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国朝典故

國朝典故卷之八十九  朝鮮賦(明)董越 撰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朝鮮賦,一卷,明董越撰。越,字尚矩,江西寧都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生平事跡詳國朝獻徵錄、國朝列卿記、本朝分省人物考等書。弘治元年,越奉使朝鮮,沿途留意其風土民俗、山川物產,詳作記錄。歸,再徵諸典籍,為此賦。原流傳不廣,清乾隆時被收入四庫全書。)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予使朝鮮,經行其地者浹月有奇。凡山川、風俗、人情、物態,日有得於周覽諮詢者,遇夜輒以片楮記之,納諸巾笥,然得此遺彼者尚多。竣事道途息肩公署者凡七十日。 (「竣事道途息肩公署者凡七十日」,「道途」原作「道遼」,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以東八站兼程之苦,且欲為從者浣衣故爾。) 乃獲參訂於同事黃門王君漢英所紀,凡無關使事者悉去之,猶未能底於簡約,意蓋主於直言敷事,誠不自覺其辭之繁且蕪也。賦曰:

睠彼東國,朝家外藩,西限鴨江,東接桑暾。天池殆其南戶,靺鞨為其北門。 (其國東南皆際海,西北為建州,正北為毛憐、海西。) 八道星分,京畿獨尊。翼以忠清慶尚,黃海江原。義取永安,意在固垣。平安地稍瘠薄,全羅物最殷繁。 (京畿、忠清、慶尚、黃海、江原、永安、平安、全羅,皆道名。平安即古弁韓地,慶尚即古辰韓地,全羅即古馬韓地。) 其袤也道里二千,延則加倍。 (其國東西二千里,南北四千里。誌書云。) 視古也國封三四,今則獨存。 (新羅、百濟、躭羅,今皆為所有。) 蓋惟不蹈前人之覆轍,所以獨蒙昭代之深恩也。詔許建邦,自為聲教。 (本朝洪武二年,高麗國王王顓表賀即位。 (「高麗國王王顓表賀即位」,「王顓」原作「王顒」,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詔許自為聲教,賜以龜鈕金印。) 曰詩曰書,視庠視校。士窮則辟蠧雕蟲,宦達則搏鵬變豹。 (其國奉朝廷正朔,鄉試以子、午、卯、酉年,會試、殿試亦辰、戌、丑、未年。) 農勤稼穡,技習工巧。官多倣古,俸則給田。刑不以宮,盗乃荷校。 (閹宦皆非宮刑,惟取幼時傷疾者為之,所以甚少,惟盗賊則不輕貸。此事以詢諸三四通事,所言皆合。) 貿遷一以粟布,隨居積以為贏。用使盡禁金銀,雖錙銖而亦較。 (民間不許儲分文金銀,以積粟布之多者為富室。其貿遷交易一以此,其國貪官少者亦以此。) 田賦以結代畝,牛耕四日者乃輸四斗之租; (盡一牛之力, (「盡一牛之力」,「牛」原作「年」,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耕四日之地為一結。) 士養以類定員,身寄二齋者皆食二時之稍。 (成均舘常養五百人。每三歲以明經取者謂之「生員」;以詩賦取者謂之「進士」。又自南、中、東、西四學,升者謂之「升學」。四學避北不敢名,尊朝廷也。生員、進士居上齋,升學居下齋。生員、進士須殿試,中者乃謂之。式年乃入官,否則仍養於成均舘。式年每三歲,取三十三人。) 官非三品,綺繡不得文身; (小官皆服紬布,不服紵絲。其布之深青色者亦不常服,燕會時乃用之。) 民受一廛,禾麻則皆穿窖。 (其藏亦如遼人。) 其最可道者,國有八十之老,則男女皆錫宴以覃其恩; (每歲季秋,王燕八十之老人於殿,妃燕八十婦人於宮。) 子有三年之喪,雖奴僕亦許行以成其孝。 (國俗,喪必三年,且尚廬墓。奴僕例許行百日之喪,有願行三年者亦聽。) 王都設歸厚之署,儲棺槨以濟乎貧窮; (其國棺槨多用松,然自一路觀之,中材者似少,故王都設署儲之。) 鄉飲嚴揚觶之文,秩籩豆以戒其喧閙。 (文與華同,惟改「朝廷」二字為「國家」。) 婚媾謹乎媒妁,子出再醮者雖多學亦不得齒於士流; (俗耻再嫁所生及失行婦女之子,皆不許入士流,登仕版。) 門第最重簪纓,世列兩班者或匪彝則皆不為之禮貌。 (以先世嘗兼文武官者謂之「兩班」,兩班子弟止許讀書,不習技藝。或所行不善,則國人皆非之。) 至若家不許藏博奕, (棋局雙陸之類,民間子弟皆不許習。) 祭則皆立家廟。大夫乃祭三代,士庶則止祖考。此皆自箕子而流其風韻,而亦視中國為之則效也。 (已上,皆見舘伴使、吏曹判書許琮具到風俗帖。)

