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三

唐洪州百丈山沙门 怀海 集编

清古杭真寂寺苾刍 仪润 证义

越城戒珠寺住持 妙永 校阅

报本章第三

述曰。霅溪仁岳大师尝云。儒家者流。有终身之忧者。考妣远日之谓也。释氏子。岂不然乎。彼所以思生我劬劳之亲。此所以怀度我慈悲之父。其德罔极。其孝攸同。观夫夙世。出家之徒。具沙门之。形奉释迦之姓。至佛涅盘日。不能斋庄致礼者。众矣。予窃伤之。观师此言。其所以警吾徒者甚至是即清规中。报本一章之意也。涅盘如是。降诞亦然。涅盘。尽追远之诚。降诞。庆昙华之现故同入报本。其意深矣。至如药师。弥勒。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准提。诞辰仪轨。亦附列者。以诸佛菩萨。悲愿宏深。举世所共钦故。

释迦佛诞

四月初八日。佛诞。客堂预日挂牌。(牌云)明日恭逢本师释迦文佛。降诞之辰。是晚。合院大众师。闻钟声。搭衣。持具。齐诣大殿礼佛。(是晚二板。鸣钟三下。众集住持拈香。维那唱香赞毕。呼)展具。(举赞佛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偈毕。唱)奈麻本师释迦牟尼佛。(十二拜或数十拜)文殊。弥勒。十方诸佛。十方菩萨(各三拜)三皈依(毕。三拜。回堂。正日早课。祝  圣。乃至上方丈说法。仪。与  圣节同。早课毕客堂挂牌牌云)午前。启请上堂。午饭后。合院大众师。闻钟声。齐诣大殿前。称扬圣号。浴佛。伏愿。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粥后二板。上堂。仪轨见住持章。是日午梆。大殿上供如常仪。止静后。鸣大钟三下。大众齐诣殿前。库司严设花亭。中供佛降生为悉达太子小像。於香汤盆内。安二小杓。佛前一切供器。俱移量他处。以便浴佛。即余圣像。是日俱沐浴。众集。维那举香赞住持拈香拜已。维那至中。拈香展具。三拜已。归位喝云)释迦如来。(二称)九龙吐水。灌沐金躯。(维那一唱。大众齐和已。维那举咒。大众齐音同持)

唵。旖暮伽。废噜者娜。摩诃亩陀啰摩抳。钵头么。入缚攞。跛啰袜亸野[合*牛]。(众持七遍已。住持浴亭中太子降生像。大众散位。各浴一佛。或二三人共沐一像。凡浴佛人。各自带钵帚净布取水浴时。口诵咒曰)。

唵。底沙底沙。僧伽。娑诃。(念到浴完。乃止。大众各归本位。维那长跪。合掌。高声白安位文云)

恭闻。法身现相。祥光霭净饭之宫。化佛应真瑞气拥迦维之国。金躯生处。便能一手指天。宝体浴时遂感九龙吐水。四方遍顾。七步成莲。称上下之独尊。受人天之交赞。不恋王宫富贵。直趣雪岭修行。十九学道出家。三十降魔成佛。演经至五千余卷。住世於八十多年。开三乘方便之门。导七趣菩提之路。忆昔周昭王甲寅。二十四载。我佛降临。当今 大清朝之几十几年。真风远被。众等荷生成之德。今辰竭庆贺之诚。冰洁道场。云臻梵侣。金盆高捧。喜观悉达太子之金容。圣水频倾。仰见摩耶夫人之圣德。欲觐我佛之光辉。须仗雷音之唱和。(维那白竟。举偈。众和)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毗蓝园内降生时。龙与诸天咸灌沐。如来所有吉祥事。我今灌沐亦如是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香花灯涂妙庄严。供养如来法报化。唯愿慈悲受供养。穷未来际作佛事。(众唱。和毕。将佛圣像。各归本位。安妥。维那唱献宝座。大众齐和)众宝庄严微妙座。诸珍间错作花台。准教加持将奉献。唯愿。慈悲哀纳受。

唵。旖暮伽。钵头摩。逊娜隶。驮罗驮罗抳。漫拏隶吽。(三遍。念毕。将一切供物器皿。仍归佛座前已。维那举供养偈。众同作梵。唱诵云)。

愿此香花灯遍满十方界。供养佛法僧。受用作佛事

唵。誐誐曩三婆缚。伐日啰斛。(三遍毕。众唱赞)。

九龙吐水。沐浴金身。天上天下独为尊。七步宝莲生。威德光明。法界永沾恩。 奈麻吉祥会菩萨摩诃萨(三称回向偈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证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三归依竟。各回本处是日念诵浴佛经忏如无。用他忏代挂念诵牌及设坛。如常。联句附后)。

