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四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御览卷四十五

宋 李昉等 撰

地部十

河北诸山

大伾山      枉人山

鲋鰅山      天门山

苏门山      万谷根山

郡山       婴山

牢山       介山

静岩山      风山

菅涔山      五台山

谒泉山      悬罋山

五指山      纥乾山

元姬山      白登山

火山       三山

稷山       霍山

平山       发鸠山

抱犊山      房山

韩信山      汤山

干山       言山

黑山       雷公山

鼓山       隆虑山

鲜卑山      大碣石山

白狼山      鸣鸡山

釡山       川桥山

大翮山      小翮山

飞龙山      无终山

燕山       龙山

孔山

大伾山

隋图经曰大伾山按书云至於大伾又名青檀山今名黎阳东山刘澄山川记云黎国也诗云黎侯失国而寓於卫其臣劝之以胡为乎泥中胡为乎中露二句观之黎乃国名非山名也又张楫有云成臯山即大伾山谬矣

枉人山

隋图经曰枉人山俗名山阳三山或云纣杀比干於此山因得名古凡伯国之地也

鲋鰅山

山海经曰鲋鰅山颛顼葬其阳九嫔葬其阴

郡国志曰颛顼所葬俗名青冢山焉

天门山

水经注曰天门山俗谓之百家岩下可容百家故以为名山有石穴状如门才得通人自平地东南入便至天井

苏门山

十道志曰苏门山一名苏岭俗又名五岩山魏氏春秋云即阮籍见孙登长啸有凤凰集登隐之处故号登为苏门先生

万谷根山

郡国志曰晋阳万谷根山即羊肠坂也皇甫谧云羊肠塞在龙山西即晋阳西河郡隋炀帝大业四年经此幸汾阳改名深谷岭

十二州志云晋阳有羊肠蟠曲在其西北九十里也隋图经曰朱山去万谷根山二十里头上有石墟魏太武避暑之所羊肠坂在焉

郡山

後魏兴国土地记曰太原郡山有石室方丈四尺四壁有篆字人莫之识

婴山

隋图经曰婴为并州之主

牢山

又曰牢山在太原县东北

赵书曰刘聪遣子粲袭据晋阳猗庐救之遂猎于夀阳牢山检閲皮肉山为之赤也

介山

并州记曰介山一名横岭

左传僖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遂与母偕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杜预注曰西河介休县城南有地名绵上也

静岩山

郡国志曰灵石县有静岩山在东北二十里即太岳也下有五龙泉即文公封介子推绵上之田是也

风山

水经注曰河水南经圵屈县故城西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三伏亦寒草木常不定衆风之门故也

菅涔山

水经注曰菅涔山汾水所出土人亦谓箕菅山见多菅草或以为名又为菅子山

前赵録云刘元海族子曜尝隐避於菅涔之山夜忽有二童子入跪曰菅涔王使小臣奉谒赵皇帝献劒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烛视之劒长二尺光辉非常背有铭云神劒服御除衆毒曜遂服之随时变为五色也又有生城堆故县城於此置也又有汾阳宫隋大业四年置隋末废也又有汾水出山阳

山海经曰菅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至于河

十二州记云汾水出周五县之燕京山盖菅涔之异名也

五台山

水经注云五台山有五峦巍然故曰五台晋永嘉三年鴈门郡人五百余家避乱入此山见山中人为先驱因而不返遂栖岩野往还之士稀有望见其村居者至诣?访莫知所在故俗人以为仙者之都矣中台之山山顶方三里西北陬有一泉水不流谓之太华泉盖五台之层秀仙经云此山名为紫府仙人居之其九台之山冬夏常氷雪不可居即文殊师利常镇毒龙之所今多佛寺四方僧徒善信之士多往礼焉

谒泉山

隋图经曰西河谒泉山一名隐泉山有石室子夏退居之所

水经注曰谒泉山俗云阳雨愆时谒祷是应故得其名

悬罋山

郡国志曰悬罋山一名龙山亦名结绌山多鮆鱼食之不骄晋水出焉又有象山前赵録刘聪征刘琨不克略晋阳踰象山而归也又汾水自阳曲县界流入南过晋阳县晋水从县南流注之又有洞过水西入于汾晋水下口也又有晋祠水经注曰踞西山枕汾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晋川之中最为胜处姚勖序行记云高洋天保年中起楼观於此