凡為城郭,皆枕高山;間出岡麓,亦視穹壤。大者則聳飛飛之雉堞,小者亦雄屹屹之豹關。蓋自義順而歷宣川, (義順,舘名,在義州,鴨緑江東岸。江即華夷界限。宣川,郡名,在義州東。) 其間雖有龍虎、 (山名,龍川郡鎮山。) 熊骨 (山名,鐵山郡鎮山。) 之巑岏,惟郭山更凌乎霄漢; (郭山,郡名。其城在山顛。志書名「凌漢城」。) 又自新安 (舘名,在定州,前有樓。) 而渡大定, (江名,在博川郡,即古朱蒙, (「朱蒙」,原作「未蒙」,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四庫全書本改。) 南奔至此,魚鱉成嬌處。又接博川江。) 其山雖有天馬、 (山名,定州鎮山。) 鳳頭之■〈山上集下〉嶪, (鳳頭即嘉山郡鎮山。自鴨緑東行,惟嘉山嶺最高。其嶺有曰「曉星」、曰「望海」,皆為使節所經之處。) 而安州又倚乎潺湲。 (安州城下瞰薩水,上有百祥樓,即隋師伐高麗時敗績處,又名清川江。在城內有安興舘。) 郡肅川而邑順安,勢皆不於原野;樓肅寧 (肅寧舘前有樓。) 而舘安定, (舘名,屬順安縣。) 地乃稍就寬閑。惟彼西京,地最夷曠,隨勢命名,是曰平壤。爰自有國,已高築臨水之維城;曾幾何時,又近移北山之疊障也。 (平壤,城最古,箕子初封時已有之。至高句驪,又病其不據險,復就城北增築大城。東瞰大同江,北接錦繡山。箕子後,傳至漢有名準者,為燕人衞滿所逐,徙都馬韓之地,今無後焉。)

自餘諸州,壤多燥赤。間有黃壤,亦雜沙石。惟此近郭,土則黏埴。形存畎澮溝塗, (舊城內,箕子所畫井田,形制尚有存者,如直路之類是也。) 樹宜禾麻菽麥。厥草乃廡,厥木乃喬。 (至此乃有高柳如中國者。) 葉有鳴蜩,草有秀葽。錦繡峯遠接龍山之兀兀, (龍山,一名九龍山,一名魯陽山,在錦繡山北二十里。山頂有九十九池。) 浮碧樓下瞰浿水之滔滔 (「浮碧樓下瞰浿水之滔滔」,「浮碧樓」原作「浮碧池」,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大同江即古之浿水。) 麒麟尚餘乎石窟, (麒麟石在浮碧樓下。世傳東明王乘麒麟馬入此窟,後地中出朝天石上昇,今馬跡尚存。) 駝羊半棄於山腰。 (舊時石馬銅駝皆在荊榛。) 殿餘故址,松偃危橋。慨往事之莫留,如見晛之聿消。孔庭設像,皆冕而裳;亦有青衿,濟濟道旁。軟羅巾幘,帶飄且揚;皮革襪履,底尖而方。候則鞠躬,進則趨蹌。 (生徒皆戴軟羅巾,垂一帶,青襴衫,足穿尖頭方底皮鞋,有襪。) 東有箕祠,禮設木主;題曰「朝鮮後代始祖」。蓋尊檀君為其建邦啟土,宜以箕子為其繼世傳緒也。 (檀君帝堯,甲辰年開國于此,後入九月山,不知所終。國人世立廟祀之者,以其初開國也。今廟在箕子祠東,有木主,題曰朝鮮始祖檀君位。) 墓在兔山,維城乾隅。 (箕子墓在城西北隅之兔山,去城不半里,山勢甚高。) 有兩翁仲,如唐巾裾。點以斑斕之苔蘚,如衣錦繡之文襦。左右列以跪乳之石羊,碑碣馱以昂首之龜趺。為圓亭以設拜位,累亂石以為庭除。此則其報本之意雖隆,而備物之禮亦疏也。