功圆万德。位证一乘。是天中天。上无二上。

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成佛顶佛。尊唯独尊(佛前)。

本以迹彰。首群灵而成正觉。 机因时应。从五浊而示降生(山门)。

○脱珍服。着敝衣。扇真风於末世。 舍化城。登宝所。揭慧日於中天(大殿檐下)。

○无佛无魔。剎剎宣扬正法。 非垢非净。尘尘灌沐金躯(经忏堂外)。

证义曰。迩来僧坊。但供太子降生之像。未闻浴佛之举。殊为缺典。浴(佛经)出(明清)藏(才知)字函。准经所说。先作方坛。中以净泥。和香水作。日卓一张。敷浴床座上安浴盆。盆内安小浴床。床上供悉达太子像。人各以二指。取少许水浴佛。口诵偈咒。浴佛之水。各自洗头。名吉祥水。浴竟用棉拭洁。仍供座上云云。此之佛事。包括如来一代时教。今备录源委。以示初学。按天竺。分东南西北中五大国。佛生中天竺迦维国。帝皇家。姓剎帝利。氏瞿昙。梵语瞿昙。此翻甘蔗。其始祖王仙。为猎人射死。血入地生甘蔗二本。日炙开。一生男。号甘蔗王。一生女。善贤妃。生子作转轮王。以日炙。又名日种。传七百世。至净饭王。佛以累劫。功行满足。从兜率天。降神皇宫。于摩耶夫人腹。时。周昭王二十四生。或谓二十六年甲寅岁。四月八日生。名萨婆悉达。七日。母升忉利。赖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乳养。至一十九岁。踰城。往跋伽仙林中。取剑断发。脱身宝衣。从猎师贸袈裟为比丘。参学仙人数处。复北渡恒河。至伽阇山静坐。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续精气复自念。若以羸身而取道者。彼外道。则言自饥。是涅盘因。乃浴于尼连河。受牧女乳糜。至菩提树下。释提桓因。以吉祥草敷坐。跏趺於上。自誓。若不成道。不起于座。魔王波旬。欲伽迫害。百计不能少挠。作是言曰。汝今宜可速起还宫若不尔者。当持汝足。掷大海外。尔时菩萨。如师子王。心无惊畏。告言波旬。汝曾供养一辟支佛。受八戒斋。由斯福故。得为天王。然我已於阿僧祇劫。具足成就难行苦。行。大地未有如针锋许。非吾昔日修苦。行处。假使魔众。如恒河沙。不能倾动我之一毛。云何汝今。欲以吾身掷大海外。魔复言曰。我於往昔。施辟支佛。得为天王。斯事可明。今汝所说。以何为证。於是菩萨伸手指地曰。此知我。尔时地神。从金刚际。踊身而出。合掌白言。诚如尊教。有此地来。我为其神。此地无有如针锋许。非是菩萨本行之处。魔闻斯言。颠倒而堕作礼悔罪而去。破魔军已。二月八日。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得无上道。成最正觉。世传以腊八日。谓周正建子故。时年三十岁矣。於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为大。乘菩萨演说华严。小乘不见不闻。犹如聋瞽。以梵释劝请。乃诣鹿苑。为憍陈如等五人。说四谛法。及人天因果。历十二年。时四十二岁。至方等会上。以大乘教。转大法轮。说六度法。淘汰弟子。说维摩楞伽等经。历八年。佛五十岁。多说般若。淘汰执情。又二十二年。时佛七十二岁。说法华经。乃至八年。以诸弟子。皆可任重。授记作佛。方畅本怀。为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岁。时佛七十九岁。将示涅盘。先往仞利天。为母说法。佛姨母大爱道等。五百比邱尼。舍利佛。目犍连等。七万阿罗汉。不忍见佛涅盘。同时入灭。至次年二月十五日。佛在拘尸那城外。涅盘时至。十界悉集。各献妙供。佛俱不受。最后纯陀献供。佛受之。为诸比邱。说常乐。我净。及敕依戒为师。依四念处住。复言。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当为汝等。作大依止。犹如如来。又以阿难在娑罗林外。为魔所娆。乃敕文殊云。阿难吾弟。给事我来。二十余年。得八不思议。闻法受持。如水注器。欲令受持是涅盘经。文殊奉敕。以咒降魔。摄阿难归。佛言。有梵志须跋陀罗。年百二十。未舍憍慢。汝可告之。如来中夜。当般涅盘。即与同回。闻佛说法。得阿罗汉。佛告大众。自我得道。度憍陈如。最后度须跋陀罗。吾事究竟。二月十五日夜中。说遗教经。复伸告诚。汝等比邱。於我灭后。当尊重波罗提木叉。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异云云。即在双树下。右胁而卧。寂然无声。入次第定。顺逆出入。共二十七反。三回告大众。以大般。若真空实相为本源。便般。涅盘。弟子阿那律。升忉利天。告摩耶夫人。自天而下。世尊起棺。说法慰母。复语阿难。当知我为后世不孝众生故。从金棺出。问讯於母。至七日。迦叶。出定。知佛涅盘。与五百弟子。自耆阇崛山步行至。悲哽作礼。佛现双足出棺。时已二七日。人天等各持香木。至茶毗所。化火自焚。七日乃尽。众收舍利。满八金坛。阿阇世等八国王。共争夺舍利。后听谏止。八国各请一金坛。回国供养。至一百年后。阿育王复收诸舍利。敕诸神力。一夜造成八万四千塔。每一塔。藏一舍利。复敕罗汉耶舍尊者。放八万四千光。随光分送舍利塔。人天八部。悉皆分遍。我震旦国。考古相传。有十九塔。今最灵着者。宁波阿育王寺。一塔也。

佛成道(他本凡佛菩萨前上供。皆唱香赞已。即白供文。白竟。然后上供。与此相倒)

(十二月初八日。佛成道。客堂预日挂牌。晚二板礼佛。正日祝  圣。乃至上堂说法。与佛诞日同。是日开午搒佛前上供。众集。烧香传炉。住持上香。维那举赞。住持三拜。不收具。长跪。献茶。献菜等。皆侍者递送。知客置几。上举。三拜而立。至念普供养咒。仍跪。维那出班。上香。展具三拜。长跪合掌。作白。凡佛菩萨前上供。皆同此。唯改白文)。

恭闻。如来无量劫来成佛。岂假进修。为悯众生。日用不知。示以先觉。觉自觉。他而成觉道。世出世间。而称世尊。阐一代之化仪。遵先佛之遗轨。坐菩提树。魔宫隐而无光。现优昙花。法轮炽然常转。故始喻初日先照。而末示拈花正传。顾末裔之何知。诵遗言而有愓。於今月八日。恭遇如来成道之辰。现前大众。少伸供养。所愿。色空明暗。咸宣微妙法音。蠢动含灵。共证智慧德相。(白已。一拜。起具。复位。举赞云)腊月八日。觉帝扬灵。菩提场内道初成。夜半睹明星。普救迷情。幽暗悉光明。(禅悦藏三称毕是日若设坛念诵。仪轨如常。联句附后)。