五指山

李穆叔赵记曰鰅阳东北有五指山岩石孤耸上有一手一足之迹厥大如箕指数俱全郡国志曰北齐宣王遣人量之长七尺十六国春秋云石勒当生之时此山上草木皆为铁骑之形

纥乾山

冀州图经曰纥乾山在城东北登之望桑乾代郡数百里内宛然郡国志云望之数百里内夏恒积雪故彼人语曰纥乾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神仙人歌曰纥乾山头有神井入地千尺絶清泠是山北十里有白登山

元姬山

冀州图经曰元姬山在马邑後魏书云道武侍人姓李善讴歌死葬此山魏主思之乐府为之曲其曲存焉

白登山

冀州图经曰白登山在定襄县西五里

火山

水经注曰西溪水源出火山火山有火井南北七十步深不见底炎热上昇常若雷之发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其山一名焚台井东五六尺有汤井广轮与火井烟状热势相同东有火井祠岁时祀之井北百步有东西谷广十步许南?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虽三伏亦凛冽

三山

隋图经曰河东都三山即舜所耕历山也禹贡所谓壶口雷首至於太岳壶口山在慈州太岳在晋州雷首在河东界此山有九名谓历山首山薄山襄山耳枣山渠猪山独头山陑山等名又汤伐桀升自陑之所

稷山

隋图经曰稷山在绦郡后稷播百谷于此山又左氏传谓晋侯治兵于稷以畧狄土是此也

後汉书高梁山隋已後又谓稷山

霍山

隋图经曰霍山在洪洞县东北霍水出焉

水经注曰发源成潭潭阔七十步而不测其深

尔雅曰霍山出珠玉焉又有圣人崖崖有七穴相通水经注云霍山北有雀鼠谷中道险左右柱结成偏梁阁道累石成路俗谓之鲁般桥也

平山

隋图经曰平山在平阳一名壶口山尚书既载壶口治梁及岐即此地也今名姑射山在县西平水出其下山海经曰宪山之南三百里有姑射山

冀州图经云西入文成郡以山为界

庄子云尧见姑射神人杳然丧其天下即是此山也

发鸠山

山海经曰上党发鸠山多柘木有鸟状如鸠而文首白啄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相呼云炎帝女东游溺海化鸟今犹衔石以填之

抱犊山

道书福地记曰抱犊山在上党东南高七丈有石城高十丈方一里东南角有草名玉照下枝冬生花高五六尺味颇甘取其末服之方寸七日不饥宜五谷多物无恶毒寇贼不至

玉匮云抱犊山东去恒山之南数百里云南有穴行三百里出美阳县西七十里名洞口

隋图经曰卑山【卑音蔽】今名抱犊山四面危絶山顶有二泉後魏葛荣乱百姓抱犊上山因以名之也

房山

隋图经曰房山岭上有王母祠甚灵俗号为王母山後汉书曰章帝永和三年幸赵祠房山即谓此山也在县西北十里濊水出焉亦为石臼水又谓浊鹿水出行唐东入博陵谓之木刀沟一谓袈裟水又从此过石童山南流入滹沱河