大同既渡,山漸崔嵬。生陽 (舘名) 載臨,路更迂回。遺營壘於松陰,若古冢之累累。 (相傳為唐時征高麗時營壘,然參差大小無序,絕類冀州者。予初道冀時嘗疑焉,詢一老卒,云是唐王征東時謊糧堆,謂其下皆着土,上以米覆之,如檀道濟唱籌量沙之類。意此地之營壘亦此類也。) 望波濤於海上,識洪量之恢恢。 (地屬黃海道,其北皆山,其南際海。) 成佛 (嶺名) 雄關,棄石磊磊。北接慈悲, (嶺名) 南臨渤澥。在前元則畫此為界,至國朝乃示以無外也。 (成佛嶺北枕山,南枕海。山巔睥睨,高出雲表。一關口棄舊時所伐甃城方石數堆。詢之一通事,云:其北即慈悲嶺,元時畫此為界,此即其關口。若然則自鴨緑江東抵平壤皆為內地,而朝鮮所統之八道已去其一道餘矣。我聖祖則盡以畀之,宜其恭順秉禮,視古有聞也。嶺屬黃州。)

延津 (江名) 劍水, (舘名) 鳳山 (州名) 龍泉。 (舘名) 環翠翬飛, (環翠,樓名,在鳳山州舘內。) 葱秀雲連。 (山壁立,臨水,舊名葱秀,予為易今名。嘗為作記。) 寶山瑞騰,金巖溜穿。 (寶山、金巖皆舘名,屬平山府。) 聖居松嶽,天魔朴淵。 (聖居、松嶽、天魔皆山名,朴淵山湫名,松嶽即其鎮山。聖居、天魔來自東北,有五峯,皆插碧其中。三峯如人並座,而中一峯尤高,左右二峯稍卻而低,如侍者狀。常護煙霞,殊為可愛,予嘗有詩。) 開城戾止,留都在焉。有威鳳遺基,棄乎北麓。 (威鳳,樓名,王建前門。) 有蟠龍舊隴,出乎東阡。 (東有陵墓,即今國王李氏先隴。) 蟄神物於靈湫,掛瀑布於長川。 (山頂有龍湫瀑布。相傳王氏都此時遇旱,王自往禱,不應。有道術者檄龍出水面,啟王杖之,去其數鱗,仍收其國庫中。通事李義,開城人,嘗為予道此,且欲啟王出鱗予觀。予以為無益,遂止之。) 閭閻萬井,禾稼百廛。官署亦限堂屬之尊卑,廟學亦嚴像設於聖賢。 (今郡學即王氏時成均舘。聖賢皆塑像,與平壤同。其候舘即王氏時太平舘,所以視他舘為獨軒敞雄偉。) 芹浮香於泮水,芸辟蠧於遺編。春風酒斾,夜月管絃。其民物庶蕃,固非諸州之可儗;而風氣固密,亦非西京之可肩。蓋王氏王此者踰四百年,至瑤昏迷;始權知國事於李氏,而名「高麗」。統此者易三四姓,及旦得國,乃請復舊號於朝鮮也。 (本朝洪武廿五年,高麗國王王瑤昏迷多殺,失眾心,國人乃共推門下侍郎李成桂權知國事。遣其國知密直司事趙胖來請命。後成桂更名旦,且以易國號上請。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最美且久」,詔改曰「朝鮮」。既得命,遂遷都今漢城府,以此為留都云。)

臨津濟渡, (臨津,江名,屬長湍府。) 坡州爰止。遙瞻漢城,高騰佳氣。乃經碧蹄, (舘名) 乃躡弘濟。 (樓名) 是為王京,屹立東鄙。奠以三角之嵯峨, (三角山,即王京之鎮山,勢最高。王宮在其山腰,山巔睥睨,望之■〈山上集下〉嶪如鋸齒。) 蔭以萬松之蒼翠。北聯千仞,勢豈止壓千軍?西望一關,路止可容一騎。 (自弘濟東行不半里, (「自弘濟東行不半里」,「弘濟」原作「洪樓」,據青四庫全書本改。) 天造一關,北接三角,南接南山,中通一騎,險莫加焉。) 山圍郭外,矯然翔鳳之覽輝; (東望諸山,勢皆環拱。) 沙積松根,皜乎積雪之初霽。 (自三角至南山,山色皆白而微頳,望之如雪。) 慕華舘設於坤麓,崇禮門正乎離位。 (慕華舘去城八里,中為殿,前為門,凡詔至,王則出迎道左。崇禮,王國南門也。) 一以憩周爰之皇華,一以迓會同之文軌。詔至也王則袞冕郊迎,臣則簪裾鵠侍。巷陌盡為耄倪所擁塞,樓臺盡為文繡所衣被。 (街巷人家,皆如頒降禮制,設綵掛畫。) 樂聲也若緩以嘽,虛設也亦華以麗。沈檀噴曉日之烟霧,桃李艷東風之羅綺。駢闐動車馬之音,曼衍出魚龍之戲。 (以下皆書陳百戯迎詔。) 鰲戴山擁蓬瀛海日, (光化門外東西列鰲山二座、高與門等,極其工巧。) 猿抱子飲巫山峽水。 (人兩肩立二童子舞。) 翻筋斗不數相國之熊,嘶長風何有鹽車之驥?沿百索輕若凌波仙子,躡獨蹻驚見跳梁山鬼。飾獅象盡蒙解剝之馬皮,舞鵷鸞更簇參差之雉尾。蓋自黃海、西京兩見其陳率舞,而皆不若此之善且美也。 (平壤、黃州皆設鰲山棚,陳百戯迎詔,而惟王京為勝。)