正觉山前。睹明星而悟道。

大千界内。揭慧日以流辉。

证义曰。释尊初成道。叹云。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噫。可见此道。人人能成也。人之不能成者。溺於五尘情欲妄想耳。故耳虽日闻道。犹聋者之於锺鼓也。目虽日见道。犹盲者之於日月也。夫道之大也。天地不足以为量。故无范围天地之量者。不足以入道。道之贵也。轩冕不足以为荣。故无尘视轩冕之度者。不足以入道。道之远也。沙劫不足以为期。故无一念万年之识者。不足以入道。故曰。说道易。成道难。道非难也。人自难之耳。古云。使道而可献。莫不献之君。道而可进莫不进。之亲。道而可与。莫不与之子孙。确哉言乎。所谓自性自度也。故吾释子。於斯日也。当深思皆有智慧德相之言。不应自轻而退屈矣。

佛涅盘

二月十五日。佛涅盘日。客堂预日挂牌。(牌云)明日恭逢本师释迦文佛涅盘之辰。是晚大众师。闻锺声。齐搭衣持具。诣大殿礼佛。(晚二板礼佛。与佛诞同。正日祝  圣等。与朔望同。唯绕佛毕礼释迦佛十二拜为异。早课后大殿铺忏坛。客堂挂牌。牌云) 是日闻鼓声。大众师。依派班次。诣大殿。礼释迦如来。涅盘礼赞文忏。并诵遗教经。(客堂与维那派班。每班十人。挨次上殿。早粥后上堂。仪轨见下住持章。午梆上供。仪与成道日同。唯换文云)恭以能仁应世。寂默证真。廓千界以居尊。抚四生而为子。形随物现。元同非相之身。教逐机兴。讵异无言之道。爰自法轮载转。化迹弥隆。半字初谈。譬击蒙而靡倦。百金后寄。犹赎命以唯勤。普令烦恼之俦。安住如来之藏。四心告满。三德云归。所谓不令一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是故入於涅盘。不可得而思议。我等鹤林既远。痛失於前缘。像法犹存。忝遵於遗训。今值中春之日。缅怀北首之仪。涧藻溪苹。聊表荐羞之礼。升香叹德。少申哀慕之诚。唯愿洪慈。俯垂昭鉴。(白已。一拜。复位。举赞)大慈悲父。无上医王。为怜病子设权方。示现已云亡。法性真常。寿命实难量(禅悦藏三称。余照朔望例。开晚梆回向。经忏毕。即回堂。不上方丈)。

○囿於化者终於尽顺世无常 寓诸幻而返诸真。是名寂灭(贴经忏堂)。

○大定恒常。永住恒河沙劫。 圆机普应。示现千百亿身(佛前)。

(原本述曰。性者。人之大本也。振天地。而莫知其始。穷万世。而莫知其终。佛与众生。均有是性。悟之而登妙觉。迷之而流浪生死。从劫至劫。六道异趣。业报展转无有穷已。所赖圣训洋洋。堪作依怙。吾徒忝形服。预法系。遵其行之为律。宣其言之为教。传其心之为禅而循吾所谓大本者。以同夫佛之全体妙用。始可称佛子。而续慧命也。其于讳日追悼。岂世礼哉)。

证义曰。按大般涅盘经。佛涅盘日。献供如云。挥泪如雨。噫。何其哀也。又读清明藏。驰实字函中。释迦如来涅盘礼赞文。摹写如来涅盘相貌。如在目前。备恋慕之意。近时人罕知之。绝而不举。大忘本矣。惟思齐大师。倡涅盘会於宁波阿育王。集众礼忏。朝舍利。岁为常例。或问曰。吾闻诸佛法身。遍一切处。本无出世。及以涅盘。何用忌日。至於禅宗门下。单提正令。佛祖尚无。涅盘何有。今乃於无生灭中。妄见生灭上供礼忏。岂非着境迷心。不达理性耶。师答曰。子知法身常住。而不知应迹云亡。知法体徧周。而不知应迹有所。不有应迹。安显法身。不有舍利。谁知应迹。既言法身常住。岂有间於应身。既曰法体遍周。宁独隔於舍利。子欲拨事求理。弃有谈空。事相尚迷。况理性耶。昔大迦叶。将入鸡足山。必遍礼诸塔。后方入定。夫迦叶。禅宗之初祖也。岂其不达理性而然耶。当知如来涅盘。不可思议非常非断。非有非无。不应以偏见。而生分别。盖子所执法身常住。不达如来善权方便。利益众生之事。良由不深明理教而致然耳。呜呼。自师倡为此会。后人踵而行。迄今不替。俾人人知我佛之恩。而尽报本之诚。师之功德。其可量哉。然礼舍利。不必拘定要在此会。欲求忏罪报恩。不拘何时。皆可也。云栖崇行录云。唐。子邻。范氏子。母王氏。不信三宝。邻逃东都。依广寿寺。庆修律师出家。忽思亲。归宁。父失明。母已故三载矣。因诣岳庙。敷坐具。诵法华誓见岳帝。求母生处。其夜。岳帝召。谓曰。汝母禁狱。现受诸苦。邻悲泣。请免。帝曰。可往鄮山礼育王塔。庶可救也。邻即诣塔。哀泣礼拜。至於四万。俄闻有呼邻声。望空中。见母谢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条然不见。莲池赞曰。目连感佛教以供僧。子邻感神教以礼塔。至孝通神明。讵不信夫。此为救亲礼塔而获益者。至於己躬罪垢。以礼塔而复还清净者。不可胜数。又舍利色相随人随时。变化不测。历历见闻。不能尽述。以见佛之威神悲愿。二俱不可思议也。惟当确信不疑。至敬尽礼。决有妙应。

