脉弦细而微迟,手足稍冷。《内经》曰: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又曰:

邪至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结阴之病,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禀,渗入肠间,故便血也,以平胃地榆汤主之。

苍术(一钱) 白术 陈皮 茯苓 浓朴(各五分) 甘草(炙) 干姜 当归 炒曲 白芍药 益智仁 人参(各三分) 地榆(七分) 升麻(一钱) 葛根(五分) 黑附子(炮,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温服。此药温中散寒,除湿和胃,数服病减大半。又灸中脘二七壮,引胃气上升,次灸气海百壮,生发元气,灸则强食生肉,以还少丹服之,至春再灸三里二七壮,温脾壮胃,生发元气,次服芳香之剂,慎言语、节饮食而愈。

〔海〕杨师大醉,醒发大渴,饮水三大盏,又饮冰茶三碗,后病便鲜血四次,约一盆。先与吴茱萸丸,翌日又与平胃五苓各半散,三大服,血止后自利。又与神应丸,四服自利乃止。或问曰:

何不用黄连之类以解毒?予曰:若用寒药,其疾大变,难治。寒饮内伤,复用寒药,非其治也。况血为寒所凝,入大肠间,而便下血,温之乃行,所以得热则自止。杨氏饮冷酒,泻血,服对金散止。亦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之意也。

唐生病,因饮酪水,及食生物,下利紫黑血十余行,脾胃受寒湿毒,与六神平胃散半两,加白术三钱,以利腰脐间血,一服愈。

〔《易》〕胃风汤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

人参 茯苓 川芎 官桂 当归 芍药 白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粟米百余粒同煎七分,去渣,稍热空心服,小儿量力增减。

若加熟地、黄 、甘草等分为十味,名十补汤。若虚劳嗽,加五味子。若有痰,加半夏。若发热,加柴胡。若有汗,加牡蛎。若虚寒,加附子。若寒甚,加干姜,皆根据本方等分。若骨蒸发热,饮食自若者,用十补汤加柴胡一两。若气弱,加人参。若小便不利,加茯苓。若脉弦涩,加川芎。

若恶风,加官桂。若脉涩,加当归。若腹痛,加白芍药。若胃热湿盛,加白术。

〔洁〕治血下,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若血瘀色紫者,陈血也,加熟地黄。

若血鲜色红者,新血也,加生地黄。若寒热者,加柴胡。若肌热者,加地骨皮。若脉洪实痛甚者,加酒浸大黄。

治肠风,乌荆丸

川乌头(一两,炮,去皮尖) 荆芥穗(二两)

上为末,醋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熟水亦得。有病发时,食前日三服。无病时,日一服。

〔仲〕下血,先便后血者,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甘草 熟地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升)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下血,先血后便者,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五两,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一两)

上杵为末,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梅师云: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以赤豆杵末,水调吞下方寸匕。又方,治肠风,赤小豆炒黑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全文见五脏。)

〔《素》〕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生气通天论)

上饮食不节,肠 ,如罗谦甫治真定总管史侯男,饮酸酒下血法,及海藏治杨师饮冰茶下血法,治唐生饮酪水下血法是也。并见寒湿条。

〔世〕 治酒积下血不止,粪后见,诸药不效。

神曲(一两半) 白酒药(二丸)

上同为末,用清水调,捏作饼子,慢火上炙黄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亦治泄泻神效。

〔《灵》〕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 。(论疾诊尺篇)

〔易〕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下血。(方论寒湿条。)

〔丹〕治肠风下血及血崩。用五灵脂炒,去火毒,每服二钱。

〔世〕肠风下血。马鞭草叶,研碎扭汁服。

〔丹〕脏毒下血。车前草连根一握,生姜一小块,新水研碎去渣,候血欲下时,腰间必觉重,便服此药一盏。少坐渐觉冷下腹中,即登厕,已不见血矣,甚者不过再服。

〔《本》〕治肠风脏毒,酒痢下血。

黄连 生姜

上二味煎汤,下二气丸,次服五槐丸,方列于后。

又方

金星草(三两,草味苦寒,大解丹石毒) 陈干姜

上为末,每服一钱,新汲水调,空心服。

孙真人治粪后有血,浓煎艾叶汤,和生姜汁三合服之。

〔《本》〕治脏毒,蒜连丸。鹰爪黄连末,用独头蒜一颗,煨香熟,研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陈米饮下。

〔《衍》〕患暴下血。以葫五七枚,去梗皮,量多少入豆豉捣为膏,可即丸如桐子大。以米饮下五六十丸,无不愈者。(葫即蒜也,本草称其能清血。)

〔垣〕乌梅丸治肠风下血,服之立效。

真僵蚕(一两) 乌梅肉(焙干,一两)

上为末,薄糊丸如鸡头肉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送下,日三服。

〔《本》〕五槐丸治脏毒。

五倍子 槐花(陈者) 百药煎(好者。各等分)

上焙干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汤下,一日三服。

〔丹〕治下血。用白芷、五倍子为末,丸服。

〔《本》〕治肠风。

五倍子 白矾(各五钱。)

