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医中一得

附录医士王君瘅疟辨论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细读尊论所云:瘅疟多由伏暑而成,如暑必挟湿,邪伏太阴,太阴与阳明合病则为瘅疟,太阴与少阳合病则成疟疾,以及阴气孤绝,阳气独发等说,皆极明畅,佩服之至。然以愚见观之,伏署自有伏署之病,瘅疟古有瘅疟之名。锡邑医家所称瘅疟伏暑之病居多。澄江诸医所称伏暑,其间亦有瘅疟,何以辨之?须知瘅疟热症也,细玩经文,如肺素有热,及邪气内藏于心,外合分肉之间,热而少气烦冤,消烁肌肉等句,则知夏秋瘅疟暑热居多。暑伤气,故云少气,暑先人心,故云邪气内藏于心。古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乃瘅疟正治之法也。近时薛一瓢立清疟饮,亦从清解立法。至于白虎加桂枝,必见大热烦渴,而又背独恶寒,骨节烦疼,方可加用程云来《金匮注解})谓白虎清气,桂枝入营,治在心营肺卫,徒属纸上空谈,令人好看。恐尚非确论也。若夫伏暑初起,微寒微热,起卧自如,舌有白苔,胃能饮食,食亦无碍,不食亦不饥,淹缠旬日而后病势渐重,此真所谓伏暑,乃湿热二字为病也。治暑病与伏暑,喻嘉言暑门诸方论可云详备,再参薛生白湿热论三十三条,新法颇多,可应无穷之变。高明谅必洞悉,兹不烦缕述矣。按古语暑属火,暑必挟湿,暑伤气,暑喜归心,暑邪留恋上中,弥漫三焦等说,为治各各不同,故治暑之方温清消补,解散通利,亦种种不一,统以见证为凭,未易一言尽也。尊论升葛亦创一新法,确有意义,可法可传,有稗来学。世多明哲,自有定评,无俟鄙人诵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