药师佛诞

九月三十日。药师佛诞。早课。烧香传炉。住持拈香。维那举香赞。至绕佛毕。礼药师佛号十二拜。客堂於早粥时挂牌。(牌云)今日恭逢 药师如来降诞之辰。开午梆。闻鼓声。大众师搭衣持具。齐诣药师殿上供。(已下凡佛圣前上供皆同此。唯改念诵及圣号) 时至。集众如常。举香赞已。先称奈麻药师琉璃光如来(三称。即鸣鱼诵)。

奈麻薄伽伐帝。[鞥-合+(白-日+田)]杀社窭噜。薜瑠璃。钵喇婆。喝啰阇也。怛他揭多也。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也。怛侄他。

唵[鞥-合+(白-日+田)]杀逝。[鞥-合+(白-日+田)]杀逝。[鞥-合+(白-日+田)]杀社。三没揭帝莎诃(诵四十九遍须记数。极少二十一遍诵竟。即诵变食咒二十一遍。甘露咒。普供养咒。各三遍已。维那宣白词○按施食经。佛说变食真言供佛圣。俱诵二十一遍。供天仙。十四遍施鬼神食。诵七遍)

恭闻。东方世界。药师如来。功德智慧。无量庄严。放净光明。过於日月。一切剎土。净如琉璃。与西方界。等无有异。十二大愿。利乐有情。凡有所求。皆随其心。受持佛名。与佛无异。具大丈夫相。及八十随形。一切恶趣无量灾难。以佛威神。皆得解脱。弟子(众等)愿得无上菩提。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亦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发十二大愿。利乐一切有情。即此娑婆世界。身心剎土。皆如琉璃面见我佛及阿弥陀。所愿。法界有情。东西相泯。二见永忘。於中道义。共证真常。(维那白毕。举药师赞云)药师海会。琉璃相光。八大菩萨降吉祥。七佛广宣扬。日月威光。功德实难量。

奈麻药师琉璃光如来(三称。又三拜各回本处)。

证义曰。直解云。药师者。药以疗病为功。师以训道为义。即法界大师。无上医王也。为众生。有种种病苦。故诸佛。有种种法药。如十恶是病。十善是药。四倒是病。四念处是药。多贪是病。不净观是药。多瞋是病。慈悲观是药。多痴是病。因缘观是药。多散是病。数息观是药。多障是病。念佛观是药。六蔽是病。六度是药。乃至八万四千尘劳是病。八万四千法门是药云云。琉璃光者。梵语吠琉璃。此云帝青宝此宝明净。可喻佛身。而言光者由净故光也称如来者。十号之一也。约应身。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也约报身。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也。约法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也。本经云。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闻已诵持。乃至供养形像等。须知以念佛因行为能感。果佛护念为能应。由感故应。感应道交。故得所求愿满。乃至成佛也。诵咒感应义与持名相类。

弥陀佛诞

十一月十七日。弥陀佛诞(挂牌上供等仪。与药师佛同。但换弥陀经。及白词云)恭闻。五梅花绽。乃周正建子之时。两策蓂飘。正觉皇诞辰之会。窃念某甲。(住持名字)等。爱缠浊国。业系幻躯。得值真乘。观花轮而矢志。专修净念。望宝地以驰神。欲酬母忆之悲心。不胜孺慕之诚悃爰设道场。敬修微供。持万德之洪名。宣一乘之秘典。所愿。绀瞵垂照。金臂流光。宝树林中。遥听梵音谈实相。金绳界内。俨瞻妙相记往生。伏望洪慈。俯垂鉴纳(白已。一拜。复位。举乐邦教主赞竟。三称圣号。三拜而退)。

证义曰。阿弥陀佛。娑婆众生之大怙恃也。执持名号。净土诸典。已详言之。而圣诞佛事。未见通行。殊为缺典。释迦如来。称扬净土。指我还家。而阿弥陀佛。则我家中之慈亲也。我等怜[怡-台+屏]异域。久劳倚门之望。今遇慈亲诞降之辰。漠不在意。可乎。故此之佛事。当与释迦如来并重。又迩来念佛者。平时名为专修。至於祷寿命。改药师经。解罪愆。改梁皇忏济厄难。改消灾咒。求智慧改观音名。向所念弥陀。置之高阁。不思念弥陀。能感报受命无量。况现身百年寿命乎。念弥陀。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况目前罪垢厄难乎。弥陀经云。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况时人所称智慧乎。故阿弥陀佛。如雪山药王树。总治万病。非独求生净土。如众生愿也。按山庵杂录云。元朝至正十五年冬。张士诚侵湖州。江浙守御。获贼兵四十余人。夜宿西湖鸟窠寺。黎明适前住饶州。天宁寺僧谋大猷。徐步廊庑间。囚者见谋师。持诵不辍。皆求曰。长老救我。师曰我救你不得。你若极诚。念奈麻救苦救难。阿弥陀佛。却救得你。中有三人。极诚信受。高声称念。日夜不辍口。既而。官司取发众囚。易枷锁。至此三人。因缺刑具。但系以绳。既到。审囚官独鞠勘此三人。一人供正治麦畦被虏。二人供原是明州锯匠。来此佣作被虏。三人遂获纵免。乃到鸟窠寺。拜谢谋师而去。由此观之。即当大辟。念佛可免。况余乎。并附录於此以为念佛不专者劝。

弥勒佛诞

正月元旦日弥勒佛诞。(挂牌。上供。仪与药师佛同)。先称。

奈麻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三称次诵)。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法界品(弥勒章。善财童子。赞弥勒偈云)。