太平有舘, (在崇禮門內,中為殿,前為重門,後有樓,東西有廊廡,所以待天使者。) 鐘鼓有樓。 (在城內四達之衝,甚高大。) 仡仡國中,言言道周。以宴以息,以遨以遊。臥榻則環以八面幃屏, (國俗少掛畫,凡公舘四壁皆列以幃屏,上畫山水竹石或草書,高二三尺,臥榻亦然。) 疏簾則加以半捲香鈎。鷄鳴則候問安之使, (每日早,王遣其國一宰相、一承旨問安。) 騎出則鳴夾道之騶。有緝御以給使令,有楮墨以供唱酬。蓋敬主必及乎使,而為禮不得不優也。

宮室之制,與華亦同。其塗皆丹, (國無銀,硃以丹代之。桐油亦無。) 其覆皆■〈同瓦〉。 (門廡便殿皆用■〈同瓦〉瓦,如中華公署所覆者。) 門三重則殺杯螺之焜燿, (前門曰「光化」,二門曰「弘禮」,三門曰「勤政」,止用金釘及環。) 殿居中乃有琉璃之青葱。 (惟正殿曰「勤政」者用緑琉璃,餘皆不用。) 堂戺嚴七級之等差, (級皆粗麻,石甃勢甚陡,上以席覆之。) 綺疏準八窗之玲瓏。 (殿東西壁皆設腰隔子,拜詔時皆以鈎懸掛之也。) 或限隔以高山,則別搆乎離宮。 (勤政、仁政二殿皆各為門以入,以為山所限隔故也。) 大抵皆不擇乎平壙以為基,而惟視氣勢以為雄也。詔至殿廷,王則傴僂。世子陪臣,左右夾輔。展軒縣於階墀,列障幕於庭宇。 (殿前及墀內皆設白布幕,以色尚白故也。) 仗齊一於干鹵盾, (「仗齊一於干鹵」,「干鹵」原作「于盾」,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樂作止於柷圉。齊三聲於虎拜嵩呼,率兩班於鳳儀獸舞。雖音聲之不可通,而禮儀亦在所取。 (禮一準於華,加三上香、三叩頭,山呼時則侍衞皆拱手應。) 闕庭既撤,賜物亦予。乃序東西,乃分賓主。 (宣詔畢,引禮引天使降自中階,東至幕次,俟王易服,乃引天使由中階東陞殿,引王由中階西陞殿。天使居東,西向;王居西,東向,再拜序坐。王之位對副使,稍下半席。) 方交拜以成禮,遂假譯以傳語。謂藩垣實小國之所宜,而渙汗辱洪恩之覃溥。罄涓埃而莫報,雖殞越其何補?惟日歌天保之周詩,冀遙祝日升之皇祜。載詠隰桑之喜見,載誦春秋之禮序。謂列國皆先乎王人,矧清光日近乎當寧也邪! (勤政殿序坐,既歠人參湯一盞。畢,王起身向前,顧譯者張有誠、李承旨傳言,云:「小國之臣,尊事朝廷禮當,而蒙敕書獎予如此,洪恩難報。」予二人乃答云:「朝廷以東國素秉忠敬,故恩典視他國不同。」又舉手加額連稱「難報」。語畢,送予二人出弘禮門乘轎,乃退。予二人歸至太平舘,諸陪臣以次見畢,王隨來設宴。侯於舘門外,立東向不入。執事者報,予二人出迎,乃揖讓入。至庭交揖序坐, (「至庭交揖序坐」,「坐」原作「立」,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舉酒獻酬。將卒爵,乃頷二譯者使言曰:「詩經有云:『隰桑有阿,其葉有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我得見二位大人,心中歡喜不盡。」予二人亦稱其賢,且敘謝其途次燕接之厚。將即席,復與之禮讓。乃云:「春秋之禮,王人雖微列於諸侯之上,矧二位大人是何等地位?皆天子近臣。今日遠臨小邦,豈敢不讓?」又微笑謂二譯者曰:「汝不曉『近臣』謂何,乃是皇帝跟前行走的。」予二人亦笑答譯者云:「素聞王讀書好禮,今得見果然。」又拱手連稱「惶恐,惶恐」。)

