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医学纲目

久疟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久疟者, 疟也,以其隔二三日一发,缠绵不去。

〔丹〕老疟系风暑之邪入在阴分,在脏,宜用血药,引出阳分而散,川芎、抚芎、红花、当归、苍白术、白芷、黄柏、甘草,露一宿,早服。古方多用峻剂,恐非禀受怯弱与居养所移者所宜。始悟常山、砒丹、乌梅劫剂,或误投之,轻病变重,重必危矣。三日一作者,邪入于三阴经也。作于子午卯酉日者,少阴经疟也。作于寅申巳亥日者,厥阴经疟也。作于辰戌丑未日者,太阴经疟也。疟得于暑,当以汗解。或因取凉太过,汗郁成痰,其初感也,弱者即病,胃气强者,伏而未发,至于再感,复因内伤,其病乃作,宜其难瘥。夫感暑与风,皆外邪也,故非汗多不解。今之遘此疾者,已经再三劫试,胃气重伤,何由得愈。欲治此症,必先与参、术等补剂为君,加柴、葛等发散药,渐而收汗,得汗而虚,又行补养,下体属阴,最难得汗,补药力到,汗出至足,方是佳兆。

〔丹〕治一妇病疟,三日一发,食少,经不行已三月,脉无,时冬寒,议作虚寒治,疑误。再诊见其梳洗言动如常,知果误也。经不行,非无血,为痰所碍。脉无,非血气虚,及积痰生热,结伏其脉而不见耳。当作实热治,与三花丸,旬日后食进脉出,带微弦,谓胃气既全,虽不药,疟当自愈而经行也,令淡滋味,果应。(三花神佑丸,方见水胀。)

一妇身材小,味浓, 疟月余,间日发于申酉,头与身痛,寒多喜极热辣汤,脉伏面惨晦,作实热治之,以十枣汤为末,粥丸,黍米大,服十粒,津咽,日三次,令淡饭,半月大汗愈。

久疟欲吐不吐,宜吐之,用藜芦散,或雄黄散。

疟病能食而痰伏者,小胃丹。(方见内伤饮食。)

一人性急,好酒色,味浓。适多忧怒,患久疟,忽大热,下臭积,大孔痛陷下,此大虚。脉弦大而浮。以瓦磨如钱圆,烧红,童便 ,急取以纸裹于痛处,恐外寒乘虚而入也。以参、归、陈皮煎服,淡味半月而安。

一妇人久痢,因哭子变疟,一日五六作,汗如雨不止,脉微数,疲甚,无邪可治,阴虚阳散,死在旦夕,且服四兽等热剂。遂用参、术各二两,白芍药一两,黄 半两,炙甘草二钱,作大剂,四五服而愈。

一人因劳役发嗽,得 疟,又服发散药,变为发热,舌短,语言不正,痰吼有声,脉洪实似滑。先用独参汤,加竹沥二蛤壳,一服后吐胶痰,舌本正,后用黄 人参汤,服半月而愈。

藜芦散

大藜芦末(五分) 温齑水调下,以吐为度。

雄黄散

雄黄 瓜蒂 赤小豆(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温水调下,以吐为度。

鳖甲煎丸 治疟母。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 鼠妇(熬) 大黄 桂枝 石韦(去毛) 浓朴 紫葳 阿胶(各三分) 干姜 人参 桃仁(各二分) 柴胡 蜣螂(熬。各六分) 芍药 牡丹皮 虫(炒。各五分) 蜂窠(炙,四分)瞿麦(二分) 葶苈(炒) 半夏(各一分) 赤硝(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疟母丸

青皮 桃仁 红花 神曲 麦芽 鳖甲(醋煮,为君) 三棱 蓬术 海粉 香附(俱用醋煮)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小儿疟疾痞块,用生地、芍药各一钱半,陈皮、川芎、黄芩、半夏各一钱,甘草二分,姜水煎调鳖甲末服。

十枣汤

芫花(醋浸煮) 大戟 甘遂(制。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一盏,枣十枚,同煎半盏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