佛子住於此。普现众生前。犹如日月轮遍除生死暗。佛子住於此。普顺众生心变现无量身。充满十方剎。佛子住於此。遍游诸世界。一切如来所。无量无数劫。佛子住於此。思量诸佛法。无量无数劫。其心无厌倦。佛子住於此。念念入三昧。一一三昧门。阐明诸佛境。佛子住於此。悉知一切剎。无量无数劫。众生佛名号。佛子住於此。一念摄诸劫。但随众生心。而无分别想。佛子住於此。修习诸三昧。一一心念中。了知三世法。佛子住於此。结跏身不动。普现一切剎。一切诸趣中。佛子住於此。饮诸佛法海。深入智慧海。具足功德海。佛子住於此。悉知诸剎数。世数众生数。佛名数亦然。佛子住於此。一念悉能了。一切三世中。国土之成坏。佛子住於此。普知佛行愿。菩萨所修行。众生根性欲。佛子住於此。见一微尘中。无量剎道场。众生及诸劫。佛子住於此。一切尘亦然。种种咸具足。处处皆无碍。佛子住於此。普观一切法。众生剎及世。无起无所有。观察众生等。法等如来等。剎等诸愿等。三世悉平等。佛子住於此。教化诸群生。供养诸如来。思惟诸法性。无量千万劫。所修愿智行。广大不可量。称扬莫能尽。彼诸大勇猛。所行无障碍。安住於此中。我合掌敬礼。诸佛之长子。圣德慈氏尊。我今恭敬礼。愿垂顾念我。(一遍接诵)奈麻当来弥勒佛。(一百八遍。次诵变食咒。甘露水咒。普供养咒。皆与药师同。维那白云)恭闻。弥勒大士位登补处。现处兜率天宫。佛继释迦。当生阎浮世界。受能仁之遣付。为众生之导师。无三灾之逼陵。妙严国土。有五福之康泰。泽润群生。龙华树下。悉闻三会之圆音。宝莲座前。得预一生之授记。今值春元。恭逢 圣诞。谨设微供。敬礼称扬。伏愿。现在慈风。光满人寰。当来降迹。大转法轮。(白毕举赞)。

法身示现。楼阁重开。龙华三会运慈悲。广度出尘埃。稽首莲台。补处在当来 奈麻当来弥勒尊佛(三拜。各回)。

证义曰。今此上供偈。出华严第七十九卷经之中。梵语弥勒。此翻慈氏。不食肉经云。过去世。有世界。名胜华敷。佛号弥勒。恒以慈心。教化一切。彼佛说经。名慈三昧光大悲海云。时彼国中。有仙人。名一切智光明。闻此经功德。愿於未来成佛。亦号弥勒。於是舍家。深山修道。后遇荒年。不得乞食。时彼林中。有母子二兔。见仙人七日不食。恐佛法慧命断绝。愿自舍身命。奉仙人食。自投火中。时有树神。白仙人言。兔王母子。为供养故。投身火中。今肉已熟。汝可食之。时彼仙人。闻树神语。悲不能言。以所诵经。书置树叶。又说偈言。宁当然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诸佛所说慈悲经彼经中说行慈者。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啖肉食众生。如佛所说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满足。当受多病短命身。迷没生死不成佛。时彼仙人。说此偈已。因发誓言。愿我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啖肉。乃至成佛。制断肉戒。作此语已。自投火坑。与兔并命。光照国中。国人见光寻至。既见仙人及二兔。死在火中。见所说偈。并得佛经。持还上王。王闻传告共宣。令闻此者。一切皆发无上正真道心。佛告式乾。汝今当知。尔时白兔王者。今现我身释迦牟尼佛是。时兔儿者。今罗睺罗是。时仙人者。今弥勒是。我涅盘后。五十六亿万岁当成佛道云云。又华严部。另有修慈分一卷。亦弥勒请法。从是以来。号曰弥勒。弥勒。即慈氏也。广如经藏。不能具引。是则释迦为现在主。弥勒为当来主。皆众生之怙恃也。纵生乐邦。面见弥陀。向入娑婆。仍事弥勒。岂可忽也。或曰。弥勒何时成佛。答曰。大约而言。今此世界有成。住。坏。空。各二十劫。此乃是住劫二十小劫中。之第九小劫。自万四千岁始。每过百年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迦叶佛灭后。又百年减一岁。减至人寿百岁。身长一丈时。释迦佛出世。释迦灭后。减至人寿三十岁时。佛法灭尽。惟阿弥陀经。多留世间一百岁。至人寿十岁。身长一尺余。刀兵劫起。互相诛戮。世人将尽。刀兵劫后。天人下降。人寿渐增。至一百岁。人喜修善。时有十六位大罗汉。与诸眷属复来人中。宏扬佛法。如是。乃至此洲人寿六万岁时。佛法尚盛至七万岁时。释迦佛法。永灭不现。从此有七万独觉。一时出现。时此世界。变秽为净。无诸荆棘。溪谷堆阜。平王润泽。金沙覆地。处处皆有清池茂林。名花瑞草。及众宝聚。更相耀映。甚可爱乐。人皆慈心。年成丰熟。具如弥勒成佛经说。至人寿八万四千增极。又复递减至八万岁。弥勒降生。乃至成佛为声闻众。三会说法。令出生死。得证涅盘。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第二会。度九十四俱胝声闻众。三会度九十二俱胝声闻众。然此三会所度者。皆是释迦佛正法像法末法中。一切真实持戒。修行。布施作福等人。按藏中。说弥勒之经有六种。外有弥勒忏。龙华忏。兜率龟镜等流通。又前齐。建武四年丁丑。五月八日。弥勒降迹在婺州义乌县。姓傅。名翕。年十六。纳刘氏女名妙光。生普建普成二子。在梁武帝时。多显神通并禅机。有双林傅大士语录行世。别号善慧。后知其弥勒应化也。又五季时。宁波奉化县。有一布袋和尚。不知何许人。自称契此。常以杖荷一袋而行。时号长汀子。往往以禅机示人。而人少领悟者。贞明三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奉化岳林寺。今天下僧坊山门。皆供此像。为弥勒佛也。