門廡殿庭,皆蹈以席。賓主座分,則加以襲。彼章數則虬並偃而戢鱗,此織文則鳳雙飛而展翼。 (三席執事恒卷以隨,交拜時各設之。) 食器也間用金銀銅瓷,品物也率多海陸珍奇。主獻賓一以華禮,賓酢主亦用燕儀。羅蜜餌數至五重,絜盤堆大可尺圍。每器皆範銀銅為闌干而綴以緑珠之絡索,其上皆剪羅綺為花葉而舞以綵鳳之■〈衤離〉褷。 (其列五重,皆不用果實。以蜜和麵,為方圓餅餌,油煎之頓挫。周遭玲瓏疊累,高大至尺許。衛以白銀或白銅八角闌干,綴以緑珠之綱。其上剪緑羅為四花葉,又剪紅羅為四花瓣,每瓣周遭以白銅小釘綴之,如華之珍珠花樣。其頂上乃以銅線纏五綵絲,為飛鳳、孔雀或飛仙。騫其尾展其翅,首皆俯而向賓。至送折俎則除之。) 豆籩取美觀瞻,則以前大後小為序;陳列取宜嚮背,則以外高內低為差。 (其案一字橫列,每案皆然。) 間殽羞以糝食, (亦能為華之米糕、蓼花之類。) 雜醯醢以醬臡。酒則醞釀以秔, (不用秫米。) 雖從事之出青州者殆未能與之優劣;色香溢斝,而督郵之出平原者遠則不敢望其藩籬。 (酒味絕類山東之秋露白,色香亦同。) 案排一字,中覆以綃。 (一字橫列之案,惟中一案以紅綃覆之,上加油紙,於上布器。) 左右翼三,皆陳餼牢。近坐一筵,俟即席王乃自舉; (初即席,見所設坐椅離案三尺餘,莫曉所以。及見王自舉一案而來,乃知其自欲申敬故然。) 充盤諸餼,遇當割臣必親操。 (餼有牛羊豕鵝四品,皆熟之。最後一案,乃寘大饅頭一盤,上以銀為蓋蓋之。一大臣操刀入,割牲畢,剖其大饅頭之皮,中皆貯小饅頭如胡桃大,殊可口。) 示特殺則牲皆獻心,取肥甘則腸三實膋。 (羊皆肉之上貫羊腸三,中實以炙及諸果。) 續獻則先同姓封君, (其同宗之賢者皆封君,總謂之「王臣」。其羣臣有武功者亦封君,文職有功者封亦然。 (「文職有功者封亦然」,原作「文職有功封亦者無」,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改。) ) 次乃以及政府六曹。 (獻時,王必出席,獻者升降,王皆隨之。) 湯一進必以五碗為數, (王不自進,惟此禮與華不同。) 器累疊不以盈尺為高。 (其食案甚小,燔炙之進既多,則累而疊之。) 几案不容,則徹於蹈籍之席; (肴羞與湯再進則無容處,以几案上者徹置席間之地,此則其國俗然也。) 腥羶既飫,乃進以澗沚之毛。從官皆鵠侍於中外, (執事者進出皆叩頭。) 閽譯則俯伏於周遭。 (閽者皆為烏紗帽、黑角帶,俯伏捧王坐椅之足。通事、承旨則左右俯伏,以伺傳言。予二人坐後通事亦伏俯,但無閽者。) 蓋三燕太平也,禮皆同而文不殺;一燕仁政也,誠益至而力益勞。 (太平舘初宴為下馬燕,再燕為正燕,三燕為上馬燕。仁政殿之宴則名私燕也。初疑此禮似未當,欲與議更張,及至,乃知太平、慕華二舘其制皆殿,專為奉迎天詔而設,無事時王則不造及。觀其每來設燕,必先於舘門外小殿俟候乃入,乃知不必更張。) 比予竣事東歸,遄車言邁;王則先出慕華,列燕以待。語益丁寧而不厭,禮益勤渠而匪懈。荷修爵之無算,辱善言之至再。至誦軻書之重內,繆許予黨為皆能。及引老氏之贈言,自慊其才之不逮。意蓋將贈予以詩句,惜不為予黨所解也。 (「惜不為予黨所解也」,「予黨」原無,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補。) (是日,王以予二人屢卻其饋,乃假譯者道意云:「自我祖宗來,凡天使遠臨,皆有微物將意。今看二位大人如此,我惶恐再不敢言矣。但我聞得古人云:『仁者贈人以言,不仁者乃贈人以金。』我即不能為言,徒以微物褻瀆,心中甚惶恐。我又曾記得孟子有云:『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二位大人真修天爵者。此回必蒙殊恩,此便是我贈言。」予二人亦以「荷王愛我以德」答之。予飲未釂,乃頷譯者:「請盡此一杯,明日蓋有天淵之隔矣。」譯者乃誤以「天淵」為「天遠」,予二人解其語音而為之申說。王乃笑,乃送出門,又出酒勸,復有遠別千里之言。譯者又誤傳「遠別」為「永訣」,蓋張有善華語而少讀書,李承旨讀書而不熟華語。每觀其傳言至汗發而猶未達,殊可笑。是夜,宿碧蹄舘。聞許吏曹談王喜作詩,始悟其意。)