上为末,顺流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米饮下,忌酒。

上酸寒之剂

〔《千》〕粪前有血,令人面黄。石榴皮取末,茄子枝汤下。

〔丹〕治肠风下血,百药不效。有一良医,独用山里枣,俗名鼻涕团,又名酸枣,最治下血之疾。试取干者为末,服之应手而安。药苟对症,其效若此,乌可以贱而忽之哉。(《衍义》云:酸枣微热。)

上酸热之剂。

〔《本》〕丈夫伤血,妇人血崩渍,入大肠出血。

草豆蔻 槟榔(各炒紫色) 罂粟壳(烧灰)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世〕冬荣散 治肠风下血。(方见溲血。)

〔《博》〕治远年日久肠风下血不止。枳壳烧灰存性,羊胫炭为末,和匀,用浓米饮一中盏调下,空心五更初一服,如人行五里,再服立效。(每服枳壳灰五钱,炭末七钱)

〔《本》〕治肠风,炒赤小豆散。(方见上下血条赤豆当归散下注。)

又方 栝蒌三个,烧灰存性,每服三钱,空心米饮调下。

〔《灵苑》〕治肠风下血久不止。茄蒂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匕,食前米饮调下。(丹溪云:

茄蒂烧灰存性,山栀炒。等分为末,丸之,米饮下百丸。)

〔《本》〕治肠风。丝瓜烧灰存性,空心温酒调服二钱。

〔《食疗》〕治下鲜血。栀子烧灰,水和一钱匕,服之,量其大小多少服之。

〔《广》〕治泻血不止。桑耳一两,熬令黑,水一大升三合,煎取六大合,去渣,空心分温三服。

〔《本》〕治肠风下血。

核桃壳 茧蜕 皮鞋底 赤鸡冠花(等分)

上烧灰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下。

又方 治脏毒。

当归 枳壳 侧柏叶 陈槐花子 百草霜 芍药(各一两)

上锉碎,一处炒令烟微起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日午米汤下,各食前服甚妙。

〔丹〕一方 治肠 。用陈年棕榈烧灰,百药煎为丸服。

〔《本》〕又方 皂角树上蕈,新瓦上焙干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

〔《山》〕脏毒便血。生藕节切片,清早蘸平胃散嚼下。

〔丹〕治肠痔大便常血,取葱白三五斤煮作汤,盆中坐立瘥。

灸刺肠 下血有二法:

其一取肝。经云,病注下血,取曲泉是也。

其二取肾。经云:肾足少阴之脉所生病者,黄胆肠 ,视盛虚热寒陷下,而施补泻疾留灸也。

〔《脉》〕关脉芤,大便出血数斗者,以鬲俞伤故也,宜灸鬲俞。若下重去血者,宜针关元。

〔垣〕治肠风下血,灸二十椎下,随年壮三报穴立愈。

〔《甲》〕肠中有寒热注下,肠 便血,会阳主之。肠鸣 泄,下 主之。肠 泄切痛,四满主之。肠 ,中 主之。(一名中都。)

〔《怪穴》〕治肠风下血,肘内曲泽下一寸。

〔《集》〕又法:三间、商阳、大陵、内关、命门、扶承。

〔海〕血症与黄证,俱头汗出,恶风,口饮酒,便褐色或黑色者,亦同血症治之。

〔《素》〕肾脉小搏沉为肠 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大奇论)

淫而夺精,身热色夭然,及酒后下血,血笃重是逆也。(全文见诊生死。)

〔《素》〕心肝 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 ,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大奇论)帝曰:肠 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身寒则生。帝曰:肠 下脓血何如?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帝曰:肠 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俱通评虚实论)脾脉外鼓沉为肠 ,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 ,易治。(俱大奇论)腹胀便血,脉大时绝,是逆也。如此者,不及一时而死矣。(全文见诊生死。绝谓断绝而不相续也。)

〔《脉》〕肠 下脓血,脉沉小留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肠 筋挛,其脉小细安静者生,浮大紧者死。

〔《素》〕阴阳虚,肠 死。(阴阳别论)胃移热于脾,传为虚,肠 ,死不可治。(全文见诊病传变。)

中蛊下血

(唾水沉者,心腹绞痛下血如烂肉者,俱为蛊。)

〔《千》〕治中蛊下血如鸡肝出,其余四脏俱坏,惟心未毁,或鼻破待死。取马蔺根末,水服方寸匕,随吐则出,极神。此苗似葛蔓绿紫,生子似橘子。

〔梅〕治卒中蛊毒,下血如鸡肝,昼夜不绝,脏腑败坏待死。用白 荷叶,密安病患席下,勿令病患知觉,自呼蛊主姓名。

〔《百一》〕治中蛊毒,或吐下血者若烂肝。取蚯蚓十四枚,以苦酒三升渍之,蚓死但服其汁,已死者皆可治。

〔《千金翼》〕治蛊毒下血。 毛烧末,水服方寸匕,当吐蛊毒。

〔《肘》〕疗中蛊毒,吐血下血,皆如烂肝者。苦瓠一枚,水二升煮取一升,服之吐即愈。

又方,用苦酒一升,煮瓠令消,服之神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