准提圣诞

三月初六日。准提佛母圣诞。(集众等仪与药师同)先称。

奈麻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萨摩诃萨(三称。即诵)

唵囕啮[口*临]吽(二十一遍)

唵。么尼钵讷铭吽。(一百八遍)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一遍)

奈麻飒哆喃。三藐三菩驮。俱胝喃。怛侄他。

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唵部林。(诵一百八遍已。诵变食咒。甘露水咒。普供养咒。与药师同)。

维那白云。

恭闻准提佛母。为二十五部之总领。所说神咒是诸佛菩萨之种智。不拣染净。持念无妨。不拘具缺。虔诚必应。三根均益。万类咸宜。今於本月初六恭逢佛母。降诞之辰。云集僧众。敬献微供。伏愿。十度普摄。定慧现前。五蕴皆空苦厄尽度。总持妙湛。神咒加持。与诸众生。同归秘藏。(维那白毕。举准提赞云)大哉佛母。洪号准提。演说三密陀罗尼。妙应在诚祈。功德希奇。谛信永无疑南无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萨(三称。三拜。各回本处)。

证义曰。准提一咒。为二十五部之总领者。密部分五故。一。佛部。中方毗卢遮那佛为主。咒多佛说。二。金。刚部。东方阿閦佛为主。咒多金刚菩萨说。三。宝部。南方宝生佛为主。咒多诸天说。四。莲花部。西方阿弥陀佛为主。咒多诸菩萨说。五。羯磨部。北方成就佛为主。咒多化人鬼神说。此五部中。部部各具五。成二十五也。唵囕。名净法界。若想若诵。能令三业清净。一切罪障。悉皆消除。随所住处。悉得清净。衣服不净便成净衣。身不澡浴。便当澡浴。若得外缘具者。先沐浴。次着净衣。更诵想此。入囕字鲜白色。放光如月。照自身心。则内外俱净更妙。啮[口*临]。名护身。诵之能除一切病苦。灾障恶梦。邪魅鬼神。诸不祥事。

唵么尼钵讷铭吽。

即唵嘛呢叭[口*弥]吽。名六字咒。是观音微妙本心。当与准提。次第诵持。利益更大。又准提佛母。见众生居此浊世。难成斋戒。故说此咒。不拘荤酒。不拣净秽。但志心持诵。能使短命众生。增寿无量。一切病苦。皆得消灭。凡有所求。一切随心。若依法诵满一百万遍。报满便得往生净土。历事诸佛。普闻妙法。得证菩提。未加唵部林者。如其持诵。恐不成就。即用此咒。同上真言。一处持诵。决定成就。一百八遍诵竟。即回向。惟上供时。加变食。甘露。普供各三遍 回向偈云。

我今持诵大准提。即发菩提广大愿。愿我定慧速圆明。愿我功德皆成就愿我胜福遍庄严。愿共众生成佛道。(此约出世回向也。若求世法。当改云)奉佛持准提咒。弟子某甲。为求某事。令我早得成就云云(凡奉持准提咒者。每日六时。极少早晚二时。如一生长持。随意散诵。不必记数。但用准提镜一面。除早晚二时。对镜持诵外。即以囊盛镜。佩带在身。任意持诵。久久必获感应。除藏中诸准提经外。有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准提净业集要等书流通)。

文殊圣诞

四月初四日。文殊大士圣诞。集众等仪。与药师圣诞同。先称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三称。次诵)。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观文殊章。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行道中。观诸比丘。告海觉言。海觉。汝可观察文殊师利菩萨清净之身。相好庄严。一切天人。莫能思议。汝可观察文殊师利圆光映彻。令无量众生。发欢喜心。汝可观察文殊师利。光网庄严。除灭众生无量苦恼。汝可观察文殊师利。众会具足。皆是菩萨往昔善根之所摄受。汝可观察文殊师利。所行之路。(左右)八步。平坦庄严。汝可观察文殊师利。所住之处。周回十方。常有道场。随逐而转。汝可观察文殊师利。所行之路。具足无量福德庄严。左右两边。有大伏藏。种种珍宝。自然而出。汝可观察文殊师利。曾供养佛。善根所流。一切树间。出庄严藏。汝可观察文殊师利。诸世间主。雨供具云。顶礼恭敬。以为供养。汝可观察。文殊师利。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将说法时。悉放眉间白毫相光。来照其身。从顶上入。(一遍念完。即诵曼殊室利菩萨。八字陀罗尼咒。一百八遍)

唵。痾末啰[合*牛]却浙啰。(咒毕。诵变食真言。甘露水真言。普供养咒。如常。维那白云)。

恭闻大士。本为七佛之师。故称大智。迹居五顶之胜。号曰清凉。寂光真境。到处为家净妙色身。因缘而现。缅维曼殊大愿之所持。如幻三昧之所运。无方无体非色非空。是以焚香稽首。咸资般若之光。歌呗赞扬。悉植菩提之种。兹维清和初四日。值大圣降诞之辰。云集僧众。围绕供养。伏愿。昏昏业识。望影全消。汩汩烦心。观光豁尔。

(维那白毕。举文殊赞云)。

迹居五顶。身跨青狮。慈云普覆法雨施。妙演毗耶离。七佛之师。普化到今时。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三称。众三拜各回本处)。