乃若山川道里,浹月所經;風物人情,五日所得;雖不具知,亦頗記憶。成均國學,負山枕涯;前後殿堂,左右庭堦。 (聖殿在前,明倫堂在後,四學分東西。) 官有大小司成,徒有上下寄齋。 (生員、進士居者曰「上齋」,升學居者曰「下齋」。生員即三歲以明經取者;進士即以詩賦取者;升學即民間俊秀也,又謂之「寄齋」。) 西京所不能儗,開城所不能偕。則在乎祭不像設以瀆亂,徒有進造為朋儕也。畿內之景,漢江為勝;樓高礙雲,水碧浮鏡;渡有楊花,物亦繁盛。萃八道之運餉,為一國之襟領。最高亭俯瞰長于,百濟國接連舊境。予嘗為之放舟倚馬為一日之游,彼亦自慶其樂事賞心出百年之幸也。達巷通衢,正直無曲。截然檐阿,巋然華屋。百家則出高牆以隔風火,每室皆穿北牗以避炎燠。蓋其外皆分授於官,而貧富不得異制;其內乃獲由己,而結構惟其所欲也。 (其通衢兩邊皆官廊,覆以■〈同瓦〉瓦,分授居民,其外莫辨其孰為貧富。至內,其室屋乃有不同者。) 官府之署,制亦不殊。皆有堂寢,皆飭廉隅。樓翼闌楯,梁冒侏儒。館傳壁間,盡塗以水墨不工之畫;戶牗合處,皆寫以混沌初分之圖。此則未必盡然,予但據所見而直書也。貧壁編篠,索綯以完。其上則覆以茅茨,其空則塞以泥丸。 (其壁取荊榛之類,直竪而不編,以草繩約之,繩約處如網罟之目,每一目以一泥丸塞之。王都小巷如此,若塗間所見者則全用泥塗。) 有荊棘反出檐端者,有棟宇僅如囷盤者。此比鳳凰雖不足千仞之舉,而視鷦鷯亦可託一枝之安也。富則陶瓦皆■〈同瓦〉,而廡序之翼東西者棟反聳出於南北;塗塈皆土, (「塗塈皆土」,疑前軼「貧則」二字。) 而堂寢之位前後者脊反低下於中間。 (堂寢皆一間,廡序乃反三間。) 門則皆循東序之棟,設梯以升,必矩步乃可達於堂寢; (其門雖皆南向,然不自中開,皆就東廡之棟南向以開,以基多高,故須梯升。其面東西者亦然。) 地則皆畏下濕之沾,舖板以隔,若趺坐則皆藉以茅菅。 (俗皆席地而坐,人設一四方蒲團,以布帛為一大枕,中塞以草,為坐者所依凭。官府則以滿花坐為蒲團。其制亦方,以緑色紵絲蒙草枕。行則人負以隨。) 所不可曉者,家不豢豕,蔬不設樊。引重則惟見牛馬, (用馬馱者為多,用牛者亦少。) 芻牧絕不見羊羱。鮮食則蹄荃山海,蔬茹則采掇江灣。 (自平安至黃海二道所見皆如此。) 有至老村民而不一沾豕味者,有偶沾燕賜而即夢踏菜園者。 (官府乃有羊豕,鄉飲時或用之。) 與夫貧則皆葬山椒,貴乃卜宅郊原。 (自平安、黃海,一路望山顛如睥睨,列者皆墳也。貴者乃擇形勢,有華表、石羊之類,然亦不見樹碑。) 此皆出殊方異俗而不必深考細論也。