前燕録曰慕容隽时房山王母祠前树自拔根下得玉圭璧八十三颗光色稍奇隽以为岳神之命以太牢祭之每祀有一虎来往祠侧性颇驯狎而不害於物

韩信山

隋图经曰韩信山圆峻呼为韩信台又呼为土门口西入井陉即太原路是也旁又有韩信城信破赵驻军於此处焉

汤山

山海经曰汤山汤水出焉此汤能愈疾为天下最隋图经云汤後侧岩有石室一户无尘秽俗号曰圣人室下经铜乌庙有碑题云漳河神坛是也

干山言山

李公绪记曰栢人县有干山言山卫诗云出宿於干饮饯於言是也

黑山

九州要记曰黑子昔居汲郡黑山采茯苓饵五百岁或老或少

魏志汉献帝初平二年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万余衆以掠魏郡也又云一名青山

列仙传曰犊子邺人在黑山常牵一黄犊来过邺城沽酒阳都女见而悦之遂留相奉侍阳都女眉生而连者也土地十三州志云黑山险为逋逃薮

隋区子图志云周太祖讳黑因改黑山为青山也

雷公山

隋图经曰雷公山耆老传曰魏时黑山郡盗张燕等不立君长直以名号为称多髯者谓之髭公大声者谓之雷公时雷公贼保此山因以为名

鼓山

隋图经曰鼓山亦名涂山

宋承初古今山川记云鼔山如石鼓形二所南北相当二鼓相去十里

冀州图经云邺城西有石鼓鼓自鸣即有兵起破城邑魏都赋云神钲迢递於高峦是也齐末此鼓鸣未几云邺城有兵而齐灭隋文季年又鸣闻数百里也

隆虑山

隋图经曰隆虑山一名林虑在隋县西二十里山有三峯南第一峯名仙人楼高五十丈下有黄花谷北岩出瀑布水注成池黄花谷西北有洞穴去地十余仞下有小山孤竦谓之玉女岩高九百丈其山北一峯名举峯其地有偏桥即抱犊山也南接大行北连恒岳

颜修内传曰桥顺字仲产有二子曰璋曰琮师事仙人卢子基於是隆虑山栖霞谷教二子清虚之术服飞龙药一丸十年不饥魏文帝诗曰西山有双童岂亦谓此也乎

鲜卑山

隋图经曰鲜卑山在柳城县东南

崔鸿十六国春秋慕容廆先代居辽左号曰东胡其後雄昌与匈奴争盛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因复以山为号也棘城之东塞外又有鲜卑山在辽西之西北一百里与此异山而同号

大碣石山

地理志云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城西南王莽改曰掲石也汉昭帝亦常登之以望钜海而勒其石今於此婉转有石如埇道数十里当山顶望之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於海之中潮水大至及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亦非人力所为岂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

白狼山

郡国志曰白狼山一名鹿首山魏武於此逢狮子处【事见兽部】

鸣鸡山

隋图经曰鸣鸡山在怀戎县东北本名磨笄山昔赵襄子杀代王其夫人曰代已亡矣吾将何归遂磨笄於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立祠因以名其山为磨笄山每夜有野鸡羣鸣於祠屋上故亦谓鸣鸡山

釡山

後魏舆地图风土记曰洛城西北三里有釡山形似釡故以名之其下有舜祠瞽叟祠存焉

川乔山

山海经曰川乔山有黄帝祠大荒有轩辕台射者不敢西向畏轩辕故也

梁湘东王临终诗云寂寥千载後谁上轩辕台

大翮山小翮山

山海经曰大翮山小翮山有神庙昔王次仲年小入学而远常先到其师怪之谓不归使人候焉实在家等辈常见次仲捉一小棘木长三尺余至着屋间欲取辄不见及年弱冠变苍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时官务繁多次仲为文简略赴急用之大嘉使徵不至始皇大怒诏槛车送之次仲吟咏化为大鸟出车外翻然高飞徘徊长引至于西门山落二翮因名之也

飞龙山

隋图经曰飞龙山又名封龙山

十六国春秋前赵录云王俊遣祁弘率鲜卑讨石勒战於飞龙山下勒师大败

郦道元水经注云汶水东经飞龙山北

又赵记云每岁有疾风雹雨东南而行俗传此山神女为东海妇三石人犹存衣冠俱全具其北即张耳故墟耳

无终山

隋图经曰无终山一名步阴山又名翁同山

神仙传云仙人白仲理者辽东人也隐居无终山中合神丹又於山中作金五千斤以救百姓即此山也水经注云翁伯周末避乱遁无终山山前有泉水甚清夏尝澡浴得玉澡架一双於泉侧

搜神记云无终山又有杨翁玉田昔雍伯雒阳人父母终葬於无终山山高八十里上无水雍伯置饮有人就饮与石一升令种之後玉生得白璧五双聘北平徐氏而遂家焉

燕山

隋图经曰燕山在易县东南七十里岩侧有石鼓去地百余丈望之若数百石因左右梁贯之鼓东南有石人援之状同击势云燕山石鼓鸣则有兵

龙山

隋图经曰龙山在易县西南三十里有龙山石上往往有仙人及龙迹西鬰谷有一地大如车轮春则风出东夏出南秋出西冬出北有沙门法猛以夏日入其东穴见石堂石人欲穷诸穴便有一人厉声云法师有滞三穴皆如东者不宜仍来见秽猛仍意不息不觉忽在穴外也

孔山

水经注曰易水东经孔山北

隋图经曰孔山有孔表里通彻故名耳

太平御览卷四十五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