证义曰。梵语文殊师利。或云曼殊室利。梵音楚夏也。此翻妙德。亦云妙吉祥。以万德圆明。皆彻性源。故称妙德。持名诵咒。见闻获益。故称妙吉祥也。首诵观文殊章。出华严经第六十一卷。次诵咒。出文殊师利根本咒经。佛告金刚手菩萨。此八字大威德陀罗尼者。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诸佛所说。为拥护一切十善国王。令得如意。寿命长远。福德无比。兵甲休息。国土安宁。能大利益一切众生。断三恶道遂诸愿求。若人暂闻忆念此咒。即灭四重五逆等罪。何况常念。是人福德。十地补处。所不能夺况余天等。若持咒人。事缘匆迫。但能禁制身口意业。十恶永绝。即持此咒。亦得成就。除不正心。不发菩提心云云。五顶。即五台。名清凉山者。大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於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又宝藏陀罗尼经云。佛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於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於中说法。及有无量天龙八部。围绕供养等。此山在代州五台县。具如志说。又文殊为七佛师者。心地观经等俱如是说。又处胎经云。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为菩萨是也。华严经弥勒菩萨告善财言。文殊师利。所有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能有。善男子。文殊师利童子。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善男子。文殊师利。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云云。以上皆约本说。若约迹说者。文殊般泥洹经云。佛告跋陀罗。此文殊师利。以大慈悲。生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内屋宅。化如莲花。从母右胁而生。身紫金色。堕地能言。如天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现十种瑞。相。乃至云此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力故。於十方界或现初生。或现灭度。饶益众生。故有偈云。文殊大菩萨。不舍大悲愿。变身为异道。或冠或露礼。或处小儿丛。游戏於聚落。或作贫穷人。衰容为老病。及现饥寒者。巡方而求乞。令人发一施。与满一切愿。令发信心已。为说波罗密。统领万菩萨。居住五顶山。放亿种光明。见者罪消灭。又云。佛灭度后。四百五十年。文殊师利菩萨。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扬法化。令成熟已。师与诸仙。飞腾虚空。至本生地。尼拘树下。结跏趺坐。入首楞严三昧。现诸瑞相。同五百仙人。各现神变。皆入涅盘其余种种神用。说种种法要。种种利行。种种感应。广载经律论中。不能具述。

普贤圣诞

二月廿一日。普贤大士圣诞。集众等仪。与药师圣诞同。先称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三称次诵)。

观普贤菩萨行经章。有一菩萨。结跏趺坐。名曰普贤。身白玉色。五十种光。光五十种色。以为项光。身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无量化佛。诸化菩萨。以为眷属。安祥徐步。雨大宝花。至行者前。其象开口。於象牙上。诸池玉女。鼓乐弦歌。其声微妙。赞叹大乘。一实之道。行者见已。欢喜敬礼复更读诵。甚深经典。遍礼十方。无量诸佛。礼多宝佛塔。及释迦牟尼。并礼普贤。诸大菩萨。发是誓愿。若我宿福。应见普贤。愿尊者遍吉。示我色身。(一遍。接诵)奈麻大行普贤菩萨(一百八遍。次诵变食。甘露。普供咒。与药师同。维那作白云)。

恭维大士。乃华藏之辅圣。作法界之津梁。剎尘国土。皆大行之所经。百千法门。悉大愿之所持。与华严而作长子。理事圆融。为极乐而作导师。智力广大。今则仲春二十一日。值大士降诞良辰。云集僧众。陈设供养。伏愿。普门遍入大乘力。普利一切众生界。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维那白毕。举普贤赞云)。

普贤行愿。福聚无边。如是智慧号普贤。一切悉皆圆。万德庄严。利益遍人天。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三称。众三拜各回本处)。

证义曰。约华藏而论。中毗卢。左普贤。右文殊。盖华严会上。以普贤喻长子。文殊喻幼男也。约智行而言。文殊表大智。普贤表大行。行以智为先导。故文殊居左。普贤居右。今之奉供圣像。并依智行为定位。则先文殊。而后普贤也。是故域中四大名山。第一五台。文殊居之。第二峨眉。普贤居之。第三普陀。观音居之。第四九华。地藏居之。按悲华经。往昔劫中。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观音为第一太子。名曰不眴。势至为第二太子。名曰尼摩。文殊为第三太子。名曰王众。乃至第八太子。名曰泯图。即今普贤菩萨是也。是则本迹相同。因果相类。所有德相。神用。说法。利行礼诵感应。皆遍三藏。非此笔墨所能具录。即唐时天台。寒山拾得二僧。屡着灵异。各有诗集传世。咸以为文殊普贤化身。古今相传。亦奇迹也。

观音圣诞

二月十九日。观音圣诞。(挂牌上供等仪。与药师同)先称。

奈摩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次诵)。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宏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於本人。或遇恶罗剎。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於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一遍。接诵观音圣号一百八遍。余仪如常。但改白云)。

伏以。中和届节。水月彰自在之容。夹锺应律。昙华现圆通之瑞。显悲愿於三十二应。娑婆赤子尽称名。舒慈光於十万亿程。极乐导师常辅化。切念某甲等。泛尘劳海。羁烦恼乡。六根横流。徒有奔尘之失。三慧长翳。未见旋性之功。倘非大悲之慈亲。孰救怜[怡-台+屏]之穷子。兹逢圣诞。敬荐馨香。祈鉴微诚。哀怜摄受(白已。一拜归位举赞云)手持杨枝。顶戴如来。跏趺端坐宝莲台。救苦甚悲哀。一念能回。无量慈门开(举圣号三称毕。三拜是日或礼忏。或持名)。