人露總環,以分貴賤。 (其國總髮之網巾皆結以馬尾,以環定品級。一品玉,二品金,三品以下銀,庶人則骨、角、銅、蚌之類而已。) 童留胎髮,不間後先。有甫孩提而髮已垂肩者,有歲六七而角總丱然者。揆其留固以遺體當重,欲其露所以戴弁皆前也。民戴草帽,頷皆垂珠。頂或圓方,色皆黑盧。輿皂則穿四葉青衫,頂加插羽;庸人則衣數重麻布,步曳長裾。惡諠譁則銜枚道路,止衝突則曳杖庭除。 (皂隸四葉之衫,惟平安、黃海二道者如此,京畿則不然。曳杖之人皆選其長身者,亦戴大帽,穿黃色土布,員領繫縧,但不插羽。) 屨制以皮,雖泥行亦所不恤;襪縛於袴,縱水涉亦所不拘。衣皆素白而布縷多麄,裳則離披而襞積亦疏。背有負則且俯且行有如龜曝, (其俗男子皆任在背。) 尊有命則且蹲且進有若鳧趨。 (其俗見人以蹲踞為敬,有召命,亦蹲跪趨進而答之。) 人必三八乃舉一輿,行不一舍又易百夫。蓋於重皆不能以肩任,宜於此皆以手舉扶也。 (一輿前後通用二十四人,扶翼者又在外。其輿如華之交椅而足短,左右夾二長杠亦輿華制同。就座下設一橫木,長與座下橫木同。欲舉時,以紅綿布就橫木兩端繞之,人但以布著肩,以手舉扶而行。又於輿之中間,從後至前,直施長綿布二幅,分著人之兩肩,如馬之駕轅狀,取其不偏。出其餘令十數人前曳之。) 女髩掩耳,不見佩璫。首戴白圈,直壓眉眶。 (自開成府至王京,夾道所見皆如此。) 富貴者面乃蔽以黑繒, (富貴家女婦,首戴一匡如大帽,檐垂黑繒以蔽其面,雖蔽面亦避人,王京乃有之。) 貧賤者頸不掩於素裳。有位而尊乃許乘輿出入,無位雖富止許約馬超驤。 (二句出許吏曹所具風俗帖中。) 襪履布韋,足皆縱而不束; (履,賤者牛皮,貴者鹿皮。襪多用布。三四通事說皆同。) 衣襦布帛,袖則闊而不長。上衣則皆過膝,下裳則皆垂堂。卑見尊亦以蹲踞為禮,賤有事則以首戴為常。有頂盂水而手不扶匡者,有戴斛米而步亦趨蹌者。此則自所見而略陳,其未見則莫得而詳也。若夫所謂川浴同男,郵役皆孀。始則甚駭於傳聞,今則乃知已經更張。豈亦以聖化之所沾濡,有如漢廣之不可方也歟? (予未使其國時,皆傳其俗以孀婦供事舘驛,予甚惡其瀆。比至,則見凡來供事者皆州縣官吏,婦人則執爨於驛外之別室。相傳此俗自景泰中其國王瑈襲封以後變之。遼東韓副總兵斌所談也。 (「遼東韓副總兵斌所談也」,「斌」原作「副」,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改。) 川浴事出舊志,今亦變。)