证义曰。观音救苦度生。持名感应。法华楞严。既皆详说。别典纪载。亦难悉数。兹姑就僧中感应之最显者。略录数条。见灵迹之昭昭。类如是矣。山庵杂录云。昔径山古鼎和尚。生禀侏儒。唇褰缩。齿露龈。声嘶燥。肤腠皴腊相工相之曰。以尔之四贱相。萃乎侏儒之躯。平生不言可知矣。师誓祷观音。日持圣号无算。夜礼圣像计千。如是二十年。贱相化为福相。唇舒缓而齿隐。声圆润而肤光。后遇向之相工。贺曰。师今相好。当踞法座。大振宗风。其年出世隆教。乃至居径山十二年。寿七十九。此诵拜观音。易贱夭而为贵寿也。又温州寿昌寺。绝照辉。坐夏浮慈。寮房挂圣像。每夜虔礼。一日忽见净瓶水。从壁涌出。通身欢悦。从此造诣益深。智鉴益明。此诵礼感智慧也。又天童寺照寮元。素多病。洪武丙辰。病日笃。勉藏主。劝持观音圣号。照日诵万声。明年十月十七午时。自念病势。去死不远。莫如改念阿弥陀佛。方兴此念。忽见一妇人。持净瓶。而现其前。照惊讶失措。既而定心谛观。乃是菩萨示相。照涕泣。露罪求哀。须臾不见。越五日。病苦尽脱。此礼诵除病也。高僧传云。义熙初。山阴嘉祥寺。慧虔。自知将尽。乃属想安养。诚祈观音。预睹圣相。疾虽绵笃。神色如平日。侍者咸闻异香。顷之人寂。道俗见闻者。莫不叹美。此礼诵感生净土也。要而言之。观音大士。於众生缘念甚深。信久行笃。真诚恳至。若拜若诵。皆获感通。菩萨之愿力。固有不可思议者矣。

势至圣诞

七月十三日。势至圣诞。集众等仪。与药师同。先念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摩诃萨(三称。次诵)。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势至观章。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毫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花。一一宝花。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於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花。於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花。一一宝花。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於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塞空中。坐莲花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一遍。接朗诵)南无大势至菩萨。(一百八遍)。诵竟。念变食。甘露。普供咒(各三遍已。维那白云)。

恭闻。势至大士。本昔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是以为西方弼圣。尝示念佛三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之法喻。诚为谆切。今值圣诞。敬修供养。伏愿大士。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常蒙加被。亦如大士。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尽此报身。生极乐国(白毕。举赞云)。

势至大士。宝瓶巍峨。摄受念佛誓宏多。剎海尽包罗。弼侍弥陀。度苦出娑婆。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三拜各回本处)。

证义曰。西方三圣。弥陀居中。观音居左。势至居右。今此上供。用观经文。而观大士。以圆通义。而显本因也。熙愿云。大势至菩萨。於河沙劫前。以念佛入三摩地。常在此世界中。摄取念佛众生。往生净土。楞严经中。佛问圆通。菩萨自叙一章甚明。是当世所称莲宗远公诸祖。尚系支那传法之祖。而大势至菩萨。则沙劫传念佛法门之祖也。章内所言念佛之法。已极尽无余。而母子相忆等语。尤为肫恳曲至。余初。一见生感。不能自已。再三讽诵。感极涕零。愈叹佛菩萨之恩难报。自此以后。每当念佛。先朗诵此章一遍。奉为常课。一回持诵。一回省发。受益不小。我既奉此法门。而得加被。愿诸善人。亦如是行持。每於念佛时。先诵此章。念佛更为得力。果是行持。每於念佛时。先诵此章。念佛更为得力。果能如法修行。必蒙接引往生矣。熙愿即於此章。略加疏释。见远公忌中。为念佛起首。并十念门。睡时入观文。观经第十三观。又附劝言四则。一。劝发心念佛。二。劝实心念佛。三。劝求生净土。四。劝正助双修。如此合订。名曰念佛切要。刻印流通。诚为切要宜广布焉。

地藏圣诞

七月三十日。地藏圣诞(早课。烧香传炉。住持拈香。维那举香赞。至绕佛举。拜地藏圣号十二拜。早粥。客堂挂牌等仪。与药师诞同)。先称。

柰麻大慈地藏王菩萨(三称。次诵)。

地藏菩萨本愿经。见闻利益品偈曰。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志心皈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即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於大乘经不能记。供养地藏以香花。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於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志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於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观音志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花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一遍。次诵)

唵。三陀啰伽陀娑婆诃(一百八遍。余如常仪。维那白云)。

伏以。金风载发。肇开金容之祥。玉露将濡。适显玉毫之瑞。率土传诞降佳辰。秋月初尽。普天仰和煦圣德。杲曰正中。切念众等。身居末世。罪结多生。求脱苦轮。必藉仁风之披拂。欲登乐地。全依慈照以逍遥。兹值。昙花示现之期。敬举芹藻荐馨之典。众等。伏愿。金锡重光。明珠流焰。痴狂顿歇。开无始之铁城。热恼骤除。出眼前之火宅。人天普利。幽明咸资(白已。一拜。归位。举赞)。

地藏大士。誓愿宏深。明珠照破铁围城。金锡振幽冥。礼像称名。沙界布阳春。 柰麻大慈地藏菩萨。

证义曰。地藏度生之事。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广说。今举东土示迹者。神僧传云。佛灭度一千五百年。地藏降迹新罗国主家。姓金。号乔觉。永徽四年。年二十四岁祝发。携白犬善听。航海而来。至江南。池州府东。青阳县。九华山。端坐九子山头。七十五载。至开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计年九十九岁。时有阁老闵公。素怀善念。每斋百僧。必虚一位。请洞僧(即地藏也)足数。僧乃乞一袈裟地。公许。衣遍覆九峰。遂尽喜舍。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后亦离俗网。反礼其子为师。故今侍像。左道明。右闵公。职此故也。菩萨入定二十年。至至德二年。七月三十日。显圣起塔。至今成大道场。现果录云。吴门。王建。一日无疾忽终。青衣引至冥府。阎君鞠勘。系是误摄。乃山东王建也。由是出冥殿。见地狱黑焰蔽空。叫如雷吼。三老僧。趺坐树抄。以净水洒之。狱人痛声停寝。近前询之。即观音。普贤。地藏也。据此可见地藏经中所说。持地藏名。礼地藏像。获福消罪。真有不可思议者。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