禽多雉鳩雀鷃,獸多麋鹿麞麅。 (麅如麞,一角,肉甚美。山不產麂。) 錯則昆布、海衣、蠣房、車螯, (昆布如棕葉,緑色。海衣如紫菜而大。) 魚則錦文,鮐項、重唇、八稍。 (錦文似鱖而身圓。鮐項如鰷但見乾者,王遣人送牢禮及途間設燕皆有之。重唇如華之赤眼鯶,唇如馬鼻,肉甚美。其子如石首魚子,細而且多。八稍即江浙之望潮,味頗不佳,大者長四五尺。) 鯉鯽隨川澤皆可以樔, (清川、大定、臨津、漢江諸水皆有之,鯽有長尺餘者。) 鸛雀在庭院多見有巢。似蛤厥明,味獨甘於海錯, (石決明即入藥者,其肉外附殼,內附石,一名「鰒魚」。殼沿邊有孔,生海中。) 如拳紫蕨,美獨勝於山肴。 (蕨有青紫二色,與華之所出者同。是人不善採,凡採時必以錐掘地去土就根割之。予授許吏曹以採法,喜甚。) 至若異產川陸,分馥蘭臯;則有筆管酸漿, (筆管食苗,味滑而甘。未識其葉,或云即黃精苗。酸漿葉尖,莖或青或紅,味甘酸。) 紫芹白蒿。 (王都及開城人家,小池皆植芹。) 水蓼之茅,當歸之苗;松膚之餌,山參之糕。 (松樹去粗皮,取其中之白而嫩者和秔米搗之為糕。山參非入藥者,其長如指,狀如蘿蔔,亦取和秔米搗之煎為餅餌。又三月三日取嫩艾葉雜秔米粉蒸為糕,謂之艾糕。其秔米色白而味香。) 皆可為葅,皆以薦醪。果則梨栗棗柿榛松杏桃,柑橘梅李石榴葡萄。 (梨棗榛最多,在在有之。柑橘則全羅道所出。) 皮則虎豹麕鹿,狐貉■〈豸芮〉貂。 (士人名貂為「獤」,■〈豸芮〉皮則不識。) 取以為文茵重裘,矢服弓橐。花則薔薇躑躅芍藥牡丹,酴醿丁香雀眉山礬。二月方中,櫻桃盡放;季春未晦,郁李皆殘。 (予三月十八日自其國啟行時,棠梨花落殆盡。又行數日,過鴨緑江始見有初開者。蓋其國漸近東南,地煖故也。) 草多薈蔚蒙茸,樹多輪囷屈蟠。 (以山多沙石故也。) 亦有老松,其堅如柏;人取為明,脂亦不滴。 (其松材理最堅,黃色如柏,少脂,在在有之。) 花香者一經春皆採,子結者必隔年乃食。 (松有二種,其結子者皮不甚駮皺,枝幹上聳,其子之結,必隔年乃可取。至京畿道始有之。) 小者盡以駕溪澗之橋,大者乃以柱廟堂之石。 (凡一路有水處皆旋取松架橋,削其枝為闌干,取其葉左右障土。近寶山舘,一溪名曰猪灘,闊二十餘丈,亦以是架之。其為梁棟亦罕得直者,若樓柱亦上下二段合為之。) 此則其種類不同而為用亦各有適也。

五金莫究所產,最多者銅; (地產銅最堅而赤。食器匙筯皆以此為之,即華所謂「高麗銅」也。) 五色各隨所用,所禁者紅。 (以王服御皆紅,故禁之。) 五味則醯醬為多,五聲則音韻莫通。 (其國音有二樣,讀書則平聲似去,如以「星」為「聖」,以「烟」為「燕」之類。常語則多類女直,甚至以一字作三四字呼者,如以「八」為「也得理」,不知類是也。以一字作二字呼者尤多,如以「父」為「阿必」,「母」為「額婺」之類。) 為志所稱者狼尾之筆, (一統志載:「所產有狼尾之筆,其管小如箭苛,鬚長寸餘,鋒頴而圓。」詢之,乃黃鼠毫所製,非狼尾也。) 為武所尚者樺皮之弓。 (弓比華制稍短,然甚發箭。) 布織以麻,而以苧名者,蓋出傳聞之誤;紙造以楮,而以繭認者,以其搗練之工。 (舊皆傳其國所出之紙為繭造,至乃知以楮為之,但製造工耳。予嘗以火試之而知其然。) 布之精者以細密如縠,紙所貴者在捲束如筒。傅油則可禦雨, (其厚紙有以四幅為一張者, (「其厚紙有以四幅為一張者」,「厚紙」原作「原紙」,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改。) 有以八幅為一張者,通謂之「油單」。其自視亦不輕。) 連幅則可障風。 (隨處皆以白布為障幕,陸行則以馬馱之以隨。) 乃若所謂男子巾幘如唐,今則非昔。果下之馬,亦無三尺。 (文獻通考謂其國人戴折風之巾幘如唐,今男子皆戴大帽,惟王都為王舉輿者戴六角皂絹軟巾。六角皆綴白綿毬,穿紫絹圓領,足躡尖頭皮履,儼如所畫騎唐馬之奚官,意當時所服必皆如此,故云如唐。又一統志謂:「百濟國出『果下馬』,其高三尺,果下可乘。」今百濟國之境正在楊花渡之南岸,去王京不過二三十里,詢之,云久已無產矣。但其國中道路所見馱物之馬,雖不止三尺,然比中國之馬差小。意者其種類也。姑記以候。) 惟有五葉之葠,滿花之席。 (五葉葠,即本草所謂「新羅人葠」也。滿花席之草,色黃而柔,雖摺不斷,比蘇州者更佳。) 歲貢闕庭,時供上國。百二十年來,其蒙晉接之駢蕃,雖曰本乎聖明之所錫,而亦由其琛贄之絡繹也。

嗟夫!六義有賦,惟取直陳。浹月經行,詎得其真。矧予以襪線之菲才,不異乎滄海之纎鱗。乃能運筆端之造化,寫六合之同春。惟不敢厚誣於見聞,或庶幾不愧於諮詢。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